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的碎片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我打算永遠保護這記憶之盒
不要被名為遺忘的惡魔奪走……
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山本周五郎賞得獎作家貫井德郎
百轉千折,餘韻繞樑之催淚動人力作
自殺身亡的戰後作家,其遺稿中所隱藏的真相究竟為何?
因交通事故而失去愛妻的大學講師松□,意外得到了戰後作家佐□依彥未發表的手記。為了度過失意的低潮,並將深愛的女兒早日接回身邊,松□顧不得人世已非的時代隔閡,努力地展開調查。隨著手記中所記錄的自殺真相漸漸迫近,災禍卻已不知不覺地降臨到松□身上,恐怖的惡意滿溢其中;同時,他也發現了妻子意外身亡前,最後對他所抱持的情感……
不要被名為遺忘的惡魔奪走……
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山本周五郎賞得獎作家貫井德郎
百轉千折,餘韻繞樑之催淚動人力作
自殺身亡的戰後作家,其遺稿中所隱藏的真相究竟為何?
因交通事故而失去愛妻的大學講師松□,意外得到了戰後作家佐□依彥未發表的手記。為了度過失意的低潮,並將深愛的女兒早日接回身邊,松□顧不得人世已非的時代隔閡,努力地展開調查。隨著手記中所記錄的自殺真相漸漸迫近,災禍卻已不知不覺地降臨到松□身上,恐怖的惡意滿溢其中;同時,他也發現了妻子意外身亡前,最後對他所抱持的情感……
名人推薦
讀者熱評:「縱使犧牲睡眠,還是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本書充滿著濃烈的懸疑感,透過作中作的方式呈現,以殘破的時代背景和細細刻鑿的寫實氛圍牽動讀者心緒,中途百般迴轉曲折……」
─ 暨南大學推理同好會顧問余小芳
目錄
閱讀貫井德郎:深度表象、真實內在──遇見貫井德郎 林斯諺
推薦序:追逐著滄海桑田的原色,亦撿拾著點滴回憶的碎片 余小芳
追憶的碎片
推薦序:追逐著滄海桑田的原色,亦撿拾著點滴回憶的碎片 余小芳
追憶的碎片
序/導讀
閱讀貫井德郎
深度表象、真實內在──遇見貫井德郎
文壇佳偶是美事一樁,不只郎才女貌,更是郎才女也才,真可謂天造地設、完美無暇。在推理小說史上,我們有許多這樣完美的配對:冷硬派健將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與懸疑驚悚能手瑪格麗特.米勒(Margaret Millar)、全能作家比爾.普隆齊尼(Bill Pronzini)與女性冷硬私探大師梅西.米勒(Marcia Muller)。在日本,我們有「館系列」的作者綾□行人與推理恐怖皆能寫的小野不由美,以及擅寫「日常之謎」的加納朋子與今天的主角──貫井德郎。
初識貫井德郎這位作家,是透過《推理》雜誌第二一八期所刊載的短篇作品〈雙宿雙飛〉。
在目錄頁的介紹中,主編說明貫井德郎是才華洋溢的銳氣新人作家,作品相當值得一讀,當初抱著強烈的好奇心,很快地讀完了該篇小說,讀後餘味之深至今仍難忘懷。那是一篇關於兩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故事,作者用纖細至極的筆觸,勾勒了男女感情的世界,在不長的篇幅中深刻刻畫了三名主角間的關係。與其說是一篇推理小說,倒不如說是帶有推理成分並極具深度的文藝小說。如果不是作者的名字,我會以為這是一位女性作家的作品。也因此,貫井德郎這個名字就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中了。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只要從作家的眾多作品隨機抓取一篇讀過,通常便能大致抓住該位作家寫作的方向、擅長的類型。我對貫井德郎當初的印象便是:敏感細膩、筆觸柔和,擅長心理描寫,大部分的作品很可能多專注於描寫人性與社會的議題。以〈雙宿雙飛〉一文觀之,他似乎擅於描寫個體與個體(如夫妻、兄弟)之間的情感關係。
貫井德郎的作品於台灣譯介不多,至今(二零零八年八月)長篇小說目前在市面上能找到的僅有《慟哭》(一九九三,此後文中書名後標示的皆為原作發表年代)、《失蹤症候群》(一九九五)、《誘拐症候群》(一九九八)三本。後兩本是「症候群系列」的三部曲,第三部為《殺人症候群》(二零零二)。至於《慟哭》一書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他的處女作,故事處理的題材是新興宗教與連續綁架案,與其說這本書是本格推理小說(以解謎為主的推理小說),倒不如把它看成是一部細膩探討人性的作品。這部作品在一九九三年第四屆的□川哲也賞(以推理作家□川哲也為名、由東京創元社主辦的推理小說獎)中打進了最終入圍的名單,最後敗給了近藤史惠的《冰凍之島》。雖然與首獎無緣,但評審之一的□川哲也給予相當不錯的評價,後來推理作家北村薰也對該作表達高度讚賞,這足以證明,這位推理新秀的處女作已經預示了作者的創作才華,只要持續創作,未來必定是閃亮的一顆星。
貫井德郎於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生於東京涉谷區,後來就讀東京都立青山高校,大學念的是早稻田大學商學院。畢業之後任職於不動產公司,據說因為不喜歡當時的工作而有辭職的念頭,但又不能對老闆吐實,便以想當作家為理由辭職,後來竟真的興起寫作念頭,而走上創作之路,沒想到處女作便一鳴驚人,因為深獲好評,遂持續創作。在新本格第一世代(一九八七─一九九三)的作家群中,貫井德郎是相當才氣煥發的新銳創作者,與其他十四位作家(如有栖川有栖、宮部美辛、北村薰……等等)都是屬於東京創元社提拔的新人。他的作品除了《慟哭》進入□川哲也賞候補作之外,二零零六年出版的《愚行錄》也入圍第一百三十五屆的直木賞,其實力可見一斑。
截至二零零七年為止,貫井德郎已經出版了二十三本作品,其中包含長篇作品與中短篇小說集,並且還有許多於雜誌發表的中短篇未集結成書。大體而言,少數作品如《鬼流殺生祭》(一九九八)、《妖奇切斷譜》(一九九九)等雖然有氛圍變異的嘗試,但多數作品風格仍維持作者一貫的特色,文體抒情細緻,善於描寫個體人際關係互動以及社會議題,藉由推理小說的外衣,探討「人」這種動物的種種面向,風格偏向暗沉。例如新雨出版社所出版的第一本貫井德郎作品《轉生》(一九九九),便是探討有關器官移植的醫療倫理問題;而《烙印》(一九九四,本書後經大幅改稿,於二零零零年以《迷宮□行》之名重新發表)、《天使之屍》(一九九六)、《崩潰》(一九九七)、《光與影的誘惑》(一九九八)等書則關注「家人」這個詞所包羅的各式個體關係,如親子或夫妻關係。而在《神的兩種面貌》(二零零一)、《夜想》(二零零七)中,與《慟哭》一書一樣都處理了人與宗教的問題,而我認為這種以人為本並擅於描繪個體性的筆調,正是貫井德郎的小說最吸引人之處。
推理小說經過一百六十多年的演化,後來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類型,傳統以謎團為主的本格推理已經不再被奉為大宗,黃金期之後的作品不但寫作形式逐漸脫離舊有格式,描寫的重心也從謎團開始拓展到人性描繪、心理分析、社會問題等題材。現代的作品,已經少有以前那種「人物登場→命案發生→偵探調查→破案解說」之模式的推理小說。作家用新的說故事方式與謎團結合,用小說為外衣來包裝所欲探討的人性社會議題,這也正是貫井德郎所走的路線。
貫井德郎的小說,沒有張揚華麗的外貌,沒有拘謹死板的格式,有的是貼近生活的現實,沉穩柔美的文風以及發人深省的主題。閱讀他的小說,有一種魔力,能讓人陷入故事中的情節而無法自拔。他能以獨特細膩的描寫以及洗鍊的文字,讓讀者一步步地融進情節、掉入情緒,一路直到最後,末了懸疑解消後,以持續涵蘊的情感再帶出餘韻不絕的結尾。這是相當美好的閱讀體驗。
相信新雨出版社所帶來一連串的貫井德郎作品集,對讀者而言將會是豐盛的饗宴。剩下的,就留待諸位細細品嚐。
(撰文者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
林斯諺
推薦序
追逐著滄海桑田的原色,亦撿拾著點滴回憶的碎片
那時候很快樂,可是因為回頭去看會讓心中苦悶,所以我不去想。回想,是只有沒有痛苦回憶的人才能做的事,這一點我最近才知道。
─摘自《追憶的碎片》
貫井德郎,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其妻為一九六六年出生的推理作家加納朋子,行文舒爽流暢,題材多出自日常生活,著名作品有《七歲小孩》等。
第三波新本格派的浪潮,一般將綾□行人於一九八七年發表《殺人十角館》的年份視為起始原點,重視布局和解謎的氣息自此復甦且逐漸演變成創作熱潮;許多推理作家群起效力,在嚴謹的謎題架構下加入更多的元素和題材,豐富了推理小說的內涵,而貫井德郎的崛起正好位於這段時期。於文壇上嶄露頭角,每個作家的方式各有不同,貫井德郎透過參與推理文學獎的契機投入創作之中;一九九三年,其《慟哭》一作入選了第四屆□川哲也獎,雖然最終敗給了近藤史惠的《冰凍之島》,然而依然受到東京創元社的青睞而於同年發行。此後持續進行寫作,獨特的主題風格及可圈可點的書寫表現,讓他漸次成為新本格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個人的閱讀經驗裡,對於一個作家不太熟稔時,通常會經由其作品材料、內容和文風投射至自己本來已經熟悉的作家,而將其歸類為「某某推理作家之流」,如此一來,閱讀該作家作品便會由於擁有基礎認知的前提而產生安心感,如某作家小說於夜晚閱讀會驚駭不止、某作家創作可將陰鬱心情轉為明亮等。翻閱貫井德郎作品的過程中,其立基於現實基礎,有時雜揉非現實元素,活潑多樣的筆法令人難以將其定於一尊;位為新本格派大行其道的年代,貫井德郎使用的題材大膽多元、風格變化甚大,有敘述性詭計之作,有驚悚懸疑氣氛之作,亦嘗試納入各式各樣的社會議題,可說是個創意十足、眼光相當銳利的作家。
《慟哭》導入了幼孩失蹤、宗教迷信的社會問題,其特色為沒有傳統的解謎型偵探。而症候群系列作品,包含一九九五年的《失蹤症候群》、一九九八年的《誘拐症候群》,以及二○○二年的《殺人症候群》,主角以警視廳警務部人事二課的環敬吾為首,底下計有工人倉持真榮、私家偵探原田□一郎、托缽僧武藤隆等人士共同組成的特殊團隊,貢獻在於調查警方不能解決的犯罪問題。他尚有一些取材自現實社會的非系列作品,如《天使的屍體》談論中學生自殺事件、《轉生》以記憶轉移和器官移殖為主題、由《烙印》改稿而來的《迷宮溯行》是謹慎的丈夫尋找太太的故事。其他種類的作品還有一九九八年首部九條與朱芳慶尚系列的《鬼流殺生祭》,以明治時代的異次元世界為背景,充滿變異氣氛。另外,在《不要說永別》一書中,有個宣稱來自未來的女子預言了殺人事件的發生,是本委以時空旅行的外皮,包藏正統解謎類型的小說。
貫井德郎在台譯介的作品數量不多,僅能通過零星的短篇及幾本作品來認識;有趣的是,即便將其在台灣譯作閱覽一番,仍然不好捉摸其書寫規則。不過若結合本作《追憶的碎片》,倒是能經由統合整理,大致上能在小說氣氛、敘事形式、偵探類型、人性及社會現狀書寫、貼合現實與結局留白等方面拉出特色:
首先是作品中散發出的懸疑感,這是貫井德郎的作品中普遍飄散的氛圍,他擅長以氣氛導引閱讀,再將伏筆置入當中,亦即有一股吸引讀者持續閱讀的緊張特質,使讀者不忍釋卷。該做法多半為在故事開頭即擁有複雜的人際關係或事件端倪,透過人物或事情將情節推展開來,故事的主人翁捲入其中,直至解開謎底為止才告終。
其次是為求豐富故事線內容,增強閱讀的樂趣和興味,通常採用多重敘述線行進的筆法,讓整體小說情節更加擴張和複雜化。貫井德郎的作品內固然有以第一人稱為敘述者的單一主線陳述方法,不過他在出
深度表象、真實內在──遇見貫井德郎
文壇佳偶是美事一樁,不只郎才女貌,更是郎才女也才,真可謂天造地設、完美無暇。在推理小說史上,我們有許多這樣完美的配對:冷硬派健將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與懸疑驚悚能手瑪格麗特.米勒(Margaret Millar)、全能作家比爾.普隆齊尼(Bill Pronzini)與女性冷硬私探大師梅西.米勒(Marcia Muller)。在日本,我們有「館系列」的作者綾□行人與推理恐怖皆能寫的小野不由美,以及擅寫「日常之謎」的加納朋子與今天的主角──貫井德郎。
初識貫井德郎這位作家,是透過《推理》雜誌第二一八期所刊載的短篇作品〈雙宿雙飛〉。
在目錄頁的介紹中,主編說明貫井德郎是才華洋溢的銳氣新人作家,作品相當值得一讀,當初抱著強烈的好奇心,很快地讀完了該篇小說,讀後餘味之深至今仍難忘懷。那是一篇關於兩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故事,作者用纖細至極的筆觸,勾勒了男女感情的世界,在不長的篇幅中深刻刻畫了三名主角間的關係。與其說是一篇推理小說,倒不如說是帶有推理成分並極具深度的文藝小說。如果不是作者的名字,我會以為這是一位女性作家的作品。也因此,貫井德郎這個名字就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中了。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只要從作家的眾多作品隨機抓取一篇讀過,通常便能大致抓住該位作家寫作的方向、擅長的類型。我對貫井德郎當初的印象便是:敏感細膩、筆觸柔和,擅長心理描寫,大部分的作品很可能多專注於描寫人性與社會的議題。以〈雙宿雙飛〉一文觀之,他似乎擅於描寫個體與個體(如夫妻、兄弟)之間的情感關係。
貫井德郎的作品於台灣譯介不多,至今(二零零八年八月)長篇小說目前在市面上能找到的僅有《慟哭》(一九九三,此後文中書名後標示的皆為原作發表年代)、《失蹤症候群》(一九九五)、《誘拐症候群》(一九九八)三本。後兩本是「症候群系列」的三部曲,第三部為《殺人症候群》(二零零二)。至於《慟哭》一書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他的處女作,故事處理的題材是新興宗教與連續綁架案,與其說這本書是本格推理小說(以解謎為主的推理小說),倒不如把它看成是一部細膩探討人性的作品。這部作品在一九九三年第四屆的□川哲也賞(以推理作家□川哲也為名、由東京創元社主辦的推理小說獎)中打進了最終入圍的名單,最後敗給了近藤史惠的《冰凍之島》。雖然與首獎無緣,但評審之一的□川哲也給予相當不錯的評價,後來推理作家北村薰也對該作表達高度讚賞,這足以證明,這位推理新秀的處女作已經預示了作者的創作才華,只要持續創作,未來必定是閃亮的一顆星。
貫井德郎於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生於東京涉谷區,後來就讀東京都立青山高校,大學念的是早稻田大學商學院。畢業之後任職於不動產公司,據說因為不喜歡當時的工作而有辭職的念頭,但又不能對老闆吐實,便以想當作家為理由辭職,後來竟真的興起寫作念頭,而走上創作之路,沒想到處女作便一鳴驚人,因為深獲好評,遂持續創作。在新本格第一世代(一九八七─一九九三)的作家群中,貫井德郎是相當才氣煥發的新銳創作者,與其他十四位作家(如有栖川有栖、宮部美辛、北村薰……等等)都是屬於東京創元社提拔的新人。他的作品除了《慟哭》進入□川哲也賞候補作之外,二零零六年出版的《愚行錄》也入圍第一百三十五屆的直木賞,其實力可見一斑。
截至二零零七年為止,貫井德郎已經出版了二十三本作品,其中包含長篇作品與中短篇小說集,並且還有許多於雜誌發表的中短篇未集結成書。大體而言,少數作品如《鬼流殺生祭》(一九九八)、《妖奇切斷譜》(一九九九)等雖然有氛圍變異的嘗試,但多數作品風格仍維持作者一貫的特色,文體抒情細緻,善於描寫個體人際關係互動以及社會議題,藉由推理小說的外衣,探討「人」這種動物的種種面向,風格偏向暗沉。例如新雨出版社所出版的第一本貫井德郎作品《轉生》(一九九九),便是探討有關器官移植的醫療倫理問題;而《烙印》(一九九四,本書後經大幅改稿,於二零零零年以《迷宮□行》之名重新發表)、《天使之屍》(一九九六)、《崩潰》(一九九七)、《光與影的誘惑》(一九九八)等書則關注「家人」這個詞所包羅的各式個體關係,如親子或夫妻關係。而在《神的兩種面貌》(二零零一)、《夜想》(二零零七)中,與《慟哭》一書一樣都處理了人與宗教的問題,而我認為這種以人為本並擅於描繪個體性的筆調,正是貫井德郎的小說最吸引人之處。
推理小說經過一百六十多年的演化,後來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類型,傳統以謎團為主的本格推理已經不再被奉為大宗,黃金期之後的作品不但寫作形式逐漸脫離舊有格式,描寫的重心也從謎團開始拓展到人性描繪、心理分析、社會問題等題材。現代的作品,已經少有以前那種「人物登場→命案發生→偵探調查→破案解說」之模式的推理小說。作家用新的說故事方式與謎團結合,用小說為外衣來包裝所欲探討的人性社會議題,這也正是貫井德郎所走的路線。
貫井德郎的小說,沒有張揚華麗的外貌,沒有拘謹死板的格式,有的是貼近生活的現實,沉穩柔美的文風以及發人深省的主題。閱讀他的小說,有一種魔力,能讓人陷入故事中的情節而無法自拔。他能以獨特細膩的描寫以及洗鍊的文字,讓讀者一步步地融進情節、掉入情緒,一路直到最後,末了懸疑解消後,以持續涵蘊的情感再帶出餘韻不絕的結尾。這是相當美好的閱讀體驗。
相信新雨出版社所帶來一連串的貫井德郎作品集,對讀者而言將會是豐盛的饗宴。剩下的,就留待諸位細細品嚐。
(撰文者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
林斯諺
推薦序
追逐著滄海桑田的原色,亦撿拾著點滴回憶的碎片
那時候很快樂,可是因為回頭去看會讓心中苦悶,所以我不去想。回想,是只有沒有痛苦回憶的人才能做的事,這一點我最近才知道。
─摘自《追憶的碎片》
貫井德郎,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其妻為一九六六年出生的推理作家加納朋子,行文舒爽流暢,題材多出自日常生活,著名作品有《七歲小孩》等。
第三波新本格派的浪潮,一般將綾□行人於一九八七年發表《殺人十角館》的年份視為起始原點,重視布局和解謎的氣息自此復甦且逐漸演變成創作熱潮;許多推理作家群起效力,在嚴謹的謎題架構下加入更多的元素和題材,豐富了推理小說的內涵,而貫井德郎的崛起正好位於這段時期。於文壇上嶄露頭角,每個作家的方式各有不同,貫井德郎透過參與推理文學獎的契機投入創作之中;一九九三年,其《慟哭》一作入選了第四屆□川哲也獎,雖然最終敗給了近藤史惠的《冰凍之島》,然而依然受到東京創元社的青睞而於同年發行。此後持續進行寫作,獨特的主題風格及可圈可點的書寫表現,讓他漸次成為新本格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個人的閱讀經驗裡,對於一個作家不太熟稔時,通常會經由其作品材料、內容和文風投射至自己本來已經熟悉的作家,而將其歸類為「某某推理作家之流」,如此一來,閱讀該作家作品便會由於擁有基礎認知的前提而產生安心感,如某作家小說於夜晚閱讀會驚駭不止、某作家創作可將陰鬱心情轉為明亮等。翻閱貫井德郎作品的過程中,其立基於現實基礎,有時雜揉非現實元素,活潑多樣的筆法令人難以將其定於一尊;位為新本格派大行其道的年代,貫井德郎使用的題材大膽多元、風格變化甚大,有敘述性詭計之作,有驚悚懸疑氣氛之作,亦嘗試納入各式各樣的社會議題,可說是個創意十足、眼光相當銳利的作家。
《慟哭》導入了幼孩失蹤、宗教迷信的社會問題,其特色為沒有傳統的解謎型偵探。而症候群系列作品,包含一九九五年的《失蹤症候群》、一九九八年的《誘拐症候群》,以及二○○二年的《殺人症候群》,主角以警視廳警務部人事二課的環敬吾為首,底下計有工人倉持真榮、私家偵探原田□一郎、托缽僧武藤隆等人士共同組成的特殊團隊,貢獻在於調查警方不能解決的犯罪問題。他尚有一些取材自現實社會的非系列作品,如《天使的屍體》談論中學生自殺事件、《轉生》以記憶轉移和器官移殖為主題、由《烙印》改稿而來的《迷宮溯行》是謹慎的丈夫尋找太太的故事。其他種類的作品還有一九九八年首部九條與朱芳慶尚系列的《鬼流殺生祭》,以明治時代的異次元世界為背景,充滿變異氣氛。另外,在《不要說永別》一書中,有個宣稱來自未來的女子預言了殺人事件的發生,是本委以時空旅行的外皮,包藏正統解謎類型的小說。
貫井德郎在台譯介的作品數量不多,僅能通過零星的短篇及幾本作品來認識;有趣的是,即便將其在台灣譯作閱覽一番,仍然不好捉摸其書寫規則。不過若結合本作《追憶的碎片》,倒是能經由統合整理,大致上能在小說氣氛、敘事形式、偵探類型、人性及社會現狀書寫、貼合現實與結局留白等方面拉出特色:
首先是作品中散發出的懸疑感,這是貫井德郎的作品中普遍飄散的氛圍,他擅長以氣氛導引閱讀,再將伏筆置入當中,亦即有一股吸引讀者持續閱讀的緊張特質,使讀者不忍釋卷。該做法多半為在故事開頭即擁有複雜的人際關係或事件端倪,透過人物或事情將情節推展開來,故事的主人翁捲入其中,直至解開謎底為止才告終。
其次是為求豐富故事線內容,增強閱讀的樂趣和興味,通常採用多重敘述線行進的筆法,讓整體小說情節更加擴張和複雜化。貫井德郎的作品內固然有以第一人稱為敘述者的單一主線陳述方法,不過他在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