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春秋之二:秦晉恩怨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秦晉之好?好什麼好!分明就是春秋動亂時代,又一起大國間詭譎的拉力戰!
晉室血雨腥風,鉤心鬥角,搖搖欲墜;大秦崛起邊陲,決心伺機搶入中原,表面上與晉聯姻,但誰又知這其中牽扯出多少道不清的恩恩怨怨……
公子重耳在歷經十九年的顛沛流離,虧得其非凡團隊的忠心不貳,大夥兒跟著走南闖北,忍辱負重,終至光榮回歸,王者降臨的這一天!
春秋,揭開世界歷史上最精采的大戲!
讀春秋,回歸「軸心時代」:
春秋戰國是中華文化的「軸心時代」,它決定了後者的結構和走向。
「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並被它重新燃起火燄。」──雅斯貝爾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作者
目錄
第四十二章 發財捷徑二:出賣朋友
第四十三章 齊桓公有野心了
第四十四章 神秘晉國客人
第四十五章 桐葉封唐
第四十六章 無間道
第四十七章 潛規則
第四十八章 治大國如演小戲
第四十九章 陰陽服和奧運金牌
第五十章 我是一隻傻傻鳥
第五十一章 殺人是一門藝術
第五十二章 假途伐虢
第五十三章 秦故事一:兩個大饃
第五十四章 秦故事二:五張羊皮
第五十五章 幹革命要跟對人
第五十六章 武林第一高手
第五十七章 公子重耳
第五十八章 公子夷吾
第五十九章 小小鳥之死
第六十章 機關算盡一場空
第六十一章 連環計
第六十二章 忽悠秦國
第六十三章 繼續忽悠秦國
第六十四章 秦晉大戰
第六十五章 忽悠晉國人民
第六十六章 刺客又來了
第六十七章 介子推割肉
第六十八章 齊桓公慘死
第六十九章 仁義無敵
第七十章 宋襄公爭霸
第七十一章 自投羅網
第七十二章 蠢豬式的仁義
第七十三章 偷窺和走光
第七十四章 晉國人在楚國
第七十五章 晉國人在秦國
第七十六章 這就是晉文公
第七十七章 污點證人
第七十八章 清明節的來歷
第七十九章 晉國爭霸第一步
第八十章 南征,目標又是楚國
試閱
現在,來說一說晉獻公的後宮。
晉國的習俗與中原諸侯國家有些區別,老婆的來源是兩個方面。第一個來源是明媒正娶,第二個來源是搶。歸根結底,主要還是搶。沒辦法,那時候的北方民族都是這樣,你搶我,我搶你,最後大家都搶成親戚了。
搶老婆,當然都是自己去搶。
所以,晉國歷代國君都很強悍,就是因為從小就搶老婆。
在當年獻公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開始搶老婆了,那時候,他還叫詭諸。
詭諸搶回來的第一個老婆叫賈君,那是滅了賈國之後把賈國國君的女兒給搶來的。說起來,賈國是叔虞兒子公明的國家,與晉國同宗同源。
之後,詭諸聽說北翟國主的兩個侄女那是國色天香,是草原上的兩朵花。北翟也就是北狄,翟就唸狄。
詭諸親自統軍,一直打到北翟,算他狠,把北翟國主的兩個侄女給一勺燴了。兩個美女都姓狐,是親姊妹。說起來,這是兩個洋妞,可是仔細一查,原來是混血外籍華人。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北翟國主也是唐叔虞的後代,大致屬於那種出國奮鬥最終奮鬥到了外國老大的那種,要不就是搶老婆搶暈了把自己入贅過去了。不管怎樣,這兩個老婆實際上原本也是姓姬的,不過是混血美女。
周朝那時候已經有了近親結婚不利於後代的科學觀點,那時候的說法叫做「同姓不藩」,意思就是同姓的結婚,後代不會繁盛。中原的諸侯都很在意這一點,娶老婆都不會娶同姓的,譬如魯衛鄭邢這些國家絕對不會通婚。可是晉國受戎狄影響深,根本不管這些。
狐家姊妹的老爹名叫狐突,女兒被搶過來了,索性也就移民回祖國了,把兩個兒子也帶回國了,算是「海龜」,大的叫狐毛,小的叫狐偃。
說來也巧,剛把狐家姊妹給搶回來,獻公就有了兒子。不過,不是狐家姊妹生的。是誰?賈夫人?也不是。那會是誰?
搶後媽
除了搶親,晉國還跟齊國之間世為婚姻。那不能搶了,只能聘。怎麼說呢,跟野蠻人用野蠻的辦法,跟文明人用文明的辦法。
武公還在曲沃的時候,從齊國娶了一個公族女子做小老婆,名叫齊姜。算起來,齊姜還是齊桓公的侄女。其實,武公並不是真的缺一個老婆,而是要做一個姿態,以此加強和齊國的關係。
齊姜來了,可是武公歲數太大,基本上齊姜就成了《黔之驢》裡的驢——至則無所用。怎麼辦?詭諸一看,這麼一個齊國大美女,不遠千里來到晉國,怎麼能設備閒置呢?於是,詭諸暗地裡勾搭齊姜。齊姜一看詭諸,那也是英俊挺拔,還有混血的味道,真好。於是,一來二去,事情就辦妥了。
很快武公就發現了,心說閒置也是閒置,給兒子利用一下也沒什麼。所以,武公睜隻眼閉隻眼也就算了。
詭諸見老爹裝不知道,膽子越來越大,連起碼的避孕措施都省了。結果竟然把齊姜的肚子給弄大了。現在沒得選擇了,索性想個法子,把齊姜偷運出宮,藏在一戶姓申的人家,沒多久生個兒子下來,取名就叫申生。孩子就留在了申家,齊姜依然偷運回宮,假裝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到這個時候,武公還是假裝不知道。
武公鞠躬盡瘁之後,詭諸登基,就是獻公。獻公對齊姜倒是一往情深,將她立為夫人,申生就是太子。後來,齊姜又為獻公生了一個女兒。可惜的是,齊姜生下女兒沒多久就死了,當時還把獻公傷心得夠戧,一雙兒女就交給了賈夫人撫養。
根據「私生子優秀論」,申生就應該是非常出色的孩子。事實真是如此,申生幾乎就沒有缺點,集中了他爹和他娘的優點。
後來,狐姐也生了個兒子名叫重耳,狐妹生了個兒子名叫夷吾。重耳生得「重瞳駢脅」,「重瞳」就是眼睛裡有兩個瞳孔,「駢脅」就是俗稱的板肋,就是肋骨之間沒有肉,連成了一片。估計這就是同姓結婚的後果。
搶兒媳
眼看著申生已經長大成人,十七歲了。晉獻公心說該讓他搶老婆了。這麼出色的兒子,怎麼說也要搶最好的回來。
獻公一打聽,聽說驪戎國主的兩個女兒很漂亮,天仙一般。
「兒子,你帶兵去搶老婆回來,要快,晚了就被別人搶了。」獻公叮囑申生,給他配備了人馬。
晉獻公十年(前667年),申生率領晉國軍隊討伐驪戎(今西安附近)。驪戎哪裡是對手?被打得稀裡嘩啦。怎麼辦,投降吧。
就這樣,申生把驪戎國主的兩個女兒給搶回來了。姐姐叫驪姬,妹妹叫小驪姬。那兩姊妹也挺高興,因為申生英俊得沒法說,別說是來搶自己,就是申生不搶,這姊妹倆還想往懷裡鑽呢。
回到晉國,申生去向老爹彙報工作。彙報完畢,獻公很滿意。申生臨走,獻公順口說:「聽說兩個驪姬仙女一般,叫上來給老爹瞧瞧。」
老爹要看,申生急忙令人把姊妹倆帶上來。
這一瞧不打緊,獻公口水當時就流下來了。
「兒啊,算你辛苦一趟。這兩個給爹了,你還年輕,機會有的是。」獻公當時什麼也不管了,把兩個兒媳婦據為己有了。
還記得三代通吃的衛宣公嗎?
晉獻公比他厲害得多,他是三代通搶,而且通常一搶就是兩個。
兩個驪姬很失望,白馬公子現在成了白頭公公,哪能不失望?
小驪姬傷心歸傷心,她認命了。驪姬不是一個認命的女人,她要爭奪,要把原本屬於自己的奪回來。驪姬此後千方百計勾搭申生,可是申生是個大孝子,比急子還要孝順的那種,根本不為所動。
勾搭不成,驪姬還不甘心。可是,獻公的不懈努力最終讓她認命了。什麼不懈努力?床上的不懈努力。兩年之後,驪姬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奚齊。
現在,獻公有七個兒子了,申生最大,其次是重耳和夷吾,另外還有三個是小妾所生,忽略不計,如今又有了一個小兒子。
獻公很高興,但是,驪姬很絕望。
「申生,我要殺了你。」驪姬暗中發誓,得不到的,就毀滅他。
驪姬不僅要殺申生,還要讓奚齊成為太子。
由愛生恨的力量是巨大的,急子就是榜樣。那麼,申生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急子?(待續)
潛規則
驪姬不是一個尋常人,事實上,任何一個能夠得到君主寵幸的女人都不是尋常人,臉蛋只是基本部分,而更重要的是頭腦。
在發誓要報復申生之後,驪姬做通了妹妹的思想工作,讓妹妹也幫著自己。隨後,驪姬進行了形勢研判。
首先,自己的力量在哪裡?好像除了獻公的寵愛之外,再也沒有。其次,申生的力量。很顯然,申生的力量很強大,朝中的主要大臣都支持他。而且,獻公很愛申生,也很信任申生。
形勢明顯不利。怎麼辦?
驪姬知道一個道理:男人改變世界,女人改變男人。所以,必須在獻公之外,找到一個男人來幫助自己。可是,在後宮,除了獻公,其餘的男人都算不上男人。
「男人,我需要一個男人。」驪姬說。
「優施不是男人嗎?」小驪姬說。
「對啊,就是他了。」驪姬恍然大悟。
優施是誰?所謂優,就是藝人,專門在宮廷裡為君主表演的人。這個藝人姓施,所以就叫優施。用現代話說,就是娛樂明星。
優施很受獻公的寵信,經常進宮來表演,因此跟驪姬姊妹兩個也很熟。因為受獻公寵信,外面的很多大臣也都願意巴結他。
「搞定優施,讓他幫我們。」姊妹倆商量好,立即開始行動。
第一步,搞定優施。
對於女人來說,特別是對於漂亮女人來說,要搞定一個正常的男人實在是太容易了。何況,優施是娛樂圈的人,大家知道,娛樂圈是有潛規則的。更何況,驪姬姊妹還是優施的老闆娘。
過程就不必贅述了,優施很輕易就被「潛規則」了。當然,他也很享受被「潛規則」,特別是同時被兩個美女「潛規則」。
對於娛樂圈的人來說,「潛規則」也就是獻身而已,優施很清楚這一點。他知道自己這樣的人在後宮就是稀缺資源,被潛規則是必然的結果。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被潛規則絕不僅僅是獻身這麼簡單。
「施,床也上過了,爽也爽過了,現在說正事吧。」雲消雨散之後,驪姬說話了。
「正事?」優施一愣,正事不是剛剛辦完了嗎?
正在這個時候,小驪姬進來了,優施恍然大悟:哦,還有一件正事。
驪姬姊妹坐下,讓優施也坐下,於是驪姬開始說正事了。
「我們姊妹呢,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就是想把申生給廢了,讓我的奚齊做太子。我們姊妹兩個勢單力薄,就想請你幫個小忙。」驪姬娓娓道來,說得輕鬆。
優施一聽,嚇得一個哆嗦。這是小事?這是國家大事啊。
「這,這,我一個藝人,怎麼能做得了這樣的事情?別,別,你們另請高明吧。」優施忙不迭往外推。這樣的事情想都不敢想啊。
說完,優施顧不得許多,起身就想走。
「你走吧,只要你走出這個門,我們就高喊捉淫賊。強姦夫人是什麼罪名你是知道的,是怎麼個死法你大概不知道,到時候就會知道了。」驪姬屁股都沒挪一下,輕描淡寫地說。
優施不敢動了,驪姬的話算不上嚇唬他,驪姬甚至只需要在枕頭邊上對獻公說她喜歡優施,優施的褲襠第二天就會被掏空。
所以,他老老實實地坐了回去。
「施啊,你想想,你一個唱戲的,唱一輩子戲又能怎樣?如果你幫了我們,今後吃香的喝辣的,也混個大夫當當,子孫後代也跟著享福,有什麼不好?」大棒打過了,驪姬扔來一塊胡蘿蔔。
到了這個時候,優施還有什麼選擇嗎?
「夫人,您說怎麼做吧。」
優施的分析
床上,三個人開始商量。
整個商量的過程,在《國語》中有詳細記載。
驪姬問焉,曰:「吾欲作大事,而難三公子之徒如何?」看得出來,驪姬是很聰明的,她知道,單單搞定申生是不夠的,必須把重耳和夷吾打包考慮進去,這樣才能消滅所有的對手。
「早處之,使知其極。夫人知極,鮮有慢心,雖其慢,乃易殘也。」優施回答。這裡要翻譯一下了,意思就是:早點把他們的地位固定下來,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已經到頂。人若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經到頂,就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驪姬一聽,這優施有想法啊,有想法就好。
「你說,先對付誰?」驪姬問。
「擒賊先擒王啊,先對付申生,順便也就對付了重耳和夷吾了。」主次分明,藝術家總是能抓住重點。
「怎麼對付申生?」
「申生這個人是個君子,小心謹慎,穩重細心,越軌的事情絕對不做,害人的事情根本就不想,就這麼說吧,那就是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所以人人喜歡他,主公也信任他。這樣的人,你要去說他的壞話,那是沒人會信的,你去跟主公說,那也沒用。」作為頂尖的表演藝術家,優施對於人物心理的把握是有獨到之處的,當下這麼一分析,果然說得驪姬姊妹直點頭。可是點完頭,驪姬回過神來了:「哎,你說得對是對,可是照你這麼說,他這麼完美,這麼無懈可擊,我們還有什麼辦法對付他?」
優施笑了,前面這段話,算是一個鋪墊,在藝術上是不可或缺的。鋪墊之後,再有轉折,這才能吸引人。
「俗話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弱點,越完美,就越脆弱。」優施說話一套一套,見驪姬姊妹兩個大眼瞪小眼,接著說,「申生不忍心傷害別人,就只能傷害自己;凡事為別人著想,那就不會為自己著想;有問題了總是反思自己的責任,那就會不屑於去辯解。你看,這不是機會就來了?」
驪姬姊妹兩個對視一下,還是沒有搞明白。小驪姬問:「你說這些對是對,可是我們還是沒有搞明白。」
「這麼說吧,如果主公廢了申生,他絕不會來辯解,也不會問為什麼,他只會去問自己什麼地方沒有做好;如果主公要殺他,他絕不會逃跑,也不會辯解,而是欣然接受。」
「可是,那是後面的事情了,我還是沒有弄明白,現在我們是不是該去說他的壞話。」驪姬也沒有弄明白,她最關心的是現在該怎麼做。
「不能說他的壞話。」
「那怎麼辦?我們不說他的壞話,主公憑什麼廢了他?」
「說他的好話。」
「說好話?說壞話不行,說好話反而行?」
「不錯,知道進讒言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說好話。你越是說申生的好話,就對他越不利。」
「那,說些什麼好話?什麼時候開始說?」儘管半懂不懂,驪姬還是覺得優施的話有道理,因此她決定按優施的話去做。
「不要急,說好話只是第二步。就憑我們這幾個人,做不了這樣的大事,我還有兩個朋友,必須要他們一起幫忙。」
「誰?」
「二五。」(待續)
完美的組織結構
優施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東關五,一個叫梁五,合稱二五。二五之所以和優施是好朋友,是因為他們的工作關係比較密切。二五是獻公的寵臣,也就是那種陪著獻公吃喝玩樂講黃段子的一類人,類似齊國的公子開方。平時,優施和二五總在獻公這裡遇上,而且他們的主要工作都是哄獻公開心、拍獻公馬屁,所以有很多共同語言,就成了朋友。
幾個人平時沒事的時候喜歡湊在一起,主要是研究獻公的喜怒哀樂,交換拍馬屁的心得等等,偶爾也會探討一下後宮裡哪個女人的屁股大之類。
這一天,三個人來到了優施的家裡。喝酒吃肉,然後把閒雜人等都趕走了,只剩下三個人。
「二五哥,今天請兩位來,有要事商議。」吃飽了喝足了,優施話入正題。
「要事?」二五也是互相看一眼,心想:你一個唱戲的,有什麼要事?
優施先在心裡說了一句:你們兩個傻瓜,然後按照事先整理好的思路開始了。
優施先說一通「幹革命要跟對人」、「不怕殺錯人,就怕站錯隊」之類的大道理,之後轉入現實。
優施分析了後宮的形勢,之後又分析了幾個公子的優勢和劣勢,之後又分析了二五所處的地位。總之,說了半天得出結論:「我們要想長久混下去,就要投靠驪姬夫人,共同對付申生那幾個人。」
二五講黃段子還行,說到分析革命形勢那就真是一竅不通,當下被優施忽悠的二五二五的,覺得特有道理。什麼叫二五二五?就是稀裡糊塗雲裡霧裡,這典故就從東關五和梁五這裡來的。
二五就這樣決定跟著驪姬幹了。
優施的能力基本上就是這樣了,除了二五,再發展別人也不太現實。
可是,二五已經夠了。
基本上,組織結構就這樣確定了。
驪姬姊妹在後宮,主要負責在床上忽悠獻公;二五在外面,主要負責在床下忽悠獻公;優施從中充當總策劃兼聯絡員的角色,及時溝通資訊,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完美的組合,這簡直就是完美的組合。
但是,第一步該怎樣邁出去?
優施說了:「生活其實就是演戲。」
單從藝術的角度或者導演的角度來說,優施可以稱得上偉大。
他的成功之處在於他把國家大事看成了一齣戲,每個人都是這齣戲裡的角色。
「治大國如演小戲。」優施說。
優施的導演天才是如此的卓越,以至於如果那時候就有春秋運動會的話,開幕式總導演非優施莫屬。
優施將要導演的大戲名叫「殺生」,殺死申生的意思。我們不妨看看,在將近兩千七百年之前,優施導演的大戲,是不是比《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之流要精彩得多。
廢話少說,關燈,拉幕,將手機調到震動。(待續)
晉獻公的心事
對付完了親人,該對付敵人了。
誰是敵人?前面說過,虢國。
晉獻公早就想討伐虢國,第一次被士蔿勸住了。不過在兩年前,晉獻公已經討伐過虢國一次了。那麼,兩年前那一次是怎樣的呢?
「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那一天,獻公把大夫們召集來,先來了一段《最近比較煩》,然後開始猜謎遊戲。「各位,我晚上睡覺總是睡不好,也不知道是有什麼心事,你們幫我說說,給我想想辦法。」
大家一聽,差點沒笑出來。你說你的心事,你不知道,來問我們;你睡不著覺,該你老婆想轍,我們有什麼辦法?
不過,誰也不是傻傻鳥,既然老大問這個問題,那一定是有目的的。越是莫名其妙的問題,學問就越大。所以,輕易不要開口,開口一定要說無關痛癢的屁話,以免被抓住把柄。
「難道,是侍衛們晚上走路的聲音太大?」一個大夫先發言。這個回答很穩妥,別的大夫們都用讚賞的眼光看他。
「不是。」獻公否認。
「莫非,最近天氣轉涼,又有些潮濕,讓主公輾轉反側?」又一個大夫說。這樣回答也挺好。
「不是,是心事。」獻公有些惱火,這兩個傻帽的方向都錯了。
「噢,一定是久不下雨,主公擔心百姓的收成。」又一個大夫說。這個回答還兼有拍馬屁的功效,大家都覺得好。
「不是。」
「那一定是操勞過度,夜不能寐。」又一個拍馬屁的。
馬屁一個接著一個,獻公有些不耐煩了。其實大家大概能猜出來,獻公的心事無非就是廢申生立奚齊。但是右派是絕對不會提出來的,中間派更不會說,大家都在看著左派,最後一定是左派來解題的。
左派人數不多,前面幾個發言的也都沒有提到這個方面。
現在,該荀息發言了。大家知道,他是個左派。
「我想,主公是不是總在想南面的那兩個國家?」荀息發言。大家一聽,切,這個回答估計也沒沾邊。
「荀大夫留下,其他人回家。」獻公宣布會議結束,也就等於宣布荀息獲得了最佳答案,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看來,左派中標了。
第五十二章假途伐虢
難道左派就是比右派聰明嗎?不是。
荀息原本也不知道正確答案的,他一開始跟大家一樣以為是太子的事情。可是他又隱隱感覺不太像,突然他想起來幾天前東關五曾經跟他說過獻公想要討伐虢國的事情,他覺得可能這件事才是正確答案。
事實證明,荀息的判斷是正確的。
荀息被獻公請進了自己的書房,對面而坐,桌上放了兩碗茶。
荀息有些吃驚,這樣的禮遇似乎太高了一點,那年頭茶葉在晉國還是很稀有的東西,聽說過但是沒喝過,能在這裡跟獻公一起喝茶,當然很榮幸。
「老荀,這麼多人,只有你跟我想到一塊了,來來,喝茶。」獻公很高興,他之所以沒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一來是他知道多數人會反對,二來也是擔心走漏了風聲。
荀息心說這不過是自己有內線,但是不敢說出來,沒話可說,喝了口茶,說:「好茶好茶。」
「老荀,既然你想到了,那你一定有什麼好辦法。我現在想打虢國,又怕虞國幫他們;想打虞國,又怕虢國幫他們。你出個主意,怎麼才能滅了他們?」獻公也不多客套,直接把問題端了出來。
「主公,我還真有一個好辦法。」
「什麼辦法?」
一個偉大的辦法,至少是名垂青史的辦法。(待續)
荀息的妙計
「我的辦法,先取虢國,再取虞國。」這就是荀息的辦法。
「然則奈何?」獻公問了這麼一句,意思是怎麼實施啊?其實獻公心裡在想:你這不扯嗎?打虢國必須經過虞國,你飛過去啊?
虞國在今山西平陸,虢國在今河南陝縣。
「主公,你一定會想:你這不扯嗎?打虢國必須經過虞國,你飛過去啊?」荀息說。這話一出,嚇獻公一跳,怎麼這話跟自己想的一樣?
「沒錯。」
「主公,若是虢虞兩國之間鐵了心聯手對付我們,那真是沒辦法。可是,我們為什麼非要逼著他們聯手呢?我們主動去和其中一個國家聯手不就行了?這兩個國家,虢大虞小,而且虢國一向跟我們作對,聯虢滅虞並不現實。但是,聯合虞國討伐虢國是可以的啊。」荀息這番話說得有道理,獻公這才發覺自己原來是鑽了牛角尖,從來沒想過各個擊破。
「你說,怎麼聯結虞國?」
「如果無緣無故就去跟虞國套近乎,那就太顯得別有用心了。我們不妨以討伐虢國為藉口,向虞國借道。當然,借道不是白借,主公你不是有一乘北屈產的寶馬嗎?給他們。還有垂棘的白璧,送他們十雙。」辦法越來越具體了。
原來,北屈產好馬,晉國佔領北屈之後,從那裡精選了四匹寶馬給獻公平日出行之用,打仗就用來裝備戰車。這四匹馬,獻公喜歡的像對待親兒子一樣。說句誇張點的話,寧可殺了自己兒子,也不殺這四匹馬。至於垂棘的白璧,更是天下聞名的寶物。
獻公摸摸腦袋,還真有點捨不得。
「主公,其實,馬也好白璧也好,說是送給他們,實際上不就是放在他們那裡保管一段時間嗎?到時候還是物歸原主。」荀息看出來了,所以接著說。
「老荀,白璧算不了什麼,送就送了。馬呢,我有點捨不得,但是為了國家利益,我也咬咬牙送掉了。不過,我現在擔心的是,虞公會不會幹。」
「主公,你問得好。但凡不貪的人,不會上當;智力超過中等的人,不會上當。可是虞國國君不僅貪婪,而且智力在中等以下。上回有人考他腦筋急轉彎,考一個不會,再考一個還不會,一本書考完了,一個也沒答對。舉個例子,樹上七隻猴,地上一隻猴,總共幾隻猴?他非說八隻猴,你說他這智力。」別說,荀息瞭解得挺詳細,說得還挺具體。
獻公聽得發愣,樹上七隻猴,地上一隻猴,應該是八隻猴啊,不是八隻猴是幾個猴?有困惑,但是還不敢問,怕一問就顯得自己跟虞公一個水準了。
其實他不知道,腦筋急轉彎這些東西,都是荀息編的。不管怎樣,現在獻公只好同意虞公智力低下這個結論了。
「可是,虞國還有宮之奇呢?你這招數,怕是瞞不了他。」獻公又提出新的憂慮,宮之奇是虞國上卿,出了名的聰明。
「宮之奇這個人,聰明是聰明,但是不夠強硬,虞公根本不會聽他的。」該想的,荀息似乎都想到了。
獻公還是有些捨不得那四匹馬,想了想,又說:「這年頭,好像都不守什麼信義,萬一虞國收了我們的禮物,卻耍賴不借路,怎麼辦?」
荀息當時就笑了,獻公這話不是沒有道理,晉國就有很多這樣的人,獻公本人也沒少幹這樣的事。問題是,人家虞國不一樣,人家是周禮教育普及得比較好的國家,沒這麼無賴。事情雖然是這樣,可是不能這麼說。
「主公,這就是小國和大國打交道的規矩了,小國收了大國的禮物,那是一定要辦事的。」荀息反應快,拿大國小國說事。
獻公也笑了,因為晉國是大國,荀息這番話,等於說晉國是經常拿人家錢不給人家辦事的,想想也是,所以獻公笑了。
第一次借路
誰出主意誰幹活。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如果幹活就有好處,那麼人們就願意出主意;如果幹活的還不如說風涼話的,那就沒有人願意出主意了。而晉國之所以強大,在於幹活就有好處。前面說過,士蔿提建議了,幹活了,於是發財了。
荀息的建議,自然由荀息來執行。
荀息送禮物來到虞國,由於事先就故意洩漏了消息,因此受到熱烈歡迎,虞公第一時間親切接見。
荀息獻完馬,又獻了璧,虞公高興的如猴子上樹一般。
接見的過程基本上還是那個段子,荀息首先代表獻公問候了虞公和他老婆,隨後,開始回顧兩國長期以來業已存在的友好關係,以及兩個國家血濃於水、一衣帶水的兄弟感情。在熱烈友好的氣氛中,賓主共進晚餐。
吃完晚餐,閒坐的時候,進入正題。套近乎、互相拍馬屁、大吃大喝之後,最後談一點正事。自古以來,這就是外事活動的標準程式。
「想當年冀國侵犯虞國,為了虞國的安全,我們偷襲了冀國,使得冀國不得不撤軍,這證明我們與虞國之間休戚與共的關係。如今,虢國亡我之心不死,在下陽加強了戰備,隨時準備進攻我國,同時也威脅著貴國的安全。因此,我們準備討伐虢國,希望向貴國借道。」荀息這段話說出來,自己心裡都在打鼓,為什麼?下陽在虢國和虞國的交界處,根本沒有挨著晉國。
「哎,老荀,你說的對。我們借路,不僅借路,為了我們兩國的友誼,我們和你們一起出兵,並肩作戰。」虞公眼皮子都沒眨一下,智力水準確實在中等以下。
事情就這麼定了,虞公甚至根本就沒有跟宮之奇商量。事後,宮之奇表示反對,虞公笑道:「反對無效。」
現在,晉虞聯軍進攻虢國,第一站:下陽。
在開打之前,簡單介紹虞國的由來。
周文王有兩個伯父太伯和仲雍,為了給文王父親讓位,兩人逃去了吳國,後來先後擔任吳國國君。周武王時,將仲雍的後代封在虞,公爵。因為吳國也是仲雍之後,因此虞、吳是一家。
說起來,虞國出於姬姓,與晉國是親戚。
晉國由里克為主帥,荀息為副帥,虞國宮之奇領軍。兩國軍隊先後抵達下陽,各自攻一個城門。宮之奇雖然沒辦法勸止虞公,但是如今自己領軍,自然多長一個心眼,十分之一的部隊假裝攻城,其餘的部隊隨時提防著晉國軍隊。而里克和荀息一面攻城,一面還要防著宮之奇的隊伍。你說這樣的聯軍是不是很搞笑?
幸好晉軍實力強勁,沒幾天工夫,愣是把下陽給拿下來了。拿下下陽,前面就是一片坦途,可以直接滅了虢國。可是這個時候,里克堅決要求撤軍了。為什麼?
首先,宮之奇派人過來通報,說是自己拉肚子拉得天昏地暗,下不了床,因此再往南打就不奉陪了,你們自己去幹吧。
其次,虢國派出大將舟之僑在前面等著呢。舟之僑是什麼人物?就是虢國的宮之奇,那也不是善類。前有舟之僑,後有宮之奇,里克一看,我們再打下去,萬一你們兩面夾擊,我們不是被包餃子了?
再次,虢國與周王室那是真正的傳統友誼,聽說虢國被攻,王室已經派了特派專員前來調停,這個面子別人不給,晉國是一定要給的。所以,再打下去也沒什麼意義。
荀息雖然還有打下去的意思,但是主帥要撤,也沒有辦法。
「我們已經教訓了虢國,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因此我們撤軍。」里克派人向宮之奇轉達了這個意思,似乎是自己放了虢國一馬。
就這樣,晉國撤軍了。臨走,把下陽城一把火燒了,人民、牲畜和能搬走的全部搬回了晉國。那年頭,地大人少,人民就是財富啊。(待續)
最後的國宴
儘管沒有滅掉虢國,但是荀息的計策證明是行得通的,而且攻破了下陽,也算是出了一口氣。因此,獻公很高興,嘉獎了荀息。
高興雖然高興,獻公也看出來了,有宮之奇和舟之僑在,要對付虢國和虞國絕不是那麼容易。怎麼辦?等等看吧。
只等了三個月,好消息來了。什麼好消息?舟之僑來投奔了。
原來,晉國拿下下陽之後主動撤軍,虢公毫不在意,大概以為晉國也就這麼回事。於是虢公起兵攻打桑地的戎,結果大勝,搶了不少美女回來,還給舟之僑分了兩個。
得了美女的舟之僑一點也不高興,他反而很擔憂:丟了下陽要塞,一點也不害怕;戰勝了戎,就得意洋洋。就憑這警惕性,這個國家離完蛋不會超過五年。預料到國家要完蛋,兩條路擺在舟之僑的面前:與國家共存亡,或者保全自己,早早逃命。
識時務者為俊傑,舟之僑選擇了後者。既然選擇了後者,逃跑的方向就很容易確定,那就是晉國。
舟之僑帶領整個家族來到晉國,荀息高興壞了。什麼叫此消彼長?這就是。荀息當即提出再次討伐虢國,獻公沒有同意,因為國內的鬥爭正在白熱化,顧不過來了。
基本上,前面的事情就是這樣。
這一次下手,獻公不需要再向任何人討教了。
「里克,準備攻城器械,整頓兵甲。」
「荀息,活動活動舌頭,準備去借路。」
「舟之僑,帶路。」
獻公用了半年時間做準備工作,到了次年的夏天,一切工作準備就緒。
荀息首先出動,帶著十對白璧又來到了虞國。
程式跟上次完全一樣,吃飽了喝足了,荀息又要借路。虞公剛要答應,宮之奇早盯著呢,急忙上來插話。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為甚,豈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宮之奇上來就這麼一段,他急了。這段話什麼意思?這個意思: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要完蛋了,虞國也跑不了。晉國這樣的國家,最好從一開始就拒絕跟他們玩。上次借路給他們就很過分了,怎麼能再借呢?俗話說:「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就是指虢國和虞國之間這種關係啊。
「唇亡齒寒」、「唇齒相依」這兩個成語,就是宮之奇這次發明的。
虞公一看,有些不高興,這太沒禮貌了。
「你這說的什麼話?人家晉國是大國,講信用的,上次借道,有什麼問題嗎?何況大家都是姬姓國家,同宗啊,他們怎麼會害我們?」虞公說話的嗓門還挺大,好像挺有道理。
「主公啊,虢國也姓姬啊,跟晉國比我們的關係還近呢!再說,晉侯這些年滅的國家有幾個不是姓姬的。別說遠親,自己家四代都被他滅了。」宮之奇這時候也顧不了那麼多了,本來還想接著說「你以為你誰啊?你以為你長得漂亮啊」,忍住了沒說。
虞公很不高興了,當著客人的面子,宮之奇給自己下不了臺,這怎麼行?
「老宮,你是不是看我高興了你就不舒服啊?你是不是覺得就自己聰明,別人都是傻瓜啊?人家晉國是大國,主動跟我們友好,這是看得起我們,有什麼不好?你沒事回家蹲著去吧,啊。」虞公說話也不客氣,直接趕人。
宮之奇沒辦法,只好出來,在外面碰上了大夫百里奚,又叫百里井伯。當初百里奚當上大夫,就是宮之奇推薦的,說起來,兩人是好朋友。
「老宮,你怎麼要走啊?」百里奚這是上廁所回來,看見宮之奇一臉的不高興,忙問。
「被趕出來了。」宮之奇氣哼哼地說,之後把事情說了一遍,「兄弟,你也去勸勸主公啊。」
百里奚搖了搖頭,歎一口氣:「老宮啊,我知道你說得有理,但是,你勸都被趕出來了,我是個什麼材料啊?我要是去勸,立馬就會被炒魷魚啊。算了,該死活不了,我還是扎扎實實把這頓國宴給吃完吧。」
見百里奚不肯,宮之奇想想也是,歎口氣,回家去了。百里奚回到宴會廳,一頓海吃,撐得個半死。他知道,這是最後一頓國宴了,下一次國宴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吃到。(待續)
泛舟之役
秦國瞎忙活半天,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跟晉國像仇人一樣,從那以後再也不往來。惠公也很高興秦國不來,給河西五城的事情基本上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世上的事情就這麼怪,你兩個不往來了,一定要找點什麼事情讓你們繼續往來。
惠公登基之後,晉國連續三年旱災,就是晉國歷史上有名的「三年自然災害」,號稱百年不遇。在晉惠公的英明領導下,晉國人民進行了艱苦的抗旱救災工作,可是沒有取得勝利,由此也證明晉惠公的領導其實並不英明。
到惠公三年(前648年),晉國陷入了全面的飢荒,怎麼辦?
「借吧。」郤芮說。
「跟誰借?」惠公問。周邊國家的關係都不太好,到這時候,跟誰借?
「秦國啊。」郤芮的臉皮真的夠厚,連惠公都覺得臉上有點發熱,忍不住說:「咱們忽悠了人家,人家會借給咱們嗎?」
「怎麼不會?按理說是不會,可是秦國就是一群土包子,實心眼,忽悠一次,還能忽悠他們第二次。反正忽悠過一次了,現在不忽悠白不忽悠。再說了,如果他們不借,我們不是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不給他們河西五城了?」郤芮整個就是個大忽悠,認準了秦國人比較實在。
「那行吧,那麻煩師父走一趟吧。」惠公說。歷來的習慣都是誰提建議派誰去,所以這個活直接就派給郤芮了。
郤芮一聽,笑了。
「主公啊,你這是叫我送死去啊。你想想,秦侯最恨的人就是我了,我要去了,非把我剁了不可。這樣吧,派虢射去,秦侯不認識他,最多給趕回來,不會要命。」郤芮算得挺清楚,這類冒險的事情推給了虢射。
於是,晉惠公派虢射前往秦國借糧。虢射那是一萬個不願意去,硬著頭皮,領了差旅費和禮物,很不情願地上路了。
虢射來到秦國,見了秦穆公,送上了禮物,之後提交了「借糧申請書」。
秦穆公一看,該死的晉惠公從前欠的債還沒還,現在又來借糧?想不給,又覺得不夠人道主義;想給,又有點不甘心。於是,把百里奚、公子縶、公孫支和丕豹給叫來商量,丕豹這個時候也是秦國的大夫。
穆公把情況大致介紹了一遍,然後徵求幾位大夫的意見。
「我覺得應該借。以往的事情,是夷吾這混賬不對,以致晉國遭到這樣的報應,老百姓們都恨他。但是,如果我們不借糧,晉國的老百姓反而會恨我們見死不救。如果借了呢,晉國老百姓會感激我們,今後晉國國君若是與我們做對,連晉國老百姓也不會答應。」公孫支第一個發言,認為該借,赤子之心啊。
「我反對,夷吾這混賬就是個白眼狼,對他怎麼好,他都會咬你。借糧給他們,到時候反而增加怨恨。」公子縶不同意,他恨死了晉惠公。
「我認為該借。天災人禍,哪個國家都有可能發生,扶助友鄰,發揚人道主義,這是每個國家都應該無條件去做的。」百里奚認為該借,他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
「借,借他媽個頭。主公,晉侯無道,我建議趁他們災荒,發兵討伐無道。」不用猜,這個發言的是丕豹,殺父之仇啊。
每個人發言完畢,穆公想了片刻,進行總結性發言。
「唉,要說晉侯這王八蛋呢,餓死他也不冤枉。可是,他是餓不著的,受苦的是晉國老百姓。百里大夫說得對啊,人道主義啊。」穆公真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決定借糧。
秦國發船,滿載著糧食,順黃河運往晉國,這次借糧行動史稱「泛舟之役」。
虢射回到晉國,受到熱烈歡迎,被認為忽悠成功。其實虢射心裡明白,這全是因為人家秦國人心腸好。
再次背信棄義
什麼叫做天道迴圈?
第二年,晉國大豐收。但是,秦國鬧旱災了。結果,秦國人民的抗旱救災鬥爭也沒有取得勝利,換句話說,秦國人的吃糧問題發生了困難。
按理說,就算秦國沒有發生旱災,晉國也應該還糧食了;或者說,如果秦國不是上一年支援了晉國,人家的糧食也能熬過去。
秦穆公派公孫支到晉國去借糧。
「好啊,按去年的數,給秦國運過去,也算是咱們的泛舟之役。」晉惠公看了秦國的借糧申請,沒猶豫。
郤芮沒有說話,顯然他有想法。他沒說話,虢射說話了。
「主公啊,不能給啊。你想,咱們欠了他們五座城,還欠了糧食,只還糧食,那不是還欠著城嗎?他們不是還要怨恨我們嗎?與其如此,何必還給他們糧食呢?」虢射基本上全盤照搬了郤芮的思維方式,一番話出來,聽得郤芮直笑。
旁邊公孫支聽見虢射這麼說話,氣得幾乎跳起來,當時強壓住火,指著虢射的鼻子大罵:「虢射,你難道忘了去年在秦國的那副可憐兮兮的樣子了嗎?你說這樣的話,不怕生小孩沒屁眼?」
晉國大夫慶鄭也看不下去,對晉惠公說:「主公,欠了人家地,又欠人家糧,說什麼也該還糧啊。否則,天理難容啊。」
晉惠公沒有理他,而是看看郤芮,郤芮笑笑,沒有說話。不過,晉惠公已經知道答案了。
「公孫支,你走吧,我們沒有糧食給你們。」晉惠公這樣決策。
公孫支氣得發暈,一路上大罵回國。
晉惠公和他的領導團隊,一個字:絕。
奶奶的!
為什麼要用這句罵人的話開始?
因為這是秦穆公的第一反應,向來以斯文自詡的秦穆公終於忍不住了。何止秦穆公,所有秦國人民都忍不住要罵人了。何止秦國人民,全世界人民恐怕都要罵出來了。
「該死的夷吾、該死的郤芮、該死的虢射、該死的晉國人!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全國緊急動員,我要討伐晉國。」秦穆公氣得吐血,他知道世界上有無恥的,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還有這麼無恥的。他有吃蒼蠅的感覺,而且是綠豆蒼蠅,而且蒼蠅的腳上還有蛆。
他要出這口氣,要出這口惡氣。
秦國的大夫們躍躍欲試,一個個都義憤填膺,他們要跟晉國人拼了。
「不可莽撞。」百里奚說話了。大家都很激動,但是百里奚明白,可以激動,但是千萬不能衝動。
「你不憤怒?」公子縶問。他氣得雙手發抖。
「我憤怒,但是,我們正在鬧飢荒,此時出兵,軍心不穩,後援不繼,必然不是晉國的對手。我想,晉國正希望我們出兵呢,不能上他們的當。君子報仇,不要急在一時,這筆賬我們記下,到時候一起討還。」百里奚說得有理有據。大家雖然氣憤,還是覺得他說得不錯。
秦穆公點點頭,現在他冷靜了很多,他覺得百里奚是對的。
「唉,晉國啊,我夫人那麼賢慧,公孫支這麼正直,怎麼夷吾這幫人就這麼無恥呢?唉,人和人的境界咋就這麼大差距呢?」秦穆公歎一口氣,剛才罵了晉國人,如今說幾句好話,好讓夫人和公孫支有面子些。
秦穆公真是一個好人。(待續)
討伐晉國
一年的時間,秦國東拆西借,節衣縮食,終於熬過去了。
老天爺開眼,第二年秦國豐收了。
過完冬,秦穆公請大家守歲,好吃好喝。夜半鐘聲敲響,春天到了。
「春天來了,我有一個心願,一個埋藏了一年的心願,各位猜一猜是什麼?」秦穆公站起來,對卿大夫們說。
沉默,沒有人說話。不是沒有人知道,是大家都在運氣。
秦穆公感到奇怪,他掃視眾人,等待有人說出答案。
這個時候,公子縶也站了起來。
「大家說,主公的心願是什麼?」公子縶高聲問道。
「討伐晉國!討伐晉國!」所有人發出同樣的聲音,激昂高亢,直刺雲霄,在雍城的夜空久久回蕩。
所有人,憋了一年的氣,在這一刻迸發出來。
「是男人,就要討伐晉國!」秦穆公說道。他的眼裡,幾乎迸出血來。
討伐晉國。
誰說春秋無義戰?
晉惠公六年(前645年)秋天,秦軍起戰車四百乘,討伐晉國。所有卿大夫都要求上戰場,就連老邁的百里奚和蹇叔也奮勇請戰。
秦穆公親自領軍,以百里奚為中軍參謀,大將白乙丙、西乞術為先鋒,公孫支和公子縶分領左右兩軍,祭拜了祖廟,然後浩浩蕩蕩,殺奔晉國。國內只留下蹇叔主內,孟明視巡邊,輔佐太子罌(音英)守國。
秦軍上下,可以說是恨晉國入骨,不用動員,一個個就十分賣命。而晉國人都知道自己的國君對不住秦國,在內心都存有愧疚。因此,秦軍進入晉國,三戰全勝,頗有當年周武王伐商的意思。
秦軍摧枯拉朽,長驅直入,以閃電戰的態勢直達韓原(今陝西韓城)。
晉惠公萬萬沒有想到,老好人秦穆公竟然來真的了。
緊急會議,晉國召開緊急會議。
「秦國鬼子侵略我國,深入我國境內,怎麼辦?」晉惠公問。
慶鄭第一個站了出來,他要發言。丕鄭死了,現在又有一個慶鄭。晉國這個國家很有意思,他們似乎從來不缺乏能人,隨時隨地都有人才。
「吾深其怨,能淺其寇乎?非鄭之所知也,君其訊射也。」(《國語》)慶鄭這樣說。啥意思?我們得罪人家得罪得很深,怎麼能讓人家不深入我國境內呢?我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你問虢射吧。
慶鄭的話是明顯的氣話,你不知道該怎麼辦,還說這些幹什麼?
虢射在一旁聽到,不高興了。
「哎,老慶,你這怎麼說話?我當初不都是為了國家利益嗎?再說了,秦軍來了,這是意料中的事啊,還有什麼選擇?打呀,怕他們個頭啊。」虢射倒挺硬,主張迎戰。
這兩個吵架,晉惠公沒理他們,他問郤芮:「師父,您看呢?」
「俗話說:『蜂刺入懷,解衣去趕。』既然來了,當然是打回去。」郤芮也主張打。
惠公一看,大家主張打,那就打。
「師父,那好,您親自領軍吧。」惠公把任務拍給了郤芮,原以為師父挺樂意的,誰知道師父當時就叫了起來:「主公,我老胳膊老腿的,哪會打仗啊?別,還是你親自出馬,我在這裡守家吧。」
惠公有點不高興了,看在師父的面上,沒說什麼。沒辦法,師父不肯去,只能自己去了。
可是,這個時候,問題來了。
元帥,元帥在哪裡?大將,大將在哪裡?
晉國最能打仗的就是里克,可是,里克被殺了;晉國最著名的戰將就是賈華那一撥七輿大夫,可是七輿大夫也給殺完了。現在該用人了,才發現能用的人都給殺完了。
「芮也,使寡人過殺我社稷之鎮。」(《國語》)晉獻公後悔極了,這個時候他抱怨郤芮當年攛掇他殺里克和七輿大夫了。
郤芮沒有說話,在心裡,他突然有一種無名的恐懼:惠公的抱怨會不會僅僅是一個開始?(待續)
晉國大軍終於還是組成了。
晉惠公親自領軍,中軍大將為大夫韓簡。韓簡的封邑就是韓原,眼下等於秦軍侵略到了他的地盤,所以他是紅了眼的。想想看,當年張學良有多麼想打回東北,韓簡就有多麼想打回韓原。整個晉國卿大夫中,或許只有韓簡是真的有必勝決心的。
出軍之前,晉惠公以占卜的方式來決定誰來出任禦者,結果很不巧或者說很巧,最適合人選竟然是慶鄭。
「切,這個衰人。」惠公歎一口氣,他不喜歡慶鄭,因為慶鄭太直,說話不給面子。惠公決定不讓他當司機,選擇了郤步揚當司機。
郤步揚,步姓的得姓始祖。
司機確定了,又占卜決定戎右,最佳答案一出來。晉惠公又歎了口氣:「切,怎麼又是這個衰人?」
就這麼巧,最佳人選還是慶鄭。
「老子偏偏不用他。」晉惠公也是賭口氣,偏偏要用家僕徒作戎右。
慶鄭聽說了,笑得噴飯。
慶鄭的忠告
晉國大軍浩浩蕩蕩,離開絳城,前往韓原迎擊秦軍。
晉惠公這是第一次領軍出征,心中忐忑不安,也不知道是禍是福。大軍剛出城門,慶鄭的車就跟上來了。
「主公,等等,等等,有問題。」慶鄭叫住晉惠公,好像有什麼緊急事情。
「什麼事?」晉惠公有點不耐煩。
「主公,你要換馬。」
「為什麼?」晉惠公更不高興了,心說不讓你給最高領導人當司機,你不高興了?要出什麼鬼點子?
「你這馬是鄭國的馬,不是晉國的馬。歷來打仗都要用本國的馬,一來熟悉地形,二來適合本地的地勢條件。現在你用鄭國這種破馬,一旦打起仗來,他們就會憤怒暴跳,呼吸急促,血管膨脹,表面強大,內心虛弱。到那個時候,你就後悔都來不及了。」慶鄭說。雖然用詞有些誇張,但是確實有理。
晉惠公的馬確實不是晉國的馬,而是鄭國送來的鄭國馬,這種馬非常著名,稱為小駟。小駟的特點是身材矮小,步伐平穩,跑不快,但是坐在車上很舒服。這麼說吧,典型的後宮馬,平時走馬看花,這樣的馬最合適。基本上,這種馬跟驢比較接近。
這要是別人提出來的,晉惠公說不定也就聽了。可是偏偏是慶鄭說的,惠公偏偏就不聽。
「老慶,看好自己的馬就行了,這馬你看不慣,我用慣了,舒服,你知道什麼是舒服嗎?」晉惠公話裡帶著諷刺,一點面子也不給慶鄭。
費老大勁趕上來提合理化建議,誰知道熱臉貼上了冷屁股,慶鄭灰溜溜地走了。
該死的,讓你舒服,等打起仗來你就知道什麼叫舒服了。慶鄭心裡罵道。
韓原,龍門山下。
秦國大軍,戰車四百乘;晉國大軍,戰車六百乘。
按照兵家的常識,敵軍遠來,利於速戰。晉國軍隊最好的戰略是防守,等到敵軍無糧撤退,再尾隨追擊。可是,惠公哪裡懂這些?
晉軍多,秦軍少,晉軍的戰略依然應當是嚴守陣腳,等待對方的士氣下降,然後利用人數的優勢發動進攻。而秦軍人少士氣高,利於混戰速戰。可是,晉惠公不懂,手下幾個親信也不懂。
「韓簡,你去偵察一下敵情。」惠公給韓簡派了活,因為這裡的地形他比較熟悉。
韓簡去溜達了一圈,回來的時候臉色非常難看。
「老韓,有什麼收穫?」惠公問他。
「收穫?秦軍的士氣比我們高十倍都不止啊,我看這仗沒法打。」韓簡垂頭喪氣,得,最有信心的人也垮了。
晉惠公半天沒說話,他這時候很後悔,後悔當初聽了郤芮的話而親自領軍。可是事到如今,想不打也不行了。
「唉,說起來,這事情怪我爹。」想了半天,惠公想起他爹來了,好事想不起來,壞事想起來了。「想當初秦侯來晉國求親,算命的就算過,說是我姐姐嫁給他不吉利,這個大舅子將來會對晉國不利。可是老頭子不信,非把我姐姐給嫁到秦國。你看,應驗了吧?」
韓簡差一點哭出來。
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
「主公啊,我聽說算命也不是憑空來的,而是有跡可循的。自己幹壞事幹多了,自然就會是受報應的命。《詩經》說得好啊:百姓的災禍,並不是天降的,都是那些當面阿諛奉承、背後互相攻擊的小人造成的。」韓簡說話也沒客氣,說完,拍拍屁股,走了。
晉惠公歎了一口氣,他認為韓簡說的是郤芮和虢射等人。
「奶奶的,不知道還能不能活到明天晚上了。」韓簡一路走,一路自言自語。
晉惠公六年(前645年)九月十四日,正好是中秋之後的一個月。這一天,陽光明媚。
可以想像,到了晚上,月光也會明媚。
陽光明媚,月光明媚,再加上秋風送爽,打仗的心情會不會好一些?總之,這是一個很適合打仗的日子。
秦晉大戰開始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