新亞論叢.第二十一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由《新亞論叢》編輯委員會主編。收入來自中、港、臺、澳等四地學者的研究論文,內容包含文學、經學、哲學、史學、詩學、語言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論題,為中華學術界重要刊物之一。
目錄
編輯弁言 1
〈洛誥〉所涉周初史事考疑 (北京)李明陽 1
李光地《中庸章段》之分章結構及思路分析──兼與朱子《中庸章句》比較 (北京)孫玲玲 13
「聖人已死」與書寫的隱喻──對《莊子》「輪扁斫輪」的一則解讀 (北京)周律含 33
何者非禮──《論語.顏淵》首章「四勿」義辨 (北京)羅唯嘉 45
早期儒家的「心術」思想──基於郭店楚簡《性自命出》及孟荀心性論的考察 (北京)周淳鈞 55
口頭走向書面──從左丘明的瞽史身份論《國語》成書 (浙江)方馨怡 69
文本與圖像──《天問》「呵壁說」再檢討 (北京)王志翔 81
論讖緯的形態與繁興的歷史機緣 (北京)田勝利 93
美學視域下的禮樂一體性之重構 (北京)易冬冬 109
考「大行」之言,明史公之意──司馬遷著史理據及義法之一例 (新加坡)魏梓昂 121
《漢書.藝文志》「小說」觀念再解讀 (北京)李軼婷 133
論《文心雕龍》祝盟「修辭必甘」說 (北京)應山紅 147
詩與史之間──論謝靈運形象的接受 (上海)伍梓均 157
論十六國胡族王言的體式特徵與審美訴求──兼論其反映的特殊外交關係 (北京)郭晨光 171
貞觀應制詩的創作導向與唐太宗的用人政策 (北京)王 聰 185
物我的隱與現──略論杜甫詠物五律的末句書寫 (北京)楊清瑞 195
《唐詩鼓吹》編者問題研究 (北京)顧凌文 205
李商隱詩歌多義性成因探賾 (上海)劉天禾 221
遮蔽與呈現──從《河嶽英靈集》看殷璠對儲光羲詩歌的接受 (北京)謝賢良 233
理會與日用──朱熹「吾道一以貫之」章註的形成 (新加坡)李翠琴 243
知行合一──陸象山的「講學」觀 (新加坡)黃子嫦 255
論明初太學教育之「不務辭章」 (北京)崔振鵬 271
明代徭役制度之初建──以江西為中心 (澳門)張偉保 289
浙西詞派與「詞綜」系列的關係 (香港)張燕珠 299
賈府女僕的惡行與治理──《紅樓夢》中主僕兩個世界的交錯 (新加坡)魏倩倩 313
譾論七言律詩中的分承句法 (北京)劉梓秋 325
今古漢語句中補語之比較闡析 (香港)馬顯慈 337
貌同心異──基於「龍學」再議黃侃、姚永樸駢散之爭 (北京)李蘭芳 349
論《國史大綱》與歷史發展 (香港)楊永漢 361
劉復教授之一通佚文──〈禇遂良《大唐三藏聖教序》題跋〉 (香港)何廣棪 377
唐君毅先生人文宗教的限制與發展 (澳門)鄭祖基 385
戰後香港佛教興辦教育(1945-1960年) (香港)李鈞杰 391
中國的希望在教育──客家儒商田家炳先生的辦學思想及實踐 (香港)區志堅 403
《新亞論叢》文章體例 409
〈洛誥〉所涉周初史事考疑 (北京)李明陽 1
李光地《中庸章段》之分章結構及思路分析──兼與朱子《中庸章句》比較 (北京)孫玲玲 13
「聖人已死」與書寫的隱喻──對《莊子》「輪扁斫輪」的一則解讀 (北京)周律含 33
何者非禮──《論語.顏淵》首章「四勿」義辨 (北京)羅唯嘉 45
早期儒家的「心術」思想──基於郭店楚簡《性自命出》及孟荀心性論的考察 (北京)周淳鈞 55
口頭走向書面──從左丘明的瞽史身份論《國語》成書 (浙江)方馨怡 69
文本與圖像──《天問》「呵壁說」再檢討 (北京)王志翔 81
論讖緯的形態與繁興的歷史機緣 (北京)田勝利 93
美學視域下的禮樂一體性之重構 (北京)易冬冬 109
考「大行」之言,明史公之意──司馬遷著史理據及義法之一例 (新加坡)魏梓昂 121
《漢書.藝文志》「小說」觀念再解讀 (北京)李軼婷 133
論《文心雕龍》祝盟「修辭必甘」說 (北京)應山紅 147
詩與史之間──論謝靈運形象的接受 (上海)伍梓均 157
論十六國胡族王言的體式特徵與審美訴求──兼論其反映的特殊外交關係 (北京)郭晨光 171
貞觀應制詩的創作導向與唐太宗的用人政策 (北京)王 聰 185
物我的隱與現──略論杜甫詠物五律的末句書寫 (北京)楊清瑞 195
《唐詩鼓吹》編者問題研究 (北京)顧凌文 205
李商隱詩歌多義性成因探賾 (上海)劉天禾 221
遮蔽與呈現──從《河嶽英靈集》看殷璠對儲光羲詩歌的接受 (北京)謝賢良 233
理會與日用──朱熹「吾道一以貫之」章註的形成 (新加坡)李翠琴 243
知行合一──陸象山的「講學」觀 (新加坡)黃子嫦 255
論明初太學教育之「不務辭章」 (北京)崔振鵬 271
明代徭役制度之初建──以江西為中心 (澳門)張偉保 289
浙西詞派與「詞綜」系列的關係 (香港)張燕珠 299
賈府女僕的惡行與治理──《紅樓夢》中主僕兩個世界的交錯 (新加坡)魏倩倩 313
譾論七言律詩中的分承句法 (北京)劉梓秋 325
今古漢語句中補語之比較闡析 (香港)馬顯慈 337
貌同心異──基於「龍學」再議黃侃、姚永樸駢散之爭 (北京)李蘭芳 349
論《國史大綱》與歷史發展 (香港)楊永漢 361
劉復教授之一通佚文──〈禇遂良《大唐三藏聖教序》題跋〉 (香港)何廣棪 377
唐君毅先生人文宗教的限制與發展 (澳門)鄭祖基 385
戰後香港佛教興辦教育(1945-1960年) (香港)李鈞杰 391
中國的希望在教育──客家儒商田家炳先生的辦學思想及實踐 (香港)區志堅 403
《新亞論叢》文章體例 409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