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娃戀人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哲學鉅作《第二性》、女性主義作家─西蒙‧波娃
美、法文壇傳頌超越一甲子的永恆戀曲
真實還原《越洋情書》跨國戀情始末的紀錄
往返於巴黎與芝加哥的上空,
機窗玻璃上,映現凝思女子的面容;
西蒙‧波娃,這位存在主義哲學家,
她心上盈滿的,是沙特?是納爾遜?是事業?還是愛情?
戀人心中難以取捨的掙扎與愁緒,
此際,全化為絲雨覆上窗玻璃,朦朧了凝思女子的悲戚。
法國作家、知識分子、存在主義哲學家、政治活動家、女權主義者、社會理論家,1970年代女權運動的重要理論家和創始人,這些,全是眾所周知的西蒙波娃。
「再見,或者永別,我將不會忘記在芝加哥的這兩天,我要說的是我將不會忘記你。」
「糾纏我心並讓我痛苦的問題之一就是:在還沒有準備好要全部付出時,只給予一部分的自我,是否恰當?我是否能夠愛著他,並告訴他我愛他;但是如果他開口,我卻不打算交付出我全部的生命?他是否有天會恨我?」
然而,寫下書中這些句子的,也是西蒙波娃。這個她自己的父親戲稱為「擁有男人腦袋」的女人,在愛情面前,是如此感性又那般理性,正如書中的「西蒙」與 「海狸(存在主義大師沙特對波娃的暱稱)」,不時地交戰、妥協、交戰……。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男人與一段感情,能讓西蒙波娃陷入如此的精神掙扎?
一九四七年一月,西蒙波娃為了替親密愛人沙特宣傳新書遠赴美國,她抵達紐約後,受到美國媒體的熱烈歡迎,並被冠以「最美麗的存在主義者」之稱譽。抵達 的第一晚,她身處幽靜的旅館房間內,耳畔徹夜縈繞著不知打哪兒來的神秘囈語:「我發生了某件事——我到底怎麼了?」,得直到幾天後她才會知道,這句從她降 落美洲大陸開始就不斷聽到的預言,預示了她將遇到一生的摯愛。這個美國男人,將打破西蒙波娃與沙特的愛情契約,成為她情感深處的歸屬,不同於與沙特兼具情 人、朋友、同志、夥伴……的複雜情感連結;單單只為肉體、情慾而燃燒的歡愉……
作者以鉅細靡遺的檔案、文獻、資料來源,忠實重建這段「二個人,心理上卻是三人行」的三角戀情,一窺莒哈絲眼中,理智遠勝情感的西蒙波娃,如何面對情 感與理智的交戰。作者卓越的寫作技巧與紀實描述,讓一部西蒙波娃的紀錄片躍然紙上,帶領讀者重溫20世紀,西蒙波娃在紐約、芝加哥、巴黎的生活場景與行走 足跡,遍覽當時的文壇盛事;成就一場多層次、穿梭時空的閱讀。
本書特色
★ 唯一全方位交叉比對剖析波娃情感的小說
在此書中,《西蒙波娃美國紀行》、《一代名流》、《越洋情書》、……所有作品,都不再是各 自獨立的作品,而是這段跨國世紀戀情的最佳愛情佐證。
★ 唯一還原《越洋情書》始末的真實記錄
有鑑於納爾遜‧艾格林至死堅持不公開寫給西蒙波娃的書信,使得世人只能讀到波娃單方的愛戀,藉由本書作者的多方探訪、公開、未公開資料的蒐羅比較,讓讀者得以知曉這段戀情的始末。
★ 唯一破解文壇愛侶隱藏作品中愛語的密碼書
從西蒙波娃的作品情節與給沙特的書信中,對照始終對這段跨國戀情保持低調的納爾遜‧艾格林的作品,從他作品中的隻字片語探尋他內心情慾翻騰的真實軌跡。
名人推薦
阮若缺(法國教育榮譽騎士、政大外國語文學院教授)審校
陳玉慧(編劇、作家)專文導讀
鍾文音(作家)
蔡詩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
林幸萩(法文出版品選書人)
朱衛茵(作家、媒體人)
Ken Lian (兩性關係教練)
一致推薦
影音介紹
編輯推薦
王菲有首〈打錯了〉,初次聽到時覺著有趣,思索著林夕哪兒來的idea,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這般邂逅吧!
看到《波娃戀人》的書稿時,「啊」了一聲,忘了嘴裡還有半口咖啡沒吞進去,當場流了一地。若非西蒙‧波娃鍥而不捨地打錯電話,就不會有這本書,作者依蘭‧凡也犯不著耗費數年往返巴黎與芝加哥,蒐羅資料翻遍書籍為讀者描繪出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戀軌跡。
校稿過程之於我宛如一趟行旅,循著書中文字鋪設的道路,我踏上了回顧戀情的行程,途中反覆推敲,這世上就沒有純釀百分百不摻任何雜質的「愛」了麼?美其名是對戀人的瞭解,換個面向不就是對戀人的心靈控制?所以,沙特控制著波娃、波娃控制著沙特;納爾遜控制著波娃、波娃控制著納爾遜。怪的是,書中文字在我腦中轉化出的竟非那些金髮碧眼的影像,卻是一張張走過我生命的東方面容。
說到底,這書裡頭寫的,不是西蒙‧波娃的故事,而是所有愛情的縮影,是每個人藏在心底深處,那道抹不去的身影、忘不掉的姓名。(文/現在文化主編Wen)
序/導讀
導讀
西蒙波娃的愛情
沙特是我的初戀,他是第一個吻我的男人,他溫暖而熱情,只有在床上不是如此,我們的性生活並不協調,剛開始那十年還好,後來便自然熄火了。
女權先驅西蒙波娃是跟誰說這些話?她的美國男友納爾遜‧艾格林。她在信中告訴他,沙特對性生活沒有興趣,而遇見納爾遜‧艾格林使她對肉體重燃激情,他 改變了她的生活,使她度起「第二春」,連卡繆都稱讚她「變年輕了」。波娃在一封封情書中大膽而私密地向情人透露情欲的渴望,並自稱是納爾遜永遠的妻子。
當年,波娃為什麼不離開沙特投入納爾遜的懷抱?按照波娃的說法,沙特是一個可憐而孤獨的人,「沙特需要我」,她對情人解釋,並且希望對方理解,她不是因為事業榮譽或金錢等因素而留在巴黎,不去與他長相廝守。
我可以想像納爾遜收到信是如何沮喪。他曾問她,妳對我的愛是否超越一切,「妳會不會為我死?」他一個人在芝加哥的波蘭酒吧及賭場消磨時光,可能在喝醉酒後逼問她。波娃回答,「我非常非常地愛你,但我不會為你死。」
納爾遜有可能為波娃死,他幾年後曾自殺未遂,他的憂鬱症和自毀傾向使他的寫作生活進度緩慢。那時他已對分隔於大西洋兩地的愛情不抱希望。他不會說法 語,經濟情況不穩定,在與波娃陷入愛戀後,雖然寫了一本後來改編成電影的暢銷小說《金臂人》(由法蘭克辛納屈演出),好萊塢電影製片還付了大把鈔票請他到 加州去編劇,但此事搞得不歡而散,納爾遜是一個愛喝酒及好賭博的人,一夕可以花去剛領到的版稅。
他去過巴黎,那個在情人筆下的夢幻之城。沙特巨大的身影揮之不去,而他雖然也是作家,但並不習慣拉丁區的文人生活,比較喜歡在二流酒吧鬼混或者去看拳擊和賽馬,如果他是浪子,那波娃是文人貴婦啊,更多的是維多利亞氣息。他沒錢也沒法留在巴黎。
而西蒙波娃也不會離開巴黎,即便她如此愛她的芝加哥男子。她當時想,她再也無法愛別人了。她想錯了,幾年後,她又愛上沙特的學生。但沒人懷疑她對納爾遜‧艾格林的愛,只是,只是她為什麼不能為了愛離開巴黎?
看來,納爾遜無法提供寬裕的物質生活,也不能改善她的安全感,而波娃視沙特為精神導師,她的精神生活圍繞著沙特,一切以沙特為重心,是她依賴沙特,而不是沙特需要她。
西蒙波娃在一九四七年一月拜訪美國,她抵達紐約後,被冠以「最美麗的存在主義者」之名,受到美國媒體的歡迎,藝文人物古根漢夫人知道她會前往芝加哥, 請她一定要去見納爾遜。波娃在那個城市待了三天,納爾遜便是她的地陪,波娃離開芝加哥前,他在機場吻了她,那時她便愛上他了,後來她在給他的信中回憶:你 一定也發現了。
波娃在她後來出版的美國日記裡記載了這個人。她說,人們常提到他,說他情緒不穩、神經質,我很高興自己是唯一暸解他的人,他有時的確粗魯,但那只是他的自我防禦而已。波娃則是一個自得其樂,有「愉悅天才」的女人。
波娃以簡潔及充滿情意的英文寫信,因手寫字跡有時不夠清晰,一些用字可能連納爾遜‧艾格林都會錯意,譬如原稿beloved常被人讀成blond,但是就像波娃說的,「我的英文雖不夠好,但已好到足以讓你明白我對你永遠的愛。」
西蒙波娃當年雖未為了這段轟轟烈烈的愛放棄存在主義和巴黎,但她一生最愛的人仍是納爾遜‧艾格林,下葬時都還戴著當年他送給她的定情戒指。
文:陳玉慧(編劇、作家)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