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可忍:下冊(中國系列4)
Collection of Yeh Chu-Hung: Part 2: China Series (Volume 4)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記錄「活歷史」的黃金歲月時,我對中共發明的「黑五類」帶給中國的影響,不論時間軸或明暗度均感匪夷所思,傳主在大學期間與畢業後的累次政治運動中,被整的罪名是五佔其三,其原罪是被罵了二十多年的「國民黨的殘渣餘孽」,至死仍無法釋懷的是中共對他的「奪妻」之恨。
我曾設身處地想,換成是我肯定學林黛玉的「質本潔來還潔去」,讓我無法望其項背的是:原來苟活才是大智慧,因為還有翻過身來重新做「人」的機會。
我曾設身處地想,換成是我肯定學林黛玉的「質本潔來還潔去」,讓我無法望其項背的是:原來苟活才是大智慧,因為還有翻過身來重新做「人」的機會。
目錄
提要
目錄
校園生態同類項
欲醉青梅依依戀
攜手同行
說北大
「非常」學習
課後時光
大學三部曲
辯論廳
陽謀受害者
北大的右派
不堪聞問
毛他一個神
我的監督人
油炒心裡美
非對口研究
底牌
足球與政治
反動二人組
民生二三事
二次革命
工具
價值混亂
後記
作者簡介
目錄
校園生態同類項
欲醉青梅依依戀
攜手同行
說北大
「非常」學習
課後時光
大學三部曲
辯論廳
陽謀受害者
北大的右派
不堪聞問
毛他一個神
我的監督人
油炒心裡美
非對口研究
底牌
足球與政治
反動二人組
民生二三事
二次革命
工具
價值混亂
後記
作者簡介
序/導讀
※提要※
邵可忍(口述)/葉珠紅(整理)
回憶催人老同時也摧人腦,為了證明自己來過這個世界,為了紀念我們這個有點族繁不及備載,在海內外開枝散葉的家族,以及我那有善始無善終的初戀,我要努力回憶,按照弗洛依德的人格分期,首先得面對我那段兩小無猜。
初中時紅蘋果坐我前面,常回過頭來跟我說話,借東西問題目,比較熟悉也比較單純,到了高中大了幾歲考慮的事多了,升學啦,入團啦,學什麼專業,未來的人生等等,因為紅蘋果想入團,那團支書老找她談話,我因為喜歡她,所以有點生氣有點嫉妒。
從初中合校開始,我跟紅蘋果相處友好,到了高中又分在一個班,雖然不坐在一起但還有機會說話,有時眼神也能傳遞信息,玩「擊鼓傳花」時,她把手絹兒有意扔給我,這些都讓敏感的我產生幻想,班上有些同學似乎知道我們比較「要好」,我申請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沒被批准,她被批准了!我自卑了!我似乎意識到和她之間有距離,這輩子不可能在同一條道上,我想到童年時代的小朋友,我的「青梅」。
共產黨的到來使我提前早熟,沒被戀愛沖昏了頭,讀書之餘我很努力觀察周圍的環境,從韓戰開始社會年年有大變,印象中從沒消停過,我跟青梅的有志一同,就是將來無論如何一定要有個立足之地,這種愛人兼同志的願望,在被棒打鴛鴦之後,我知道今生再也無法治好這傷口。
被打成右派後,我那打小便被同學戲稱為「兩老婆」的青梅,最終選擇和我來個有正式儀式的分手,接著便跟班上一位男同學開始出雙入對,這段從小學到大學,比八年抗戰還轟轟烈烈,比中共宣傳的14年對日抗戰還要深遠的愛情,在無法拒絕的外力干預下,最終被迫畫下句點。
我永遠忘不了跟青梅舉行的那場正式分手儀式。
天慢慢暗下來路燈已亮,我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拐過德齋背影不見了!她走了!真的走了!不再回來了!雖然她最後說:你好好改造吧!改造好了,我們再在一起。
這是一句安慰話,我試圖讓自己相信,她擔心我會有反常的舉止,不希望分手給彼此造成傷害,希望平和地告別,她知道我還深戀著她,如今她不再愛了,因為她不能愛了,若再和我在一起將影響她的前途,一年多來,她過得很艱難,來自組織的壓力,一次又一次對她敲警鐘要她站穩立場,要她與我劃清界線,她在思想上也很痛苦,畢竟我們從小就在一起。
我在小土堆站了許久後又躺了下來,望著陰沉的天空,思考眼前的處境,我已成了人民的敵人,一個被孤立的階級敵人,一個隨時可以被批判被侮辱的人,她怎麼還能跟我在一起?我不能保護她了,沒有能力去愛她了,愛一個人是要有能力的。
我能留校繼續讀書要感謝她,這是我後來覺悟到的,假如她不離去,暗中與我仍然保持聯繫,我也不肯離開她,兩人就會淒淒慘慘戚戚,情況將會變得很糟糕,我的處境會進一步惡化,數學系黨總支會向北大黨委匯報:右派學生某某某以談戀愛為由,繼續糾纏某女同學云云。校黨委會十分重視這類問題,開會研究時會有人說:提高到階級鬥爭的高度來看,這是資產階級在與我們爭奪年輕的一代!
他們會接著下達指示,系黨總支可以隨便找個藉口,說我堅持反動立場拒絕改造,建議將我開除送去勞改農場;青梅若還不覺悟,可能會被內定為中右分子。
我是真心感謝她,感謝她明智的決定,感謝她果斷的態度,當年若不離我而去,我絕對不可能繼續留在北大讀書,我更感恩爸媽給我生命,感恩他們的養育教導,我經歷的苦難是我的性格使然,我不後悔考入北大,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那晚我躺在草地上,望得很遠想了很多,多麼好的青梅,走了!真的走了!眼淚似乎由感情主管,我沒法叫它不流,一點一點往外溢,意志是由理性控制,我的理性對我說:堅強起來,別那麼沒志氣,哭什麼哭?戀愛是對手戲,一方退出了戲就不演了嗎?活下去!咬緊牙活下去!就算戴著右派帽子,不是還可以留在學校讀書嗎?不是還可以暗地裡拒絕得那勞什子的斯德哥爾摩情結症候群嗎?
邵可忍(口述)/葉珠紅(整理)
回憶催人老同時也摧人腦,為了證明自己來過這個世界,為了紀念我們這個有點族繁不及備載,在海內外開枝散葉的家族,以及我那有善始無善終的初戀,我要努力回憶,按照弗洛依德的人格分期,首先得面對我那段兩小無猜。
初中時紅蘋果坐我前面,常回過頭來跟我說話,借東西問題目,比較熟悉也比較單純,到了高中大了幾歲考慮的事多了,升學啦,入團啦,學什麼專業,未來的人生等等,因為紅蘋果想入團,那團支書老找她談話,我因為喜歡她,所以有點生氣有點嫉妒。
從初中合校開始,我跟紅蘋果相處友好,到了高中又分在一個班,雖然不坐在一起但還有機會說話,有時眼神也能傳遞信息,玩「擊鼓傳花」時,她把手絹兒有意扔給我,這些都讓敏感的我產生幻想,班上有些同學似乎知道我們比較「要好」,我申請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沒被批准,她被批准了!我自卑了!我似乎意識到和她之間有距離,這輩子不可能在同一條道上,我想到童年時代的小朋友,我的「青梅」。
共產黨的到來使我提前早熟,沒被戀愛沖昏了頭,讀書之餘我很努力觀察周圍的環境,從韓戰開始社會年年有大變,印象中從沒消停過,我跟青梅的有志一同,就是將來無論如何一定要有個立足之地,這種愛人兼同志的願望,在被棒打鴛鴦之後,我知道今生再也無法治好這傷口。
被打成右派後,我那打小便被同學戲稱為「兩老婆」的青梅,最終選擇和我來個有正式儀式的分手,接著便跟班上一位男同學開始出雙入對,這段從小學到大學,比八年抗戰還轟轟烈烈,比中共宣傳的14年對日抗戰還要深遠的愛情,在無法拒絕的外力干預下,最終被迫畫下句點。
我永遠忘不了跟青梅舉行的那場正式分手儀式。
天慢慢暗下來路燈已亮,我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拐過德齋背影不見了!她走了!真的走了!不再回來了!雖然她最後說:你好好改造吧!改造好了,我們再在一起。
這是一句安慰話,我試圖讓自己相信,她擔心我會有反常的舉止,不希望分手給彼此造成傷害,希望平和地告別,她知道我還深戀著她,如今她不再愛了,因為她不能愛了,若再和我在一起將影響她的前途,一年多來,她過得很艱難,來自組織的壓力,一次又一次對她敲警鐘要她站穩立場,要她與我劃清界線,她在思想上也很痛苦,畢竟我們從小就在一起。
我在小土堆站了許久後又躺了下來,望著陰沉的天空,思考眼前的處境,我已成了人民的敵人,一個被孤立的階級敵人,一個隨時可以被批判被侮辱的人,她怎麼還能跟我在一起?我不能保護她了,沒有能力去愛她了,愛一個人是要有能力的。
我能留校繼續讀書要感謝她,這是我後來覺悟到的,假如她不離去,暗中與我仍然保持聯繫,我也不肯離開她,兩人就會淒淒慘慘戚戚,情況將會變得很糟糕,我的處境會進一步惡化,數學系黨總支會向北大黨委匯報:右派學生某某某以談戀愛為由,繼續糾纏某女同學云云。校黨委會十分重視這類問題,開會研究時會有人說:提高到階級鬥爭的高度來看,這是資產階級在與我們爭奪年輕的一代!
他們會接著下達指示,系黨總支可以隨便找個藉口,說我堅持反動立場拒絕改造,建議將我開除送去勞改農場;青梅若還不覺悟,可能會被內定為中右分子。
我是真心感謝她,感謝她明智的決定,感謝她果斷的態度,當年若不離我而去,我絕對不可能繼續留在北大讀書,我更感恩爸媽給我生命,感恩他們的養育教導,我經歷的苦難是我的性格使然,我不後悔考入北大,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那晚我躺在草地上,望得很遠想了很多,多麼好的青梅,走了!真的走了!眼淚似乎由感情主管,我沒法叫它不流,一點一點往外溢,意志是由理性控制,我的理性對我說:堅強起來,別那麼沒志氣,哭什麼哭?戀愛是對手戲,一方退出了戲就不演了嗎?活下去!咬緊牙活下去!就算戴著右派帽子,不是還可以留在學校讀書嗎?不是還可以暗地裡拒絕得那勞什子的斯德哥爾摩情結症候群嗎?
試閱
後記
在北京大學的民主牆上,主角看到為魯迅弟子胡風翻案的大字報,想到他中學時期突然從人間蒸發的老師,於是寫下:「我同意你的看法」七個字,還誠實地簽下學號,下場是在1958年被北京大學黨委會劃為10人之中必須有1的湊數右派,從1957年開始的反右鬥爭,到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均「躬逢其盛」,在1969年被下放至五七幹校長達7年,時間之長或為中國之最,毛澤東去世後,在1978年獲得北大黨委會「錯劃」的改正,正式摘除長達二十年的右派大帽。
中國近55萬的右派分子,或多或少與本書主角經歷相似,共同的大哉問是:「錯劃」之錯,錯在何人?古之明君言:「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親沐過中華文化的臺灣、韓國與日本執政者,都明白此乃基本普世價值,為何自居文化大國的領導者,至今仍不肯(不敢)公然面對?還利用網軍大肆追蹤勇於披露真相者?甚至在教科書中意圖模糊那段讓中國倒退至少30年的非人歲月?
中國人比起世人更會權衡自身的利害關係,這跟從小受的教育有關,毛澤東曾讓教育全面停擺了整整10年,鄧小平發現這個天大的錯誤後,補救的辦法是讓彎道超車成為常態,文革之後,初中畢業的可以報考大學甚至是研究所,人想出頭天,黨幫忙墊腳尖,加速催發了日後在動見觀瞻時的無所不用其「極」。
清末大儒鄭孝胥曾說:「大清亡於共和,共和亡於共產,共產亡於共管。」中國的共管模式是以黨領政、領軍、領教育,總領一切的結果,凡是對黨有意見不跟黨走的,黨會不遺餘力地讓你有機會明白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不管你是否想花錢買寂寞,黨都可以讓你無時無刻知道它的存在,要是敢有不同的聲音那就是煽顛(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命再大的也請排隊等著被千刀萬里追。
畢達哥拉斯從琴弦的震動,觀察到符合數學規律的震動,成了現代超弦理論的鼻祖,守本份的臺灣人不怕被「千刀萬里追」,因為公民團體是最大的民意,從來就很符合數學規律的震動,這使得執政者不僅不敢跟人民玩霸王請客,最怕的是被固有的「四維」(禮義廉恥),以及孫中山在《民族主義》提倡的「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給教育成功的老百姓公開批評,臺灣人對生活中的任何不滿,都知道可以開掛暴走,逼政府明白古人說的:「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比較有眼光的公僕還會進一步去認真研究甚麼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公布2020年世界民主指數,在167個國家中,臺灣位列東亞第一,總排名第11名,我認為2021年的排名會大倒退,誰知竄升到全球第8位,因為臺灣政府面對疫情,就像篩子裡的米粒,無孔不入的把握機會做「笨事」,可再怎麼自大,也不敢不甩從小被教育到老,內心還多少記得「四維八德」的臺灣人,也因此,人們在釋放多餘的熱情時,也知道不能以「死蒼蠅定理」認為一切都是偶然,因為民間早就流行這麼兩句話:先學會做人,再學著做臺灣人。
遠古時代,森林裡的女子傾心會狩獵打仗的勇士,因為勇士能給她帶來食物和安全;嬴政統一六國,文臣武將貴族子弟成了女子夢寐以求的人選;隋朝開科取士後,讀書人開始受到女子青睞,丈夫一旦獲得功名,那就終生有靠;民國之後,留學生當中的富賈子弟也被女子看好;解放以後,光有學問還不行,在政治上要可靠,情況要比歷朝歷代更複雜,中國女人的擇偶環境,其難度是震古鑠今。
中國的父母總希望孩子好好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封建社會科舉考試制度留下的糟粕,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的封建社會時間最長,發展也最完備,這一切應歸功於科考制度,從唐朝開始,庶民百姓只要書讀得好就被視為是一種才能,可以做官躋身貴族行列,受到皇帝重用的還能飛黃騰達,這比歐洲貴族的世襲制開明得多,把社會上最優秀的人收來為國家做事,派到各地去管理人民,這就是「父母官」的濫觴。
在中國,當官者總把老百姓看成是沒文化,需要受教導的孩子,把自己當成是替他們操心的大人,古代平民看見當官的總喊「大人」、「大老爺」,當官的也習慣自認是人民的「父母官」,到了21世紀的中國,共產黨幹部也是如此,如果他們真有一顆如父母的心倒也罷了,如今的中國貪官卻是只顧自己撈好處,不管孩子死活的「爹娘」,悲哀的是,這麼簡單的道理,一半以上的中國人都弄不明白,還相信父母官真的會為他們著想。
五、六百年前,英格蘭貴族擁有蘇格蘭平民結婚的「初夜權」,當年中、英兩國皆為封建社會,誰更文明?誰更人道?而今自由貿易,中國做父母的依然要求孩子用功讀書,孩子們卻一心想掙大錢,環境在變,價值取向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青少年天賦人權的初戀。
本書主角成長的年代,從經濟角度分析,讀書仍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早熟的孩子可以讀書戀愛兩不誤,刻骨銘心的初戀,篤定的今生愛侶,就因黑五類的身分,大半個人生只能苦笑說那是一樁說不清道不明的奪妻之恨,有類似遭遇的55萬個右派中,不知有多少人能如傳主,年過七旬還有法無禁止即可為的,見到「青梅」已老的美好。
我常想,沒有反胡風分子就沒有反右鬥爭,沒有反右鬥爭就沒有十年文革,中國人的遭罪就是一代人的忍耐換來下一代的痛苦與忍耐,忍耐與痛苦代代循環至今,中國的主政者慣將美好的事物撕破給人看,經過反右與文革存活至今的,數不清的中國知識分子,烙在他們心頭帶「業」往生的,不僅僅是痛無斷絕的生離與死別,而是歷史上重複出現的悲劇,至今仍在中國繼續上演。
在北京大學的民主牆上,主角看到為魯迅弟子胡風翻案的大字報,想到他中學時期突然從人間蒸發的老師,於是寫下:「我同意你的看法」七個字,還誠實地簽下學號,下場是在1958年被北京大學黨委會劃為10人之中必須有1的湊數右派,從1957年開始的反右鬥爭,到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均「躬逢其盛」,在1969年被下放至五七幹校長達7年,時間之長或為中國之最,毛澤東去世後,在1978年獲得北大黨委會「錯劃」的改正,正式摘除長達二十年的右派大帽。
中國近55萬的右派分子,或多或少與本書主角經歷相似,共同的大哉問是:「錯劃」之錯,錯在何人?古之明君言:「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親沐過中華文化的臺灣、韓國與日本執政者,都明白此乃基本普世價值,為何自居文化大國的領導者,至今仍不肯(不敢)公然面對?還利用網軍大肆追蹤勇於披露真相者?甚至在教科書中意圖模糊那段讓中國倒退至少30年的非人歲月?
中國人比起世人更會權衡自身的利害關係,這跟從小受的教育有關,毛澤東曾讓教育全面停擺了整整10年,鄧小平發現這個天大的錯誤後,補救的辦法是讓彎道超車成為常態,文革之後,初中畢業的可以報考大學甚至是研究所,人想出頭天,黨幫忙墊腳尖,加速催發了日後在動見觀瞻時的無所不用其「極」。
清末大儒鄭孝胥曾說:「大清亡於共和,共和亡於共產,共產亡於共管。」中國的共管模式是以黨領政、領軍、領教育,總領一切的結果,凡是對黨有意見不跟黨走的,黨會不遺餘力地讓你有機會明白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不管你是否想花錢買寂寞,黨都可以讓你無時無刻知道它的存在,要是敢有不同的聲音那就是煽顛(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命再大的也請排隊等著被千刀萬里追。
畢達哥拉斯從琴弦的震動,觀察到符合數學規律的震動,成了現代超弦理論的鼻祖,守本份的臺灣人不怕被「千刀萬里追」,因為公民團體是最大的民意,從來就很符合數學規律的震動,這使得執政者不僅不敢跟人民玩霸王請客,最怕的是被固有的「四維」(禮義廉恥),以及孫中山在《民族主義》提倡的「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給教育成功的老百姓公開批評,臺灣人對生活中的任何不滿,都知道可以開掛暴走,逼政府明白古人說的:「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比較有眼光的公僕還會進一步去認真研究甚麼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公布2020年世界民主指數,在167個國家中,臺灣位列東亞第一,總排名第11名,我認為2021年的排名會大倒退,誰知竄升到全球第8位,因為臺灣政府面對疫情,就像篩子裡的米粒,無孔不入的把握機會做「笨事」,可再怎麼自大,也不敢不甩從小被教育到老,內心還多少記得「四維八德」的臺灣人,也因此,人們在釋放多餘的熱情時,也知道不能以「死蒼蠅定理」認為一切都是偶然,因為民間早就流行這麼兩句話:先學會做人,再學著做臺灣人。
遠古時代,森林裡的女子傾心會狩獵打仗的勇士,因為勇士能給她帶來食物和安全;嬴政統一六國,文臣武將貴族子弟成了女子夢寐以求的人選;隋朝開科取士後,讀書人開始受到女子青睞,丈夫一旦獲得功名,那就終生有靠;民國之後,留學生當中的富賈子弟也被女子看好;解放以後,光有學問還不行,在政治上要可靠,情況要比歷朝歷代更複雜,中國女人的擇偶環境,其難度是震古鑠今。
中國的父母總希望孩子好好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封建社會科舉考試制度留下的糟粕,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的封建社會時間最長,發展也最完備,這一切應歸功於科考制度,從唐朝開始,庶民百姓只要書讀得好就被視為是一種才能,可以做官躋身貴族行列,受到皇帝重用的還能飛黃騰達,這比歐洲貴族的世襲制開明得多,把社會上最優秀的人收來為國家做事,派到各地去管理人民,這就是「父母官」的濫觴。
在中國,當官者總把老百姓看成是沒文化,需要受教導的孩子,把自己當成是替他們操心的大人,古代平民看見當官的總喊「大人」、「大老爺」,當官的也習慣自認是人民的「父母官」,到了21世紀的中國,共產黨幹部也是如此,如果他們真有一顆如父母的心倒也罷了,如今的中國貪官卻是只顧自己撈好處,不管孩子死活的「爹娘」,悲哀的是,這麼簡單的道理,一半以上的中國人都弄不明白,還相信父母官真的會為他們著想。
五、六百年前,英格蘭貴族擁有蘇格蘭平民結婚的「初夜權」,當年中、英兩國皆為封建社會,誰更文明?誰更人道?而今自由貿易,中國做父母的依然要求孩子用功讀書,孩子們卻一心想掙大錢,環境在變,價值取向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青少年天賦人權的初戀。
本書主角成長的年代,從經濟角度分析,讀書仍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早熟的孩子可以讀書戀愛兩不誤,刻骨銘心的初戀,篤定的今生愛侶,就因黑五類的身分,大半個人生只能苦笑說那是一樁說不清道不明的奪妻之恨,有類似遭遇的55萬個右派中,不知有多少人能如傳主,年過七旬還有法無禁止即可為的,見到「青梅」已老的美好。
我常想,沒有反胡風分子就沒有反右鬥爭,沒有反右鬥爭就沒有十年文革,中國人的遭罪就是一代人的忍耐換來下一代的痛苦與忍耐,忍耐與痛苦代代循環至今,中國的主政者慣將美好的事物撕破給人看,經過反右與文革存活至今的,數不清的中國知識分子,烙在他們心頭帶「業」往生的,不僅僅是痛無斷絕的生離與死別,而是歷史上重複出現的悲劇,至今仍在中國繼續上演。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