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沒有福爾摩斯的故事

  • 9 315
    3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偵探小說除了福爾摩斯外,不作他人想;但沒有了福爾摩斯,罪案也就沒有人能夠偵破了嗎?

柯南.道爾曾經擺脫了福爾摩斯十年,擺脫掉福爾摩斯期間寫了不少其他優秀的作品,包括和偵探小說同類的作品,柯南.道爾在文學上,始終得不到他希望得到的尊重。其他沒有福爾摩斯的懸疑小說也遠不及福爾摩斯探案的受讀者歡迎。

本書譯者陳永明教授覺得,柯南.道爾輸了給自己創造出來的福爾摩斯,心中始終是有點不忿的。這本《沒有福爾摩斯的故事》今時今日讀過的人不多,中國讀者就更少了。

作者

亞瑟.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 1859–1930)

英國小說家,因塑造歇洛克.福爾摩斯而成為偵探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福爾摩斯全集》被譽為偵探小說中的聖經,除此之外他還寫過多部其他類型的作品,如科幻、歷史小說、愛情小說、戲劇、詩歌等。柯南.道爾1930年7月7日去世,其墓誌銘為「真實如鋼,耿直如劍」(Steel True, Blade Straight)。

柯南.道爾一共寫了60個關於福爾摩斯的故事,56個短篇和四個中篇小說。在40年間陸續發表的這些故事,主要發生在1878到1907年間,最後的一個故事是以1914年為背景。這些故事中,有兩個是以福爾摩斯第一人稱口吻寫成,還有兩個以第三人稱寫成,其餘都是華生(John H. Watson MD)的敍述。

譯者

陳永明

退休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浸會大學等。

目錄

vii    前言(陳永明)
1    那個小四方箱
25    出租馬車車夫的故事
37    偉奇大叔的回憶
55    新地下墓穴
73    黑人醫生
93    古猶太的胸牌
117    巴西貓
143    失踪的特別專車

序/導讀

前言

歇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虛構人物了。他的名字——“Sherlock”,在英文裏面,已經成為「偵探」的同義詞;最近,更有人把它作動詞「偵查」用。他的深入人心,備受尊重,於茲可見。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 1859–1930),福爾摩斯的創造者,應該大大以他為榮、為傲了。然而,柯南.道爾和福爾摩斯的關係卻不是這樣簡單。

柯南.道爾本來的職業是醫生,1881年從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取得內外科學位。他本來應該早一年便畢業的,但1880年,他到了一艘捕鯨船上充當醫生(雖然,他那時尚未正式畢業,是不夠資格的。不過充當船上,尤其不是客船的醫生,在當時的要求和監管都不十分嚴格),在近北極的海域生活了七個月。畢業後,他在一艘名叫〈美蔭巴〉(Mayumba)的輪船到西非海岸的行程中當醫生。回來後,1882年六月,他選擇在英國,漢普郡,樸茨茅斯濱海一個度假城——南海鎮開業(Southsea, Portsmouth in the county of Hampshire),直到1890年為止。

很多人以為柯南.道爾的寫作是因為他的醫生業務不順暢,不得不靠寫小說,賺點外快為生。其實不然。沒錯,他剛出道的時候生活有點拮据,不過,沒有靠出的新醫生哪一個沒有經過像他這樣的經濟艱難?他在南海鎮開業只三年,每年便已經有三百多鎊(合今天三萬鎊)的收入了,雖然不算富有,但已是當時職業人士的一般收入。而且,他病人越多,寫作越勤。如果只是為了幫補收入,大概不會是這樣的。

還在大學的時候,柯南.道爾已經開始寫作。不過作品沒有出版商接受發表。但他沒有氣餒,屢敗屢戰,終於在1879年發表了第一篇作品,以後數年間,他再發表了兩三篇短篇故事,直到1887年,第一篇福爾摩斯故事《猩紅的習作》*面世,才開始有點文名。1890年,柯南.道爾決定結束在南海鎮的業務,移到倫敦,以眼科醫生的身份開業。作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對眼科是沒有任何特別研究過的,所以遷往倫敦之前,準備先到當時以眼科著名的維也納進修六個月。可是他的德文水平,應付日常生活還勉強可以,學習眼科專業,卻是遠遠不足。在維也納只留了三個月,他便買棹回國去了。這個看來似乎鹵莽的決定,卻增加了我們對他的了解。

讓我們來看看他要搬到倫敦去的真正原因。1889年,他被邀請到倫敦,和一些出版商,包括美國的代表會面,在那次會面中,他被邀約寫第二本福爾摩斯長篇《四簽名》,還認識了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一些國會議員。不到一年,柯南.道爾便決定遷居倫敦了。我看,他所以搬到倫敦並不是要進一步發展他的醫務,而是希望他的寫作生涯,在這個國際文化大都會,可以開出一個新局面。其實,他並不像一般人所說的,靠寫作來多賺一點錢,幫補他醫務收入的不足,恰恰反過來,他是靠醫務的收入來支持他醉心的寫作。從開始,寫作便是他的志趣,當醫生只是在寫作還未能支持生活的時候,賴以維持生活的手段。

1891年,從維也納回來,雖然眼科專業未能學成,他仍然依原定的計劃,四月在倫敦開業。開業的第一個月,半個求診的病人都沒有。五月,他患上了嚴重的感冒,幾乎性命不保,病愈後,他便下了決心,退出醫務,專心寫作。第一個月業務的失敗固然是他不再當醫生的原因之一,但醫生轉到一個新城鎮,開始的時候沒有病人應是意料中事。我看,他的大病幾死,令他感到生命的無常,還是趁有生之年做自己歡喜的事,像陶淵明的「因事順心」,才更是他棄醫從文的主要原因。再加上,1890年出版,第二本以福爾摩斯為主角的書:《四簽名》,一紙風行。減少了他經濟上的顧慮。

《猩紅的習作》是他初露頭角的一本書,但在經濟上並未有給他帶來甚麼好處。柯南道爾首先把書稿送到《粟崗》雜誌(Cornhill magazine),但編輯覺得故事的篇幅有點兒尷尬,一次刊出太長,分期連載又嫌太短,把稿退了回去。他再送到其他刊物,都沒被接受,有些甚至連看也沒有看,原封不動,便退了回來。後來,終於被一所出版公司:瓦德.洛克(Ward-Lock)接受了,連版權,稿酬二十五英鎊。最後,還被擱置了一年,到1887年,十一月,才在《畢頓聖誕年刊》(Beeton’s Christmas Annual)和其他不同作家,不同作品,混在一起出版,故事雖然獲得一兩篇好的書評,卻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翌年,七月瓦德.洛克把故事獨立印發,1889年又再版,以後,柯南.道爾聲名大噪,更是再版又再版了。可是,他二十五英鎊已經把版權賣斷,所以一點經濟的利益都沒有拿到。《四簽名》才是柯南.道爾第一部以福爾摩斯為主角,名成利就的作品。

可是《猩紅的習作》還是和柯南.道爾的成功有關係的。出版《猩紅的習作》的瓦德.洛克公司編輯白坦尼(G.T.Bettany)後來當了美國《立平可得》雜誌(Lippincott’s Magazine)駐英國的編輯。《四簽名》就是他委約柯南.道爾寫,在該雜誌連載的。獨立成書的出版權也是經他洽商,付予倫敦的史賓沙.柏立葛(Spencer Blackett),後來再轉由喬治.紐尼士(George Newnes)接手,紐尼士就是《斯德蘭特》月刊(Strand Magazine)的創辦人,福爾摩斯的短篇故事開始便是在該刊物發表的,每月一篇,持續了兩年。一時洛陽紙貴,奠定了柯南.道爾在偵探小說上不朽的地位。

因為福爾摩斯得享盛名,柯南.道爾應該對他所創出來的人物寵愛至加,可是事情卻不是這樣,1893年,離《猩紅的習作》出版僅僅七年,柯南.道爾便要把福爾摩斯置諸死地了。雖然,福爾摩斯迷不斷的抗議,出版商重價的利誘,*還是等了足足十年他才勉強地把福爾摩斯復活過來**。留心的讀者,很容易看出,復活後的福爾摩斯大不如前,作者再沒有在他身上放上從前一樣的心力和愛顧了。

「對我來說,他好像鵝肝醬一樣,有點過量了。一次,我吃得太多鵝肝醬,現在一提到這個名字我便覺得作悶。」這是1896年柯南.道爾對人說他對福爾摩斯的感受。這也難怪,自從《四簽名》面世。福爾摩斯的名不脛而走,不到一年,讀者要求他轉達給福爾摩斯的信無日無之,有美國費城的某菸草商,要求福爾摩斯提供怎樣分辨不同菸草氣味的報告;有希望充當福爾摩斯的管家(可能覺得赫臣太太〔Mrs. Hudson〕需要退休了)的;有想聘請福爾摩斯代為查案的;到訪倫敦的旅客,不少以貝克街221B為必須一到的景點;有些還送上禮物:盛菸草的袋子、清潔菸斗的器具、小提琴的絃線⋯⋯等等,只差沒有給他送上毒品海洛英。這都是很煩擾的事,但總不至因此便要把福爾摩斯殺死。

柯南.道爾也曾向友人投訴,每月一篇福爾摩斯令他透不過氣。他說,寫的雖然只是短篇,但佈局,組織所花的時間,心力並不亞於長篇。這些縱使是事實,他大可以少寫幾篇,從每月一篇,減至兩月,三月一篇,固然,為了利益,出版商定必反對,可是總比把福爾摩斯置諸死地更容易接受,反對得更少吧。為甚麼一定要殺死福爾摩斯呢?

文學創作,在文壇取得一席位,是柯南.道爾一生的願望。他自知他的長處是說故事,敍事條理分明、描寫細緻逼真、文字生動活潑、所以他的作品都是故事性很強的。他最希望是寫一本成功的歷史小說。福爾摩斯的故事,都是主角從案件發生後,以推理方法,一步一步,抽絲剝繭,至終尋得水落石出,這樣的程式,固然有吸引人的地方,但卻沒有提供很多機會給作者發展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刻劃角色之間的關係,描述複雜刺激的行動。福爾摩斯探案意外的成功,便把作者困在這一類的偵探小說的創作程式裏面。更有甚者,這些作品雖然成功,讀者記得的只是那位虛構的主角,卻把作者完全忘掉了。眾多讀者來信求取福爾摩斯,而不是柯南.道爾的簽名,便是明證。所以他覺得福爾摩斯,不錯,為他帶來很大金錢的利益,但也給他帶來巨大,難以承擔的壓力,並且局限了他其他文學方面的發展,又沒有增加他的知名度,幫助他的寫作事業。有點像電影明星辛.康納利(Sean Connery),飾演007占士邦(James Bond),紅透了半邊天。然而,拍了四,五部007電影後,他便毅然拒絕再扮演占士邦,因為他不想給定了型,把他的演藝困死在占士邦這一個,或一類的角色裏面。柯南.道爾也是因為同樣的顧慮,恐怕富福爾摩斯會窒息了他的文學前途,所以對妹夫*說,必須在福爾摩斯未殺死他之先,把福爾摩斯幹掉,雖然,他明白很可能同時也「幹掉」了他的銀行存款。

從1893年到1903年福爾摩斯「死去」那十年當中,柯南.道爾的創作從未中斷,其中不乏包括罪案的懸疑小說,但除了《巴斯克維爾的獵犬》,當作是福爾摩斯死前舊案發表外,沒有一篇是和福爾摩斯有關的。在這些沒有福爾摩斯的作品中,他是力圖創出新風格,發揮在寫福爾摩斯探案中用不上的技巧。從本書選譯的故事,讀者便可略見一斑了。然而,在這裏我們還可以窺到他和福爾摩斯間另一種微妙的關係。

柯南.道爾和福爾摩斯死前的關係似乎是要拼個你死我活。然而在後者「死去」那十年間,前者所寫的懸疑小說裏面的罪案,不是沒有被偵破,犯案者逍遙法外,便

試閱

那個小四方箱

「所有都上船了嗎?」船長問。

「都上船了。」大副回答。

「好。準備開船。」那是星期三早上九點鐘。停泊在波士頓碼頭的郵船「斯巴達」號,貨都進了倉,乘客都上了船,一切就緒,等候啟航。啟程的警笛響了兩次,最後的鐘聲亦已敲過,船頭轉向英國,機器噴出的蒸氣嘶嘶作響,表示為前面三千哩的旅程,一切都預備妥當了。繫船的纜索繃得緊緊,好像扯着蓄勢待發的灰犬的繮繩。

我不幸生來神經衰弱,自幼便性情孤僻,從事案牘勞形的文職工作,叫我變得更愛孤獨。站在這艘跨越大西洋的郵船後艙甲板上,我不住詛咒這個我無法迴避,將要把我帶回我祖先故鄉的旅程。水手的呼喊,船震盪的響聲,乘客的告別,群眾的歡呼,每個聲音都刺激我敏感的神經。我覺得很落寞。一種無以名狀,好像大禍臨頭的感受,把我整個人籠罩着。海面雖然風平浪靜,沒有任何東西惹起我這個喜歡陸地之人的不安,但我總覺得自己正站在一個巨大的,不能描述的危險邊緣。我知道像我這樣性格的人,往往會有特別的預感,而預感成真也並非不常見。有人說,這是因為我們有另一種感覺——精神上和未來的一種微妙的溝通。記得靈學大師饒梅爾先生說過,在他豐富的人生經驗中,我是他所遇見過,對靈界現象最敏感的人。無論怎樣,當我穿插於「斯巴達」號甲板上一堆堆有哭有笑的人群中,我的感覺絕對不是快樂。倘使當時預知以後十二小時內所要發生的情事,我一定會在這個最後的時刻,跳回岸上,逃離這艘可惡之船。

「時間到了!」船長說,「拍」的一聲關上了錶,放回口袋裏。「時間到了!」大副說。汽笛發出最後的長鳴,送船的親友紛紛趕着回岸。繫船的纜索解下了一條,吊板被推離岸邊,忽然駕駛室有人喊叫,兩個人匆匆地跑下碼頭。他們瘋狂地揮手,就像要把船停下來似的。「小心!」岸上的人群大喊。「拿穩!」船長叫道。「慢來!停下!扯起吊板!」那兩個人就在第二條纜索鬆開的時候跳上了船,在一下機器震動的響聲中船駛離了岸。甲板上,碼頭旁都響起了歡呼,在無數手帕的揮舞下,巨輪慢慢地,安詳地駛出了平靜的海灣。兩週的旅程開始了。乘客都忙着找他們的房間、行李。餐廳傳來開瓶的聲音,表示不少旅客採用這種人造的東西去消解他們的離愁。我環視船艙,試了解一下我的「旅伴」。他們都是一般的旅客,沒有任何突出的面孔。在這方面我可以說是個專家,因為人的臉容是我的專長。我對人面孔的特徵就如植物學家對花一樣,牢記不放,空閒的時候再細細分析,然後分類標記,收入我小小的人類學博物館裏面。可是這裏沒有甚麼值得記下來的。二十種不同類形,都想要看看「舊世界」的美國青年,一些和他們迥異,有體面的中年人,小撮神職人員,職業人士,年青婦女,旅行售貨員,英國特殊階級人士,和一般郵輪上常見的大雜燴。觀察完了,我回顧漸漸退逝的美國海岸線,記憶如雲升起,對這個我選擇寄居之地,心內湧生一種溫暖。船的一旁堆滿了等待運送到艙房的皮箱、行李。喜歡孤獨一人,我便走到這堆行李的後面,坐在它和船邊之間的一綑繩纜上,做起我憂鬱的白日夢來。

我被後面的輕聲說話喚醒:「這裏夠安靜了,坐下,我們可以安全地談談。」

從兩堆行李的夾縫望出去,那兩個最後趕上船的乘客就站在行李堆的另一邊。他們顯然沒有見到我,因為我是倚卧在行李堆的陰影之處。說話的是個瘦削的高個子,一把青黑色的鬍鬚,臉容蒼白,神色緊張,興奮。他的同伴是個血氣旺盛的小伙子,態度急躁、果敢,口裏咬着一支雪茄,左臂搭着一件厚厚,長長的大衣。他們左右觀望,像是要弄清楚周圍是否只有他們兩個人,我聽到另一個說:「這裏是最合適的地方了。」他們背着我坐到行李堆上。我雖然並不是有意,但卻成了他們對話的竊聽者。

「穆勒,」高個子說,「我們終於上到了船。」

「對啊,」那個叫穆勒的傢伙同意地說,「安全地上了船。」

「可是差點兒便趕不上了。」

「的確很險,范寧根。」

「如果上不到船便不曉得該怎麼辦了。」

「那我們的計劃便都泡湯了。」

「全都破壞了。」小個子一邊說,一邊拼命的吸了好幾分鐘他的雪茄。最後他說:「我把它帶來了。」

「讓我看看。」

「其他人看不到吧?」

「沒有人會看到的,他們都到下面的艙房去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事關重大。」穆勒一面說,一面展開搭在他左臂上的大衣,把裹在裏面一件深色的物體放到甲板上。只瞧了一眼,已經把我嚇得驚叫一聲,跳了起來。還好他們專注於前面的事物,沒有發覺,其實只要他們稍稍轉過頭來,便會看到,在那堆行李箱上,我那張瞪着他們滿是驚惶的面孔了。

從他們對話的開始,我已感到恐懼不安。看到面前的那件東西,更為我的感受提供了確據。那是一個方形,以深色木料製成的小箱,用銅片,一條條像肋骨一樣地綑着加固。箱子大概是一立方呎大小,像個載手槍的箱子,不過高很多。還有一個裝置,吸引了我的注意:箱蓋上,安有一個像手槍扳機一樣的東西,以彈簧和箱蓋連接。這個裝設,把原來看似載槍的箱子,變成了好像可以發射東西的槍枝。這個裝設的旁邊,有個方形的小洞。叫范寧根的那個傢伙把眼睛湊到洞上窺看了好幾分鐘,神色凝重,滿臉憂慮。最後說:「一切看來都似乎很正常。」

「我盡量沒有搖動它。」他的同伴說。

「這樣容易受損害的東西,要非常小心看待。穆勒,把需要的東西放些進去吧。」

小個子在口袋裏掏了好一陣子,拿出來一個小紙包,倒出半掬白色的晶體粒,傾注入那些方形小孔裏面。箱內發出卡咯卡咯的怪聲,兩個人都展露滿意的微笑。

「沒有甚麼大問題。」范寧根說。

「一切穩如泰出。」他的同伴回答說。

「小心!人來了。把它拿回我們的艙位。不要讓人懷疑我們在幹些甚麼,如果給他們誤觸開關,無意間啟動了整件事,那就糟糕了。」

「其實,無論誰觸發開關,都是一樣結果的。」穆勒說。

「觸動開關的人定必要大吃一驚,」高個子陰森地笑着說。「哈,哈!真想瞧瞧他們屆時的面色!我得讚讚我自己,我的工藝還不錯吧。」

「很不錯,」穆勒說。「聽說設計也是你的,對嗎?」

「是的,彈簧和活栓都是我想出來的。」

「你應該把它註冊專利。」

兩人又再發出一聲冷笑,然後拿起那件包銅的物體,用穆勒特大的大衣掩蓋起來。「下去吧,我們把他藏在床上,」范寧根說。「今晚之前還用不着它,放在那裏應該是很安全的。」他的同伴表示同意,兩人手牽手,攜着那神秘的小箱,沿着甲板走過通往下艙的閘門,便再看不到他們了。最後聽到的是范寧根:「小心,不要讓它撞到船上的欄墻」的反覆叮嚀。

也不曉得在那綑繩纜上坐了多久。暈船的感覺更增加了我聽到那番對話的恐懼。大西洋的波濤開始向郵船和其上的旅客展示它的威力了。我感到身心交瘁,快要崩潰,二副的聲音把我喚回來。「先生,可否從這裏移開,」他說。「我們要把這些木材挪走。」

他不客氣的率直,紅光滿面的健康臉容,就像是在嘲諷我當時的境況。如果我有勇氣,或者身強力壯,就真想揍他一頓。但以我當下的情況,我只能向這位老實的水手發出令他十分詫異惡狠狠的哼聲,然後從他身旁走到甲板的另一邊。我需要獨自一人,好好地想想正在我眼前醞釀的可怕罪行。一隻小艇正低低地懸掛在吊架上。我有了個主意,攀過船欄,鑽進那隻空艇,躺在艇底,把身體伸直。我上方就只看到蔚藍色的天空,偶然,因為船隨波低昂,還可以見到船的後桅。伴着我的就只有我的思想和暈船的不適。

我重溫所聽到那番可怕的對話。看看是否可以找到,和那明顯展示在我面前的,另一種不同的解釋。我不能不承認,似乎找不到。我努力把所有推論的表面證據臚列出來,看看推論可有甚麼地方出錯。沒有,毫無漏洞。他們最後一刻才跳上船,這樣,便逃過了行李驗查。「范寧根」〔一個常見的愛爾蘭姓氏〕這個名字,把他和愛爾蘭恐怖組織扯上了關係,而「穆勒」*,叫人想起社會主義和謀殺。加上他們鬼鬼祟祟的態度,認為如果趕不上船計劃便要泡湯,害怕被別人見到,還有那個裝有機關的神秘方形小箱——他們開玩笑地說要看看錯誤觸發機關的人的臉容,更是確鑿的證據。所有一切都只能帶到唯一的結論:他們是某種政治,或其他組織派來的亡命之徒,存心犧牲他們自己、船上的旅客、這艘郵輪,製造一件轟天大屠殺。他們傾進箱子裏面的白色晶粒應該是引爆的藥引,那些卡咯、卡咯的聲音大概是箱內精巧機器所發出來的。他們提到今晚,那是甚麼意思呢?是不是他們準備在旅程的第一個晚上便進行甚麼恐怖行動呢?越想越害怕,冷汗直冒,汗毛倒豎,連暈船也再感覺不到了。已經說過,在具體行動上我是個懦夫,在對錯的判斷上也是同樣的懦弱。像我這樣,兩方面都如此怯懦的人不曾多見。我認識很多人雖然很害怕身體上的傷害,但對自己內心的想法卻是十分自信、堅定。說來慚愧,我愛靜又內向的習性,任何可能引起他人注意的行為,我都異常地害怕,比諸身體受到損傷更甚。一般人在我現在的處境,都會把疑懼告訴船長,讓他處理。然而,對我來說,想到將會受到眾多人的關注、陌生人的盤查、以控訴人身份和那兩個陰謀者對質、就覺得討厭,難以接受的難堪。萬一我的推想是錯誤的,控訴被證實毫無根據,那將會是何等地尷尬呢?不,我還是拖延一下。先留心監察這兩個亡命之徒每一步的行動。無論做甚麼都比可能被證明出錯要好得多。

我忽然省悟此刻他們的陰謀可能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種緊張亢奮驅走了我的不適,我站起來,爬出小艇,一點暈眩的感覺都沒有了。我在甲板上蹌蹌踉踉地走,準備到下面的船艙,看看今早才見到的那兩個人在幹些甚麼。就在我抓着梯級扶手的當兒,忽然有人在我背上熱情地一拍,差點兒叫我狼狽地滾下梯級。「是你?哈門德?」一個似乎認識的聲音說。

「老天爺,」我回頭一望,說,「是你?迪克.梅頓!好傢伙,你好嗎?」

面對當前的困惑,這實在是意想不到的好運氣。迪克正是我所需要的人:心腸好,果斷,能幹。我可以把疑慮告訴他,曉得他一定能夠給我明智的指引,告訴我下一步應該怎樣走。從哈羅中學二年級開始,他便是我的顧問和保護人。他立刻便看出我有點兒不對勁了。「哈囉!」他和藹地說,「沒事兒吧?哈門德。看你面色白得像塊紙。暈船?」

「不,不是這回事,」我說。「扶我來回走一陣子吧,迪克,我有話想要跟你說。」靠着迪克魁梧的身軀走了一段時間,我才尋回足夠說話的勇氣。

「來支雪茄吧,」他說,打破了沉默。

「不,謝謝,」我說。「迪克,我們今天晚上都要變成死屍了。」

「這可不是現在不抽雪茄的理由啊,」迪克從他的濃眉下盯着我,冷靜地說。顯而易見,他是認為我有點兒神智不清。「不,」我繼續說。「我不是開玩笑;所說保證都是清醒、誠實的。我發現了一個可怕的陰謀,迪克,有人要摧毀這條船和她所有的搭客,」我把找到的證據一件一件,有系統地陳述出來。總結地說,「看,迪克,你怎樣想?更重要的是你認為我該怎樣做?」

我十分訝異,他竟然大笑起來。「如果不是你,而是其他的人告訴我這番話,我一定十分震驚。哈門德,你經常都是杯弓蛇影,覺得危機處處。我看你又故態復萌了。可還記得,中學時你矢言在學校的長房見到鬼魅,原來只不過是你自己在鏡子裏面的影像?嘿,」他繼續,「有甚麼理由有人要摧毀這條船?船上沒有重要的政治人物,乘客大半是美國人*。況且在今日這個理性的十九世紀,就是最狠毒的批發謀殺者,都不會把自己也變成受害人的。我想你一定攪錯了,把一部照相機,或同樣普通的物品,誤會為邪惡的機器。」

「絕不是這樣,先生,」我憤懣地說。「如果你不信,這是你的損失。我沒有誤會,也沒有誇張所聽到的。至於那個箱子,我從未見過像它一樣的東西。從他們的對話,對它那樣的小心,我確信裏面一定藏有件精巧的機器。」

「按你的推理,船上所有容易破碎的貨品都可以被看成水雷了。」

「那個人的名字是范寧根啊,」我繼續說。

「在法庭上,這證明不了甚麼,」迪克說,「不過,我已抽完雪茄。讓我們一起到下面去,喝瓶紅酒。你指給我看看誰是那兩個恐怖份子,如果他們在那裏的話。」

「好的,」我回答說;「今天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讓他們離開視線的了。不過可千萬別定睛望着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正在被監視。」

「相信我,」迪克說;「我會表現得如羊羔一樣的無知,溫馴。」說着,我們通過艙門,走進了船的餐廳。

不少乘客坐在中央那張大桌子的周圍,有忙着處理大大小小的行李箱的,有在吃午餐的,有在閱讀的,或以其他方法自娛的。但卻沒看到我們的目的物。我們沿着大廳走,察看旁邊的艙房,都沒有看到他們的影踪。「糟糕!」我想,「他們會不會,就在這一刻,在我們腳底下的機倉進行他們的勾當呢?」就算發現真的是這個最壞的可能,也要比處身當時的懸疑更好過。「部長,」迪克問,「還有其他乘客在甚麼地方嗎?」

「還有兩位在吸菸室,先生,」部長回答說。吸菸室是所漂亮舒適,毗鄰餐具室的房間。推門進去,我馬上鬆了口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范寧根那張血色全無的臉面,倔強的嘴巴,眨也不一眨的眼睛。他的同伴坐在他的對面。他們正喝着酒,前面桌子堆着一堆紙牌。我們進去的時候,他們正專注地在玩牌。我碰碰迪克表示他們便是我所說的那兩個人了,我們像是不經意地坐到他們的旁邊。這兩個陰謀者似乎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存在。我留心監視他們。他們正在玩一種叫「拿破崙」的牌戲*。兩個都是老手。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鎮定。心內藏着這樣重大的秘密,竟然還是如此難得的「高章」。銀錢轉手很快;高個子的手氣不太好。最後他爆了一聲粗話,把牌摔到桌面,拒絕再玩下去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978019047141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0
    • 商品規格
    • 32開13*19cm
    • 出版地
    • 香港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