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今天想要做甚麼?退休生活札記

  • 9 243
    27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散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懷仕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青森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8/29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按作者的退休生活分成八個章節,從關注健康之本的「頤養篇」,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問學篇」,至慨歎時代變遷的「遷事篇」,一環環向我們揭示生存和生活的本質。

「我荒唐地猜想,如果這本小書能一直流傳下去,會像是明清的地方志,記錄世界大瘟疫後,香港這個小地方是如何復生,讓後世『人工智能統治世界』的人,得知這個角落的人,曾是如何『思考』。」


本書特色:
‧有關老一輩要如何適應這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
‧作者整合了退休生活的點滴,既分享了實在的養生和運動貼士,也緊貼潮流,大談對北上、DeepSeek、哲學,及《破·地獄》等話題。
‧作者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予我們看事物的全新角度。
‧透過八個章節的層層遞進,逐步向我們揭示生存和生活的本質。

作者

懷仕

八十年代畢業於理工電機系,退休後心思被吸引到哲學方面。先後修讀了幾個哲學文憑,有道教思想、中國哲學、哲學概論和佛教思想。以懷仕為筆名,五年多來,分別寫了三本小書,由敘事、敘理到最近的敘情。自視為退休散文三部曲。

著作包括: 《回頭晚報》(2018年)、《一個初老 笑談餘老》(2022年)、《今天想要做甚麼?——退休生活札記》(2025年)

目錄

序一:一切隨筆
序二:論退休
序三:退休論
序四:遍地散文

頤養篇
母親病了
飲茶
婆仔找上門
沒有無緣無故的痛
滾動床在家一個月的變化
九十大壽
忘了
輪到我煮飯
成敗為食

家安篇
普洱加奶茶
弄孫為樂
升級
十月郵輪
祖屋
歲月「流」情
蘿蔔糕紀事
三代人的故事

養生篇
轉腰的道理
獅子山
愛上運動,細水長流
海下
東莞踩車
青海隨筆
養生馬拉松
同人跑五百隻馬
做人做得好慳力
唱K神聯想
學唱歌
雜物

日常篇
快剪
日照
檐蛇
昆蟲入侵
最後一戰
螞蟻搬家
頑說淘寶
七彩早餐
重走四年前的一段路
打卡
北上
大中華車仔麵

問學篇
買書不如借書
六萬九千字
突尼西亞
羅馬帝國衰亡史
兩個「骨肉」
《回頭晚報》的被感動
真能感動人
懷念馬偉煥老師
遇見黃東
AI
《我在老薑的日子》
康德

人承篇
朋伴
真與誠
讀書會
我在金齡薈的日子
學生,睇開啲
我不同意的一場義務工作
自找麻煩的「浪漫」
解釋學
再談解釋學
牛棚交友

世問篇
《客途秋恨》
生命如歌
母語
談黑悟空:悟道
詠春
《九龍城寨之圍城》
《下一站‧天國》
五十丹青
《爸爸》
《破·地獄》

遷事篇
到新疆
懷舊
從桔子水到橙汁
學英文
揸車
保險
問老
回港
笑談安心
小布單車看啟德

收篇
自製人生長糧
後記
鳴謝

序/導讀

序一
一切隨筆

當大瘟疫開始遠離這世界,也遠離香港開始,我的心也平靜了下來,各方面都好像可以回到四年前一樣,說也奇怪。四年的時光,著實改變了不少,有人說是大洗牌,確實也是如此。
原來大洗牌也發生在自己身上,一些活動或習慣也有改變,加進了一些也捨棄了一些,說得奇怪,思想那個部分也都來了個大洗牌!好像對世界好敏感,對這個世界好大知覺,對身邊發生的事,都有種莫名的感覺!
這兩年多來,如常活動出行,朋友親人見面,看書走走藝術園地,或是服務分享,甚或靜心思考,都與以往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發現有個「情」在,我笑說是「思考那個器官發育了」,也不知從何開始了這個「留情」,把這個「情」記錄下來。
這兩年下來,寫了幾十篇隨筆,一切隨筆,有點像日記,但它又不盡是記事,好像是記錄了「思想的起伏」。那件事用那個語調被記錄,雖然看到是「事」,但又確實是「情」在支配下,「事情」就不是事情那麼簡單了。


序二
論退休

我退休了十二年,朋友總會問:「退休做些甚麼?」我回答:「旅行、運動、看書、上興趣課等等。」其實,我還有很多的活動,很多的安排很難全數出來,有動有靜,簡單說就是一大堆!
說也奇怪,自己見著退了休的朋友,也不自覺地問一句:「退休做些甚麼?」
有退休朋友,忙得不可開交,退休就像走進了一個大草原,哪裡都是路!又有的朋友,退了休,無所事事,會問:「退休可以做些甚麼?」又似入了沙漠,不知哪裡是路。
但是,坊間有頗多工具式的資訊,我視之為硬件的事,如何安排金錢投資、醫療保險、人壽、住屋、遺產、甚或自己的終點安排……
進入退休,於我而言,其實,我是認真地思考過那些硬件式的事,都知道要處理,有一些已經做了,其他還在進行中。退休嘛,就是繼續自己的興趣,還是那兩句,有動有靜,簡單說就是一大堆!
所以,退休這件事雖然深思過,但還是講不出個道理來,只能說出一個人生必經的階段,來了,從容面對就是了。也先後寫了兩本書,談退休後的點滴,這樣講了又講,思維中,退休還不就是職場後,做些甚麼事的階段吧了!
可能是我的退休活動,已經就是一大堆的量,又潛意識地不斷在問:退休是甚麼?
像森林在極度高溫的情況下,只欠一個引爆點,大火即刻來臨一樣。
一個義工聚會,看到幾個標語式的話:
「退休,不只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趟探索的旅程。」
「關於退休,你關心的事……你會讓時間放在……」
馬上開闊我的思維,衝到了那個臨界點。退休,我明白了,由論退休,去到「退休論」!


序三
退休論

如果退休是一趟探索的旅程的話,我其實在十二年退休旅程中,不自知地在不斷的探索。
我是帶著長達七八年的牙患進入退休,我退休三個月後,不得不停下我喜愛的高爾夫球,細弟被確診鼻咽癌,我為他車出車入,方便他到醫院治理。頭兩年時間,就是徹底處理我的牙周病,身體健康為上,細弟鼻咽癌控制了,反而擴散到了肺癌,從此,永別了。
接著,我首先得要學曉中文輸入法,改變溝通,要用中文。之前,英文都是用於日常工作,甚或朋友間的聯絡,也用於電郵中,作為溝通的用語。那一年,到處找,學書法、跑圖書館、看電影、看話劇、也跑博物館,找一種事,讓我可以持續做二十年,我給自己五年時間,找它出來。
開始認真地看書了,看他們寫的書:張愛玲、胡蘭成、白先勇、許地山、董橋……
然後,看南來文人寫的:劉以鬯……
家裡一直有本論莊子的書,看不懂。報了一個莊子導讀的班,上完了,更糊塗。於是買了哲學書來讀,讀錢穆的《中國文化傳統的之演進》、《人生十論》,讀牟中三的《中國哲學十九講》、林語堂的《老子的智慧》、中華書局出版的《荀子》和《莊子》。這些書看了,似懂非懂,三四年下來,還不能說得個道理來。
看書讀書之路走到此,一於兵分二路,那些雜書繼續看,哲學那邊,要系統地去學。世界大瘟疫這四年,讀了三個證書課程,「中國哲學」,「哲學概論」和「佛教思想」。找到了,哲學,是可窮我未來二十年的時間的事了。
退休後,本來公認必做的事是「去旅遊」,我沒有做,不是我不想,是不容許啊!
一來是細弟患癌,我來幫忙開車接送,二來是我要認真面對我的牙患。
如今「去旅遊」終於可以上路了,夫人還未退休,剛好朋友介紹文化遊,就是一大班人,跟著隨隊老師,今次主題為隋唐大運河,走到河邊遺址,聽運河歷史;下位老師是喜愛佛教造像的,我們就跑到佛教的發源地,看佛像。這樣另類旅遊,一直玩到大疫情為止,全世界不轉了,文化遊停了,加上人事變遷,旅遊只能回歸到不是另類的旅遊了。
退休五年,已經走出了一個既定的模式,非常滿意,心想就是這樣到未來。退休,感覺很好啊!誰不知,走進了金齡薈,走進了學校,與同學分享生命故事。我經常說,金齡薈就像一艘帆船,我登上了之後,讓我探索不一樣的世界。退休一直以來,我與世界打交道,看書、旅遊等等,像是一個心靈水塘,水塘收集滿滿的,已經去到滿溢的情況,通過與同學分享的過程中,心扉慢慢打開了而不自知,加入金齡薈的第二年,我竟然可以為自己出書,絕對不會做的事做了,探索了不一樣的未來。
自幼喜歡運動,記憶從小四熱愛打籃球後,一路下來,運動沒有停,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運動的內容不一樣而已。退休的歷程,我這裡講運動的篇幅不多,因為,它一早已經在我的血液中流淌。
我這樣侃侃而談,像數白欖地大數了歷年投身的活動,是我主要的活動,我還可以再細數下去,給人一個充實的退休生活,算不錯吧!
這就是我一直的思維——要做甚麼,這個思維在我的認知中,走了十二年,還這樣鼓勵別人。其實,如果我可以更上一層看,那是截然不同的面貌,我把運動、看書、旅遊、服務等等,都放在同一水平,並不意味我想說,某一種是高於另一類,它們有等級之別,這不是我的觀點。
但是,如果我把我所做的活動,用上類別來看,那個面貌是很明顯的,例如,運動歸類於健康、服務處於分享或傳承之下,又電影、話劇歸納於娛樂,看書,我會視之為靈性的活動等等。
這樣一展開來看,當我選擇看書與運動,看似是兩個活動,但實質上是兩類不同性質的事,而引申出來的是不同面向,從而影響我的方方面面。
人是感情動物,感情是需要被照顧的,退休已經十年有二了。今天,我用「退休論」來審視我這十二年,事還是那件事,但認知不一樣了,原來,這十二年是多麼有趣的發展!
所以,當我的思維被拉開,有了一個開闊的思維時,原來我已經是涉足了很多不同的領域,生命的維度也伸張開了,以往只能說成到「有動有靜,簡單說就是一大堆」的活動,簡直是意窮詞短!
我感到無比的寬懷,讓我可以跳出這十二年的思維框框,沒意識地,只是不斷地做了不同的甚麼,這些不同的甚麼,其實就是組成我的退休生命,當我把不同的活動,置於「範疇」之下,生命的色彩就顯現了。
古人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何嘗不是人的一個平衡的目標。
我這個「退休論」,雖然還是很粗糙,但讓我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點。


序四
遍地散文

疫後兩年,上了個講故事的訓練班,收獲是透過三分鐘的時間,能夠清晰說明主題,即是學習如何把一大堆的事減下來的操練。半年間的訓練,做了不少習作,倒覺得三分鐘的故事,即五六百字數的文稿,能把事理說得清楚,確實是一個挑戰,也是一件樂趣的事。
三分鐘的故事訓練,雖說是一個「減」的訓練,事後看,它倒像是一個思考的訓練,如何看事,看事的焦點。以前說事,總會來個前世一番,然後,飛到不知哪裡去,兩分鐘還未入正題,真是貽笑大方!
自此,不知為何,對身邊發生的事也寫了一大堆小文,講東講西,都是些日常碎事,寫寫讀書的狀態,寫寫煮飯的緣由,主題分散,都擱置在一邊。
難得自己開了個「退休論」,鋪墊了理由,把那些小文置在不同範疇,奏響一曲退休之歌。於是,也是第三本小書的緣分了。
當然,每個人進入退休時,處境和身心狀態都不一樣。所以,選擇做甚麼,或是走入哪個範疇都不一樣。這本「退休論」,我把範疇分成八個,按我目前的處境,家庭為先、健康為二等等,來排列這八個大範疇,八十幾篇小文,置在相應的屋簷下,寫出生命不同的面向。
我斗膽地提出所謂退休論,也知道立論並不紮實,可能只是一個特別觀點,竟然狂妄地立論成書。
我一直不能忘懷出書人蔡寶賢對拙作《回頭晚報》的贈言:
在小文《「回頭晚報」的被感動》,她說:「『普通人講些好像很濕碎的回憶和感悟』原來係一件好被安慰的事。」
八十餘篇小文,用上故事班的敘事方式,平靜的心情,慢慢地鋪墊,情理隱在其中,寫事傳情。
對上一本《一個初老 笑談餘老》,寫在動盪的時間,真抱歉,都在罵。
是時候,回歸日常,讓我們重拾日常的喜悅吧!

試閱

母親病了

母親病了,不如說,是「老」病了她!
媽子患病三十年有多,時下人講嘅「三高」,佢都有齊,佢就長期同糖尿,拉拉扯扯,半年前去對面街嘅街坊醫院覆診,又唔跟醫生吩咐去用藥,糖尿指數反反覆覆,呢幾年開始,我同佢講:「不如唔好去覆診,反正你都唔食藥,睇嚟都嘥氣。佢實牙實齒話我傻。」
覆診大過天,舊年抽完血,番嚟瞓咗成個禮拜,食咗幾劑中藥,先得嚟恢復元氣。我話:「我係你八十幾歲人,唔會去抽血睇下邊個臟腑有事。佢無話我傻,話政府唔會聽。」
我之後手寫封信畀街坊醫院,多謝多年照顧,不過抽血之後,佢要臥床一週,可否手下留情……家姐陪同覆診,見到我張墨寶,醫生話:「跟你個仔咁話,抽少啲血啦。」
世紀疫症侵襲香港,對面街豆泥茶樓,趁機裝修,媽子啲婆仔無咗聚腳點,佢少咗落街,少咗運動。
疫症後,即係佢老咗四年,佢無續回鄉證,幫佢守咗祖屋嘅鄉里:唔番嚟拜山?係呀,無腳力!
今年清明不同,一直無動靜聽佢點安排,最後要我問:「幾時去大圍拜山?」
媽子老了,真的老了。
一個小小飲食不注意,已經足以令佢成個禮拜出問題,每況愈下,然後,每下愈況。
當年老爸幾年離港謀生,多虧媽子個性強,支撐起整個家。擒高擒低嘅家務,從不理會身為八十有多的事實,後輩一個提點,倒換來是「有能力自己做」的生命執著態度。
媽子病倒了,她像個會說話的BB,給我倒杯熱水,媽子說她無用,要靠人。
媽子,只是老了,靠近九十高齡的她,要好好休息。
我們準備好了,不慌也不忙。


飲茶

老媽喜歡飲茶,她能說出哪間茶水好,街市尾那間壽眉茶最好,她總是這樣評。
從徙置屋搬到這裡,有二十年多了,有間地踎茶樓就是她經常到的,她自己一個人飲完早茶,然後買餸,總有一些點心帶回家,說著是某某送她的。她說就是一圍枱,都是那班街坊,見熟了,大家互送點心,婆仔心意,反正一籠叉燒包,自己吃不了,就送別人。
疫情地踎茶樓趁機裝修,老媽話其它酒樓貴,改在家裡吃麵包,就一直再無獨自去喝早茶了。見她心癮想飲茶,自此,我安排一週最少一次,同佢去飲茶,亦同佢舊地重遊。地踎茶樓不再地踎,老媽話啲人都唔識啦,再見都無感覺!
最近老媽大病一場,臥床成個月,病後腳力大減,連出門口都無精神。終於有日,有個婆仔出現喺門口,原來係樓下婆仔,話成個月無見李婆,唔知點解,靠記憶,終於搵到地址,見到老媽,安樂晒。
老媽都要接受現實,靠支拐杖,心安才能落平台,見番啲鄰居婆仔,心情先得嚟慢慢恢復,點知又有一日,另一個婆仔出現喺門口,篤住支拐杖,話搵李婆,手執個膠袋,係半斤鹹水蜆!
真係遠親不如近鄰,原來病後同鄰居吹水,話恨食蜆,這位街坊二話不說,幫老媽還了心願!
老媽病前落街,方圓三百米,是她能力可及,包括街市、超市。當然,我們希望她能恢復這活動範圍,她就是一味推卸落街,只能到平台,總推說著腳力不夠。
我們總希望要盡量推遲她坐輪椅的時候,那就要她多行。終於,飲茶產生了動力,街市尾那個小舖,壽眉茶好,她動了心,也動了身,停了兩個月的愛好,回來了。


婆仔找上門

婆仔找上門,應該是媽子大病一場一個月之後,接連兩個婆仔上門,兩個婆仔都上門問病,應該是街坊,住在同一屋苑,平台常見,便成了街坊朋友。
媽子九十大壽過了,算是長命的人,搬來這裡二十年有四,能傾偈的主要有兩批,一是茶居朋友,早上坐滿一圍枱,叫一籠叉燒包,送你送她,她又叫鹹水角,自己吃一個,又送桌上朋友。那時媽子早茶回來,帶回來都是桌上朋友送的點心。見到媽子這批茶客,是那次到大角咀鞠躬,送其一茶居朋友最後一程,媽子差我接送,唯一一次見到她的茶居朋友。疫情後,茶居變高級茶樓,媽子從此不喝早茶了。
媽子找傾偈的,就是到平台,那裡是街坊聚集的地方,也是媽子唯一社交的機會。以前買餸回來,罵賣菜的罵賣豬肉的呃秤,現在都沒有這種互動了,我們總是催促她下樓,深信多一點時間說話,增加多一點活力。
上一輩經歷戰亂,為生活拚搏,黃金的人生都花在搵食與照顧家庭,能吃好一餐飯,都已經感到非常滿足,哪還有餘閒來想明天。
他們到了他們的明天,一班老人聚首,說說往事,陪伴工人姐姐趁機也聚首談家鄉,她們事頭說著舊事,娛己也娛人,媽子樂在其中。
他們這批人,心裡都有數,有個定數。時間往前走,都差不多,要走就要走。
街坊朋友一個月未見,心中有數,上門來看看,見到人還在,心裡說聲好好,只是沒有開口說出來。真的走了,也沒甚麼大不了,這個明天的事,遲早都會到。
人到了這歲月,還可以如何!真的來了,好好!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8891747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1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