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是宋史(拾):明軍‧強相‧雙面刃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宋史裡有一個時期是學史者、考古者、甚至是讀史者的“噩夢”!
為什麼?
因為它是說不清的:
都是“君子”,都是能力突出的,但出發點不同,當時看,似乎都是忠君愛國。歷史總是堆疊起千層浪,浪花滔盡,誰是真君子?誰是偽君子?──直到今日,還有人“真”、“偽”不分!
說來悲涼,宋朝是除了唐朝之外,中國文學十分璀璨耀眼的時代,但在傳世的不朽文學的背後,宋朝之史家,卻有著極扭曲的心靈,掩蓋的、塗抹的、誤導的… 部份不在少數。今人追根究柢,離不開“勢”“利”二字──真貌總在最後才在有心人筆下才顯現!
概是“賢帝”。都是為社稷百姓,但出發點不同,當時看,似乎都是宵衣旰食。歷史總是經過後人千萬遍爬梳,誰失誤了?誰是對的?──直到今日,幾千年後,是當局者迷?抑或是局外人清?!
本書以大量翔實的資料與一貫輕鬆、人性化的言語風格使讀者對這段“噩夢”從頭疼變得生動有趣。
為什麼?
因為它是說不清的:
都是“君子”,都是能力突出的,但出發點不同,當時看,似乎都是忠君愛國。歷史總是堆疊起千層浪,浪花滔盡,誰是真君子?誰是偽君子?──直到今日,還有人“真”、“偽”不分!
說來悲涼,宋朝是除了唐朝之外,中國文學十分璀璨耀眼的時代,但在傳世的不朽文學的背後,宋朝之史家,卻有著極扭曲的心靈,掩蓋的、塗抹的、誤導的… 部份不在少數。今人追根究柢,離不開“勢”“利”二字──真貌總在最後才在有心人筆下才顯現!
概是“賢帝”。都是為社稷百姓,但出發點不同,當時看,似乎都是宵衣旰食。歷史總是經過後人千萬遍爬梳,誰失誤了?誰是對的?──直到今日,幾千年後,是當局者迷?抑或是局外人清?!
本書以大量翔實的資料與一貫輕鬆、人性化的言語風格使讀者對這段“噩夢”從頭疼變得生動有趣。
目錄
第一章 北宋三人行
第二章 千夫所指復熙河
第三章 到底誰是皇帝
第四章 異域鐵血鑄輝煌
第五章 王安石罷相全景重播
第六章 人只為己,天誅地滅
第七章 遼國分水嶺
第八章 習慣性誣陷
第九章 陌上花落怨阿誰
第十章 巔峰悄然退
第二章 千夫所指復熙河
第三章 到底誰是皇帝
第四章 異域鐵血鑄輝煌
第五章 王安石罷相全景重播
第六章 人只為己,天誅地滅
第七章 遼國分水嶺
第八章 習慣性誣陷
第九章 陌上花落怨阿誰
第十章 巔峰悄然退
試閱
﹝王安石罷相全景重播﹞
在宋朝,各種自然界災害,都能和皇帝、臣子、政治、軍事掛上鉤。至於為什麼掛上的,內蘊就太豐富玄妙了。當時就沒幾個人懂,現在……現在還有誰認為汶川大地震、海地大海嘯之類的現象和人類的思維意識變化有聯繫嗎?
所以一切的「天人合一」,都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猜測。可惜卻總有人堅信不移。
熙寧年間就發生過兩次。第一次,熙寧六年。新政在國內如火如荼,王韶、章惇、熊本在邊境上連戰連捷,可是華山突然間地震了,土石流翻滾而下,災害相當不小。
這立即就被文彥博等人抓到了說話機會。在「天人合一」的理論下,華山崩塌,原因就是政治昏暗,百姓受苦,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
有了宏觀根據,文彥博還能與實際情況聯繫起來。他給神宗上了一份奏章,說的是他某次閒暇出去散心的所見所想。
那次他去大相國寺上香,嗯,很風雅,也很有宗教信仰。不過好像一直以來儒家獨尊天下,「吾乃孔門弟子,誓不與和尚為伍!」這樣的口號流傳好多年了,難道文彥博不知道?並且多年以後,各位君子大賢還以王安石信了佛教,來抵毀王安石的人品,不知用的是什麼樣的雙重標準。
閒話又多了些,回到正題。文彥博峨冠博帶,寬袍飄然地從主殿出來,心情大好,順便向附近的市場走去。
他看見相國寺內,以及御街商行裡,市易司的人員在緊張忙碌。或許是態度過於認真了,讓文彥博非常不爽。
「瓜果之微,錐刀是競,竭澤專利,所剩無幾。」這樣分毫必爭,哪還有我大宋朝的威儀?其結果,只能是傷損泱泱大國的國體,使自己國民離心。更要緊的是,這裡離外賓下榻的使館很近,讓他們看見了,會恥笑我們的!
大家什麼感覺?按文彥博說的改正,這些都得倒過來,純粹就是打腫了臉充胖子,最可鄙視的卑賤虛榮心理。明明宋朝立國之本就在錢,沒錢早就被周邊的虎狼異族給吞了,結果認真賺錢居然是丟臉!
當時各處戰爭吃緊,宋神宗頂住了壓力沒太理會。可是第二次時,神宗第一個害怕了。熙寧七年,宋朝北方大旱,一連七、八個月一滴雨都沒有下。查一下史書,這次乾旱的規範是超大的,不僅宋朝北部這樣,連更北方的遼國也旱得一塌糊塗。
只是遼國人口密度小,疆域太廣大,而且不是純粹的農耕經濟,對旱情的反應沒有宋朝這樣大。尤其是,他們沒有宋朝這樣的「文明」,沒有足夠的「理論依據」把旱情無限上綱,弄個「清楚明白」~~
宋神宗的性格特點在這時顯露,此皇帝勝不驕,卻備加小心,時刻提防敵人報復;敗,或受挫時勇於自我折磨,不用敵人施壓,他自己就會把可能發生的後果上升到災難的程度上。於是不管是勝還是敗,每時每刻都憂心忡忡,提心吊膽。
後來,他就敗在這種個性。
面對旱情,他不用臣子們提醒,自己就整天的念叨,抓住一個大臣問一次。愛卿,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像「保甲法、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均輸法等等法」都應該廢除呢?
大臣們這時經過為時五年的新政改革,都有了一定的政治心得了。他們一律躬身靜聽,面色沉重,若有所思,絕不開口。大家都清楚,這事兒輪不到他們說話。
終於有一天,神宗問到了王安石。
面對宋神宗的恐慌,王安石表現得非常鎮定。他說,天旱、水災這樣的事,就算在
在宋朝,各種自然界災害,都能和皇帝、臣子、政治、軍事掛上鉤。至於為什麼掛上的,內蘊就太豐富玄妙了。當時就沒幾個人懂,現在……現在還有誰認為汶川大地震、海地大海嘯之類的現象和人類的思維意識變化有聯繫嗎?
所以一切的「天人合一」,都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猜測。可惜卻總有人堅信不移。
熙寧年間就發生過兩次。第一次,熙寧六年。新政在國內如火如荼,王韶、章惇、熊本在邊境上連戰連捷,可是華山突然間地震了,土石流翻滾而下,災害相當不小。
這立即就被文彥博等人抓到了說話機會。在「天人合一」的理論下,華山崩塌,原因就是政治昏暗,百姓受苦,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
有了宏觀根據,文彥博還能與實際情況聯繫起來。他給神宗上了一份奏章,說的是他某次閒暇出去散心的所見所想。
那次他去大相國寺上香,嗯,很風雅,也很有宗教信仰。不過好像一直以來儒家獨尊天下,「吾乃孔門弟子,誓不與和尚為伍!」這樣的口號流傳好多年了,難道文彥博不知道?並且多年以後,各位君子大賢還以王安石信了佛教,來抵毀王安石的人品,不知用的是什麼樣的雙重標準。
閒話又多了些,回到正題。文彥博峨冠博帶,寬袍飄然地從主殿出來,心情大好,順便向附近的市場走去。
他看見相國寺內,以及御街商行裡,市易司的人員在緊張忙碌。或許是態度過於認真了,讓文彥博非常不爽。
「瓜果之微,錐刀是競,竭澤專利,所剩無幾。」這樣分毫必爭,哪還有我大宋朝的威儀?其結果,只能是傷損泱泱大國的國體,使自己國民離心。更要緊的是,這裡離外賓下榻的使館很近,讓他們看見了,會恥笑我們的!
大家什麼感覺?按文彥博說的改正,這些都得倒過來,純粹就是打腫了臉充胖子,最可鄙視的卑賤虛榮心理。明明宋朝立國之本就在錢,沒錢早就被周邊的虎狼異族給吞了,結果認真賺錢居然是丟臉!
當時各處戰爭吃緊,宋神宗頂住了壓力沒太理會。可是第二次時,神宗第一個害怕了。熙寧七年,宋朝北方大旱,一連七、八個月一滴雨都沒有下。查一下史書,這次乾旱的規範是超大的,不僅宋朝北部這樣,連更北方的遼國也旱得一塌糊塗。
只是遼國人口密度小,疆域太廣大,而且不是純粹的農耕經濟,對旱情的反應沒有宋朝這樣大。尤其是,他們沒有宋朝這樣的「文明」,沒有足夠的「理論依據」把旱情無限上綱,弄個「清楚明白」~~
宋神宗的性格特點在這時顯露,此皇帝勝不驕,卻備加小心,時刻提防敵人報復;敗,或受挫時勇於自我折磨,不用敵人施壓,他自己就會把可能發生的後果上升到災難的程度上。於是不管是勝還是敗,每時每刻都憂心忡忡,提心吊膽。
後來,他就敗在這種個性。
面對旱情,他不用臣子們提醒,自己就整天的念叨,抓住一個大臣問一次。愛卿,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像「保甲法、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均輸法等等法」都應該廢除呢?
大臣們這時經過為時五年的新政改革,都有了一定的政治心得了。他們一律躬身靜聽,面色沉重,若有所思,絕不開口。大家都清楚,這事兒輪不到他們說話。
終於有一天,神宗問到了王安石。
面對宋神宗的恐慌,王安石表現得非常鎮定。他說,天旱、水災這樣的事,就算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