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漏字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2025聖誕禮物展—為朋友家人準備暖心驚喜!點我逛逛選禮物↓↓↓↓↓↓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穿越液態金屬介面,抵達小說的26個熔點
黃崇凱十年短篇開掛最精華
臺灣島正向東漂流,脫亞入美,臺澎金馬該怎麼畫?政府接納因暖化滅國的吐瓦魯人,借殼上市成「正常國家」,獨立之夢何去何從?
把一整座雲林海邊的囝仔公廟規欉搬去月球,竟是來自夢中包廂?印尼華裔到寶島當看護,遇上試辦新政「無條件基本收入」,想起了家鄉,她能走向未來還是落入無止盡的命運輪迴?
在日本的臺二代,伯父是臺灣作家,他學習中文開始書寫,在翻譯與創作之間徬徨,他能寫出自己的作品嗎?遙遠的未來,世上已無新作,五十年前只出過一本書的小說家開始寫童年,是自我抄襲,還是僅存的唯一創造?
還有滿出來的形形色色欲望,跨年夜的極限約炮,偽娘借閱、同志冥婚或終於失敗的夾娃娃機,種種悲哀又荒謬的性與愛……
《克漏字》用短短、痟痟的小說,把複雜又沉重的問題圈起來、隔開,再打開新的思考出入口。書中以科幻、笑詼、後設,形構成臺灣主體性與當代心靈的介面,彷彿一座座帶液態金屬質感,不斷在大陸棚上漂移流動的小說島群。
二十六則故事各自開拓練痟話福地,上承小說家的《靴子腿》、《黃色小說》,下啟《文藝春秋》、《新寶島》、《反重力》。在《克漏字》,我們得以填上他開掛或開胯的起點,與最精華。
裝幀設計:陳曦成
黃崇凱十年短篇開掛最精華
臺灣島正向東漂流,脫亞入美,臺澎金馬該怎麼畫?政府接納因暖化滅國的吐瓦魯人,借殼上市成「正常國家」,獨立之夢何去何從?
把一整座雲林海邊的囝仔公廟規欉搬去月球,竟是來自夢中包廂?印尼華裔到寶島當看護,遇上試辦新政「無條件基本收入」,想起了家鄉,她能走向未來還是落入無止盡的命運輪迴?
在日本的臺二代,伯父是臺灣作家,他學習中文開始書寫,在翻譯與創作之間徬徨,他能寫出自己的作品嗎?遙遠的未來,世上已無新作,五十年前只出過一本書的小說家開始寫童年,是自我抄襲,還是僅存的唯一創造?
還有滿出來的形形色色欲望,跨年夜的極限約炮,偽娘借閱、同志冥婚或終於失敗的夾娃娃機,種種悲哀又荒謬的性與愛……
《克漏字》用短短、痟痟的小說,把複雜又沉重的問題圈起來、隔開,再打開新的思考出入口。書中以科幻、笑詼、後設,形構成臺灣主體性與當代心靈的介面,彷彿一座座帶液態金屬質感,不斷在大陸棚上漂移流動的小說島群。
二十六則故事各自開拓練痟話福地,上承小說家的《靴子腿》、《黃色小說》,下啟《文藝春秋》、《新寶島》、《反重力》。在《克漏字》,我們得以填上他開掛或開胯的起點,與最精華。
裝幀設計:陳曦成
目錄
移動的島
火星保母
電車難題
跨年夜
囝仔公
新來的家人
書店
一次
歡迎借閱
空氣鳳梨
三隻老虎
原來是你
球場上下
沙漠
封筆之作
打勾勾
遊魂
爸媽不在家
燕子
太初有道
火車夢
在畢加島
夾子
空地
演化論
出發點
後記
評論
小說邊界未定論/潘怡帆
黃崇凱與essai──字母會作家論/楊凱麟
附錄 比較的幽靈/黃崇凱
火星保母
電車難題
跨年夜
囝仔公
新來的家人
書店
一次
歡迎借閱
空氣鳳梨
三隻老虎
原來是你
球場上下
沙漠
封筆之作
打勾勾
遊魂
爸媽不在家
燕子
太初有道
火車夢
在畢加島
夾子
空地
演化論
出發點
後記
評論
小說邊界未定論/潘怡帆
黃崇凱與essai──字母會作家論/楊凱麟
附錄 比較的幽靈/黃崇凱
序/導讀
後記
這本短篇小說集本來並不存在。這是我整理二十六篇小說過程中,突然冒出的想法。最早最早是怎麼開始的?──應當是十年前的夏天,童偉格和我都參與了一趟內蒙古旅遊團,一同搭上遊覽車馳騁在呼和浩特和呼倫貝爾草原之間。我們總坐在巴士最後一排,望著窗外幾小時車程看來似乎都一樣的天高地遠,與鄰座令人敬畏的黃錦樹,極度奢侈地亂聊漫談。
黃錦樹起初有參與字母會計畫,寫完第六個字母Fiction(虛構),他覺得差不多可以了,沒繼續寫下去。有個晚上,偉格說要趕稿,沒來跟我們聊天。後來才知道,他那時在熬夜趕工一篇字母會小說。
就在那趟旅途,也許在額爾古納溼地或海拉爾草原的壯闊清朗,偉格邀我參加字母會。幾個月後的二〇一五年底,第一次坐在鴉埠咖啡店地下室,身旁環繞楊凱麟、潘怡帆、駱以軍、胡淑雯、顏忠賢、童偉格、陳雪,我不免懷疑自己為何在場。
我轉頭看向偉格,他只是微笑。我本來是字母會系列小說的讀者,此時居然變成作者,在地下室跟他們祕密結社,彷彿密謀什麼大事。
那時我已交上字母O、P兩篇小說,半路加入他們兩月一篇的長征行列,直直向字母Z邁進。也就是說,我往後還有十篇小說要寫。無奈字母會連載平臺《短篇小說》雙月刊後來停刊,我們得另尋新路。經過內部討論,我們找上彼時任職於衛城出版的莊瑞琳,敲定以書代刊,直接以二十六本分冊形式,分四季出版字母會系列小說,並附帶字母會專刊Letter。
既然要出書,想也知道得從字母A出起。所以我返回出發點,寫出第一季的六篇字母小說。接著是第二季的七篇。再來才輪到我後半段加入的部分。前兩季分冊,其他成員大多好整以暇只需重看校稿、略作修訂,我大約得每月產出一篇才趕得上出版進度。那段期間我也在寫《文藝春秋》。二〇一七年下半,《文藝春秋》與字母會第一季接連出版,我仍在追趕。
前三季字母會陸續推出,銷量和迴響有限。也許這場試圖引爆當代文學的實驗計畫並不成功。我跟同伴開玩笑說,我們好不容易借來德勒茲牌霰彈槍,結果打不穿書市寒冬的厚實冰壁。這讓我們本來要做的文學游擊戰,當場成了行為藝術。
這對中途上車的我來說,卻是轉機。每個字母皆由楊凱麟出題,以某個當代哲學概念為切入點,產出一千字左右的精煉論述。我得從中捕捉關鍵字詞另做功課,直到我產生「似乎懂了」的幻覺,才能像在大風中以雙手護著搖曳欲滅的火苗那般,開始寫小說。我沒去跟凱麟對答案,而是交稿後,觀摩怡帆的評述,來考察自己想的、寫的是否回應到那些哲學概念。再轉讀其他人的小說演示,琢磨評量。那並非命題作文,更像深入審視自己對於某些問題的認知偏向。
以字母P的Pli(摺曲)為例。我反覆參詳凱麟的論述,關於大與小的思辨(「最小不僅不是最大的逆反而且是最大的放大與延伸」)有種反直覺的違和感,隱約覺得應該要來寫某種收束之後再超展開的故事。但具體該怎麼切入?我想到的是有人在練習做某種作業。翻書、觀想掙扎一番,開始動筆,卻意外迅速,印象中似乎從沒有過那樣奇異又順暢的寫作感受。這次重看,還是覺得〈三隻老虎〉不大像我本來會寫的:有點脫線的內在邏輯,卻莫名其妙讓我玩得頗為盡興。
那段時期,我熱中在字母會小說做思想實驗,嘗試各種想像路徑,想辦法突破論述設下的障礙。所以篇章裡會出現島嶼往東漂移、合併的島國、無條件基本收入這類設定,也有臺灣企業在日本職棒成立球隊,還有前往火星的托兒所保母等等。那往往逼我拓寬思維和感受。最好的狀況大概是,小說本身帶領我找到它的敘述和起伏,邁向專屬於它的結尾,過程中幾乎沒察覺我在回應那些抽象思索。
二〇一八年夏天準備出發到美國愛荷華駐村前夕,我寫出最後一篇字母Z。在那之後一年,我無法寫下任何成篇的小說。像是遭逢一場過度操勞的大傷,需要時間復健養傷。二〇二〇年初,字母會最後一季轉移到春山出版社。相較前三季,似乎更乏人問津。
來到此時,我將自己的字母會小說集結起來,取名《克漏字》。之所以這麼稱呼,最大原因在於,很多時候我面對凱麟的字母論述,就像在面對介於克漏字測驗或發明新字彙之間的游移不定。我不確定寫下的小說是否真能回應到論述,我只是盡力領會那些抽象概念和思考,再轉化成我說得出來的故事。
我時常感到限制。但那些限制不在於哲學觀念難以掌握,而在於我自身才賦的限制。所以讀者會讀到這批小說常有角色在寫作、參加文學獎競賽或從事書寫相關的活動。一篇篇寫下的當時沒有太多警覺,如今收成一本就不免暴露出作者的局限了。
全書二十六篇小說皆經修整調校,另取篇名,讓它更像一本單純的短篇小說集。那些我與字母論述的搏鬥,只是我必經的歷程,但從中誕生的小說應當可以只是小說就好。書中最早一篇寫於整整十年前,最後一篇距離當下也有七年之久。許多篇章,現在的我大概寫不出來。但願那意味著身為小說寫作者,我有所變化也有所成長。我始終慶幸能參與字母會征途,以及透過小說封存的那幾年時光。
這一切要歸功於童偉格。謝謝他十年前把我拉進字母會行列,讓這本小說集成為可能。
謝謝字母會所有成員。謝謝陪伴字母會走完曲折出版旅程的編輯吳芳碩和莊瑞琳。
這本短篇小說集本來並不存在。這是我整理二十六篇小說過程中,突然冒出的想法。最早最早是怎麼開始的?──應當是十年前的夏天,童偉格和我都參與了一趟內蒙古旅遊團,一同搭上遊覽車馳騁在呼和浩特和呼倫貝爾草原之間。我們總坐在巴士最後一排,望著窗外幾小時車程看來似乎都一樣的天高地遠,與鄰座令人敬畏的黃錦樹,極度奢侈地亂聊漫談。
黃錦樹起初有參與字母會計畫,寫完第六個字母Fiction(虛構),他覺得差不多可以了,沒繼續寫下去。有個晚上,偉格說要趕稿,沒來跟我們聊天。後來才知道,他那時在熬夜趕工一篇字母會小說。
就在那趟旅途,也許在額爾古納溼地或海拉爾草原的壯闊清朗,偉格邀我參加字母會。幾個月後的二〇一五年底,第一次坐在鴉埠咖啡店地下室,身旁環繞楊凱麟、潘怡帆、駱以軍、胡淑雯、顏忠賢、童偉格、陳雪,我不免懷疑自己為何在場。
我轉頭看向偉格,他只是微笑。我本來是字母會系列小說的讀者,此時居然變成作者,在地下室跟他們祕密結社,彷彿密謀什麼大事。
那時我已交上字母O、P兩篇小說,半路加入他們兩月一篇的長征行列,直直向字母Z邁進。也就是說,我往後還有十篇小說要寫。無奈字母會連載平臺《短篇小說》雙月刊後來停刊,我們得另尋新路。經過內部討論,我們找上彼時任職於衛城出版的莊瑞琳,敲定以書代刊,直接以二十六本分冊形式,分四季出版字母會系列小說,並附帶字母會專刊Letter。
既然要出書,想也知道得從字母A出起。所以我返回出發點,寫出第一季的六篇字母小說。接著是第二季的七篇。再來才輪到我後半段加入的部分。前兩季分冊,其他成員大多好整以暇只需重看校稿、略作修訂,我大約得每月產出一篇才趕得上出版進度。那段期間我也在寫《文藝春秋》。二〇一七年下半,《文藝春秋》與字母會第一季接連出版,我仍在追趕。
前三季字母會陸續推出,銷量和迴響有限。也許這場試圖引爆當代文學的實驗計畫並不成功。我跟同伴開玩笑說,我們好不容易借來德勒茲牌霰彈槍,結果打不穿書市寒冬的厚實冰壁。這讓我們本來要做的文學游擊戰,當場成了行為藝術。
這對中途上車的我來說,卻是轉機。每個字母皆由楊凱麟出題,以某個當代哲學概念為切入點,產出一千字左右的精煉論述。我得從中捕捉關鍵字詞另做功課,直到我產生「似乎懂了」的幻覺,才能像在大風中以雙手護著搖曳欲滅的火苗那般,開始寫小說。我沒去跟凱麟對答案,而是交稿後,觀摩怡帆的評述,來考察自己想的、寫的是否回應到那些哲學概念。再轉讀其他人的小說演示,琢磨評量。那並非命題作文,更像深入審視自己對於某些問題的認知偏向。
以字母P的Pli(摺曲)為例。我反覆參詳凱麟的論述,關於大與小的思辨(「最小不僅不是最大的逆反而且是最大的放大與延伸」)有種反直覺的違和感,隱約覺得應該要來寫某種收束之後再超展開的故事。但具體該怎麼切入?我想到的是有人在練習做某種作業。翻書、觀想掙扎一番,開始動筆,卻意外迅速,印象中似乎從沒有過那樣奇異又順暢的寫作感受。這次重看,還是覺得〈三隻老虎〉不大像我本來會寫的:有點脫線的內在邏輯,卻莫名其妙讓我玩得頗為盡興。
那段時期,我熱中在字母會小說做思想實驗,嘗試各種想像路徑,想辦法突破論述設下的障礙。所以篇章裡會出現島嶼往東漂移、合併的島國、無條件基本收入這類設定,也有臺灣企業在日本職棒成立球隊,還有前往火星的托兒所保母等等。那往往逼我拓寬思維和感受。最好的狀況大概是,小說本身帶領我找到它的敘述和起伏,邁向專屬於它的結尾,過程中幾乎沒察覺我在回應那些抽象思索。
二〇一八年夏天準備出發到美國愛荷華駐村前夕,我寫出最後一篇字母Z。在那之後一年,我無法寫下任何成篇的小說。像是遭逢一場過度操勞的大傷,需要時間復健養傷。二〇二〇年初,字母會最後一季轉移到春山出版社。相較前三季,似乎更乏人問津。
來到此時,我將自己的字母會小說集結起來,取名《克漏字》。之所以這麼稱呼,最大原因在於,很多時候我面對凱麟的字母論述,就像在面對介於克漏字測驗或發明新字彙之間的游移不定。我不確定寫下的小說是否真能回應到論述,我只是盡力領會那些抽象概念和思考,再轉化成我說得出來的故事。
我時常感到限制。但那些限制不在於哲學觀念難以掌握,而在於我自身才賦的限制。所以讀者會讀到這批小說常有角色在寫作、參加文學獎競賽或從事書寫相關的活動。一篇篇寫下的當時沒有太多警覺,如今收成一本就不免暴露出作者的局限了。
全書二十六篇小說皆經修整調校,另取篇名,讓它更像一本單純的短篇小說集。那些我與字母論述的搏鬥,只是我必經的歷程,但從中誕生的小說應當可以只是小說就好。書中最早一篇寫於整整十年前,最後一篇距離當下也有七年之久。許多篇章,現在的我大概寫不出來。但願那意味著身為小說寫作者,我有所變化也有所成長。我始終慶幸能參與字母會征途,以及透過小說封存的那幾年時光。
這一切要歸功於童偉格。謝謝他十年前把我拉進字母會行列,讓這本小說集成為可能。
謝謝字母會所有成員。謝謝陪伴字母會走完曲折出版旅程的編輯吳芳碩和莊瑞琳。
試閱
移動的島
每天早上九點,我們的手機會收到政府發來的里程數簡訊。只要簡單的算術,就能輕易得出我們抵達環太平洋東側、靠近夏威夷群島一帶海域的時間。以平均每天縮短一公里的速度來設想,我們將在二十三年後越過八四九二公里的海洋,正式達成「脫亞入美」。
我們的島嶼還穩穩卡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之間時,搭飛機直飛夏威夷檀香山國際機場需要十個小時,兩地時差十八小時,緯度皆鄰近北回歸線。理論上,地理座標可精準定位,所以當島嶼開始緩緩漂移的時候,全世界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座年輕的島嶼,成形於六百萬年前,竟然違反地質結構,自行移動,看來似乎沿著北回歸線往東漂,就像一條巨大的番薯狀方舟。以往,我們積極申請加入各領域的世界組織、承辦國際運動賽事,意圖打響知名度,讓世界都來看看我們,即使付出一咪咪關心都好。有人說那段時期的努力,有如一個被排擠的小孩,努力掏錢希望同學來做朋友,認真參與各種活動就為了有其他同學注意到自己。哎呀,我們那時真是傻。那些朋友根本不是真心的。用十塊錢買來的朋友,輕易倒向給出五十塊的人,不是應該的嗎?至少數字公正,我們都理解數字大小代表的意義。但現在呢,不僅世界都在看,我們還擁有一個每日更新的數字,公正,確實,充滿希望。
許多人記得總統宣布島嶼正在東移的消息時,自己正在哪裡、做什麼。例如教育部的吳先生,正在一場討論語文教育活動的補助會議。臺北捷運上的許小姐正在通勤途中端著手機看記者會直播。在馬祖南竿當高中老師的林先生,才剛讓吵鬧的班級稍微安靜下來,他不知道本島正在疏遠離島。搭著普悠瑪列車奔馳在花東縱谷往花蓮的王小姐,正眺望窗外的太平洋,她不知道島正迎向更遠處的海。他們都會記得,總統以她一貫和緩的語氣,陳述我們正在東移的事實,政府將每日公布移動里程和方位。不知最早誰提出東移終點是夏威夷的說法,雖然沒證據,大家都樂於接受,從此流行穿夏威夷衫、喝邁泰,像在預習日後的大洋洲認同。本島人超過一半是開心的,他們覺得一定是心心念念的獨立意識終於促使島嶼自行斷鏈,過往那些「兩岸一家親」、「本是同根生」的陳腐說法,就連地理層面都不再合宜。緩慢行進中的島嶼生活,有些死硬的統派人士希冀對岸趕緊武攻,免得遷移日久,戰線愈拉愈長。海峽正在膨脹,隨著兩岸距離增加,海峽已經寬得不能再稱作海峽,島持續疏遠大陸。
不到一年,儘管對岸不停宣示反分裂的訴求,島依然往東越過琉球群島的經線位置,成為舉世聞名的觀光熱點。前仆後繼的全球遊客紛紛飛來這座真實世界的「企業號航空母艦」,尤其集中在東海岸,親身感受海邊湧起的浪濤,見證島嶼漂泊。現在我們可神氣了,要是出國旅遊,只要說自己來自Moving Island,就等著收取他人讚嘆的眼光和話語。雖然我們根本什麼也沒做,只是有天島它就自己動起來。政黨照樣惡鬥,社會依然問題重重,人民的相對剝奪感愈演愈烈,生活沒有隨著漂流變得更容易。比如住西海岸的人就不見得全然擁抱改變。住在嘉義東石的漁民認為,原先近海養殖的蚵棚,隨著本島東移,距離愈拉愈遠,讓他們最終只得放棄。政府雖然給予補助並輔導轉往相關產業,漁民仍然是移動的犧牲者,出海到各漁場的狀況不時處在變動中,增添不少風險。討海人的心理壓力隨著每日增加的往返距離而升高,終究要放棄那片討生活的海域。島的東移或許利大於弊,不只有效脫離強國軍事恫嚇的陰影,至少也提高侵略難度。大島移動如磁鐵,位處東側的綠島、蘭嶼跟著等距行進,西面的金門、馬祖、澎湖則動也不動,牢牢釘在原位。地質學上的解釋說,馬祖、金門的花崗岩和中國華南像是一家人,澎湖的玄武岩則是海底火山冒出來的玩意,與本島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推擠的成因有異。但這些地方卻在二十世紀中以後被歸在所謂的「自由中國」範圍內稱為「臺、澎、金、馬」。在行政區域劃分上,澎湖是臺灣唯一離島縣,馬祖的正式名稱是福建省連江縣,金門則是福建省金門縣。如今這些島嶼與本島的關係都隨著相對距離,漸行漸遠。當我們把本島和離島上的兩千三百萬人口化約成統計數據,有時很難察覺生活的實際變化。
例如透過代理教師甄選,來到馬祖高中擔任國文課老師的林先生。他在臺文研究所畢業後,當一些雜誌的採訪寫手,偶爾接到酬勞較好的房地產廣告文案,跟男友一起租屋在永和的公寓四樓。可能交往時間太長,兩人對彼此的身體失去興趣,平時在交友軟體上各約各的。林先生某次遇上一個高中還沒畢業的嫩男,擔任起開苞的大葛格,突然想到多年以前,還是高中生的自己何曾想過以這樣的科技管道失去童貞。那時候的林小弟,盡可能理性看待欲望,小心不外露與大多數人不同的傾向。他無聊時會關在房內長時間照鏡子,觀察死白皮膚,肌肉鬆軟,小腹微微凸起,撥弄發育中的肉。直到他看厭了自己,下決心像個雕刻家,細心雕塑軀體,剷除脂肪。每天晚自習後回家,就在房間揮汗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灌溉到線條浮現,密密藏在制服和內衣底下。有時寫考卷,他會猛然束緊臀肌和大腿肌,刻意使力讓上臂的小老鼠浮凸起來。要知道一個人衣服下的身體,只需要輕輕拍肩膀或二頭肌,那種緊實的觸感,總讓他著迷。林先生發覺自己和男友再不是彼此投射欲望的實體,他像高中時的自己下決心,切除同居的小世界,打算展開新生活。他想到一個相對單純的環境,沒那麼多欲望圍繞,稍微清整自己的心。到馬祖任教的第一年,兢兢業業備課,理解在地人的心思,偶有放假回本島,跟朋友見面聊得愉快,卻沒特別想回到過去的日子。第二年,應付工作稍有餘裕,且意外談起遠距離戀愛。
(本章未完)
每天早上九點,我們的手機會收到政府發來的里程數簡訊。只要簡單的算術,就能輕易得出我們抵達環太平洋東側、靠近夏威夷群島一帶海域的時間。以平均每天縮短一公里的速度來設想,我們將在二十三年後越過八四九二公里的海洋,正式達成「脫亞入美」。
我們的島嶼還穩穩卡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之間時,搭飛機直飛夏威夷檀香山國際機場需要十個小時,兩地時差十八小時,緯度皆鄰近北回歸線。理論上,地理座標可精準定位,所以當島嶼開始緩緩漂移的時候,全世界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座年輕的島嶼,成形於六百萬年前,竟然違反地質結構,自行移動,看來似乎沿著北回歸線往東漂,就像一條巨大的番薯狀方舟。以往,我們積極申請加入各領域的世界組織、承辦國際運動賽事,意圖打響知名度,讓世界都來看看我們,即使付出一咪咪關心都好。有人說那段時期的努力,有如一個被排擠的小孩,努力掏錢希望同學來做朋友,認真參與各種活動就為了有其他同學注意到自己。哎呀,我們那時真是傻。那些朋友根本不是真心的。用十塊錢買來的朋友,輕易倒向給出五十塊的人,不是應該的嗎?至少數字公正,我們都理解數字大小代表的意義。但現在呢,不僅世界都在看,我們還擁有一個每日更新的數字,公正,確實,充滿希望。
許多人記得總統宣布島嶼正在東移的消息時,自己正在哪裡、做什麼。例如教育部的吳先生,正在一場討論語文教育活動的補助會議。臺北捷運上的許小姐正在通勤途中端著手機看記者會直播。在馬祖南竿當高中老師的林先生,才剛讓吵鬧的班級稍微安靜下來,他不知道本島正在疏遠離島。搭著普悠瑪列車奔馳在花東縱谷往花蓮的王小姐,正眺望窗外的太平洋,她不知道島正迎向更遠處的海。他們都會記得,總統以她一貫和緩的語氣,陳述我們正在東移的事實,政府將每日公布移動里程和方位。不知最早誰提出東移終點是夏威夷的說法,雖然沒證據,大家都樂於接受,從此流行穿夏威夷衫、喝邁泰,像在預習日後的大洋洲認同。本島人超過一半是開心的,他們覺得一定是心心念念的獨立意識終於促使島嶼自行斷鏈,過往那些「兩岸一家親」、「本是同根生」的陳腐說法,就連地理層面都不再合宜。緩慢行進中的島嶼生活,有些死硬的統派人士希冀對岸趕緊武攻,免得遷移日久,戰線愈拉愈長。海峽正在膨脹,隨著兩岸距離增加,海峽已經寬得不能再稱作海峽,島持續疏遠大陸。
不到一年,儘管對岸不停宣示反分裂的訴求,島依然往東越過琉球群島的經線位置,成為舉世聞名的觀光熱點。前仆後繼的全球遊客紛紛飛來這座真實世界的「企業號航空母艦」,尤其集中在東海岸,親身感受海邊湧起的浪濤,見證島嶼漂泊。現在我們可神氣了,要是出國旅遊,只要說自己來自Moving Island,就等著收取他人讚嘆的眼光和話語。雖然我們根本什麼也沒做,只是有天島它就自己動起來。政黨照樣惡鬥,社會依然問題重重,人民的相對剝奪感愈演愈烈,生活沒有隨著漂流變得更容易。比如住西海岸的人就不見得全然擁抱改變。住在嘉義東石的漁民認為,原先近海養殖的蚵棚,隨著本島東移,距離愈拉愈遠,讓他們最終只得放棄。政府雖然給予補助並輔導轉往相關產業,漁民仍然是移動的犧牲者,出海到各漁場的狀況不時處在變動中,增添不少風險。討海人的心理壓力隨著每日增加的往返距離而升高,終究要放棄那片討生活的海域。島的東移或許利大於弊,不只有效脫離強國軍事恫嚇的陰影,至少也提高侵略難度。大島移動如磁鐵,位處東側的綠島、蘭嶼跟著等距行進,西面的金門、馬祖、澎湖則動也不動,牢牢釘在原位。地質學上的解釋說,馬祖、金門的花崗岩和中國華南像是一家人,澎湖的玄武岩則是海底火山冒出來的玩意,與本島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推擠的成因有異。但這些地方卻在二十世紀中以後被歸在所謂的「自由中國」範圍內稱為「臺、澎、金、馬」。在行政區域劃分上,澎湖是臺灣唯一離島縣,馬祖的正式名稱是福建省連江縣,金門則是福建省金門縣。如今這些島嶼與本島的關係都隨著相對距離,漸行漸遠。當我們把本島和離島上的兩千三百萬人口化約成統計數據,有時很難察覺生活的實際變化。
例如透過代理教師甄選,來到馬祖高中擔任國文課老師的林先生。他在臺文研究所畢業後,當一些雜誌的採訪寫手,偶爾接到酬勞較好的房地產廣告文案,跟男友一起租屋在永和的公寓四樓。可能交往時間太長,兩人對彼此的身體失去興趣,平時在交友軟體上各約各的。林先生某次遇上一個高中還沒畢業的嫩男,擔任起開苞的大葛格,突然想到多年以前,還是高中生的自己何曾想過以這樣的科技管道失去童貞。那時候的林小弟,盡可能理性看待欲望,小心不外露與大多數人不同的傾向。他無聊時會關在房內長時間照鏡子,觀察死白皮膚,肌肉鬆軟,小腹微微凸起,撥弄發育中的肉。直到他看厭了自己,下決心像個雕刻家,細心雕塑軀體,剷除脂肪。每天晚自習後回家,就在房間揮汗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灌溉到線條浮現,密密藏在制服和內衣底下。有時寫考卷,他會猛然束緊臀肌和大腿肌,刻意使力讓上臂的小老鼠浮凸起來。要知道一個人衣服下的身體,只需要輕輕拍肩膀或二頭肌,那種緊實的觸感,總讓他著迷。林先生發覺自己和男友再不是彼此投射欲望的實體,他像高中時的自己下決心,切除同居的小世界,打算展開新生活。他想到一個相對單純的環境,沒那麼多欲望圍繞,稍微清整自己的心。到馬祖任教的第一年,兢兢業業備課,理解在地人的心思,偶有放假回本島,跟朋友見面聊得愉快,卻沒特別想回到過去的日子。第二年,應付工作稍有餘裕,且意外談起遠距離戀愛。
(本章未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