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離開安全而舒適的環境,
踏上陌生的旅途,
目的並不在於「主張自我」,
卻有益於更真實、更深刻地「認識自我」。
對於繪本作家許書寧來說,
耶路撒冷是什麼風貌?帶給她什麼啟示?
透過她細膩的觀察力,
我們將看到什麼樣的耶路撒冷?看到什麼樣的自己?
而她也在這個旅程當中體會:
●真正的愛並不喧嘩,卻是溫柔而可喜的。藉著被遺忘,我竟得到了更好的一份。
●大風大浪過去後,真正留下的,才是最重要的。那寶藏宛若穩固的磐石,不受激情左右,
卻是安穩、堅定、冷靜而清涼。
●如果本身沒有真正的自由,就算身處於莊嚴的至聖所,恐怕也會感覺不自在。
在2009年初夏第一次跟隨朝聖團造訪以色列,2013年隨同被派往特拉維夫出差的先生二度前往耶路撒冷之後,2014年秋天,又與朝聖團一起踏上聖地。
有別於前兩次的興奮、驚奇,這第三次的造訪,許書寧反而因為自在,而有著更多的自我探索與追尋,她說:「離自己第一次造訪聖地,已經過了五年又四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竟有福氣三度拜訪,那份奢侈的幸福,更加深了我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此外,也從旅人的角度,體會旅途中的醍醐味,對於旅行的意義,有著獨特而深刻的體會。
目錄
序 面朝耶路撒冷
1.旅程的開端
2.期待
3.搖擺不定
4.瑪莉亞泉的聖像畫
5.納匝肋的聲音
6.高與低
7.分享的豐盈
8.若瑟的身影
9.思嘉的雨水
10.大伯爾山之夜
11.看不見的日出
12.耶里哥的穆娜
13.通往隱修院的那條路
14.死海的寧靜早晨
15.笑個不停的小兄弟
16.聖誕山洞的午後
17.白冷城的老朋友
18.階梯
19.記號
20.復活的清晨
21.改變
22.她的尋找
23.最適合讀經的地方
24.回家的召喚25.禮物
序/導讀
作者序
面朝耶路撒冷
第一次跟隨朝聖團造訪以色列,是在2009年的初夏。四年後,隨同被派往特拉維夫出差的外子二度前往。再隔年,也就是2014年秋天,又與朝聖團一起踏上聖地。
短短五年內,竟能三度造訪耶穌的故鄉,實感深幸。
在這個網路資訊發達,人人可以成為「旅遊達人」的今天,參加「處處不自由」的團體旅行,表面上看來或許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因為,旅程中充滿了天翻地覆的價值觀,以及數不清的「不能」、「不准」、「不可以」、「不應該」、「不適應」。身為團體的一員,我們必須遵行領隊安排的路線,按照規定的時刻作息,吃喝他人提供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截然不同的室友共用私密空間……整整14天,不斷地練習退讓、服從與謙遜。
放著家中現成的舒適不享、自在不受,偏要來自討苦吃,花錢受罪……何苦來哉?
兩千多年前,一個嬰孩誕生於白冷城,被放在餵食牲畜的馬槽中。他尚未出生,母親已經擔負起生命之危;誕生之後,全家人又為了躲避官兵的追殺,趁著夜深人靜四處逃竄,流離失所……
那個嬰孩,名叫耶穌。
歷史中的耶穌,總是在「行路」。他四處奔波,沒有枕頭之所,永遠在旅途中,面朝耶路撒冷。他原是天父懷中的獨生子,卻卑微地進入世界,受限於時空與人性,被唾棄、被鄙夷、被侮辱、被出賣、被捨棄。
那正是信仰的奧秘。
因為,神的救援並不高高在上。
祂不停留於遙不可及的高天,俯視塵世渺小如螻蟻的人,輕鬆招手叫喚:「上來呀!到這裡來!」為了愛,祂親自「下來」,降到涕泣之谷的最深處,進入歷史,生於女人,與人一樣,甚至更低於人。出於更高貴的順服,祂在「人生」中嚐遍了不自由;旅途裡充滿了「被」,卻因愛而心甘情願。祂親自來,是為了領路,好使人們藉著跟從與仿效,覓得那條通往天鄉的回家之路。
因此,朝聖者離開安全而舒適的環境,踏上陌生的旅途,渴望效法基督。朝聖的目的並不在於「主張自我」,卻有益於更真實、更深刻地「認識自我」,認清我與祂的關係。
放下,是為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又一次,我與同為基督徒的旅人結伴同行,走上了這條跟隨耶穌、面朝耶路撒冷的道路。
藉著反覆的練習,願自己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得更喜樂,更甘願.更堅定,更平安。
試閱
開始讀經後,聖經中許多人物成了越來越熟稔的好朋友。其中,有一位嫉惡如仇的激烈角色,很是吸引我。
他是天主的人,先知厄里亞。
舊約聖經的列王紀中,戲劇性地描寫了厄里亞與假先知們比試的故事。當時,以色列王阿哈布迎娶異邦女子依則貝耳,因而舉國敬拜邪神巴耳。先知厄里亞為了維護信仰,奮而抵抗,說服國王召集所有百姓和侍奉邪神的假先知,齊聚在加爾默耳山上公開比試。過程神靈活現、精采萬分,比金庸小說還扣人心弦。
一整天比試的結果,以色列的天主大獲全勝。在厄里亞的命令下,民眾捉住450名假先知,將他們帶到克雄小河旁全數殺盡。然而,那樣的行為卻觸怒了王后依則貝耳,立誓要除掉厄里亞。先知只好倉皇逃入曠野⋯⋯
旅程的第一天,我們上了加爾默耳山。
山頂上,有一座由加爾默羅修會照管、紀念真假先知比試事件的聖堂。堂內樸素簡單,沒有什麼繁複的裝飾,看起來卻黑白分明。正中央的祭壇以十二塊未經雕琢的石頭堆砌而成,雪白的內牆上鑲嵌著淡灰色石版,版上希伯來文與阿拉伯文並列,鄭重記載了厄里亞責斥以色列子民的話。
「你們搖擺不定,模稜兩可,要到幾時呢?」
聖堂,是安靜的。
那些刻在牆上的吶喊,卻讓我感覺轟然作響,震耳欲聾。
幾個鐘頭前,我們參觀完凱撒勒雅的古老引水道,在地中海邊享受了一段悠閒的玩水時間。
綿延不斷的沙灘頻受海水輕撫,顯得光滑素淨。細沙上,偶有幾顆風情萬種的黑岩坐鎮,乍看之下好似京都古寺中禪意十足的石庭。岩上滿布宛若青絲的綠藻,隨著波浪嫵媚擺盪。我提著鞋,赤腳踩在細沙上,想像海平線彼端的羅馬。腳邊的潮水隨風擺動,一波波地來了又走,十分舒適。
幾番沖刷來去後,我驚訝地發現,海浪的力道雖然溫和,卻有其難以忽視的影響力。潮水一退,腳下的大部分沙粒竟被不著痕跡地帶走,只剩下掌心處一撮細沙,凝成兩個弧狀小球,很艱難地固守於原地。遠遠看去,海灘上的細沙似乎毫無變化;事實上,它們卻不斷地隨波逐流,蒙著頭被海浪左右來去。
「你們搖擺不定,模稜兩可,要到幾時呢?」坐在加爾默耳山的聖堂裡,耳中嗡嗡繚繞著厄里亞的責斥,又想起地中海邊屈服於大勢力而不斷流竄的細沙⋯⋯不覺深深嘆了一口氣。
領洗至今已經七年多了。
在信仰中,誰不渴望成長?誰不渴望更認識真理?實際上,我卻發現,自己越是明白「什麼是對的」,整個人就越偏向相反的方向。生活中充滿了抉擇,每一個決定理當幫助我更堅定地走向天主。然而,軟弱的我卻經常做出貪圖安逸的選擇,在真理與自我滿足間曖昧地擺盪。
先知厄里亞的喊話,不只是對三千年前的以色列子民,更穿透時光,直指我心,催迫著我「選邊站」。
「如果上主是天主,你們就應該隨從上主;如果巴耳是天主,就該隨從巴耳。」
生活中,我多麼容易逃避真正的天主,轉身投靠自己的「巴耳神」?名聲、利益、金錢、形象、外表,甚至於一個熱心基督徒的樣貌,都是引我模糊視線的巴耳。我就像故事中那群不願意下定決心,又一句話也不肯回答的執拗百姓,搖擺不定,模稜兩可。
然而,天主的仁慈是無法隱藏的。
祂深知人性的脆弱,一方面藉著先知給出嚴厲的責斥,一方面卻也經由人的口賜下安慰。
我們的領隊林神父有一個口頭禪:「慢慢練習。」
慢慢練習,這話看來平淡無奇;仔細想來,卻是多麼深刻且切實的教導。從來沒有人能夠一步登天,總得藉著不斷的挫折與失敗、反省與改過,才能使自己越來越接近目標。
反觀自己,學畫的道路不也是如此?一道洗鍊的線條背後,永遠隱藏著無數摸索與嘗試。沒有人能夠一筆畫出最完美的線條,總得經過再三反覆的基礎練習,慢慢將那些太偏左或偏右、過粗或過細的部分去蕪存菁;最終留下的,才會是一道真正經過萃煉、流暢而自然的線條。
搖擺不定,既然是我在生命經驗中體驗到的事實,就無須否定,反該勇敢地承認與面對。藉著「慢慢練習」,願主讓我脫離「不定」的搖擺,卻能在錯誤中學習,漸漸縮減搖擺的幅度。
我相信,終有一天,天主能使我在最穩定的中線上立足扎根,不再隨波逐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