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馴羊記

臺北文學年金獎得獎,融合西藏風土博物誌、遊記與抒情文學
強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1)
  • 344個人喜歡
  • 79 356
    4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第21屆 臺北文學年金獎得獎作品
融合西藏風土博物誌、遊記與抒情文學
以小說記寫西藏自然景物與人文風土的消亡與困境
也是一闕灑淚揮別昔日烏托邦的哀傷輓歌

 

一名旅者為了尋找雪豹,再次突破重重阻礙抵達青藏高原,獲准在保育研究站,進行七十二天的雪豹調查工作。回到臺灣,偶然翻開旅行日誌,發現自己的心仍停留在西藏,毅然決定休學,三度重返高原,這次他要追尋的又是什麼?


一九五○年代,宇田川慧海為了理解更精妙的佛法,遠渡印度非法入境西藏,當時藏軍和解放軍正在各地展開游擊戰,他最終落腳拉薩,與記憶日漸模糊但對佛法有精妙見解的桑吉仁波切一起生活。他將所聞見的經歷,寫成《馴羊記》。

 

徐振輔以兩條不同時空的故事主線,輔以藏戲《文成公主》故事,將西藏七世紀、二十世紀和當代的重要歷史場景摺疊在一起,讓所有的事件突破時間的限制、羅列眼前,赫然看清一般人認為佛光普照的青藏高原,其實從未平靜。歷經漢代的文化移植,文革席捲,造林停牧,藏人不只命如蜉蝣,原初天性與生活也早已歷劫數次,隨波逐流。


從當代旅者的視角看見藏地的生物萬象,彷如西藏博物誌,岩羊、鼠兔、雪豹、禿鷲等繫起草原生態的自然平衡,同時也從環境史地理學角度寫羊群流行病現象,拉出礦業汙染、草原鼠災、農牧衝突等環境議題,反映西藏正面臨的情感認同與經濟發展衝突。


整部小說語境優美,哲思與隱喻精妙,融合生態、地理、戲劇、建築、遊記等多種元素,將西藏的人文風景、牧民文化、藏人天性描摹得細緻入微,除了展現出作者深厚學養與田調豐富經驗,更處處可見對土地與人文的深情關照。在悼亡的哀惋中,《馴羊記》讓人們看見歷史如何在這片憂傷的高原上重複搬演,以及人民所面對的困境。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吳明益(作家) 專文介紹

 

連俞涵(演員、作家)
詹宏志(作家)
謝旺霖(作家)
謝哲青(知名旅行家、節目主持人)

 

王盛弘(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宇文正(作家、聯合報副刊主任)
封德屏(《文訊》社長兼總編輯)
蔡素芬(作家、《自由時報》影藝中心主任)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洪伯邑(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楊平世(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
顏聖紘(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作家、演員、旅行家、媒體編輯、教授學者 聯名推薦


振輔的天賦讓他的寫作帶著野性,也因為天賦讓他的寫作帶著自我期許,因此想像雪豹一樣躍過絕崖。我得說這部作品讓我對振輔印象深刻,因為任何生命最有活力之時絕非「天人合一式」的譫妄與偽和諧,而是充滿野性的野心。那是種子不擇手段地散播術,是候鳥不辭千里的遷徙,是哺乳動物被家族逼走的擴張。

──吳明益(作家)

 

生命裡最重要的東西,往往在某個時間點神祕的遺失。
無論把此書看作小說也好,西藏地區的博物誌也好,對環境的懺情錄也好,振輔在青春年華,奮不顧身把自己投入他對世界的好奇──從一場驚心動魄的追尋雪豹之旅開始……在我看來,其實是奮力要接住那不可言說的,重要的東西。
──宇文正(作家、聯合報副刊主任)

 

一直在尋找《馴羊記》這樣的書寫,讓文字打開我的身體五感,藉閱讀跨越時空邊界置身藏區高原,在尋找雪豹的虛實敘事與幽微對話間,是人與自然的相處,是彼此生存的野性。
──洪伯邑(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振輔和蕭昀是我任教臺大的關門弟子。大一時,他們跑來找我,說想研究甲蟲,於是我請鄭明倫和李奇峯兩位專家給予指導。畢業前,兩位果然不負眾望,以第一作者身分發表了數篇SCI論文。
如果留在昆蟲學領域,相信振輔會和蕭昀一樣攻讀博士吧,然而多年的旅行經驗卻將他引向文學創作的道路,並斬獲無數獎項。這本《馴羊記》即是他深入藏區一點一點挖掘出來的小說,雖隱含傷感、憐憫、躁動的情緒,卻能收斂批判,娓娓道來。這正是振輔文字引人入勝之處!
面對既敏感又複雜的中國藏區,讀者不妨將眼睛交給這位年輕人,讓他帶你穿越雪山、冰河、迷霧,帶你追尋動物、植物、礦物;讓他帶你認識另一群人,體悟另一種文化。
──楊平世(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


二○一九年十月十四日,振輔跟我說他想休學,理由是他無法兼顧地理所的學業與寫作,想先完成他的《馴羊記》,再回來繼續。
作為指導老師,我有點情緒。振輔進地理所才一個月,就要休學,而完成一本書也不知何年何月。我一直認為,碩士論文的可貴之處就是生猛,那種面對未知時純粹的好奇心,而不論生猛或好奇都有保存期限。
振輔以其一貫溫和的態度,跟我說他的理由。我被說服了。十五日中午,我簽了他的休學申請。這名地理所新生,碩一只念了一個月。
振輔隨即消失了好一陣子。下一次聯絡已經是二○二○年的春天。我問他下學期有打算回來嗎?振輔說他會。
二○二○年秋,振輔帶著書稿回歸,且碩士論文進展順利,將會是以螢火蟲為主角的跨物種都市民族誌。日前,時報主編金倫約我看看振輔的書稿。我答應了。過來幾週,當我厭倦描寫戰後林務局間的種種糾葛時,我就看上幾頁。對於文學,我是不懂的;但振輔筆下的那種從容,對於整天都在趕死線的我,卻是萬分療癒。
年輕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馴羊記》是個年輕人傾注一切完成的美好事物。
徐振輔《馴羊記》。四月二十七日時報發行。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編輯推薦

馴羊記

作者

徐振輔

一九九四年生於臺北。臺灣大學昆蟲學系畢業,現就讀地理所碩士班。喜歡攝影、旅行、啤酒、貓貓。心血來潮時研究一點點象鼻蟲,已發表SCI期刊論文數篇。

寫作方面在散文、科普、遊記、小說之間搖擺不定,近年比較用心的主題是北極、西藏、婆羅洲、螢火蟲。曾獲選為keep walking西伯利亞極地研究員、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雪豹研究志願者、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等。於《鏡週刊》開設專欄多年,作品四度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臺北文學年金、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若干獎項。

攝影方面胸無大志,夢想是拍攝雪豹、獨角鯨、天堂鳥之類有些人以為是神話的生物。曾任Canon講座講師,舉辦鳥類生態攝影個展《翼疊翼,光覆光》。

目錄

序章
星星


足印
食骸
光之遺痕
鳥之咒
日夢
 
第一章 城市及其時間地景
再度啟程
馴羊記Ⅰ
失語的旅行者
馴羊記Ⅱ
大昭寺的蒙古僧
馴羊記Ⅲ
拉薩及其時間地景
馴羊記Ⅳ
賣夢的人
 
第二章 豹子對你而言是什麼?
央金
拉莫札西
哈沙夫
仁青卡
 
第三章 複調與遞迴
烏托邦
馴羊記Ⅴ
反烏托邦
馴羊記Ⅵ
哇宗村
馴羊記Ⅶ
金巴寺
馴羊記Ⅷ
文成公主
 
第四章 雪雀
雪雀
 
第五章 定義地方的邊界
神山
碩鼠碩鼠
放羊的日子
看金師
雪會記得哪些事?
廢棄地
驅離
動物園
 
〔後記〕安靜的演化──我對近幾年台灣自然導向文學出版的看法   吳明益
 
參考文獻

試閱

星星
五點三十分,我從夢中恍惚清醒,清晨的空氣寒冷到呼吸都要結冰。
疲倦地整理完裝備,走到屋外,暗藍色的天空還在暗藍色的霧中睡眠。想起手機時間是北京標準時間,依照經度座標,這裡至少比北京慢一個小時,也就是此刻月亮方位與天空顏色所標示的時間。有時我會想,到底是如何的機緣,才讓我此時此刻身在此地?大概還是那次吧,我不安地把一部粗劣的小說初稿給朋友M讀過後,她說了一個可以算是挑釁的評論:「你寫雪豹,問題是你沒看過雪豹啊。」
寫作者當然可以透過爬梳文獻,了解雪豹的生理學、生態學,以及被人類認識或遺忘的歷史;可以透過收集各種角度的照片,知道牠們外觀上的細節(甚至比野外觀察更仔細)。如此一來,親眼所見有什麼不可取代的意義嗎?我的思考輕輕彎曲成一道問號,然而懷著心的莫名愧疚,那時仍暗自評估探訪中亞幾處雪豹棲息地的可能性,並趁學業空檔整理資料,嘗試各種聯絡管道。不久前,我終於突破重重阻礙來到青藏高原,獲准駐在這個保育NGO的工作站,進行七十二天的野外工作。
只要在青藏高原待上一段時間,你就會習慣性在夜裡望向天空。彼時月色乾淨明亮,查了農曆,知道當天是二十三,月相是二分之一圓的下弦月。月昇於子夜,清晨時就在最高的位置。同行夥伴中有位叫Terry的英國人,是有名的環境法與鳥類專家,當藏族朋友發動車子等它「清醒」的時候,我正和他一起看向天空。Terry突然問我,有沒有看到一顆會動的星星?我順著他手指方向,發現確實有一枚光點正朝月亮滑行過去,隨即淹沒在月光之中。我訝異地問他那是什麼?他說,那東西是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哦。
此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原來人類已經可以創造星星了。


整個上午,我們都在山谷中逡巡,但沒有找到任何雪豹蹤跡。當地牧民說,前幾天才見到一隻從山稜上走過哩。
牧民的眼睛是鷹隼的眼睛,視線具有穿透性的力量。著名的田野生物學家喬治.夏勒(George B. Schaller)即便在中亞研究雪豹多年,都將其描述為一種「就算站在面前都沒有辦法看見」的神祕貓科動物。牠們毛皮的顏色像剛下過雪的岩石,斑紋如同零星綻放的黑色罌粟。當雪豹沉寂下來,瞬間就會成為山頂一塊真正的岩石,成為一場降雪中某片毫不起眼的雪花。
然而牧民還是有辦法告訴你,雪豹正從遠處山稜上走過。來到工作站前,我剛沿著中國邊境旅行數十天,在幾戶蒙古族和藏族人家學習成為一名牧羊人。在沒有任何娛樂的放牧時光裡,你會對草原的一切更敏感些──灰狼、禿鷲、風和雲都是草原的一部分,這些元素決定羊群的生存,而你必須成為牠們的守望者。雖說如此,我的眼睛依然比牧民愚鈍許多,畢竟眼神和玉石一樣,是種需要時間打磨才會現出光澤的東西。
近午,我們轉移陣地,將車子停在某處狹窄山谷,爬上其中一側雪坡,用單筒望遠鏡仔細掃描另一側。在這種多裸岩區域,常見到不少毛色略呈銀灰的岩羊(喜馬拉雅藍羊,Pseudois nayaur),牠們是雪豹在野外的主要獵物,經常成群活動在嚴峻崎嶇的高山地區。岩羊族群穩定的地方,意味著雪豹很有機會出沒。當羊群開始警戒或者快速移動時,某處也許就潛伏著殺手。
但山谷目前如此平靜,谷底冰凍的河流像一條銀色的線,偶然出現的岩鴿彷彿被風刮起的白色落葉;胡兀鷲沿著山稜無聲漂流,如一尾游在空氣中的魚──你幾乎感覺得到,雪豹也在什麼地方靜靜看著這道風景,用牠湖泊一樣深邃的眼睛靜靜看著你,而你一無所知。日復一日,我的大腦已經徹底受困於這種苦悶的想像。
想起剛到工作站的第一個夜晚,可能是因為高原反應,也可能是太興奮,那天都還沒真正入眠,大腦就開始編織夢境。我夢到三隻雪豹,像三隻小貓在石頭上玩耍,而我從旁拍下一張張光影與構圖近乎完美的照片。直到從淺眠中驚醒,慌忙從床邊抓起相機,才恍悟自己從來沒有看過。
Terry告訴我,這裡就是他們曾經一天目睹七隻雪豹的地方,讓我感覺自己正置身幻夢與現實的邊界。然而沿山稜觀察了數小時,始終沒有動物出沒的跡象。午後,高原一如往常颳起了風,雲霧遮掩陽光,氣溫驟降,不遠處的雨雲暗示稍後可能下雪。我們決定暫時撤退,等待更好的時機出行。
雪豹活動的高峰通常是清晨和黃昏,所以下午六點前,我們都在一戶牧民家休息。牧區藏人通常不太能講漢語,而我愧疚於藏語沒有學成,只能一面傻笑一面喝茶。那時見到木門上歪歪斜斜寫著一行少數認識的藏文,我就指著它唸出來:

ཨོཾམཎིཔདྨེཧཱུྃ

牧戶阿姊笑笑說(朋友就翻譯給我們聽),那是小孩子在牆上亂畫的。
唵嘛呢叭咪吽,觀音菩薩的心咒,又叫六字真言,是藏傳佛教中最常見的咒文。問她孩子沒有住在家裡嗎?她說小孩在縣城上學,放假才回來。
不知道阿姊是否可以想像,為什麼我們會大老遠跑來這座苦寒高原?而我也無從想像,在成長於此的牧民眼底,這些自然地景究竟美不美?我曾碰見懇求我帶他去大城市闖蕩的蒙古青年,也碰過來自世界各大城市卻渴望原野的人,一如宇宙的鏡像,互補的夢(而夢是沒有辦法交流的)。只是當我沉迷於牧民家門口那條像是流著玻璃的清澈小河時,依然會想,一個有河流的童年和沒有河流的童年,前者在人格上會不會更柔軟一點?
日落時,我們動身前往一處不曾去過的山谷,那裡環境感覺很適合雪豹,也有穩定的岩羊活動。當天同行者除了Terry之外,還有一位在阿拉斯加國家公園工作的美國專家Wayne,兩人都是極有經驗的自然觀察者,能察覺環境中隱微的跡象。當時看著山坡上的羊群,Terry說如果附近有雪豹的話,羊群應該要比較緊張吧。「說得對。」Wayne附和。兩人仔細觀察岩羊許久,一同放下望遠鏡。
「但你很難知道牠們緊不緊張。」Terry露出自嘲的笑容。
「沒錯。」Wayne說。
天光漸暗,幾隻胡兀鷲低低切過山谷,遠方傳來一陣「吱──吱──吱──」的尖銳鳥鳴,是楔尾伯勞的警戒叫聲。Terry說,或許是對雪豹警戒也不一定哦,誰知道呢?然而直到一切安靜下來,依舊毫無發現。夕陽太過昏暗,視野中的一切開始模糊。正當我們準備結束今天的行程時,同側山谷又出現令人緊張的聲音。
哦嗚──
Terry像隻受驚的小羊瞪大眼睛,手指聲音來向。「很像貓科動物的聲音!」他對Wayne說:「現在是交配季節!」而Wayne沒有開口,專注聆聽。
哦嗚──
聲音再度出現時,我們興奮地奔跑過去。這次更清楚了,就在那片山坡,在一群返家的氂牛附近!當我們預感自己即將目睹什麼時,那聲音又出現了,但這次顯得婉轉曲折:
啊嗚──咿──
我們停下腳步,相視而笑。
那是黃昏時,牧民把牲畜趕回家的叫聲。


千年之暗,一燈能除;
ལོ་སྟོང་གནས་པའི་མུན་པ་དེ༎ མར་མེ་གཅིག་གིས་སེལ་བ་ལྟར༎
百劫累罪,一咒摧伏。
བསྐལ་བརྒྱར་བསགས་པའི་སྡིག་ལྟུང་ཡང་༎ གསང་སྔགས་རྒྱལ་པོ་གཅིག་གིས་འཇོམས༎
──《火的格言》之二十九

工作站位於河岸,是用幾個鐵皮貨櫃組合成的簡約建物。白天行程結束,我們就回到這裡,準備做飯、到河邊打水、處理文字工作,或者閱讀一些需要耐心的書;有時雪下得太大,得上房頂處理漏水,空閒時也會研究如何安裝水泵和輸水管線。可能的話,我想讓自己輪流從事體力和精神勞動,讓身體和心靈交替休息。我以為這樣的鍛造過程,能讓一個人有辦法在各種環境下找到所屬的生活方式。
四月剛到時,高原相當寒冷,我們會收集草地上的乾牛糞,在鐵爐中生火取暖。乾牛糞燒出來的火很溫和,流光似水,會發出開水煮滾時那種悶悶的、令人舒服的聲響,那聲響溫柔得像一枚貼在耳朵上的吻。
以往我並不知道(或說無法體會),火是高寒地區生活的重要關鍵,直到在呼倫貝爾經歷零下三十度的冬季夜晚,才意識到在某些地方,失去火就意味著失去生命。火本身帶有一種傷害性和反叛性格,你可以為之灼傷,也可以使之對抗寒冷與黑暗。在阿來的小說《天火》中,有位善於理解風與森林的藏族巫師多吉,過去村子草場只要因為雜樹蔓生而荒蕪,他就帶領村民放火燒荒,讓新鮮牧草重新生長。文化大革命時期,他因縱火罪名入獄,同時一場夢魘般的天火幾乎將高原燃燒殆盡。
在高寒地帶,人容易因為凝視火而沉入冥思的漩渦,好像那裡面除了火之外,還有一些更深邃的什麼。我想起海恩斯(John Haines)在阿拉斯加生活二十五年寫下的那本寂靜又瀰漫死亡氣息的作品《星星、雪、火》,提到一個人在如此遙遠孤寂的地方能做些什麼?首先你可以看看天氣──星星、雪、火,很多時候還可以讀讀書。然而當你要去屋外取柴火或雪,或者將廢水倒出去時,都要暫時離開你的牆,你的書,離開你做夢的腦袋。當你會因夜晚的寂靜和接近而精神煥發時,就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狀態。
於是你也會經常離開火,走到工作站外頭,此時必然習慣性望向天空,暫時沉浸在高原的寂靜裡。這種寂靜並不是躲在完全隔音的房間那種寂靜,而是方圓幾公里內,即便看不見聽不見的地方依然杳無人跡並鑲嵌著風聲雪聲的那種寂靜。這時只要站得夠久,整片夜空的星光就會像雨一樣將你淋濕。
後來天氣逐漸溫暖,我們就很少用火了。有天晚上氣溫特別低,我又準備撿牛糞來生火時,藏族朋友不安地勸阻了我。他說夏天到了,牛糞裡長了好多蟲子,那可不能燒呀。他的意思是,要是讓無數蟲族死於火中,就是此生都償還不盡的罪孽。
因此我放棄了生火的念頭,但還是好奇問他,那你們夏天想生火咋辦?
「現在住在城裡呀,」他解釋:「不用燒爐子了嘛。」

(篇)足印
夜裡下過一場大雪,清晨的高原閃閃發光。我隨白瑪往山谷深處走,身後踩出幾道又深又寬的腳印,若和其他動物放一起就看得出來,留下這種腳印的動物並不真的適應雪。
「喂,快來!」白瑪從遠處召喚,我趕忙上前,看他興奮指向地面說:「雪豹腳印!」
我貼近地面欣賞那足跡──寬大掌部和四個橢圓趾頭,和人掌尺寸相當,如一朵淺淺雕刻在雪中的花。由於昨夜的雪一直下到清晨,如此新鮮的足印表明一隻成年雪豹剛從右側雪山下來,沿谷底冰凍河流行走一小段(或許停頓片刻),又往左側走去。說不定在我們努力穿越雪地時,就被牠發現了也不一定。
我感到精神恍惚,自己和雪豹在空間上相遇,卻在時間上錯身而過。無論如何,腳印終點必有一隻雪豹。我們立即追蹤線索攀上左側山稜,穿過以錦雞兒為主的、地獄般的帶刺灌叢,橫越險峻易崩的碎石坡。看那足跡無限延長,你除了憂心自身安全,還會感到極為羨慕,羨慕牠們竟能移動得如此輕巧。
腳下爆出轟隆巨響,兩團灰影騰空竄出,嚇得我愣在原地,接著意識到那是兩隻高原山鶉。這種斑紋細碎的小雉雞經常成對躲在雪地,有人靠近時,會暫時不動不出聲,像一團緊繃的彈簧。等距離逾越不可忍受的界限,才在激動鳴叫中轟然起飛。
「這東西特別壞!」白瑪回過神說,他家鄉從前有位活佛,一天騎馬出行,高原山鶉從雪中猛然飛出,嚇得馬失控狂奔,活佛因而摔死。所以小時候特別恨這東西,見一隻打一隻。我問他爸爸媽媽難道不會罵?他說知道了肯定要罵,所以都是偷偷來的,打了之後就直接和朋友烤來吃掉。
我知道有不少雪豹也曾死於牧民之手,那是所謂的報復性狩獵。因為雪豹棲息地和牧業活動高度重疊,如果放養的牛羊比野生動物更容易取得,就會成為重要的食物來源。當雪豹趁夜闖入獸欄,時常因為驚慌而過度獵殺,等牧羊人隔天出門放羊時,將會發現遍地血流未乾的新鮮屍骸。在無法排解的哀憤中,牧羊人扛起獵槍,要讓世上最美麗的白色貓科動物死在槍下。對獵豹者而言,如此不光減少經濟損失,豹皮和豹骨還能在黑市賣出驚人的高價。但這類衝突在牧羊為主的蒙古國比放牛為主的青藏高原更常發生,一來是氂牛本身具有一定能力和雪豹對抗,另一方面,任何殺生都會給藏族人帶來心的折磨。在輪迴的永恆軌道上,生靈巨大如走獸,微渺如蟲族,都可能是你某一世的至愛。那就好像每一隻鳥折傷的翅膀,都會在你母親身上留下傷痕似的。
我們停下腳步,再次檢視雪地的痕跡──就在剛剛,那隻雪豹走到這裡停留片刻,踱步一圈,趴下來,壓出一個平坦的表面,不久又走入深深的谷底──這是雪告訴我們的事。
雪會記得哪些事?譬如落葉和落果的季節,譬如最近有什麼動物經過這裡。因為赤狐、馬麝和雪豹的語言不同,所以雪可以分辨得很清楚。我曾在呼倫貝爾沿車子軌跡行走,雪告訴我,前晚有一大一小的猞猁經過這裡,那時我以為只要日日夜夜打聽下去,終會找到猞猁白天棲息的巢穴。然而事實是,你的腳步永遠跟不上牠們的腳步,那些痕跡只會像剛清醒時還清晰深刻的夢,在你試圖回憶時不斷淡去,淡去,再淡去,直到雪將一切遺忘得灰飛煙滅。
最後,那傢伙走向山谷另一側的隱密樹林了。我在巨岩後方潛伏許久,舉起相機,試圖從中探尋一雙灰藍色的眼睛。有時我以為自己拿的是一把獵槍,一旦按下快門,也會有什麼隨之死去,當這許多曾經存在的痕跡終將以哀悼之姿見證自身消亡的時候。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8768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ch*****334 說:
    2021-12-20
    今年我最推薦的書是《馴羊記》,作者流暢的文筆跨越空間與時間、自身經驗與小說,透過引經據典的方式將眾多元素穿針引線織成瑰麗宏偉的作品相當引人入勝!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時報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