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1117_我的年度之書

花甲男孩嬉遊記:六個朋友六十年的故事

  • 79 316
    400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內容簡介

誰會在七十歲時,
跟著高中好友一起做健康檢查,而不跟老婆一起?
報告出來,兩個立即做心臟支架,一個開始癌症治療,

這六位莫逆好友不叫生死交,怎麼才算是生死之交?

他們成長於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各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有的是本省人,有的來自外省;有的家庭富裕,在重慶南路開百年老茶坊;有的家境清寒,從事軍公教職,但這些都無損他們從年少就結下緣分。
他們相識於少年十五二十時,高中於南海路紅樓相識,一開始為了追女生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後來一起作怪,幹些年少輕狂的事。畢業後,六人結為南海六劍仙,一晃五十六年時光飛也似地過去。
每個階段,無論是少不更事、聯考、留學追夢、功成名就、追女生、結婚生子、父母離世、含飴弄孫,每個階段都映照著彼此的身影。他們有空就相聚,吃喝跑跳,儘管政治立場不同,但從不吵架。他們曾合譯一本書作為友誼的見證。如今七十多歲了,又突發奇想,想把彼此一生的情誼記錄下來,也寫下自己成長背景社會經濟的變遷,成為佳話,成為歷史見證,流傳給子孫後代,這成了這本書的寫作契機。

方力行、林俊希、郭英敏、劉仲康、蔣炳煜、陳振文。六個人,六個視角,六個人生,彷彿一棵奇樹長出六朵不同的花。也如同鑽石般折射映照出更絢麗的光華燦爛。
然而,他們在飲茶聊天時總不免感慨:人生有多少個五十六年?五十六年中不知有多少事情會改變?從呱呱墜地到早生華髮;家邊水田變高樓大廈,滿街腳踏車成了電動汽車;從打公用電話到人手一機……回想起來,只有一樣沒變,就是六個老友的情誼。

名人推薦

這本書記敍平鋪了六個人一起無間斷半世紀的故事以及往後的人生哲學。題材不僅是個人而是朋友,不是單一時段而是時段串起的永恆。
——方力仁

這不僅僅是六位長輩的文字記錄,更是一段跨越六十載光陰的深厚情誼之見證。
書中娓娓道來他們的足跡:此一循環變化,不僅映照出人生的無常與流轉,更彰顯了友情如何隨著生命階自青春年少時六人結伴出遊,到日後攜伴同行;再到為人父母後,帶著子女共同參與。人數由六人而十二人,再至二十餘人,隨著歲月更迭,最後又回歸至十數人的聚會。縱使有人偶爾缺席,但最為可貴的是,這份牽繫從未斷絕。
——郭育民(郭英敏之子)

作者

陳振文
戰後嬰兒潮世代,自嚴父教誨中成長。建中、北醫、陽明博士班,歷任榮總、北醫、為恭醫院要職,曾為國策顧問。COVID-19期間協助防疫,守住台灣產業命脈。一路走來,感念家教、珍惜摯友,帶著初心領航醫界。

林俊希
建中、台大牙醫系出身,自青年起熱心服務、凝聚校友情誼。長年投入口腔醫療與公益,參與「415醫療服務團」,推廣口腔衛教與牙周病防治,並創立基金會。曾獲李登輝總統頒醫療奉獻獎及台大牙醫系傑出校友。

蔣炳煜
出身茶商之家,高中結識「六劍仙」,開啟一生摯友情誼。大學畢業後投身三菱電梯公司,歷練三十年,足跡遍及二十餘國。從家風的樸實,到世界的廣闊,他始終相信教育與友情,是最珍貴的行囊。

劉仲康
建中、師大生物系、休士頓大學博士,終身埋首微生物研究與教育推廣。中山大學教授、系主任,著有多本科普書,為台灣重要的科學傳播者。參與生物奧林匹亞與教材撰寫,啟發無數學子。與「六劍仙」情誼深厚。

郭英敏
淡水出身,少時聰穎,建中時代與志同道合的同窗結為摯友。半世紀來,歷經人生起伏,「六劍仙」情誼始終潺潺不息。對他而言,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功名利祿,而是與幾位正直、體貼、博學的朋友同行。

方力行
成長於台北城中的外省第二代,自幼受教於「服務桑梓」的家風。學成於台大與美國UCSD,南下高雄投入中山大學創校,後奉派屏東建設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歷十五年成就國家級殿堂。熱愛潛水與帆船,推動科普與海洋教育,榮獲多項國家獎章。非典人生,似水無形。

目錄

推薦序 興起也來做一文 方力仁
推薦序 人生要有摯友才完滿 郭育民

楔子 一棵奇樹六朵花
開始是這樣子的,我剛考上台北市的建國中學,新生報到的第一天先依班號排隊,再編成班隊的隊形,我是十六號,在一陣混亂後,終於找到十五號――一位戴著黑框眼鏡,中等身材,看起來很有學問的同學,自然而然就問起了他的名字,陳振文。

-----------------------------------------------------
六朵花的DNA──真正的友誼,會煙消雲散嗎?
------------------------------------------------------------------------------

第一朵花 方力行
01 泡湯
年輕的特徵就是「打腫臉充胖子」,雖然收入有限,但是跟現在年輕人買不起房也要出國度假一樣,不時在下班後約著一起去洗三溫暖。

02 吃飯
交朋友少不了吃飯,不然「酒肉朋友」這個詞不是白搭了?我們六個朋友真的吃了五十多年的飯,不過將「酒肉」化成了真誠豐美的人生。

03 搗蛋
好學生的形象就是循規蹈矩、聽話、功課好、行止有節、人人誇讚,但是建中、北一女、雄中、雄女、南一中、台南女中……的學生都是這樣的嗎?或許真是如此,但我們不是,青春期的叛逆是擋不住的

04 抉擇
人生總有幾次重要的選擇,走到十字路口時向東還是向西?可能改變你一生的方向!這個時候要如何決定呢?有的人求神問佛,有的人將命運交給上帝,有的人請教智者或家人,我呢?我問了這五位從高中一路相伴的朋友。

05 新春聚會
大年初一的聚會非常重要,年輕時都會從晚上八點,聊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還意猶未盡,哪有那麼多話?真的有呢!……所有對一般同學、朋友不敢說,不好意思說,不能說的事,都可以在此時做這一年一度的「清空」,講的口沫橫飛,罵的痛快淋漓。然後呢?然後天亮了,沒有一個朋友會記得。

06 游泳
好朋友之所以會覺得對方是好朋友,往往需要一種生死與共的感覺,這可跟利益上「你賺錢我就跟著賺錢,你倒了我也一定會被拖累」不一樣,而是真正不計利害的信任──或是愚蠢!

07 夜空
建國中學對面就是台北植物園,植物園正對著建中大門的那個方向,當年有台灣最精華的文教設施:中央圖書館、台灣藝術館和科學教育館。而科學教育館中有最先進、最好的天文星象劇場,成為了我們認識夜空的啟蒙師。

08 出遊
曾幾何時,朋友們的出遊從當年為了省一塊錢擺渡的船費,而願意冒生命危險游過河流,到現在前面的人在開車,後座的人忍不住打盹?或許可以期待的是,由外勞組隊推著輪椅出遊的時光,終將很快來臨!

09 伯父伯母們
在交朋友的時候,會不會同時加入了對方父母對我們的情感呢?通常不會有,除非是日後打算做親家的岳父岳母或爸爸媽媽。不過在我們六個朋友的友情中,都參雜了每位父母對大家的關愛及看重。

10 促膝夜談
年輕有一種特質:「閱歷不多,話特別多」,這在陳振文和我身上特別明顯,談些什麼?早就忘記了!

11 英敏教的點菜之道
12 阿九和長久
13 在美國的交會
14 好朋友是可以救命的——俊希篇
15 好朋友是可以救命的─—振文篇
手術後我跟振文致謝,感謝他將我從死亡邊緣拉回,他只雲淡風輕地回答說:「這樣子以後大家聚會,就不會少一個人講話了。」
16 大時代的變動與選擇:一、流浪到南部
17 大時代的變動與選擇:二、沿路風景的變化
18 大時代的變動與選擇:三、投身環保教育—珊瑚和鯨豚
19 我的家世―—婆婆和爸爸
20 我的家世—―媽媽
母親在台灣很貧困的一九五○、六○年代,小小的奢侈就是喝到國外流行的咖啡,遙遠的願望就是騎著小木馬走天涯(去看看國外的世界),深藏的期待就是能擁有一顆鑽石戒指……
21 大時代的變動與選擇:四、投身環保教育——封溪護魚和中橫公路封路
22 大時代的變動與選擇:五、投身環保教育——溼地保護和人工溼地
23 大時代的變動與選擇:六、投身環保教育——東沙環礁和太平島
24 我的家世——弟弟和妹妹

第二朵花 郭英敏
 友誼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這份情誼不因離開建中而淡漠疏遠,隨著歲月與人生經歷的淬鍊,延續將近一甲子,而且歷久彌新,成為我人生最純粹、最珍惜的至寶。

第三朵花 林俊希
 我們的感情就是這樣子,互相都知道
 一九七八年,在大家祝福下,我與碧緞結婚,名義上的介紹人是楊博正老師,證婚人是張文魁老師,而我倆內心皆感激真正的媒公陳振文。

第四朵花 蔣炳煜
 重義輕利的孟嘗之風
 我們偶爾蹺課,至碧潭游泳或划船。玩歸玩,但也留下年輕不留白的美好回憶,像是在碧潭的禁止游泳區附近露營、跳水游泳或尿急不得不就地解放,也曾聚在台大傅鐘前發下豪語,說「咱們來日見!」

第五朵花 劉仲康
01 鏡中花
02 戎馬餘生的父親
03 滿清遺風的母親
04 童年記趣
05 三所不同風格的小學
06 中學生涯
07 有緣來相聚的六劍仙
08 培我育我的師大生物系
09 救國團與我
10 千里姻緣一線牽
11 美國德州求學生涯
12 初啟學術生涯
13 教授每天都在幹些啥?
14 甜蜜又溫暖的家庭
15 多采多姿的退休生活
16 小霸尖山與嘉義大學登山社的同學們
17 柴山物調的志工朋友們
18 山陀兒的啟示
19 六朵花的羈絆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何其有幸,有五位良師益友相伴,從青澀少年一齊成長,至今馬齒徒長不離不散,人生如此,夫復相求。
20 尾聲:丹心不渝

第六朵花 陳振文
01 南海六劍客
02 雞的聯想
03 胸前的紅星星
04 成都路上的西門國小
05 翠峰湖看日出
 如果阿希也同遊太平山該有多好。進入北醫之後,我參加了登山社,這登山社是當時大學最熱門的社團之一。登山不必花大錢,只要簡單裝備就可以。而且剛進大學,從這輩子只有男同學變成了有女同學,透過登山互相扶持,一路上走走談談,多令我們這些新鮮人神往。
06 美美的蝴蝶結與冷冷的省籍情結
07 談酒的文化
08 談神祇與宗教

跋 一個時代的縮影/方力行

序/導讀

興起也做一文
方力仁
我和我哥差兩歲,從小兄弟吃喝拉睡玩打在一起。除了鄰居的玩伴外,倒也沒有其他互相熟知的朋友,直到我們都上了高中,這時偶爾有幾位老大的同學來家中串門子。大概因為那時我也是高中生,可算是同個輩分,因此這些大哥並沒有把我當小弟看待。我也跟他們熟稔了起來。
記得他們每回來家裡,都非常有禮貌,深得老爹的歡心和歡迎。從小老爹總是提醒我們兄弟擇友要慎,如今想想,老大是聽了祖訓。當時老爹就給他們這群朋友封了個「六壯士」的名號,似乎已看到他們同心同德的日後。
大學時候,各自分飛南北,但總會在假日時看到他們一群聚會。不知是否在高中時就立下一個歃血為盟、一生義氣相挺的約定?那時我偶爾會在他們旁邊插花一下,側聽他們的青春小故事。比如說某兄暗夜在士林公園的香豔約會,或是某君又失戀了。有回阿九兄系上海邊露營,老大不克參加,我代馬上陣凑了一腳。晚上營火時間,我用撲克牌替阿九班上女同學算她們的桃花,唬弄了一番,也許是對了青春期胃口的八卦,在場幾位大姊聽得津津有味甚是入迷,爭相問卜。我也沾沾得意,至今猶記竊笑。
當兵各自入伍,數完饅頭。去向如何?依當年風氣,留學是個慎重選項。鍍金後就理所當然地在異國安家立業。若是如此,也許就沒有後續六壯士的故事了。命運就是沒有當然。我們兄弟同時有機會出國,但兩人中有一個必將回台照顧父母。老大的學問能力好,自當留在國外成就。我心中已打定我會回台。待機會來臨時,老大決定選取難得可貴的公費留學,學成後返國服務鄉里。而我反而流離他鄉,這就是命運的安排。他們六位是注定鐵打難分了。
大哥回國了,在南部公職。父母在北部退休。去國後,我不再與大哥的群友互動。唯一次振文夫婦到密蘇里醫院進修,我在伊利諾州。他們夫妻特地開車遠道來看我,只是當年我剛被解雇,不知天高地厚地在開創新業求生,沒有好好招待他們一家,十分愧疚。這段時間每每與妹妹聯络時都被告知媽媽去林俊希處整牙,爸爸在榮總看病有振文特別關照。大哥不在台北,常有英敏就近幫忙。來台北時也住英敏處就近看望住在養老院的爸媽。我每有機會回台看望爸媽,他們也總會特別提及這些事。言語之間充滿感謝,也很開心,似乎他們都是爸媽的孩子,在盡心照顧著他們,反倒讓我這個做兒子的嫉妒起他們了。
母親過世了。哥哥讓我上台追思母親。我在想,母親是位平凡偉大的母親,對一般人來說也許只是來參加一個儀式,不須知道她的偉大。但對母親而言,她想要的是在她的追思會上最後能向每位照顧幫助過她的人道謝。台上我替母親向每一位大哥的摯友真誠地致謝,也表達了我對他們衷心的感謝。
……
前週偶聽張大春的「我們的老台北」,非常有感。從2020年12月28日播出以來,已有一百零八集,值得推薦與大家分享。我目前正在逐集聆聽。節目每集訪問一位我們年代前後的人物。談的多是他們在我們那個年代成長的酸甜苦辣。也許各人的故事不同,但都可以感受到自身青澀的經歴,讓我入迷。頓時覺得,應該鼓動我哥召集諸位兄長把你們一生的情誼集結出册。詫異的是,我哥說你們已經在做,只是有些後繼乏力……
你們的故事比訪談中人物個人的斷章更為豐富。從平頭烏毛到黃金華髮,點點滴滴,不但概括個人不同的人生,各自的成就,訴說出來的既是回首來時路,又是瞻前養老的未來,更添加你們之間的情誼相知做為黏合串說,喚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並分享你們難能可貴的友誼。
出書當然是要把故事分享給大家。分享一方面喚起讀者的共鳴,又給讀者他們沒有的溫馨故事。這就是張大春「我們的老台北」動聽的原因。你們的故事也是這樣的主軸。記敍平鋪了你們六人一起無間斷半世紀的故事以及往後的人生哲學。題材不僅是個人而是朋友,不是單一時段而是時段串起的永恆。
我是一個普通的大衆人,幸為親身的旁觀者,可以親啖這個故事。我想與我同樣情懷的普通人應該也有不少。他/她們若有機會讀到你們的故事,也應該會有所感動。重要的是這本集册,說是出書,不如說是作為一件喚起你們自己年輕時的激情,更昇華你們之間的友誼。
期待,祝福你們,加油。

跋 一個時代的縮影
方力行
我們六個人打算將六十年的情誼寫下來源自於二○二二年的一場「例行」春節聚會。彼時新冠疫情猶盛,社會快速轉變,科技日新月異,但不同認知和社媒間傳播的意識形態卻日益極化。那為什麼六個在台灣真正最動亂、最風雨飄搖時代,來自全然不同背景,又走過全然不同人生的朋友,六十年來卻始終如一地攜手同行呢?或許它背後有一些超越家世、個性、財富、名利,甚至職業、政治的原因?它會是什麼呢?
而且我們六個人成長的年代,也正是「戰後嬰兒潮」的時期,台灣從戰後的一片廢墟,走向了安和樂利的社會,六個不同行業,不同選擇,不同際遇的人,共同走了六十年(一甲子)以後,他們所經歷的事,能不能從各自的角度,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縮影呢?
起心動念後,就要身體「力行」。於是我就徵詢之前曾經合作過的成怡夏總編,並開始了一段曲折離奇的寫作與編輯過程。
原本說好是每人交六分之一的寫作字數,約一萬到一萬五千字拖了半年,才發現不是每一個人都對寫作在行。於是就決定敦請一位素有令名的自傳採訪作者來執行。初試啼聲後,才發現寫六個平凡人的故事,可能比寫一個「偉人」的故事,難度會超過六倍!因此決定放棄。怡夏和我討論後,決定先請大家能寫的就先寫,也好激發靈感,帶動其他人提筆的風氣。實行了快一年,卻發現它效果不彰,倒是一直做下去,搞不好會成了「專書」,偏離了原本的目的。於是我倆又再商量,是否可以請一位有文學素養,但自己不打算寫一本書的採訪人來幫忙?此時吳柏澂就在中山大學中文系杜佳倫主任的引薦下加入了。好在柏澂完成採訪撰稿任務的同時,也催化了其他朋友作品的速度,不過因為全書的多元文體風格,受訪人、撰寫者提供的資訊、照片、意見各異,怡夏及鷹出版的工作團隊立即面臨了最複雜的挑戰之一:「三人成眾」,這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就已經「眾聲喧嘩」了!好在還是有人「一言九鼎」,有人「雍容大度」,有人「不拘小節」,才終於讓這本奇異的,作者年齡「超過四百歲」的「嬉遊記」得以出版問世。
友誼或許本來就是一個體諒扶持的過程,人世或許本來就是一個高低起伏的歷練,「長久」或許從來只是自己心中的信任、篤定、寬厚、包容和無怨無悔的付出。

試閱

03泡湯
五十五年不間斷的友誼要怎麼維持?坦誠相見!要怎樣才能真正坦誠相見?泡裸湯!
在1970~80年代,台灣經濟正在飛躍正長,洗三溫暖是一項熱門、代表身分、品味高尚的休閒活動,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營運。我們六個也到了出社會工作的時候,年青的特徵之一就是「打腫臉充胖子」,雖然收入有限,但是跟現在年輕人買不起房也要出國度假一樣,不時在下班後約著一起去洗三溫暖,但是因為林俊希的牙醫診所要開到晚上十點鐘才關診,後來雖然逐漸提前至九點、八點,所以下池的時候,通常都已是三更半夜了。
當年三溫暖設計的冷暖水浴池真是豪華,又氣派又高貴,進口大理石的池體,畫棟雕樑的屋頂,柔軟厚暖的天鵝絨躺椅,身處期間,享受還來不及,根本沒有人在乎你是否光著身子,身上長了幾顆痣,多了幾根毛。可是我們中間有一位醫生朋友,他的書唸得如此的好,以至於知道梅毒、淋病、疣病毒在這種潮濕環境中生存的時間,你知道嗎?他穿著正式衣服不下水,卻願意坐在池邊和我們這些泡在池中,全身放鬆的朋友聊天打屁!哪一種朋友會這麼真誠!
後來陳振文到台北榮民總醫院就職,家也搬到天母,正好!行義路上有「一拖拉庫」的溫泉山莊,這時我也受恩師張崑雄先生為南部民眾服務的感召,放棄回中研院的工作機會,南下高雄籌建中山大學,大家見面的時間就少多了,可是每一次回北部出差時,只要挪得出時間,能出席的人都會約九、十點鐘左右在陳振文住處集合,然後一起去行義路找家溫泉山莊,泡湯兼吃宵夜,幾十年下來,附近那一間山莊的泉水、設備、餐點、服務如何,我們可能比評分米其林餐廳的祕密評鑑員瞭解的更鉅細靡遺。
這個泡湯活動,一直到陳醫生後來受聘到台北醫學大學,因而搬離天母才停止。不過這段時光,我們所有的朋友都一律下水了,或許是「近墨者黑」,或許是生老病死看多了,體會了「人生無常」,不過科學上的說法是:因為是流水式的溫泉水,再加上開放式的露天空間,病菌孳生的機會就少多了。
五十五年的泡湯生涯中,我印象較深的還有兩次,一次大約在1985年,那時候我們都已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六個朋友加上自己的家眷大大小小至少有二十人吧!一起去北部橫貫公路旅遊,在陳振文父親的安排下,特別去宜蘭的仁澤溫泉泡了一次湯,當年的六個高中生,如今攜家帶眷變成了二十幾個人一起下餃子,又興旺又令人對人生充滿希望。
另一次大約已是2013年了,我們已是六十多歲的人,兒女俱已自立,因此只剩六對「老夫老妻」,一起去屏東的「牡丹灣」溫泉山莊渡了一次假。在豐盛的晚餐後,女士們自成一群,優雅地喝茶聊天,我們六個男生又聚在一起,脫得一絲不掛地泡在溫泉池中,沈浸在南國夜色的花影搖曳裡聊天。昔日光滑的皮膚已有皺紋,曾經結實的肌肉已然鬆弛,滿頭的青絲早已斑駁,只有朋友間的感覺日益濃純。
幾十年來流過我們身邊的泉水,沒有稀釋我們的感情,只是持續加溫而已!



13英敏教的點菜之道

父母親被要求搬出眷舍後,因為家無恆產,就只得搬到當時剛開幕不久的三芝雙連安養中心,這對我來說當然辛苦,因為回台北出差時,就得在台北找旅館住宿。早年北高往返只有台鐵的火車或長途客運可以坐,單程就要四個多小時,出差通常可以報三天,不過因為我工作繁忙,每次最多兩天就得來回。以前晚上會回石牌「致和新村」爸媽家住,至少和老人家還有一點相處的時間,後來爸爸宿舍被收回去,兩老遠遷偏鄉,我就得在開會、演講、辦事或回旅館的空檔中硬擠出時間,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彼時也無捷運)搭配計程車,盡快往返一趟三芝,看看天天巴望兒女來訪的兩位老人家。
有一天在六個朋友聚會的時候,郭英敏突然跟我講,他的小兒子郭育民兵役選擇去吉里巴斯服海外替代役,因此房間空了出來,如果我不嫌棄,晚上可以住他那裡。真是喜出望外!因為他家住在關渡,從那兒經淡水到三芝近多了,而且英敏的時間比較彈性,凑的上他就會開車送我去安養中心,或一起去台北趕早上的會議。是以在中年以後對父母盡的孝心,有一半是靠在他在幫忙的!
在這一段歲月中,有兩件事情讓我深銘心中,第一件是母親的逝世,因為住英敏那兒,讓我免去了一生的遺憾(見「福澤深厚」一文),另一件事是他教我帶父母親出來吃飯時如何「點菜」,讓我免去了部分「風樹之悲」的遺憾。
為什麼點菜還需要人教?因為有一次英敏帶我去看父母親時,他建議帶老人家去三芝一家有名的海產店吃飯。雖然安養中心都有供餐,但他說:「老人家早就吃膩了!出去吃、出去吃。」
到了餐廳,點餐的時候,我一邊看菜單一邊瞄價錢。因為時任公職,薪水就那麼多,每年財產都會報監察院備查。妻子則專心持家,努力養育三個小孩,也並未另有工作。加上爸爸早年軍職轉公職的退休金,根本不足以應付夫妻倆人晚年的安養及其他生活費用,多多少少也需要子女幫點忙,因此用起錢來就分外謹慎。郭英敏看了看我點的菜,就說:「來這裡就是要吃螃蟹、龍蝦、鮮魚。」加上他又是店裡常客,就直接跟服務員再點了幾樣時令海鮮。
爸爸媽媽當然很高興,他們一直說太多了、吃不完,不要點這麼多菜,但是我至今仍然記得爸爸配著啤酒,把每一根龍蝦腳中的肉都拉出來,吃乾淨,然後滿臉笑意說「好吃!好吃!」的樣子。
爸爸走過大江南北,退休後回大陸多次也都被奉為上賓,好東西吃多了,而且自己就是家中的美食大廚,做出來的食物,妻子至今都在可惜沒學到爸爸的手藝。只是當兒子和從小看到大的兒子同學,帶他和媽媽一起,從安養中心行禮如儀的食物中逃出來換個口味時,如何點菜所反映的盡心盡意、毫無保留的孝心,這種「滋味」,才是真正比美食更美味,千金不換的「人間饗宴」。
父親走的突然,他仙逝的時候我錯失了在他身邊陪伴的機會,一直覺得有所遺憾,少數讓我在思念之際可以自我安慰的事情,就是英敏教我和老人家吃飯時如何「點菜」後,爸爸媽媽享受佳餚時的笑容。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5910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將於 2025/11/21 開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