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華英詩.文集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歲月循環不息
回收殘骸的碎片
長成歷史的樹林
Time passes as usual.
A cycle starts off, gathering fragments of the past
Molding them into the forest of history.
身為詩人,曾貴海以自由伸展、不受拘束的阿米巴詩社精神為原點,賦予詩內涵和光暈,與世界對話;身為醫師與公民運動者,曾貴海醫病也醫社會,秉持信念與熾熱的行動,投身社會及環保運動等。根植在地日常、心懷母土文化、探索歷史、自然與生命哲學,曾貴海銘刻於土地的詩藝,是台灣文學、世界文學閃亮的瑰寶。
本書以曾貴海最後一首作品〈星期八〉為名,收錄其生前尚未集結出版的最後十三首詩作,涵蓋生活抒情、自然禪哲、對族群歷史的回望、對抵抗意識的呼喚,以華英對照的形式細膩呈現,包含兩首客語詩。帶領讀者感受其深邃的情感、宏觀的視野、無限的變幻,透過語言與形式的撞擊擴延所誕生的詩世界。另收錄〈延遲到訪的歷史〉、〈突然又閃現的歷史〉兩首堅毅深刻的歷史長詩,以及數篇訪談,永留詩人的雋永詩學與意志風采。
【專文推薦】
楊 翠——呼吸的詩人
「未來終將抵達,而曾醫師也沒有離去,他的詩沒有離去,他的呼吸書房依舊吞吐著這座島嶼的晨昏日月,徐緩地吟詠著他對母土的情愛。
而我們,仍會持續閱讀曾貴海。」
胡長松——穿透生死的先知詩歌
「我們很難在短短篇幅內綜論曾貴海的詩歌美學、詩學及他所關心的多樣議題,更應抱持免於簡單斷論的立場,因為他的詩歌價値,都已留存於他對世人豐富的詩歌貢獻且自成了證言」
【名家推薦】
江自得
向 陽
李 喬
李旺台
李敏勇
吳錦發
利玉芳
邱貴芬
楊斯棓
鄭烱明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為高雄市文化局與前衛出社合作出版
回收殘骸的碎片
長成歷史的樹林
Time passes as usual.
A cycle starts off, gathering fragments of the past
Molding them into the forest of history.
身為詩人,曾貴海以自由伸展、不受拘束的阿米巴詩社精神為原點,賦予詩內涵和光暈,與世界對話;身為醫師與公民運動者,曾貴海醫病也醫社會,秉持信念與熾熱的行動,投身社會及環保運動等。根植在地日常、心懷母土文化、探索歷史、自然與生命哲學,曾貴海銘刻於土地的詩藝,是台灣文學、世界文學閃亮的瑰寶。
本書以曾貴海最後一首作品〈星期八〉為名,收錄其生前尚未集結出版的最後十三首詩作,涵蓋生活抒情、自然禪哲、對族群歷史的回望、對抵抗意識的呼喚,以華英對照的形式細膩呈現,包含兩首客語詩。帶領讀者感受其深邃的情感、宏觀的視野、無限的變幻,透過語言與形式的撞擊擴延所誕生的詩世界。另收錄〈延遲到訪的歷史〉、〈突然又閃現的歷史〉兩首堅毅深刻的歷史長詩,以及數篇訪談,永留詩人的雋永詩學與意志風采。
【專文推薦】
楊 翠——呼吸的詩人
「未來終將抵達,而曾醫師也沒有離去,他的詩沒有離去,他的呼吸書房依舊吞吐著這座島嶼的晨昏日月,徐緩地吟詠著他對母土的情愛。
而我們,仍會持續閱讀曾貴海。」
胡長松——穿透生死的先知詩歌
「我們很難在短短篇幅內綜論曾貴海的詩歌美學、詩學及他所關心的多樣議題,更應抱持免於簡單斷論的立場,因為他的詩歌價値,都已留存於他對世人豐富的詩歌貢獻且自成了證言」
【名家推薦】
江自得
向 陽
李 喬
李旺台
李敏勇
吳錦發
利玉芳
邱貴芬
楊斯棓
鄭烱明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為高雄市文化局與前衛出社合作出版
名人推薦
市長序
在詩與土地之間──曾貴海與高雄的記憶與未來
高雄市長/陳其邁
在高雄這座不斷生長的城市裡,有一群人以行動守護土地,有一群人以詩書寫時代的痕跡。曾貴海醫師,正是兼具這兩種力量的前輩。他是醫者、詩人,是民主與環境運動的先行者,也是文化與社會理想的實踐者。他的詩,來自現場,也來自理想——那與高雄歷史息息相關的生活現場,那與台灣命運交織共鳴的精神。
對高雄人而言,「詩」從不是書架上的詞句,而是柴山與壽山之間奔湧的氣息,是高屏溪與衛武營之間流動的信念與情感。曾貴海走過這些地景,也讓它們深植於他的詩句。他推動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成立,守護高屏溪流域,捍衛客家文化,也在詩中回望平埔祖靈與失語族群,照見歷史的斷裂與島嶼的願望。這些文字與行動,構築出一位城市詩人對「公義」與「美感」的深刻回應。
這本《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既是他對世界的溫柔發言,也是對高雄的深情凝望。詩集橫跨華語與英譯,不僅讓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也讓我們重新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與精神輪廓。他用詩,縫合人與土地之間的記憶,召喚我們共同的未來想像。
高雄,不只是港灣與工業之城,更是一座以詩、以人文思辨為內在的城市。曾貴海以詩為媒,提醒我們:文化不是裝飾,而是城市靈魂的根基;詩,不只是抒情,更是對遺忘的抵抗、對未來的承諾。
他雖離去,但他的詩仍在;他的理想與溫度,仍在這座城市中流動。我們會記得他,也會在《星期八》的詩行裡,一次次看見那座從高雄出發、通往世界的島嶼。
局長序
詩的島嶼,從高雄走向世界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王文翠
曾貴海醫師的詩,根植於土地,也始終張望著世界。他寫高雄的風、市街的記憶、土地的聲音,也書寫台灣的歷史、語言與命運。在這本《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中,他再次以文字發出邀請——與世界對話,與讀者對話,也與時間對話。
作為醫者,他關照的是身體;而作為詩人與文化實踐者,他療癒的,是集體的創傷與沉默的歷史。他創辦文學雜誌、投身環境運動、參與公民行動,長年於高雄留下堅實而深刻的足跡。他是一位以詩承擔社會責任、以行動實踐信念的文化公民,使詩不只為高雄發聲,也為整個台灣發聲。
這本詩集的出版,如同一次精神的傳遞。我們閱讀他的詩,彷彿與一位思想清澈、情感深厚的友人並肩同行。他筆下的「台灣」,從來不是靜止的圖像,而是一座不斷移動、辯證與追尋中的島嶼。而這座島嶼,也在他的詩中,從高雄出發,被世界讀見。
文化局長期致力於推動高雄在地文學與國際文化交流,正是希望讓更多來自這片土地的聲音,跨越語言與邊界,成為台灣文化的代表。我們相信,詩的力量,不止存在於書頁之中。
願這本詩集,成為更多人走近詩、走近台灣的起點。從高雄出發的聲音,仍將持續,被世界聽見。
在詩與土地之間──曾貴海與高雄的記憶與未來
高雄市長/陳其邁
在高雄這座不斷生長的城市裡,有一群人以行動守護土地,有一群人以詩書寫時代的痕跡。曾貴海醫師,正是兼具這兩種力量的前輩。他是醫者、詩人,是民主與環境運動的先行者,也是文化與社會理想的實踐者。他的詩,來自現場,也來自理想——那與高雄歷史息息相關的生活現場,那與台灣命運交織共鳴的精神。
對高雄人而言,「詩」從不是書架上的詞句,而是柴山與壽山之間奔湧的氣息,是高屏溪與衛武營之間流動的信念與情感。曾貴海走過這些地景,也讓它們深植於他的詩句。他推動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成立,守護高屏溪流域,捍衛客家文化,也在詩中回望平埔祖靈與失語族群,照見歷史的斷裂與島嶼的願望。這些文字與行動,構築出一位城市詩人對「公義」與「美感」的深刻回應。
這本《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既是他對世界的溫柔發言,也是對高雄的深情凝望。詩集橫跨華語與英譯,不僅讓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也讓我們重新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與精神輪廓。他用詩,縫合人與土地之間的記憶,召喚我們共同的未來想像。
高雄,不只是港灣與工業之城,更是一座以詩、以人文思辨為內在的城市。曾貴海以詩為媒,提醒我們:文化不是裝飾,而是城市靈魂的根基;詩,不只是抒情,更是對遺忘的抵抗、對未來的承諾。
他雖離去,但他的詩仍在;他的理想與溫度,仍在這座城市中流動。我們會記得他,也會在《星期八》的詩行裡,一次次看見那座從高雄出發、通往世界的島嶼。
局長序
詩的島嶼,從高雄走向世界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王文翠
曾貴海醫師的詩,根植於土地,也始終張望著世界。他寫高雄的風、市街的記憶、土地的聲音,也書寫台灣的歷史、語言與命運。在這本《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中,他再次以文字發出邀請——與世界對話,與讀者對話,也與時間對話。
作為醫者,他關照的是身體;而作為詩人與文化實踐者,他療癒的,是集體的創傷與沉默的歷史。他創辦文學雜誌、投身環境運動、參與公民行動,長年於高雄留下堅實而深刻的足跡。他是一位以詩承擔社會責任、以行動實踐信念的文化公民,使詩不只為高雄發聲,也為整個台灣發聲。
這本詩集的出版,如同一次精神的傳遞。我們閱讀他的詩,彷彿與一位思想清澈、情感深厚的友人並肩同行。他筆下的「台灣」,從來不是靜止的圖像,而是一座不斷移動、辯證與追尋中的島嶼。而這座島嶼,也在他的詩中,從高雄出發,被世界讀見。
文化局長期致力於推動高雄在地文學與國際文化交流,正是希望讓更多來自這片土地的聲音,跨越語言與邊界,成為台灣文化的代表。我們相信,詩的力量,不止存在於書頁之中。
願這本詩集,成為更多人走近詩、走近台灣的起點。從高雄出發的聲音,仍將持續,被世界聽見。
目錄
序
市長序 在詩與土地之間─曾貴海與高雄的記憶與未來 陳其邁
局長序 詩的島嶼,從高雄走向世界 王文翠
序 呼吸的詩人 楊 翠
序 穿透生死的先知詩歌 胡長松
給世界的話
呼吸書房
The Library Breathes
短詩一束
A Bouquet of Short Poems
立鐘
The Grandfather Clock
夢境
Dream
妳住在那裡—致Emily Dickinson
You Dwell There—To Emily Dickinson
靚
Tranquility
恁靚个世界 ・客語詩
那麼美的世界
This World So Beautiful
天光 ・客語詩
天光
Daybreak
該清醒了吧
You Must Awaken
狐百合想什麼
What Do the Fox Lilies Think?
該醒過來了
You Must Arise!
平埔嚎海祭的身體之歌
Song of Haohai Ceremony of the Pingpu People
星期八
The Eighth Day of the Week
額外收錄
延遲到訪的歷史
突然又閃現的歷史
訪談錄
台灣作家與世界讀者:訪談詩人曾貴海|邱貴芬
與曾貴海聊文學|蔡幸娥
後記
海的歲月─蘊育詩的珍珠|曾庭妤
附錄
〈星期八〉手稿及照片
About the Author
作者英語簡介
About the Translators
譯者英語簡介
市長序 在詩與土地之間─曾貴海與高雄的記憶與未來 陳其邁
局長序 詩的島嶼,從高雄走向世界 王文翠
序 呼吸的詩人 楊 翠
序 穿透生死的先知詩歌 胡長松
給世界的話
呼吸書房
The Library Breathes
短詩一束
A Bouquet of Short Poems
立鐘
The Grandfather Clock
夢境
Dream
妳住在那裡—致Emily Dickinson
You Dwell There—To Emily Dickinson
靚
Tranquility
恁靚个世界 ・客語詩
那麼美的世界
This World So Beautiful
天光 ・客語詩
天光
Daybreak
該清醒了吧
You Must Awaken
狐百合想什麼
What Do the Fox Lilies Think?
該醒過來了
You Must Arise!
平埔嚎海祭的身體之歌
Song of Haohai Ceremony of the Pingpu People
星期八
The Eighth Day of the Week
額外收錄
延遲到訪的歷史
突然又閃現的歷史
訪談錄
台灣作家與世界讀者:訪談詩人曾貴海|邱貴芬
與曾貴海聊文學|蔡幸娥
後記
海的歲月─蘊育詩的珍珠|曾庭妤
附錄
〈星期八〉手稿及照片
About the Author
作者英語簡介
About the Translators
譯者英語簡介
試閱
後記
海的歲月─蘊育詩的珍珠
曾庭妤
於2022 年「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國際詩歌獎的得獎辭,父親寫道:「文學的詩是世界的珍珠,美夢的源泉。」這是該獎項首次頒予亞洲詩人,父親將榮耀獻給他摯愛的台灣和人類。得知獲獎那天,和煦的陽光映照在他帶著皺紋的笑顏,凝刻在回憶。孤鳥的旅程,不知不覺飛這麼遠了,循著看不見的經緯線飛越換日線。他一生的志業,就是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光。
父親的生命之海,不停朝理想和光明奔流,都是為了讓這片母土更美好。而他的寫作始於高二,大學時確立想書寫的是人間與土地的文學,筆耕一甲子,共創作五百多首詩。即使眼疾,也未停筆,每當到書房叫他吃飯休息,時常專注像是沒聽到。一首首詩,如海中的珍珠,藴含海的智慧和生命體驗,緊繫社運的脈動,隨著歲月層層積累,綻放獨特光輝。父親在信念與實踐中創作至最後,寫作的日常光景洋溢著詩人純粹而充實的幸福。
如本書〈與曾貴海聊文學〉文中所談,父親覺得詩像鑽石,要修得滿閃亮的,沒有缺陷。使我想起幫他繕打文字的時光,他總是認眞琢磨字句,修改多次。有時一首詩題,寫出不同版本,再精煉。我很開心常讀到「剛出爐」的詩,父親有時會和我分享靈感或聊讀詩的感受。去年春天,他保持著大約一年出版一本書的步調,說計畫出新詩集。父親的閱讀涉獵廣泛,包括文史哲學、宗教、生態、美學和經濟等,也喜愛藝術如音樂、電影和畫作等。這些都內化為他的知識庫和詩作題材。近期閱讀像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和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等人的詩集,本書中的詩〈妳住在那裡—致Emily Dickinson〉,即為致敬艾蜜莉.狄金生所寫。
本書的詩作,涵蓋人間與生活、抒情、自然與禪哲,以及族群與抵抗等面向,包含客語創作,並額外收錄兩首與歷史對話的長詩。他生前所寫的最後一首作品〈星期八〉,啟發自近年來的禪學閱讀,回歸內心,觀照萬物的實相。同時,透過英譯詩,期望讓各國讀者看見一位台灣作家的心靈風景。
〈台灣作家與世界讀者:訪談詩人曾貴海〉一文,從得獎經驗出發,放眼台灣文學走向國際之路徑和渠道。〈與曾貴海聊文學〉訪談文,不僅深度暢談文學觀,也談及人生觀、價値觀,期許與建議等。這篇文稿訪問於2019年,最後幾段中,談到他想創作一首史詩,但時間和體力上有挑戰性,正是本書中的〈平埔嚎海祭的身體之歌〉一詩,很高興他完成了。這首詩突破詩的形式,從平埔族祖母告訴他的故事和兒時玩的遊戲發想,探索歷史變動和族群脈絡。文中也談到他的一些長詩如〈夢世界書展〉,沒有斷句,融入對話,能更貼近他所想表達的思想。創作之路上,他懷抱創新精神,任文本自由伸展,引讀者重構解讀,化身詩人。
謹代表家人衷心感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專業編譯團隊,協同前衛出版社,將父親創作旅程最後的詩文珍珠,串集成冊。此外,謝謝楊翠教授、胡長松老師的賜序以及邱貴芬教授、蔡幸娥女士的訪談文,和協助完成此書的朋友們。期待讀者開啟這本書的藏寶盒,欣賞詩語、照片、手稿與家人繪畫間,輝映閃爍的內涵光華。
二〇二五年三月十八日
本文作者為曾貴海詩人醫師三女
海的歲月─蘊育詩的珍珠
曾庭妤
於2022 年「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國際詩歌獎的得獎辭,父親寫道:「文學的詩是世界的珍珠,美夢的源泉。」這是該獎項首次頒予亞洲詩人,父親將榮耀獻給他摯愛的台灣和人類。得知獲獎那天,和煦的陽光映照在他帶著皺紋的笑顏,凝刻在回憶。孤鳥的旅程,不知不覺飛這麼遠了,循著看不見的經緯線飛越換日線。他一生的志業,就是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光。
父親的生命之海,不停朝理想和光明奔流,都是為了讓這片母土更美好。而他的寫作始於高二,大學時確立想書寫的是人間與土地的文學,筆耕一甲子,共創作五百多首詩。即使眼疾,也未停筆,每當到書房叫他吃飯休息,時常專注像是沒聽到。一首首詩,如海中的珍珠,藴含海的智慧和生命體驗,緊繫社運的脈動,隨著歲月層層積累,綻放獨特光輝。父親在信念與實踐中創作至最後,寫作的日常光景洋溢著詩人純粹而充實的幸福。
如本書〈與曾貴海聊文學〉文中所談,父親覺得詩像鑽石,要修得滿閃亮的,沒有缺陷。使我想起幫他繕打文字的時光,他總是認眞琢磨字句,修改多次。有時一首詩題,寫出不同版本,再精煉。我很開心常讀到「剛出爐」的詩,父親有時會和我分享靈感或聊讀詩的感受。去年春天,他保持著大約一年出版一本書的步調,說計畫出新詩集。父親的閱讀涉獵廣泛,包括文史哲學、宗教、生態、美學和經濟等,也喜愛藝術如音樂、電影和畫作等。這些都內化為他的知識庫和詩作題材。近期閱讀像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和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等人的詩集,本書中的詩〈妳住在那裡—致Emily Dickinson〉,即為致敬艾蜜莉.狄金生所寫。
本書的詩作,涵蓋人間與生活、抒情、自然與禪哲,以及族群與抵抗等面向,包含客語創作,並額外收錄兩首與歷史對話的長詩。他生前所寫的最後一首作品〈星期八〉,啟發自近年來的禪學閱讀,回歸內心,觀照萬物的實相。同時,透過英譯詩,期望讓各國讀者看見一位台灣作家的心靈風景。
〈台灣作家與世界讀者:訪談詩人曾貴海〉一文,從得獎經驗出發,放眼台灣文學走向國際之路徑和渠道。〈與曾貴海聊文學〉訪談文,不僅深度暢談文學觀,也談及人生觀、價値觀,期許與建議等。這篇文稿訪問於2019年,最後幾段中,談到他想創作一首史詩,但時間和體力上有挑戰性,正是本書中的〈平埔嚎海祭的身體之歌〉一詩,很高興他完成了。這首詩突破詩的形式,從平埔族祖母告訴他的故事和兒時玩的遊戲發想,探索歷史變動和族群脈絡。文中也談到他的一些長詩如〈夢世界書展〉,沒有斷句,融入對話,能更貼近他所想表達的思想。創作之路上,他懷抱創新精神,任文本自由伸展,引讀者重構解讀,化身詩人。
謹代表家人衷心感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專業編譯團隊,協同前衛出版社,將父親創作旅程最後的詩文珍珠,串集成冊。此外,謝謝楊翠教授、胡長松老師的賜序以及邱貴芬教授、蔡幸娥女士的訪談文,和協助完成此書的朋友們。期待讀者開啟這本書的藏寶盒,欣賞詩語、照片、手稿與家人繪畫間,輝映閃爍的內涵光華。
二〇二五年三月十八日
本文作者為曾貴海詩人醫師三女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