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黑色的歌

Czarna Piosenka
《黑色的歌》是一本傳說中的詩集,原應成為辛波絲卡第一本出版的作品。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1個人喜歡
  • 9 288
    32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詩翻譯詩集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辛波絲卡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林蔚昀
  • 出版社: 聯合文學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9/05

出版情報

從坦克和鮮花之中,看見紊流和繁茂

2021/08/09 對談人/大塊行銷部 趙俐雯 vs 大塊image3編輯 楊采蓁 Q:采蓁還記得第一次讀辛波絲卡,是在什麼人生階段嗎?妳會如何描述辛波絲卡這名女詩人的性格特質與作品特色? A:2015年我在唐山書店買了《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之所以會記得,是因為我會老派地在書上寫購書日期和地點)。那是第一次去唐山,也是我的第一本辛波絲卡。那時我大一,是會把詩人名字誤念成「辛絲波卡」的年紀,也是第一次失戀的年紀。我用失戀的濾鏡讀完整本詩選,在每一頁的空白處抄詩或寫下雜想。失戀的能量很巨大,沒有一頁沒寫字。 在所有抄下的句子中,我最喜歡「把痛/和所有不是痛的東西分開」,摘自p.90的〈筆記〉。當時我在網路上讀了一首詩〈未進行的喜馬拉雅之旅〉,發現辛波絲卡竟然在詩中寫到:「雪人,我們這裡有雪融。」我心想太殘酷了,在書中一角寫下:「這如同告訴愛人,我們的愛情會結束。」我覺得辛波絲卡的詩,常有不迴避殘酷的詼諧,寫下人們難以視為真理的事實。 Q:聽說妳最喜歡的詩是〈車站〉,原因是?從當時到現在,妳對辛波絲卡的詩作感受是否有變化? A:〈車站〉描寫一場未發生的約會,開頭充滿悖論的張力,譬如「用缺席抵達」、「用沒寄出的信告知」、「用不克前來赴約」、「用不在場的身影現身」,令人思考在場/缺席、真實/幻象的關係。敘述者「我」未實質前往車站赴約,但赴約的場景卻可視可觸,如同有個分身或上帝視角,也如同平行時空,呈現一個思考主體的精神複調。我想起奇士勞斯基的《雙面薇若妮卡》,也想起作家蕭貽徽的〈乘客〉,從「在月台上/他和他的身體站得很遠/眼前的車門睜開或閉上/看見他/看見卻沒有帶走他」這段,可見這首詩也在於描寫自我的多重性,且場景也在車站。 如今再讀〈車站〉,又有個新發現。除了開頭迷人,它的結尾也令人玩味:「他方/這微小的詞彙聽起來多麼響亮。」他方,意即自我不在場的地方。當昆德拉用《生活在他方》闡述人對他方的遙想和嚮往,辛波絲卡是否也藉由說出「響亮的他方」,顯露了敘述者「我」對赴約的渴望? 六年多過去,我對辛波絲卡詩作的感想沒什麼變化。不過我重新想了想為何特別喜歡〈車站〉、〈哀傷的演算〉、〈字彙〉、〈和回憶很難相處〉、〈青少女〉、〈主意〉這幾首詩?可能是因為這些都是自我反身性很強的作品。 Q:大塊image3七月出版,由義大利藝術家愛麗絲.米蘭尼所繪作的《辛波絲卡.拼貼人生》,是妳編輯的第一本「圖像小說」嗎?妳會如何描述這本書的整體風格? A:這是我第一次,也是image3第一次出版圖像小說。這本書的內容很好吸收,兼容通俗性、藝術性、實驗性、娛樂性,又埋有巧思和笑點,做書時就用雀躍的心情克服了對圖像小說的陌生感。這本書的圖像、文字、敘事節奏,都像從容的快板。透過讀者的回饋,我發現每個人鍾情、流連的頁面都不一樣,代表可看之處還真不少,讀完還能再回味幾趟。 Q:妳認為作者愛麗絲.米蘭尼運用複合媒材的時機、造成視覺上的區隔是為了突顯什麼?水彩漫畫與黑白拼貼分別在本書裡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A:水彩漫畫在書中是主線,畫風雖然朦朧,但仍能在畫面中看到時代性和地區性的細節,譬如黑白格紋大廳地板和排隊人龍,就讓譯者蔚昀看得會心一笑。朦朧的畫風提供了一種對辛波絲卡及其時代的「印象」,水彩的暈染消除了涇渭分明的輪廓與界線,形成一種非清晰、非銳利的觀看,讓讀者能投影自己的奇想和思索。這種朦朧感正呼應了這本圖像傳記小說的虛實交織。 另外,黑白的攝影拼貼也是必說的特色。拼貼在書中提供了「轉場」和「跳接」的功能,不僅讓整體敘事更鮮活流暢、更有現代感,也流露了更多創作者的意識。我在編輯時很常猜想這些素材的來源和組合的過程,去揣摩作者從哪搜集來這些雜誌剪報,以及為什麼選擇這樣組合。 拼貼時常帶來意外的趣味和暗示性,無論是詩句的拼貼或圖片的拼貼。書中有一段拼貼轉場特別精彩,暗示了辛波絲卡的生活將有轉折,也揭示了人生和電影的共相:已婚的辛波絲卡坐在書桌前,從雜誌剪下一對新人步入禮堂的圖片。下一個跨頁,全頁以拼貼構成一個拍片現場,導演是一名背影神似辛波絲卡的女子,演員則是上一頁出現的那對新人。女導演稱讚這個結婚的場景並說:「這很好啊!」,隨後喊了一聲「卡!」於是結婚的場景終止,鏡頭轉向突兀的猴群和感到荒謬的眾人。下一頁,一份報紙戲劇性地從天而降,令人聯想時局是否有所變化。再下一頁,辛波絲卡和前夫告別,然後宣告了離婚。 回顧這自編自導自演的精彩段落,「這很好啊!」大概是辛波絲卡對那段婚姻的正向評價,「卡!」則道出了婚姻終究結束。當鏡頭轉向猴群,我想是暗示辛波絲卡對人類的處境將有更多的關照和省察(參見詩作〈布魯各的兩隻猴子〉),從天而降的報紙,則不禁讓人猜測時局是否對兒女私情帶來了影響。 Q:身為編輯,妳會怎麼看待語言、文化的轉譯與切換(波蘭詩人主題-義大利作者-台灣譯本)?與波蘭譯者蔚昀、義大利文審校者映竹溝通來往的過程?有什麼有趣的事嗎?合作中有遇過怎樣的困難? A:最有趣又最糗的事,大概是我發案給義大利文審校者映竹時,寄了紙本的譯稿過去,卻忘了給她電子檔......。當映竹問我:「請問把審校內容寫在紙本上嗎?」我還心想:「哇,看來她是個熱愛紙本手寫的人呢。」(殊不知是我根本沒給她電子檔,Sorry!)好險,紙本審校的模式仍然很順利,映竹的審校非常仔細,針對一些語氣和單字的用法,她甚至還寫上了自己造的例句。 多虧映竹的仔細審定,讓我可以比對波、義兩版。兩版在某些句子中,時態上有些不一,波文版也有在一些小地方稍作改寫,但不影響敘事的大致走向。兩版最大差異的一句在於,當辛波絲卡發現坦克開上街、波蘭戒嚴時,義文版的辛波絲卡對伴侶說:「康奈爾,我們會一直在一起的,對吧?」波文版的辛波絲卡則說:「對付我們可沒這麼容易,對吧?」在這橋段,波文版明顯勝出。 兩版各有千秋之處倒也有。當辛波絲卡來到文學之家,波文版的文協會長如此向她介紹:「文學的氣息都從這道牆後噴發出來!」然後有個旁人插話:「有時候還有包心菜湯的臭味和霉味。」義文版的會長則說:「這棟建築散發著文化的氣息」,插話的旁人挖苦道:「那也是沒有包心菜湯的臭味和霉味的時候。」這兩版的調侃語境,在這橋段都做得不錯。 對照波、義兩版,我覺得中文讀者很幸運,能讀到林蔚昀由波蘭文直譯的版本。一方面,整體而言,波文版將對話情境微調得更加到位,另一方面,這本書的各角充滿了辛波絲卡的詩句,全書請蔚昀從波文直譯肯定是最佳的做法。 Q:譯者蔚昀在後記提到:作者愛麗絲.米蘭尼在書中「使用時空錯置和互文」的手法,妳認為這所造成效果是什麼?妳會擔心讀者迷失在想像與真實之中嗎? A:蔚昀的導讀裡有一句:「這本書在創意和越界的邊緣遊走。」我愛死這個敘述。在編輯這本書時,我時常想起兩本歷史小說:《哈德良回憶錄》(衛城出版)和《奧古斯都》(啟明出版)。《奧古斯都》的作者前言提及:「如果這部小說有任何的真實性,那便是文學的真實性而不是歷史的真實性。讀者能夠按這部小說的創作意圖 ──── 也即是視它為一個想像的產物 ──── 我是心懷感激的。」《哈德良回憶錄》的作者也在後記中提到:「不管怎麼做,重建一座紀念建築時,運用的總還是自己的方式。」愛麗絲?米蘭尼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再造了她想紀念的辛波絲卡。她並非要去再現一個被感知者(辛波絲卡),而是再現了辛波絲卡為她帶來的感知。 這本書最後收在這句詩:「真相/請不要太過留意我/嚴肅/請對我寬大為懷」,虛構的自由性帶來的效果是,熱愛實事求是的讀者說不定會更渴望去辨別虛實,像我就很想去讀譯註中常出現的那本《有紀念性的破銅爛鐵:辛波絲卡傳》。說到譯註,這本書的譯註寫得非常詳盡,若讀者擔心迷失在想像與真實之中,這份譯註是一張非常好的地圖。 Q:談談本書最觸動妳的文字段落與圖像。為什麼它們吸引妳? A:文字方面,我最喜歡本書接近尾聲時,辛波絲卡在牌桌上若無其事地說:「宇宙運作的法則和詩人的創作無關。但是當然,要努力嘗試......。我覺得,我拯救了世界的一個小碎片。但是還有別人。就讓每個人都拯救一個小碎片。」 讓一本值得出版的書被出版,也像是拯救一個小碎片,或說創造了一個吉光片羽。 圖像方面,我最喜歡的一幕是辛波絲卡和伴侶康奈爾牽手走過戒嚴的街頭。透視法讓街道延伸至遠方,兩人化作兩道簡單的背影,牽手走向街道的消失點。他們前進的方向,與那群帶槍的軍人背道而馳。時代壓頂,他們的身影在構圖中顯得很小,但對話強大:「所有不聽話的人都會受到軍事審判。」「天哪,但對付我們可沒這麼容易,對吧?」「妳可以放一百二十個心。」 Q:完成這本書後最大的感想? A:總覺得多虧有了蔚昀,讓我感受到那個「產地直送」的辛波絲卡。 Q:想對讀者說的話? A:「這個故事/從房間開始/到走入殿堂/從自言自語/到向世人說話/從初戀成了舊愛/到舊識成了新歡/從抱紙箱捲舖蓋/到發現成名是個套索/從坦克和鮮花之中/看見紊流和繁茂。」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桂冠詩人辛波絲卡,舉世矚目、傳說中的第一本詩集──《黑色的歌》!


首度問世的傳說詩集《黑色的歌》,全球中文版,由波蘭文直譯。
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國際詩壇公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代表之一,享有「詩界莫札特」美譽的偉大女詩人,驚艷各界,塵封近七十年的詩作,首度中文面世。
「淡定老太太」遇上「熱血青少女」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

譯者林蔚昀,悉心揀選詩人中晚期相關、延續的詩作與新作對照,佐以「對照筆記」:
深入並擴充辛波絲卡詩作的精妙意趣更瞭解創作者從初期到晚年創作的脈絡。

我們真的差很多,
想的和說的,完全是不同的事。
她知道得很少──
但固執己見。
我知道的比她多──
卻充滿猶疑。
──〈青少女〉, 2009, by辛波絲卡

《黑色的歌》(Czarna piosenka)是一本傳說中的詩集───辛波絲卡的第一本詩集創作,原應成為她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然而當年沒有出版的原因,眾說紛紜:歷經二戰的摧殘與戰亂下的波蘭,在受蘇俄影響的社會主義高壓年代,或許礙於審查制度,或許是作者判斷在當時整體國家情勢下,此類型的詩集創作,難有機會出版問世……;總之戰亂後的種種動盪與不安,致使這本出道作就這麼悄悄地被塵封。

直到2012年詩人過世後,她生前信任的秘書和友人代為處理她遺留的作品和遺物。於是,收錄了辛波絲卡(1944年至1948年間)大學時期創作的《黑色的歌》,在廣大讀者企盼下,2014年末才首度於波蘭出版,其中收錄辛波絲卡1945年3月刊於日報的第一首公開發表詩作〈我在尋找字)。

由波蘭文直譯的中文版,除了原詩集內的二十六首少作,譯者林蔚昀更悉心編選了三十四首辛波絲卡中晚期、主題相呼應或延續的詩作與之對照:成了「熱血青少女」遇上「淡定老太太」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每組對照詩末,附有譯者林蔚昀特別撰寫的「對照筆記」提供辛波絲卡的創作背景和時代隨筆,讓讀者更能延伸體會每首作品的內在意蘊。

本書特色

由波蘭文直譯之繁體中文版,二十六首未面世的詩作
搭配三十二首中晚期代表作,雙色編排,新舊對照,外加譯者林蔚昀
特地撰寫的「對照筆記」,獨一無二的跨時空自我對談詩集。

作者

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波蘭女詩人/翻譯家,波蘭最受歡迎詩人,國際文壇公認當代最具代表性、影響力的詩人之一,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的詩作語言平易卻氣韻交響,意象沉靜而精準,以小喻大,筆帶幽默,注視當代,投以關懷;詩題常在看似平凡日常的生活細瑣中,發掘其中浩瀚,連帶將詩意提升到更廣袤又深層的哲學意境,如戰爭、死亡、傷痛,開闊詩的意境,對生命提問,對人間悲憫。

譯者

林蔚昀

一九八二年生,台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波蘭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在波蘭生活已十年,以中文、英文及波文寫作詩、散文、小說及評論,其創作及譯作散見各大報及雜誌。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二〇一三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台灣人。同年以波蘭文譯者及台灣╱波蘭文化交流推廣者的身分,獲得中國民國第五十一屆十大傑出青年獎項(文化及藝術類)。著有《平平詩集》、散文集《我媽媽的寄生蟲》;譯作包括波蘭國寶級作家舒茲的代表作《沙漏下的療養院》以及《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等。

目錄

譯序/我在尋找字
──談翻譯辛波絲卡《黑色的歌》
 
Prolog──〈笑聲〉
 
《黑色的歌》(1944-1948)

 

為了更多的東西
兒童十字軍
我在尋找字
和平
無題
音樂家揚柯
摘自一天的自傳
關於九月的記憶
關於一月的記憶
無名士兵之吻
寄往西方的信
獻給詩
生命線
諸靈節
高山
漫遊
微笑的主題
關於追人的人與被追的人
遺憾的歸來
運送猶太人
戰爭的孩子
玩笑的情色詩
馬蹄鐵
黑色的歌
今日的民謠
學校的星期天

 
中晚期代表作
 
天空 (《結束與開始》, 1993)
光天化日 (《橋上的人們》, 1986)
恐怖分子,他在看 (《巨大的數目》, 1976)
希特勒的第一張照片 (《橋上的人們》, 1986)
恨 (《結束與開始》, 1996)
我想像中規劃世界 (《呼喚雪人》, 1957)
天大的好運 (《結束與開始》, 1993)
夢(《鹽》, 1962)
許多可能 (《橋上的人們》, 1986)
結束與開始 (《結束與開始》, 1993)
越南(《開心果》, 1967)
字彙(《鹽》, 1962)
一粒沙的景色 (《橋上的人們》, 1986)
在老人院 (《萬一》, 1972)
墓誌銘(《鹽》, 1962)
葬禮(《橋上的人們》, 1986)
未曾發生的喜馬拉雅之旅 (《呼喚雪人》, 1957)
可以是無題 (《結束與開始》, 1993)
在公園裡 (《瞬間》, 2002)
筆記(《鹽》, 1962)
和石頭交談 (《鹽》, 1962)
向風景道別 (《結束與開始》, 1993)
尚且(《呼喚雪人》, 1957)
某些人 (《瞬間》, 2002)
時代的孩子 (《橋上的人們》, 1986)
女人的肖像 (《巨大的數目》, 1976)
酒席間 (《鹽》, 1962)
有氣球的靜物畫 (《呼喚雪人》, 1957)
自我分割 (《萬一》, 1972)
劇場印象 (《萬一》, 1972)
民謠(《鹽》, 1962)
地圖(《夠了》, 2012)
 
Epilog──〈青少女〉 (《這裡》,2009)

試閱

Prolog/〈笑聲〉
       
那個我曾經是的女孩──
我認識她,當然。
我有幾張照片,
記錄她短暫的一生。
看到她那幾首小詩
我感到憐憫又好笑。
我記得幾個事件。

但是,
為了讓我身邊的那人
大笑,並且擁抱我,
我只會提起一個小故事:
那個小醜八怪
孩子氣的愛情。

我說,
她是如何愛上一個學生,
我的意思是她想要
他看她一眼。

我說,
她是如何把繃帶綁在
健康完好的頭上然後跑向他,
就為了,喔,讓他問一聲,
發生了什麼事。

好笑的小女孩。
她怎會知道,
即使絕望也會帶來好處,
如果幸運地
活得更久。

我會給她錢讓她去吃餅乾。
我會給她錢讓她去看電影。
離開吧,我沒有時間。

妳沒看到嗎,
燈已經熄了。
也許妳明白,
門也關起來了。
不要用力扯門把──
那個大笑的人,
那個擁抱我的人,
不是妳的學生。

最好是,如果妳能回到
妳來的地方。
我沒有虧欠妳什麼,
我只是個普通女人,
只知道,
在何時,
背叛陌生人的秘密。

不要這樣用那雙眼睛
看我們,那雙
張得太大的眼睛,
就像死人的眼睛一樣。
                  
選自(《開心果》, 1967)
    
獻給詩 /《黑色的歌》

1

日子的顏色是從天空和葉片來的,
所以我們在蠟筆盒裡找不到它。
在花園遁入陰影之前,
我必須把我的眼睛換成文字。

在太陽底下慵懶的詩人們
與在枝葉上慢吞吞爬行的蒼蠅們有著不同的智慧,
蒼蠅不知道自己精確的拉丁名稱,
也不知道自己翅膀在陽光下的戲謔。

你們比詩還要脆弱。

你在飛行時就會忘了自己。

2

思緒──就像是空屋裡的風。

城市的一刻:牆上的陽光。
一扇窗戶打開自己的黑暗。
一點都不崇高。在牆的陷阱中。

有誰會需要關於死亡的知識。
因為它桌上的茶都涼了。
一點都沒有氣氛。肥皂般的文字。

世界的一刻:寂靜不會等。
噪音有如沙塵灑進窗戶。
一點都沒有詩意。給石頭和夢。

3

嬉戲的人散去,院子變得空洞。
我看著它,彷彿一個陌生的地方。
一個孩子留下的鐵圈──
沒有赤道的地球。

這是訴說自己請求的好時機:

我想要在你張得大大的眼中
看到一個更好的明天,
像你一樣
把手在火焰中交叉。

院子變暗了。
鐵圈會在那裡等到清晨。
不可以玩火。
我不能見到你更多。
有一粒沙的景色

我們叫它一粒沙。
但它不會叫它自己顆粒,或是沙。
沒有一般、特別、
暫時、永久、
錯誤或正確的名字,
它依然悠然自得。

我們的視線和觸摸對它不起作用。
它感覺不到我們的目光和觸摸。
而它掉落到窗台上,
只是我們的冒險,不是它的。
對它來說,掉到什麼地方都一樣,
不管是否確定已經掉落,
還是在掉落的途中。

從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一座美麗的湖,
但這景色看不到自己。
在這世上它以無色、無形、
無聲、無味、
而且無痛的姿態存在。

湖底意識不到底,
湖岸察覺不到岸。
湖水不會感覺到自己是濕還是乾。
對浪潮來說,單數或複數沒有差別,
它們聽不見自己嘩啦啦的拍擊聲,
拍在不大也不小的石頭上。

而這一切都在沒有天空的天空下發生,
日落時太陽完全沒有落下,
而當太陽躲在一朵無心的雲朵後方時,它並沒有在躲藏。
風把雲吹散,不為了任何其他理由,
只是因為它在吹。

一秒鐘過去。
兩秒鐘過去。
三秒鐘過去。
但那只是我們的三秒鐘。

時間流逝像是身負緊急訊息的信使。
但這只是我們的比喻。
這是個幻想的角色,它的緊急是虛構的,
而它的訊息是非人的。

/選自《橋上的人們》, 1986
對照筆記:看世界的人──林蔚昀

讀詩或寫詩的人,應該對這樣的情境很熟悉:看到雲,詩人說這代表偶然。看到高山瀑布,詩人說這讓我們感到人類渺小。看到玫瑰,詩人歌頌愛情。看到浪花,詩人頓悟生命無常。看到沙、小孩拿來玩耍的鐵圈、陽光、蒼蠅、花園…詩人都可以說出一個所以然,賦予這些事物意義和象徵,讓它們營造出氛圍和意象。或者,就算詩人沒說,評論家和讀者也會解釋出一個所以然。似乎,寫作和閱讀就是一場尋找意義的競賽。

在這萬物皆有所指、萬物充滿意義的宇宙中,辛波絲卡的〈有一粒沙的景色〉像是一種反問:「你真的有想到沙在想什麼嗎?還是你只想到你自己?搞不好它什麼都沒想,什麼都不想代表/象徵/比喻,只是簡簡單單地存在,即使沒有我們,它也可以過得很好?」

「宇宙萬物存在,不管我們是否存在,不論我們對宇宙萬物有什麼看法」的命題,其實一直在辛波絲卡的作品中反覆出現。除了〈有一粒沙的景色〉,在早期的〈獻給詩〉中,辛波絲卡也提到:「蒼蠅不知道自己精確的拉丁名稱,也不知道自己翅膀在陽光下的戲謔。」而在〈評論一首沒被寫下的詩〉中,詩人則用評論家的角度和自己對話,批評詩人「也許在太陽底下,或是在世界所有的太陽底下我們真的是孤獨的?」的論點完全不顧機率論和今日普遍被接受的信念。

但是問題來了:辛波絲卡和我們一樣沒有讀心術,沒有和宇宙萬物溝通的能力。她又怎麼知道,沙、湖、天空對我們怎麼看待它們無動於衷呢?搞不好它們會很開心,或者覺得「唉,人類都不懂我,解讀能力太差」?也許,這又會是另一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辯論?

如果不能寄情於外在事物(因為外在事物根本不在乎我們),表達內在的情感是困難的。畢竟,內在的感覺很抽象而且看不見,最能讓人理解的溝通方式還是透過看得見的外在事物來表達。所以,雖然辛波絲卡對沙是否願意代表我們有疑慮,她還是寫下了〈奇蹟市集〉,透過雲、倒影、母牛、日出日落來表達她對日常奇蹟的看法──雖然這些奇蹟可能不會自認為是奇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23181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21*14.8*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