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03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渡越.馬來西亞:華語小文學的淑世論

  • 79 356
    45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文學總論/研究華文文學研究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曾昭程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郭美堯、張康文、曾圓庭、
  • 出版社: 時報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21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看文學如何在邊緣地帶生長繁茂
勘察文化生態系統互相滲透的演化過程

王德威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張錦忠 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兼約聘研究員
專文推薦

「馬來西亞」所蘊含的文字圖景如此複雜,投射任何「小文學」所承載會意形聲、秘響旁通的能量,遠超過主流文學。這,正是曾昭程所謂「渡越」的意義。
──王德威

昭程在本書所展開的「渡越論述」,始於一個越渡語言(華文/中文)或在多語之間過渡、穿越、交錯、往返的「南洋論述」,其中隱含越渡族裔疆界(甚至「國家」)的文學理想。
──張錦忠

馬來西亞(及其前身馬來亞)華文文學(簡稱「馬華文學」)在多個層面皆身處邊緣化的境地。在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文學空間中,馬來西亞被視為邊緣地區。現代華語文學建制則偏向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更有甚者,在馬來西亞,只有以國語馬來語寫作的文本才會被國家機關賦予國家文學的地位。儘管境遇艱難,馬華作家仍能以富有創造力和啟發性的作品面向世界,且逐漸獲得各界認可,由此彰顯馬來西亞作為華語文學創作的重要實驗場域。
曾昭程在論述馬華文學獨特的演化模式時指出,馬華作家充分認識其在世界華語文學空間中的邊緣地位,但這份自我認識並未形成創作的阻礙,反而成為他們進行審美創新的動力。他重點介紹了馬來西亞與其他華語地區之間的歷史聯繫,並探討了馬華作家如何「以文淑世」,意即他們怎樣在連通的文學空間裡形塑和改善世界與自身的創作境遇。通過聚焦林參天、韓素音、王安憶和李永平四位作家的寫作實踐,曾昭程辨析他們的作品所塑造的獨異文學語言風格,並勘探這些作品對多語社會現實的敘事再現,兼或作家反思殖民時期的馬來亞或獨立後的馬來西亞如何成為值得被文學刻畫的疆域。
他對1930年代到2000年代馬華文學生產的各種亞際「渡越」形態進行歷史化的解讀,其相關實踐包括作家的行旅經驗、他們思維與心態上的轉變,以及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曾昭程主張,邊緣地帶生成的新穎觀點對理解華語文學的全球化發展至關重要。
《渡越.馬來西亞》強調邊緣的?部多元性及其跨域連結的歷史,為重繪全球華語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圖景提供了富有見地的論述。

名人推薦

「加拉巴哥」悖論,馬華世界情懷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

加拉巴哥群島位於東太平洋,面積約八千平方公里,現由一千一百公里外的厄瓜多加拉巴哥省所轄。由於大海隔絕,千百年來島上動植物在封閉環境中生長,演化出許多奇異的物種。1835年,達爾文(Charles Darwin)乘小獵犬號前往南美洲途中在此小駐,所見所聞啟發了他對物種起源的思考,成為日後《物種起源論》(1858)的開端。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加拉巴哥群島列為第一個世界遺產。
《渡越.馬來西亞》以加拉巴哥群島為隱喻,討論馬來西亞華語文學與世界的關係。這一隱喻源自臺灣馬華作家黃錦樹對馬來西亞的華文語境觀察。他發現馬華文學的起源本就是歷史偶然,既乏資源,也欠缺國家文學正當性,卻在種種困境中發展出獨一無二的生態,成為華語世界據點之一。儘管如此,馬華文學的成就可能一閃而過,前景未必樂觀。
曾昭程以黃錦樹的觀察為出發點,進而提出個人主張。他認為馬華文學雖然位處「邊緣的邊緣」,但未嘗不可視為地理學所謂的「對跖地」(antipodes),指向距離遙遠但處境類似的他方。馬華文學的孤立與渺小固然無從改變,卻發展出獨特的進化史,成為無數世界小文學命運的投影。也許自生自滅,也許輻輳四方,這形成曾昭程所謂的「加拉巴哥」悖論。
但曾昭程的視野不僅於此。他更要叩問馬華文學如何面向華語世界之內及其外,不斷形塑自身譜系,直接間接啟動連鎖效應。這就帶出此書的關鍵詞--「淑世」論,並以此對應西方「worlding」(「世界中」)的概念。「淑世」饒有儒家經世濟民,德被天下的使含義,「世界中」則在西方大師海德格(Martin Heiddger)的詮釋下,指向你我存身的「此在」不斷湧動生成的流變現象。兩者原未必有任何關聯,但在曾昭程援用馬華資深學者張錦忠的「翻譯」之後,彼此產生聯動,導引出新意。在「世界中」「淑世」,現代存在哲學不僅被賦予中國倫理色彩,而且發生在南洋異國情境裡。化不可能為可能,這其間錯位或借位的立場,你來我往的過程,曾昭程名之為「渡越」。

作者

曾昭程(Chan Cheow Thia)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復旦中文系本科,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哲學碩士(漢學專業),耶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博士。其主要研究興趣涵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華語語系研究(新馬文學專項)、離散研究與東南亞研究。其論文曾發表於期刊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SOJOU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in Southeast Asia以及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曾與羅鵬(Carlos Rojas)為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合編題為「東南亞華人與華語文學的世界」(The Worlds of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Literature)的專號特輯。其英文專著(即本書原文版)Malaysian Crossings: Place and Language in the Worlding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

目錄

「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 高嘉謙
推薦序 「加拉巴哥」悖論,馬華世界情懷 王德威
推薦序 對話、接力、越渡:馬華文學論述與馬華文學的「渡越」論述 張錦忠
中文版自序 「文」生在世與「家園」情懷:馬華文學及其研究的南方境遇
致謝

緒 論 向南渡越:馬華文學隱蔽的全球性
第一章 雙重在地:林參天和馬華長篇小說的對位式濫觴
第二章 引曜範世:韓素音在馬來亞的「雙焦點」書寫
第三章 世界主義願景中的漂泊:王安憶和離散文學想像的話語接力
第四章 離心表述與邊緣連結:李永平的跨域文學創作
尾 聲 永恆的內在他者:馬華文學與他異性承認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試閱

「文」生在世與「家園」情懷:馬華文學及其研究的南方境遇

(一)馬華文學存世的祈願
本書英文原著以Malaysian Crossings: Place and Language in the Worlding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為題,於2022年歲末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推出,眼下譯為《渡越.馬來西亞:華語小文學的淑世論》面世。書名由數個關鍵詞串連而成,正文將一一剖析其中的指涉,於此我則希望分享與課題緣起及發展相關的思想際會。回首研究的初衷,我一直非常好奇:一個華語文學社群何以能在資源和關注如此匱乏的情況下堅持創作,不斷交出亮眼的作品,並且也能根據社群?的論辯,制定一套關乎其歷史定位、美學考量和書寫倫理的自我認識?
猶記得讀博期間,我曾依循臺灣文學的論述先例,將文本生產和知識社群之建立所共同撐起的整個跨域文化構形(formation)稱作「文學馬來西亞」(Literary Malaysia); 但由於我的關注面更多集中在馬來亞和馬來西亞的華語文學,「文學馬華」的稱說應更為適切。隨著學術探索的延展,專書的追問變成:「文學馬華」是怎樣的一種存續樣態?從某種意義上說,馬華文學的處境類如新加坡在現實世界中的地緣政治處境。言及島國的生存境況,歷史學家陳大榮將之形容為「不受約束的渺小」(smallness unconstrained)。在他看來,「渺小雖然是新加坡歷史的中心主題,卻沒有限制它作為城市、作為國度和作為民族國家的進化」。而我以為「不受約束的渺小」亦適合用來理解在世界華語文學空間裡面對多重限制的馬華文學。經年累月後,這個文化構形在創作方面已取得醒目的建樹:有作家贏得國際性的專業讚譽(例如,張貴興獲頒2023年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有作家還開拓了廣大的市場(例如,黎紫書2020年的長篇小說《流俗地》在中國大陸兼具口碑與銷量),而學界更藉助馬華文學來重繪現代華語文學生產的全球圖景。
然而,與其說《渡越.馬來西亞》探究馬華文學「成功的祕訣」,毋寧說它關注的是如何開掘新的角度,來思考馬華文學複雜起伏的現代歷史經驗。專書包含了我長期閱讀馬華文學與追蹤相關論述後的想法,主要闡述「文學馬華」所涵納的一種頗具弔詭意味的創作抱負與進路:馬華文學的作家多能深刻省思他們在世界華語文學空間裡的邊緣性,亦十分懂得善用相關的糾結進行創新。換言之,儘管文化資源稀缺,寫作生命也一直不穩定,但馬華作家並未因此退縮。對高度自覺的他們而言,位處邊緣不是難以自拔的境遇,而是切實可行的創作常態。
上述的中心論點也許會被看作在事實上無法周延,但類似的觀察非我獨有。言及它流通的局限,黃錦樹就曾評斷:「作為失敗的商品讓它?按:馬華文學?在市場經濟處於邊緣倒有一個預想不到的好處:可以讓生產者死心塌地的讓文學維持它古老的手工業身分,不管是為文學自身的道義,還是『以詩存史』的歷史道義」。換個說法,反正外界有太多不可控制的面向,馬華作家無須對缺乏書市認可的現象進行過度的分析,而只需認真、專注地做好創作的本分。
再者,如起首的引文所示,董啟章曾透過黎紫書的首個長篇實踐辨識,馬華文學是一種希冀「見證自身在時光中的存在和不滅」的文學,儘管極不起眼,所在之處也十分隱蔽,卻?含存世與傳世的欲望。十年後,黎紫書再有長篇問世,即便業已打開中國市場,並自我期許成為「世界性的中文作家」,但她仍保持對個人創作出身的清醒認知。根據她自己的表述:「當一個馬華作家,你就知道自己追求的肯定不是那種世俗眼中的成功,比如說賣得很好,或是成為很火的作家,因為馬來?按:馬來西亞?的文學市場就那麼大……而想要享受寫作帶來的樂趣,就必須不斷地超越和挑戰自我。」
從一個非國家的地域尺度出發,林建國則提到大山?(Bukit Mertajam)文學的現代主義起源離不開各種物質和文化資源的不足。他進而不僅斷言「貧窮,外加困頓決定了大山?文學的色澤」,更擴大貧窮的再現意義,將之視作馬華文學現代性的文本症候:「我們往往不知道馬華文學在寫什?。好不容易拉出一個省視距離……方才驚覺,很多時候我們寫的是貧窮」。民生困蹇的再現原來業已變成整個文學構形繁衍再生的觸媒,以及具代表性的標記。而相對於林建國以國家內部的場址(site)進行詮釋,張錦忠依循斷代的分析加以引申,闡述馬華作家如何不約而同地展演一種集體向上、各自努力的創作趨向:

馬華文學自「有國籍」以來,在共同體?按:國家?之?的無所作為,以迄於今。但是「自強」(strong)的個體,在共同體裡頭自能「?立雞群」,或突圍而出,像暗夜或荒野中的巨人那樣孤獨、清醒、成長、進擊。因此,這也解釋了何以七?年代以來,商晚筠、潘雨桐、李永平、張貴興、陳大為、黃錦樹、黎紫書、鍾怡雯、賀淑芳等人能夠卓然脫穎,因為他們在共同體之外書寫,成為自己的書寫主體。顯然從共同體的終結到個體的茁長,才是「文學」的誕生。

在張錦忠筆下,馬華作家自1970年代起以退為進的取態,可謂包含了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描述的「感覺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意即「一種現時在場的,處於活躍著的、正相互關聯著的連續性之中的實踐意識」,凝結了馬來西亞建國以來華人的集體社會經驗和社會關係,具有「新興性、聯結性和主導性」,並「賦予某一代人或某一時期以意義」。從張錦忠的角度審視,在馬華文學的語境裡,真正的「共同體」的鍛造在馬來西亞獨立後不久即不再依賴國家,轉而於民間以「個體」的邏輯找到另造和維續的方式。
不謀而俱述,賀淑芳在另一場合猶如連?了威廉斯所謂的「作為感受的思想觀念和作為思想觀念的感受」,以便為馬華作家代言,並經由勾畫馬華文學與國家體制的互動協商,體現了張錦忠論及的「感覺結構」。配合其短篇小說集《湖面如鏡》的英譯本出版,她在向新讀者引介馬華文學時,娓娓道出作家在接受其身分處境遇後的創作對策: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19876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