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_李珠珢主場日記

大地驚雷Ⅰ:打牛湳村(深情典藏紀念版)

  • 9 315
    35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小說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宋澤萊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前衛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12/02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第17屆國家文藝獎.感動典藏
以文學尋找精神的救贖,直面現實的苦難,
觀照社會,寫下每一篇根著土地的證詞。

 

《打牛湳村》|家、農村、一代台灣人的苦澀與鄉愁。
收錄專文:陳建忠 <農村不該成為傳奇>

一江山苦經修煉,終於一劍刺入萬世天尊的腹肚,為父報仇,但血劍沒有劃破壟罩打牛湳的那片黑夜。在大頭崁仔的困惑中,父親死滅了,梨仔瓜也成熟了,瓜販及包田商來到了純樸的打牛湳,卻是一次又一次的串通包夾、拖延抵賴。瓜穀淋在無情的雨中,眾人等到喜出望外的收購,卻沒料到一樁完美的騙穀案正在悄悄上演。然而隨著梨仔瓜收成,政府將田賦折徵現金的良心,發芽穀的賤價,安慰著眾人。善良的打牛湳忘記了黑夜,在笑聲中想望著光明的大晴天……

宋澤萊以苦澀成長的故鄉為舞台,繼承日治時期農民文學的寫實傳統,將農村被剝削的歷史命運,與現代化逼臨之下日漸衰微的現實,寫成一齣齣滑稽荒謬,卻充滿諷刺與不平的傳奇。

《打牛湳村》不僅因此為戰後台灣農民、農村書寫掀起一波高峰,更在「鄉土文學」的風潮中,為台灣的「鄉愁」醞釀出無限的可能。宋澤萊也自此成為台灣文學天地間,那一道不絕的雷光。
 

名人推薦

李昂並不那麼黑暗,更黑暗的是宋澤萊。我至少沒有經過他那麼多近於崩潰的內在掙扎與苦難。
──李昂(作家)

宋老師作品最動人之處,就是有時凝視現實,有時過分凝視現實,有時又如此地超越現實。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作家)

詩作<想起:宋澤萊>。
──林文義(作家)
  
宋澤萊是戰後出生,台灣土地培養出來的全方位作家。其文學作品讓小至「打牛湳村」,大至「台灣」,在歷史長流中,永存並發揮光彩。
──林瑞明(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台文系合聘教授)

此刻,當我們我們重讀宋澤萊的小說,或許可以喚醒當代讀者對台灣農村的新感受,並將人物命運與當下的台灣現實做連結;同時,也可以再次體會作家以書寫參與到公民社會運動的美好傳統。
──陳建忠(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目錄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出版記/林文欽
國家文藝獎得獎感言: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宋澤萊
想起:宋澤萊/林文義
農村不該成為傳奇:在滅農年代重讀宋澤萊的《打牛湳村》/陳建忠
新版序 廿三年再回首《打牛湳村》 
新版序 從《打牛湳村》到《蓬萊誌異》 
1笙仔和貴仔的傳奇 
2花鼠仔立志的故事 
3糶穀日記 
4大頭崁仔的布袋戲

序/導讀



農村不該成為傳奇:在滅農年代重讀宋澤萊的《打牛湳村》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建忠

滅農,難道這是在危言聳聽嗎?
也許有讀者不會輕易忘記這一幕:二○一○年六月九日,為徵收苗栗大埔地區農地,用以開發極具經濟效益的工業區,挖土機像坦克車般碾進農田,將已經結穗的稻束連根掘起。這畫面,足以當選這世紀滅農行動的代表意象。

而就在大埔案過後不久,二○一○年七月,「農村再生條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縣市政府擁有將農地變更為建地的權力,引發各界「圈地滅農」的疑慮。設想此後,昔日農村或將變為農村社區,再由社區變為住宅區、商業區,農業也就逐漸退出這個島嶼,逐漸成為一種美好但不復重臨的「傳奇」。

在宋澤萊(一九五二~)寫作小說的一九七○年代,農民面對的雖是商人的產銷剝削,但農地總還是農民生息於斯的根據地。如今四十年過去,當工業區越來越多,農產品進口假「自由貿易」之名而越來越影響到此地農業的存續,則台灣農村與農業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此刻,當我們重讀宋澤萊的小說,或許可以喚醒當代讀者對台灣農村的新感受,並將人物命運與當下的台灣現實做連結;同時,也可以再次體會作家以書寫參與到公民社會運動的美好傳統。台灣文學傳統裡向來就不缺乏富有現實感與理想性的小說家,只是保護我們的農村卻不能只依賴小說家。

回歸本文正題,且讓我們將過於擔憂現狀的目光轉回宋澤萊小說上,重新體驗一下他的「打牛湳村」系列小說在當年引發的轟動效應。

一九七八年三月,《台灣文藝》革新號第五期(總第五十八期)刊載了宋澤萊的〈打牛湳村:笙仔和貴仔的傳奇〉,隨即在文壇引起廣泛迴響與注目,當時就曾連獲第一屆時報文學獎推薦小說獎、吳濁流文學獎。自此篇小說起至翌年,宋澤萊又陸續發表另外三篇以「打牛湳村」為背景的系列小說,而他正是以這系列農民小說,在「鄉土文學論戰」硝煙未散的當兒,建立起他作為「鄉土小說家」的聲名。

「打牛湳村」系列共計四篇作品,從創作的時間順序來排列(可見最早兩篇作品並非最早發表),分別是〈花鼠仔立志的故事〉、〈大頭崁仔的布袋戲〉、〈打牛湳村:笙仔和貴仔的傳奇〉、以及〈糶穀日記〉。

系列中最早完成的〈花鼠仔立志的故事〉,寫於一九七六年春的鹿港,彼時宋澤萊猶為中學的實習教師,並等待入伍。這篇小說在形式上仿效「話本」形式,以花鼠仔為中心人物,來表露農村年輕人受西風影響而不耐農村生活的面相。此時已可窺見宋澤萊如何以固定場景,觀察一個小世界(microcosm)內的人物活動的興趣,可說是往後幾篇小說架構的基本原型。

宋澤萊在「打牛湳村」系列中構設了一處名喚「打牛湳」的農村,這個取材於真實地名的場景設定,以及小說中著意描寫的剝削瓜農與騙穀事件,都極為明顯地表達出作者把焦點集中於農村內部經濟問題上。這種關照顯然與稍早的鄉土小說帶有懷舊傾向,或專重主要人物性格、命運的角度不同,毋寧說是以整體農村問題為對象的。更明確地說,「打牛湳村」系列小說最大主題乃在於:揭露戰後台灣社會在全面資本主義化/現代化的發展下,廣大農村所面臨的困境與掙扎過程。

不少學者的論述都指出,台灣在完成五○年代的土改政策後,整體的經濟發展基本上都是將農業資源盡可能「壓擠」,再把農業部門的成長和剩餘轉移到工業部門。蕭新煌在〈台灣地區農業政策的檢討與展望:事實和解釋〉文中便認為,台灣的壓擠式農政與普世第三世界國家政府所採的農業政策略無差異,都在加速資源流出以扶植工業成長:

農產品價格壓低,可以壓低工資,扶植外銷工廠,提高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將農業技術及其他生產投入因素的成本提高(如農機、肥料…),吸取農村的現金、存款和儲蓄,投入都市及工業部門,促進國內工業部門的成長;此外,田賦、水租、及其他各種不同名目向農民課稅的措施,也都是變相的在加緊加快上述「資源流出」目的之實現。(朱岑樓主編,《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一九八一年,頁四九四)在農村實際表現出這種經濟困境的是,農村人口持續而大量地移入市鎮(人口外流),而困守農村的多半是老弱婦孺(人口老化)。無論「移出」或「留守」,在這個過程中輾轉流離於「現代」農村社會的農民,其掙扎、抗拒、努力的各種姿態與命運,乃成為宋澤萊「打牛湳村」系列小說中最具體的題材。

出生、成長於五○至六○年代農鄉的宋澤萊,在他的小說中我們會看到農民已無法僅僅安於貧困的鄉間生活,而不得不選擇出走到新興的市鎮裡去。〈大頭崁仔的布袋戲〉一作正集中地表現了這一現象。 在此篇小說中,宋澤萊將農村迎神賽會中習見的民間娛樂形式「布袋戲」這人間喜劇,巧妙地與崁仔一家命運變動的人間悲劇綰合起來,不惟把農村生活的氛圍做了生動刻劃,也渲洩了一股當代農村無可如何地步向衰微的淡淡哀愁。

小說裡離開經濟凋零的農村,遠赴北部煤坑的父親在工作了一陣子後,卻因為煤坑崩坍事故返回家中,而崁仔也在這時發現父親痰中見著絲絲血跡,無力再到煤坑裏去。崁仔的父親為了撐持家計,只好繼續在白天出外打零工,晚上則開始在水圳裏電魚。終於,崁仔父親還是在艱困的辛勞後死滅了。崁仔在此時已幫著師傅演出布袋戲,他眼見父親一生窮困與飢餓卻無福可享,遂不禁對人生產生無法排解的困惑:阿爸就這樣死滅了。而這雖不知道歸咎誰,但崁仔總覺得虧欠了父親什麼。是這世間原本就瀰漫著一種黑鴉鴉的勢力吧!像魔蝦尊者或萬世天尊這些妖道。他們隱伏在不知名的地方,一張口就把阿爸給吞噬了。

這樣,崁仔彷彿自他手中舞弄的木偶與父親的一生當中領略到了生之無常,然而卻又無以名之,莫知其然。在故事末尾,崁仔對未來的計劃顯露出年輕人已對農村生活失去信心,而同樣興起至城市謀生的念頭。

不過,前兩篇小說以農村經濟衰敗、人口外移的視角,或許仍不能算是宋澤萊的得意之作。必須等他寫出〈打牛湳村:笙仔和貴仔的傳奇〉(以下稱〈打牛湳村〉)、〈糶穀日記〉二篇後,宋澤萊那種以略帶諷刺、詼諧筆調,將死寂一般的農村生活重新復活起來,也將農業問題重新翻騰起來的寫法,逼使讀者無法再忽略那息息相關卻又不曾關切過的農村世界。

〈打牛湳村〉所描寫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下的農村,農產品成為「商品」,而農民對詭譎多變的市場遊戲規則又毫無所知的情況下,受到「瓜販」及「包田商」欺詐的事件。〈糶穀日記〉則描寫因霪雨導致稻穀收穫不佳,農民處境陷入困窘時,村中所發生的一樁蓄意騙穀案件。從小說情節來看,商業資本以「瓜販」、「包田商」、「騙穀商人」等「分身」為代表,對農民進行程度不一的剝削,而這種剝削是基於農民對當代資本主義文明的產銷機制、交換法則的陌生。除此剝削外,與農村經濟問題交纏在一起而為作者所指出的,是「農會」以及其所隱喻的「政府」在農村政策上的無能。

宋澤萊所描寫的「剝削者」在〈打牛湳村〉中有具體而典型的形象──「瓜販」與「包田商」,他們的力量充份展現在操控「梨仔瓜」的收購價格上。瓜販與包田商並無本質上的不同,只是一為在瓜仔市場出沒,另一種則出現於瓜田之中,他們都有雄厚資本、運銷工具,並且熟稔各地商情。〈打牛湳村〉中「瓜仔市風雲」一節的描述為例,就可看出瓜販們如何訛詐瓜農。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將一切商品化之後所要求的品質統一與大量生產,使缺乏運銷制度,如小說中對現代產銷機制全然無力干預的農民,成為最大的被剝削者。

在〈糶穀日記〉中,林白乙(「白蟻」的諧音?)在水患稻穀發芽而穀價低廉,農會的收購行動根本無濟於事的情況下出現,將全打牛湳的稻穀以高於市價的價格收購,並預付三成先付金,言明等完全收購後再付清餘款;當然,這建立在誠信之上的「口頭契約」再一次訛詐打牛湳村的農戶。

總括來說,宋澤萊在「打牛湳村」系列中突顯了六、七○年代台灣農村的經濟困境,這個困境來自於戰後台灣新興的、超前的而又充滿著貪慾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當農產品變為商品而不再是用以自足之時,在台灣這被打造成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社會中,農民乃無可挽回地成為市場機制的犧性者。宋澤萊在小說中展示台灣農鄉受資本經濟剝削的樣貌;相對的,他也塑造了一批農鄉掙扎著生存的人物。

在現實當中,剝削是如此鮮明的裸露著,令人驚心;不過,我們在宋澤萊描寫人物的手法上卻又看到,他總是出之以傳奇與寫實相融合的筆調,「扭曲」了人物與現實,而淡化了寫實主義的色彩,成為具有滑稽荒謬意味的「卓別林式的」小說。在「打牛湳村」系列裡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當中,有許多形象是我們在過去的鄉土小說中依稀可見的,然而表情與動作總不免更誇大了些,例如〈打牛湳村〉中的「笙仔」那般良善和煦的好好先生,他唯一的宿願是老時可以養一大群藍瑞斯豬,在帶有糞香的空氣中悠閒地瞭望著四際田野;或者是〈大頭崁仔的布袋戲〉裡頭把一齣「一江山報父仇」演得活靈活現的大頭崁仔;又或者是〈糶穀日記〉中包含的更加眾多的打牛湳村民,牽豬哥的萬福、天生一張善鬥的嘴鼓的陳鴛鴦(潤嘴鴦)、堅持大家族制度並堅不分家的李鐵道、大道公廟中跳童的老鼠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801727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下方點圖前往本月金石堂強力推薦
預計 2025/11/18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