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榮春:李榮春110歲紀念合集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臺灣文學史上罕見的瑰寶
李榮春110歲冥誕彙整紀念合集
全書共分四大卷,卷一、卷二為《李榮春文學通訊》創刊號(2022年)與第二期李榮春110 歲紀念專刊(2024 年),卷三則為辦理「李榮春110歲紀念活動」之相關文集,卷四則為2023 年,協會辦理「李榮春ê 搶孤日」系列活動相關文集。
本書共集結26位作家、研究者,分別從文學、民俗、歷史、音樂等角度,切入李榮春其人、其事與文學作品,更嘗試分析其筆下的民俗世界,藉此照映出宜蘭人文風情;透過本書,不僅可親炙了解李榮春文學思想、作品藝術,同時可看見眾多文學後進,如何對李榮春進行追尋與記憶,尤其是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諸志友們,在成立三年來,積極於臺灣社會進行擾動,投入各類活動,實踐李榮春文學的各種面向。
本書所涉及內涵,除了追思紀念李榮春110歲,將協會所辦之文學通訊進行集結出版,呈現出閱讀李榮春、認識宜蘭頭城多元詮釋風貌,具有紀念價值意義外;更是首次將李榮春文學進行跨界轉譯的音樂活動,進行創作理念與作品賞析的分析整理,另也特別收錄有李榮春文學地景之分析,以及因應頭城搶孤所進行相關的專文討論,有助於社會大眾透過本書,便能輕鬆走讀李榮春文學地景、民俗生活,以閱讀行腳來認識作家,及其所生長的頭城這片土地。
期許透過本書,邀請更多人能走入李榮春文學世界,進到宜蘭頭城來。在此,當你望向飄渺龜山島,漫步舊瓶裝新酒的老街上,縱然不曾見過桃花源,不識武陵人,也能跟著李榮春之眼,看他懷抱真摯情感,日日夜夜看著、望著、盼著、念著的臺灣土地。
目錄
卷一‧《李榮春文學通訊》創刊號
彭瑞金 寫在《李榮春文學通訊》前面
張致中 李榮春之樹:歌百工046-榮春
編輯部 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元年
編輯部 2022 年度大事記
王怡惠 〈烏石帆影〉中的文學與歌聲
沈秋蘭 懷念李鏡明醫師
林冠旻 我哥哥很愛書,妳也愛書嗎?
呂承昊 頭城文化觀察
温宗翰 李鏡明家庭錄影帶中的頭城節慶
陳偉智 抄書與回憶
蔡濟民 磨園──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十年推動歷程
謝易霖 同學會.一九八六年──擬海角歸人日記
廖靖玟 造夢的人
李士儀 秋日午後
李雅莉 我在宜蘭想看台灣男子葉石濤
李雅莉 「熠結金蘭」文學市集
編輯部 走在有李榮春相伴的路上
卷二‧《李榮春文學通訊》第二期.紀念專刊
第一區│沉積的岩脈
連明偉 主編的話
彭瑞金 李榮春文學的知識含金量
彭瑞金 從文學家到文學推廣平臺──給文學家第三代的勉勵
李雅莉 〈遙弔烏石港〉──尋找《祖國與同胞》之前
第二區│情感的流動
李敏勇 文學的光彩,特異的存在──紀念李榮春,兼述感懷
鄭烱明 永懷李鏡明醫師
李士儀 李榮春作品中的自然情懷隨筆
第三區│春榮之日,我們走向榮春
朱和之 談談李榮春
柯蘿緹 和平街上
馬千惠 彼个無聲的時代人
郝妮爾 被死亡靜止的時間,被死亡具象化的悲傷──談李榮春〈懷母〉
陳曜裕 冷城‧ 熱墳
陳維鸚 逛逛和平街
賴以誠 探尋高巖與導覽崇山——談李鏡明醫師與作家李潼
第四區‧ 春榮之日,我們走向榮春
沈秋蘭 取竹──為李榮春搶孤日工事走訪拼下去!
呂承昊 仙公廟散策
李 瓜 三行詩五首
卷三‧ 紀念李榮春110 歲活動
李士儀 交織在文學與樂曲的榮春美學──李榮春110 歲紀念音樂會
李雅莉 走讀榮春日常
卷四‧ 李榮春ê 搶孤日
沈秋蘭 頭城搶孤
呂尹超 搶孤的美學與隱喻
温宗翰 酒的民俗學
連明偉 大士爺初談
陳萱銘 《勇士爸爸去搶孤》繪本圖文敘事之觀察
李士儀 文學與音樂的共舞──李榮春作品與傳統音樂
作者群名錄
序/導讀
序
寫在《李榮春文學通訊》前面
彭瑞金
李榮春(1914-1994) 是頭城鎮的鎮鎭之寶,也是宜蘭之光,更是臺灣文學史上稀有罕見的瑰寶。從年輕時代立志文學,便以全生命奉獻文學,終其一生都不改其志。
1938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 他志願參加臺灣農業義勇團前往中國南京,約滿返臺不久又再度前往,戰爭時期都停留在中國,在中國內陸經歷的戰爭下生活經驗,成為戰後臺灣作家中最早能以華文創作的先驅。1947年及1952年,他就有能力完成20 多萬字的《海角歸人》及88萬字的《祖國與同胞》。
可惜,戰後反共文學當道,像他這樣以生命見證時代, 以血淚代價撰寫的文學,被冷漠以待。李榮春為了全心奉獻等同他生命的文學,拒絕了苦苦等待他的童養媳未婚妻,孤獨終身就為了專情文學,甚至為了全心呵護所鍾愛的文學,拒絕當上班族、全薪工,寧願打零工、幹粗活,但求溫飽,要把時間留給文學。堪稱是被文學附身的狂人。
戰後返臺的李榮春,除了短暫時間在「公論報」工作,及參加鍾肇政發起的《文友通訊》之外,終生隱居頭城獨自為文學苦鬥,少為文壇所知。他是一位知道自己追求的文學目標之後,就奮勇前進的作家,不顧毀譽、不計名利,從他和他的文學知音、也是護持終身的侄兒李鏡明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幾乎閉門造車的文學,充滿無比的自信。
李榮春文學的成就和價值,是在他身後才逐漸被世人挖掘出來的,功勞者是李鏡明醫師。他在他的四伯李榮春過世之後,發現整齊堆疊在衣櫥裡的原稿,便矢志將庫藏數十年的「李榮春」公諸於世,他獨力出版了《懷母》和《烏石帆影》之後,發揮了拋磚引玉的效果,促成晨星「李榮春全集」的出版。全集出版之後,李榮春文學不斷地帶給文學界驚喜,也強力吸引臺灣文學界學術研究的眼睛。
一向為我們公認的李榮春文學大護法李鏡明醫師於2020 年病逝,讓人頓覺失去一位引領我們探索李榮春文學的嚮導。李榮春文學是李榮春以整個生命幻化的靈魂結晶,是他奇特人生履歷結成的生命花朵。他的文學有他作為一個作家對時代、社會,甚至是國族、世界的觀察及感思。更特別的是他的文學的在地性,他的小說在描述他的家庭和家族關係的同時,並沒有忘記、記錄頭城的小鎮人物以及人文風景。表面上看,他在經歷過白色恐怖政治的侵擾之後,就跟外面的世界相當疏離,但他的文學卻始終保持著對當代現實的貼切緊密,他不是與世隔絕的作家,他的作品保持距離的人間關懷,正是他難能而獨特之處。總之,李榮春文學是令人深掘不盡的文學寶藏。
有價值的文學,都是作家深思竭慮的結晶,總是孤獨的存在。李榮春的生前寂寞,文學史上並不罕見,但像他那樣生前有親近的知音侄兒護持,身後又盡心盡力宏揚,不僅李榮春是幸運的,整個臺灣文學界也承恩受益。也是受到李鏡明醫師的精神感召,他的家族、子女、親友,在李醫師辭世之後,立刻想到李榮春文學的下一步怎麼走?這樣的憂思也很快引起各方李榮春文學愛好者的共鳴。在李醫師的女兒士儀和李榮春的粉絲雅莉的賣力奔走,獲得全國各地的同好響應,成立了「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做為進一步推廣李榮春文學的基地。
協會的成立是期待有更多的文學愛好者,能藉由互相砌磋,分享讀李榮春文學的心得。我們也期待李榮春文學能夠經由更多的在地連結或跨界合作,讓更多的人分享。發行「通訊」,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也讓大家告訴我們還可以做什麼。「通訊」是李榮春文學的一座通往四方的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