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40條小徑
廖偉棠帶路,說新詩也說詩人的故事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40堂詩意講座X63首現代詩經典。
廖偉棠帶路,說新詩也說詩人的故事,
開啟人們對情感節奏的感知,走近文字蘊藏的詩意。
詩是什麼?是文字美感。
美感是肉體感受,不是理性判斷結果,
當波赫士要說明詩歌時,他引用了德語詩人西萊修斯(AngelusSilesius)的一句話做總結: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TheRoseiswithoutanexplanation;Sheblooms,becauseSheblooms.)
本書特色
★霧室封面設計
★整理自廖偉棠有聲詩歌課《詩意》
★深度廣度兼具的一次中外經典現代詩彙整
「新詩」誕生超過一百年,人們熟悉胡適、徐志摩、余光中這些著名詩人,<人間四月天>、<再別康橋>、<鄉愁>也是許多人朗朗上口的名篇,為什麼人們還是對現代詩陌生,或是認定現代詩難懂呢?
這本書是熟悉古典詩文,又熱愛現代詩創作的廖偉棠,透過四十個角度與主題,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重新認識「詩意」,認識現代詩與文字的美。全書含括近百年來的經典詩人和詩作:周夢蝶、瘂弦、洛夫、夏宇、北島、顧城、西西、梁秉鈞、黃燦然、張棗、余秀華、洛爾迦、宮澤賢治、保羅·策蘭、奧登、布考斯基、辛波絲卡、胡適、卞之琳、廢名、穆旦……廖偉棠文情並茂地引詩論藝,除了是一本了解詩歌的完整論述,也是展現廖偉棠豐厚詩歌教養的創作,是現代詩的入門書。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梁文道|評論家
「到底什麼叫作詩?什麼叫作好詩?尤其,什麼樣的詩才算是一首好的現代詩呢?這個問題至今都還有很大的
爭論。香港著名詩人廖偉棠,左手寫詩,右手寫評論,一樣的精彩。他來談詩,會給大家較全面的認識,尤
其是現代詩。」
駱以軍|作家
「我們說電影電影,其實現代詩感覺才更像那個一瞬之電、一瞬光影。許多現代詩,它在那電流通過的詩人體
腔發出陌生如在人造衛星上看地球的光,那是廖偉棠可以把中文現代詩講得那麼迷人,讓人心醉之處。」
馬家輝|作家
「我曾經寫過一堆詩,沒有發表,我把它們列印了一部分給廖偉棠來看。他看完沒說好,我覺得他心裡覺得是
不好。我是很遺憾,他那麼久才推出這個教大家欣賞詩、讀詩,甚至寫詩的講座,假如他早一點推出來,我
一定會寫得好。」
周雲蓬|詩人歌手
「廖偉棠是我所喜愛、敬重的當代好詩人。他的詩寫得非常好,並且有很深厚的詩歌學養。聽他講新詩,你一
定會茅塞頓開、心領神會。」
七堇年|作家
「廖偉棠老師將為你揭示如何從意象的跳躍等角度去解讀新詩,還會以一些真正的新詩佳作為例,為你展示新
詩的審美尺度。對任何一個有好奇心、對審美有追求的人來說,這都是一份非常珍貴的禮物。它也許能為你
開啟一個獨特的視角,讓你重新看待新詩的美,讓你體會到生活裡詩意的普遍性。」
鍾立風|民謠歌手
「讀偉棠的詩,我也成了一個在途中的人,一個清醒而自由的漫遊者,在確定和不確定之間找到一種節奏。然
而,正是因為它的不確定,反而給了我某種啟迪;而確定,又給了我開放和神秘的消逝。」
聯名推薦
楊佳嫻|教授作家
祈立峰|教授作家
吳懷晨|教授詩人
宋尚緯|詩人
編輯推薦
——說一本關於現代詩的書《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文:葉美瑤(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諾貝爾文學獎桂冠詩人辛波斯卡(Wislawa Szymborska)有一首短詩,題目是:<有些人喜歡詩 >。詩中有一句直白地問:「到底什麼是詩?」
寫現代詩的作家廖偉棠多次被問過這個問題,尤其當問題是針對現代詩時,提問者可能還帶有嘲笑之意:現代詩不押韻,現代詩沒有對仗,這些也能算詩?到底什麼才是詩?
對不能欣賞詩的人來說,問「到底什麼是詩」,多少帶有詰問的意味,隱含著怎麼答都難以取悅的感覺;但對喜歡詩的人如廖偉棠來說,這個問題難以簡單回答,有時答一漏萬,有時是因為詩的面貌何其多,無法三言兩語說清。
辛波絲卡當然是喜歡詩的,但她在<有些人喜歡詩>中開頭就說「有些人」喜歡詩。
有些人——
意味不是每個人。
甚至不是多數人,而是少數。
不算你不得不去的學校裡,
和詩人們自己,
一千人裡大概有兩個。
喜歡詩的畢竟是少數人,辛波絲卡推算不算詩人跟文學學者,平常人裡大概只有那千分之二的人對詩懷著喜愛之情,詩人自己則在被問到詩什麼時,索性說她也不知道:我就是不知道不明白卻又緊握不放掉詩,彷彿抓着救命的欄杆。
這段話把詩人對詩的感情說得如此強烈真摯,對照詩題「有些人喜歡詩」,更讓人體會對詩用情至深的少數人多麼可愛。但是廖偉棠知道,對不喜歡現代詩的人,這樣深情的回答,不一定能說服疑慮者。所以他很早就想做一件事:好好為質疑詩的人寫一本現代詩的入門書。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最初是三年前作家廖偉棠受梁文道之邀,為線上讀者開設現代詩的課程,這個構想正符合廖偉棠想系統談現代詩的心意。所以他用了49堂課,分別從新詩古詩的區隔,現代詩的音樂性與詩意,空間感與抽象性......介紹現代詩,並挑選他個人鍾愛的詩作,包括波赫士、辛波絲卡、布考斯基、周夢蝶、瘂弦、商禽、夏宇、西西、廢名、北島……中外經典,對應主題來賞析。
一堂又一堂課地向還沒愛上詩的人解說,從中編輯就能感受到廖偉棠對現代詩的感情,他知道詩的美不是靠理性分析能達到,所以要像說不可說的神秘那樣,穿梭各種小徑,出入中外詩歌,努力帶著讀者靠近詩意。
最後在將講座文稿整理成書的過程中,廖偉棠讀到波赫士在一場關於詩歌的演講裡說:「美感是一種肉體感受。」詩歌作為一種以文字為媒介,嘗試捕捉難以言說的美,最終還是要靠讀者去接近詩,體驗詩,因為: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目錄
後記 未之詩也,夫何遠之有?
試閱
我想你肯定是基於一種對詩、對美的愛打開此書,那麼,我們就從愛說起。
有的愛令人寬大,有的愛令人狹隘,但很不幸,作為一個新詩寫作者,我經常感受到愛古詩的那些人,出於對古詩的愛,對我懷抱質疑的態度,甚至帶有某種恨。他們覺得古詩已經是完美、至高無上的,一提到古詩就沉醉得一塌糊塗,恨不得背出《全唐詩》來。但一提到新詩,就一臉不屑,覺得多讀幾句都會玷污他們對詩的想像。
這揚古抑今的態度,不但在民間的詩詞愛好者裡常見,有時候在某些知識分子或研究古典文學的教授所寫的文章裡,也常常流露。前兩年,我看到過一篇文章<詩歌是個人朝聖,與集體無關>。按理說是一篇很專業的文章,但裡邊也夾雜著一兩句對新詩的偏見誤解。
比如他說:「在我看來,首先詩歌應當具有音樂性,要能背誦。現代詩大多是分行散文,只能看不能讀。」這兩句話很能代表公眾對新詩的偏見誤解。
其實新詩和古詩,尤其是好的古詩和好的新詩,真的這麼水火不相容嗎?歸根到底,這是兩邊讀者的愛所導致的。愛讀新詩的人,總覺得舊詩太陳腐,舊詩離我們太遙遠了;愛讀古詩的人總覺得新詩太新了,這麼新的東西怎麼可能沉澱出詩意,怎麼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意在言外等等。
我經常在一些古詩裡讀出非常強烈的實驗性、先鋒性,當然,也在很多新詩裡讀出它們是怎樣跟古詩相通,而且除了相通,還為古詩「招魂」,讓古詩翻出新意。拿公認最像古人的新詩詩人周夢蝶先生為例好了。
周夢蝶是台灣詩人,但是所有見過他的人都感覺他就是傳說中的那種仙風道骨、相貌奇古之人,舉手投足像個從桃花源裡走出來的人物,當然,他的詩更加是,他跟古代、古詩是親密無間的。不,我說錯了,是親密,但不是無間。
那個「間」是什麼?間就是新詩特有的一種疏離。在新詩裡面,疏離是一種技巧,疏離可能來自現代主義、存在主義、荒誕派等等,是詩歌本身的一種讓人拓展想像力的途徑。意象與意象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越是跳躍得大、疏離得狠,留給讀者的想像空間就越大。這就是新詩的魅力所在。
周夢蝶先生恰恰讀到了古詩裡邊的疏離感,再以新詩裡一個現代人在現代生活裡所觸碰到的疏離去呼應之。正是這種親密中的間隙,讓他接通了古詩當中的現代性,從而讓古詩復活,且是非常活潑地復活。
我很喜歡他的一首晚期詩作<善哉十行>:
人遠天涯遠?若欲相見
即得相見。善哉善哉你說
你心裡有綠色 出門便是草。
乃至你說 若欲相見,
更不勞流螢提燈引路
不須於蕉窗下久立
不須於前庭以玉釵敲砌竹
若欲相見,只須於悄無人處呼名,
乃至 只須於心頭一跳一熱,微微
微微微微一熱一跳一熱
這首詩為什麼那麼打動我?確實跟古代有關係,詩裡出現大量古代詩詞、戲曲裡的那些場景,「蕉窗下久立」「前庭玉釵敲砌竹」,周夢蝶強調的是「不勞」「不須」,他要講的是不用古典詞藻我們也能通古。
他通的「古」是什麼?熟識古典的人,應該會和我一樣,從這首詩想到《論語》裡的一句名言,「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就是說,唐棣樹開的花翩翩地飛舞著,在風中翻過來翻過去,我難道不想念你嗎?只是我家離你太遠了。但孔子非常幽默,他反將此一軍,好像在笑話這首詩的作者一樣,他說:哪裡遠?明明是你壓根不想,沒有真正地想念對方,你要是真的想她,她馬上就出現在你眼前,在你腦海裡,在你心裡,哪裡有什麼遠不遠?
多麼可愛的一個孔子,跟我們想像的那個老夫子、那個聖人是兩回事。周夢蝶也是這麼一個可愛的人,不要看他仙風道骨,一個老人家,詩裡面充滿孩子氣的天真,充滿了真誠。但他難道是只用這首新詩去演繹孔子這麼有名的一句話嗎?並不是。
我們還要留意他的某一些很不舊詩的細節。他說「你心裡有綠色,出門便是草」,這句非常特別。在古詩裡面經常出現類似的情景,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樣的句子,是先有自然再有心象的。所謂的意境,就是看到一個境,才生出心裡的意。草地、青草、樹木等等先存在了,詩人才可以說自己心裡有綠色。
但周夢蝶先生說,不一定,我心裡有了綠色,我看到哪裡都是青草,哪裡都是綠色。這簡直可以讓人想像一個電腦動畫一樣的場面:周夢蝶先生坐在家裡,心裡想到綠色,然後他一推門,綠色就哇啦啦地從他的門向四周蔓延,遍地遍野都是青草了。這就是新詩的主動性和舊詩的被動性之間的差異,主動性反而更加貼合孔子所需求的那種「之思」,你要去主動去思念,然後才能逾越這種遙遠的距離。
接下來很不像舊詩的,就是音樂性。「心頭一跳一熱,微微微微一熱一跳一熱」,這裡邊有個節奏,這個節奏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簡單在於,它模擬的就是心跳的節奏,一跳一熱、一跳一躍這種,而複雜在於這裡邊有一種婉曲——他心跳了,又想壓抑它,但又壓抑不住,所以才有中間這個微微停頓,然後微微慢慢又跳起來了。你可以說這是一種思念,一種愛,也可以說是老年人的一種克制。一個老年人,他無論怎麼克制,他還是心腸熱的。
你能從裡面聽出那些否定新詩的人說的音樂性沒有?我也不用多辯駁什麼,讀讀一首好的新詩,就能證明新詩的音樂性不是少了,而是多了。新詩沒有格律,恰恰解放了它的音樂性,沒有界限,就意味著無窮的可能性。過分地強調格律詩和詩歌押韻裡機械的、表面上的音樂性時,我們怎麼能超越音樂本身呢?因為詩歌無論怎樣追求音樂性,都無法跟音樂本身相提並論。正是因為對所謂音樂性的不滿,才有了詩的發展。
你看,以上的解讀裡,是不是存在大量需要調動想像力的情況?甚至像剛才我說的,你要想像自己在拍一部電影,把你看到的文字、看到的詩句,像看劇本一樣使用,你是導演,把它在你的腦海裡邊重現出來,才能夠把這些跳躍的、巨大的句子透過蒙太奇手法,連成一部電影。
讀舊體詩,難道就不需要這種想像力嗎?閱讀杜甫、李商隱、吳文英這些以實驗性著名的詩人,更加需要想像力,一種積極的想像力。閱讀新詩不過是把這種想像力承接過來,更加調動起來。越是讀挑戰性大的詩,越能在讀通它,讀到它的妙處時,得到更大的閱讀愉悅。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有托邦[索隱]:關於當下、生態與未來的文化想像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40條小徑
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廖偉棠2017-2019詩選
異托邦指南 /詩與歌卷:暴雨反對
異托邦指南/電影卷:影的告白
異托邦指南/閱讀卷:魅與祛魅
半簿鬼語
八尺雪意
衣錦夜行
我們在此撤離,只留下光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