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報:我的孤狗人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我一直想問卜大中:你認為新聞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你,還相信新聞嗎?
 
 話先說在後面,這些回憶就是回憶,不是傳記。
 
 我的自知之明告訴我別寫傳記,因為:一則我無論學識、資歷、成就都不過爾爾,沒資格要人拿看傳記的心理準備看本書,不要浪費人家的時間。二則,本書是我個人在媒體界遇到的一些人與事。由於個人格局有限,遇到的人與事也就有限,寫出來不是深度不足,就是小題大做。三則寫作過程中,需要顧慮到所寫對象的隱私和政治立場,因而稀釋了故事的濃度。四則,我膽識不高,沒有被人討厭的勇氣;從眾心理多次左右了我寫作時的態度,十分慚愧。因為有這些警惕,寫事時盡量就事論事,寫人時試著心存善念與誠實坦率,不為已甚。——卜大中
 
 卜大中的這本書的寫法雖然單篇單篇地寫來,像是雜憶,然而,背後貫串的時代社會時間軸,氣味分明,脈絡清楚,不只是個人生命的軌跡、傷痕,更是時代的烙印,有些地方點到為止,藏有伏筆,似是留待讀者填補,其實是作者的敦厚,不忍深究。寫至「美洲中時」的突起猝落,面對《蘋果日報》來勢洶洶的挑戰,尤其讓人不勝唏噓。我認為台灣報業(或媒體)的興衰發展與台灣整體的關聯,值得有心人研究撰述,這本書只是開端。如果卜大中是個說故事的人,你要問:他說了什麼?怎麼說;或是什麼沒說?為什麼?背後牽動的是政治,權力,人性,以及各種利益糾葛。——廖志峰
目錄
 出版前言:昨日報/廖志峰
 
 輯一:青銅時代
 1.我為什麼從統派便變成反統派
 2.我被警總約談兩次
 3.我的坎坷上學路
 4.耶穌會和我的青春時期
 5.政大的三千六百五十天之一
 6.政大的三千六百五十天之二
 7.政大的三千六百五十天之三
 8.政大的三千六百五十天之四
 9.公費留考被做掉
 10.割胃與割盲腸
 11.叫我卜副總統大中先生
 
 輯二:昨日報
 1.中國時報的風光日子
 2.余先生複雜多樣的人格特質
 3.余紀忠先生是自由主義者嗎?
 4.美洲中時的奇幻旅程
 5.美洲中時的覆滅
 6.余先生本土化的錯誤判斷
 7.想我中時的兄弟們
 8.余先生曾想要陳映真主編人間副刊
 9.關於針對一傳媒的應戰策略
 10.從時報到蘋果
 11.黎智英,厲害了我們的報
 12.兩代報人的代溝,黎智英的奇襲
 13.複雜又難測的壹傳媒老闆黎智英
 
 輯三:數風流人物
 1.我們的自戀型領導人:馬、蔡、柯
 2.星雲大敗馬克思
 3.2LA黨外的流亡者之家
 4.歸隱山林的高士彭明敏
 5.不惜暮年再流亡
 6.新郎不是我
 7.許家屯給我的獨家大新聞
 8.許家屯的感嘆與哀愁
 9.關於陪許家屯遊歐以及對中國高幹的印象
 10.千秋功過蔣經國
 11.冷戰與性別的受害人
 12.陳立夫虎落平陽被犬欺
 13.柏楊,陳宏正
 14.有點神祕的﹁台北記者俱樂部﹂
 15.看那些才女多麼燦爛
 16.看那些才女多麼燦爛之二
 17.我那些才華橫溢的朋友們
 18.從特務到藝術家
 
 第四部:孤狗人生
 1.情色好萊塢之一
 2.情色好萊塢之二
 3.情色好萊塢之三
 4.李麗華、胡金銓、李翰祥
 5.胡金銓、吳天明、陳凱歌、李安
 6.胡茵夢與李敖
 7.我的帕金森氏症
 8.心靈受苦,從身體宣洩
 9.想要一路玩到掛
 10.話先說在後頭
序/導讀
 序
 話先說在後頭
 
 話先說在後面,這些回憶就是回憶,不是傳記。
 
 我的自知之明告訴我別寫傳記,因為:一則我無論學識、資歷、成就都不過爾爾,沒資格要人拿看傳記的心理準備看本書,不要浪費人家的時間。二則,本書是我個人在媒體界遇到的一些人與事。由於個人格局有限,遇到的人與事也就有限,寫出來不是深度不足,就是小題大做。三則寫作過程中,需要顧慮到所寫對象的隱私和政治立場,因而稀釋了故事的濃度。四則,我膽識不高,沒有被人討厭的勇氣;從眾心理多次左右了我寫作時的態度,十分慚愧。因為有這些警惕,寫事時盡量就事論事,寫人時試著心存善念與誠實坦率,不為已甚。
 
 寫傳記類的文章是有價值的。法國人類學家馬克.歐傑說:「巴黎人把地鐵路線當作備忘錄、當作一種記憶的開端。」書寫自己的故事其價值就像地鐵路線,可以重現那段生命經驗的記憶。各階層人物的傳記,加上族裔書寫、女性書寫、生活書寫與階級書寫,可以拼圖般拼出某特定時代的人類活動全圖。多年前,「傳記文學」鼓吹人人寫回憶,人人寫我家園,目的就在全面記錄那段時代的種種面向。如果沒人寫回憶,那段時代將成為空白,也因沒有對照參考,無法得知此刻的種種與那時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差別和因果關係。
 
 有些社會由於某種遭遇產生了認同的分裂或對抗,解決之道即在於找尋或製造共同的記憶。記憶早在古希臘時代,就被認為是和空間秩序形成知識上的連續體。中古時期,記憶成為宇宙與空間的對應秩序。及至印刷文化出現,人的記憶遂成為書本內固定頁面配置下的物質性空間,於是人的記憶也開始被文字所記錄與取代。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興起後,人們發現:記憶與創傷和過去壓抑的潛意識情結息息相關;榮格更發展出集體潛意識,追溯不同人種的基因所產生的多元文化與精神傳統,以及如何生產不同的記憶與集體潛意識,並進而影響空間觀念與民主文化認同的打造。在這個面向上,記憶經常與敘述及故事有關。不同的族群與文化形塑其不同的集體記憶,因此記憶對文化認同和國族認同的確立與鞏固非常重要。尤其在都市文化研究和人文地理學的範疇裡,記憶有其關鍵性的角色。然而,由於都市景觀很快消失或改變,人們被迫失憶,無法透過固定地標和空間想像來固定既有的記憶。對歷史的失憶徵候群會造成深沈的憂鬱和失落,找不到藉以固錨的定位點。
 
 說這些無非是呼籲國人多寫回憶,包括從台灣國族宏大論述的回憶,到各人微觀的生活小確幸回憶。由於每人角度與立場的不同,越多人寫同一段歷史,拼出的圖像越完整,國家要統一解釋歷史事件的野心也越不可能實現,多元文化的成熟度也越高。
 
 我經過一段憂鬱症的黯淡歲月,原先的盲目自信心被徹底摧毀。憂鬱使我誠實地直面我的人生,殘忍地反省每一件我曾經有意無意犯過的錯、傷害過的人、自以為是的偏執、過度淺薄的炫耀、沒有意識的對他人的忌妒、令人討厭的耍嘴皮、不得體的開玩笑、隨意尖酸刻薄地批評認識不深的人與所知不多的事、對很多事強以不知為知、嘲笑他人的失敗與尷尬、缺乏溫暖寬厚的人格、對他人正處於精神危機與心理病症,遲鈍不知或視而不見、任意撒謊、逃避心理的黑暗面,人生中很多失敗與虧欠,錐心刺骨般啃食我的內在……。(憂鬱症好像又犯啦)
 
 我在此以文字向曾經被我傷害過的師長親友嚴肅致歉,不知還有沒有時間找到救贖。我現在最怕心懷愧疚地活到死的那天,還生生不息地長出新的罪惡感。我曾說一直很欣賞存在主義哲學家齊克果的人生哲學:半是遊戲人生,半是心存上帝;我的遊戲人生損人不利己,罪業深重,這人生的漫長後悔,是心存上帝也救不回來了。
 
 我北投初中的國文老師楊永偕,鼓勵我暑假時讀中國古代章回小說,我讀了二十多本,對我日後的寫作助益極大。我的鄰居也是同學的周汝汎是西方小說迷,強迫我閱讀,還跟我討論,增加我很多的文學教育,像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六大本差點噎死。最受不了俄國小說,光記又多又長的人物名字就去掉半條命,但奠定了對西方文學的基礎。我的知識很多是自學,學校教育反而影響有限。
 
 我是外省人,爸爸不是軍人,是公務員,所以我沒住過眷村,但有許多朋友在眷村中長大。我很羨慕他們的兄弟意識,團結而有安全感(像是小太保組織);但也了解到他們的社區意識比較狹窄,省籍意識強烈,阻礙了雍容大度、兼容並蓄的人格發展。
 
 這是本書的最後一篇文章,到了七十歲,也該知道什麼時候需要結束,我直覺現在是該停筆的時刻了。要感謝蔡其達,沒有他的發起和盯稿,這個專欄不可能完成。他文史素養甚佳,給我很多啟示,是良朋益友。也感激允晨文化的總編輯廖志峰,他膽大包天,不畏賠錢堅持要出本書,並提出專業意見和鼓勵。他的視死如歸是我暗自好笑的來源,希望不要虧損太多。
 
 最後,要深摯感謝我的好友林中一。他是我中時和蘋果的老同事,無論何時只要我電腦出問題,一通電話他立即從IT辦公室趕來救我。我們老人家是電腦文盲,我會用漢音輸入已經不容易了,許多老傢伙停留在手工業時代,寫完稿還要麻煩別人打字。由於我已退休,在家工作,林先生不怕麻煩犧牲週休日常主動來家裡幫我處理電腦問題。重申感恩,沒有林先生,就沒有我打字寫作的可能。
 
 要致歉、要感恩的人太多,在此表過不提。最後只想說一句:「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出版前言
 昨日報
 廖志峰
 
 我曾經歷過這樣的時代,相信老三台(台視、中視、華視)所播放的新聞,相信三大報(中央、中時、聯合)所刊出的新聞,那是一個純真而毫不懷疑的年代,然而,有一天我忽然明白,就像教科書一樣,這些都是被編選過,並帶有一定視角和導向,我開始好奇:這些新聞是怎麼來的?編輯台後的故事是什麼?
 
 三大報的時代有一個人讓我印象深刻,除了他犀利睿智的文字,主要是他的名字,我想應該是筆名吧?怎麼可能有人姓氏筆畫這麼簡單,那人就是卜大中。二〇〇六年,我請卜大中為一位作者寫序,有了第一次的接觸,接觸時,異常的溫暖謙和,讓我嚇了一跳,後來經他介紹又認識杜念中,也同樣彬彬有禮,待人十分周到,讓我非常驚訝:這些人是怎麼回事?我竟有一種從叢林重回文明世界的感覺。卜大中為允晨所寫的書序總是要言不煩,背後帶有社會文化的脈絡,讓人深思。我從那時起就開始約書稿了,想的是「蘋論」結集,他總說評論集不值得出版,但他也不是拒絕。有天吃飯,他說起他和許家屯在美國相遇的故事,許家屯身上充滿了時代和政治秘辛,但要卜大中保密,只說有一天會給他獨家。卜大中遵守了約定,後來也真的寫了二條獨家新聞(有一條獨家被當時的報社高層壓掉了,原因是太出色了)。他為什麼說這個故事呢?也許是我自己誤讀,那天之後,我們見面只談電影,談風花雪月,談生老病痛,不談書。我始終記得他說他退休後會寫一本書給我。有一天,看到「思想坦克」開始登出他的文章,〈我為何從統派變成反統派〉,我忍不住打電話給他。我說:老卜,你說退休之後要寫一本書給我,現在你退休了……。他說:就是這一本。
 
 很多年前讀過《紐約時報》、《走進美國大報》,充滿嚮往,真希望自己可以到這樣的大報社工作,參與時代,但我一輩子只守在南京東路的一家出版社裡,時代從大馬路上呼嘯而過。不過,我還是嘗試藉由出版來還原時代面貌被形塑的背後肌理。卜大中的這本書的寫法雖然單篇單篇地寫來,像是雜憶,然而,背後貫串的時代社會時間軸,氣味分明,脈絡清楚,不只是個人生命的軌跡、傷痕,更是時代的烙印,有些地方點到為止,藏有伏筆,似是留待讀者填補,其實是作者的敦厚,不忍深究。寫至「美洲中時」的突起猝落,面對《蘋果日報》來勢洶洶的挑戰,尤其讓人不勝唏噓。像《中國時報》這樣的大報,在二戰之後創立的報社,擔負時代的傳聲筒和記憶者,有它不可磨滅的重要位置,從這大報社出來的菁英(驕兵悍將,卜大中語),到今天都還雄據各方,引領風騷不已,值得記述這逝水年華。
 
 我認為台灣報業(或媒體)的興衰發展與台灣整體的關聯,值得有心人研究撰述,這本書只是開端。如果卜大中是個說故事的人,你要問:他說了什麼?怎麼說;或是什麼沒說?為什麼?背後牽動的是政治,權力,人性,以及各種利益糾葛。我一直想問卜大中:你認為新聞的核心價值是甚麼?你,還相信新聞嗎?
 
 《昨日報——我的孤狗人生》說的是台灣曾有的一個新聞時代,獻給所有一起走過時代的讀者。謝謝卜大中,謝謝當日約稿催生「孤狗人生」的蔡其達。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