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男女不拘,謝絕蟲類」
馬來西亞作家、花蹤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
蔡曉玲首部散文集《洞》
──祕密生長,愛無邊界。
當我終於要被生活打敗以前,我必會想像著那個無所事事的時刻,陽臺上的光與風一直帶我到一片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人要盲目樂觀的生活下去。
「《洞》正是「洞」,是曉玲心心念念築起的家屋,也是她為所有讀者悉心布置的狡兔三窟,讓我們在簡直退無可退的時代洪流中得以稍稍喘息緩步。書名固然呼應那篇榮獲花蹤文學獎散文首獎的雋永佳作,但實際上,整部散文集都充滿了「洞」,裡頭有數不清的線索,指向她始終未曾言明的祕密。」──鄭芳婷
黃錦樹(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鄭芳婷(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專文推薦
楊佳嫻/楊隸亞/蔣亞妮/騷夏/龔萬輝──溫柔守護推薦
三十二歲時,蔡曉玲擁有人生中第一間房子,遠離家鄉的她逐漸失去原生家庭的房間,過起離城的獨居生活,不禁思索,女人成年若不結婚生子該何去何從?人生難道只能上演同一套劇本?房子,是她狡兔三窟的洞,在這裡祕密得以與世隔絕,不受打擾。
自幼隨著父親移居各處,所謂的家,是移動的城堡,有父母給予的最初的溫柔,有貓相伴,讓多愁善感的她,能依然對世界有愛。即便與途中友人各在天涯,斷了聯繫,敲起鍵盤,也能重回相遇有光的剎那。然而看似令人欣羨的順遂人生,卻有無法於世安穩的部分,幸好文學並非無用,電影是春藥,順著人生的河流而行,有伴相攜遊走,即遇大疫也未放棄,如今居於永夏,心似逢春。
從馬來西亞古晉、老越的遷徙成長,到離家求學、求職,蔡曉玲在不同的地方居住、短暫停留與旅遊,臺灣、日本、香港、中國……都有她的身影。擅記憶的水象巨蟹,好的壞的都記住了,友人、貓咪、父母的愛、文學電影、不可輕易言說的祕密,都在時光的溪水中,以溫柔的語調,潺潺地溯往,彷彿引領她回到最愛的屋前草地,享受著自由與幸福。
馬來西亞作家、花蹤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
蔡曉玲首部散文集《洞》
──祕密生長,愛無邊界。
當我終於要被生活打敗以前,我必會想像著那個無所事事的時刻,陽臺上的光與風一直帶我到一片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人要盲目樂觀的生活下去。
「《洞》正是「洞」,是曉玲心心念念築起的家屋,也是她為所有讀者悉心布置的狡兔三窟,讓我們在簡直退無可退的時代洪流中得以稍稍喘息緩步。書名固然呼應那篇榮獲花蹤文學獎散文首獎的雋永佳作,但實際上,整部散文集都充滿了「洞」,裡頭有數不清的線索,指向她始終未曾言明的祕密。」──鄭芳婷
黃錦樹(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鄭芳婷(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專文推薦
楊佳嫻/楊隸亞/蔣亞妮/騷夏/龔萬輝──溫柔守護推薦
三十二歲時,蔡曉玲擁有人生中第一間房子,遠離家鄉的她逐漸失去原生家庭的房間,過起離城的獨居生活,不禁思索,女人成年若不結婚生子該何去何從?人生難道只能上演同一套劇本?房子,是她狡兔三窟的洞,在這裡祕密得以與世隔絕,不受打擾。
自幼隨著父親移居各處,所謂的家,是移動的城堡,有父母給予的最初的溫柔,有貓相伴,讓多愁善感的她,能依然對世界有愛。即便與途中友人各在天涯,斷了聯繫,敲起鍵盤,也能重回相遇有光的剎那。然而看似令人欣羨的順遂人生,卻有無法於世安穩的部分,幸好文學並非無用,電影是春藥,順著人生的河流而行,有伴相攜遊走,即遇大疫也未放棄,如今居於永夏,心似逢春。
從馬來西亞古晉、老越的遷徙成長,到離家求學、求職,蔡曉玲在不同的地方居住、短暫停留與旅遊,臺灣、日本、香港、中國……都有她的身影。擅記憶的水象巨蟹,好的壞的都記住了,友人、貓咪、父母的愛、文學電影、不可輕易言說的祕密,都在時光的溪水中,以溫柔的語調,潺潺地溯往,彷彿引領她回到最愛的屋前草地,享受著自由與幸福。
名人推薦
舉重若輕,極端的節制,即便是非常感傷的事,也淡如水。──黃錦樹
富有馬來西亞風土滋味的女性成長散文,對台灣讀者來說,仍有熟悉的光影,因為共享了同樣的、亞際傳播的流行文化和翻譯文學。寫童年,筆致明麗溫暖,寫疫情前後的小日子,難免恐懼、迷惑,也有對於女性社會身分與實踐的思索,柔情中帶一點硬脾氣。──楊佳嫻
曉玲擅長在情節推進處,恣意切換敘事鏡頭,讓情節接連到不同的路徑,時而自拍,時而他拍,時而遠景,時而空景,脫離閱讀者的預判。──楊隸亞
作者讓我們聞嗅古晉的貓童年,領我們踩踏吉隆坡的空氣,品嘗記憶之釀的同時,又讓讀者警醒於現實對於女性的桎梏。即使擁有「自己的房間」,在吳爾芙百年的現在,就真能擺脫性別的期待了嗎?
或許,走過濃霧一般的不明確,比魔幻寫實還魔幻的疫情,讓我們更能了解,所謂的不可能都可能被撼動,《洞》像是是黑暗裡點火,讓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騷夏
讀曉玲的文字,就像看著貓伏在日光下,悉心地梳理著自己的毛髮,那即是我心目中,散文柔軟而美好的樣子。──龔萬輝
富有馬來西亞風土滋味的女性成長散文,對台灣讀者來說,仍有熟悉的光影,因為共享了同樣的、亞際傳播的流行文化和翻譯文學。寫童年,筆致明麗溫暖,寫疫情前後的小日子,難免恐懼、迷惑,也有對於女性社會身分與實踐的思索,柔情中帶一點硬脾氣。──楊佳嫻
曉玲擅長在情節推進處,恣意切換敘事鏡頭,讓情節接連到不同的路徑,時而自拍,時而他拍,時而遠景,時而空景,脫離閱讀者的預判。──楊隸亞
作者讓我們聞嗅古晉的貓童年,領我們踩踏吉隆坡的空氣,品嘗記憶之釀的同時,又讓讀者警醒於現實對於女性的桎梏。即使擁有「自己的房間」,在吳爾芙百年的現在,就真能擺脫性別的期待了嗎?
或許,走過濃霧一般的不明確,比魔幻寫實還魔幻的疫情,讓我們更能了解,所謂的不可能都可能被撼動,《洞》像是是黑暗裡點火,讓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騷夏
讀曉玲的文字,就像看著貓伏在日光下,悉心地梳理著自己的毛髮,那即是我心目中,散文柔軟而美好的樣子。──龔萬輝
目錄
推薦序
平淡的溫柔◎黃錦樹
她讓時間長出柔軟的毛◎鄭芳婷
輯一 洞
洞
我跟隨河流
最美的時光
雨天
迷宮
羽化
輯二 貓都不見了
末路花開
貓與天涯
走過白貓雕像的路
只喝可樂的貓
無人知曉
走貓路
貓都不見了
輯三 最初是溫柔的
A女的心聲
遠方
跳舞吧女孩
最初是溫柔的
圖書館
早餐
輯四 在San Francisco Coffee寫信
太陽城與太子傳說
魚
龍貓表弟的愛情
愛情不停站
同居者
水晶流年
在San Francisco Coffee寫信
Dear I
就在教堂後面
跳舞的馬
2429
春藥
輯五 陽臺
新病來了
自由的森林
太陽天出遊
下午做夢
我所不了解的圖像
白日夢女
電影裡的場景
陽臺
後記/從一個洞到另一個洞去
平淡的溫柔◎黃錦樹
她讓時間長出柔軟的毛◎鄭芳婷
輯一 洞
洞
我跟隨河流
最美的時光
雨天
迷宮
羽化
輯二 貓都不見了
末路花開
貓與天涯
走過白貓雕像的路
只喝可樂的貓
無人知曉
走貓路
貓都不見了
輯三 最初是溫柔的
A女的心聲
遠方
跳舞吧女孩
最初是溫柔的
圖書館
早餐
輯四 在San Francisco Coffee寫信
太陽城與太子傳說
魚
龍貓表弟的愛情
愛情不停站
同居者
水晶流年
在San Francisco Coffee寫信
Dear I
就在教堂後面
跳舞的馬
2429
春藥
輯五 陽臺
新病來了
自由的森林
太陽天出遊
下午做夢
我所不了解的圖像
白日夢女
電影裡的場景
陽臺
後記/從一個洞到另一個洞去
試閱
推薦序
她讓時間長出柔軟的毛
◎鄭芳婷(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二○一九年的夏天,我在臺文所國青三樓的教室見到曉玲。那是嚴肅又炎熱的學術活動後的茶歇時間,我沒有預期會見到平常在馬來亞大學教書的她;她或許也沒有預期會見到我,因為當時那幾年,我的暑假總在異地與人團圓。但是,當我們見到彼此的那一刻,好像有什麼堅硬緊繃又暴力填充著這個世界的東西,瞬間開始融化。
其實,那只是我們第二次見面。但相比第一次見面是在學界長輩環繞的合菜場子,這一次,我終於能和她好好地講講話。
說是好好地講講話,其實也還是在教室裡,旁邊都是人,可是怎麼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所身處的理應不斷等速向前流動的時間,具體且實在地緩慢了下來,升起了柔軟的毛海。曉玲眨眨眼睛,像是早就熟稔這樣的變化。而一向風馳電掣的我,卻是無比震撼,原來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中,憂傷與痛苦可以被安放,我們終於能夠在滿布結痂破口的生活裡勇敢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洞》正是「洞」,是曉玲心心念念築起的家屋,也是她為所有讀者悉心布置的狡兔三窟,讓我們在簡直退無可退的時代洪流中得以稍稍喘息緩步。書名固然呼應那篇榮獲花蹤文學獎散文首獎的雋永佳作,但實際上,整部散文集都充滿了「洞」,裡頭有數不清的線索,指向她始終未曾言明的祕密:《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薰衣草園標誌上的手牽手女孩、不知名的短髮女生、既非家人也非朋友關係的一對女性鄰居、《誰先愛上他的》、《荒人手記》??。「洞」裡的線索倒不是一場解謎遊戲,因為一點也不難解開,反而正是因為如此清晰坦率,「洞」實際上毋寧更是「連結」的邀請:邀請任何能一眼望見謎底之人,與她心連心。一九九○年代末,政大「陸仁賈」欲組「奇娃社」,社員於是刻意在圖書館館藏的《藍調石牆T》裡夾入手寫的便條紙,邀請這本書的讀者參與聚會。在那個隱匿又壓抑的時空,小小的便條紙如同視界奇點,展開素來被「緊緻化」(compactified)而無從得見的更多維度。
「那可能都是很小的心事,塵埃一樣,只有在光照之下才會被曝光,否則都被隱藏得很好。」曉玲是這麼說的。她同時也承認自己:「記憶力驚人,好的壞的都記住了,流水一樣湧出來。」正因為異於常人的記憶力,她以近乎紀錄片的超寫實主義筆法,不僅再現日常生活的吉光片羽,更將片羽中捲曲起來的通通展開。展開後,發現這裡是眼淚,那裡是愛,這有風,那有海。
但是這些被展開的情動維度,完全不耽溺。雖然其中有好幾篇作品提及了較為沉重或具張力的事件,包括級任老師逝世、朋友逝世、貓咪逝世或走失,以及同居室友遭遇性暴力等。但是,這些事件陳述並未張牙舞爪地燃燒延伸,反而像水靜靜流淌,流過的地方留下水痕,但同時也滋潤了原本乾枯的地方。我想起是枝裕和與?元裕二的《怪物》:?本龍一早些年就已寫好的〈aqua〉,在電影結尾粼粼波光,沒有任何一種痛真正消失,可是這些痛都轉化成綿長的力量。曉玲說:「我不止一次希望我在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去那些命定時刻救她出來,我希望我是一個守護者。我真的這樣想,真的。」讀到此處,我也想去救那個想去救人出來的曉玲出來,我也想守護她,真的。
正如她所說,「文學並非無用的」,這本散文集,其實就是各種「洞」裡的相逢與守護。我們如今身處的當代世界,戰爭、疫情、汙染、霸凌、階級剝削、極端氣候、性別歧視、宗教壓迫交織纏繞,極端右翼保守勢力全球崛起,推遲了更為公義的世界的到來。數位科技的翻新以分秒計,連帶使我們連呼吸的速度都不敢拖延。可是曉玲的文字給了我們一些「時間零」或「魔術時光」,像那隻鑽進車底讓整個吉隆坡瞬間安靜下來的小貓。唯有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才終於能回看自身,肯認我們經歷人生所無可避免的傷口,甚至將傷口示於人前,甚至望見他人的傷口。
有人稱曉玲為「貓老師」。想一想,這個綽號實在適合。曉玲愛貓,出身古晉貓城。但她對貓並非只是豢養寵愛,而更多的是一種向貓學習的精神。她幼時經歷家中貓咪來來去去,接受各種意料之外的來到與分別,長成以後,她經常拎著罐頭在街頭尋貓請客。疫情過後,她花了好一陣子才終於找到熟識的黑白母貓,沒想到問貓好嗎,竟然反被貓咬了一口。至此,許多讀者想必莞爾一笑吧!不過,這個可愛又出人意料的結尾,卻精準體現曉玲對自己愛貓之心的自反性。於是,更多的時候,她向我們展現的不是她的片面貓咪想像,而是她對自己想像貓咪的後設觀察,如同一位生態女性主義人類學者般地,她明白知曉自身人類視野的侷限。
我好像能想像,那個跨過陽臺護欄,躡手躡腳地走在屋頂上的童年曉玲,像貓一般靈動柔韌、專注悠遠,在漫長的歲月裡留下光霧似的掌印。像塵埃的小小心事不曾消逝,反而在她變慢的時間中匯聚成風,風吹來了臺灣,拂上我們總有圓缺的心魂。
她讓時間長出柔軟的毛
◎鄭芳婷(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二○一九年的夏天,我在臺文所國青三樓的教室見到曉玲。那是嚴肅又炎熱的學術活動後的茶歇時間,我沒有預期會見到平常在馬來亞大學教書的她;她或許也沒有預期會見到我,因為當時那幾年,我的暑假總在異地與人團圓。但是,當我們見到彼此的那一刻,好像有什麼堅硬緊繃又暴力填充著這個世界的東西,瞬間開始融化。
其實,那只是我們第二次見面。但相比第一次見面是在學界長輩環繞的合菜場子,這一次,我終於能和她好好地講講話。
說是好好地講講話,其實也還是在教室裡,旁邊都是人,可是怎麼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所身處的理應不斷等速向前流動的時間,具體且實在地緩慢了下來,升起了柔軟的毛海。曉玲眨眨眼睛,像是早就熟稔這樣的變化。而一向風馳電掣的我,卻是無比震撼,原來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中,憂傷與痛苦可以被安放,我們終於能夠在滿布結痂破口的生活裡勇敢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洞》正是「洞」,是曉玲心心念念築起的家屋,也是她為所有讀者悉心布置的狡兔三窟,讓我們在簡直退無可退的時代洪流中得以稍稍喘息緩步。書名固然呼應那篇榮獲花蹤文學獎散文首獎的雋永佳作,但實際上,整部散文集都充滿了「洞」,裡頭有數不清的線索,指向她始終未曾言明的祕密:《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薰衣草園標誌上的手牽手女孩、不知名的短髮女生、既非家人也非朋友關係的一對女性鄰居、《誰先愛上他的》、《荒人手記》??。「洞」裡的線索倒不是一場解謎遊戲,因為一點也不難解開,反而正是因為如此清晰坦率,「洞」實際上毋寧更是「連結」的邀請:邀請任何能一眼望見謎底之人,與她心連心。一九九○年代末,政大「陸仁賈」欲組「奇娃社」,社員於是刻意在圖書館館藏的《藍調石牆T》裡夾入手寫的便條紙,邀請這本書的讀者參與聚會。在那個隱匿又壓抑的時空,小小的便條紙如同視界奇點,展開素來被「緊緻化」(compactified)而無從得見的更多維度。
「那可能都是很小的心事,塵埃一樣,只有在光照之下才會被曝光,否則都被隱藏得很好。」曉玲是這麼說的。她同時也承認自己:「記憶力驚人,好的壞的都記住了,流水一樣湧出來。」正因為異於常人的記憶力,她以近乎紀錄片的超寫實主義筆法,不僅再現日常生活的吉光片羽,更將片羽中捲曲起來的通通展開。展開後,發現這裡是眼淚,那裡是愛,這有風,那有海。
但是這些被展開的情動維度,完全不耽溺。雖然其中有好幾篇作品提及了較為沉重或具張力的事件,包括級任老師逝世、朋友逝世、貓咪逝世或走失,以及同居室友遭遇性暴力等。但是,這些事件陳述並未張牙舞爪地燃燒延伸,反而像水靜靜流淌,流過的地方留下水痕,但同時也滋潤了原本乾枯的地方。我想起是枝裕和與?元裕二的《怪物》:?本龍一早些年就已寫好的〈aqua〉,在電影結尾粼粼波光,沒有任何一種痛真正消失,可是這些痛都轉化成綿長的力量。曉玲說:「我不止一次希望我在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去那些命定時刻救她出來,我希望我是一個守護者。我真的這樣想,真的。」讀到此處,我也想去救那個想去救人出來的曉玲出來,我也想守護她,真的。
正如她所說,「文學並非無用的」,這本散文集,其實就是各種「洞」裡的相逢與守護。我們如今身處的當代世界,戰爭、疫情、汙染、霸凌、階級剝削、極端氣候、性別歧視、宗教壓迫交織纏繞,極端右翼保守勢力全球崛起,推遲了更為公義的世界的到來。數位科技的翻新以分秒計,連帶使我們連呼吸的速度都不敢拖延。可是曉玲的文字給了我們一些「時間零」或「魔術時光」,像那隻鑽進車底讓整個吉隆坡瞬間安靜下來的小貓。唯有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才終於能回看自身,肯認我們經歷人生所無可避免的傷口,甚至將傷口示於人前,甚至望見他人的傷口。
有人稱曉玲為「貓老師」。想一想,這個綽號實在適合。曉玲愛貓,出身古晉貓城。但她對貓並非只是豢養寵愛,而更多的是一種向貓學習的精神。她幼時經歷家中貓咪來來去去,接受各種意料之外的來到與分別,長成以後,她經常拎著罐頭在街頭尋貓請客。疫情過後,她花了好一陣子才終於找到熟識的黑白母貓,沒想到問貓好嗎,竟然反被貓咬了一口。至此,許多讀者想必莞爾一笑吧!不過,這個可愛又出人意料的結尾,卻精準體現曉玲對自己愛貓之心的自反性。於是,更多的時候,她向我們展現的不是她的片面貓咪想像,而是她對自己想像貓咪的後設觀察,如同一位生態女性主義人類學者般地,她明白知曉自身人類視野的侷限。
我好像能想像,那個跨過陽臺護欄,躡手躡腳地走在屋頂上的童年曉玲,像貓一般靈動柔韌、專注悠遠,在漫長的歲月裡留下光霧似的掌印。像塵埃的小小心事不曾消逝,反而在她變慢的時間中匯聚成風,風吹來了臺灣,拂上我們總有圓缺的心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