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013_10月選書

亞洲物語

  • 9 288
    32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小說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李喬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印刻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7/06/26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而幸或不幸為國族的一份子……


二〇XX年,美國紐約一所大學社會新學院中,五名亞裔研究生因研究論題、文化背景逐漸聚集,結為朋友。來自中國、台灣、日本、新疆、圖博的五名青年,試圖藉著學術理論,審視批判各自的民族處境,在個人無能背負的歷史陰影下,卻也希冀維繫彼此的情誼。

同時,學院外的國際情勢逼近臨界點,面對中美兩帝決戰一觸即發,東亞故土將無可避免淪為戰地,個人與國族,學問與砲彈,五人又能如何抉擇……

作者憑藉文字飛馳亞洲五地,讀者得以觀覽豐富的史地知識、分辨今日各區立場與國際衝突。承襲《情世界──回到未來》的試驗,《亞洲物語》以更純熟的「敘事觀點」,分別呈現視角迥異的人物內心,創建更寬闊豐富的閱讀視野。

作者

李喬

1934年生,台灣戰後第二代作家,已出版《李喬短篇小說全集》十一冊,《重逢夢裡的人——李喬短篇小說後傳》,加上漏列的,計二百餘篇二百餘萬字。長篇小說十四部,四百餘萬字,文學論述兩部,文化論述九部十冊,劇本三部,敘事詩一部。總計九百餘萬字。

曾獲第三屆「台灣文學獎」(1968),第四屆「吳三連文藝獎」(1981),第四屆「吳永福評論獎」(1993),台美基金會「社科人才成就獎」(1995),第十屆「國家文藝獎」(2006),行政院客委會「客家文化終生貢獻獎」(2007),獲頒靜宜大學「第一屆蓋夏論壇講座」(2010),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牛津獎」(2010),「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2013)。

代表作《寒夜三部曲》等有英日文譯本,公共電視拍成四十輯連續劇曲,另有福台語歌仔戲、客台語舞台劇演出。

《寒夜三部曲》、《埋冤「1947」埋冤》、《咒之環》、《V與身體》、《散靈堂傳奇》、《情世界──回到未來》等乃台灣歷史、社會、文化人性之連續演繹,計三百萬字。

目錄

前言
亞洲物語
後記

序/導讀

二〇一五年七月《情世界──回到未來》出版,《老台灣、新國家》──電視紀錄片劇本與已放映過的《乙未抗戰》、電影劇情片劇本《情歸大地》,也於二〇一五年底合為《李喬戲劇集》之名出版。另外八十二歲完成的平生唯一「散文」──《草木恩情》在二〇一六年初問世。

半年來天天提醒自己:「筆耕」夠了。這期間數個中長篇題材還不斷騷擾腦海,其中一熟悉故事還衝破意志閾,硬是寫了近萬字。還好,杖朝之餘意志力還是能夠掌控自己;把它撕了……

這時多年知己陳攜好友黃來舍。談及黃在美國三十多年奮鬥有成;兒女長大,最近除留下少許資產予子女作「落腳糧」外,已將資產變現將成立「亞洲台灣基金會」云云……

筆者十分震撼、感動。

筆者是悲觀者、悲觀論者,除了身世或有所謂先天資質外,主要是存活的大小空間,而廣泛智識接觸,不斷證明「悲觀有理」。台灣多麼美好,台灣的草木飛禽走獸游魚之外的,好嗎?台灣所在的亞洲,亞洲裡的台灣,台灣的東鄰西舍;波濤洶湧的亞洲海域,風沙煙霾……很絕望,但我不能絕情……

於是一縷非來自感情意志的動力萌生:要寫一部涵蓋亞洲,一種期待或憑弔或……的「作品」。很清楚,「完稿的機會」不大;盡心就是。另一層面看:我活著,不創作還要做什麼?

誠然,下筆當下自己心裡有數:我想呈現什麼。不過我不願意祇把「語言文字當成主題的承載體」而已;是希望「語言文字本身」也能型塑作者也不一定可知的主題。有「後設的概念」,但不是metafiction。小說中的時空,有些是「身體去過的」,有些祇是「心識遊歷」而已──就像《寒夜》全書和《孤燈》中南洋地區一樣。另一方面,到了杖朝之年後,意識常在天地形外,風雲變態中,一生書寫加上儲蓄雜書滿懷,於是;過去現在未來,有無想像事實等等再予分辨真假有無,好像反而假假啦。這是我現在活著的實況。

存在界在變,既變必然「加速度」……無奈的存在界,被「拉扯得死死」的地球,無可如何的生命界,實在「很爛」的人類──而幸或不幸為人類的一份子,乃以「好笑而不甘心」心態,落筆試寫「亞洲物語」。當然希望能夠竟篇,不過心理明白,「半途離去」機會不低,心理有充分準備。「亞洲物語」是八十二歲以後老人寫下的「東西」,下筆之後形成什麼樣態,坦白說:未知。在此先向也許會讀到的人致意。謝謝,恁仔細。

援前例,在小說前面要交代一下:各段落的「敘事觀點」(Viewpoint):

全知觀點:各人物外在形貌言行,內心世界,時空敘事都自由行止。不過人物內心情狀,儘量不予涉入;留給讀者想像探索,或留待某「單一觀點人物」呈現。
台灣女子「吳美治」的「單一觀點」。
中國女子「龍一華」的「單一觀點」。
日本男子「富井直大」的「單一觀點」。
新疆(威吾爾)男子「都達爾‧阿迪里──Totaer Artili」的「單一觀點」。
西藏(圖博)男子「埃耳克──Aierken」的「單一觀點」。

聲明一事:近年來台灣的小說寫作,Viewpoint的技術觀念普遍給遺忘,或放棄了,可能是「網路敲作」所造成的。個人是深感可惜的。這本小說,力求嚴謹。

這篇作品是個人真正晚年小說。聲明於「前言」。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一日近午於玉泉居

試閱

二〇XX年五月二十日上午十點鐘,紐約的溫度異常,竟然超越歷年六月分的「平均溫度」──攝氏二七・五六度。

這天,紐約「New School University──新學院大學」舉行一次很特別的小型集會,就在「社會研究新學院」所屬大樓六樓,「社會研究圖書館」辦公室舉行。

這是鮮見四研究院所負責人都與會的商討會。與會者四位教授、五名研究生。

主持者是「社會研究院」所長:Tulian A. Douglas──道格拉斯教授(名人類學家Mary Tew Douglas的後裔)。

「基礎研究院」所長Keesing──柯菁英教授。

「mannes音樂學院」所長:Tambian──坦比安教授。

「India-China Institute──印度、中國機構」的負責人Godelier──嘎德利亞教授(他可是精究馬克斯、存在主義、結構主義等跨領域學者Maurice Godelier的孫子)。他,才是這場聚議的要角。也就是上列三學院有五名研究生決定轉入「印度、中國機構」;要共同討論些方法、疑義等。更重要的是:給予五位研究生所提研究主題重點的斟酌提醒等。

實際上,她他們轉入I.C.I已經半年了。五位的來歷與論文the subject是:

龍一華:女生,中國南京籍。論題:

「文化傳統」與「意識型態」的比較研究──以中國為場域。

The Comparison of Culture Tradition and Ideology-Taking China as the Field.

吳美治:女生,台灣中壢籍。論題:

台灣原居民(一九四五年以前定居者)的「傳統文化」中「文化傳統」批判。

The Criticism of the Culture Tradition with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mong Taiwanese Residents(Settled Down Before 1945).

Totaer Artili(都達爾、阿迪里):男生,威吾爾人。論題:

威吾爾族傳統音樂到流行音樂研究──以艾爾肯‧阿布杜拉為中心。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Music of the Uyghur-Centering on Erkin Abdulla.

埃耳克:男生,圖博人。論題:

圖博「政教分離」主張的現實與展望。

The Tibetan Claim of Separating Religion from Politics and Its Prospect.

富井直大:男生,日本京都籍。論題:

東南亞國家協會與中國關係的展望。

The Prospec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nd China.──這場討論會,使用的語言當然以美語為主,不過,除柯菁英教授、坦比安教授外,其他都能聽說華語,尤其I.C.I的嘎德利亞教授曾留學中國北京大學,華語(普通話)流利得很。

首先由道格拉斯教授簡單致「開場白」:

「今天主題很清楚:就是五位postgraduate,在主題上有什麼to alter?a methot、methodolog上有any question?請提出來──Small but complete!」

「哈!不要太stern啦!」坦比安教授說。

──笑開來了。於是來自台灣的吳美治提問:

「『文化傳統』在漢語詞,明白是noun,所以詞典也是『Culture Tradition』,可是英詞文章都加al──Cultural Tradition。請問……」

「把『文化傳統』加上al,是一種『名詞性短語』的想法;在漢語詞是『文化傳統』,在美文分成Cultureal加上Tradition給人『名詞短語』的感受。我想:妳使用詞典是Culture Tradition,那就照它的,成為Associatirity,結合性名詞吧。我個人接受。」嘎德利亞教授這樣說。大家無其他意見。

「我的問題是:今天Ideology就等於傳統的Culture Tradition了。尤其在中國。我這個『身分』,很難……」龍一華說。

「這就是妳的to challenge啊!」道格拉斯教授微笑著。

「我建議:『對於文化』從Cultural Anthropology切入,而在『文化哲學』層次作比較。」柯菁英教授提議。

「現在,東西方都把Culture與Ideology混為一談。」文化所出身的吳美治忍不住說了一句。

「很好,妳和龍的專題同在Culture的再追究上。」主持人說。

「報告!」日本人比較講究「禮節」,富井問:「我的論題,就身分而言,似乎比較aloof?」

「stood apart with aloof dignity!」圖博人心裡最……

「我想是這樣:Japan的a place正好研究這議題。」嘎德利亞教授邊點頭邊說。

接下去威吾爾人「都達爾‧阿迪里」提出比較複雜的問題:

「我在『演員工作坊戲劇學校』完成學業,進入『mannes音樂學院』還未取得master資格,所以是不是……?」「我的建議是……」道格拉斯教授沉吟一陣才說:「一:『I.C.I』核准你參與了,這就直攻Ph.D,沒問題;『I.C.I』是本校特別學制,a dissertation通過就完成;不問master學位。二:先補足mannes的master論文──同時進行也可以。」

這時你一句我一句,「閒話」起來。道格拉斯教授這時朝始終無語的圖博人埃耳克說話了:

「你的專題是『亞洲』afocal,你沒疑題嗎?」

「我,正陷入prospect or despaired…中。」他說得很正經。

「嗯。進入情況、處境了。很好。」嘎德利亞教授以準確的華語說。

道格拉斯教授以提醒期待的語氣說下面一段話:

「二十一世紀中段以後,很清楚:世界focus重點在Asia,十多年前U.S.A『國家情報會議』出版的『Global Trends 2030』焦點就放在Asia。所以你們五位的academic research,意義是不得了的,不但是I.C.I的a key position也是N.S.U的appraisal重點!各位:bailmen啦!thanks a lot!」

接下去閒話與個別對話,起居生活諸細瑣。這時道格拉斯說:歡迎各位隨時到各學院上課;N.S.U是一體的。

N.S.U在紐約大都市西南區,有名的「格林威治村」一帶,校區成斜長方形而東北突出一小塊。

就「世界名都──資本主義大本營」而言,「格林威治村」有它特有的「生活方式」,一種「反文化中心」──反「什麼文化」?不言而喻。有趣的是:它的學費教育方式絕對是「資本主義模式」的。這一事實的深刻意義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以來,世人已然領會:這個形貌越來越疲憊的世界,人祇剩下兩種身分:掌權有錢的「雇主」與受制無奈的「受雇者」二「空間」而已。

記得古老的二〇〇八年,一位埃及的開羅人,「新馬研究者」Samir Amin來台灣說了一段名言:「中國已發展出自己的資本主義道路……。」看來,世界真的走向如此了……「還好」,這五位亞洲研究生都承擔得起在N.S.U追求高深智識的經濟負擔……

──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涵會不會寓指:「擁有」這種背景,是不是也予無限智識世界的一種困局呢?說解是:凡是人,誰沒有各自的局限?所以……

所以一場單調的諮詢會議到十二點過了才結束。道格拉斯教授邀請共餐,五位研究生都道謝,謝了。當然五人會一起用餐。「都達爾」在「戲劇坊」混最久,所以吃食、玩樂,大家推他當to guide。

──起初大家不很熟悉;亞洲籍的學生多得很。不過,日本籍的富井直大和中國籍的龍一華同在「社會研究院」而且同期。富井是很溫柔的男生,龍一華直言直語,反而予人陽剛的感覺。

台灣籍的吳美治和圖博的埃耳克是「基礎研究院」同學,不過美治以「交換學生」,研二就來N.S.U讀了一年,又進I.C.I也算是老鳥了。

至於住宿,N.S.U有女生宿舍的;原先吳和龍都住宿舍。早聞「皇后區」寄宿華人女生最多;地鐵三分鐘到校,決定轉入I.C.I後,立刻到「皇后區」找到三樓「雙單」的房子,這就搬進來了。

都達爾算是老N.S.U人了,也在「皇后區」找到了難得的Sublet(轉租),兩人一房:他「行頭」多自住一房。好在很便宜。

亞洲籍同時轉入I.C.I的五研究生,這就經常同進同退了。在溝通方面:美語都能通達,華語「普通話」,富井口說略礙之外,完全沒問題。

另一方面,全球,尤其亞洲在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的劍拔弩張,「國民」咬牙切齒到「潛入地下」而笑臉笑迎;至於「國民」漸漸回到「人民」而「自己的人」……居然「人是自己的」,心胸好像舒坦些了,世界也就寬遠些了。

埃耳克、都達爾、富井直大、吳美治、龍一華等,也許就是那比較幸運的一代或一些人吧。

誠然,亞細亞浪潮洶湧,風雲正是詭譎極限的時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87168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96
    • 商品規格
    • 14.8*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0/2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