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Ambling to a Wayward Beat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週年慶】情緒小夥伴全面9折

  • 會員好評 ★★★★★(2)
  • 5個人喜歡
  • 79 198
    25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散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劉軒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時報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09/06/05

出版情報

《隨著城市的節奏漫遊》,劉軒in between

2011/02/28 劉軒寄給我的mail裡說,他在書店裡翻了一本書好一會兒,才發現旁邊原來放了自己的書——「這次的書封真的很低調」他說。 相較第一本《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大剌剌地把劉軒的臉放滿半個書封的做法,《隨著城市的節奏漫遊》的確是低調得非常刻意,翻閱書內就可以發現,其實我們這次也不乏可以以大臉「正面示人」的專業攝影照,但最後我們都同意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展現出這本書貫穿全文的氛圍——回憶與現在、現實與夢境交錯,異鄉遊子與旅途歸人的轉換——因為此刻的劉軒,第一次站到了自己的父親和女兒的中間,成為了另一位父親,唯有此刻的劉軒,能夠這樣書寫家族、書寫回憶。 劉軒是一位自我要求很高的作者,因此雖然《隨著城市的節奏漫遊》是一本專欄集結,但每一篇文章他都再次仔細地微調增補之後才交到編輯手上,一想到他同時身為全省跑透透的專業DJ、演講座談與邀稿不斷的作家和一個新生兒的新手爸爸,催稿信或簡訊寫起來都會手抖,但交稿的進度也一度讓我和執編幾急到胃痛……然而看完好不容易盼到的稿子時,總是會忍不住又寫信稱讚他調過更好看(然後又後悔自己這樣鼓勵他不知道後面的稿子他要改到何時)。 在臉書粉絲團「XUAN 劉軒」上的基本資訊中,劉軒的所在位置是「Between East and West」,除了身分的轉換之外,《隨著城市的節奏漫遊》精彩之處也包括了他往來於台北和紐約兩邊的家時所衝撞出來的感懷之情。在我特別喜歡的一篇裡,內湖Costco的氣味將他帶回年幼時在美國和母親逛賣場的時空,令他瞬間思念起因分隔兩地,現在只能自己去賣場的母親,而推車排隊進入賣場的人群則令他聯想起拉薩朝聖者的陣仗……一篇〈好事多多〉就可以帶你穿越時空,更別提書中其他45篇紮實精彩的文章。 每一章末,劉軒分別寫信給一個人,給未來的自己、給女兒千千、給啟發小時候學琴的自己的德布西、也寫給讀者。讀他寫給千千的信時實在忍不住莞爾,一個認真的爸爸滿懷感動、俯案苦思、謹慎下筆的形像立現眼前……我想自己和所有「看著劉軒長大」的讀者一樣,很難不聯想到那一本本伴隨我們中學慘澹時期的自己三書,我不禁好奇將來有一天,千千會用什麼樣的角度,寫下什麼樣的家族書寫?且讓我們稍後再期待千千的回信,先隨著劉軒的腳步重遊一次他的記憶旅途吧!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劉軒全新蛻變力作。身兼DJ、作家、時尚雜誌總編、藝人等多元領域。

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眾聲喧譁的時代裡,找到一個看清自己和未來的有效焦距。

你或許還記得那個在《Why Not?給自己一點自由》裡的劉軒,從哈佛休學一年,去阿拉斯加幫忙蓋房子、在墨西哥住在水龍頭打開只會流出泥水的小旅舍……

你可能也還記得那個在《作書蟲也作玩家》裡的劉軒,知道他一邊念研究所,一邊玩音樂。除了主持廣播節目,也開始在銳舞派對上擔任DJ……

當然,他永遠會是那個曾在大一時因為遇見一場大雪,而興奮地把音響搬到窗口大放電子舞曲的劉軒。

沒錯,他也永遠會是那個曾在父親筆下的《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接受著讀者關注的劉軒。

但是他現在說:要忘了別人在看自己!他說:要用行動寫自己的生活,因為日子是自己在過,所以要自己決定怎麼過。

流浪,不只是為了離開,更是為了回來!因為放任過自己所有想流浪的念頭,每一次回來,他都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站在專業的DJ台上,他觀察音樂如何使人迷醉。在不同的城鄉之間漫遊,他思索現代生活的意義。發生在自己與朋友身上的感情事件,使他對愛情有獨到的見解。回想過往的自己,他繼續調整面對未來的姿勢……

名人推薦

Maybe,我的音樂曾經扶起一個沮喪的靈魂、打醒一個痴情鬼、促成一對佳人……
但即使發生過,我不會知道。那些故事,都在曲終人散之後才會在深夜的城市星海劃下句點。
舞池是個章節,而我,只是個過客……

——劉軒

編輯推薦

在放任流浪中,瞧見真情真性的劉軒


劉軒是一名專業DJ,作過曲、出過書、寫過專欄、當過時尚雜誌總編……好一個忙碌且多才多藝的人,難怪人家說「虎父無犬子」,身為名作家劉墉的兒子,曾在父親筆下《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書中,備受讀者關愛目光的劉軒,並沒有因此迷失自我,而是勇敢做自己,放任自己所有想要流浪的念頭,積極用行動書寫生活,且在每一次回來之後,更加清楚自己的定位。這樣的放任流浪,在小編看來,是絕對值得的!

《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一書是集結自十多年來,他為不同刊物所撰寫的短文,其中半社論性文章多半來自他與父親劉墉在雜誌專欄「相對論」中所寫作的文章。每個月,父親會從美國e-mail一篇文章給他,他再針對這篇文章作出回應。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對自己要求頗高的劉軒,也隨之增修原本文章內容,務求更加精簡地呈現出他原本想要表達的種種想法。書中從他自己另類的角度談現代人的情感、婚姻、文化和音樂。

熱愛音樂的他,首章也不忘先談談音樂如何使人迷醉。他認為DJ是個集體音樂治療師,期望自己所放的歌可以為某些前來disco的人帶來特別意義。所以有時候,他會偷偷選定一位徘徊在舞池邊緣的女孩,把她當做自己的「繆思」,藉由音樂逗她開心,與她展開一場隔空的無形追求,如果她最後踏入舞池,或是聽到喜歡的曲子而展露出微笑,都會給他帶來無比的成就感;而當她遇見了對象,離開舞池的時候,他也會在音樂中默默嘆息。小編不禁猜測:劉軒應該是個浪漫兼具感性的人,畢竟浪漫因子是從事創作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除了音樂,劉軒最愛的就是流浪了。每當他受夠忙碌的生活,感到力不從心時,他就會興起出走念頭,企盼在不同的城鄉之間漫遊,能讓他平靜思索現代生活的意義。因此他曾去過西藏,去之前還先幻想了一個浪漫願景:想像自己獨自站在一片荒蕪的青藏高原上,張開雙臂迎向吹來的冷風,思想也跟著豁然開朗。雖然事實上,他的確登上五千多公尺山頂,但始終沒能感受到「頓悟」的那一刻,不過卻從中體認到他渴望的純樸感;他也曾去過蘭嶼,一睹碧海藍天的美麗景致,更感受當地有名的「飛魚季」聖典,並在和當地人喝啤酒閒聊的當中,忍不住跟著思考起蘭嶼的未來……這部分也讓小編在在見識到他的真情真性,這不是浪漫感性,又是什麼呢!

此外,書中也談他很生活化的一面,像是談他家的瘋貓Bijou,就連爸爸劉墉都不能倖免於難,曾慘遭貓爪襲擊;也談食物,喜歡烹飪的他,最擅長的就是處理剩菜,就算隨便給他幾盤剩菜,也能變出一道全新的綜合料理出來;更談他的愛情觀,認為有愛必有痛,回想自己的感情史,雖然有許多不開心的,但那些畫面與快樂時光並排,卻又顯得很美……總言之,小編在書中看見了一個熱愛音樂,更愛流浪的大男孩;也瞧見了一個不在乎別人目光、只想勇敢做自己的成熟男子。這樣多變性的他,其實某部分可是遺傳自老爸的善變與叛逆基因。那你呢?又在當中看見什麼模樣的劉軒?

目錄

逼出來的好文章/劉墉

前言

白色忍者的時光

我的夜生活啟蒙
台上與台下
一個DJ看城市男女
DJ入門101
暖場的學問
拍子就在你腳裡
什麼是時尚音樂
看不見的裝潢
不完美的完美
會陪伴我上火星的十張專輯

我與那些城市的故事

紐約我愛你(但你讓我很?卒)
夜店巧緣三部曲
洛杉磯的愚人金
王先生的煩惱
在銀河洞喝杯好茶
蘭嶼故事
走吧!去西藏
我習慣旅遊的十種方法

二十一世紀的每一天

二十一世紀的春節
小心你的眼睛
科技萬歲
數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兩片肥皂
禮貌只是個形式罷了
主廚為什麼自殺?
老鷹還是佛祖?
家有瘋貓
三十五歲前影響我最深的十本書或雜誌

crazy little things called love

九月
做錯的事跟做對的事
有性無愛的夜租界
什麼是性感?
離合悲歡總是錢
終身大事,談何容易
傷到深處總是情
結婚之前一定要與情侶完成的十件事

給年輕時的自己寫備忘錄

當個旅行者,不要當觀光客
忘了別人在看你
OFF學
削減的藝術
不中不西,不如又中又西
英雄的宿命
燃燒生命的事物
「亂」也不壞
叛逆基因
做個自由的美夢
我認為每個大學生畢業前都應該做的十件事

關於劉軒二十五件不重要的事

序/導讀

前言

2001年寒冬,我提著兩個箱子回到了台灣。
一盞日光燈,牆角一個床墊,空空的房間裡儘是後面巷子的寧記火鍋味,隔壁樓頂有個抽水馬達,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
我知道自己放棄了美國的許多,只為了在台灣有個新的開始。剛從研究所進入社會,還不清楚要走哪個方向,只想努力工作、學習,重新認識我的故鄉,過點實在的日子。
七年之間,我從廣告公司市場研究員到製作公司編導,從自由編曲到雜誌編輯,從藝文沙龍到時尚夜店統統走過一程,不時還會有人問我:「什麼時候要出書?」
我每次都有些尷尬地回答:「不好意思,那是以前的事了……」
人生總是充滿了巧妙的輪迴。我從來不把自己當成職業作家,但如今有機會再次與讀者們交流,我很榮幸。
這本書裡的文章,大部分出自過去幾年為不同刊物所撰寫的短文。重看這些文章,像是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幾乎每一篇我都做了不少修改,有些甚至重寫,因為人總是在變,少不了會有新的想法。
多半社論性的篇幅源自於《東西名人》雜誌上與我父親的「相對論」專欄。每一期我針對他的文章寫出一篇回應,但如今我的部分獨立出版,在重新評估與大幅增減之後,我認為它們現在更精簡地呈現了我原先想表達的意思。
之前在台灣因為工作太忙,心情總是覺得在趕進度,因此很少靜下來讓思想沉澱。但目前我的人生又進入一個新的轉捩點,該是停下來整理的時候了。感謝時報出版的小毛、大頭、振豪,和所有編輯部同仁們的協助。感謝父母親永遠的支持和無條件的愛,還有凌晨五點竟然睡著在沙發上,只為了想陪在我身邊工作的女友。噢,還有我的貓,牠在哪裡?
希望您可以在這些拙劣的文字中,看到一點有意思的東西。

劉軒
2009年4月5:15am,於台北

試閱

我的夜生活啟蒙
How I Found Myself In The Nightlife


有不少人曾經問我:「你一個哈佛高材生,怎麼會玩到夜店去?」
通常我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會這麼問的人,八成已經有了預設立場。但如果你正在讀這一頁,表示我還有個解釋的機會。
話說回1991年,我離開紐約的家,與所有的哈佛「新鮮人」展開了大學的生涯。那是多麼好玩的日子!宿舍燈火輝煌、走廊裡響著音樂、房門被椅子撐開……我們像螞蟻似地四處跑,有太多青春荷爾蒙點燃的活力,睡眠成了次要的事。
當時聽說有一票英國貴族子弟,花了數千美元購買了一套PA音響,在自己的宿舍房間裡辦了一系列的「Under 21 Party」,還派人在門口查ID,只讓二十一歲以下的人進去。這種派對只有音樂和汽水,卻有上百個男女擠在二十坪的房間裡,隨著超大聲的電子舞曲發瘋。那些英國人據說還站到桌子上向底下的人噴汽水,大家又濕又黏,幾乎把宿舍房間毀了,但是因為沒有未成年飲酒,校方只能給予嚴厲的警告。
他們說這種party叫rave,而rave的精神就是在不能狂歡的地方狂歡。起初,我沒有受到邀請,也不敢隨意參加,只能從遠處看著閃光的窗戶,聽到裡面傳出的節奏和尖叫聲,手臂交叉在胸前,不屑中帶著羨慕與好奇。
有一天,當我在學校電台值大夜班時,凌晨三點鐘,那幾個英國佬竟然撞進錄音室,還帶了十幾個人。「希望你不介意,我們將挾持這個頻道!」他們以英國紳士夾雜街頭混混的口吻宣布,並塞給我一疊黑膠唱片:「放這些!」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techno,當下並沒料到它將顛覆我的音樂思想,只覺得它很奔放,充滿了活力和奇怪又新鮮的聲音。我一放,後面立刻傳來一陣歡呼。那些英國人跑進辦公室,把每一台收音機都搬出來轉到最大聲,幾十個人直接在電台裡辦起rave party。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叛逆卻又這麼沒有破壞性的行為,而且大家那麼瘋,我也不禁跟著high了起來。當晚的節目完全脫序,想必犯了好幾個聯邦電信委員會的廣播規定。然後就像快閃族一樣,他們突然迅速撤離,但臨走前還把所有的收音機歸位,把辦公室還原,關上門之前對我笑著說:「Join the future!」
之後,他們不時會來找我,我也很樂意放他們帶來的唱片。我永遠記得有一次一位聽眾打電話來,劈頭就大罵:「你們在放什麼鬼!唱片放錯速度啦?!」
帶頭的英國佬George把聽筒搶過來,用很正式的口語說:「閉嘴,這是未來。」然後就把電話掛了,又贏得一陣歡呼。
我後來也常參加他們的派對,但是不擅長社交的我,只會在旁邊跟著音樂點頭。其實我最愛的是融入那歡樂的氣氛,看到大家為音樂而瘋狂,完全沒有假仙的架子,又那麼有團體的叛逆精神。
冬天到了,老爸寄給我一件白色的羽絨大衣。我總是穿著那件大衣,手插著口袋,滿臉殺氣地站在角落,心裡卻在跳躍。George因此封我為「白色忍者」,而那個外號伴隨我到畢業。
多年之後,這點一直沒變:面對著夜店的浮華世界,我每次上台還是最懷念那段白色忍者的時光。因為在那個青春又充滿著可能性的年代,我親眼看到了音樂如何呼喚出大家的童心,而在那群體的舞動之中,我找到了一種奇妙的歸屬感。
九月
September


Jane和Simon在去年九月認識。當我看到他們在擁擠的舞池裡貼耳談笑,心中不禁啍起Earth Wind & Fire的經典老歌〈September〉﹕「你是否記得九月二十一日的夜晚?愛情改變虛偽的心,並趕走了烏雲……」
交往半年後,Simon主動分手。以我對Jane的了解,應該又是她缺乏安全感造成對方太多的壓力。看到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哭泣是個既美又可惜的景象。每週Jane來店裡,第一件事就是問我:「看到Simon嗎?」我總是回答:「沒有。」這是行規也是道德。事實上,每次Simon都會帶不同的女生過來問我:「有沒有看到Jane?」我說:「沒有。」他便說:「還好。」
他們不可能沒看到彼此,但即使看到也假裝是陌生人。有好一陣子Jane沒來店裡,她再次出現時,已交了個金融業的新男友,年紀比她大許多。
那晚,當我放出〈September〉這首歌時,才突然察覺時間已經過了一年。往下一看,Simon在舞池邊摟著一個女的,聽到前奏,他猛然抬起頭來東張西望;而同時在遠處吧台旁的Jane也探出頭。
〈September〉的副歌隨著舞客的歡呼響起:Ba de ya……Say do you remember……dancing in September……never was a cloudy day……
兩人隔著舞池看到彼此,頓了幾秒,Jane臉上露出淡淡笑容,不知那算甜美還是冷酷,然後她緩緩地把頭塞進新男友的脖子裡。我看不到Simon的表情,但他抱著毫不知情的新歡,偷偷地往那個方向看了好久。
那晚,Simon很早就離開了。
二十一世紀的春節
A Very 21st Century Holiday


2006年春節,我去上海錄電視節目。出發前,收到老爸的e-mail,叫我去拜訪內地的親戚:「你二姨婆九十幾歲了,現在還自己住。幫我包個紅包給她,回台灣再還你。」
到了上海,二姨婆見到我開心得合不攏嘴,立刻叫管家炸了一大盤春捲。我拿出筆電,放美國的照片給二姨婆看,但是她耳朵實在不好,所以我另開了一個視窗,在螢幕上同時打字註解。在客廳裡,我們兩人一起對著螢幕指指點點,她說一句,我打一句,這樣子「聊」了很久,直到電池用完。
離開時,二姨婆拍著我笑說:「下次來,記得帶充電器!啊?」
回到飯店,我用Skype打給老爸,報告之後順便說我沒法趕回紐約過年了。「可是我打算送你跟老媽一個紅包。」我說。
老爸回答得很直爽。「這樣好了,你給二姨婆的錢我就不還了,就算是給我和你娘的紅包吧!」
隔天,接到媽媽的e-mail:
「你老爸說,叫我直接從他的戶頭領錢,說是你送的,可是你不回來,妹妹擔心今年沒她的份。這樣吧!我把你給我的拆一半,算是給她的好了!」
除夕,又收到妹妹來信:
「謝謝你的紅包。媽咪已經直接轉進我的戶頭了!」
嗶嗶一聲,是台灣朋友傳來的賀年簡訊:
「新年到了,想給你五千萬:千萬要快樂!千萬要健康!千萬要平安!千萬要知足!千萬不要忘記我!」
我覺得這則簡訊不錯,便按個鍵,把它轉寄給手機裡的好友清單。
二十一世紀的某個春節就這麼過去了,多了不少方便,少了不少人情。
晚上我在日記裡寫:
「當每個人都在線上時,跟上百人賀年只是舉手之勞,但一百零一通簡訊之後,意義何在?坐在飯店裡,面前擺著泡麵,還是可以跟半個地球外的家人視訊圍爐,但是難道舉頭望螢幕,低頭就不思故鄉了嗎?十個數位紅包,也抵不過一盤剛炸出來的春捲。」
2006年之後油價飆漲,機票貴得離譜。儘管這樣,去年春節我還是訂了位子,坐了十九個小時的飛機回紐約。紐約冬天乾冷,一下飛機嘴唇就裂,坐車回到家,外面是冰天雪地,屋子裡則燒著壁爐,老爸在看中天電視。
中天電視?
「對啊!家裡裝了小耳朵,你忘啦?」
外公外婆踩著碎步出來打招呼,從他們的房間傳來「倚天屠龍記」的音樂。外公看到我就問:「這個陳冠希是誰啊?怎麼最近新聞都是他?」
這時媽媽笑著湊過來。「兒子餓了嗎?美惠阿姨昨天燉了一鍋麻油雞,好道地噢!」
覺得自己彷彿根本沒離開台灣。走進臥室,打開電腦,女友在MSN上敲我。
「哈囉!要視訊嗎?」她問。
「不用了,我好累,讓我聽聽你的聲音就好。」
當晚我在日記裡寫:
「千里迢迢回到紐約,沒想到變相繞了一圈到台北。科技真可怕。少了距離,也少了異鄉情懷。但是一個人躺在床上,身邊沒有習慣的體溫,又覺得很陌生。我的家到底在哪裡?」
二十一世紀的春節,的確充滿著時空錯亂,就像那句英文歌詞:So close, yet so far away……
科技克服了距離,讓我們不再擔心聯絡不上所愛的人,但是如果我們看得到、聽得見,卻無法把紅包直接放到孩子手上,跟他們共享一杯牛奶,讓他們躺在懷裡打瞌睡……如果我們抱不到愛人,聞不到他們的味道,那麼所有的高畫素視訊和即時影音,豈不是更加強我們的挫折感?
或者可以這麼說:二十一世紀的科技,不只是讓我們隨時隨地都看得到家人,而是應該幫助我們簡化生活,讓我們隨時都有空陪在家人身邊。
我曾經在高鐵上看過一個海報:左邊的照片是一個老人的手,杵著一個拐杖,右邊的照片是同一個老人的手,牽著一個小朋友。一邊寫著:高鐵之前,另一邊則寫著:高鐵之後。
每次我看到那張海報,都很感動。也許是因為我曾經看過許多孤獨的老人,也或許是因為,當我奶奶還在世的時候,每次我從大學匆匆忙忙回家,又匆匆忙忙趕著走,奶奶在門口抓著我的手,總是握得那麼緊。
2008年,上海的二姨婆也過世了,享年九十八歲。
她老人家應該一輩子都沒上過網。那簡單到可以的小公寓裡,連電視機都沒有。再加上她重聽,凡是要跟她聯絡,得先打電話給她的鄰居們,請鄰居找到管家,再讓管家對她用吼的來傳達訊息。也正是因此,當年我才不得不自己找過去,也才有機會聽她說故事、陪她打字聊天,最後還推著、就著,好不容易把紅包塞進她手裡。我覺得很幸運,能夠有機會這麼做,盡到一個晚輩的責任,並用一些有限的科技,與她分享我的生活。
「下次來,記得帶充電器!啊?」臨走前,二姨婆拍著我笑說。
這是她對我的最後叮囑,也是個非常符合二十一世紀的告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5042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2 則好評)
  • an******143 說:
    2011-03-21
    這是我第一次讀劉軒的書,才翻讀幾頁就愛上了這本書,非常推薦大家閱讀,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仍擁有恣意悠閑的心情。
  • a4*****722 說:
    2010-09-18
    現代的生活 快速且方便 但我們曾幾何時把腳步放下來 仔細思索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如此忙碌是為了什麼 無法親自來一趟浪跡天涯的流浪 就讓自己的心來趟思想的流浪 對未來的思考方式會有所幫助的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1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