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兒女花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我婚姻的記憶,是關於我母親的故事,那些長年堆積在我心裡的黑暗和愛。
——虹影
每個人都有家人逝去,都有不堪回首、難以啟齒的過去,作者的冷靜的描述及回憶卻令人震驚,她曾在十八歲生日當天,揭開了自己身世秘密;在母親去世奔喪的三天內,她更是逐步揭開家族陰暗的歷史。
本書是虹影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的續篇。母親的小名「小桃紅」,俗稱指甲花,也叫好兒女花,是最易生長,生命力強,但也最卑微的花。母親一生的際遇如同此花。此書描寫母親死亡,奔喪的整個過程,作者一層層揭露母親身上的謎團,也一步步解開自己婚姻的謎。母親因生下非婚生女兒,全家遭受社會歧視,幾個兒女及子女為生存而扭曲的人性,各自隱藏著不堪回首、難以啟齒的過去……
本書顯示的作者經歷及傷痛悲楚,遠超越《飢餓的女兒》,令人讀來同情、疼惜,不忍釋手。
本書特色
★全球完整的中文版本,忠實呈現,一字未刪!
★享譽世界文壇、中國最受爭議的作家虹影,自傳體小說,再度撼動人心!
★貧窮饑荒的年代,苦難滄桑與人性掙扎,為大時代做見證!
★現代小說裡絕少的,挖掘心靈深處創傷的最真實的作品,讀來驚心動魄!
★虹影高妙的說故事能力,情節抽絲剝繭的震撼力,一再牽引讀者的心緒!
——虹影
每個人都有家人逝去,都有不堪回首、難以啟齒的過去,作者的冷靜的描述及回憶卻令人震驚,她曾在十八歲生日當天,揭開了自己身世秘密;在母親去世奔喪的三天內,她更是逐步揭開家族陰暗的歷史。
本書是虹影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的續篇。母親的小名「小桃紅」,俗稱指甲花,也叫好兒女花,是最易生長,生命力強,但也最卑微的花。母親一生的際遇如同此花。此書描寫母親死亡,奔喪的整個過程,作者一層層揭露母親身上的謎團,也一步步解開自己婚姻的謎。母親因生下非婚生女兒,全家遭受社會歧視,幾個兒女及子女為生存而扭曲的人性,各自隱藏著不堪回首、難以啟齒的過去……
本書顯示的作者經歷及傷痛悲楚,遠超越《飢餓的女兒》,令人讀來同情、疼惜,不忍釋手。
本書特色
★全球完整的中文版本,忠實呈現,一字未刪!
★享譽世界文壇、中國最受爭議的作家虹影,自傳體小說,再度撼動人心!
★貧窮饑荒的年代,苦難滄桑與人性掙扎,為大時代做見證!
★現代小說裡絕少的,挖掘心靈深處創傷的最真實的作品,讀來驚心動魄!
★虹影高妙的說故事能力,情節抽絲剝繭的震撼力,一再牽引讀者的心緒!
序/導讀
序
記著我的是比亞;
生我的是西艾納,毀我的是瑪雷瑪。
──但丁《神曲》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給我的女兒SYBIL
寫在前面
這本書是關於我自己的記憶,是關於我母親的故事,那些長年堆積在我心裡的黑暗和愛。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看見了母親身上的印記,我自己身上的印記,你也可以認為是悲劇的源頭。
整個童年,我幾乎都在和閣樓傾斜的屋頂上污漬形成的圖案對話,傾聽堂屋那些黑暗中的蝙蝠拍打牆瓦的聲響,我找不到未來的出路,看不見光,好像有人把上閣樓的梯子移走,我下不了地,懸在半空,除了擔心,就是害怕,我長久地迷失自己。
母親是鹽,當母親不在這個世界上後,我感受到這點。母親說,父親死後,她經常在江邊看到父親駕駛著船,有時是父親追船,船在前面,父親在水面上跑。她叫他,他從未回過頭來。
現在想母親的話時,我才發現自己也跑在水面上,想追隨父母的身影。我沒有想到,也未敢想,有一天我會再寫一本關於母親和自己的書,但我知道,只有寫完這書,才不再迷失自己,並找到答案,即使部分答案也好。
羅厄爾說,當我離開你,世界的心跳停了。為什麼我非得離開你,在夜的利刃上劈傷自己?
不,上帝,人怎麼做才能獲得贖罪呢?
附錄:
找到回家的路
──虹影談《好兒女花》
問:從《飢餓的女兒》到《好兒女花》,似乎你很青睞於這種亦真亦假的半自傳體小說體裁。讀者很容易直接將小說中人物的命運帶入到你身上,請問究竟有多少你自己的影子在其中?
答:我寫過十一部長篇,只有這兩部作品與自己的生活戚戚相關:《飢餓的女兒》是從我童年寫到十八歲,那是一個少女的成長;《好兒女花》則是從幼年寫到今天,四十多年來的故事,我的情感,事業波折,生活在東西方,所有的迷失,痛苦,還原一個真實的自我。
一個遠在美國的朋友昨天寫信來,她看到先於書刊在《中國作家》的《好兒女花》:「我真希望這是一本完完全全的小說,而不是真的。作為讀者,我欣喜自己讀到了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可是作為你的朋友,我的心都讀碎了。你的氣質是偶像式的、明星式的,自然招來很多負面東西。不管我在國外國內,常常聽到許多花樣的傳聞,關於你的,我從未問過你,我只是為你擔心,但是遇見你,你臉上像什麼事也沒有,我就一直猜想,那些事不是真的,一點都不是,所以我就坦然了,就放心了。可是看了這本書,我的震驚讓我不敢呼吸。虹影啊,讓我怎麼告訴你才好啊?」
問:開篇有一句話:溫柔而暴烈,是女子遠行之必要。我覺得這就像你的人生寫照一般,這句話是不是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暴烈是你的女權主義;溫柔是你骨子裡東方的細緻溫婉,對愛情的追尋和付出?
答:我向世人宣喻自己不合法的私生女身份,帶著傳奇色彩的經歷,這對道貌岸然的道德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寫作對於我絕不是偶遇,而是與生俱來、天長地久存活的必需,以筆為旗為那些不能發出聲音的女人們說話!這當然是反傳統的女子的恣意妄行!如果你說暴烈是女權主義,那麼,溫柔就該是後女權主義。全世界婦女解放運動風起雲湧,思潮一浪接一浪,轟轟烈烈。該!因為我們女性的地位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處於劣勢。你要把我歸入隊,我不反對,但這不是我這部小說的重點所在。我們女性應該如何看待自已,你是誰?你為何而活?你精神獨立嗎,你維護了自己做人的尊嚴嗎?作為一個人,沒弄明白這些,未免太可憐可悲了。愛情如同疾病,沒有誰能免除,誰能不沈淪?愛情如同隱喻,米蘭昆德拉說,愛情一比喻,就壞了。所以,故事就產生了,我們的人生就改變了。
問:你在書中說,只有寫完這書,才不再迷失自己,並找到答案。現在,這本書已經完結,你找到了怎樣的答案?它讓你得到平靜了麼?
答:如書裡講述的一樣,我母親於二○○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去世,我到重慶奔喪。幾天之後回北京,我再也無法平靜。就是從那時起,這本書就生長在我心裡。因為懷孕,我經常得停下筆來,不能讓肚子裡的孩子太悲傷。可是她比我堅強,沒讓我有任何異常情況,連一次嘔吐也沒有。看來她想要聽我的故事,她的外婆的故事。所以,這本書,我必須誠實,必須面對自己的良心,我想要告訴我的孩子她的母親是怎樣一個人,她的外婆是怎樣一個人。
小說寫完後,我一直在修改,這兒改一個字,那兒換一個字。我看著這些文字,問自己:「要不要發表?」
我猶豫難決。時間在流逝,我經常夢見過去的六號院子,我在那兒看見過去的人,我也看見過父親,我感覺到母親知道我寫的這本書,有一回她向我招手,如小說裡一樣。夢醒後,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的樣子安然。三年過去,到今年把書交給出版社,讓出版社一再延後出版時間,也是在心裡再一次詢問自己,是啊,我真的想把這些寫給自己的文字公開嗎?
最後一次我沒有猶豫,就像一個初學游泳的人,跳下跳臺,是死是活,我都把自己毅無反顧地交出去了。這個過程持續之長,不是我所預料的,我想找到答案,這個過程仍在進行時。不過,我有信心,會有這麼一天的來臨。
問:書中,女主人公離婚的原因在結尾被輕輕點破──「二女侍一夫」,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情節安排?它是一種小說虛構,抑或你本人就是其中一個情何以堪的角色?
答:我經常在大學演講時,說到生活遠比小說更像小說,但是也更殘酷。我們小說家只是將生活的一種狀態用藝術的語言表述出來。可是我們做這項工作時,經常感覺無能為力,因為生活在我們表述時,變得更加猙獰可怕。
我可憐自己作為小說家的身份,也可憐曾經過那種滑稽的角色。多少次想推開自己那些年的生活,那些不為人知的掙扎和失落,可我辦不到,那些陰影就跟影子一樣跟著,壓在身上,一年重於一年,直到三年前,我終於勇敢地拿起筆來,才敢吐出一口氣。
問:當年您與趙毅衡的結合被無數人豔羨,雖然這段感情最終還是曲終人散。如今你們都各自開始了新的生活,請問您如何看待當年的這段愛情與手八年的婚姻。
答:人的生命很奇特,人生之路更奇特,好比海上航行之船,各有各的方向,展現在眼前的地平線也會不同。魚呢,她朝大海深處去,世界的亮光會刺痛她的眼,但在水裡,她孤獨但平靜。有位謎一樣的詩人說過一句話,或許是最好的回答:「終點就是被忘記,我早就已經達到。」
問:書中最後提到的W,是女主人公選擇的踏實穩定的男人,她最終選擇了安定平靜的生活。這樣的設計是否預示您自身感情觀的轉變呢?這對你的創作有怎樣的影響?
答:讀者和公眾總是對他們喜歡的作家或人物的私生活有偷窺欲望和好奇。我理解。我的書在這兒,請你們讀我的書,我不希望我的書是那種讀過一遍就放在書架上,被遺忘的書。希望你從我的書得到了一絲兒東西,愉悅或是憤怒也行。
問:恭喜您成為媽媽,女兒的到來對你有什麼樣的意義?母親的離世、緊接著女兒的降臨,是這些親情的離去和到來,讓你漸漸平心靜氣,甘於做一個「失敗的人」嗎?
答:沒有女兒之前,我的生活目的,如同博爾赫斯《失明》裡談到的一樣:「我總是感覺到自己的命運首先就是文學。」他還說,「將會有許多不好的事情和一些好的事情發生在身上。所有這一切都將變成文字,特別是那些壞事,因為幸福是不需要轉變的,幸福就是其最終目的。」一個把文學當作生命的作家,恐怕皆是如此。可是我有了女兒,一切都改變了,塵埃落地,菩薩低眉含笑。我首先是一個母親,然後才是一個作家。一個母親,她可以承受的東西是無限制的,遠遠超過一個失敗者,就像我的母親生前一樣。
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母不在,我們往往忽視最珍貴的唯一的母愛。而社會節奏的越來越快,讓大家更加忽略這一點,你有什麼樣的箴言送給大家?
答:沒有誰不愛自己的母親。可是有多少人能懂得愛母親?我們都以為母親永遠在那兒,母親反正是永遠愛自己的,我們離開她,逢年過節去看看她就可以了,我們寄外寄禮物就可以表孝心了。可是我們的母親,是希望兒女的一句問候一句愛,希望經常能看到你,看不到你,希望聽到你的聲音,打一次電話需要多少分鐘?聽不到聲音,希望看到你的書信,報平安的信,寫一封信需要多少分鐘?可是我們有多少人是做到這些呢?更談不上養老尊老。誰都有老的時候,我們到那一天才發現,自己曾經是一個多麼無孝少愛的人。我也是這樣一個人,我寫這本書也是懺悔,我對母親充滿內疚,要她在天之靈原諒我在她生前沒有好好愛她。
所以,愛你的母親,在她生前,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愛她更好的事了。
問:雖然這是一部你個人的自傳體小說,但中間也寫到了時代,甚至國家的命運,你是否認為這其實不僅是一個人的,而是一群人,甚至一代人的自傳?在你的身上可以看到時代的烙印,你覺得你們這代人給了時代、給了國家你們什麼?
答:我們這些弱小百姓的命運,從來都和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我們哪有自己的人生?我們的人生都是被當權者控制,苟且偷生。我的母親的一生,就是說明。可就是在她那樣的生存環境中,她還在爭取自己做人的和愛的權利。而我的一生呢,承繼了母親的血和精神,母親的悲劇模型也塑造了我的悲劇,也造就了我人生之途。
問:你善於把個人的經歷通過小說的形式加以表現,你當然不僅僅希望我們從小說中得知你個人的身世、家世,你還希望讀者從中得到什麼?
<
記著我的是比亞;
生我的是西艾納,毀我的是瑪雷瑪。
──但丁《神曲》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給我的女兒SYBIL
寫在前面
這本書是關於我自己的記憶,是關於我母親的故事,那些長年堆積在我心裡的黑暗和愛。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看見了母親身上的印記,我自己身上的印記,你也可以認為是悲劇的源頭。
整個童年,我幾乎都在和閣樓傾斜的屋頂上污漬形成的圖案對話,傾聽堂屋那些黑暗中的蝙蝠拍打牆瓦的聲響,我找不到未來的出路,看不見光,好像有人把上閣樓的梯子移走,我下不了地,懸在半空,除了擔心,就是害怕,我長久地迷失自己。
母親是鹽,當母親不在這個世界上後,我感受到這點。母親說,父親死後,她經常在江邊看到父親駕駛著船,有時是父親追船,船在前面,父親在水面上跑。她叫他,他從未回過頭來。
現在想母親的話時,我才發現自己也跑在水面上,想追隨父母的身影。我沒有想到,也未敢想,有一天我會再寫一本關於母親和自己的書,但我知道,只有寫完這書,才不再迷失自己,並找到答案,即使部分答案也好。
羅厄爾說,當我離開你,世界的心跳停了。為什麼我非得離開你,在夜的利刃上劈傷自己?
不,上帝,人怎麼做才能獲得贖罪呢?
附錄:
找到回家的路
──虹影談《好兒女花》
問:從《飢餓的女兒》到《好兒女花》,似乎你很青睞於這種亦真亦假的半自傳體小說體裁。讀者很容易直接將小說中人物的命運帶入到你身上,請問究竟有多少你自己的影子在其中?
答:我寫過十一部長篇,只有這兩部作品與自己的生活戚戚相關:《飢餓的女兒》是從我童年寫到十八歲,那是一個少女的成長;《好兒女花》則是從幼年寫到今天,四十多年來的故事,我的情感,事業波折,生活在東西方,所有的迷失,痛苦,還原一個真實的自我。
一個遠在美國的朋友昨天寫信來,她看到先於書刊在《中國作家》的《好兒女花》:「我真希望這是一本完完全全的小說,而不是真的。作為讀者,我欣喜自己讀到了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可是作為你的朋友,我的心都讀碎了。你的氣質是偶像式的、明星式的,自然招來很多負面東西。不管我在國外國內,常常聽到許多花樣的傳聞,關於你的,我從未問過你,我只是為你擔心,但是遇見你,你臉上像什麼事也沒有,我就一直猜想,那些事不是真的,一點都不是,所以我就坦然了,就放心了。可是看了這本書,我的震驚讓我不敢呼吸。虹影啊,讓我怎麼告訴你才好啊?」
問:開篇有一句話:溫柔而暴烈,是女子遠行之必要。我覺得這就像你的人生寫照一般,這句話是不是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暴烈是你的女權主義;溫柔是你骨子裡東方的細緻溫婉,對愛情的追尋和付出?
答:我向世人宣喻自己不合法的私生女身份,帶著傳奇色彩的經歷,這對道貌岸然的道德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寫作對於我絕不是偶遇,而是與生俱來、天長地久存活的必需,以筆為旗為那些不能發出聲音的女人們說話!這當然是反傳統的女子的恣意妄行!如果你說暴烈是女權主義,那麼,溫柔就該是後女權主義。全世界婦女解放運動風起雲湧,思潮一浪接一浪,轟轟烈烈。該!因為我們女性的地位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處於劣勢。你要把我歸入隊,我不反對,但這不是我這部小說的重點所在。我們女性應該如何看待自已,你是誰?你為何而活?你精神獨立嗎,你維護了自己做人的尊嚴嗎?作為一個人,沒弄明白這些,未免太可憐可悲了。愛情如同疾病,沒有誰能免除,誰能不沈淪?愛情如同隱喻,米蘭昆德拉說,愛情一比喻,就壞了。所以,故事就產生了,我們的人生就改變了。
問:你在書中說,只有寫完這書,才不再迷失自己,並找到答案。現在,這本書已經完結,你找到了怎樣的答案?它讓你得到平靜了麼?
答:如書裡講述的一樣,我母親於二○○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去世,我到重慶奔喪。幾天之後回北京,我再也無法平靜。就是從那時起,這本書就生長在我心裡。因為懷孕,我經常得停下筆來,不能讓肚子裡的孩子太悲傷。可是她比我堅強,沒讓我有任何異常情況,連一次嘔吐也沒有。看來她想要聽我的故事,她的外婆的故事。所以,這本書,我必須誠實,必須面對自己的良心,我想要告訴我的孩子她的母親是怎樣一個人,她的外婆是怎樣一個人。
小說寫完後,我一直在修改,這兒改一個字,那兒換一個字。我看著這些文字,問自己:「要不要發表?」
我猶豫難決。時間在流逝,我經常夢見過去的六號院子,我在那兒看見過去的人,我也看見過父親,我感覺到母親知道我寫的這本書,有一回她向我招手,如小說裡一樣。夢醒後,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的樣子安然。三年過去,到今年把書交給出版社,讓出版社一再延後出版時間,也是在心裡再一次詢問自己,是啊,我真的想把這些寫給自己的文字公開嗎?
最後一次我沒有猶豫,就像一個初學游泳的人,跳下跳臺,是死是活,我都把自己毅無反顧地交出去了。這個過程持續之長,不是我所預料的,我想找到答案,這個過程仍在進行時。不過,我有信心,會有這麼一天的來臨。
問:書中,女主人公離婚的原因在結尾被輕輕點破──「二女侍一夫」,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情節安排?它是一種小說虛構,抑或你本人就是其中一個情何以堪的角色?
答:我經常在大學演講時,說到生活遠比小說更像小說,但是也更殘酷。我們小說家只是將生活的一種狀態用藝術的語言表述出來。可是我們做這項工作時,經常感覺無能為力,因為生活在我們表述時,變得更加猙獰可怕。
我可憐自己作為小說家的身份,也可憐曾經過那種滑稽的角色。多少次想推開自己那些年的生活,那些不為人知的掙扎和失落,可我辦不到,那些陰影就跟影子一樣跟著,壓在身上,一年重於一年,直到三年前,我終於勇敢地拿起筆來,才敢吐出一口氣。
問:當年您與趙毅衡的結合被無數人豔羨,雖然這段感情最終還是曲終人散。如今你們都各自開始了新的生活,請問您如何看待當年的這段愛情與手八年的婚姻。
答:人的生命很奇特,人生之路更奇特,好比海上航行之船,各有各的方向,展現在眼前的地平線也會不同。魚呢,她朝大海深處去,世界的亮光會刺痛她的眼,但在水裡,她孤獨但平靜。有位謎一樣的詩人說過一句話,或許是最好的回答:「終點就是被忘記,我早就已經達到。」
問:書中最後提到的W,是女主人公選擇的踏實穩定的男人,她最終選擇了安定平靜的生活。這樣的設計是否預示您自身感情觀的轉變呢?這對你的創作有怎樣的影響?
答:讀者和公眾總是對他們喜歡的作家或人物的私生活有偷窺欲望和好奇。我理解。我的書在這兒,請你們讀我的書,我不希望我的書是那種讀過一遍就放在書架上,被遺忘的書。希望你從我的書得到了一絲兒東西,愉悅或是憤怒也行。
問:恭喜您成為媽媽,女兒的到來對你有什麼樣的意義?母親的離世、緊接著女兒的降臨,是這些親情的離去和到來,讓你漸漸平心靜氣,甘於做一個「失敗的人」嗎?
答:沒有女兒之前,我的生活目的,如同博爾赫斯《失明》裡談到的一樣:「我總是感覺到自己的命運首先就是文學。」他還說,「將會有許多不好的事情和一些好的事情發生在身上。所有這一切都將變成文字,特別是那些壞事,因為幸福是不需要轉變的,幸福就是其最終目的。」一個把文學當作生命的作家,恐怕皆是如此。可是我有了女兒,一切都改變了,塵埃落地,菩薩低眉含笑。我首先是一個母親,然後才是一個作家。一個母親,她可以承受的東西是無限制的,遠遠超過一個失敗者,就像我的母親生前一樣。
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母不在,我們往往忽視最珍貴的唯一的母愛。而社會節奏的越來越快,讓大家更加忽略這一點,你有什麼樣的箴言送給大家?
答:沒有誰不愛自己的母親。可是有多少人能懂得愛母親?我們都以為母親永遠在那兒,母親反正是永遠愛自己的,我們離開她,逢年過節去看看她就可以了,我們寄外寄禮物就可以表孝心了。可是我們的母親,是希望兒女的一句問候一句愛,希望經常能看到你,看不到你,希望聽到你的聲音,打一次電話需要多少分鐘?聽不到聲音,希望看到你的書信,報平安的信,寫一封信需要多少分鐘?可是我們有多少人是做到這些呢?更談不上養老尊老。誰都有老的時候,我們到那一天才發現,自己曾經是一個多麼無孝少愛的人。我也是這樣一個人,我寫這本書也是懺悔,我對母親充滿內疚,要她在天之靈原諒我在她生前沒有好好愛她。
所以,愛你的母親,在她生前,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愛她更好的事了。
問:雖然這是一部你個人的自傳體小說,但中間也寫到了時代,甚至國家的命運,你是否認為這其實不僅是一個人的,而是一群人,甚至一代人的自傳?在你的身上可以看到時代的烙印,你覺得你們這代人給了時代、給了國家你們什麼?
答:我們這些弱小百姓的命運,從來都和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我們哪有自己的人生?我們的人生都是被當權者控制,苟且偷生。我的母親的一生,就是說明。可就是在她那樣的生存環境中,她還在爭取自己做人的和愛的權利。而我的一生呢,承繼了母親的血和精神,母親的悲劇模型也塑造了我的悲劇,也造就了我人生之途。
問:你善於把個人的經歷通過小說的形式加以表現,你當然不僅僅希望我們從小說中得知你個人的身世、家世,你還希望讀者從中得到什麼?
<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