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_李珠珢主場日記

七七魚場

  • 79 300
    38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小說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廖鴻基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0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大塊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1/22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只要魚回來,未來無限可能。

失去魚族的海,剩下死亡和憂傷
三億多年前分手後,人、魚的首次對話
海洋文學大家廖鴻基「海洋創生」長篇小說

「以前的海是海,現在的海是出發的海。」
在《七七魚場》之中,書寫更顯自由,可以抒情可以議論,可以通篇對白,故事彼此互相接駁。語言看似輕聲細語,讀進去都是海風與海湧。
──楊富閔(作家)
七七魚場很不一樣,魚場面對大海,無遮無攔,完全開放,這裡沒有邊界、沒有牆堤、沒有網籬,魚居民來去自由。
一串魚樓,宛如生長在海底且層層枝椏伸展往上延伸直到海面的一棵水裡巨木。沉礁定著於海床,漂流木平台,如大樹的枝幹枝椏,隨海流緩緩搖擺。
也餘、尤亮、小于、欣惠,是厚山小城的愛魚四人組。也餘是熱愛大海的漁夫;尤亮在厚山創辦魚事屋魚場;外地來的小于,在厚山漁港旁開了一家魚風味的咖啡店;欣惠家經營著販售虛擬實境科技水族缸的水族店。
熱愛海洋的也餘一次不小心發現了形勢孤絕的七七海岸,在因緣際會下,為當地海域打造了七七魚場。這座魚場也成為愛魚四人組決心守護的地方。不過人的世界,人決定,那魚的世界,魚的想法又是什麼呢?
原本是講述在守護自然與產業推動間不斷努力與嘗試的漁村熱血青春故事,中場後翻轉加入魚世界觀點的奇幻元素,構成一部探討海洋生態與人類生活如何平衡,交錯於「人本位」和「魚本位」間,並使之對話的動人作品。

作家 楊富閔 專文推薦

Jeff 基隆正濱漁港嶼我餐酒館主理人
張正杰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主任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黃宗舜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黃彰琦 基隆市山海港城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推薦

目錄

推薦序 抵達七七魚場(楊富閔)
生成/黑衣人/七七海岸/浮沉/後門/小于咖啡/拔塞/鉆魚和橡皮鯛/超越/落海/分別/女孩/水族店/線索/返鄉/結界/呆瓜/魚事屋首獲/評鑑/矮屋/妍鯛/七七魚場/四眼魚/誘引/魚族和人族/黑渦藻/枯流殘月/琉璃海/魚族大會/繩魚/裡外/外溢/遊街/年度/赤身/魚組合/瓜布魚/魚話/六無袋魚/烏管/名字/和解/巡禮/面對/滅絕/改變/比較/小流水

序/導讀

抵達七七魚場
楊富閔(作家)

廖鴻基是當代台灣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品對於海洋文學的建構,影響既深且遠,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初讀廖鴻基的作品,是在學生時期:《鯨生鯨世》、《討海人》是我們這代青年學子接觸廖鴻基文學的起點,大概也是知悉海洋文化的一個關鍵。
以後十年,我斷斷續續讀到了《海天浮沉》、《腳跡船痕》,我手邊甚至還有一本《台11線藍色太平洋》。影像與文字的搭配運用,是剛剛入手文學科系的我,留意到廖鴻基早期作品的一個編輯特色,而文與圖之間的競合,使得在我心中廖鴻基的語言風格總是輕聲細語的,冊頁連轉之間,人也變得異常渺小。
值得注意的是,一種寫作類型的生成與變化,自有太多不定的因素,然而作者持之以恆的創作續航力,乃是不敗與勝利的鐵律。廖鴻基創作始於九〇年代,至今寫作已逾三十年,面對文學思潮的此消彼長──「海洋」直是他一往情深的題目,那樣無邊無際的耕耘,定時定量的產出,逼迫著文學從業者的我們,除了思考「怎麼寫?」、「寫什麼?」的哉問之外,我以為二十一世紀當前此刻,思考「寫下去」更是直指創作的本心。寫作是一種名狀不可名狀的技術,今天來看廖鴻基長年以來的海洋書寫,儼然展示了一門生生不息的「廖鴻基學」。
晚近廖鴻基的創作,我以為從二〇一五年的《大島小島》可見顯著變化,書封強烈的視覺效果,全書找不到任何一張海洋攝影,而更素樸的回到文字的銘刻。《大島小島》之後的廖鴻基,作品更見辯證力道:一方面彰顯了島嶼/海洋的關係,而將視線拉回岸上的日常;一方面也著眼於邊界的存在,而更意識到從屬之間的緊張感。現實的批判與遠景的設想,也開始浮現於廖鴻基的思路。字裡行間別有寄託。風格越來越見鮮明。
實則邊界的游移與消弭,對於語言的抉選自然生出連動。《大島小島》伊始,廖鴻基的作品,嘗試裂解漢語文字的形、音與義。影響所及,正是近作《魚夢魚》,乃至今天我們讀到的新作《七七魚場》諸多關於同音字的借用。《七七魚場》的也餘之於野魚;厚山之於後山,不過是其中幾個顯著的例子。那像是廖鴻基遞交出一張更為複雜且深邃的文學藍圖,寫法更顯多元:《魚夢魚》是由五十二則故事集合而成;《七七魚場》雖無具體指涉的地理空間,作者意圖展示一種文化的生成,關切層面更為遼闊。
邊界打破始於語言,故事源源不絕向外流瀉。從《大島小島》出發,廖鴻基的海洋故事在過往目為冒險犯難的敘事之外,延伸而至了包括公共議題與生命教育的領地,影響力更深遠,別具教學意涵的幾本著作,以及計畫航行的幾本書寫,都大大增色了廖鴻基的文學視野。所以我們需要正視廖鴻基這樣的先行者。那不單只是納海洋於國族的海洋主體論調,而有著更多關於存有的反思生命的省察,看見一種文體風格的形成。
就廖鴻基晚近幾部作品稍作脈絡的爬梳,或許更能掌握最新小說《七七魚場》的轉折意義。一如《七七魚場》對於人族魚族界線的重構,廖鴻基試圖在寫實主義的道途,試探一種物種起源神話的可能。我們幾乎可以畫出一張有著邊角漁港、小于咖啡、水族館、魚事屋魚場的地圖,甚而是整個厚山小城。那樣的一座小城,交織以魚文化為核心的世代、返鄉,乃至風土等議題,而也餘、尤亮、小于與欣惠等青年的身姿,漾盪著充沛的生命力,各自探索著屬於己身的人/魚的身世,並在這海邊小城,在「做魚的道理」與「做人的道理」之間,孕育一種全新的語言。
換言之,《七七魚場》作為廖鴻基的最新小說,它給予當代文學的刺激至少如下:首先是夢論的提出。無論是小說場景的模糊化、水族館的嶄新科技,乃至人魚對話,以及各種奇幻場景的安排,皆能看見廖鴻基小說美學對於虛實的探勘,一如過往著作常見的攝影、插畫,乃至《七七魚場》則採取完全文字化的呈現,俱見廖鴻基的用心所在。其次,不同作品,仿若形成一片海域,書籍因而是一座座新生的魚場,比如《魚夢魚》的魚背包主人小于,也在《七七魚場》有了戲分。這樣聲氣相通的形式實驗,打開更多通向廖鴻基文學的航道,我們讀到了廖鴻基的突破與新意,也看到了海洋書寫跨越世紀風采。此外,《七七魚場》像是一張大圖的局部特寫。廖鴻基對於文章命名喜採短題,點到為止,綜覽目錄宛如花浪,如同一座龐大的辭書,廖鴻基有一套自己的語料庫。這在《七七魚場》之中,書寫更顯自由,可以抒情可以議論,可以通篇對白,故事彼此互相接駁。語言看似輕聲細語,讀進去都是海風與海湧。
我在頒予廖鴻基老師年度小說獎的序言提及,廖鴻基的作品保留著文學最為珍貴的品質:不安。而寫作若是一趟不可偵測的航行,那麼關於海洋的特點,尤其展現在作者駕馭恐懼與調度想像的能力。我以為在《七七魚場》之中正是關於下沉的美學。那樣的下沉,令人想起《大島小島》的〈沉樓〉、也想起〈赤納鼻〉的紅色大魚。沉潛與去返之間的張力,一種對著海底望洋興歎的心法,一種幽闇意識的召喚。廖鴻基示範了台灣文學海洋想像的一百種可能。也餘這個角色,他在七七魚場的際遇,以及也餘的三次落海,在小說中都值得我們玩味其中的意涵。
「以前的海是海,現在的海是出發的海。」眼前的《七七魚場》,無疑也是一次再出發。廖鴻基正在召喚人族與魚族之間的共感,一切都在變形,文字變形,人形魚形變形,島嶼變形……一切都在在驟變之中。寫作怎麼可能不變?我要再次向廖鴻基老師致敬,小說結尾仿如是另個新生的起點,很開心跟您一起來到《七七魚場》。

試閱

浮沉
還在泳池玩水學立泳的童年時代,一起去玩水的夥伴們時常起鬨相比,誰能浮得久,又誰能游得快。也餘從不跟一起去的夥伴們比快或比浮,他發現,自己比較喜歡沉。
也餘從小就知道,水裡頭他只要憋住氣,保持身體不動,就能像一片離枝的枯葉,從樹梢水面緩緩沉落到池底。大多數夥伴們以為學游泳最不容易學的是浮,也餘的游泳經驗剛好顛倒,他覺得,水面上只要能夠持續划水踢腿,就會像一隻不小心落水螞蟻的求生本領一樣,浮在水面上一段時間不是問題。但是,能讓自己安靜沉底的人並不多。
身心靈安靜才沉得下去,水裡頭能啣住一口氣不慌不忙保持沉靜的人不多。
也餘能靜靜俯趴在池底不動。他也能翻過身,稍微縮下巴,讓鼻孔含住將吐未吐的幾顆氣泡,就能悠閒地枕臂仰躺在池底。
仰躺池底,他常看著一陣劈啪游過水面天空的身影和白沫。人家是「站高山看馬相踢」,沉在池底的也餘是「躺水底看人空中踢腿划臂」。
結伴來泳池玩水的夥伴們都知道,下水一陣子後,也餘往往忽然間就失去了蹤影。一開始大家還會緊張一下。水面上「也餘!也餘!」大夥兒焦慮地呼喊他的名字。一陣子過後,忽然發現,也餘又好端端地在水面上露頭露臉。
一起游泳玩水的夥伴們,浮得越來越好,游得也越來越快,大家也漸漸習慣了也餘的自然消失和忽然出現。大家習慣了不在場的也餘,習慣了他的神出鬼沒。這樣的一段日子後,好幾次,當大家都上岸離開了,也餘還繼續沉在他一個人安靜的池底。
習慣沉在池底的也餘,自然而然離開群體,離開夥伴們習慣的水面,離開一場又一場水花般繽紛熱鬧的嬉戲和歡笑。然而,沉在池底就是怪,不會被認為是特殊專長。同學鄰居兄弟姊妹們,大夥兒學會游泳以來,也餘從來不曾被讚許說他水性好或是很會游泳。
一起去泳池的夥伴中,其中只有好鄰居好朋友尤亮注意到他的「沉沒」狀況。有一次,也餘浮出水面時,尤亮聳著眉問他,「你是底棲魚?」也餘笑臉回應,「你是浮游魚。」
池面、池底,不過短短距離,隔開的可是群與單,明亮與昏濛,熱鬧和孤獨,歡樂和沉靜的差別。
「會不會因為這樣,」青少年時的也餘躺在池底想,「浮游魚往往熱鬧地在水面上趕群趕伴,而底棲魚時常落寞孤單,獨自巡游在森冷的礁塊間或海溝底。」好幾次,也餘覺得沉在水裡想事情的頭腦,像是水壓壓過、水液浸洗過一樣,似乎比較扎實也比較清晰。他想過,「浮或沉,到底是先天體質還是後天選擇?」、「喜愛沉底,會不會是想感受從水底完整看水世界的特殊視角?」、「不曉得水面上的夥伴們,知不知道底下有個人一直看著他們?」、「會不會水面是顯性世界,水底是隱性世界?」、「喜歡沉是不是因為比較容易躲藏自己?」、「沉深一點會不會更安全?」、「深一點的水底,會不會更幽暗、更神祕。」稱不上是少年的煩惱,但也餘常在池底撐腮側臥,如沉在池底沉思的一尊臥佛。
尤亮有次皺著眉問也餘,「你這樣到底算不算會游泳?」
「不比快、不比姿勢的話,算會。」
「沉比浮有趣嗎?」
「不一定。」
「怎麼說?」
「比如說有人愛跑步,有人愛跳高……」
「了解了,我只是想確定你不是為了故意跟人不一樣而去沉。」尤亮揮了揮右掌打斷也餘繼續說明。
那天的後來,也餘想到他與尤亮未竟的「浮沉話題」。他很想繼續說明,但尤亮似乎不愛聽。他覺得沉和浮一樣,都是能力,只是水面、水底位置不同。水面是空氣和水液的界隔,水底是水體和土地的分際。輕快和沉重,快樂和悲傷,情境不同而已,但玩水夥伴們普遍認同浮的價值,對於沉,責怪往往多於認同。連好朋友尤亮也三番兩次質疑他的沉。也餘只好默默跟自己說,「去吧,去吧,結伴去水面上打水花,成群去陽光下熱鬧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33098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