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櫻與魔笛:人性幽微的綺麗書寫,日本文豪太宰治最迷離耽美的幽玄物語【典藏紀念版】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不可言喻的心念,是無光的寂寞深淵
日本文豪太宰治最詭譎幽玄的文學世界
世上還是會有無人看見的事實存在。有股衝動想把那樣的事實寫出來,才是身為一個作者存在的價值。──太宰治
在《葉櫻與魔笛》中,太宰治並非要創作令人顫慄悚然的怪談,而是直抵人性幽微、既詭譎卻柔美的幽玄物語。太宰以充滿懸念的寫作手法,刻劃「合理的不合理」、書寫「日常的異常」,成功塑造出神祕淒美、迷離恍惚的氛圍,強力撩撥我們難以對外人道的隱密心緒。另一方面,太宰不只寫超越現實的奇思妙想,更在其中訴盡人生的虛幻與無奈,折射出生命的寂寞底蘊。
全書共分四輯:
※女人心──女人天性就是如此。有著不可告人的祕密。
在〈葉櫻與魔笛〉、〈皮膚與心〉與〈等待〉中,太宰治以其特有的細膩女性視角,描繪出女性內心的寂寞、溫柔、憂傷與神祕──〈葉櫻與魔笛〉裡相依為命的姊妹,互相愛護和嫉妒的那種暗潮洶湧的心思;〈皮膚與心〉自卑卻又對於美醜的價值觀如此敏銳的設計師之妻;〈等待〉中厭惡虛偽客套,殷切盼望遇見一個值得她燃燒生命之物的青春少女。
※虛妄的魅影──沒想到我惡作劇在稿紙上擬好的小說題目,如今竟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出現在我的眼前。
本輯收錄多篇太宰治充滿神祕色彩的怪誕奇談。但太宰並非庸俗獵奇地描繪怪力亂神,而是挖掘浮世的人性百態,並不時流露出太宰式的諷刺和幽默。如〈鏗鏗鏘鏘〉裡二十六歲的懦弱男子以書信討論人生的虛妄性;〈懸崖的錯覺〉中,害羞內向的主角為了圓不經意撒的謊,竟犯下殺人罪。
※人間道──人的一生,就是在愛恨中承受痛苦的糾纏。
本輯收錄了多篇充滿異國、神話色彩的短篇傑作,充分彰顯太宰治的生命情識。如〈女尼〉中,女尼人偶化作真人現身,向主角講述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一方面卻又注重形象與追求物欲審美;〈清貧譚〉、〈竹青〉,則是改寫自《聊齋誌異》,太宰治精湛的敘寫功力,使當中的角色更富立體感與靈性,不再只是空洞的象徵符號。
※奇想──我用我的這個肉體,在夢的風景裡漫遊。
本輯收錄的短文,映照出太宰對怪談異聞的濃厚興致。以第一人稱「我」為視角,太宰用奇異的眼光詮釋最普通的事物,如〈哀蚊〉描述著昏暗房間的蚊帳上隱約浮現鬼魂的模樣;〈磷光〉中探問夢境與現實的分野;〈玩具〉裡深刻描摹太宰記憶中的不捨與執念……各篇皆淋漓盡致地傳達出太宰的內心意識與創作基調。
日本文豪太宰治最詭譎幽玄的文學世界
世上還是會有無人看見的事實存在。有股衝動想把那樣的事實寫出來,才是身為一個作者存在的價值。──太宰治
在《葉櫻與魔笛》中,太宰治並非要創作令人顫慄悚然的怪談,而是直抵人性幽微、既詭譎卻柔美的幽玄物語。太宰以充滿懸念的寫作手法,刻劃「合理的不合理」、書寫「日常的異常」,成功塑造出神祕淒美、迷離恍惚的氛圍,強力撩撥我們難以對外人道的隱密心緒。另一方面,太宰不只寫超越現實的奇思妙想,更在其中訴盡人生的虛幻與無奈,折射出生命的寂寞底蘊。
全書共分四輯:
※女人心──女人天性就是如此。有著不可告人的祕密。
在〈葉櫻與魔笛〉、〈皮膚與心〉與〈等待〉中,太宰治以其特有的細膩女性視角,描繪出女性內心的寂寞、溫柔、憂傷與神祕──〈葉櫻與魔笛〉裡相依為命的姊妹,互相愛護和嫉妒的那種暗潮洶湧的心思;〈皮膚與心〉自卑卻又對於美醜的價值觀如此敏銳的設計師之妻;〈等待〉中厭惡虛偽客套,殷切盼望遇見一個值得她燃燒生命之物的青春少女。
※虛妄的魅影──沒想到我惡作劇在稿紙上擬好的小說題目,如今竟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出現在我的眼前。
本輯收錄多篇太宰治充滿神祕色彩的怪誕奇談。但太宰並非庸俗獵奇地描繪怪力亂神,而是挖掘浮世的人性百態,並不時流露出太宰式的諷刺和幽默。如〈鏗鏗鏘鏘〉裡二十六歲的懦弱男子以書信討論人生的虛妄性;〈懸崖的錯覺〉中,害羞內向的主角為了圓不經意撒的謊,竟犯下殺人罪。
※人間道──人的一生,就是在愛恨中承受痛苦的糾纏。
本輯收錄了多篇充滿異國、神話色彩的短篇傑作,充分彰顯太宰治的生命情識。如〈女尼〉中,女尼人偶化作真人現身,向主角講述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一方面卻又注重形象與追求物欲審美;〈清貧譚〉、〈竹青〉,則是改寫自《聊齋誌異》,太宰治精湛的敘寫功力,使當中的角色更富立體感與靈性,不再只是空洞的象徵符號。
※奇想──我用我的這個肉體,在夢的風景裡漫遊。
本輯收錄的短文,映照出太宰對怪談異聞的濃厚興致。以第一人稱「我」為視角,太宰用奇異的眼光詮釋最普通的事物,如〈哀蚊〉描述著昏暗房間的蚊帳上隱約浮現鬼魂的模樣;〈磷光〉中探問夢境與現實的分野;〈玩具〉裡深刻描摹太宰記憶中的不捨與執念……各篇皆淋漓盡致地傳達出太宰的內心意識與創作基調。
目錄
譯序 碰到棉花也會受傷的脆弱靈魂──我所知道的太宰治
輯一 女人心
葉櫻與魔笛
皮膚與心
等待
輯二 虛妄的魅影
懸崖的錯覺
鏗鏗鏘鏘
聖誕快樂
雌性雜談
輯三 人間道
女尼
清貧譚
竹青
人魚之海
魚服記
輯四 奇想
哀蚊
怪談
玩具
女人訓戒
磷光
一個承諾
古典龍頭蛇尾
輯一 女人心
葉櫻與魔笛
皮膚與心
等待
輯二 虛妄的魅影
懸崖的錯覺
鏗鏗鏘鏘
聖誕快樂
雌性雜談
輯三 人間道
女尼
清貧譚
竹青
人魚之海
魚服記
輯四 奇想
哀蚊
怪談
玩具
女人訓戒
磷光
一個承諾
古典龍頭蛇尾
序/導讀
譯序
碰到棉花也會受傷的脆弱靈魂──我所知道的太宰治
「這世上沒有什麼不可思議之事。」
「真實的鬼怪宿於人心之中。」
要不是幾年前的台北電影節放映了《妖怪文豪怪談──葉櫻與魔笛》,恐怕很少人知道原來太宰治也寫過「怪談」一類的作品。這都得歸功於鬼才導演塚本晉也的掌鏡功力,將原著詭異的文字氛圍忠實地呈現在銀幕上。片中相依為命的姊妹,糾結著愛與嫉妒,成就了一段悲涼淒美的故事。面臨著死期將近的少女,內心有著難以言喻的恐懼和惶惑,死亡像惡夢中伸出的鬼手,這才發覺,死亡如此具體,生命的意志卻是如此薄弱,如風中的殘燭,瞬息火光消滅,什麼也不留下。
太宰治是以怎樣的心情,寫下這些撲朔迷離、瑰麗絢爛的妖異短篇呢?每每在我字斟句酌地揣摩作者的用心良苦,企圖挖掘在諸多故事中蘊藏更深刻的寓意時,總會在腦海中浮現他單手托腮憂鬱的側臉,彷彿苦惱和絕望的暗影從不曾離開似的。寒夜裡不絕如縷的寂寞襲來,他卻要滲著汗水,在原稿紙上一行字接著一行字,塗了又寫,寫了又擦去,寫出那些娓娓道來的故事。
我從小就喜歡怪談。從形形色色的人們口中聽聞各式各樣的怪談。從琳瑯滿目的書籍得知千奇百怪的怪談。說我記得一千則怪談也不誇張,像這樣既神祕,同時又讓人感到嚴肅的話題,除了怪談以外,恐怕在這世上也是絕無僅有。當青色蚊帳外浮現灰色的女子幻影時,或是昏暗的行燈陰影處,一位骨瘦如柴的按摩師弓著背突然咚的一聲坐在那裡時,我藉由這些神祕體驗察覺到神明的存在。──〈怪談〉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他與縣立青森中學的文學同好共同發行的同人誌《蜃氣樓》發表了他早期的短篇作品〈怪談〉。他似乎頗為自豪地,向讀者宣稱他「記得一千則怪談」並藉由神祕的體驗「察覺到神明的存在」。中學時期的他,最景仰的兩位作家,分別是大正時期的芥川龍之介和泉鏡花,剛好這兩位作家的文風深受英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對於羅曼史、哥德小說、吸血鬼奇談、有關鬼屋古堡繪聲繪影的傳說興致濃厚,大量蒐羅相關的讀物,對於怪談異聞的嗜讀樂此不疲。想來,年輕的津島修治(太宰的本名)也曾有相似的閱讀經驗吧。他在〈古典龍頭蛇尾〉如此寫道:
妖怪是日本古典文學的精髓。狐狸娶親。狸的腹鼓。只有這種傳統,至今依然大放異采。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老舊過時。女性幽靈是日本文學的調味料。是植物性的。
從這段文字當中,可以得知,在太宰的心靈深處,妖怪志異一類的文體,保存著日本古典文學的傳統,但最後一句則令人費解,為何女性幽靈是日本文學的調味料呢?而且還是植物性的?在翻譯的時候,我一直猶豫著要不要進行解釋,但其實這段話正是解讀本書的重要關鍵。
怎麼說呢?日本江戶時代盛傳有四大幽靈,分別是《四谷怪談》的醜女阿岩、《真景累之淵》輪迴復仇的阿累、《番町皿屋敷》因打破貴重的花瓶受責罰最後投井自殺的阿菊,以及翻案自中國筆記小說中的豔鬼《牡丹燈籠》的阿露。這些女性幽靈的角色可說是一直依附在父權社會的陰影底下,為那些飽受折磨無法喊冤的老百姓發聲,也因此她們的故事透過口耳相傳,受到了普羅大眾的歡迎,甚至滲透進入文學作品和戲曲,改編成說書的段子像是「落語」,或改編成「狂言」、「歌舞伎」的劇本。
而太宰所強調的植物性,正是這種攀緣蔓生的女性書寫,相對於「桃太郎物語」這種陽剛氣味濃郁,夾帶著侵略思想的父權意識,太宰更想寫的反而是被體制壓迫而無法發聲的弱勢角色,或是〈皮膚與心〉對於美醜的價值觀如此纖細敏銳的體悟。他手裡握著的這枝筆是武器,文學是他對抗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手段,而他真正目的是為了要復仇。向那些以為能夠統御一切,掌控一切的父權體制,大聲地說不!
為什麼他硬是要和主流思潮唱反調?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生來就具備著反骨的精神,而是在戰爭中他清楚地意識到這種殘酷無道的行為本質就是瘋狂,去別的國家的領土上燒殺擄掠,也給自己的土地帶來了戰災、貧窮和禍害,這豈不是兩敗俱傷的局面嗎?人們為何要給自己愚蠢的行為冠上正義的假面呢?這是秉性正直的他所不能容許的事,但在社會瀰漫的偽善風氣下,有些話不說不痛快,又不能公開挑明地講,只好把誠實的話藏在故事之中,讓看得懂的人理解他內心的憤懣不平,壓抑和委屈。
許多人在戰爭中喪生,為何太宰治卻選擇在戰後,好不容易重獲和平的這個時候急於赴死呢?這也是很多人想不透的謎。反對世俗的作家在死亡已經習以為常的時代,卻親自選擇殉死作為他最終的道路,難道真像是日本的櫻花一樣,總要在開得最美最燦爛的時候,乍然凋零化作浪漫的春泥。
在〈鏗鏗鏘鏘〉這部短篇作品中,主角是一名二十六歲的懦弱男子以提問的書信形式討論人生的虛妄性。人的一生,終歸一句,不外乎生老病死。而太宰用《馬太福音》的一段經文來回答這個問題: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懼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
確實,這部作品傳神地表達了戰後日本人的心情,當所有信靠的價值都已崩毀,籠罩著對什麼都失去意義的虛無主義。在這種情況下,處處不合時宜的太宰治反而成為這個紛亂瘋狂時代的最佳代言人。
我尤其喜歡〈哀蚊〉描述著昏暗房間的蚊帳上隱約浮現鬼魂的模樣,那種哀怨神祕的氛圍,深刻表露出幼年的太宰對於撫養他的祖母的孺慕之情。喜歡〈玩具〉那個回溯童年記憶的仿若真實的情境,好像透過回憶的觀景窗就能重回到自己內心憧憬的純真與美好,沒有成人世界的虛假,不需要裝模作樣。這篇故事又延續著〈哀蚊〉的畫面,詳細地寫著祖母之死:
和祖母並排躺在榻榻米上,我安靜地看著死人的臉。祖母年邁且白淨的臉上,從額頭的兩端皺起了小小的波紋,這些皮膚的波紋很快地擴散至整張臉,看著看著祖母的臉布滿了皺紋。人死的時候,皺紋遽然冒出來,還會動。不停地動。皺紋的生命。就是這樣的文章。
聽說,當一個人瀕死的時候,一生中所有的畫面都會在眼前快速掠過。沒錯,生老病死,都在這個小小的〈玩具〉裡發生了,記憶中的不捨與執念,是如此的纏綿,伴隨著太宰的一生。他看似戲謔,玩世不恭的處世態度,背地裡恐怕隱藏著更多是對生命的恍惚不安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如果一個人真的厭世,什麼都不想留下的話,為何在生命即將倒數計時的時候,拼命寫出大量的作品留給後世呢?我想他在〈竹青〉裡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與其做個棄世絕俗的隱者,不如默默地過著安於貧困的生活,縱使無人理解,也甘於隱遁於塵俗之中,因為他內心的桃花源不在遠處,也不在近處,他所崇尚的是反璞歸真的本來面目。
為了生活,他曾以「黑木舜平」的筆名寫了心理懸疑小說〈懸崖的錯覺〉,太宰深以為恥,個人反倒認為這篇小說寫得極好,表現出作家內心的矛盾與痛苦。他寫出來的東西不是為消費大眾而服務,不是為了名聲和金錢,也不是為了愛慕虛榮,而是純粹為了自我辯解而寫。為了要告訴世人,我不是你們想像的那個油腔滑調、虛浮浪蕩的形象,我也是有尊嚴的,也希望成為一個值得讓人崇敬的好人,然而這個時代窒悶的空氣,已經把我壓得快喘不過氣來,如果還寫不出好東西來,那麼我寧可去死。這種拼命的意志,才是太宰寫作小說的原動力。
不光是只有在戰後的那個虛無年代,太宰誕生百年之後,他的文學依然受到年輕人的熱愛,無論《文學少女》或《青澀文學》都紛紛引介太宰的作品給廣大的讀者群。那是因為他的文字和故事裡,包容著每一個容易受傷的脆弱靈魂,那樣不被理解又渴望自由的個人,在集體社會的巨大陰影下,總會掙脫意識的枷鎖,走出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銀色快手
碰到棉花也會受傷的脆弱靈魂──我所知道的太宰治
「這世上沒有什麼不可思議之事。」
「真實的鬼怪宿於人心之中。」
要不是幾年前的台北電影節放映了《妖怪文豪怪談──葉櫻與魔笛》,恐怕很少人知道原來太宰治也寫過「怪談」一類的作品。這都得歸功於鬼才導演塚本晉也的掌鏡功力,將原著詭異的文字氛圍忠實地呈現在銀幕上。片中相依為命的姊妹,糾結著愛與嫉妒,成就了一段悲涼淒美的故事。面臨著死期將近的少女,內心有著難以言喻的恐懼和惶惑,死亡像惡夢中伸出的鬼手,這才發覺,死亡如此具體,生命的意志卻是如此薄弱,如風中的殘燭,瞬息火光消滅,什麼也不留下。
太宰治是以怎樣的心情,寫下這些撲朔迷離、瑰麗絢爛的妖異短篇呢?每每在我字斟句酌地揣摩作者的用心良苦,企圖挖掘在諸多故事中蘊藏更深刻的寓意時,總會在腦海中浮現他單手托腮憂鬱的側臉,彷彿苦惱和絕望的暗影從不曾離開似的。寒夜裡不絕如縷的寂寞襲來,他卻要滲著汗水,在原稿紙上一行字接著一行字,塗了又寫,寫了又擦去,寫出那些娓娓道來的故事。
我從小就喜歡怪談。從形形色色的人們口中聽聞各式各樣的怪談。從琳瑯滿目的書籍得知千奇百怪的怪談。說我記得一千則怪談也不誇張,像這樣既神祕,同時又讓人感到嚴肅的話題,除了怪談以外,恐怕在這世上也是絕無僅有。當青色蚊帳外浮現灰色的女子幻影時,或是昏暗的行燈陰影處,一位骨瘦如柴的按摩師弓著背突然咚的一聲坐在那裡時,我藉由這些神祕體驗察覺到神明的存在。──〈怪談〉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他與縣立青森中學的文學同好共同發行的同人誌《蜃氣樓》發表了他早期的短篇作品〈怪談〉。他似乎頗為自豪地,向讀者宣稱他「記得一千則怪談」並藉由神祕的體驗「察覺到神明的存在」。中學時期的他,最景仰的兩位作家,分別是大正時期的芥川龍之介和泉鏡花,剛好這兩位作家的文風深受英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對於羅曼史、哥德小說、吸血鬼奇談、有關鬼屋古堡繪聲繪影的傳說興致濃厚,大量蒐羅相關的讀物,對於怪談異聞的嗜讀樂此不疲。想來,年輕的津島修治(太宰的本名)也曾有相似的閱讀經驗吧。他在〈古典龍頭蛇尾〉如此寫道:
妖怪是日本古典文學的精髓。狐狸娶親。狸的腹鼓。只有這種傳統,至今依然大放異采。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老舊過時。女性幽靈是日本文學的調味料。是植物性的。
從這段文字當中,可以得知,在太宰的心靈深處,妖怪志異一類的文體,保存著日本古典文學的傳統,但最後一句則令人費解,為何女性幽靈是日本文學的調味料呢?而且還是植物性的?在翻譯的時候,我一直猶豫著要不要進行解釋,但其實這段話正是解讀本書的重要關鍵。
怎麼說呢?日本江戶時代盛傳有四大幽靈,分別是《四谷怪談》的醜女阿岩、《真景累之淵》輪迴復仇的阿累、《番町皿屋敷》因打破貴重的花瓶受責罰最後投井自殺的阿菊,以及翻案自中國筆記小說中的豔鬼《牡丹燈籠》的阿露。這些女性幽靈的角色可說是一直依附在父權社會的陰影底下,為那些飽受折磨無法喊冤的老百姓發聲,也因此她們的故事透過口耳相傳,受到了普羅大眾的歡迎,甚至滲透進入文學作品和戲曲,改編成說書的段子像是「落語」,或改編成「狂言」、「歌舞伎」的劇本。
而太宰所強調的植物性,正是這種攀緣蔓生的女性書寫,相對於「桃太郎物語」這種陽剛氣味濃郁,夾帶著侵略思想的父權意識,太宰更想寫的反而是被體制壓迫而無法發聲的弱勢角色,或是〈皮膚與心〉對於美醜的價值觀如此纖細敏銳的體悟。他手裡握著的這枝筆是武器,文學是他對抗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手段,而他真正目的是為了要復仇。向那些以為能夠統御一切,掌控一切的父權體制,大聲地說不!
為什麼他硬是要和主流思潮唱反調?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生來就具備著反骨的精神,而是在戰爭中他清楚地意識到這種殘酷無道的行為本質就是瘋狂,去別的國家的領土上燒殺擄掠,也給自己的土地帶來了戰災、貧窮和禍害,這豈不是兩敗俱傷的局面嗎?人們為何要給自己愚蠢的行為冠上正義的假面呢?這是秉性正直的他所不能容許的事,但在社會瀰漫的偽善風氣下,有些話不說不痛快,又不能公開挑明地講,只好把誠實的話藏在故事之中,讓看得懂的人理解他內心的憤懣不平,壓抑和委屈。
許多人在戰爭中喪生,為何太宰治卻選擇在戰後,好不容易重獲和平的這個時候急於赴死呢?這也是很多人想不透的謎。反對世俗的作家在死亡已經習以為常的時代,卻親自選擇殉死作為他最終的道路,難道真像是日本的櫻花一樣,總要在開得最美最燦爛的時候,乍然凋零化作浪漫的春泥。
在〈鏗鏗鏘鏘〉這部短篇作品中,主角是一名二十六歲的懦弱男子以提問的書信形式討論人生的虛妄性。人的一生,終歸一句,不外乎生老病死。而太宰用《馬太福音》的一段經文來回答這個問題: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懼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
確實,這部作品傳神地表達了戰後日本人的心情,當所有信靠的價值都已崩毀,籠罩著對什麼都失去意義的虛無主義。在這種情況下,處處不合時宜的太宰治反而成為這個紛亂瘋狂時代的最佳代言人。
我尤其喜歡〈哀蚊〉描述著昏暗房間的蚊帳上隱約浮現鬼魂的模樣,那種哀怨神祕的氛圍,深刻表露出幼年的太宰對於撫養他的祖母的孺慕之情。喜歡〈玩具〉那個回溯童年記憶的仿若真實的情境,好像透過回憶的觀景窗就能重回到自己內心憧憬的純真與美好,沒有成人世界的虛假,不需要裝模作樣。這篇故事又延續著〈哀蚊〉的畫面,詳細地寫著祖母之死:
和祖母並排躺在榻榻米上,我安靜地看著死人的臉。祖母年邁且白淨的臉上,從額頭的兩端皺起了小小的波紋,這些皮膚的波紋很快地擴散至整張臉,看著看著祖母的臉布滿了皺紋。人死的時候,皺紋遽然冒出來,還會動。不停地動。皺紋的生命。就是這樣的文章。
聽說,當一個人瀕死的時候,一生中所有的畫面都會在眼前快速掠過。沒錯,生老病死,都在這個小小的〈玩具〉裡發生了,記憶中的不捨與執念,是如此的纏綿,伴隨著太宰的一生。他看似戲謔,玩世不恭的處世態度,背地裡恐怕隱藏著更多是對生命的恍惚不安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如果一個人真的厭世,什麼都不想留下的話,為何在生命即將倒數計時的時候,拼命寫出大量的作品留給後世呢?我想他在〈竹青〉裡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與其做個棄世絕俗的隱者,不如默默地過著安於貧困的生活,縱使無人理解,也甘於隱遁於塵俗之中,因為他內心的桃花源不在遠處,也不在近處,他所崇尚的是反璞歸真的本來面目。
為了生活,他曾以「黑木舜平」的筆名寫了心理懸疑小說〈懸崖的錯覺〉,太宰深以為恥,個人反倒認為這篇小說寫得極好,表現出作家內心的矛盾與痛苦。他寫出來的東西不是為消費大眾而服務,不是為了名聲和金錢,也不是為了愛慕虛榮,而是純粹為了自我辯解而寫。為了要告訴世人,我不是你們想像的那個油腔滑調、虛浮浪蕩的形象,我也是有尊嚴的,也希望成為一個值得讓人崇敬的好人,然而這個時代窒悶的空氣,已經把我壓得快喘不過氣來,如果還寫不出好東西來,那麼我寧可去死。這種拼命的意志,才是太宰寫作小說的原動力。
不光是只有在戰後的那個虛無年代,太宰誕生百年之後,他的文學依然受到年輕人的熱愛,無論《文學少女》或《青澀文學》都紛紛引介太宰的作品給廣大的讀者群。那是因為他的文字和故事裡,包容著每一個容易受傷的脆弱靈魂,那樣不被理解又渴望自由的個人,在集體社會的巨大陰影下,總會掙脫意識的枷鎖,走出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銀色快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