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題師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13世紀,為了直接與神聯繫,他們寫下上帝謎題;
21世紀,神祕的古代祈禱圈重現,再次攪動人類追尋永生的炙熱渴望。
一場意外讓麥可・布林克成了「後天學者症候群」患者,具有不可思議的心靈超能力:大腦能自行運作,在混亂中看出模式和序列。當他想破解謎題時,只要將之視覺化,答案自然浮現。但也因為這個病症,他無法解讀情緒、與人親近。在有如孤島般的生活裡,謎題遂成他唯一的寄託。此後,布林克以設計謎題為生,並被譽為「謎題大師」。
某天,有個布林克從未見過的罕見謎題找上門來:五年前,眾所矚目的年輕女作家潔絲・普萊斯犯下血腥命案,鋃鐺入獄。她自案發後便不發一語,至今仍保持沉默。她畫出一個繁複難解的謎題,於是她的心理醫師致電麥可,希望他協助破解,並進一步查出命案真相。
起初,布林克只是想解謎,卻在過程中頻頻意識到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監視、阻撓、扭轉事情發展。潔絲有如驚弓之鳥,只願意以代碼謎題吐露線索;而布林克在有如迷宮的層層路徑中,一步步發掘線索:上帝謎題、72字母神名、卡巴拉生命之樹、源於伏羲氏的陰陽八卦、萊布尼茲的數學理論……這一切串連在一起,將推論出什麼?他亟欲解開的謎題背後,究竟隱藏什麼祕密?
暢銷小說《天使學》作者丹妮莉‧楚索妮又一揉合神祕學、超自然、驚悚布局、懸疑推理的絕妙佳作
名人推薦
各界讚譽────────
丹妮莉‧楚索妮的《謎題師》裡有許多令人難以抗拒的元素,包括麥可.布林克,一位優秀得無以復加的男子,被譽為「全球最有天賦的謎題設計師」。
──《紐約時報》
絕世佳作……我好久沒讀過這麼扣人心弦的小說了……
──《神祕論壇》(Mystery Tribune)
這本令人欲罷不能的傑出作品是一座迷宮,包含了暗號、密碼、邏輯謎題、字謎和令人髮指的陰謀。你不想體驗這麼獨一無二作品嗎?
──《明尼亞波利斯明星論壇報》(The 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丹妮莉.楚索妮把懸疑小說、恐怖小說、魔幻現實主義、古代史、神秘主義和一般的謎題等許多文類共冶一爐,令人拍案叫絕……
──《太陽哨兵報》(The Sun Sentinel),歐萊恩.H.卡格迪爾(Oline H. Cogdill)
讀來令人渾然忘我……書名裡的大師不是本書唯一的大師。這本精彩小說的作者也是大師。
──賈斯汀.柯羅寧(Justin Cronin),《末日之旅》三部曲(The Passage Trilogy)作者
我就喜歡這種驚悚小說。
──史帝夫.貝利(Steve Berry),《最後的王國》(The Last Kingdom)作者
《謎題師》的內容引人入勝、層次分明、節奏明快、令人愛不釋手。你會想排除所有雜務,專心看這本書。
──潔奈兒.布朗(Janelle Brown),《騙徒》(Pretty Things)作者
懸疑小說的無上瑰寶,有極為原創又令人難忘的主角,層層遞進、起伏跌宕的情節,每一頁都帶來純粹的閱讀之樂。我超喜歡。
──克里斯.帕凡(Chris Pavone),《里斯本的兩個夜晚》(Two Nights in Lisbon)作者
《謎題師》是一本別出心裁的文學驚悚作品,結合了我喜歡的所有元素:風馳電掣的俄羅斯套娃式動人故事,拆解了最深植人心的一些善惡觀和人類起源觀。簡而言之:《謎題師》=(《達文西密碼》+《緘默的病人》+一點史蒂芬·金)×瑰麗的文筆。
──金秀妍(Angie Kim),《罪火》(Miracle Creek)作者
活力充沛,而且容易上癮……讀來令人著迷,樂在其中,既要動情,也要動腦。
──郭珍芳(Jean Kwok),《尋找希薇.李》(Searching for Sylvie Lee)作者
我平常看書很容易厭倦,但這本書我實在捨不得放下……超超推薦。
──道格拉斯.普萊斯頓(Douglas Preston),《無血》(Bloodless)與《珍奇櫃》(The Cabinet of Curiosities)共同作者
一場穿越時空的驚險之旅。這本小說極具原創性,我樂於追隨它上天下地!
──麗莎.史考特萊恩(Lisa Scottoline),《班尼特家的遭遇》(What Happened to the Bennetts)作者
保證轟動……〔《謎題師》〕是個很有企圖心的故事,敘事手法高明……續集《The Puzzle Box》正在進行中,越早推出越好。
──《書單》(Booklist)
這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小說,把宗教、資安、意義、喪女之痛的主題融合成一部橫跨不同世紀的神祕主義敘事,以追尋同一個謎題為重點。
──《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看得津津有味……幾個從屬情節包含恐怖小說、神祕主義、宗教奇幻故事,還有,可能是最重要的,玩偶。
──《圖書報導者》(Bookreporter)
〔楚索妮〕展現出最佳寫作功力……卡巴拉在一本高智商的驚悚小說裡遇見《紐約時報》填字遊戲。」
──《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這本小說包羅萬象,而且出人意表。」
──大衛.鮑爾達奇(David Baldacci)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
不過看完後,我終於認知到自己不太適合這種複雜的解謎歷史故事,感覺連謎題都看不太懂。
生命本身就是一道謎題,最難解的不是生與死的謎團,而是我們用什麼樣的格局和角度看待這個無法給出答案的疑問。不同的宗教都擁有自己獨特看待宇宙緣起的方式,也嘗試破解永生之謎,渴望能夠讓靈魂永生,永恆的享受著生命的饋贈。然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能斬釘截鐵的說著自己能懂得宇宙的奧秘,那些轉世的靈童、留著前世記憶的個體、來自未來的人、能與另一個世界交流的媒介,似乎都帶著不可驗證的「篤定」。如果真的能破解生命的奧秘,那麼人和神之間究竟有什麼差異?
丹妮莉.楚索妮(Danielle Trussoni)藉由主角布林克一行人破解由13 世紀猶太神秘主義者亞伯拉罕・阿布拉菲亞(Abraham Abulafia)創建的上帝之謎,書中在宗界、魔幻和科學的世界自由切換,並且藉由大量的謎題來展開九死一生的冒險,不只是在小說中感受到解謎的快樂,更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謎題的資訊。書中藉著敘述謎題的手法向讀者展示了很多解謎的元素,無論是破解密碼的平移法、數字方程式的解法、矩陣的排列,甚至還能看到易經的六爻。作者很有野心的想將密碼的相關資訊科普給讀者,就連〈密碼龐克宣言〉也成為認識主角的橋段。就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說,幾個謎題能讓人覺得新鮮,但是越到結尾接近真相時,由於已經看了太多的謎面,竟然差點忽略重要線索,算是疲乏感導致的逆反吧。
小說裡有著因為意外突然改變人生進程的男主,有著因為陰謀而被傷害的女主,有著兇案現場的怵目驚心,有著諜報影片的爾虞我詐,有著幾代人的糾葛,有著黑暗角落裡默默關注一切卻很搶戲的配角,有著男女主角夢境中的羈絆,有著你逃我追九死一生的驚險,有著神話和科學錯位掌控布幕的奇異……隨著厚厚的書頁,我彷彿也跟著加入那既是「解謎」又是「追尋自我」的奇幻旅程,甚至到了最後還讓人有事情尚未結束的伏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的想起好多年前讀過的《達文西密碼》,同樣是追查真相,《謎題師》裡對於一個關乎生命的疑問不計後果的追尋,主角們奔跑的背影,還有他們為了最終結果賭上一切的決絕,竟然在我的眼前重合了。
但是,這本書中最讓我驚喜的並不是解謎的過程,而是主角布林克成為「解謎師」的心路歷程。書中的醫師安慰因為腦部受創罹患突發性後天學者症候群的麥可‧布林克時說的:「不要覺得自己受了傷……要認為自己有超能力,只要你學會如何控制,你的能力就能改變世界。」看似簡單的安慰卻給予主角很大的鼓舞,也讓他能夠嘗試用自己的能力做到更多自己能做的事情。得到一種能力的同時,也失去了另一種可能。人際關係不如謎題簡單,從前能夠輕易理解他人、得到別人喜愛的主角,在世界顛覆之後,他的人際交往也重新洗牌。我們無法得知別人真正的情緒,表露思想和感情的方式太難解讀,隔著屏障很難和另一邊的人社交,因為這些阻隔讓人們生活在自己的島嶼裡。
看完整本書之後,我驚嘆於作者對主角背景的安排和設計。如果是天才型的解謎者,或許一開始就走在自己孤寂的路上。然而曾經擁有過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主角再失去一切之後,在知道自己失去什麼以後,更能夠認真的去「追蹤」一個答案。他聰明但是不冷血,在追查真兇的過程中,他也在重組某個部分的自己。那些年少時犯下的錯,或是在親情裡得不到安慰,或許就在冒險中的「過命」交情中得到救贖。
持續的接近真相,那個問題又成為另外一個謎團的答案,懸疑的生命軌跡,在夢境中,在房間裡,在貨車上,在小巷中,當讀者以為找到了真兇,卻發現那並不是最終的答案。當我們以為自己能夠破解這些密碼,卻又掉到另一個新的謎題當中。謎題中的謎題,屏障中的屏障,答案裡的答案,最後都變成某個人們比較能夠接受的「真相」。但是事情還沒結束,邪惡的入會儀式,代表著某種信念的刺青,另一個可能出世的瓷娃娃,被藏起的行李箱,都會被借屍還魂。
小說裡提到解謎的時候:文字本身還有誦讀的順序都是密碼,一個字母都不能錯。因為是翻譯小說的緣故,對於非母語讀者一定有著必須要轉譯的問題,假如直接看原版的作品,應該是非常「酷」的直接衝擊。讀者想知道最後生命的謎題解答了嗎?那麼就翻翻這本充滿謎團的書吧!或許我們會在書中的某個角落,看到自己曾起來的答案。或許我們都將成為自己生命的解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