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宗教文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描述生命的各種苦楚和感動,閃爍智慧之光,
撫慰現世的心靈,也提供救贖的路徑。
在臺灣多元的信仰情境下,宗教文學也成為臺灣文學發展中的重要文類。亂世之際,人類對於神界的未知與崇懼,以及內在渴求心靈的滋養與寧靜,正是臺灣宗教文學發展的特點。為了進一步瞭解臺灣宗教文學的發展脈絡,此書收錄14篇宗教文學作品,可窺見佛道教、基督教與文學的對應書寫,由此試圖建構宗教文學的歷史,剖析此文類之於臺灣文學的意義。
目錄
蓮華步步生 林淑媛
王鼎鈞 宗教信仰與文學創作
朱西甯 哭之過程
陳映真 加略人猶大的故事
張曉風 有求不應和未求已應
楊牧 疑神集(節錄)
王文興 海濱聖母節
琦君 放生
奚淞 昨夜夢落花——說油畫茶花
蔣勳 蓮花
林清玄 四隨
梁寒衣 只緣青雪上心頭
簡媜 紅塵親切
黃春明 眾神,聽著!
舞鶴 拾骨
序/導讀
蓮華步步生/林淑媛
佛教自東漢入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深遠,文學為文化之一環,其影響自不殆言,海內外學界亦多討論。研究的核心仍以古典文學的範疇居多,近期亦已留心佛教與現代文學的議題,大陸部分,如譚桂林《佛學與人學的歷史匯流》研究對象集中在兩個作家群落,一是世紀初以梁啟超與章太炎為代表的作家,二是五四文學革命以後到共和國成立的新文學作家。哈迎飛將焦點集中在二十年代《佛教與二十年代中國現代文學關係之研究》,留意到臺灣當代佛教與文學的研究,譚桂林後來修改出書增加一個小節略述介於雅俗之間的臺灣佛理散文。臺灣如周慶華《佛教文學的系譜》處理當代佛教文學,丁敏討論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李玉珍對臺灣五0年代小說中佛教色彩的剖析。至於現代詩與禪的關係,更形熱鬧,文訊雜誌亦曾專輯探討。將作品結集出版則有佛光出版社的佛教散文與小說等,準此可知學界與宗教界尚能留意臺灣佛教與文學,在佛教文學研究領域自然值得欣喜。不過比起量多且質豐的文學作品而言,研究數量相形之下便顯得不足。
擴大來說,臺灣文學研究在今日蔚然成風,臺灣文學研究對宗教文學此一範疇則相對薄弱,其中深意頗值得探討;其次佛學研究目前亦非常鼎盛,留心臺灣佛教文學的研究則更顯不足。從歷史發展來說,臺灣佛教文學的發展有其歷史背景,與佛教在臺灣的發展有密切關聯,自目今所選的作品而言,多以八0年代以還居多,與當時佛教正興盛,學佛風氣大興有密切關係。前面所提佛光出版社曾編選的佛教散文系列選集,多少反映出當時的創作情形,可惜後來主要以大陸的創作為選錄目標,未再接續。
文學研究的理想狀況以理論的建構與文本的分析互證,因此,臺灣佛教文學的研究既有值得深入討論空間,何以成果不夠豐碩,原因錯綜複雜,主要可能是缺乏作品的收集整理;從讀者角度思考,替大眾編選優秀的文學作品以供欣賞亦屬當務之急,文字如花,借文學以喻佛理本為佛門弘化教義的重要手段,通過文學作品欣賞深蘊之佛理哲光,使精神得以超脫亦是入道之門。但是此類作品雖多,分散在各大書刊雜誌,憑個人有限時間與力量挑選頗感不易,因此本選集所選錄的標準,則以作家的宗教屬性與他在文壇的地位互為考量,並且以文學性為優先考慮,因此作者雖然偶一為之的佳篇無法收錄,或作者雖有心耕耘但文壇地位尚未確立者亦暫不考慮,目前只暫選六家:琦君、蔣勳、奚淞、簡媜、林清玄、梁寒衣。其中琦君〈放生〉,放生乃佛教的名詞,與佛教認為不發殺生長養慈悲心有關,由題目至內容皆針對此主題而發。放生亦關涉生態倫理的問題以及商人抓捕動物給放生的流弊。整體而言,琦君作品,貫穿他在懷舊書寫中洋溢著慈悲博愛的精神。奚淞以繪畫與散文見長,他的〈青少年哪吒〉為臺灣文學中重要小說作品,散文則常結合佛理與繪畫,在創作生活中流露佛理慧光,選錄其新近出版的《光陰十帖》中作品以見其修行工夫更加深細,文字述寫愈趨自然平淡。蔣勳為當代重要作家,作品中不乏宗教、美學與文學的交互辨証。梁寒衣自稱半僧,其宗教傾向,不言而喻,《雪色青缽》中有數篇在意象經營與佛法修為更加緊密。簡媜誠屬重要女性作家,惟佛理散文大抵為早年在佛光山編藏那段時期前後所作,雖然如此,思維細膩,修辭結構與意象之經營,一掃佛理散文易流於枯槁無采的窘境,後來思考女性生命的作品,所闡述的母性其實具有宗教救贖的力量。至於林清玄足可以與佛理散文作家畫上等號,擅長將深奧的佛理與日常生活經驗結合,生活處處無非道場,一花一葉具為如來化現。作品量多質精,菩提系列散文風靡一時。
在眾多作品中限於種種客觀因素考量無法收入,深感遺憾,從文體而言,小說部分,東年的《地藏菩薩本願寺》允為目前所見最具哲理深度的作品,囿於文體的整體機能無法割裂節選,只得忍痛割愛,王尚義的《大悲咒》結合了存在主義的生命思辨、陳若曦的《慧心蓮》切中女性修行的諸多問題,應具啟發性與開展性,蕭麗紅《白水湖春夢》引用禪機以表現人物的人生抉擇與方向,現代詩中禪機處處,如周夢蝶、洛夫、敻虹、林泠、蕭蕭、許悔之、賴賢宗等應可另成專集選錄介紹。僧傳書寫其宗教性與敘事性的結合,如陳慧劍《弘一大師傳》啟迪無數人與佛結緣,以及當代各家僧侶傳記如《傳燈》、《枯木開花》、《千手佛心》等平實地傳達傳主修行與度眾的形象。散文作品數量最多,如王靜蓉、粟耘、方杞、林新居等長期筆耕心田,作品遍滿靈光。僧侶中如華梵大學的創辦人曉雲法師、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佛光山的星雲法師與依空、永芸法師等文學修養亦高,昭慧法師的論議文字,宋澤萊對禪與文學的體驗,讀來精采。鍾玲的電影劇本《大輪迴》,金色蓮花工作坊多齣歌劇形式的演出等,從文化角度思考,佛理與大眾文學的結合,將更有利於教義的普及。又幾次的宗教文學獎比賽,如佛光山與靈鷲山所主辦者不乏佳作,各大道場如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的文教刊物及其他大量的佛教雜誌都有許多文學作品,實為一大寶藏,值得繼續挖掘研究。更細膩區分,佛教文學作品,實應包括古典文學的範躊,目前尚未見整理研究。
至於民間信仰部分,臺灣宗教信仰往往佛道不分,作家創作時除非自覺,否則常在作品中思索生命哲理而引發某種的終極關懷。黃春明擅長鄉土題材寫作,他的〈眾神!聽著〉反映了當代宗教信仰種種荒繆可笑情形,舞鶴的〈拾骨〉結合鄉土與現代,深入挖掘儀式下的幽晦心理。略加搜尋,驚喜於重要作家不乏以民間信仰為題材的作品,如呂赫若的〈風水〉,葉石濤處理宗教民俗部分的小說、施叔青的〈天梯〉、阿盛的〈十殿閻君〉等,他日若細加爬梳,成果當可預期。近世彰皇靈異,怪誕書寫大行,然而作家筆下寫鬼實乃寫人,人鬼豈能清楚二分?其中所深蘊的主題意涵與書寫美學,宜多觀照。
回顧作品的編選歷程,最大挑戰應為陳映真所說宗教文學典範性的尚未建立。但與其感歎臺灣尚無日本作家遠藤周作《深河》類的宗教文學作品,不如努力關心宗教文學其宗教性與文學性的結合與判準的標準建立,期望學界同好者切磋研析。然編選成書過程,生活中難免有深陷苦惱泥沼的時刻,卻在閱讀作品中精神宛如得到淨化與提昇,每篇作品如同朵朵蓮花,希望讀者得以親近宗教文學的奧秘與芬芳,替生活增添自在與喜悅。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