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克歷險記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最深沉而博大的美國人」馬克吐溫之代表作品
.中文世界第一本《頑童流浪記》全譯本
.文本最完整
.插圖最多,約200幅
.美國大學的必讀小說
.列入美國中學生的「必讀書單」
.入選「最影響美國人的書單」
.譯自全新改版的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結合學術研究與專業翻譯
海倫.凱勒曾說:「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也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在他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更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
長篇小說《赫克歷險記》正是這位美國19世紀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品。
《赫克歷險記》已是美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即使在世界十大文學名著裡,本書也是讀者們的推薦之一。
事實上,世界各國早已有許多大學將《赫克歷險記》搬上課堂,當作教科書仔細研讀,而且世界各地還有眾多的一流學者、作家和評論家針對《赫克歷險記》的閱讀方法和解釋,展開非常多的討論。由此可見,《赫克歷險記》在世界上深受歡迎的程度!
《赫克歷險記》的魅力與奧秘,是在長期不斷的閱讀之中,一點一滴地去挖掘出來。這也正是本書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赫克歷險記》是第一部以美國本土文化及方言為背景的美式幽默傑作,開創嶄新的敘事策略與文字風格,展現幽默大師馬克吐溫處處戲謔的效果。
《赫克歷險記》是描述赫克逃離文明社會的羈束,夥同逃離奴隸制度的黑奴吉姆,聯袂撐著木筏順流而下密西西比河尋求自由。表面上是一個無家可歸叛逆男孩離鄉背井四處流浪的故事,實際上是深入美國社會各階層文化的「意識型態批判」,以南北戰爭前沿岸鄉鎮村莊為縮影。從一個半文盲十四歲男孩的另類角度,旁觀成人的世故世界,運用「反諷」手法間接暴露其價值觀的荒謬虛偽,對人性的剖析諷刺尤其深入。
《赫克歷險記》當年是「禁書」,如今已成「世界文學經典」,今非昔比,見證「典律轉移」現象,更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所謂「深者讀其深,淺者讀其淺」:兒童讀者讀取其捉弄大人自得其樂的趣味;成年讀者享受其重溫舊夢與創意想像;社會民眾附議其顛覆體制與影射時局;研究學者則鑽研其主題結構與技巧典故。
.中文世界第一本《頑童流浪記》全譯本
.文本最完整
.插圖最多,約200幅
.美國大學的必讀小說
.列入美國中學生的「必讀書單」
.入選「最影響美國人的書單」
.譯自全新改版的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結合學術研究與專業翻譯
海倫.凱勒曾說:「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也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在他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更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
長篇小說《赫克歷險記》正是這位美國19世紀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品。
《赫克歷險記》已是美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即使在世界十大文學名著裡,本書也是讀者們的推薦之一。
事實上,世界各國早已有許多大學將《赫克歷險記》搬上課堂,當作教科書仔細研讀,而且世界各地還有眾多的一流學者、作家和評論家針對《赫克歷險記》的閱讀方法和解釋,展開非常多的討論。由此可見,《赫克歷險記》在世界上深受歡迎的程度!
《赫克歷險記》的魅力與奧秘,是在長期不斷的閱讀之中,一點一滴地去挖掘出來。這也正是本書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赫克歷險記》是第一部以美國本土文化及方言為背景的美式幽默傑作,開創嶄新的敘事策略與文字風格,展現幽默大師馬克吐溫處處戲謔的效果。
《赫克歷險記》是描述赫克逃離文明社會的羈束,夥同逃離奴隸制度的黑奴吉姆,聯袂撐著木筏順流而下密西西比河尋求自由。表面上是一個無家可歸叛逆男孩離鄉背井四處流浪的故事,實際上是深入美國社會各階層文化的「意識型態批判」,以南北戰爭前沿岸鄉鎮村莊為縮影。從一個半文盲十四歲男孩的另類角度,旁觀成人的世故世界,運用「反諷」手法間接暴露其價值觀的荒謬虛偽,對人性的剖析諷刺尤其深入。
《赫克歷險記》當年是「禁書」,如今已成「世界文學經典」,今非昔比,見證「典律轉移」現象,更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所謂「深者讀其深,淺者讀其淺」:兒童讀者讀取其捉弄大人自得其樂的趣味;成年讀者享受其重溫舊夢與創意想像;社會民眾附議其顛覆體制與影射時局;研究學者則鑽研其主題結構與技巧典故。
目錄
文學.經典.翻譯:馬克吐溫歷險記
緣起緣後
譯注者聲明
馬克吐溫生平
馬克吐溫年表
中譯導讀
赫克歷險記
赫克歷險記(湯姆的伙伴)
警告啟事
說明啟事
情節摘要
赫克歷險記
參考研究書目
緣起緣後
譯注者聲明
馬克吐溫生平
馬克吐溫年表
中譯導讀
赫克歷險記
赫克歷險記(湯姆的伙伴)
警告啟事
說明啟事
情節摘要
赫克歷險記
參考研究書目
序/導讀
導讀(節錄)
馬克吐溫膾炙人口的曠世鉅著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5),中文譯名《頑童流浪記》傳之久遠達半世紀以上,近來新版譯名則五花八門,如《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哈克貝利.芬歷險記》、《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哈克歷險記》、《哈克流浪記》、《頑童歷險記》等等。比較二十多本譯名可看出,幾乎都在主角人名姓氏上有所變異,反觀《湯姆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中譯書名則從一而終,很少人在湯姆的姓氏上做文章。
在多年譯注本書過程中,經過長期掙扎與深思熟慮,越來越覺得《頑童流浪記》書名不夠貼切。再加上國科會計畫審查人的評審建議:「經典譯注的用意之一乃是修訂、改善過去不妥之中譯,包括書名在內」;並參照彭鏡禧Hamlet譯為《哈姆雷》及單德興Gulliver’s Travels譯為《格理弗遊記》的成功先例,終於在全書譯注完畢之後決定更改書名,由通俗的《頑童流浪記》改為《赫克歷險記》,以與《湯姆歷險記》對照並稱。
本譯注書名改為《赫克歷險記》原因有四:
(1)主角人物名字Huck,在音譯上「赫克」當然比「哈克」更近似;
(2)赫克並不是「頑童」,真正的頑童是那個調皮搗蛋、折騰煞人、鬼點子層出不窮、不管他人死活的湯姆,相對之下,赫克孤苦無依、自生自滅、身為社會邊緣人物、抗拒世俗文明的洗腦,反而擁有一顆不被污染的赤子之心,稱他為「頑童」非常委屈他;
(3)赫克積極協助吉姆爭取自由,自己則逃避禮教羈束,「歷」經各種逾越道德標準的風「險」與挑戰,也是一種「歷險記」,並不是純粹外出「流浪」而已;
(4)譯為《赫克歷險記》可與《湯姆歷險記》互相對稱前後呼應,各有中心人物為主角,兩本書互為表裡,主角配角互換地位。
1990年發生馬克吐溫手稿前半部「失而復得」的傳奇故事,往後這本原著文本全面改版,還恢復插圖。
依照國際智慧財產權慣例,作家逝世50年(美國作家70年)之後,其作品成為公共財產。但馬克吐溫(1835-1910)是特例,全部作品主權由其女兒Clara捐給「馬克吐溫基金會」,該基金會聲稱對馬克吐溫著作「保有任何形式的複製或改編權利」,由設於柏克萊加州大學「馬克吐溫文獻及計畫中心」統籌處理所有「先前未曾出版的文稿及序跋」。
柏克萊加州大學在數十位學者專家共同努力之下,費時多年,逐字逐句比對手稿及所有現存資料,集思廣益精心編輯,修正1885年第一版的文字,恢復1885年版所附的174幅插圖,植回第十六章「筏伕章節」及其13幅插圖,整理出所謂的「加州大學學者版」,號稱是「根據完整原本手稿的唯一權威版」,於2001年出版。2010年又推出125th Anniversary Edition(125周年紀念版)售價19.95美元。目前這個版本已提供免費線上閱讀版於Mark Twain Project Online網站 (www.marktwainproject.org),讀者可以中英參照閱讀,還可以讀到馬克吐溫當年未完成的續集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among the Indians。
讀者可將原著英文本與譯注中文本並列閱讀,一句英文對照一句中文,一方面讀經典,一方面學英文。閱讀文學文化的確能夠學習精深的語文及內涵,難怪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literature已經成為目前全世界語文學習的主流趨勢。
另外特別推薦一個lit2go(literature to go)網站,(etc.usf.edu/lit2go/title/h/hf.html),裡面提供幾百部文學作品,都可以免費下載「聲音檔」存在個人MP3裡,帶著耳機聽走到哪裡聽到哪裡,另外還有PDF「文字檔」存在電腦裡,一面閱讀一面傾聽。這是美國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設計提供的教學服務,用現代科技呈現文學的影音資料。由專人朗讀錄製全書,像聽廣播劇似的非常有趣,尤其是《赫克歷險記》裡方言土語和黑人英文,抑揚頓挫更是繪聲歷歷,耳聽其聲恰如目睹其人,把閱讀「非標準英文」的障礙減化到最低程度,聽過的人都讚歎不已,就不會嫌棄赫克的爛英文,只要還原文法及拼字錯誤,即可發現赫克的語法謬誤其實有相當模式可循,讀慣了就會視而不見,自動矯正回來,而吉姆的黑人英文其實也接近大舌頭說話,多看一些黑人主演的電影,耳朵自然而然也會適應,還有中西部及南方英文,也是同樣道理。
本譯注堪稱是最完整的中文「全文譯注插圖本」,而且是學者們根據「失而復得」手稿校正並植回「筏伕章節」後的最新版本,最大的特色在於保留全書187幅插圖。目前市面上中譯本幾乎全無插圖,附插圖的只有一本:成時譯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封面註明「插圖本」,但全書只有13幅插圖而已,與原著187幅相去甚遠。
譯注完成之後,巧逢馬克吐溫逝世一百周年,他晚年口述的自傳也遵照遺旨如期在他死後百年由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世人引頸盼望的三大冊Autobiography of Mark Twain(《馬克吐溫自傳》)高達2000頁超過50萬字,號稱原汁原味毫無刪節,第一冊配合馬克吐溫175歲誕辰(11月30日)於11月底出版,隨即造成大轟動,全世界報章雜誌轉載訊息,讀者更是瘋狂搶購,導致供不應求,根據林博文專欄(2010年11月24日)所述,第一冊原本打算印行7千5百本,後來加印到27萬5千本。這本自傳全文放在Mark Twain Project Online網站。
馬克吐溫這本鉅著從「禁書」變成「經典」,大家往往只知其偉大,但不知其何以偉大,這本全文譯注插圖本發揮「提味」的作用,佐以精闢的導讀和注釋,解釋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闡釋經典作品「典律轉移」的現象,剖析爭議議題的前因後果,以讓讀者閱讀更透徹、享受更極致,畢竟這是前後投注近六年心血的結晶。
馬克吐溫是美國人最鍾愛、最引以為豪的幽默大師,開創「美式本土幽默」,擅長「罵人的藝術」和「玩弄文字遊戲」,妙言雋語和軼聞佳話後世廣為流傳,令人回味無窮一再引述。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曾說過:「美國國會議員有一半是笨蛋」,當然引發群起抗議要求道歉,於是他從善如流立刻更正:「美國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笨蛋」,一字之差,奧妙盡現,另外一半還是笨蛋,該更正也更正了,該罵的還是照罵,真是大快人心。
馬克吐溫12歲喪父輟學打工協助家計,相當於只念到小學畢業而已,日後成為世界級大文豪,到了晚年終於贏得學術界肯定,知名大學紛紛頒贈榮譽學位給他。1907年他已高齡72歲,還專程遠赴英國牛津大學光榮接受殊榮,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在溫莎古堡設宴款待,並拍下一張他引以為傲的照片。89年之後牛津大學為他出版全世界第一套馬克吐溫全集共29冊,號稱The Oxford Mark Twain,由著名學者Shelley Fisher Fishkin主編。
馬克吐溫一生奮鬥不懈,樂觀進取,自學有成,憑著一枝筆為自己打拼出一片天下,可說是美國人最推崇的「白手起家」楷模。他12歲喪父輟學,沒有顯赫家世,沒有飽讀詩書,但他天資聰穎,觀察入微,對人情世故的省思,對人性的深度觀察,完全出自個人的體驗與領悟,其貼切傳神獲得讀者高度共鳴與肯定,再配合個人特有的機智幽默風格,成為當時最受讀者大眾歡迎的作家。馬克吐溫生長在變動的年代,他的人生經歷見證美國民族歷史與社會變遷,他的作品傳達對傳統意識型態的文化批判。
儘管市面上充斥馬克吐溫作品,琳瑯滿目良莠不齊,高低深淺各自有其預設讀者,但本譯注計畫目的在於結合學術研究與專業翻譯,將殿堂文學經典大眾化、平民化、普及化,同時也將通俗文化的大眾品味導向經典化,在學術殿堂菁英與芸芸眾生庶民之間的鴻溝上架起橋梁,藉以提升全民閱讀水準,增進個人人文素養,同時也為有志於閱讀西洋文學經典原著的初學者指點迷津。其實經典作品並沒有那麼嚴肅,讀起來也可以很輕鬆,當今的經典作品很多都是當年的通俗或前衛作品。多讀經典就會了解為什麼有些作品禁得起時代考驗,能夠歷久彌新,而且薪火相傳代代傳承下去,發揮「文學反映人生,文學照亮人生」的啟蒙作用,譬如莎士比亞歷經四百多年來的聲譽始終維持不墜,因為他對人性與人生詮釋透徹,贏得古今中外讀者的認同與激賞。
馬克吐溫可能是國內最受歡迎的美國作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赫克歷險記》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但一般社會大眾對其印象僅止於兒童文學而已,不明白這本通俗暢銷書為何能夠鯉魚躍龍門,突然躍升為美國文學主流的一等經典。本導讀深入淺出,讓社會大眾了解學術界如何看待這部美國人民引以為豪的作品,討論其「邊緣文學主流化」的現象,從「禁書」過渡到學術界「經典」的歷程。
《赫克歷險記》是美國文學的里程碑,是第一部純然以美國本土文化及方言為背景的美式幽默傑作,走出英國文學傳統的陰影,創造美國文學的獨立革命,海明威曾說:「全部美國文學始於《赫克歷險記》一書」。這本小說表面上是一個無家可歸叛逆男孩離鄉背井四處流浪的故事,實際上是深入美國社會各階層文化的「意識型態批判」,以南北戰爭前密西西比河沿岸鄉鎮村莊為縮影。以一個半文盲十四歲男孩的另類角度,旁觀成人的世故世界,運用「反諷」手法間接暴露其價值觀的荒謬虛偽,對人性的剖析諷刺尤其深入。馬克吐溫最大的成就是,開創嶄新的敘事策略與文字風格,其技巧向來
馬克吐溫膾炙人口的曠世鉅著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5),中文譯名《頑童流浪記》傳之久遠達半世紀以上,近來新版譯名則五花八門,如《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哈克貝利.芬歷險記》、《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哈克歷險記》、《哈克流浪記》、《頑童歷險記》等等。比較二十多本譯名可看出,幾乎都在主角人名姓氏上有所變異,反觀《湯姆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中譯書名則從一而終,很少人在湯姆的姓氏上做文章。
在多年譯注本書過程中,經過長期掙扎與深思熟慮,越來越覺得《頑童流浪記》書名不夠貼切。再加上國科會計畫審查人的評審建議:「經典譯注的用意之一乃是修訂、改善過去不妥之中譯,包括書名在內」;並參照彭鏡禧Hamlet譯為《哈姆雷》及單德興Gulliver’s Travels譯為《格理弗遊記》的成功先例,終於在全書譯注完畢之後決定更改書名,由通俗的《頑童流浪記》改為《赫克歷險記》,以與《湯姆歷險記》對照並稱。
本譯注書名改為《赫克歷險記》原因有四:
(1)主角人物名字Huck,在音譯上「赫克」當然比「哈克」更近似;
(2)赫克並不是「頑童」,真正的頑童是那個調皮搗蛋、折騰煞人、鬼點子層出不窮、不管他人死活的湯姆,相對之下,赫克孤苦無依、自生自滅、身為社會邊緣人物、抗拒世俗文明的洗腦,反而擁有一顆不被污染的赤子之心,稱他為「頑童」非常委屈他;
(3)赫克積極協助吉姆爭取自由,自己則逃避禮教羈束,「歷」經各種逾越道德標準的風「險」與挑戰,也是一種「歷險記」,並不是純粹外出「流浪」而已;
(4)譯為《赫克歷險記》可與《湯姆歷險記》互相對稱前後呼應,各有中心人物為主角,兩本書互為表裡,主角配角互換地位。
1990年發生馬克吐溫手稿前半部「失而復得」的傳奇故事,往後這本原著文本全面改版,還恢復插圖。
依照國際智慧財產權慣例,作家逝世50年(美國作家70年)之後,其作品成為公共財產。但馬克吐溫(1835-1910)是特例,全部作品主權由其女兒Clara捐給「馬克吐溫基金會」,該基金會聲稱對馬克吐溫著作「保有任何形式的複製或改編權利」,由設於柏克萊加州大學「馬克吐溫文獻及計畫中心」統籌處理所有「先前未曾出版的文稿及序跋」。
柏克萊加州大學在數十位學者專家共同努力之下,費時多年,逐字逐句比對手稿及所有現存資料,集思廣益精心編輯,修正1885年第一版的文字,恢復1885年版所附的174幅插圖,植回第十六章「筏伕章節」及其13幅插圖,整理出所謂的「加州大學學者版」,號稱是「根據完整原本手稿的唯一權威版」,於2001年出版。2010年又推出125th Anniversary Edition(125周年紀念版)售價19.95美元。目前這個版本已提供免費線上閱讀版於Mark Twain Project Online網站 (www.marktwainproject.org),讀者可以中英參照閱讀,還可以讀到馬克吐溫當年未完成的續集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among the Indians。
讀者可將原著英文本與譯注中文本並列閱讀,一句英文對照一句中文,一方面讀經典,一方面學英文。閱讀文學文化的確能夠學習精深的語文及內涵,難怪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literature已經成為目前全世界語文學習的主流趨勢。
另外特別推薦一個lit2go(literature to go)網站,(etc.usf.edu/lit2go/title/h/hf.html),裡面提供幾百部文學作品,都可以免費下載「聲音檔」存在個人MP3裡,帶著耳機聽走到哪裡聽到哪裡,另外還有PDF「文字檔」存在電腦裡,一面閱讀一面傾聽。這是美國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設計提供的教學服務,用現代科技呈現文學的影音資料。由專人朗讀錄製全書,像聽廣播劇似的非常有趣,尤其是《赫克歷險記》裡方言土語和黑人英文,抑揚頓挫更是繪聲歷歷,耳聽其聲恰如目睹其人,把閱讀「非標準英文」的障礙減化到最低程度,聽過的人都讚歎不已,就不會嫌棄赫克的爛英文,只要還原文法及拼字錯誤,即可發現赫克的語法謬誤其實有相當模式可循,讀慣了就會視而不見,自動矯正回來,而吉姆的黑人英文其實也接近大舌頭說話,多看一些黑人主演的電影,耳朵自然而然也會適應,還有中西部及南方英文,也是同樣道理。
本譯注堪稱是最完整的中文「全文譯注插圖本」,而且是學者們根據「失而復得」手稿校正並植回「筏伕章節」後的最新版本,最大的特色在於保留全書187幅插圖。目前市面上中譯本幾乎全無插圖,附插圖的只有一本:成時譯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封面註明「插圖本」,但全書只有13幅插圖而已,與原著187幅相去甚遠。
譯注完成之後,巧逢馬克吐溫逝世一百周年,他晚年口述的自傳也遵照遺旨如期在他死後百年由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世人引頸盼望的三大冊Autobiography of Mark Twain(《馬克吐溫自傳》)高達2000頁超過50萬字,號稱原汁原味毫無刪節,第一冊配合馬克吐溫175歲誕辰(11月30日)於11月底出版,隨即造成大轟動,全世界報章雜誌轉載訊息,讀者更是瘋狂搶購,導致供不應求,根據林博文專欄(2010年11月24日)所述,第一冊原本打算印行7千5百本,後來加印到27萬5千本。這本自傳全文放在Mark Twain Project Online網站。
馬克吐溫這本鉅著從「禁書」變成「經典」,大家往往只知其偉大,但不知其何以偉大,這本全文譯注插圖本發揮「提味」的作用,佐以精闢的導讀和注釋,解釋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闡釋經典作品「典律轉移」的現象,剖析爭議議題的前因後果,以讓讀者閱讀更透徹、享受更極致,畢竟這是前後投注近六年心血的結晶。
馬克吐溫是美國人最鍾愛、最引以為豪的幽默大師,開創「美式本土幽默」,擅長「罵人的藝術」和「玩弄文字遊戲」,妙言雋語和軼聞佳話後世廣為流傳,令人回味無窮一再引述。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曾說過:「美國國會議員有一半是笨蛋」,當然引發群起抗議要求道歉,於是他從善如流立刻更正:「美國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笨蛋」,一字之差,奧妙盡現,另外一半還是笨蛋,該更正也更正了,該罵的還是照罵,真是大快人心。
馬克吐溫12歲喪父輟學打工協助家計,相當於只念到小學畢業而已,日後成為世界級大文豪,到了晚年終於贏得學術界肯定,知名大學紛紛頒贈榮譽學位給他。1907年他已高齡72歲,還專程遠赴英國牛津大學光榮接受殊榮,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在溫莎古堡設宴款待,並拍下一張他引以為傲的照片。89年之後牛津大學為他出版全世界第一套馬克吐溫全集共29冊,號稱The Oxford Mark Twain,由著名學者Shelley Fisher Fishkin主編。
馬克吐溫一生奮鬥不懈,樂觀進取,自學有成,憑著一枝筆為自己打拼出一片天下,可說是美國人最推崇的「白手起家」楷模。他12歲喪父輟學,沒有顯赫家世,沒有飽讀詩書,但他天資聰穎,觀察入微,對人情世故的省思,對人性的深度觀察,完全出自個人的體驗與領悟,其貼切傳神獲得讀者高度共鳴與肯定,再配合個人特有的機智幽默風格,成為當時最受讀者大眾歡迎的作家。馬克吐溫生長在變動的年代,他的人生經歷見證美國民族歷史與社會變遷,他的作品傳達對傳統意識型態的文化批判。
儘管市面上充斥馬克吐溫作品,琳瑯滿目良莠不齊,高低深淺各自有其預設讀者,但本譯注計畫目的在於結合學術研究與專業翻譯,將殿堂文學經典大眾化、平民化、普及化,同時也將通俗文化的大眾品味導向經典化,在學術殿堂菁英與芸芸眾生庶民之間的鴻溝上架起橋梁,藉以提升全民閱讀水準,增進個人人文素養,同時也為有志於閱讀西洋文學經典原著的初學者指點迷津。其實經典作品並沒有那麼嚴肅,讀起來也可以很輕鬆,當今的經典作品很多都是當年的通俗或前衛作品。多讀經典就會了解為什麼有些作品禁得起時代考驗,能夠歷久彌新,而且薪火相傳代代傳承下去,發揮「文學反映人生,文學照亮人生」的啟蒙作用,譬如莎士比亞歷經四百多年來的聲譽始終維持不墜,因為他對人性與人生詮釋透徹,贏得古今中外讀者的認同與激賞。
馬克吐溫可能是國內最受歡迎的美國作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赫克歷險記》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但一般社會大眾對其印象僅止於兒童文學而已,不明白這本通俗暢銷書為何能夠鯉魚躍龍門,突然躍升為美國文學主流的一等經典。本導讀深入淺出,讓社會大眾了解學術界如何看待這部美國人民引以為豪的作品,討論其「邊緣文學主流化」的現象,從「禁書」過渡到學術界「經典」的歷程。
《赫克歷險記》是美國文學的里程碑,是第一部純然以美國本土文化及方言為背景的美式幽默傑作,走出英國文學傳統的陰影,創造美國文學的獨立革命,海明威曾說:「全部美國文學始於《赫克歷險記》一書」。這本小說表面上是一個無家可歸叛逆男孩離鄉背井四處流浪的故事,實際上是深入美國社會各階層文化的「意識型態批判」,以南北戰爭前密西西比河沿岸鄉鎮村莊為縮影。以一個半文盲十四歲男孩的另類角度,旁觀成人的世故世界,運用「反諷」手法間接暴露其價值觀的荒謬虛偽,對人性的剖析諷刺尤其深入。馬克吐溫最大的成就是,開創嶄新的敘事策略與文字風格,其技巧向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