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1117_我的年度之書

豆鼠回家

  • 9 269
    299
  • 分類:
    中文書文學旅行飲食/自然文學自然文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劉克襄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1/12/01

出版情報

跟著劉克襄行山穿村,發現香港綠得好經典

2014/04/04 「想去香港爬山。」二○○三年年底劉克襄獲得一本香港山徑指南,在扉頁寫下如是心願。那時他還不知,香港擁有廣達百分之七十五的郊野,更無從想像,十年後他撰寫了一本香港行山專書。 較之香港現有的登山書籍,劉克襄的《2016730136917》(遠流)走得更野、更有主意,也更博學,時而流露作者深厚的自然歷練和文學底蘊。惟回想起香港登山初體驗,達人也曾經歷惶惑。 那時劉克襄相中著名的馬鞍山,因不知如何搭公車,走了很長遠的路才抵達登山口。途中,時任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的平路打電話給他,得知他一人爬山,馬上警告近來山區發生搶劫事件。偏偏所有證件和錢財,劉克襄皆隨身攜帶,通話之後,他一路懷著忐忑的心情。 這戲劇性的開場,沒有阻擾劉克襄的步履,此後,依舊不時孑然上路。凡訪港,便抽空去爬山。初期和港人一樣走四大名徑,登知名山頭。香港諸山海拔雖不及一千公尺,卻有台灣三千公尺高山的氣勢。大不同於常人在街市感受香江魅力,他在山中探訪異國情趣。 因熟稔台北周遭群山,對兩城的異同,自然興味盎然。在台北居住三十餘年,劉克襄不免期望從另一座城尋獲對照,他發現香港的步道設施規劃完善,登山口有詳細的地圖告示、求救電話,沿途設置清楚的標距柱等,皆值得效仿。 山勢有譜,正路也漸漸熟悉了,進一步探索的念頭順勢萌發。劉克襄開始轉入岔路,那是村徑、古道,多數香港行山者陌生的領域。 邁入荒疏的山區,劉克襄彷彿才真正接上香港的「地氣」。村徑和古道引領他行經一村復一村,接觸舊時村落,貼近生活底層,觸發他想像昔日的風貌,甚而連結城市發展的歷史。 村後的風水林更擄獲他的興致。前些年,日本紀錄片《里山》在台播映,隨即引發不少自然同好的共鳴。在台灣山區踏訪時,劉克襄便想尋找類似里山內涵的鄉野環境,但不易找到允當的對照。萬萬想不到,在香港郊野卻遇見了可與之媲美的風水林。此一蓊鬱森林,因住民的信仰、生活智慧而留存,隨著一代傳承一代,生長著多樣的原生物種。 穿村、遇見風水林,劉克襄說這等行山飽含人文歷史的意境,洋溢著生態旅行的內涵。他對香港山水的驚歎,就是這麼一回一回洗磨出來。 惟近年不時傳聞香港政府意圖釋放郊野土地。行山時,間或遇見郊野居民封村阻路,抗議土地因納入保育區而遭凍結用途。另一方面,有機農場的招牌靜悄悄地出現在荒村廢地。劉克襄的香港行山不只是美好情境,同時見證了這些那些的土地議題或運動。 或該說,他也投身其中。他的行山文章,令香港讀者驚奇豐富的在地面貌。隨行的學子,更是親身領會了家園大地的美好。 因為源自香港土地的養分,劉克襄特別給《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另外發行了香港的版本。清點一張又一張的繪圖時,他喃喃說道,對香港太用心! 不擔心這本書在台灣的銷路嗎?在書本售量直直落的年代,劉克襄仍執著書寫異地陌生的題材,究其動力來自不斷嘗試新的可能,他始終堅持,自然寫作者必須拓展視野。希望透過此書,台灣讀者能接觸香港郊野,認識一座國際都會的自然美學,也期待台灣的城市能更重視山林的共存。 在這之前,劉克襄其實已經教我們體悟:儘管堅定朝一方向前行,路不會愈走愈窄,而是愈走愈精彩,發現更萬千的世界! 劉克襄老師簡介: 招牌裝扮:排汗透氣衣褲、登山鞋、背包。 最愛關注:自然生態、鄉鎮風物、常人之生活風景。 行跡動態:埋首案頭寫作繪圖,或漫遊山野行走人間。 近作鴻爪:11元的鐵道旅行、15顆小行星、男人的菜市場、裡台灣。 香港經驗:曾駐訪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嶺南大學,旅居期間在香港各地行山觀察,帶領學生認識家園土地。 追蹤管道:劉克襄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aves/ *文中劉克襄照片,由遠流出版提供。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這是兒子心中,老爸劉克襄最精采的作品!

豆鼠棲居的大森林,因為過度栽種和繁衍,林地日漸消失。長老們決定派遣兩支探險隊伍,穿越荒原去尋找轉機。倖存的三隻豆鼠,菊子、紅毛和綠皮,一路飽受大鵟襲擊,數度與死亡擦身而過,終於抵達米谷。那兒是另一族群,高原豆鼠的居所,百年前興盛時曾和大森林相連。高原豆鼠擅於管理森林資源,還發明了數種抵禦天敵的武器。三隻豆鼠非常興奮,也得到對方協助的承諾。沒想到,牠們的到來,助瀾了高原豆鼠的權力傾軋,也將自己和大森林推向不可知的命運……

《豆鼠回家》的原型是劉克襄為兩名稚子謅撰的床邊故事。透過豆鼠的冒險、征戰、困惑,父子三人度過許多親密時光。兄弟倆的童年也因此獲得啟蒙,不時任由幻想馳騁,以說故事的方式,在自己編造的遊戲情境,過關闖將。而父親的真性情,對權勢的淡泊,對自然的思索,在孩子聆聽故事時也悄悄偷渡傳承。

劉克襄動物故事
‧風鳥皮諾查
‧野狗之丘
‧永遠的信天翁
‧豆鼠回家

劉克襄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aves

作者

劉克襄

創作能量源源不絕,總是樂此不疲地研究新的題材,試驗各種文體,不囿於一隅,堪稱台灣當代自然書寫的領航者。近作《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連續兩年皆獲開卷好書獎和金鼎獎。

九○年代以水鳥和鯨魚為主題出版,先後出版《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麼麼》,《風》被喻為國內第一本動物小說,獲當年開卷十大最佳好書獎。此後,他期許自己持續創作台灣的動物小說。數年後出版《野狗之丘》、《永遠的信天翁》。《永》書獲台北國際書展小說類大獎。

他的每一本動物小說都盡可能嘗試新的敘述形式,觸探自然,思索人和自然的關係。這些作品同時也呈現一名自然觀察者的轉變。二○一一年受孩子刺激,靈感大發,決重新修潤舊作《扁豆森林》,繪製彩圖,以《豆鼠回家》之名再次出版。這本書的主角是虛擬的生物,是作者試圖擴充動物小說視野的力作。

目錄

總序    動物小說是一座森林
自序    我們的祕密基地
序     豆鼠和稚氣老爸      劉奉和

內文 豆鼠回家

編輯手記  不只是豆鼠 朱惠菁

序/導讀

自序
我們的祕密基地
劉克襄


十五年前的夜晚,一個奇幻故事悄然地進入我的家庭生活,此後就未再離開過。

從我的寫作軌跡來看,這個充滿童真稚氣的怪異小說,或許來得不是時候,因為早年出版時,其難以歸類和過度滑稽的擬人化,並未獲得外界青睞,但對孩子卻是相當重要的禮物。

那時大兒子才六七歲,因為異位性皮膚炎,晚上不易入眠。就寢前,我都得幫他搔背,一邊述說好聽的童話故事,讓他專注於有趣的情節而容易入眠。小他三歲的弟弟,那時也喜愛偎在旁邊,跟著聆聽。

初時,在孩子安睡的小斗室裡,我選擇的題材跟其他父母相似,大抵是經典童話,後來受不了情節的老套,還改編過《小紅帽》、《三隻小豬》等,藉此逗樂孩子。只是沒過多久,我更興發創作的樂趣,一邊捉癢時,一邊胡思亂想,編造自己發想的長篇故事。豆鼠,便是在此一暗黑無邊的時空裡醞釀成形的小動物。豆鼠的探險過程也是在這一情境下,慢慢琢磨出來的情節。

但這個故事的緣起並非虛擬的想像,還是有歷史根據的。

我的靈感來自盛唐的沒落。西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調派西域邊兵,回到中原馳援,協助戰亂的平定。西域邊兵回防,唐朝在天山山麓的守軍兵力,因此大大削弱。吐蕃趁勢崛起,大舉進攻河西走廊一帶,造成東西向聯繫的斷絕。過了好些年,忙於內憂的朝廷才驚奇地得知,遙遠彼方,仍有此一強大兵力鎮護著。日後,唐朝的西域孤軍,更堅守了將近半個世紀之久。我因而對安西、北庭兩處都護府的存在,充滿了奇妙的美好想像。

豆鼠也非憑空杜撰的角色。一百多年前,一位英國動物學者湯瑪士(O. Thomas)前往山西和陝西調查旅行,長時走在黃土高原,一路幾不見任何動物。只有一種小型囓齒類,常以站立姿勢遠望著地平線。此一囓齒類數量之龐大,猶若中國人口的驚人,讓動物學者感慨良深。此鼠土話「格樂兒」,乃現今仍常見之大沙鼠,喜愛在乾旱地區棲息。

當年為了講豆鼠的故事,我創造了不少情節。《扁豆森林》是最原型的一部,也是最早的開頭。豈料聽了這個故事後,大兒子偏好浸淫在古早年代的大事,日後成為歷史系學生。小兒子竟也克紹箕裘,變成跟我一樣喜愛創作的書寫者。

十五年前創造的故事,如今再大刀闊斧地處理,我充滿了探訪故里和親友的愉悅。在缺乏真正家園的時代裡,一個創作者回到自己昔時開拓的文字園地,一個自己和孩子共同栽作的開心農場,那是多麼奇妙而美好的返鄉之旅。但我的心情不再是回顧和緬懷,而是很想嘗試在這個早產而荒廢的家園,重新再栽作一回。

惟如今更名《豆鼠回家》重新修潤時,特別加以彩色插圖,還是有我不得不然的苦衷。當年或許是早產,現在卻有剖腹生子的辛苦。

先說文字吧,我已經不容易回到當年的童心未泯。心思過度成熟,飽含太多世俗判斷,讓我不易再擁有單純的快樂。只能藉由繪圖的色澤和環境情節的構圖,追索著昔時的想像,進而尋找當年創造豆鼠世界的無邪。

透過繪圖,那種心境的快樂,大抵也是這回重返最愉快的主要收穫。剛開始面對時,其實有些恐懼。很害怕回首,面對那些創作上曾經遭遇的瓶頸。但一邊作畫,我逐漸進入一個過去不曾體驗的遭遇。啊,那愉悅真是難以比擬。這種返鄉的快樂,差點讓我想,乾脆去當繪本作家,或者努力當畫家吧!

再說書名,為何改為《豆鼠回家》?這裡的「回家」,最初萌發的是一個英文單字:homing。這個英文單字在動物行為學裡,直指某種動物擁有本能,從遙遠的錯置環境,想要回到最初生長或棲息的地方。但它不盡然是秋去春來的遷徙,而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比如台灣最常見的賽鴿,即是最鮮明的例子。這一歸巢情境,在我重新修訂稿子時,顯然比過去初寫時更為突顯,更具隱晦的意義。

透過豆鼠建構的世界,是我和孩子共有的祕密基地。在這個虛擬的時空裡,我們具體地存在,連豆鼠也是真實的。在成長的過程裡,很多媚俗的俗世價值,干擾了我們判斷,後來也都不重要了。唯有豆鼠家園,可能是一輩子最精采的印記。

人生必須有一個想像的美好世界,只屬於自己和孩子。日後和孩子回憶過往的生活時,一個茶餘飯後的有趣話題。親子間更該有自己的家庭故事,打造一個永遠不會消逝的故鄉。房子會不見,原野會消失,唯故事存在。

重新出版的過程裡,我也跟小兒子商量,請他以小時聽我敘述豆鼠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從小就邂逅豆鼠,如今有時還在懷念豆鼠的年輕人,相信更能見證這個家園的起落。更能旁觀,或者是另一種主觀,添加被我遺忘的,完成這一綺麗的豆鼠拼圖。

豆鼠和稚氣老爸
劉奉和


這種事起初是誰也不相信的,跟別人提起,他們也只會瞠目結舌地說不可能吧。畢竟落差實在太大了,所以是一點也不相信的,人的另外一面總是如此令他人吃驚。

當我無意間跟大學同學提到老爸愛看的電影時,他們非常驚訝。

「你說你爸愛看這種影片?」有人不敢置信地說。

「對啊,就吃人那個什麼的,漢尼拔……?」我並不了解這有什麼值得吃驚的地方。

「《人魔》,劉克襄居然喜歡看《人魔》!?」

對,人魔系列。而且不只這種驚悚影片。我爸其實也很愛看一些經典的奇幻小說或是戰爭片之類的,像《魔戒》三部曲,我爸多所批評,但是電視轉到正在播放時,他還是會一直看下去,實在很莫名其妙。

在大多人印象中,「劉克襄」這三個字似乎一直與登山、賞鳥、鄉土、人情味這類特質連結。而他著名的作品不外乎就是《永遠的信天翁》、《十五顆小行星》……但是光光這些並無法代表我爸的全部,我爸還是有著無比幼稚淘氣的那一面,有著那個盯著漢尼拔把別人腦袋切開的畫面傻笑的一面。

而如大雜燴般結合了稚氣老爸跟鄉土劉克襄的作品,似乎就是《豆鼠》的故事了。《豆鼠》系列原本是為我及老哥謅撰的床邊故事。但這種內容講給四歲小孩聽未免也太複雜了點,小時候除了那些簡易的名稱之外,我大概什麼也記不得吧。因此,我認為《豆鼠》是為了宣洩老爸對某些事物的情感所寫就的作品,那種會跟孩子討論金庸小說的熱情、喜歡看怪物片的童稚,畫畫技術明明很好卻還是會去畫Q版圖案的執著,他就是靠著這些寫出自己心中的俠義、戰爭、熱血。然而,《豆鼠》系列作品卻鮮為人知。也許就像老爸所講,小時候畫的魚總是顏色繽紛且奇形怪狀,但長大後畫的模樣卻只剩黑白及現實中的魚。充滿劉克襄另外一面的《豆鼠》故事,應該就是被那現實給擊垮,終究只能被埋沒吧。

雖然《豆鼠》只單單活在我、我哥、我爸的心中,但是很少在台灣的奇幻小說找到共鳴的我,唯獨《豆鼠》系列是一直百看不厭的。就算比起外國的作品,我認為豆鼠故事也是不遑多讓的閱讀享受。沒有芥川龍之介的《河童》般沉痛省思,也沒有《戰地春夢》對戰爭描述的勾魂攝魄,更沒有金庸小說那樣子的人性詭譎。然而閱讀完後,你卻很難不去想像那挺著大肚子的豆鼠。在路邊撿到植物的果實時也會不自覺地猜測,這是不是扁豆呢?最好笑的是,你聽到戰神這個詞彙時,腦海中浮現的不會再只有阿基里斯、呂布等,那些電影或遊戲演繹的形象,還會有一隻穿著斗篷,肚子大大並帶著墨鏡的豆鼠。

編輯手記
不只是豆鼠
朱惠菁


偶爾,生命會出現滯礙,只能遲緩地過著。就是在那樣的時候,我邂逅了豆鼠。

那是一九九九年,升研二的溽暑。我放棄了先前的論文題目,準備向動物研究靠岸。在圖書館尋找資料,枯窘地思索新的方向時,偶然發現了《扁豆森林》等三本以豆鼠為主角的小說。「嗯,作家真會胡思亂想,和我面對的動物世界實在差很大。」

那時心頭淡然一笑,彷彿人生的擦肩而過,豈知,這小動物並未自我生命淡出。如今豆鼠小說重新出版,由我負責主編。在這十一年間,我也幸運地遇見人生同道,締結了姻緣,和克襄及他初婚生養的兩名男孩一起生活了好些年。

入住男生宿舍後,我發現兄弟倆感情很好,最興的娛樂似乎是說故事遊戲。如果不遏止,他們應當可以說到天荒地老吧。漸漸地我才理解,那是他們或援引卡通人物,或斟酌電玩主角,或複製經典英雄,自個兒幻想劇情,發展出來的「真人版電玩遊戲」。不是握著機器打電玩,他們以說故事的方式,在自己編造的遊戲情境,過關闖將。

後來大兒子告訴我,他和弟弟會發明這種玩法,可能啟蒙於兒時,睡前聽爸爸說豆鼠故事的經驗。

兄弟遊戲時,主講人通常是小兒子。表達欣賞、喜歡的事情,他向來惜話,「還可以」即等同於良級。唯有兩件事,他願意敞開心懷,直接稱許褒美,一是爸爸烹煮的咖哩飯,再者就是豆鼠系列故事。「為什麼不再出版豆鼠的書?」自從我編克襄的書,他三不五時出聲催促。

原來他一直在豆鼠世界裡流連。這個青春期神態冷然的孩子,其實偷偷藏著童年。在他丟棄的創作本裡,我們讀到米谷、紫紅等名稱。他把豆鼠故事裡的一些素材,乾坤挪移到自己的異想世界。

我有點失落、忌妒,又頗欣慰。即使只有父子三人一起生活,他們還是能盈滿地長大吧。曾經多少擔憂,孩子國高中歲月,和克襄的相處時間驟減,話語也疏落。出差錯,溝通對話時,克襄的終點也永遠早於我。他總是明快的獲得結論,離席埋首工作。而我猶不罷休地和孩子層層抽剝。表面上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較多,又經常對他們滔滔不絕,發表生活見聞、感慨,可我終於理解,克襄的信念,淡泊權勢、簡單生活、思索自然,在孩子幼年聆聽床頭故事時,似乎便已偷渡傳承。父子情誼雖隨世事紛擾而冷卻,但只是暫時凝結,並未消蝕。

不消小兒請命,我們早有擘畫,將其中的第一本,《扁豆森林》重新出版,納入「劉克襄動物故事」版圖。虛構的生物,重度擬人化,族群殲滅另一族群的情節,造就豆鼠系列「特異的體質」。是否為動物小說,歷來專家學者各有見地。克襄不想畫地自限,他認為動物小說不必然是實際存在的生物,作者運用自然生態知識,創作新的生物,豐富了此類書寫的面向。何況自然平衡、物種共存的思索,是豆鼠故事不可或缺的內涵。

《扁豆森林》現以《豆鼠回家》之名重新出版,除了文字大幅修潤,克襄還親自繪畫插圖。這些年他的繪圖技巧趨於嫻熟,頗具風格。惟面對這個虛擬的生物和場景,起初他是抗拒的,畢竟他的畫作,除卻地圖,多為單一主題,如植物、動物的寫實素描。我搬出收藏的色鉛筆習畫本,鼓勵他嘗試此一媒材。不意他很快就摸索出樂趣,愈畫愈順,純真的筆觸適巧吻合當年的文風。

經由美術設計的巧思,這些彩圖佐以詩作,落版在洋洋灑灑的內文之前,頗有電影開場的氛圍,又好像一幕幕引人入勝的預告。最初設想,這本十萬字的小說,版型理當簡單,但是寶琴的設計顛覆了我貧瘠的想像。內文版面不僅具有章回小說體的情韻,還費心擷取許多小圖,細膩地安插在各個章節。舊作重出,能有此番樣貌,實屬少見。在此特別代克襄,對每一位付出心力的人士,表達感謝之意。

原本一直提不太起勁編書,或許潛意識裡無法免俗地擔心能否跳脫前作。豈料在校對修潤、討論作品意涵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跨過了蟄伏期。啊,我開始懷疑豆鼠這小生物具有魔法了,或許小兒早就發現祕密,難怪他堅持豆鼠故事是奇幻小說,卻又不說明白。還有什麼奇妙的可能呢?我靜靜期待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6890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1/2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