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奇幻調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終於,我們有了自己的台式魔幻寫實!
這一地的人味氣味、荒謬奇想,潑灑出台北城西最張狂的顏色。
*隨書附〈騎著石獅上街去〉全彩拉頁地圖
八篇短篇小說,八個獨立卻緊密相連的故事,
音樂X人物X奇想
引領你進入從未想像過的艋舺異世界!
廟宇前的石獅群大遊行,在萬華街道「獅畫符」是什麼暗號?
身高兩米,能扛起城門的地表最強孔夫子,藏了什麼巨大祕密?
如果你的歌曲可以傳唱世界,但代價是要從人間蒸發,你願意嗎?
靠夾娃娃賺錢維生的職業夾客,能否征服來自異界的古怪娃娃機?
電玩宅在虛擬遊戲世界挑戰的最終大魔王,竟是現實中霸凌他的惡棍?
在青山王的見證下,老流氓與大壞蛋即將展開終極決戰……
【本書特色】
「透過人物、地點、音樂這三個支柱,勾勒、建構出我心目中光怪陸離卻也涵容一切的萬華,我永遠的心靈故鄉。」
創作緣起
《艋舺奇幻調》裡的人物雛形,是我小時候每到黃昏就會看到濃妝出門的親切阿姨;每天推著車在龍山寺一帶賣青草茶的濃眉阿伯;背上有個巨大傷疤,除了做工時,其他時間都爛醉如泥的工人……還有國中時期遭霸凌的自己、據說是孔子後代的友人,以及我曾有幸認識的街友、流氓等。
故事的地點都是我熟悉的地方:龍山河濱公園、中華新村(現今的西本願寺遺址)、直興市場、華西街夜市、剝皮寮、西門町等地。無論地景如何變化,因為回憶,它們永遠散發著同樣的氣味。
除了人物、地點,每篇故事搭配固定出場角色--陳雄的「流動唱片行」(流動攤販),均安插一首主題曲。這些歌曲或與故事直接關聯;或呼應時代、場景、主題;或側繪角色心境、宿命;或加深故事情緒兼具多重效果。
★激賞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師/牽猴子共同創辦人
朱宥勳/作家
膝關節/影評人
阿睿/英雄說書YouTube說書人
香功堂主/影評人
吳妮民/作家
林佑霖/詩人
侯季然/電影導演
曹馭博/詩人・小說家
葉天倫/晴天影像・導演
鄒宛臻/逢時影視編劇・小說家
蔡桑(蔡亦竹)/YouTuber・作家
蕭詒徽/寫作者・編輯
雀雀/影評人
蘇哲賢/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街舞狂潮》導演 ⦁ 世新大學廣電學系助理教授
《艋舺奇幻調》裡的各種異能,幾乎都是諸位「邊緣人」掙扎求生、保有最後尊嚴的手段,
都為卑微平凡的角色帶來了人生最傳奇的時刻……奇幻,是獻給不願意受到馴服的每一個人。這是小說家衷心給予的,最豐盈的祝願了。
--作家/朱宥勳
我喜歡浩一在情節中經常暗示,惡意往往出現在那些為了鞏固某人的美善的時刻;幽靈往往出現在為了使某人好好活著的瞬間。於是,這些(被否認的)幽靈,與自己(無法完成的)幽靈,他們彼此纏繞,互為因果。最後,再纏繞著(不在場,身為讀者的)我們。
--寫作者・編輯/蕭詒徽
《艋舺奇幻調》文字運用出神入化,巧妙地將奇想與歷史與鄉野傳說與在地風情全部融合一起,氣口、氣味、氣氛皆美。
--影評人/香功堂主
朱浩一以不被規訓的章法,荒謬而奇情的想像,繽紛熱鬧、複瓣伸展,如卷軸般,緩緩地拉開了萬華的前世今生。
--作家/吳妮民
《艋舺奇幻調》試圖以輕盈的幻想書寫艋舺幽黯歷史的「重」,而潛藏在輕重對比之後,如〈選不了物販賣機〉對眾人生命中無可奈何的安慰,那份溫柔正是全書最深的底色。
--詩人/林佑霖
這是作者以親身經歷提煉而成的艋舺奇幻故事,舊年月漂淡的色調中有火辣的豔陽,傷心人虛構的傳奇中有真實的月光,曲曲泣血,篇篇驚奇,非常好看。
--電影導演/侯季然
浩一筆下的艋舺有如台北城序章,是暗香浮動的不夜天,也是神與人共舞的歌臺,踢踏出一曲又一曲,屬於這座城市的奇幻調。
--英雄說書YouTube說書人/阿睿
灑滿萬華的台式魔幻寫實氛圍,故事裡掉落一地人味氣味,他們都是我們成長經驗中最熟悉的願望本身。
--影評人/雀雀
朱浩一筆下萬華角落裡人物活色生香,描繪台北人的掙扎與希望,頹廢中見美麗,奇幻中滿溢溫度與情義。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街舞狂潮》導演 ⦁ 世新大學廣電學系助理教授/蘇哲賢
這一地的人味氣味、荒謬奇想,潑灑出台北城西最張狂的顏色。
*隨書附〈騎著石獅上街去〉全彩拉頁地圖
八篇短篇小說,八個獨立卻緊密相連的故事,
音樂X人物X奇想
引領你進入從未想像過的艋舺異世界!
廟宇前的石獅群大遊行,在萬華街道「獅畫符」是什麼暗號?
身高兩米,能扛起城門的地表最強孔夫子,藏了什麼巨大祕密?
如果你的歌曲可以傳唱世界,但代價是要從人間蒸發,你願意嗎?
靠夾娃娃賺錢維生的職業夾客,能否征服來自異界的古怪娃娃機?
電玩宅在虛擬遊戲世界挑戰的最終大魔王,竟是現實中霸凌他的惡棍?
在青山王的見證下,老流氓與大壞蛋即將展開終極決戰……
【本書特色】
「透過人物、地點、音樂這三個支柱,勾勒、建構出我心目中光怪陸離卻也涵容一切的萬華,我永遠的心靈故鄉。」
創作緣起
《艋舺奇幻調》裡的人物雛形,是我小時候每到黃昏就會看到濃妝出門的親切阿姨;每天推著車在龍山寺一帶賣青草茶的濃眉阿伯;背上有個巨大傷疤,除了做工時,其他時間都爛醉如泥的工人……還有國中時期遭霸凌的自己、據說是孔子後代的友人,以及我曾有幸認識的街友、流氓等。
故事的地點都是我熟悉的地方:龍山河濱公園、中華新村(現今的西本願寺遺址)、直興市場、華西街夜市、剝皮寮、西門町等地。無論地景如何變化,因為回憶,它們永遠散發著同樣的氣味。
除了人物、地點,每篇故事搭配固定出場角色--陳雄的「流動唱片行」(流動攤販),均安插一首主題曲。這些歌曲或與故事直接關聯;或呼應時代、場景、主題;或側繪角色心境、宿命;或加深故事情緒兼具多重效果。
★激賞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師/牽猴子共同創辦人
朱宥勳/作家
膝關節/影評人
阿睿/英雄說書YouTube說書人
香功堂主/影評人
吳妮民/作家
林佑霖/詩人
侯季然/電影導演
曹馭博/詩人・小說家
葉天倫/晴天影像・導演
鄒宛臻/逢時影視編劇・小說家
蔡桑(蔡亦竹)/YouTuber・作家
蕭詒徽/寫作者・編輯
雀雀/影評人
蘇哲賢/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街舞狂潮》導演 ⦁ 世新大學廣電學系助理教授
《艋舺奇幻調》裡的各種異能,幾乎都是諸位「邊緣人」掙扎求生、保有最後尊嚴的手段,
都為卑微平凡的角色帶來了人生最傳奇的時刻……奇幻,是獻給不願意受到馴服的每一個人。這是小說家衷心給予的,最豐盈的祝願了。
--作家/朱宥勳
我喜歡浩一在情節中經常暗示,惡意往往出現在那些為了鞏固某人的美善的時刻;幽靈往往出現在為了使某人好好活著的瞬間。於是,這些(被否認的)幽靈,與自己(無法完成的)幽靈,他們彼此纏繞,互為因果。最後,再纏繞著(不在場,身為讀者的)我們。
--寫作者・編輯/蕭詒徽
《艋舺奇幻調》文字運用出神入化,巧妙地將奇想與歷史與鄉野傳說與在地風情全部融合一起,氣口、氣味、氣氛皆美。
--影評人/香功堂主
朱浩一以不被規訓的章法,荒謬而奇情的想像,繽紛熱鬧、複瓣伸展,如卷軸般,緩緩地拉開了萬華的前世今生。
--作家/吳妮民
《艋舺奇幻調》試圖以輕盈的幻想書寫艋舺幽黯歷史的「重」,而潛藏在輕重對比之後,如〈選不了物販賣機〉對眾人生命中無可奈何的安慰,那份溫柔正是全書最深的底色。
--詩人/林佑霖
這是作者以親身經歷提煉而成的艋舺奇幻故事,舊年月漂淡的色調中有火辣的豔陽,傷心人虛構的傳奇中有真實的月光,曲曲泣血,篇篇驚奇,非常好看。
--電影導演/侯季然
浩一筆下的艋舺有如台北城序章,是暗香浮動的不夜天,也是神與人共舞的歌臺,踢踏出一曲又一曲,屬於這座城市的奇幻調。
--英雄說書YouTube說書人/阿睿
灑滿萬華的台式魔幻寫實氛圍,故事裡掉落一地人味氣味,他們都是我們成長經驗中最熟悉的願望本身。
--影評人/雀雀
朱浩一筆下萬華角落裡人物活色生香,描繪台北人的掙扎與希望,頹廢中見美麗,奇幻中滿溢溫度與情義。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街舞狂潮》導演 ⦁ 世新大學廣電學系助理教授/蘇哲賢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奇幻,是因為還沒被現實馴服 朱宥勳
推薦序 幽靈的幽靈 蕭詒徽
1孔子的寶藏
2蓮與她的分身
3騎著石獅上街去
4白龍說
5來自海報的女人
6艋舺奇幻調
7選不了物販賣機
8在青山王見證下
推薦序 奇幻,是因為還沒被現實馴服 朱宥勳
推薦序 幽靈的幽靈 蕭詒徽
1孔子的寶藏
2蓮與她的分身
3騎著石獅上街去
4白龍說
5來自海報的女人
6艋舺奇幻調
7選不了物販賣機
8在青山王見證下
序/導讀
推薦序
奇幻,是因為還沒被現實馴服
我不知道出身自艋舺的朱浩一,有沒有讀過同樣是艋舺人、活躍於一百年前台灣文壇的作家朱點人。在當年,朱點人曾有「台灣文壇的麒麟兒」之美譽,作品有著超越時代的成熟度。朱浩一與朱點人的共通點不只是同鄉同姓,也在於他們描寫艋舺的切入點。不管朱浩一是否借鑒了朱點人,但閱讀本書《艋舺奇幻調》時,我的確不斷想起後者的〈賊頭兒曾切〉。故事中,曾切是一名義賊。他的十指留著長長的指甲,用溫水泡軟後收折進銅指套裡,當他行竊之時,便能用柔韌的指甲撕開富人家的鐵網……
朱浩一的《艋舺奇幻調》,幾乎就像是繼承朱點人的傳統而來,並且更加多彩狂野的版本。本書八篇連作的短篇小說,人物與事件彼此交錯,幾乎就是一座「艋舺奇人異士博物館」。有些奇人異士來自於作者的想像(應該吧?那樣的奇幻程度,不太可能出自現實),但也有某些角色隱然關涉現實,比如善摺棉被花的秀蓮、開設在艋舺的育幼院,似乎都有所本。無論是否取材自現實,作者確實扣緊「艋舺」、「奇幻」、「音樂」三個元素,構思井然;同時,這八篇小說也像萬花筒一樣,即使元素非常聚焦,但只要略轉一個方向,就能翻出新的故事與角色,從而賦予艋舺濃豔的鄉野傳奇色彩。
然而,為什麼要把艋舺寫成神仙打架、妖趣橫生之地呢?除了古老城區所帶來的浪漫聯想之外,或許也可以讀作作者所賦予的「詩學正義」—現實裡被侮辱被損害的,就靠奇幻的力量予以補償吧!由此來看,《艋舺奇幻調》裡的各種異能,幾乎都是諸位「邊緣人」掙扎求生、保有最後尊嚴的手段。〈孔子的寶藏〉以關閉感官來承受痛苦,〈蓮與她的分身〉之「手藝」,又何嘗不是歡場女子對抗男人的武器?〈白龍說〉與〈來自海報的女人〉,則都是「從現實困境遁入文本世界」的結構,文本是遊戲還是海報,都無礙此一本質。石獅、賭術、唱歌、夾娃娃等等藝能,都為卑微平凡的角色帶來了人生最傳奇的時刻,但風華過後,終究還是回到艋舺街頭,成為毫不起眼的攤商、街友或兄弟。
但是,小說並不是要說一系列「我們終將回歸平凡」的故事,反而以最大篇幅的筆墨,描寫「平凡人也曾有過耀眼時刻」。這其實是個冒險的決定,因為將重心放在角色的前半生,小說便很難有更亮眼的收尾,這也確實導致了若干篇章的結尾稍嫌軟弱。然而,放在艋舺的文化脈絡裡,這種安排自有其意義吧。《艋舺奇幻調》中的每一位角色,多少都有今我不如昔我、「你不知道當年我多勇」之嘆,全書收束在〈在青山王的見證下〉,更是強化了這種感受。
擴大一點看,這不就是歷史古城艋舺的感覺結構嗎?如今老邁的城區,在朱點人的時代猶是人聲鼎沸、擁有鋪張靡費之祭典的「島都」;而在朱點人之前,更是台灣北部商業的重鎮,一世繁華不在話下。由此,小說每一位衰老的阿伯阿嬸,每一段他們曾經大顯神通的回憶,實際上都是艋舺的化身,都是此地文化史的縮影。
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喜歡本書最末兩篇〈選不了物販賣機〉和〈在青山王的見證下〉。不只是因為這兩篇開始收理線頭,讓前面各篇的角色大串連大會演,更是貫穿小說的一股「不受馴服」之意氣。現實不能擊倒他們,衰老不能擊倒他們,他們並不光鮮亮麗,但他們也不會因為失去了奇幻之力,就怨嘆失志,放棄自己的價值信念。就算身體已經破破爛爛,強哥還是要大無畏地說一句「我強哥呢」,堅持在強豪面前保護艋舺,甚至寧可違抗玉皇大帝的旨意,也要堅守這一方小小的家鄉。
奇幻,是獻給不願意受到馴服的每一個人。這是小說家衷心給予的,最豐盈的祝願了。
(本文作者為作家 朱宥勳)
推薦序
幽靈的幽靈
我想起德希達和朱孝廉。
歷史從未終結,因為仍有未被解決的問題—那些被壓抑、被遺忘、被排除的歷史之靈,仍在呼喚、纏繞著我們—德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中,回應法蘭西斯・福山所謂的歷史終結論,開啟了此後穿梭於哲學與藝術數十年的魂在學:我們如何與不在場、卻依然影響著當下的人事物對峙,那些被否認、被消音的一切。那些幽靈。
死去的父親是幽靈。 路上的無家者是幽靈。
想刪去的錯是幽靈。
我想起朱孝廉也短暫地當過幽靈。
小時候讀《聊齋誌異・畫壁》:江西孟龍潭,與朱孝廉客都中。(江西的孟龍潭,與一名姓朱的舉人客居在京城。)(括號裡的註釋何嘗不是一種幽靈?)兩人偶然來到一座寺院,寺院裡的老僧帶他們參觀。走著走著,朱舉人盯著寺院壁畫中的一名少女,看了很久,愛上了她(俗稱暈船)。
他感到自己的身子飄起來,騰雲駕霧,來到了畫中。畫裡,他和少女親熱了兩日,被其他神女取笑,又差點被前來查房的金甲使者逮個正著;畫外,孟龍潭遍尋不著朋友,追問老僧,僧人笑笑地對畫彈指,朱舉人才從壁畫中緩緩飄下。
回頭看那畫,少女的打扮變成了少婦的模樣。
朱舉人問老僧怎麼回事,老僧答:幻覺生自人心,貧僧怎麼知道怎麼回事?
朱舉人聽了這回答,不是很開心,離開了寺院。
被壓抑的欲望也是幽靈。朱舉人不願承認,老僧沒有說破,但那幅壁畫已經像鏡子一樣,反映了朱孝廉的心。
浩一的《艋舺奇幻調》,讀來就像一篇篇奇情流麗的〈畫壁〉。
生命中那些沒有被實踐的可能性,戛然而止的願景,那些已經不再可能成真的事情,被畫在角色腦中的牆壁上,無從抹去,栩栩如生。有時,他們會因此感到自己的身子飄起來,進入了畫中。
朱孝廉這個角色最讓我玩味的地方,在於他進入畫中時仍受到現實禮教的約束與宰制(怕因私情被使者懲罰,驚懼地躲在幻想中的床底下);另一方面,離開了畫的他卻又恥於承認幻想根植於自己內心的想望(朱氣結而不揚。即起,歷階而出)。這份兩面不是人的雙重否定,使他在畫裡畫外都如此狼狽。
即使進入了幻想中,也並不自由。幻想也是幽靈。(或者用德希達的話說:未來也是幽靈。)此處的幽靈,同時也象徵那些被現有秩序刻意忽略的他者。這些他者也明明是我們的一部分,但為了了結(過去),為了成為(未來),我們不以他們代表自身與現在。
但《艋舺奇幻調》不只在寫朱孝廉。它更在寫那些壁畫。
〈來自海報的女人〉中對純潔的想像、〈艋舺奇幻調〉中對永恆的想像、〈蓮與她的分身〉中對幸福的想像。在浩一筆下,這些想像雖然影響著角色的行動,卻並沒有促使他們往善美、正面、積極的方向前去;他們與自己的美夢之間,總是閃躲、拒絕、彼此取消。如同聽聞老僧回答的朱孝廉,最終只能逃離寺院,逃離被自己改變的畫—他既成為了自己幻想的污點,而畫也成為了現實中他的污點。
但這也正是這些故事最迷人之處:有些夢寐以求的美好,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有點糟糕。栩栩如生的畫啊,有時驅動我們,有時拘束我們,它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如此複雜。
有趣的是,這些角色自己也是幽靈。他們都是被歸類為邊緣的、不完整的、下作的,或者,用《艋舺奇幻調》裡所選用的詞:三教九流的人物。是誰命名了它們?是誰排拒了它們?我喜歡浩一在情節中經常暗示,惡意往往出現在那些為了鞏固某人的美善的時刻;幽靈往往出現在為了使某人好好活著的瞬間。
於是,這些(被否認的)幽靈,與自己(無法完成的)幽靈,他們彼此纏繞,互為因果。最後,再纏繞著(不在場,身為讀者的)我們。
以空間的層次來說,「艋舺」作為台北城市的幽靈,也恰好是這些奇幻故事最好的背景。而以作者的層次來說,我尊敬浩一所展示的立場:在德希達的論述裡,「被幽靈纏繞」的狀態不是負面的,而是倫理的起點。我們之所以應該為未竟的事物而行動,是因為我們被那些不在場的他者(死者、受害者、沉默者)所呼喚。
作為小說裡除了角色之外永遠在場的人:作者,浩一選擇成為那個被許多鬼魂纏上的人。
而選擇奇幻作為類型,又使他像那老僧—不說破,只是笑笑的。
(本文作者為寫作者.編輯 蕭詒徽)
奇幻,是因為還沒被現實馴服
我不知道出身自艋舺的朱浩一,有沒有讀過同樣是艋舺人、活躍於一百年前台灣文壇的作家朱點人。在當年,朱點人曾有「台灣文壇的麒麟兒」之美譽,作品有著超越時代的成熟度。朱浩一與朱點人的共通點不只是同鄉同姓,也在於他們描寫艋舺的切入點。不管朱浩一是否借鑒了朱點人,但閱讀本書《艋舺奇幻調》時,我的確不斷想起後者的〈賊頭兒曾切〉。故事中,曾切是一名義賊。他的十指留著長長的指甲,用溫水泡軟後收折進銅指套裡,當他行竊之時,便能用柔韌的指甲撕開富人家的鐵網……
朱浩一的《艋舺奇幻調》,幾乎就像是繼承朱點人的傳統而來,並且更加多彩狂野的版本。本書八篇連作的短篇小說,人物與事件彼此交錯,幾乎就是一座「艋舺奇人異士博物館」。有些奇人異士來自於作者的想像(應該吧?那樣的奇幻程度,不太可能出自現實),但也有某些角色隱然關涉現實,比如善摺棉被花的秀蓮、開設在艋舺的育幼院,似乎都有所本。無論是否取材自現實,作者確實扣緊「艋舺」、「奇幻」、「音樂」三個元素,構思井然;同時,這八篇小說也像萬花筒一樣,即使元素非常聚焦,但只要略轉一個方向,就能翻出新的故事與角色,從而賦予艋舺濃豔的鄉野傳奇色彩。
然而,為什麼要把艋舺寫成神仙打架、妖趣橫生之地呢?除了古老城區所帶來的浪漫聯想之外,或許也可以讀作作者所賦予的「詩學正義」—現實裡被侮辱被損害的,就靠奇幻的力量予以補償吧!由此來看,《艋舺奇幻調》裡的各種異能,幾乎都是諸位「邊緣人」掙扎求生、保有最後尊嚴的手段。〈孔子的寶藏〉以關閉感官來承受痛苦,〈蓮與她的分身〉之「手藝」,又何嘗不是歡場女子對抗男人的武器?〈白龍說〉與〈來自海報的女人〉,則都是「從現實困境遁入文本世界」的結構,文本是遊戲還是海報,都無礙此一本質。石獅、賭術、唱歌、夾娃娃等等藝能,都為卑微平凡的角色帶來了人生最傳奇的時刻,但風華過後,終究還是回到艋舺街頭,成為毫不起眼的攤商、街友或兄弟。
但是,小說並不是要說一系列「我們終將回歸平凡」的故事,反而以最大篇幅的筆墨,描寫「平凡人也曾有過耀眼時刻」。這其實是個冒險的決定,因為將重心放在角色的前半生,小說便很難有更亮眼的收尾,這也確實導致了若干篇章的結尾稍嫌軟弱。然而,放在艋舺的文化脈絡裡,這種安排自有其意義吧。《艋舺奇幻調》中的每一位角色,多少都有今我不如昔我、「你不知道當年我多勇」之嘆,全書收束在〈在青山王的見證下〉,更是強化了這種感受。
擴大一點看,這不就是歷史古城艋舺的感覺結構嗎?如今老邁的城區,在朱點人的時代猶是人聲鼎沸、擁有鋪張靡費之祭典的「島都」;而在朱點人之前,更是台灣北部商業的重鎮,一世繁華不在話下。由此,小說每一位衰老的阿伯阿嬸,每一段他們曾經大顯神通的回憶,實際上都是艋舺的化身,都是此地文化史的縮影。
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喜歡本書最末兩篇〈選不了物販賣機〉和〈在青山王的見證下〉。不只是因為這兩篇開始收理線頭,讓前面各篇的角色大串連大會演,更是貫穿小說的一股「不受馴服」之意氣。現實不能擊倒他們,衰老不能擊倒他們,他們並不光鮮亮麗,但他們也不會因為失去了奇幻之力,就怨嘆失志,放棄自己的價值信念。就算身體已經破破爛爛,強哥還是要大無畏地說一句「我強哥呢」,堅持在強豪面前保護艋舺,甚至寧可違抗玉皇大帝的旨意,也要堅守這一方小小的家鄉。
奇幻,是獻給不願意受到馴服的每一個人。這是小說家衷心給予的,最豐盈的祝願了。
(本文作者為作家 朱宥勳)
推薦序
幽靈的幽靈
我想起德希達和朱孝廉。
歷史從未終結,因為仍有未被解決的問題—那些被壓抑、被遺忘、被排除的歷史之靈,仍在呼喚、纏繞著我們—德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中,回應法蘭西斯・福山所謂的歷史終結論,開啟了此後穿梭於哲學與藝術數十年的魂在學:我們如何與不在場、卻依然影響著當下的人事物對峙,那些被否認、被消音的一切。那些幽靈。
死去的父親是幽靈。 路上的無家者是幽靈。
想刪去的錯是幽靈。
我想起朱孝廉也短暫地當過幽靈。
小時候讀《聊齋誌異・畫壁》:江西孟龍潭,與朱孝廉客都中。(江西的孟龍潭,與一名姓朱的舉人客居在京城。)(括號裡的註釋何嘗不是一種幽靈?)兩人偶然來到一座寺院,寺院裡的老僧帶他們參觀。走著走著,朱舉人盯著寺院壁畫中的一名少女,看了很久,愛上了她(俗稱暈船)。
他感到自己的身子飄起來,騰雲駕霧,來到了畫中。畫裡,他和少女親熱了兩日,被其他神女取笑,又差點被前來查房的金甲使者逮個正著;畫外,孟龍潭遍尋不著朋友,追問老僧,僧人笑笑地對畫彈指,朱舉人才從壁畫中緩緩飄下。
回頭看那畫,少女的打扮變成了少婦的模樣。
朱舉人問老僧怎麼回事,老僧答:幻覺生自人心,貧僧怎麼知道怎麼回事?
朱舉人聽了這回答,不是很開心,離開了寺院。
被壓抑的欲望也是幽靈。朱舉人不願承認,老僧沒有說破,但那幅壁畫已經像鏡子一樣,反映了朱孝廉的心。
浩一的《艋舺奇幻調》,讀來就像一篇篇奇情流麗的〈畫壁〉。
生命中那些沒有被實踐的可能性,戛然而止的願景,那些已經不再可能成真的事情,被畫在角色腦中的牆壁上,無從抹去,栩栩如生。有時,他們會因此感到自己的身子飄起來,進入了畫中。
朱孝廉這個角色最讓我玩味的地方,在於他進入畫中時仍受到現實禮教的約束與宰制(怕因私情被使者懲罰,驚懼地躲在幻想中的床底下);另一方面,離開了畫的他卻又恥於承認幻想根植於自己內心的想望(朱氣結而不揚。即起,歷階而出)。這份兩面不是人的雙重否定,使他在畫裡畫外都如此狼狽。
即使進入了幻想中,也並不自由。幻想也是幽靈。(或者用德希達的話說:未來也是幽靈。)此處的幽靈,同時也象徵那些被現有秩序刻意忽略的他者。這些他者也明明是我們的一部分,但為了了結(過去),為了成為(未來),我們不以他們代表自身與現在。
但《艋舺奇幻調》不只在寫朱孝廉。它更在寫那些壁畫。
〈來自海報的女人〉中對純潔的想像、〈艋舺奇幻調〉中對永恆的想像、〈蓮與她的分身〉中對幸福的想像。在浩一筆下,這些想像雖然影響著角色的行動,卻並沒有促使他們往善美、正面、積極的方向前去;他們與自己的美夢之間,總是閃躲、拒絕、彼此取消。如同聽聞老僧回答的朱孝廉,最終只能逃離寺院,逃離被自己改變的畫—他既成為了自己幻想的污點,而畫也成為了現實中他的污點。
但這也正是這些故事最迷人之處:有些夢寐以求的美好,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有點糟糕。栩栩如生的畫啊,有時驅動我們,有時拘束我們,它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如此複雜。
有趣的是,這些角色自己也是幽靈。他們都是被歸類為邊緣的、不完整的、下作的,或者,用《艋舺奇幻調》裡所選用的詞:三教九流的人物。是誰命名了它們?是誰排拒了它們?我喜歡浩一在情節中經常暗示,惡意往往出現在那些為了鞏固某人的美善的時刻;幽靈往往出現在為了使某人好好活著的瞬間。
於是,這些(被否認的)幽靈,與自己(無法完成的)幽靈,他們彼此纏繞,互為因果。最後,再纏繞著(不在場,身為讀者的)我們。
以空間的層次來說,「艋舺」作為台北城市的幽靈,也恰好是這些奇幻故事最好的背景。而以作者的層次來說,我尊敬浩一所展示的立場:在德希達的論述裡,「被幽靈纏繞」的狀態不是負面的,而是倫理的起點。我們之所以應該為未竟的事物而行動,是因為我們被那些不在場的他者(死者、受害者、沉默者)所呼喚。
作為小說裡除了角色之外永遠在場的人:作者,浩一選擇成為那個被許多鬼魂纏上的人。
而選擇奇幻作為類型,又使他像那老僧—不說破,只是笑笑的。
(本文作者為寫作者.編輯 蕭詒徽)
試閱
06艋舺奇幻調
上午十點,陳雄拿著裝滿CD、卡帶的紙箱,走進了直興市場內。觀察片刻後,他今天選定了魚販跟菜販之間的縫隙,鋪上一塊防水帆布,席地而坐。他從紙箱底部拿出了自己使用多年的小招牌擺在前頭,上面寫著「流動唱片行 童叟無欺」。
……
跟他熟的人都知道,陳雄非常溫和,甚至已經到了無欲無求的地步。人人都知道,陳雄不吃也不喝。無論他早上幾點來,無論他下午幾點走,沒人見過他喝水,沒人見過他吃東西。若有人好心拿食物或湯品、飲料給他,他總會掛上靦腆的微笑搖搖頭,不肯收下。
陳雄另一個奇特的地方,是他的身體。
隨著天氣、早晚、燈光明暗的差異,每個人身體的顏色都會變得或濃或淡。但是在有些人的眼中,陳雄的身體幾乎都是淡的,他們從沒見過他的身體呈現深濃的顏色。有人甚至還宣稱,見過陳雄本人變得幾乎快要消失,近乎透明。
而陳雄最最令人感到奇異的,是他似乎不會變老。
……
「陳雄,阿賢,莉莉,你們跑哪兒去啦?吃飯時間到囉!今天有排骨喔!」
一聽到院長,不,應該說,一聽到「排骨」的呼喚,三個原本絲毫不見蹤影的孩子,就從圍牆旁的草叢裡跑了出來。
帶頭的孩子是阿賢。他長得濃眉大眼,鼻樑俊挺,是保育院裡面最受歡迎的大哥大。只要阿賢登高一呼,孩子們不管原先是在跳繩、打陀螺、跳房子、蘿蔔蹲,都會立刻停下手邊的遊戲,轉頭看阿賢要帶領他們玩些什麼。
……
跟在阿賢後面的小女孩叫做莉莉。雖然此時還流著兩道黏稠的鼻水,但已看得出嬌小的她是個美人胚子,笑起來如兩輪彎月的眼睛常讓院長鄒嬌覺得,是要多狠心,才能夠拋棄這麼可愛的孩子。
……
在三個人當中,走在最後面的,就是陳雄。光看他五官深邃、膚色黝黑、一頭自然捲,鄒嬌就能猜到,父母為什麼會把他放在保育院門口。一時激情?異國錯誤?難道是暗巷裡的暴力?鄒嬌只希望他們是曾經有愛的,哪怕只有幾分鐘也沒關係,孩子應當是愛情的產物,是上帝的贈禮。鄒嬌就是沒有福分的人,所以她在小小太陽保育院當院長,努力接住這些被遺棄的小天使。 陳雄是個特別的孩子,天生就很有節奏感、音樂感。聽到街上有人說書,大家記得的都是故事,什麼七進七出救阿斗、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孫悟空大鬧天宮等,陳雄記得的卻都是說書人嘴裡的音效,例如咚鏘咚鏘咚哆囉嚨咚鏘、喀啦喀啦喀啦、啪唦啪唦啪唦……一類的。就連夜深了,有賣肉粽的小販拉著攤車經過,隨時飢腸轆轆的孩子們想到的總是肉粽的美味,只有陳雄,無論是醒是睡,都會張開嘴,毫不猶豫地唱起歌來。
「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燒肉粽,燒肉粽,賣燒肉粽。」
……
隨著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孩子們慢慢長大了。
阿賢展現出了體育方面的興趣與才華,原本就已經高人一等的身高,後來幾乎都要追上院長鄒嬌,同時也變得胸膛寬厚、四肢健壯,他人生的第二目標,是要成為一名專業的運動員或體育老師。
不出鄒嬌所料,莉莉果然長成了一個清秀的美女。……她個子沒長太多,看起來仍像個大小孩,但出眾而柔美的氣質,讓她的女人味飄散出一股令人難以抗拒的芳香。
至於陳雄的主要變化,是他的音樂天賦似乎不見了。他天生的自然捲更捲了。就算去燙直,也維持不了幾天的時間,所以他放棄了。加上深邃的五官及黝黑的皮膚,陳雄的顯眼程度更勝兒時。
……
他人的排擠與排斥,又或許是青春期的賀爾蒙作祟,陳雄不再唱歌了。他總是默默地望著天空,別人問他看什麼,他也答不上來,這進一步又加強了別人對他的反感,覺得他自視甚高。
只有阿賢跟莉莉從未離棄這位兒時的同伴,尤其是莉莉,她總記得落入蝙蝠洞深處的時候,在一望無際的漆黑裡,在無助與絕望之中,陳雄一次又一次唱著歌。對她來說,歌詞本身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他是她黑暗中的希望,絕望中的未來。
早在莉莉還不知道什麼是愛情之前,她就已經愛上了他。
然而陳雄是怎麼想的呢?
他從沒想過這件事。雖然外面的世界不再如童年般純粹,而是變得紛亂嘈雜;血液裡那股難以解釋的能量偶爾會讓他失控,做出些捶打牆壁或河邊吼叫的事情。
……
三人在一起時,陳雄的眼裡是內心的難以名狀,莉莉的眼裡是陳雄,而阿賢的眼裡是羨慕與妒忌。
阿賢人生的第一目標,就是讓莉莉成為自己的生命伴侶。
命運的齒輪,悄悄地轉動了。
這天黃昏,陳雄依舊來到淡水河邊,跟一些戀人一起凝視夕陽,這是他極少數的興趣之一。 一切都是如此日常而平凡。
……
陳雄想起幾天前,他在一家舶來品店,看到了一枝放在長長的玻璃盒中的漂亮百合。他知道,那枝花不可能是真的,卻又震懾於它那永遠不會消逝的美麗。那股被美撼動的經驗,讓他陷入了巨大的悲傷之中。他很難過,自己看得見美,又無法將這樣的美傳達出去。
直到此時此刻,他終於找到了方法。
歌詞與旋律,從他口中自然而然流瀉而出。
……
淡水河邊,一位戴著粗框眼鏡、留著小落腮鬍的年輕男人,在聽了陳雄的歌曲—他後來將之取名為〈玻璃百合〉—之後,主動跟他搭話。他表示,自己在一家名叫「武藏唱片」的公司上班,老闆是日本人,想問他目前有沒有經紀人或跟什麼唱片公司簽約。
陳雄搖了搖頭。
男人開心而主動地跟他握了手。
「我叫啟吾,是台日混血,公司裡多數人叫我熱狗。」
他不好意思地抓了抓頭。
「你剛剛唱的那首歌,非常有味道,你有興趣來我們公司聊聊嗎?」
陳雄不可置信地凝望著熱狗,內心經過了彷彿有一個世紀之久以後,他才點了頭。
「你要出唱片了,我的老天啊!」
鄒嬌知道陳雄要出唱片以後,興奮得整個人都跳了起來,落地時讓附近一組老舊的桌椅搖晃不已。
「小小太陽保育院要出第一個明星了!」
……
天算不如人算,陳遠的唱片銷售量極差,市場上普遍的意見多是「歌詞太難」、「聽不懂在唱什麼」以及糾結於百合為什麼能同時永生不死又永死不生。陳雄大受打擊,躲在家中數日不出,任憑阿賢跟莉莉怎麼敲門,也都不出來。
……
直到一個月過去,阿賢才又跟莉莉約好去看陳雄。
沒想到抵達他家以後,沒見到人,倒是看到了他門上貼了一張紙。
「我去日本發展了。」
如前所述,武藏唱片的老闆是日本人小笠原武藏,原本成立唱片公司,主要是想做引進日本演歌入台灣的生意。熱狗帶人回來時,他其實不太開心,覺得何必挖掘台灣歌手。沒想到實際聽過曲調及歌詞後,他隨即點了頭,認為這張唱片大有可為。
可惜的是,日本人對音樂的看法跟台灣果然有所不同,武藏唱片因陳雄之故,賠了一大筆錢,熱狗對此非常懊悔。
不過,小笠原武藏並不後悔。他指示熱狗,帶著陳雄去日本錄音,也找個人翻譯,推出一個有中文也有日文的版本。雖然台灣已經賠過一把,在日本說不定有機會扳回一成。
小笠原武藏賭對了。
……
由於在日本大受好評,武藏唱片便以此作為行銷宣傳,再次於台灣推出這張專輯。果不其然,過了水以後再回來的陳雄忽然被理解了,以前那些批評的聲音也全部都轉為支持及肯定。不久之後,全世界的華人地區,幾乎都知道了〈玻璃百合〉這首歌。
他從沒沒無聞一夕之間成了大明星。
唱片公司為他量身訂做了多套服裝,並透過大量的影視媒體曝光,讓人們把〈玻璃百合〉的錄音帶封面設計與他的服裝打扮結合,使得他不管走到哪兒,大家都會明確地知道,他就是唱〈玻璃百合〉的歌手。
針對唱片公司的行銷手法,陳雄曾提出意見,他希望大家記住的是自己的名字,而不只是「那個唱〈玻璃百合〉的人」,但唱片公司表示,陳雄畢竟是台灣人,名字對日本人來說不算好記,不如用歌曲當名片,反而更容易讓大家親近他。陳雄雖無法完全認同這個想法,但畢竟收入豐碩,已遠遠超過不愁吃穿的等級,於是他勉強同意了唱片公司的想法。
意識到陳雄的抗拒心理後,唱片公司擔心惹怒金雞母,於是開始想方設法攏絡陳雄的心。
一開始,他們嘗試帶陳雄去吃日本的高級料理,但孤兒院長大的他,對河豚、頂級壽司、松葉蟹、和牛等都意興闌珊,反而牛丼、豬排飯跟咖哩這些庶民料理更合他的胃口。
豪宅、豪車、名牌服飾,陳雄雖然不排斥,但也算不上熱愛。至於賭博、打高爾夫、開遊艇,陳雄更是興趣缺缺。
最後,還是一個從牛郎轉職過來的男人豎起了小拇指,暗示公司何妨用女人來收服他。
「上面的頭再硬,也硬不過下面的頭!」
從那天起,公司每隔幾天就會安排一個最頂級的風俗女郎登門拜訪。
沒想到,陳雄對這樣的安排敬謝不敏。 「我的第一次,一定要保留給有感情的對象,怎麼可以是在賣的?」
……
可是終究,該發生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自創作完〈玻璃百合〉以後,陳雄彷彿用盡了所有的力量,再也寫不出一首新的歌曲。
這件事情讓陳雄非常焦慮,因此只要不是宣傳的日子,陳雄總會待在家裡,嘗試創作新的歌曲。問題在於,他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將各種聲音組合成一首樂曲。或者應該說,對如今的他來說,聲音似乎已失去了曾經的魔力,每一種聲音都變得平凡無奇、毫無生命力。
有一天,唱片公司照例又送了一個風俗女郎過來。這天稍早,陳雄已經揉爛了幾百張的紙,把好好的一個住家搞得像垃圾堆。女郎進門,陳雄還沒說話,女郎就已蹲下,從靠近門口的紙張開始撿起。見陳雄沒反對,女郎索性找出打掃用具,把豪宅地上清得一塵不染,廚房裡一些沒洗的碗盤也都順手洗淨。
早在女郎還沒造訪之前,她就已經聽聞,陳雄每次都會把人趕走,絲毫不給她們任何表現的機會。於是在進門之前,女郎就已做好馬上會離開的心理準備,也不打算跟前人一樣刻意討好或懇求,她可是這一行的首席紅牌,不僅青春貌美,還畢業自頂尖學府。這樣的她,不需要別人的同情。
因此,她幫忙打掃,完全只是出於好心。她感覺到陳雄的焦慮,而自己愛莫能助,所以她心想,至少幫他把家裡打掃好再走。
看著女郎打掃家裡的身影,陳雄想起了遙遠的過往。很久很久以前,他還待在小小太陽保育院的時候,院長也是會像這樣,溫柔地把他弄亂的東西都整理乾淨,一句責罵的話語也沒有。 這一瞬間,陳雄忽然意識到自己深不見底的寂寞與孤獨。
打掃完畢,本來已經要離開的女郎,一見陳雄淚流滿面,就回過頭來給了陳雄一個擁抱,沒想到陳雄更用力地擁抱回去,而且絲毫沒有放開的打算。
陳雄給出了他的第一次。
在此之前,他從沒想過,自己竟如此渴望女人的身軀。
算了吧,也許我已經江郎才盡了,何必再強求?
陳雄不再拒絕任何上門的女郎,甚至要求唱片公司或可一次派多一點人來。
……
陳雄過起了混亂而糜爛的日子。
也因如此,才會發生後來的那件事。
……
早餐一結束,陳雄就覺得人不太對勁,原來是那惹人心煩的創作焦躁又從縫隙溜了出來。
該死,得想個辦法才行。
正在聯絡唱片公司再安排女人來時,門鈴就響了,陳雄於是掛上了電話。
門外的女性身穿天藍色洋裝、體型嬌小、氣質清秀,一點不像來自風俗產業。但陳雄並不感到意外,總有這樣的女子存在,無論是為了金錢,抑或為了滿足性欲,或是各種他無法理解的原因,世界很複雜,女人也是。
看到陳雄,女人顯得既開心又羞怯。陳雄望著她那張有著馬賽克的面容,心底不知怎的湧起一股懷念的情感,讓他很想一探自己的內在。
心一動念,陳雄就聽到了金屬的摩擦聲。是鎖鏈,似乎在鬆動。
陳雄嚇了一大跳,趕忙壓抑自己的所有情感,獨留汙濁而渾沌的欲望,藉此再次將鎖鏈綁緊。
「陳……」
陳雄並沒有意識到,對方講出了他熟悉的語言,甚至是他的姓氏。他只看見女人開了口,就把自己的嘴壓上去,讓她失去了所有的言語。
此時的陳雄儼然性愛機器人,無須思考,一切動作行雲流水。
……
終於結束時,陳雄累得昏昏欲睡,腦袋一片空白。
女人似乎在對他說些什麼,但他聽不見,只覺得那些話語在他耳邊不斷嗡嗡作響,教人煩躁。他從皮夾裡拿出了幾張大額紙鈔,塞給那個女人。
空氣中,忽然湧現了大海的氣味。陳雄看到淚水滴到床單上,因而皺起了眉頭。
這樣我要怎麼睡?
嘆了一口氣,他逼自己起身,從屋內的保險箱裡拿出一疊紙鈔,回到臥室。
他本想把錢好好交給女人,希望她能閉嘴。但轉念一想,他可是演唱〈玻璃百合〉的傳奇歌手,對方如此不敬,他當然要給她一點教訓。於是他笑了笑,把紙鈔往上一撒,讓鈔票在空中飛舞,猶如一場櫻吹雪。
女人一張紙鈔也沒拿,但總算穿起衣物,哭著離開了。
陳雄躺到了床上,閉上了雙眼,陷入了深深的睡眠之中。
陳雄覺得自己睡了很久,又很像才剛闔眼。
有人在敲門,而且是不開門不會罷休的那種。
陳雄把自己拎起來,拎到門口,打開門。
一個高大而令人感到非常熟悉的男人憤怒地望著陳雄,對他破口大罵些什麼,穿著天藍色洋裝的女人則在男人的後面,意圖想要將他拉走。 ……
見陳雄一臉迷惘,男人大為光火,一拳打到了陳雄的臉上。然後再一拳,又一拳,揍倒後改踢了許多腳,接著再把陳雄抓起來往屋內摔進去。
……
那瞬間,他聽見了清楚的玻璃碎裂聲。一聲,一聲,又一聲,家裡不知哪兒的玻璃窗破了。
陳雄拖著傷口,環視家中一圈,每一扇玻璃窗都完好如初。
陳雄終於想起,打他的男人是阿賢。那麼站在阿賢背後的、穿著天藍色洋裝的女人,一定就是莉莉了。
所以稍早跟他發生關係的人,就是莉莉嗎?
那是莉莉的第一次?
是他強行奪走的嗎?還是她自願獻上的呢?
陳雄感覺胸腔裡有什麼東西枯萎了。既然會枯萎,那絕對是一朵花吧,絕對是那朵讓他賺了大把鈔票的,既帶給他財富,也帶給他痛苦的百合吧。
從那天以後,他的創作焦躁徹底消失殆盡,不留一點痕跡。
一方面是慶祝,一方面更是哀悼創作焦躁的消失,陳雄的生活過得更加荒淫無度,如今唯有處女才滿足得了他。為此,唱片公司絞盡腦汁,動用所有關係,才勉為其難張羅到一週至少能有一人。與此同時,陳雄的歌依舊大賣,縱使也越來越少人記得他的名字,只記得他的歌。
某天跟一位風俗女郎發生完關係後,陳雄發現了一件事情。
他的手指顏色變淡了。
他以為是錯覺,於是走進浴室,透過鏡子仔細觀察,清楚看見自己的皮膚表面呈現出了透明感,有點像是一塊玻璃。
他漸漸地也失去了飲食的欲望,身體卻未出現任何異狀。
他開始時不時會忘記自己的名字。
彷彿他的存在即將回到虛無之境。
自那次經驗以後,陳雄的身體就會時而呈現程度不一的透明。
……
上午十點,陳雄拿著裝滿CD、卡帶的紙箱,走進了直興市場內。觀察片刻後,他今天選定了魚販跟菜販之間的縫隙,鋪上一塊防水帆布,席地而坐。他從紙箱底部拿出了自己使用多年的小招牌擺在前頭,上面寫著「流動唱片行 童叟無欺」。
……
跟他熟的人都知道,陳雄非常溫和,甚至已經到了無欲無求的地步。人人都知道,陳雄不吃也不喝。無論他早上幾點來,無論他下午幾點走,沒人見過他喝水,沒人見過他吃東西。若有人好心拿食物或湯品、飲料給他,他總會掛上靦腆的微笑搖搖頭,不肯收下。
陳雄另一個奇特的地方,是他的身體。
隨著天氣、早晚、燈光明暗的差異,每個人身體的顏色都會變得或濃或淡。但是在有些人的眼中,陳雄的身體幾乎都是淡的,他們從沒見過他的身體呈現深濃的顏色。有人甚至還宣稱,見過陳雄本人變得幾乎快要消失,近乎透明。
而陳雄最最令人感到奇異的,是他似乎不會變老。
……
「陳雄,阿賢,莉莉,你們跑哪兒去啦?吃飯時間到囉!今天有排骨喔!」
一聽到院長,不,應該說,一聽到「排骨」的呼喚,三個原本絲毫不見蹤影的孩子,就從圍牆旁的草叢裡跑了出來。
帶頭的孩子是阿賢。他長得濃眉大眼,鼻樑俊挺,是保育院裡面最受歡迎的大哥大。只要阿賢登高一呼,孩子們不管原先是在跳繩、打陀螺、跳房子、蘿蔔蹲,都會立刻停下手邊的遊戲,轉頭看阿賢要帶領他們玩些什麼。
……
跟在阿賢後面的小女孩叫做莉莉。雖然此時還流著兩道黏稠的鼻水,但已看得出嬌小的她是個美人胚子,笑起來如兩輪彎月的眼睛常讓院長鄒嬌覺得,是要多狠心,才能夠拋棄這麼可愛的孩子。
……
在三個人當中,走在最後面的,就是陳雄。光看他五官深邃、膚色黝黑、一頭自然捲,鄒嬌就能猜到,父母為什麼會把他放在保育院門口。一時激情?異國錯誤?難道是暗巷裡的暴力?鄒嬌只希望他們是曾經有愛的,哪怕只有幾分鐘也沒關係,孩子應當是愛情的產物,是上帝的贈禮。鄒嬌就是沒有福分的人,所以她在小小太陽保育院當院長,努力接住這些被遺棄的小天使。 陳雄是個特別的孩子,天生就很有節奏感、音樂感。聽到街上有人說書,大家記得的都是故事,什麼七進七出救阿斗、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孫悟空大鬧天宮等,陳雄記得的卻都是說書人嘴裡的音效,例如咚鏘咚鏘咚哆囉嚨咚鏘、喀啦喀啦喀啦、啪唦啪唦啪唦……一類的。就連夜深了,有賣肉粽的小販拉著攤車經過,隨時飢腸轆轆的孩子們想到的總是肉粽的美味,只有陳雄,無論是醒是睡,都會張開嘴,毫不猶豫地唱起歌來。
「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燒肉粽,燒肉粽,賣燒肉粽。」
……
隨著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孩子們慢慢長大了。
阿賢展現出了體育方面的興趣與才華,原本就已經高人一等的身高,後來幾乎都要追上院長鄒嬌,同時也變得胸膛寬厚、四肢健壯,他人生的第二目標,是要成為一名專業的運動員或體育老師。
不出鄒嬌所料,莉莉果然長成了一個清秀的美女。……她個子沒長太多,看起來仍像個大小孩,但出眾而柔美的氣質,讓她的女人味飄散出一股令人難以抗拒的芳香。
至於陳雄的主要變化,是他的音樂天賦似乎不見了。他天生的自然捲更捲了。就算去燙直,也維持不了幾天的時間,所以他放棄了。加上深邃的五官及黝黑的皮膚,陳雄的顯眼程度更勝兒時。
……
他人的排擠與排斥,又或許是青春期的賀爾蒙作祟,陳雄不再唱歌了。他總是默默地望著天空,別人問他看什麼,他也答不上來,這進一步又加強了別人對他的反感,覺得他自視甚高。
只有阿賢跟莉莉從未離棄這位兒時的同伴,尤其是莉莉,她總記得落入蝙蝠洞深處的時候,在一望無際的漆黑裡,在無助與絕望之中,陳雄一次又一次唱著歌。對她來說,歌詞本身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他是她黑暗中的希望,絕望中的未來。
早在莉莉還不知道什麼是愛情之前,她就已經愛上了他。
然而陳雄是怎麼想的呢?
他從沒想過這件事。雖然外面的世界不再如童年般純粹,而是變得紛亂嘈雜;血液裡那股難以解釋的能量偶爾會讓他失控,做出些捶打牆壁或河邊吼叫的事情。
……
三人在一起時,陳雄的眼裡是內心的難以名狀,莉莉的眼裡是陳雄,而阿賢的眼裡是羨慕與妒忌。
阿賢人生的第一目標,就是讓莉莉成為自己的生命伴侶。
命運的齒輪,悄悄地轉動了。
這天黃昏,陳雄依舊來到淡水河邊,跟一些戀人一起凝視夕陽,這是他極少數的興趣之一。 一切都是如此日常而平凡。
……
陳雄想起幾天前,他在一家舶來品店,看到了一枝放在長長的玻璃盒中的漂亮百合。他知道,那枝花不可能是真的,卻又震懾於它那永遠不會消逝的美麗。那股被美撼動的經驗,讓他陷入了巨大的悲傷之中。他很難過,自己看得見美,又無法將這樣的美傳達出去。
直到此時此刻,他終於找到了方法。
歌詞與旋律,從他口中自然而然流瀉而出。
……
淡水河邊,一位戴著粗框眼鏡、留著小落腮鬍的年輕男人,在聽了陳雄的歌曲—他後來將之取名為〈玻璃百合〉—之後,主動跟他搭話。他表示,自己在一家名叫「武藏唱片」的公司上班,老闆是日本人,想問他目前有沒有經紀人或跟什麼唱片公司簽約。
陳雄搖了搖頭。
男人開心而主動地跟他握了手。
「我叫啟吾,是台日混血,公司裡多數人叫我熱狗。」
他不好意思地抓了抓頭。
「你剛剛唱的那首歌,非常有味道,你有興趣來我們公司聊聊嗎?」
陳雄不可置信地凝望著熱狗,內心經過了彷彿有一個世紀之久以後,他才點了頭。
「你要出唱片了,我的老天啊!」
鄒嬌知道陳雄要出唱片以後,興奮得整個人都跳了起來,落地時讓附近一組老舊的桌椅搖晃不已。
「小小太陽保育院要出第一個明星了!」
……
天算不如人算,陳遠的唱片銷售量極差,市場上普遍的意見多是「歌詞太難」、「聽不懂在唱什麼」以及糾結於百合為什麼能同時永生不死又永死不生。陳雄大受打擊,躲在家中數日不出,任憑阿賢跟莉莉怎麼敲門,也都不出來。
……
直到一個月過去,阿賢才又跟莉莉約好去看陳雄。
沒想到抵達他家以後,沒見到人,倒是看到了他門上貼了一張紙。
「我去日本發展了。」
如前所述,武藏唱片的老闆是日本人小笠原武藏,原本成立唱片公司,主要是想做引進日本演歌入台灣的生意。熱狗帶人回來時,他其實不太開心,覺得何必挖掘台灣歌手。沒想到實際聽過曲調及歌詞後,他隨即點了頭,認為這張唱片大有可為。
可惜的是,日本人對音樂的看法跟台灣果然有所不同,武藏唱片因陳雄之故,賠了一大筆錢,熱狗對此非常懊悔。
不過,小笠原武藏並不後悔。他指示熱狗,帶著陳雄去日本錄音,也找個人翻譯,推出一個有中文也有日文的版本。雖然台灣已經賠過一把,在日本說不定有機會扳回一成。
小笠原武藏賭對了。
……
由於在日本大受好評,武藏唱片便以此作為行銷宣傳,再次於台灣推出這張專輯。果不其然,過了水以後再回來的陳雄忽然被理解了,以前那些批評的聲音也全部都轉為支持及肯定。不久之後,全世界的華人地區,幾乎都知道了〈玻璃百合〉這首歌。
他從沒沒無聞一夕之間成了大明星。
唱片公司為他量身訂做了多套服裝,並透過大量的影視媒體曝光,讓人們把〈玻璃百合〉的錄音帶封面設計與他的服裝打扮結合,使得他不管走到哪兒,大家都會明確地知道,他就是唱〈玻璃百合〉的歌手。
針對唱片公司的行銷手法,陳雄曾提出意見,他希望大家記住的是自己的名字,而不只是「那個唱〈玻璃百合〉的人」,但唱片公司表示,陳雄畢竟是台灣人,名字對日本人來說不算好記,不如用歌曲當名片,反而更容易讓大家親近他。陳雄雖無法完全認同這個想法,但畢竟收入豐碩,已遠遠超過不愁吃穿的等級,於是他勉強同意了唱片公司的想法。
意識到陳雄的抗拒心理後,唱片公司擔心惹怒金雞母,於是開始想方設法攏絡陳雄的心。
一開始,他們嘗試帶陳雄去吃日本的高級料理,但孤兒院長大的他,對河豚、頂級壽司、松葉蟹、和牛等都意興闌珊,反而牛丼、豬排飯跟咖哩這些庶民料理更合他的胃口。
豪宅、豪車、名牌服飾,陳雄雖然不排斥,但也算不上熱愛。至於賭博、打高爾夫、開遊艇,陳雄更是興趣缺缺。
最後,還是一個從牛郎轉職過來的男人豎起了小拇指,暗示公司何妨用女人來收服他。
「上面的頭再硬,也硬不過下面的頭!」
從那天起,公司每隔幾天就會安排一個最頂級的風俗女郎登門拜訪。
沒想到,陳雄對這樣的安排敬謝不敏。 「我的第一次,一定要保留給有感情的對象,怎麼可以是在賣的?」
……
可是終究,該發生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自創作完〈玻璃百合〉以後,陳雄彷彿用盡了所有的力量,再也寫不出一首新的歌曲。
這件事情讓陳雄非常焦慮,因此只要不是宣傳的日子,陳雄總會待在家裡,嘗試創作新的歌曲。問題在於,他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將各種聲音組合成一首樂曲。或者應該說,對如今的他來說,聲音似乎已失去了曾經的魔力,每一種聲音都變得平凡無奇、毫無生命力。
有一天,唱片公司照例又送了一個風俗女郎過來。這天稍早,陳雄已經揉爛了幾百張的紙,把好好的一個住家搞得像垃圾堆。女郎進門,陳雄還沒說話,女郎就已蹲下,從靠近門口的紙張開始撿起。見陳雄沒反對,女郎索性找出打掃用具,把豪宅地上清得一塵不染,廚房裡一些沒洗的碗盤也都順手洗淨。
早在女郎還沒造訪之前,她就已經聽聞,陳雄每次都會把人趕走,絲毫不給她們任何表現的機會。於是在進門之前,女郎就已做好馬上會離開的心理準備,也不打算跟前人一樣刻意討好或懇求,她可是這一行的首席紅牌,不僅青春貌美,還畢業自頂尖學府。這樣的她,不需要別人的同情。
因此,她幫忙打掃,完全只是出於好心。她感覺到陳雄的焦慮,而自己愛莫能助,所以她心想,至少幫他把家裡打掃好再走。
看著女郎打掃家裡的身影,陳雄想起了遙遠的過往。很久很久以前,他還待在小小太陽保育院的時候,院長也是會像這樣,溫柔地把他弄亂的東西都整理乾淨,一句責罵的話語也沒有。 這一瞬間,陳雄忽然意識到自己深不見底的寂寞與孤獨。
打掃完畢,本來已經要離開的女郎,一見陳雄淚流滿面,就回過頭來給了陳雄一個擁抱,沒想到陳雄更用力地擁抱回去,而且絲毫沒有放開的打算。
陳雄給出了他的第一次。
在此之前,他從沒想過,自己竟如此渴望女人的身軀。
算了吧,也許我已經江郎才盡了,何必再強求?
陳雄不再拒絕任何上門的女郎,甚至要求唱片公司或可一次派多一點人來。
……
陳雄過起了混亂而糜爛的日子。
也因如此,才會發生後來的那件事。
……
早餐一結束,陳雄就覺得人不太對勁,原來是那惹人心煩的創作焦躁又從縫隙溜了出來。
該死,得想個辦法才行。
正在聯絡唱片公司再安排女人來時,門鈴就響了,陳雄於是掛上了電話。
門外的女性身穿天藍色洋裝、體型嬌小、氣質清秀,一點不像來自風俗產業。但陳雄並不感到意外,總有這樣的女子存在,無論是為了金錢,抑或為了滿足性欲,或是各種他無法理解的原因,世界很複雜,女人也是。
看到陳雄,女人顯得既開心又羞怯。陳雄望著她那張有著馬賽克的面容,心底不知怎的湧起一股懷念的情感,讓他很想一探自己的內在。
心一動念,陳雄就聽到了金屬的摩擦聲。是鎖鏈,似乎在鬆動。
陳雄嚇了一大跳,趕忙壓抑自己的所有情感,獨留汙濁而渾沌的欲望,藉此再次將鎖鏈綁緊。
「陳……」
陳雄並沒有意識到,對方講出了他熟悉的語言,甚至是他的姓氏。他只看見女人開了口,就把自己的嘴壓上去,讓她失去了所有的言語。
此時的陳雄儼然性愛機器人,無須思考,一切動作行雲流水。
……
終於結束時,陳雄累得昏昏欲睡,腦袋一片空白。
女人似乎在對他說些什麼,但他聽不見,只覺得那些話語在他耳邊不斷嗡嗡作響,教人煩躁。他從皮夾裡拿出了幾張大額紙鈔,塞給那個女人。
空氣中,忽然湧現了大海的氣味。陳雄看到淚水滴到床單上,因而皺起了眉頭。
這樣我要怎麼睡?
嘆了一口氣,他逼自己起身,從屋內的保險箱裡拿出一疊紙鈔,回到臥室。
他本想把錢好好交給女人,希望她能閉嘴。但轉念一想,他可是演唱〈玻璃百合〉的傳奇歌手,對方如此不敬,他當然要給她一點教訓。於是他笑了笑,把紙鈔往上一撒,讓鈔票在空中飛舞,猶如一場櫻吹雪。
女人一張紙鈔也沒拿,但總算穿起衣物,哭著離開了。
陳雄躺到了床上,閉上了雙眼,陷入了深深的睡眠之中。
陳雄覺得自己睡了很久,又很像才剛闔眼。
有人在敲門,而且是不開門不會罷休的那種。
陳雄把自己拎起來,拎到門口,打開門。
一個高大而令人感到非常熟悉的男人憤怒地望著陳雄,對他破口大罵些什麼,穿著天藍色洋裝的女人則在男人的後面,意圖想要將他拉走。 ……
見陳雄一臉迷惘,男人大為光火,一拳打到了陳雄的臉上。然後再一拳,又一拳,揍倒後改踢了許多腳,接著再把陳雄抓起來往屋內摔進去。
……
那瞬間,他聽見了清楚的玻璃碎裂聲。一聲,一聲,又一聲,家裡不知哪兒的玻璃窗破了。
陳雄拖著傷口,環視家中一圈,每一扇玻璃窗都完好如初。
陳雄終於想起,打他的男人是阿賢。那麼站在阿賢背後的、穿著天藍色洋裝的女人,一定就是莉莉了。
所以稍早跟他發生關係的人,就是莉莉嗎?
那是莉莉的第一次?
是他強行奪走的嗎?還是她自願獻上的呢?
陳雄感覺胸腔裡有什麼東西枯萎了。既然會枯萎,那絕對是一朵花吧,絕對是那朵讓他賺了大把鈔票的,既帶給他財富,也帶給他痛苦的百合吧。
從那天以後,他的創作焦躁徹底消失殆盡,不留一點痕跡。
一方面是慶祝,一方面更是哀悼創作焦躁的消失,陳雄的生活過得更加荒淫無度,如今唯有處女才滿足得了他。為此,唱片公司絞盡腦汁,動用所有關係,才勉為其難張羅到一週至少能有一人。與此同時,陳雄的歌依舊大賣,縱使也越來越少人記得他的名字,只記得他的歌。
某天跟一位風俗女郎發生完關係後,陳雄發現了一件事情。
他的手指顏色變淡了。
他以為是錯覺,於是走進浴室,透過鏡子仔細觀察,清楚看見自己的皮膚表面呈現出了透明感,有點像是一塊玻璃。
他漸漸地也失去了飲食的欲望,身體卻未出現任何異狀。
他開始時不時會忘記自己的名字。
彷彿他的存在即將回到虛無之境。
自那次經驗以後,陳雄的身體就會時而呈現程度不一的透明。
……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