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99年小說選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小說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郭強生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九歌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1/03/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主編郭強生認為二○一○年是名家以一貫的大河歷史敘述,多重引伸種種幽微的生命跡象;而新秀則有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繁盛開花的年代。

  因此他以最獨特的眼光,重新審視名家、新秀之作,撈捕到十五篇發出神奇光輝的美麗作品。計有李永平、李渝、蔣曉雲、黎紫書、章緣、黃靜泉等名家精采、動人小說,以及戴玉珍、周丹穎、王冠雅、林佑軒、黃麗群、葉揚、葉佳怡、黃汶瑄等各大文學獎新秀作品。

  本屆「年度小說獎」由李永平的作品〈大河盡頭〉榮獲殊榮。

  書末附錄年度小說紀事,為整年的文學歷史作詳細記錄。

本書特色


  ★郭強生精選二○一○年最精彩的小說作品,精華薈萃,篇篇動人,讀一本等於讀遍全年最好的小說。

  ★李永平〈大河盡頭〉獲年度小說獎!

  ★選入李渝、李永平、蔣曉雲、黎紫書等名家以及黃麗群、葉佳怡、林佑軒等文學獎新人,譜寫最美麗的文學盛宴。

目錄

郭強生 華文閱讀的新版圖    ......009
章 緣 雙人探戈   ......019
葉盈孜 街   ......035
周丹穎 漂流之家   ......047
李 渝 待 鶴   ......083
王冠雅 洗 禮   ......121
蔣曉雲 探 親(節錄)   ......135
李永平 大河盡頭(節錄)   ......171
林佑軒 女兒命   ......187
葉 揚 阿媽的事   ......201
黃靜泉 白棺材   ......217
戴玉珍 溪 砂   ......237
黎紫書 生活的全盤方式   ......255
黃麗群 卜算子   ......277
葉佳怡 窗 外   ......301
黃汶瑄 六年仁班前巷戰   ......321
附錄 九十九年度小說紀事 邱怡瑄   ......343

序/導讀

華文閱讀的新版圖
郭強生


還是就先從寫小說這事說起吧!

小說實驗、創新、突破……這些詞我們聽了多少年了,到底什麼是突破創新呢?在我看來,根本沒所謂突破創新的問題。每個寫作者的生命歷程、思緒性格、品格教養、身心狀況……都是如此不同,只要是真誠表現自己的情感,專注在個人生命的完成與反省,哪可能是有任何範例可套用?哪一個寫作者不是在創新突破?(如果,他是真的被生命這檔事感動到非寫不可的話,我是說。)

偏偏有太多的作者與評論者喜歡搬出「實驗、創新、突破」的大帽子。話又說回來,在過去二十年,台灣小說好像真的長得不太一樣了,解構歷史,出入虛實,疊嶂敘事,家國認同身分情慾缺一不可。但是二○一○年卻是個奇怪的年分,至少如果我們以幾個全國性兵家必爭的文學大獎得獎作品當採樣指標的話,會發現上述的實驗創新或高調主題都不見了。還是會聽到評審委員說:比較缺乏創新……且慢,所謂創新是跟何者相比而來?

我所看到長久以來對創新的定義,恐怕還是拿國外小說的潮流做為依據吧。

馬奎斯、卡爾維諾、昆德拉、村上春樹對台灣過去二十年小說影響之深,不言自明(甚至應該說,整個華語小說的書寫)。但是我一直困惑的是,我們又沒有拉丁美洲複雜的殖民歷史與軍事獨裁政變的恐怖血腥,也沒有東歐歷經大戰洗禮與共產主義封鎖後突遭解體的惶惑流離,可是台灣有好長一段時間,許多小說作品都生出了魔幻寫實與後設拼貼的五官,裝的卻是都市中產階級情愛或百年未滿的家譜。

一九八○年代末後現代小說已喊得震天價響,咦,可是後現代小說最重要的幾部經典包括《白噪音》、《V》等的中譯本,都是去年才在台問世,原來台灣小說家的外文能力都這麼強,早早都領教過後現代的精髓。如今回顧英美後現代小說的萌芽,我們不得不折服,這批作家對他們所處的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社會的觀察極其敏銳,預言了二十世紀末這套西方法則的裂隙,九一一、種族衝突、全球金融海嘯、網路的錯雜虛擬在這些小說家筆下竟已呼之欲出,那麼,台灣的小說呢?

所謂小說的實驗,究竟只是展示技法,還是真正影響了一個世代的價值觀與情感結構呢?

這兩年台灣小說的「炫技」成份相對是低了,這讓某些評論家開始擔心台灣小說失去了活力。在我看來,部分的原因不過是,這些年的歐美小說沒出什麼新招式,因為他們的小說家有他們的問題要處理。尤其在九一一之後,歐美與回教世界的緊張關係日益緊繃,法國人要面對阿拉伯移民的問題,美國人要處理不定時的恐怖攻擊,西方國家無不都在思索自己與這些移民的文化衝突,新生代小說家們都回到了社會全覽式(panoramic)的寫實主義。面對移民種族文化議題,他們規規矩矩做出了回應,不敢再耍花招,這可是與身家安全息息相關的真議題,而不是文學市場口味的空議題。

這對我們台灣小說來說,實在是很沒營養的事,因為我們距離西方國家的這些切膚問題太遙遠了,寫實主義聽起來也太不「創新」了,是吧?

所以,小說究竟創新不創新,是不是應該回到小說家用什麼姿態與角度,選擇面對處理什麼樣的問題呢?

接下主編今年的年度小說選工作,發現適逢二○一○年,也就是說,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在開始地毯式蒐羅閱讀這一年分的小說發表作品之前,我心裡頭老實說有點忐忑,因為已經連續聽說短篇小說發表園地愈來愈少,這樣的年度小說不好選等等提醒,深怕最後挑不出足夠作品印成一本書的分量。站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若交出這樣的成績單,豈不赧顏?

結果,出乎意料的,今年的入選篇數超過以往。因為這十五篇作品,在我心裡篇篇都是難以取代或割捨的「創新」之作!

沒錯,他們的創新,已經不是在追隨西方敘事的筆調,也不侷限於本土即鄉土的主題迷思。往往當創作者有意無意依傍了某西方小說的風格或敘事結構,他(她)的思路情感表達也勢必被感染,這樣一來,筆下人物或多或少都有點像撇著洋腔在講話。另一方面,由於十幾年來我們的文化教育大力提倡本土,這又會出現一批定要帶了濃濃方言口氣的創作,否則好像就不算是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而說到底處,最遺憾的莫過於是,不管是貌似國際名家還是致力台灣認同,這些作品中訴說的情感,刻劃的主題,都與今天我們社會中的讀者脫節,小說家活在自成的象牙塔,然後不讀他們作品的讀者全被打進不懂文學的網路咖。

然而這十五篇作品,讓我看到一種文學新版圖的可能。

首先,這十五篇作品都說了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小說如何說故事,這些年文壇上流傳著必勝公式之說,怎樣切入,如何布陣,最後給它來個逆轉,就會贏得小說獎評審的青睞啦!但是這種預先設定情節框架的說故事法,最後不過是努力填塞細節。但這十五篇小說其故事動人處,都是看似無事,只因小說家獨具慧眼、體恤懷抱加上貼切的語言掌握,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從平凡的日常生活投胎,到了小說中轉世成為了一則傳奇。所以說,他們的說故事技法是模仿不來的。

就借用李渝〈待鶴〉中的這兩句,為這十五篇小說揭開序幕吧─
「人的正常與不正常之間的確不過是一念之間。」
「人間的錯失和欠缺,由傳說來彌補罷。」

不愧是大家出手,這兩句一語道破了許多小說家畢生在疑問與探索的自問自答,也唯有李渝精琢剔透的文字,才能將這樣的領悟勾繪成一卷走出人生幽谷的工筆山水。帶有半自傳性的敘述,寫於喪偶之慟與憂鬱症纏身多年後,卻全不似時下疾病書寫的歇斯底里或顧影自憐,李渝的這篇小說反而如修士般帶著清明的悲憫。正如作者等待著群鶴飛越千古時空,我們也等待著小說家為我們寫下動人的故事,為人間修補遺憾。

黃麗群的〈卜算子〉用了另一種筆法驗證了類似的體悟。算命半仙的口訣豈不也是對人世無常、正常或不正常的心理修補?主人翁手術輸血染上愛滋,與算命為生的老父相依為命,彼此擔心著要活到為對方送終。全篇細膩精準地掌握了這樣的父子情深,「他們每一天都是這樣開始的,但伯的這一天已經結束了。無常往往最平常。」作者看似淡然布下的生活細節,到此凝聚成倫常與生死的無奈對望,但讀者於心了然,生與滅同等散放出何其巨大的愛。

〈女兒命〉的作者林佑軒年紀尚輕,對生與滅的無常或許沒有前輩的透澈寬容,但是他同樣以父子與卜命為題,卻能把爭取自我的跌撞傷痛描寫得絲絲入扣。用一種半詼諧其實咬牙挺胸的口吻,挑戰的是我們社會對正常與不正常的僵化分野。做兒子的最後掙脫了性別桎梏,成為變裝癖父親的親密戰友:「若有來生,換我做你的阿娘,我們是全新的一對母女。」以靈活的語言為台灣社會邊緣族群發聲,不見悲情而多了陽光。葉揚以新人之姿拿下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的這篇〈阿媽的事〉,寫的是目前隔代教養普遍的台灣社會裡難得的祖孫之情。同樣是處理生死,這裡的小人物既無戲劇化人生也沒有代溝衝突,作者卻能藉著點滴穿插、自然流轉的敘述,讓這位阿媽喚起了我們對至親的感恩或懷念,動人而不煽情,平淡中反見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新人表現十分亮眼。葉盈孜的〈街〉可以說是我這幾年裡讀到最驚悚的一篇小說,描寫一座城市籠罩在變態又可笑的詛咒中,街道上處處是人臉!作者用一種壓抑的口吻,卻更有力地傳達了一則充滿控訴與批判的黑色寓言,也是正常/不正常的另一種二元辯證。葉佳怡以〈窗外〉拿下聯合文學新人獎短篇首獎,讓我們看到年輕一代作者筆下的台灣鄉土新風貌。男友失蹤後卻仍賴住對方家中的檳榔西施,卻和男友母親發展出一種類似母女、又像姊妹的共生關係。城鄉差距讓台灣中下階層的傳統家庭結構崩解,室友取代了家人,為著生活不得不彼此扶持,這樣的故事每天社會新聞可見,但年輕的葉佳怡卻以極大的寬容與同理心,寫出了迷途少女的早凋與無奈。

今年入選者中年紀最輕的王冠雅,以冷眼旁觀的筆法描寫了一顆高中校園裡的不定時炸彈。這篇〈洗禮〉巧妙地透過小說敘述觀點,讓我們看到主角在生活小細節中被周遭人所忽視的不正常,同時揭露他被「治療」的同時身邊「正常人」的荒唐無知。全篇台語的使用自然生動,對地方風土觀察入微。或許從八年級世代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新鄉土主題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面,比起六、七年級來他們多了一份對現實的體察。黃汶瑄的〈六年仁班前巷戰〉也是關注校園暴力問題,媒體喧騰的霸凌事件總是不了了之,但這篇作品卻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文字功力不容小覷,一步步帶領讀者走入網路遊戲虛擬暴力造成的錯亂撞擊,讓我們一窺生死價值已經過科技重新控整的年輕族群他們的精神黑洞。

今年中、壯代小說家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與朱天文、朱天心同為「三三」健將的蔣曉雲擱筆多年,今年陸續又有新作問世。〈探親〉寫的是一九九五年台灣小姊妹大陸探親的舊事。當年夏志清便曾盛讚蔣曉雲掌握對話,尤其是方言對話的才華,這回果然功力不減,一干大陸親友的神態脾性藉著幾句對話便活靈活現。雖然寫的還是貧窮中國,但從瑣碎的日常人情中,為兩岸文化把脈,依然頗耐人尋味。

章緣的〈雙人探戈〉寫的也是中國大陸,但鏡頭一轉來到了眼前的上海。一個遲暮的台北企業家少奶奶,遇上了一個垂垂老矣的白相人,這場尷尬又幾乎猥瑣的出軌事件,並非再續白流蘇與范柳原的傳奇,它其實透露了更深一層的寓意:不論是多金的台商,或是仍活在往日時光中的老上海,在這個發展一日千里的新東方之珠,都是寂寞失落且無歸屬的,正如這兩人起舞時背景的白光歌聲:只有那兩三片,那麼可憐在枝上抖怯……在另一方面,大陸作者黃靜泉的〈白棺材〉讀來竟有台灣鄉村的某些況味,百姓的純樸遇上了惡法的無情,一場喪葬成了(在台灣亦可能發生)社會悲劇。作者筆法濃淡有致,連描寫一隻小狗都見情感,讓人感覺彷彿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444757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3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