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院子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1 書店員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日本作家小川糸最新作品《永遠的院子》,故事描述:一位與世隔絕、眼睛也看不見的小女孩,被母親遺棄後,孤苦無依;在獲救之後,重生,勇敢開展自己的人生。
《永遠的院子》故事軸線單純,但是書中所描述的媽媽與女兒間的關係,又是緊密、又是脆弱。字裡行間,滿滿是對母親的思念――儘管媽媽丟下了她,一去不回。
小川糸以一貫細膩、溫暖的筆觸,療癒讀者。隔著紙張,彷彿都能聞到院子裡的花香,和客廳裡食物的香氣。《永遠的院子》值得讀者細細品嚐。
"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2022年最揪心但也最溫暖的小說!
★日本療癒系作家小川糸最新力作
繼《山茶花文具店》、《獅子的點心》、《蝸牛食堂》之後,
小川糸再次療癒我們!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活下去!
在光的守護下,向前邁進。
《永遠的院子》,映照著希望之光與生命的力量
******************************************************************************
故事是從這座院子開始的。
媽媽為看不見的「永遠」悉心打造了庭院。在這座院子裡,有烏鶇合唱團的美妙歌聲,還有桂花、瑞香與忍冬隨著季節轉換所帶來的常年芬芳。
永遠與媽媽,相依相偎;媽媽是她的太陽。媽媽教她說話、媽媽教她認識自己的名字,媽媽與她形影不離。然而卻在這天,媽媽走出家門,再也沒有回來……
獨自在這爿小屋,未曾踏出過家門半步、也不曾與外界接觸的十歲小女孩,要如何存活?
又飢餓、又疲累、又孤單的她,只能依靠著想像,呼喊著媽媽……
永遠在這座院子裡生長,感受被愛;卻也在這全然失去。
******************************************************************************
無依無靠的「永遠」,憑藉著庭院裡花木的香氣、烏鶇晨昏的鳴叫,隔壁鄰居家偶而傳來的琴聲與咕咕鐘的整點報時,哼唱著媽媽曾經念給她聽的詩詞……用僅存的氣息,撐著活下去……
「媽媽是愛著我的。
如同我愛著媽媽,媽媽也愛著我。
她不過是途中走到岔路上,剛開始她也是打從心底愛著我的……」
等不到母親歸來的「永遠」,獨自活著,在光的守護下向前邁進。
******************************************************************************
無法自己決定命運的童年,在母親扭曲的愛下成行。
放下母親的不愛後,才是全然自己可以努力的人生。
看似心痛,但卻感人熱淚的故事。主角在面對母親拋棄的事實後,開始她自己「真正的」人生。如何在艱難與崎嶇中重生?又如何從與世隔絕的「透明人」,緩緩進入社會?看不見的她,又要如何辨別這世界的紛擾與善惡?所謂「重新學習生活」,又是怎麼樣的樣態?「永遠」重生後的每一個挑戰,都讓人動容,也為之鼓舞。
生命或許並不完美,《永遠的院子》卻告訴我們:勇敢懷抱希望,總能甘如飴。
名人推薦
感動推薦
石芳瑜|作家/永楽座書店店主
吳曉樂|作家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連俞涵|演員/作家
曾愷玹|演員
____________ 感動推薦
專業推薦
小川糸的文字時常讓我想到透明。她用字清雅,透過情節的交織帶領讀者徐徐下潛。
永遠孤立於偌大的家屋裡,只能藉由烏鶇的鳴叫,空氣濕涼,院內植物的氣息來感應日子的流逝與四季的變換。
永遠以嗅覺和觸覺認識人生,從她的陳述,讀者也彷彿被遮住了眼睛似地,感受到昏暗與侷限,以及生命要如何發展自身之艱難。
____________ 作家 ∣ 吳曉樂
沒有母親保護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
接著出場的每個人都有他的人生甘苦、家庭問題,而母親的家庭背景、親子關係、離家的原因也慢慢浮現……
小川糸擅於描繪人情味,幾個角色的加入,讓小說變得多采多姿,像是從一個虛假甜美、最後變形的黑暗世界,轉成繽紛的彩色世界。「永遠」甚至還談了一場戀愛。
_____________ 作家/永楽座書店店主 ∣ 石芳瑜
讀者好評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直到「永遠」離開家的時候,讀起來有點沉重,我多次想過要半途放棄。但慶幸我繼續讀了!我很高興我繼續讀下去!
這本書的後半部分因為有了前述的艱難、困苦,使得讀起來很有味道。該書細緻描繪了視障人士的感受和心理,並借此描述了世界的美麗、自然的奧妙和人類心靈的深邃……(讀者S,女性,★★★★★推薦)
●我感受到了主角「永遠」的力量。 (讀者M,女性,★★★★★推薦)
●優雅細膩的描寫,只有小川糸做的到。然而,對於書中所描述的內容 我還是震驚不已。 (讀者T,女性,★★★★★推薦)
●好看的小說。後半部是重點!(讀者K,男性,★★★★★推薦)
●美麗的書。(讀者Y,女性,★★★★★推薦)
●「平凡的日常生活,竟是如此美好。」這不是一個只談論痛苦過去的故事,而是回述過去、講述現在的關連。她對所有的人都心存感激,並且不吝付出。
自從看了前一部小說《獅子的點心》後,我成為小川糸的粉絲。這次《永遠的院子》的內容,一如她的風格,我想對每一個小川糸的粉絲來說,是不可抗拒的。(讀者K,女性,★★★★★推薦)
●「悲傷,然後被救贖。」書中前半部分主人公的處境,對讀者來說同樣痛苦。
但環境改變後,周遭社會的支持與主角的生活方式改變拯救了她自己。這個故事,我想小川糸的粉絲們一定會很喜歡。(讀者Z,女性,★★★★★推薦)
編輯推薦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活下去,朝著光邁進。
──小川糸《永遠的院子》映照勇敢的人生
(文/遠流出版主編 許玲瑋)
日本作家小川糸最新作品――《永遠的院子》,故事描述一位看不見的女孩,出生後就與媽媽相依偎,在她的世界裡,僅有媽媽。她們居住於一爿小屋,生活範圍也僅限此,女孩從不曾與外人接觸、也不曾走出屋外,她所擁有的、以及僅能依靠的,只有母親和這座小屋與院子。
媽媽在庭院裡種植了各種花草、樹木,這些帶有芳香的花木,如桂花、瑞春,隨著季節轉換,散發出香氣,於是有著滿庭的芬芳。
然而這天,媽媽出門後,再也沒有回來。
又飢餓、又疲累、又孤單的她,只能依靠著想像、依靠著嗅覺和聽覺的感官,勉強撐著。她想念媽媽身上如忍冬般的香氣;她聽著院子裡晨起與黃昏時烏鶇的叫聲;還有回味著媽媽睡前念給她的詩……。在沒有食物、沒有飲水的情況下,生理狀態已經瀕臨極點的她,只能靠著惦念,呼喊媽媽……
只是媽媽,再也沒有歸來。
《永遠的院子》故事軸線看起來單純,但是母親與女兒間的羈絆又綿長、又脆弱。如「透明人」般不具身分的小女孩,被媽媽狠心棄之的情節,讓人很是揪心,為之動容。小川糸寫得細膩,許多日常的細節栩栩如生,透過紙本襯起的文字,卻像是在看日劇般那樣的生動、清晰,不由自主就會隨著故事劇情,心中泛起波瀾。
然而,一如小川糸的風格,文字裡沒有悲恨,字裡行間,滿滿都是對母親的系念。當我們看著書中主角,為她的遭遇感到不捨。但她說:
或許大家會覺得看不見很不方便,我卻不這麼認為。要是看得見,大概比較不會遇上可怕或討厭的事吧;但是如果看得見,並不表示這些事情會消失,甚至還可能變多。
誠如生命中有許多無法預測的苦楚,陰晴圓缺、悲歡離合,我們甚至無法改變原生的家庭、與生俱來的一切。然而,書中的主角,從來不認為自己的「看不見」是什麼不便的事,也不認為被母親遺棄的她,有多麼可憐。她坦然接受一切,並且勇敢走出真正屬於她自己的人生。
《永遠的院子》映照著主角的人生,也映照著每一位讀者的內心世界。當苦痛來臨時,我們能否像主角「永遠」那樣,對生命充滿韌性,充滿勇氣,樂觀活下去?對於生命,我們能感受到什麼?如果你是她,你又會如何扭轉自己的人生?
我雖然看不見,卻能感受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世上還隱藏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所以我想用自己嬌小的掌心,溫柔愛護這些事物。這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
這本《永遠的院子》,推薦給所有曾經有過挫敗、感到迷惘的每一個你。生命或許不盡如意,但總能甘之如飴。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活下去!光會守護你,只要你堅強、向前邁進。
序/導讀
對苦難釋懷,才終得以救贖自己
文/陳令嫻(本書譯者)
是枝裕和的名作《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在戲院裡看完的。故事戛然而止,留下我坐在黑暗的影廳裡,懷抱滿心疑問:為什麼那個媽媽負不起責任還要生下這些孩子?為什麼他要拋棄這些孩子?他怎麼拋棄得下自己的孩子?他愛過自己的孩子嗎?小孩發現自己被拋棄時是什麼心情?最想知道的當然是那些孩子最後怎麼了。這個「怎麼了」不是維基百科或是簡單的新聞報導說明的「下場」,而是身為人要怎麼懷抱這個記憶活下去……沒想到十多年之後竟然在本書中遇到答案――至少是一種答案的可能性。
然而當年看戲時,我不過是個旁觀者,可以像《國王的新衣》的孩子一樣,單純為了滿足好奇心而發問;翻譯《永遠的院子》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當初的疑問都變成迴力鏢砸回自己身上:倘若我身在這位母親的處境中,我真的有制高點可以指責她嗎?母親為了保身,強迫孩子活得像個透明人固然是錯,但我真能否定在僅有母親與孩子中的密室所付出的愛就是一定扭曲虛偽的嗎?育兒之路回首過去是歲月如梭,人在當下卻是度秒如年。單憑責任感無法撐過必須純然付出一切的生活。這位母親或許已經在她能力所及範圍做到極限了。
《假裝是個好爸爸》的作者麥可.路易士開玩笑說「只有孩子出了回憶錄,我們才會知道自己對孩子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對於處在現實中的父母而言,那的確是很遙遠的事。但是透過《永遠的院子》主角的敘述中,讀者立刻就看到:母親的愛在長期一對一的消磨下的確是逐漸扭曲消失了。
翻譯過程中,絕大多數的痛苦都是源自情節帶來的芒刺在背,提醒我身為母親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深――最叫人不禁嚎啕大哭的莫過於孩子在承受母親施暴時,會用過去的溫柔片段安慰自己,欺騙自己愛會再回來;更可怕的是成人受不了時可以開了門轉身就走,孩子卻沒有辦法逃避。
作者安排了另一個因為母親而受苦的女兒和主角相濡以沫。相較於主角,另一個女兒生在所謂的普通人家,作者似乎想藉此提醒讀者:不是只有出現在社會事件裡的家庭才會傷害到孩子。母親的束縛迫使她逃離原生家庭追尋自由,卻又因為距離的美感讓她忘記當初的痛苦而回家深陷長照泥沼。
其實這兩個不同家庭的女兒,早在面對面之前,便已經透過琴聲交流:一方用琴聲宣洩照料母親帶來的痛苦,另一方用琴聲撫慰遭到母親拋棄的寂寞。
兩人在擺脫了傷痛的根源之後,貌似重拾自己的生活,然而幾句輕描淡寫卻都是疼痛的濃縮精華,像是主角忘記吃鎮靜劑就沒辦法正常生活,月經也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而來得斷斷續續;另一個人則說自己像是又回到懷胎十月的日子,母親化為永恆的胎兒,長存於她的體內。
兩個受苦的女兒最終原諒了母親,但理由決不是最後終於體會到「母親真偉大」,而是經歷了母親不再是母親,對母親心死,才終於得以救贖自己。發現「我的人生不會因為我看不見就陷入黑暗,人自己就能發出光芒」,在最後說出了「如同我愛著媽媽,媽媽也愛著我。她不過是途中走到岔路上,剛開始她也是打從心底愛著我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