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福帝姬(中):蒹葭蒼蒼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一部讓人流乾紅淚的歷史情感小說。從人們遺忘之處著手,以柔福帝姬的故事為線索,全面地展現了那個苦難年代裡,一群羊一般的柔弱女子為了自身尊嚴所撐持、所搏擊的歷史。
《柔福帝姬》是這兩年紅遍網路的歷史情感小說,此小說連載時,在中國當地天涯等網路社區有著上千萬點擊率的超高人氣。
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小說根據宋朝真假公主柔福帝姬的歷史疑案展開想像,以北宋靖康年間二帝被擄至金為背景,描述了一個亡國公主的一生,借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這樣一位身份特殊的女人,關照國難家仇對女性身心的摧殘和撕裂,以細膩的筆觸譜寫了湮沒在破碎山河間的一闋悲歌,頗能引人深思。
趙構面對舉手投足莫不誘惑自己,卻又屢次冒犯自己的柔福,在極端矛盾的心態下將柔福嫁給永州防御使高世榮。高世榮深愛柔福,柔福卻始終對他冷漠不接受他,而高世榮也在極端苦悶之下與侍女喜兒有了私情,不料卻被柔福發現……
無法生育的趙構收養了兩個六歲的皇子,其中之一替他用柔福的名字命名為趙瑗。婚後的柔福不愛駙馬,對趙構若即若離,與妃嬪們針鋒相對,卻真心憐愛趙構的養子趙瑗,而原來性情孤僻的趙瑗也對她無比親近。
紹興八年,金國陳王完顏宗雋赴南宋臨安與趙構議事,特別提出要見柔福帝姬,但柔福拒而不見,完顏宗雋鍥而不舍地堅持,柔福最後才勉強與他遠遠相望一眼。在趙構追問下,完顏宗雋向他隱約談及了柔福在金國的經歷……
《柔福帝姬》是這兩年紅遍網路的歷史情感小說,此小說連載時,在中國當地天涯等網路社區有著上千萬點擊率的超高人氣。
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小說根據宋朝真假公主柔福帝姬的歷史疑案展開想像,以北宋靖康年間二帝被擄至金為背景,描述了一個亡國公主的一生,借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這樣一位身份特殊的女人,關照國難家仇對女性身心的摧殘和撕裂,以細膩的筆觸譜寫了湮沒在破碎山河間的一闋悲歌,頗能引人深思。
趙構面對舉手投足莫不誘惑自己,卻又屢次冒犯自己的柔福,在極端矛盾的心態下將柔福嫁給永州防御使高世榮。高世榮深愛柔福,柔福卻始終對他冷漠不接受他,而高世榮也在極端苦悶之下與侍女喜兒有了私情,不料卻被柔福發現……
無法生育的趙構收養了兩個六歲的皇子,其中之一替他用柔福的名字命名為趙瑗。婚後的柔福不愛駙馬,對趙構若即若離,與妃嬪們針鋒相對,卻真心憐愛趙構的養子趙瑗,而原來性情孤僻的趙瑗也對她無比親近。
紹興八年,金國陳王完顏宗雋赴南宋臨安與趙構議事,特別提出要見柔福帝姬,但柔福拒而不見,完顏宗雋鍥而不舍地堅持,柔福最後才勉強與他遠遠相望一眼。在趙構追問下,完顏宗雋向他隱約談及了柔福在金國的經歷……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劉心武:「整部小說的敘述風格仿佛蘇繡,針腳細密,色彩斑斕,在從容不迫中,卻又有內在的焦慮憂傷與孜孜矻矻的追問探究在燃燒,確實,很像米蘭大教堂。我掩卷後不禁喃喃低問:造塔成焰為哪般?」
讀者迴響:
亞馬遜網友五顆星評論
越看越覺得引人入勝,想像力豐富,但也尊重了主要歷史。
─佳佳天高雲淡
這本書是我看過決定收藏的書,以前從未對北宋歷史這麼感興趣過,裡面的每個女人都栩栩如生,有些輕描有的詳寫,可是感覺出很多人的心理變化。
─Jessica
歷史味道很濃重,看完後我完全以為是真實的歷史,裡面的人物每個都特點鮮明,一個個看似柔弱的女子都有不凡的性格
─zhongzhong
劉心武:「整部小說的敘述風格仿佛蘇繡,針腳細密,色彩斑斕,在從容不迫中,卻又有內在的焦慮憂傷與孜孜矻矻的追問探究在燃燒,確實,很像米蘭大教堂。我掩卷後不禁喃喃低問:造塔成焰為哪般?」
讀者迴響:
亞馬遜網友五顆星評論
越看越覺得引人入勝,想像力豐富,但也尊重了主要歷史。
─佳佳天高雲淡
這本書是我看過決定收藏的書,以前從未對北宋歷史這麼感興趣過,裡面的每個女人都栩栩如生,有些輕描有的詳寫,可是感覺出很多人的心理變化。
─Jessica
歷史味道很濃重,看完後我完全以為是真實的歷史,裡面的人物每個都特點鮮明,一個個看似柔弱的女子都有不凡的性格
─zhongzhong
目錄
推薦序 造塔成焰為哪般? ◎劉心武
自 序 最珍貴的孩子
第六章 駙馬高世榮‧碩人其頎
第七章 駙馬高世榮‧蒹葭蒼蒼
第八章 陳王宗雋‧雪來香異
第九章 完顏宗雋‧雁斷山南
第十章 完顏宗雋‧胡沙春淺
第十一章 完顏宗雋‧玉壺冰清
自 序 最珍貴的孩子
第六章 駙馬高世榮‧碩人其頎
第七章 駙馬高世榮‧蒹葭蒼蒼
第八章 陳王宗雋‧雪來香異
第九章 完顏宗雋‧雁斷山南
第十章 完顏宗雋‧胡沙春淺
第十一章 完顏宗雋‧玉壺冰清
序/導讀
自序
最珍貴的孩子
我是不太喜歡給自己的小說作序的,連載時感觸雖多,一旦寫完便沉默了,那些創作之艱辛,筆下的甘苦,千頭萬緒,已是欲說還休,不如封緘於心底。而且,也覺得沒必要把寫作意圖、創作過程及角色分析一一道來,我希望讀者直接看書,體會書中世態人情,得出自己的感想,作者說得多了,反而影響讀者對小說內容純粹的個人理解。
《柔福帝姬》出至第三版,編輯反覆盛情相邀,希望我自作一篇序言,也有讀者留言請我就此說幾句,斟酌再三,終於還是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二○○三年我開始在網上連載這小說,至今已事隔八年。
柔福帝姬的故事我中學時已通過歷史書籍知曉大概脈絡,當時便想寫一個關於她的中篇,但起初構思簡單,僅僅想表達一個單純小公主因家國變故而真假莫辨的離奇經歷,因種種原因沒立即動筆,沒想到我最後會是以數十萬字的篇幅來完成這部小說,耗盡我前後兩年挑燈夜戰的滴滴心血,而最終呈現在我面前的《柔福帝姬》已與年少時的構想大相逕庭,就像書中描寫的那些角色,模樣在跌宕的命運中不斷變化。「若不是幾年來與你朝夕相處,我必也不會認為你還是曾經的你」,書中嬰茀這樣對趙構說,語氣是蒼涼而感傷的,略帶失望。而面對《柔福帝姬》的變化,我卻頗感欣慰。她的創作過程曾讓我備感痛苦,有如經歷育兒般陣痛,但她最後的樣子要比我起初構思的成熟很多。我很慶幸我這兩年光陰沒有虛度,留下這些值得回憶的文字。當然在讀者看來這部書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我敝帚自珍,視她如我迄今最珍貴的孩子。
我偏愛歷史題材,寫歷史小說對我來說是件樂事。首先閱讀各種史書,眾多歷史事件就如散步於星空的一個個圓點,我要把它們找出來,然後用曲線把這些事件圓點串起來,最後勾勒描繪成一幅完整的星座圖畫面。這個過程無法脫離歷史,卻又有自己發揮的空間。歷史事件不可改變,史書的記載通常直白而簡略,只敘述事件經過,而小說作者的任務是解釋人物心理,如何使人物行為在歷史背景下顯得合理是歷史小說作者必須面臨的挑戰,我喜歡這樣的挑戰。同時活在歷史中及我筆下的人物,從情感角度出發,我或許不是對每個都有好感,但我願意在寫作時暫時代入他們,由他們的視角看問題,從而理解他們的行為,讓情節在這不同的視角中合情合理地發展。
我非歷史專業出身,開始寫《柔福帝姬》時工作沒多久,閱歷尚淺,很多人對我能就這個題材寫出這麼多字感到奇怪。這一方面緣於我的「細節控」毛病,為求證一個細節往往會不厭其煩地翻閱一堆史料,並設法詳細地描述進書裡,另一方面是因為邊寫邊在網上連載,網上高手如雲,不乏鑽研宋史者,不時提出批評意見,也督促了我反覆修改和完善小說內容,使此書越寫越厚,能以血肉較豐盈的狀態出版。
我喜歡網路連載的方式,可以及時與讀者交流,得知他們的看法。小說連載的過程也如同一曲人生的圓舞,在起伏的韻律中有人加入,有人離去,我珍惜每個舞伴曾給我的鼓勵,也希望我筆下的故事能給離去的人留下一段愉快的記憶。在距離《柔福帝姬》開始連載八年後的今天,我要特別向我的朋友素履無咎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從「柔福」創作之初到現在她都一直關注著我的作品,給予中肯的評論和適時的鼓勵。在我寫作遭遇瓶頸時,她以一句「Old soldiers never die」令我重燃鬥志,堅持寫完了這本書。她的友情與「柔福」一樣是我那段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
這次新版我加入了講述鄆王楷和其王妃蘭萱故事的中篇〈素衣微涼〉。其實這故事在「柔福」創作過程中就寫過開頭,後來因故停筆,又覺得趙楷夫婦的隱情可留白,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便一直未完成。沒想到幾年來總有讀者提起,問我何時填平此坑,終於促使我決定完結〈素衣微涼〉,同時也讓自己遵守了一個諾言:所有宋代背景的小說動筆之後都寫完。因篇幅所限,〈素衣微涼〉沒有花太多筆墨來描述歷史背景,集中筆力寫趙楷夫婦的情感故事,讀起來可能比「柔福」輕鬆,但也有可能不為欣賞「柔福」歷史氛圍的讀者所喜。最終效果如何,有待各位看官評價。
米蘭Lady
2011年7月25日
推薦序
造塔成焰為哪般?
《柔福帝姬》這本書的作者署名為米蘭Lady,自我介紹說「就是一個寫字的女子,喜歡與米蘭有關的事物:米蘭城,AC米蘭,那種叫米蘭的花和這個筆名米蘭。」我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不特別提出米蘭大教堂?
我在米蘭遊覽過,去了直奔米蘭大教堂。那是世界第三大的天主教堂。從一三八六年建造到一五○○年才終於建成。世界上有哥德式尖塔的教堂多矣,一般都只有一個到幾個尖塔,但是米蘭大教堂卻造出了一百五十三座尖塔,密密的尖塔彷彿一片竄天的火焰,因此俗眾稱它為火焰大教堂。在米蘭大教堂外面的廣場上,我調換距離和角度反覆欣賞,心裡不住地想:這位設計者,為什麼要造塔成焰、密集一片?是什麼樣的激情,促成了他非這樣不可?他想留給世人的,除了視覺上的衝擊,究竟還有什麼朝著靈魂而去的啟示?
米蘭Lady的歷史小說《柔福帝姬》篇幅浩蕩,有六十五萬字,人物眾多,結構複雜,作者提筆前寫作中一直在讀正史、查資料,但到頭來卻還是任憑自己的想像力在歷史資料的大框架留白處狂放馳騁。整部小說的敘述風格彷彿蘇繡,針腳細密,色彩斑斕,在從容不迫中,卻又有內在的焦慮憂傷與孜孜矻矻的追問探究在燃燒,確實,很像米蘭大教堂。我掩卷後不禁喃喃低問:造塔成焰為哪般?
你寫歷史小說,為什麼偏選擇宋朝的靖康之難這一段?既寫這一段,怎麼又把亡國之君和勝利之王都作為配角設置,偏選擇柔福帝姬這樣一位在正史上無足輕重的小女子來當大主角?既把她當成統領全書的中心人物,怎麼又非把她的命運寫得那麼詭譎悽楚?
顯然,米蘭Lady自有她的道理,但她並不把那內在的「心靈命令」直接宣示出來,她只負責用文字呈現出一座密集著火焰尖塔的恢弘宮殿,她讓我們自己通過進入其中徜徉,去品味,去體察。
《柔福帝姬》是先在網路上一段段貼上去,先有網上讀者,然後才終於完成,再加潤色,才印製成紙質書籍的。這看起來只是個技術性問題,實際上,這樣的發表過程本身,昭示著一種新的文化正在我們這個處於轉型期裡的社會裡蓬勃生成。
新的生命,不僅意味著具有新鮮的生理結構,必須懂得,新的心理結構,新的情感結構,新的思維和新的追求,都在老中青幼共用的這個時空裡生成,當然也就生成著新的文化,包括新的小說,新的歷史小說。新鮮不能萬歲,萬歲也就遠離新鮮了,但所有得以延續的事物,在不斷更新的過程裡保鮮,則是鐵的規律。《柔福帝姬》是新鮮的。它的最大優點,我以為就是留有餘地。怪不得米蘭Lady說她喜歡米蘭的事物,卻並不特別提出火焰大教堂來。
文◎劉心武
最珍貴的孩子
我是不太喜歡給自己的小說作序的,連載時感觸雖多,一旦寫完便沉默了,那些創作之艱辛,筆下的甘苦,千頭萬緒,已是欲說還休,不如封緘於心底。而且,也覺得沒必要把寫作意圖、創作過程及角色分析一一道來,我希望讀者直接看書,體會書中世態人情,得出自己的感想,作者說得多了,反而影響讀者對小說內容純粹的個人理解。
《柔福帝姬》出至第三版,編輯反覆盛情相邀,希望我自作一篇序言,也有讀者留言請我就此說幾句,斟酌再三,終於還是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二○○三年我開始在網上連載這小說,至今已事隔八年。
柔福帝姬的故事我中學時已通過歷史書籍知曉大概脈絡,當時便想寫一個關於她的中篇,但起初構思簡單,僅僅想表達一個單純小公主因家國變故而真假莫辨的離奇經歷,因種種原因沒立即動筆,沒想到我最後會是以數十萬字的篇幅來完成這部小說,耗盡我前後兩年挑燈夜戰的滴滴心血,而最終呈現在我面前的《柔福帝姬》已與年少時的構想大相逕庭,就像書中描寫的那些角色,模樣在跌宕的命運中不斷變化。「若不是幾年來與你朝夕相處,我必也不會認為你還是曾經的你」,書中嬰茀這樣對趙構說,語氣是蒼涼而感傷的,略帶失望。而面對《柔福帝姬》的變化,我卻頗感欣慰。她的創作過程曾讓我備感痛苦,有如經歷育兒般陣痛,但她最後的樣子要比我起初構思的成熟很多。我很慶幸我這兩年光陰沒有虛度,留下這些值得回憶的文字。當然在讀者看來這部書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我敝帚自珍,視她如我迄今最珍貴的孩子。
我偏愛歷史題材,寫歷史小說對我來說是件樂事。首先閱讀各種史書,眾多歷史事件就如散步於星空的一個個圓點,我要把它們找出來,然後用曲線把這些事件圓點串起來,最後勾勒描繪成一幅完整的星座圖畫面。這個過程無法脫離歷史,卻又有自己發揮的空間。歷史事件不可改變,史書的記載通常直白而簡略,只敘述事件經過,而小說作者的任務是解釋人物心理,如何使人物行為在歷史背景下顯得合理是歷史小說作者必須面臨的挑戰,我喜歡這樣的挑戰。同時活在歷史中及我筆下的人物,從情感角度出發,我或許不是對每個都有好感,但我願意在寫作時暫時代入他們,由他們的視角看問題,從而理解他們的行為,讓情節在這不同的視角中合情合理地發展。
我非歷史專業出身,開始寫《柔福帝姬》時工作沒多久,閱歷尚淺,很多人對我能就這個題材寫出這麼多字感到奇怪。這一方面緣於我的「細節控」毛病,為求證一個細節往往會不厭其煩地翻閱一堆史料,並設法詳細地描述進書裡,另一方面是因為邊寫邊在網上連載,網上高手如雲,不乏鑽研宋史者,不時提出批評意見,也督促了我反覆修改和完善小說內容,使此書越寫越厚,能以血肉較豐盈的狀態出版。
我喜歡網路連載的方式,可以及時與讀者交流,得知他們的看法。小說連載的過程也如同一曲人生的圓舞,在起伏的韻律中有人加入,有人離去,我珍惜每個舞伴曾給我的鼓勵,也希望我筆下的故事能給離去的人留下一段愉快的記憶。在距離《柔福帝姬》開始連載八年後的今天,我要特別向我的朋友素履無咎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從「柔福」創作之初到現在她都一直關注著我的作品,給予中肯的評論和適時的鼓勵。在我寫作遭遇瓶頸時,她以一句「Old soldiers never die」令我重燃鬥志,堅持寫完了這本書。她的友情與「柔福」一樣是我那段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
這次新版我加入了講述鄆王楷和其王妃蘭萱故事的中篇〈素衣微涼〉。其實這故事在「柔福」創作過程中就寫過開頭,後來因故停筆,又覺得趙楷夫婦的隱情可留白,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便一直未完成。沒想到幾年來總有讀者提起,問我何時填平此坑,終於促使我決定完結〈素衣微涼〉,同時也讓自己遵守了一個諾言:所有宋代背景的小說動筆之後都寫完。因篇幅所限,〈素衣微涼〉沒有花太多筆墨來描述歷史背景,集中筆力寫趙楷夫婦的情感故事,讀起來可能比「柔福」輕鬆,但也有可能不為欣賞「柔福」歷史氛圍的讀者所喜。最終效果如何,有待各位看官評價。
米蘭Lady
2011年7月25日
推薦序
造塔成焰為哪般?
《柔福帝姬》這本書的作者署名為米蘭Lady,自我介紹說「就是一個寫字的女子,喜歡與米蘭有關的事物:米蘭城,AC米蘭,那種叫米蘭的花和這個筆名米蘭。」我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不特別提出米蘭大教堂?
我在米蘭遊覽過,去了直奔米蘭大教堂。那是世界第三大的天主教堂。從一三八六年建造到一五○○年才終於建成。世界上有哥德式尖塔的教堂多矣,一般都只有一個到幾個尖塔,但是米蘭大教堂卻造出了一百五十三座尖塔,密密的尖塔彷彿一片竄天的火焰,因此俗眾稱它為火焰大教堂。在米蘭大教堂外面的廣場上,我調換距離和角度反覆欣賞,心裡不住地想:這位設計者,為什麼要造塔成焰、密集一片?是什麼樣的激情,促成了他非這樣不可?他想留給世人的,除了視覺上的衝擊,究竟還有什麼朝著靈魂而去的啟示?
米蘭Lady的歷史小說《柔福帝姬》篇幅浩蕩,有六十五萬字,人物眾多,結構複雜,作者提筆前寫作中一直在讀正史、查資料,但到頭來卻還是任憑自己的想像力在歷史資料的大框架留白處狂放馳騁。整部小說的敘述風格彷彿蘇繡,針腳細密,色彩斑斕,在從容不迫中,卻又有內在的焦慮憂傷與孜孜矻矻的追問探究在燃燒,確實,很像米蘭大教堂。我掩卷後不禁喃喃低問:造塔成焰為哪般?
你寫歷史小說,為什麼偏選擇宋朝的靖康之難這一段?既寫這一段,怎麼又把亡國之君和勝利之王都作為配角設置,偏選擇柔福帝姬這樣一位在正史上無足輕重的小女子來當大主角?既把她當成統領全書的中心人物,怎麼又非把她的命運寫得那麼詭譎悽楚?
顯然,米蘭Lady自有她的道理,但她並不把那內在的「心靈命令」直接宣示出來,她只負責用文字呈現出一座密集著火焰尖塔的恢弘宮殿,她讓我們自己通過進入其中徜徉,去品味,去體察。
《柔福帝姬》是先在網路上一段段貼上去,先有網上讀者,然後才終於完成,再加潤色,才印製成紙質書籍的。這看起來只是個技術性問題,實際上,這樣的發表過程本身,昭示著一種新的文化正在我們這個處於轉型期裡的社會裡蓬勃生成。
新的生命,不僅意味著具有新鮮的生理結構,必須懂得,新的心理結構,新的情感結構,新的思維和新的追求,都在老中青幼共用的這個時空裡生成,當然也就生成著新的文化,包括新的小說,新的歷史小說。新鮮不能萬歲,萬歲也就遠離新鮮了,但所有得以延續的事物,在不斷更新的過程裡保鮮,則是鐵的規律。《柔福帝姬》是新鮮的。它的最大優點,我以為就是留有餘地。怪不得米蘭Lady說她喜歡米蘭的事物,卻並不特別提出火焰大教堂來。
文◎劉心武
試閱
趙構將酒杯擱下,身邊侍女立即過來,提起酒壺為他斟滿御酒薔薇露。一縷淺紫紅色的細流自壺口傾墜而下,注入桌上的白玉雕龍杯中,融聚成一泊清澈的液體,有略深一層的純淨色澤,清香四溢,其間有薔薇花瓣的芬芳。
酒露淙淙傾流,那聲音在沉默的大殿內顯得異常清晰。趙構一直看著,待一杯酒完全斟滿,才終於開口:「賜永州防禦使高世榮錢四百千,綾二十匹,絹三十匹,綿五十兩。」
這是非常厚重的賞賜,相當於當時參知政事兩月俸祿及一年領取的匹帛量。他此言一出群臣皆明白,這等於是拒絕了高世榮向福國長公主的求婚,以厚賞聊表對他的撫慰。
不料高世榮並不跪下謝恩,卻上前一步,長揖再道:「陛下賞賜臣不敢受,請陛下收回。陛下若覺得臣位卑職輕配不上長主,臣會繼續為國征戰、建功立業以求達到陛下的期望。在此之前陛下不必再賞賜別的財物給臣,臣一生所求,惟長主而已。」
他話說得如此直接明白,甚是驚人。群臣都知道趙構對現在這個唯一的妹妹異常看重,遲遲不將她許人,大概就是覺得滿臣文武中找不到一個堪與她相配的夫婿,而高世榮雖然人也年輕有為,官至防禦使,身分不可謂不高,但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求婚顯然較為唐突,結果如何根本毫無把握。於是眾人一面驚歎於他的勇氣,一面猜測著趙構接下來的反應,在趙構尚未答覆之前殿內便已響起了一片竊竊私語聲。
趙構直身而坐,四下冷冷一掃視,群臣立即噤聲。
「卿的意思朕明白了。」他淡淡道:「但長公主下降並非小事,此事稍後再議。」
高世榮似還想說些什麼,趙構已一揚手:「奏樂。」
絲竹聲立即響起,趙構微笑著向群臣舉杯,眾人連忙舉杯以應,紛紛道出祝酒之辭。高世榮只得默默回列坐下,悶悶地獨酌了一杯。
他是河北世家子,有良好的出身,自小學詩文、練弓馬,及長成後也是個文武皆全的人物。靖康之變後他投入宗澤軍中,因既有膽識又懂謀略,阻擊金軍表現英勇,而頗得宗澤賞識,得到了他的逐步提拔重用。
建炎三年十一月,活動在淮河、黃河流域的亂軍流寇首領劉忠帶兵進犯湖北蘄州,趙構調高世榮前往蘄州協助蘄、黃都巡檢使韓世清與劉忠作戰。兩將協力,數月後擊敗了劉忠。劉忠最後棄巢而逃,轉入湖南。高世榮領兵搜查劉忠山寨賊營時,在一間小小的柴房裡發現了一個形容憔悴的女子。
她穿著一身暗淡破舊的衣裙,頭髮枯黃而蓬亂,臉頰和雙唇都毫無血色,神情懨懨地倚坐在牆角,在他劈開鎖推門進去的那一剎那她下意識地扭頭朝內,像是被突然加強的光線刺了一下。
「你是誰?」他站在門邊問。
她緩緩轉頭,睜目,大大的眼睛無神而空洞。她的雙目正對著他,但他卻不能確定她是在看他。
就像一粒寒冷的水珠滴落在心上,這景象忽然令他微微一顫。
他不自覺地靠近她,低身蹲下和言問她:「你是誰?為何被鎖在這裡?」
她靜靜地打量他,從頭盔到鎧甲,從五官到手足,然後,他聽見她清泠的聲音。
「你是宋將?」她問。
「是。」他點頭。
「你效忠的是康王?」
他再度頷首,但不忘糾正說:「當今聖上已經登基為帝,姑娘不應再稱康王。」
聞言,她奇異地笑了:「是啊,他已經登基為帝了。」
那抹笑意似一下子點亮了她殘餘的所有精神,她站起來,仔細理理衣裙,攏攏兩鬢的散髮,然後轉身看他,下巴微仰,道:「我是道君皇帝的女兒,當今聖上的妹妹,柔福帝姬。」
半晌的愣怔之後,他鄭重地以車將她送到蘄州守臣甄采的官邸中安置下來。隨後從抓到的幾個劉忠兵卒口中得知了一些關於這個女子的情況。
她是半月前被劉忠從外搶入山寨的,劉忠見她容貌美麗便欲收為小妾,哪知這女子拼死不從,掙扎間扯下他好幾綹鬚髮,還差點咬掉他手臂上一塊肉。劉忠怒極,將她捆綁起來準備用強,不想後來發現她下體流血不止,覺得污穢,才暫時放過了她,將她關在柴房裡,先讓她每日在其中洗衣劈柴,想待她身體好了後再作打算。但後來被宋軍追擊,形勢告急,劉忠便把她忘在腦後,逃走時也根本沒想到要帶她走,因此她才得以與宋軍相遇。
聽她自稱是帝姬,甄采不敢怠慢,又想證實她的身分,便約了韓世清一同勘問。二人為此慎重地穿上了朝服,將她請出,隔簾詢問。她自述從金國逃出,半路被劉忠掠去的經歷,面對二人詢問,她毫不緊張,從容答來,無懈可擊,最後在甄采引導下她又說了一些汴京宮中舊事,連帶著宮中妃嬪、皇子、帝姬名號及相互間的關係都說得準確無誤。
問罷二人出來,對守在外間的高世榮說:「些微瑣事她都說得這般清楚,想來應該是真的了。」
高世榮淺笑不語。他早在心裡認定了她是真的帝姬。她起身表明身分的那一瞬神色氣度何等不凡,即便是身著粗布衣裙,處境落魄,但她那不容置疑的高貴卻依然附於她平舒的眉間、輕抿的唇角,所以他從不懷疑她所說內容的真實性。
甄采與韓世清忙遣人將此事上奏趙構,趙構立即下令命他們將柔福送往越州暫住,並派見過柔福的內侍首領馮益和宗婦吳心兒去驗視。二人回報肯定是柔福帝姬後,趙構遂命人趕製雲鳳肩輿並相關儀仗和長公主服飾,選了吉日,遣二十名宮女及三千禁兵前往驛館迎帝姬入宮。
高世榮一路護送柔福至越州,但因柔福身分關係,要再見她已是十分不易,至多只能隔簾相望。他在柔福入宮前兩天受封為永州防禦使,並需即刻啟程前往湖南領兵,因此不能像甄采那樣繼續送她入宮。啟程之前,他終於在驛館的後院內再次見到了柔福。
他本來只是想去她廳外遠遠地向她道別,沒想到她此刻獨自立於院內。那時是傍晚,豔紅的流霞燃燒在天際,而她則穿著一襲緋紅的衣裙,質地輕盈,衣袂映著霞光在晚風中飄舞,那華麗的紅色和那纖弱的身影忽然令他想起了一種叫虞美人的草本花卉。
「帝姬。」他在她身後,很拘謹地喚。
她悠悠一回頭,淡淡地看他,不發一言。
她的臉色異常蒼白,像他初見她時一樣,映著紅衣更是如此,讓他們這幾月的悉心照料顯得毫無作用,但他卻不認為世間還有比這更美的容顏。
「帝姬,」他有些艱難地說:「我要走了。皇上任我為永州防禦使,並要我即刻前往永州平寇。」
「那又怎樣?」她像是很不明白他為什麼會跟她說這些。
他頗失望:「我是來向帝姬道別的。」
她點點頭:「哦,知道了。你走罷。」
她甚至不說一路順風之類的客套話。
高世榮向她行了一禮,轉身欲走,邁了幾步畢竟又轉回頭,對她道:「帝姬,我叫高世榮。」
雖護衛在她身側好幾月,但她從來沒問過他任何問題,也沒開口喚過他,所以他並不確定她是否知道他的名字。
她微微笑笑:「好,你叫高世榮。」
她對他笑了。像是得到莫大的獎賞,他亦欣然一笑,然後帶著滿心喜悅啟程趕赴永州。從此,那流霞下的豔紅虞美人和她最後那縷恬淡的微笑定格在他記憶裡,化作了他積極領軍破敵、為國建功的一大動力,他亦由此認定,這個與他偶遇於凡塵中的帝姬將是他畢生的理想。
高世榮的求婚自然成了宮中女子有興致討論的一大新鮮事,連一向與柔福不睦的潘賢妃都滿臉笑意地向她極力誇讚這位駙馬候選者:「這位高公子出身名門,家世與人品都不錯,年紀輕輕就已官至防禦使,前途無量啊,與長主倒也很是般配呢。」
張婕妤笑著打斷她:「姐姐這話也不全對。長主是神仙般的美人,就算是一等一的人物也未必能相配,官家就是怕委屈了長主,捨不得隨意將她下降給普通臣下,所以才把長主留到現在。若論朝中臣子的人品、風度與官爵,應屬張浚最佳,可惜張大人早已婚配。除了他,條件上佳而又尚未娶妻的年輕臣子,似乎就只有這位高防禦使了……聽說長主當初歸來,曾由他護送過?可見長主與他是有緣的,而他一直獨身不娶,或許就是為等長主,若非對長主情深意切,今日豈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下向長主求婚?雖說長主下降給他仍是有些委屈,但他日後必會珍愛長主一生一世,也稱得上是一段良緣呀。」
柔福聽人談論她的婚姻大事,毫不像一般女子那樣忙不迭地面露嬌羞之色,只漠然看了看潘賢妃與張婕妤,一時也沒與她們答話,只把目光移到嬰茀臉上:「嬰茀,你覺得呢?」
嬰茀低首微笑道:「該說的兩位姐姐都說了,我口拙,講不出什麼更好的話,只是覺得……高公子今日球打得真好,舉止瀟灑,氣宇軒昂,像極了當年出使金營歸來,策馬入艮嶽的官家。」
柔福凝視她良久,唇角忽地上挑,拉出道冷冷的月弧:「拿臣子跟官家比,似乎有點欠妥。」
嬰茀臉色大變,忙頷首道:「長主見諒,是嬰茀失言了!」
柔福沒再理她,起身回閣,擲下一句話給幾位面面相覷的妃嬪:「要道賀也不是在現在,九哥還沒答應呢,你們倒先樂起來了。」
趙構這日打了場擊鞠賽,又在晚宴上與群臣多飲了些酒,到了夜間覺得有點累,便通知內侍今夜不再去御書齋批閱奏摺,早早回到寢殿休息。然而高世榮求婚的情景頻頻浮上心頭,想想不覺又是一陣浮躁氣悶,最後歎了歎氣,還是決定再回書齋坐坐。
走到書齋門前,見門內有燈光,兩名內侍守在門前,見了他立即下拜請安,然後朝書齋內喊了聲:「官家駕到!」
趙構蹙眉問:「裡面有人?」
內侍躬身答說:「福國長公主在裡面看書。」
趙構點點頭,然後邁步進去。依稀想起她以前曾請他允許她去書齋找書看。
柔福立在房中,待他進來後朝他一福,他伸手挽住,說:「私下不必這麼多禮的。」
她頷首答應了一聲,低眉斂目,鬱鬱寡歡的樣子,手上一卷書,是尋常的《楚辭》。
他接過書看看,略笑了一笑,問:「瑗瑗愛讀《楚辭》?是了,所以嬰茀的名字都出自這裡。」
未聽見她應聲,轉首一看,溫言問她:「怎麼?誰惹你不高興了?」
她黯然淚垂:「我不要嫁給高世榮!」
梨花帶雨的模樣當真我見猶憐,他忍不住輕輕歎息,引袖為她拭淚:「我又沒答應他。」
她輕顰淺蹙,臉上淚痕雖被他拭去,卻還有細細一層水珠縈在雙睫之上。「九哥,」她對他說:「我一生不嫁好不好?」
他何嘗不想如此,但此事終有許多無奈處。他的微笑有點苦澀的意味:「你大了,終究是要出閣的,九哥並無理由留你一輩子。」
她仰首看他,星眸幽亮,臉上滿是懇求的神色:「我要一直留在九哥身邊。今晚我來這裡就是為了等九哥,告訴九哥這句話。」
他一怔,問:「內侍沒告訴你我說過今晚不來?」
「他們說了。」她悄聲答:「但我就是知道你會來……我們心有靈犀。」
我們心有靈犀。這話像陽春和風,吹得他心頭一暖,剎那間只覺一切都可看淡,什麼都無所謂,任他閒言滿天又何妨,留她在身邊,他的生命才有歸於完美的機會。
「好。」他脫口而出:「去他的高世榮,去他的駙馬都尉!我不會把你嫁給別人。」
柔福嫣然一笑,伸出雙臂摟住了他的腰,輕輕依偎著他。
想起守在門外的內侍,趙構對她的親密舉動頗感不安,雖然內侍背對他們,未經他召喚亦不會轉頭過來。
他抓住柔福的雙腕,將她微微拉開,輕聲說:「不要這樣……」
忽地透過她的絲質衣袖,覺察到她左手的袖中有一紙質物,像是呈長方形,軟硬厚薄是他非常熟悉的。
他的笑容當即隱去,把住她左手,逕直伸手到她袖中取出了那冊文書。
果然不出所料,是一份奏摺,展開一看,發現是秦檜今日呈交的上疏。
霎時明白了許多事。想必她經常借看書之名到他書齋來翻閱朝臣呈上的上疏和一些檔案資料,所以她很清楚朝中之事和他的施政方略。今日應該也是如此,聽說他不來書齋了便前來偷看上疏,見他突然出現,便把手中的上疏塞進袖裡,然後隨手抓了冊《楚辭》以掩飾。可恨的是,居然還騙他說是特意等他,說他們心有靈犀……
心有靈犀!他在心底冰冷地笑:剛才竟還為她這純粹的謊言心動,卻沒想到她一直把自己當作可以隨意欺騙的獵物。
回過神來,發現柔福正在怯怯地看他,囁嚅著喚他:「九哥……」
他沒有像她預料的那樣朝她擺出震怒的臉色,只是淡淡地說了句:「臣子寫的這些東西很乏味,不太適合瑗瑗看。」把上疏拋回御案,然後走至書架邊,取了一冊班昭的《女誡》遞給她:「女兒家,應多看看這種書。」
柔福不敢多說,乖乖地接過《女誡》,垂首不語。
「不早了,你回去罷。」他語氣很硬,分明是命令的口吻。
她點頭,又福了一福,然後啟步離開。
離開書齋後,趙構前往嬰茀閣中。嬰茀見他微鎖雙眉,隱有怒色,便上前扶他坐下,輕言軟語地說:「官家可是聽見了什麼閒言閒語?不過是宮人無聊之下胡亂猜度的瞎話,官家何必如此介意。」
趙構聞言睜目道:「閒言閒語?宮中又有人在傳謠言?怎麼說的?」
「官家沒聽說?」嬰茀先詫異地反問,隨即忙掩飾說:「沒什麼,幾句話而已,臣妾也聽得不真切。」
趙構疑心愈甚,不斷追問,嬰茀面露難色,撚著裙帶躊躇了半晌才緩緩說:「高防禦使年輕有為,家世人品都很好,又公開向長主求婚,可見是思慕長主已久的。也許是嫉妒長主有望結此良緣,宮中幾位侍女便說了些不敬的話……」
說到這裡停下來,遲疑地看了看趙構。趙構盯著她,命道:「說下去。」
嬰茀垂首繼續說:「她們說……高防禦使若以前與長主沒有過多接觸,斷不敢貿然當眾求婚……長主當初是由高防禦使護送回來的,想必他們一路上……由此情根深種,兩心相映,私訂終身也未可知……」
「一派胡言!」趙構拍案大怒:「是哪些侍女說的?」
酒露淙淙傾流,那聲音在沉默的大殿內顯得異常清晰。趙構一直看著,待一杯酒完全斟滿,才終於開口:「賜永州防禦使高世榮錢四百千,綾二十匹,絹三十匹,綿五十兩。」
這是非常厚重的賞賜,相當於當時參知政事兩月俸祿及一年領取的匹帛量。他此言一出群臣皆明白,這等於是拒絕了高世榮向福國長公主的求婚,以厚賞聊表對他的撫慰。
不料高世榮並不跪下謝恩,卻上前一步,長揖再道:「陛下賞賜臣不敢受,請陛下收回。陛下若覺得臣位卑職輕配不上長主,臣會繼續為國征戰、建功立業以求達到陛下的期望。在此之前陛下不必再賞賜別的財物給臣,臣一生所求,惟長主而已。」
他話說得如此直接明白,甚是驚人。群臣都知道趙構對現在這個唯一的妹妹異常看重,遲遲不將她許人,大概就是覺得滿臣文武中找不到一個堪與她相配的夫婿,而高世榮雖然人也年輕有為,官至防禦使,身分不可謂不高,但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求婚顯然較為唐突,結果如何根本毫無把握。於是眾人一面驚歎於他的勇氣,一面猜測著趙構接下來的反應,在趙構尚未答覆之前殿內便已響起了一片竊竊私語聲。
趙構直身而坐,四下冷冷一掃視,群臣立即噤聲。
「卿的意思朕明白了。」他淡淡道:「但長公主下降並非小事,此事稍後再議。」
高世榮似還想說些什麼,趙構已一揚手:「奏樂。」
絲竹聲立即響起,趙構微笑著向群臣舉杯,眾人連忙舉杯以應,紛紛道出祝酒之辭。高世榮只得默默回列坐下,悶悶地獨酌了一杯。
他是河北世家子,有良好的出身,自小學詩文、練弓馬,及長成後也是個文武皆全的人物。靖康之變後他投入宗澤軍中,因既有膽識又懂謀略,阻擊金軍表現英勇,而頗得宗澤賞識,得到了他的逐步提拔重用。
建炎三年十一月,活動在淮河、黃河流域的亂軍流寇首領劉忠帶兵進犯湖北蘄州,趙構調高世榮前往蘄州協助蘄、黃都巡檢使韓世清與劉忠作戰。兩將協力,數月後擊敗了劉忠。劉忠最後棄巢而逃,轉入湖南。高世榮領兵搜查劉忠山寨賊營時,在一間小小的柴房裡發現了一個形容憔悴的女子。
她穿著一身暗淡破舊的衣裙,頭髮枯黃而蓬亂,臉頰和雙唇都毫無血色,神情懨懨地倚坐在牆角,在他劈開鎖推門進去的那一剎那她下意識地扭頭朝內,像是被突然加強的光線刺了一下。
「你是誰?」他站在門邊問。
她緩緩轉頭,睜目,大大的眼睛無神而空洞。她的雙目正對著他,但他卻不能確定她是在看他。
就像一粒寒冷的水珠滴落在心上,這景象忽然令他微微一顫。
他不自覺地靠近她,低身蹲下和言問她:「你是誰?為何被鎖在這裡?」
她靜靜地打量他,從頭盔到鎧甲,從五官到手足,然後,他聽見她清泠的聲音。
「你是宋將?」她問。
「是。」他點頭。
「你效忠的是康王?」
他再度頷首,但不忘糾正說:「當今聖上已經登基為帝,姑娘不應再稱康王。」
聞言,她奇異地笑了:「是啊,他已經登基為帝了。」
那抹笑意似一下子點亮了她殘餘的所有精神,她站起來,仔細理理衣裙,攏攏兩鬢的散髮,然後轉身看他,下巴微仰,道:「我是道君皇帝的女兒,當今聖上的妹妹,柔福帝姬。」
半晌的愣怔之後,他鄭重地以車將她送到蘄州守臣甄采的官邸中安置下來。隨後從抓到的幾個劉忠兵卒口中得知了一些關於這個女子的情況。
她是半月前被劉忠從外搶入山寨的,劉忠見她容貌美麗便欲收為小妾,哪知這女子拼死不從,掙扎間扯下他好幾綹鬚髮,還差點咬掉他手臂上一塊肉。劉忠怒極,將她捆綁起來準備用強,不想後來發現她下體流血不止,覺得污穢,才暫時放過了她,將她關在柴房裡,先讓她每日在其中洗衣劈柴,想待她身體好了後再作打算。但後來被宋軍追擊,形勢告急,劉忠便把她忘在腦後,逃走時也根本沒想到要帶她走,因此她才得以與宋軍相遇。
聽她自稱是帝姬,甄采不敢怠慢,又想證實她的身分,便約了韓世清一同勘問。二人為此慎重地穿上了朝服,將她請出,隔簾詢問。她自述從金國逃出,半路被劉忠掠去的經歷,面對二人詢問,她毫不緊張,從容答來,無懈可擊,最後在甄采引導下她又說了一些汴京宮中舊事,連帶著宮中妃嬪、皇子、帝姬名號及相互間的關係都說得準確無誤。
問罷二人出來,對守在外間的高世榮說:「些微瑣事她都說得這般清楚,想來應該是真的了。」
高世榮淺笑不語。他早在心裡認定了她是真的帝姬。她起身表明身分的那一瞬神色氣度何等不凡,即便是身著粗布衣裙,處境落魄,但她那不容置疑的高貴卻依然附於她平舒的眉間、輕抿的唇角,所以他從不懷疑她所說內容的真實性。
甄采與韓世清忙遣人將此事上奏趙構,趙構立即下令命他們將柔福送往越州暫住,並派見過柔福的內侍首領馮益和宗婦吳心兒去驗視。二人回報肯定是柔福帝姬後,趙構遂命人趕製雲鳳肩輿並相關儀仗和長公主服飾,選了吉日,遣二十名宮女及三千禁兵前往驛館迎帝姬入宮。
高世榮一路護送柔福至越州,但因柔福身分關係,要再見她已是十分不易,至多只能隔簾相望。他在柔福入宮前兩天受封為永州防禦使,並需即刻啟程前往湖南領兵,因此不能像甄采那樣繼續送她入宮。啟程之前,他終於在驛館的後院內再次見到了柔福。
他本來只是想去她廳外遠遠地向她道別,沒想到她此刻獨自立於院內。那時是傍晚,豔紅的流霞燃燒在天際,而她則穿著一襲緋紅的衣裙,質地輕盈,衣袂映著霞光在晚風中飄舞,那華麗的紅色和那纖弱的身影忽然令他想起了一種叫虞美人的草本花卉。
「帝姬。」他在她身後,很拘謹地喚。
她悠悠一回頭,淡淡地看他,不發一言。
她的臉色異常蒼白,像他初見她時一樣,映著紅衣更是如此,讓他們這幾月的悉心照料顯得毫無作用,但他卻不認為世間還有比這更美的容顏。
「帝姬,」他有些艱難地說:「我要走了。皇上任我為永州防禦使,並要我即刻前往永州平寇。」
「那又怎樣?」她像是很不明白他為什麼會跟她說這些。
他頗失望:「我是來向帝姬道別的。」
她點點頭:「哦,知道了。你走罷。」
她甚至不說一路順風之類的客套話。
高世榮向她行了一禮,轉身欲走,邁了幾步畢竟又轉回頭,對她道:「帝姬,我叫高世榮。」
雖護衛在她身側好幾月,但她從來沒問過他任何問題,也沒開口喚過他,所以他並不確定她是否知道他的名字。
她微微笑笑:「好,你叫高世榮。」
她對他笑了。像是得到莫大的獎賞,他亦欣然一笑,然後帶著滿心喜悅啟程趕赴永州。從此,那流霞下的豔紅虞美人和她最後那縷恬淡的微笑定格在他記憶裡,化作了他積極領軍破敵、為國建功的一大動力,他亦由此認定,這個與他偶遇於凡塵中的帝姬將是他畢生的理想。
高世榮的求婚自然成了宮中女子有興致討論的一大新鮮事,連一向與柔福不睦的潘賢妃都滿臉笑意地向她極力誇讚這位駙馬候選者:「這位高公子出身名門,家世與人品都不錯,年紀輕輕就已官至防禦使,前途無量啊,與長主倒也很是般配呢。」
張婕妤笑著打斷她:「姐姐這話也不全對。長主是神仙般的美人,就算是一等一的人物也未必能相配,官家就是怕委屈了長主,捨不得隨意將她下降給普通臣下,所以才把長主留到現在。若論朝中臣子的人品、風度與官爵,應屬張浚最佳,可惜張大人早已婚配。除了他,條件上佳而又尚未娶妻的年輕臣子,似乎就只有這位高防禦使了……聽說長主當初歸來,曾由他護送過?可見長主與他是有緣的,而他一直獨身不娶,或許就是為等長主,若非對長主情深意切,今日豈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下向長主求婚?雖說長主下降給他仍是有些委屈,但他日後必會珍愛長主一生一世,也稱得上是一段良緣呀。」
柔福聽人談論她的婚姻大事,毫不像一般女子那樣忙不迭地面露嬌羞之色,只漠然看了看潘賢妃與張婕妤,一時也沒與她們答話,只把目光移到嬰茀臉上:「嬰茀,你覺得呢?」
嬰茀低首微笑道:「該說的兩位姐姐都說了,我口拙,講不出什麼更好的話,只是覺得……高公子今日球打得真好,舉止瀟灑,氣宇軒昂,像極了當年出使金營歸來,策馬入艮嶽的官家。」
柔福凝視她良久,唇角忽地上挑,拉出道冷冷的月弧:「拿臣子跟官家比,似乎有點欠妥。」
嬰茀臉色大變,忙頷首道:「長主見諒,是嬰茀失言了!」
柔福沒再理她,起身回閣,擲下一句話給幾位面面相覷的妃嬪:「要道賀也不是在現在,九哥還沒答應呢,你們倒先樂起來了。」
趙構這日打了場擊鞠賽,又在晚宴上與群臣多飲了些酒,到了夜間覺得有點累,便通知內侍今夜不再去御書齋批閱奏摺,早早回到寢殿休息。然而高世榮求婚的情景頻頻浮上心頭,想想不覺又是一陣浮躁氣悶,最後歎了歎氣,還是決定再回書齋坐坐。
走到書齋門前,見門內有燈光,兩名內侍守在門前,見了他立即下拜請安,然後朝書齋內喊了聲:「官家駕到!」
趙構蹙眉問:「裡面有人?」
內侍躬身答說:「福國長公主在裡面看書。」
趙構點點頭,然後邁步進去。依稀想起她以前曾請他允許她去書齋找書看。
柔福立在房中,待他進來後朝他一福,他伸手挽住,說:「私下不必這麼多禮的。」
她頷首答應了一聲,低眉斂目,鬱鬱寡歡的樣子,手上一卷書,是尋常的《楚辭》。
他接過書看看,略笑了一笑,問:「瑗瑗愛讀《楚辭》?是了,所以嬰茀的名字都出自這裡。」
未聽見她應聲,轉首一看,溫言問她:「怎麼?誰惹你不高興了?」
她黯然淚垂:「我不要嫁給高世榮!」
梨花帶雨的模樣當真我見猶憐,他忍不住輕輕歎息,引袖為她拭淚:「我又沒答應他。」
她輕顰淺蹙,臉上淚痕雖被他拭去,卻還有細細一層水珠縈在雙睫之上。「九哥,」她對他說:「我一生不嫁好不好?」
他何嘗不想如此,但此事終有許多無奈處。他的微笑有點苦澀的意味:「你大了,終究是要出閣的,九哥並無理由留你一輩子。」
她仰首看他,星眸幽亮,臉上滿是懇求的神色:「我要一直留在九哥身邊。今晚我來這裡就是為了等九哥,告訴九哥這句話。」
他一怔,問:「內侍沒告訴你我說過今晚不來?」
「他們說了。」她悄聲答:「但我就是知道你會來……我們心有靈犀。」
我們心有靈犀。這話像陽春和風,吹得他心頭一暖,剎那間只覺一切都可看淡,什麼都無所謂,任他閒言滿天又何妨,留她在身邊,他的生命才有歸於完美的機會。
「好。」他脫口而出:「去他的高世榮,去他的駙馬都尉!我不會把你嫁給別人。」
柔福嫣然一笑,伸出雙臂摟住了他的腰,輕輕依偎著他。
想起守在門外的內侍,趙構對她的親密舉動頗感不安,雖然內侍背對他們,未經他召喚亦不會轉頭過來。
他抓住柔福的雙腕,將她微微拉開,輕聲說:「不要這樣……」
忽地透過她的絲質衣袖,覺察到她左手的袖中有一紙質物,像是呈長方形,軟硬厚薄是他非常熟悉的。
他的笑容當即隱去,把住她左手,逕直伸手到她袖中取出了那冊文書。
果然不出所料,是一份奏摺,展開一看,發現是秦檜今日呈交的上疏。
霎時明白了許多事。想必她經常借看書之名到他書齋來翻閱朝臣呈上的上疏和一些檔案資料,所以她很清楚朝中之事和他的施政方略。今日應該也是如此,聽說他不來書齋了便前來偷看上疏,見他突然出現,便把手中的上疏塞進袖裡,然後隨手抓了冊《楚辭》以掩飾。可恨的是,居然還騙他說是特意等他,說他們心有靈犀……
心有靈犀!他在心底冰冷地笑:剛才竟還為她這純粹的謊言心動,卻沒想到她一直把自己當作可以隨意欺騙的獵物。
回過神來,發現柔福正在怯怯地看他,囁嚅著喚他:「九哥……」
他沒有像她預料的那樣朝她擺出震怒的臉色,只是淡淡地說了句:「臣子寫的這些東西很乏味,不太適合瑗瑗看。」把上疏拋回御案,然後走至書架邊,取了一冊班昭的《女誡》遞給她:「女兒家,應多看看這種書。」
柔福不敢多說,乖乖地接過《女誡》,垂首不語。
「不早了,你回去罷。」他語氣很硬,分明是命令的口吻。
她點頭,又福了一福,然後啟步離開。
離開書齋後,趙構前往嬰茀閣中。嬰茀見他微鎖雙眉,隱有怒色,便上前扶他坐下,輕言軟語地說:「官家可是聽見了什麼閒言閒語?不過是宮人無聊之下胡亂猜度的瞎話,官家何必如此介意。」
趙構聞言睜目道:「閒言閒語?宮中又有人在傳謠言?怎麼說的?」
「官家沒聽說?」嬰茀先詫異地反問,隨即忙掩飾說:「沒什麼,幾句話而已,臣妾也聽得不真切。」
趙構疑心愈甚,不斷追問,嬰茀面露難色,撚著裙帶躊躇了半晌才緩緩說:「高防禦使年輕有為,家世人品都很好,又公開向長主求婚,可見是思慕長主已久的。也許是嫉妒長主有望結此良緣,宮中幾位侍女便說了些不敬的話……」
說到這裡停下來,遲疑地看了看趙構。趙構盯著她,命道:「說下去。」
嬰茀垂首繼續說:「她們說……高防禦使若以前與長主沒有過多接觸,斷不敢貿然當眾求婚……長主當初是由高防禦使護送回來的,想必他們一路上……由此情根深種,兩心相映,私訂終身也未可知……」
「一派胡言!」趙構拍案大怒:「是哪些侍女說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