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傳媒與現代性

  • 42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論文集內含複數的史,包含新聞史、傳播史、思想史、體育史、文化史、社會史等等。斷裂與綿延的軸線、切面分布在民國時期、日治臺灣以及戰後臺灣。空間上側重了北京、上海、台北。權力的來源包含政治、經濟、市場、消費、大眾、意識形態、軍事緊急狀態。除了官方之外,亦及公共領域、宣傳部門、編輯部、黨派、集體意識與道德教訓等制度化力量。除了社交名流、明星、報人、知識份子之外,本論文集更側重政治受難者、白色恐怖受害者、女性、農民工等被壓迫者的回歸。

目錄

作者簡介

解集——傳媒與現代性序言 / 蕭旭智 蔡博方 黃順興
名流消費與民國機制——以陸小曼、徐志摩與1920年代末上海小報為例 / 陳建華
報刊現代性與公民身份——以《申報》為例的反思 / 蔡博方
多元現代性——宣傳概念與不同政治想象 / 馬曉月
小型報與大眾化——上海《立報》版面與文體分析(1935-1937)/ 葉韋君
運動新聞的國族化 以北平《世界日報》的運動新聞為例,1933-1935 / 黃順星
1919年日臺電報大塞車與電報勞動 / 蕭旭智
宣傳與煽動——工農運動與「三字集」的臺灣話文文體實驗 / 陳淑容
一九三〇年代媒體再現的都會女性——從《命運難違》解讀彼時女性的日常生活與道德困境 / 王淑美
活在危險年代——白色恐怖情境下的新聞工作者群像(1949-1975)   / 陳百齡
戰爭與新聞——台灣的戰時新聞管制政策(1949-60) / 林果顯
戰後初期《臺灣新生報》的發展與挑戰 /   楊秀菁
徐復觀與《民主評論》(1949-1966)/ 邱家宜

序/導讀

序言

簡介這本「傳媒與現代性論文集」實在很難。

原本是「集」,就讓集成為一種鬆散的組合,等待個別讀者由於誤解,而在其中找到某種有機╱有趣的關聯方式,是編者們天真爛漫的期待。然而既然成為集,即使再偶然與反諷,也未必能避談團結、迴避如何交集、趕集、集合、集錦,抑或集權?在此狗尾續貂,若是提供一種解集的方式,再好也不過如同不同語言中一大串客套、頭語、接尾語、敬語。不過只是為了說「Hi!你好!歡迎!」

論文共同特徵為史的向度,可惜此文之史未必彼文之史,文集內含複數的史,包括了新聞史、傳播史、思想史、體育史、文化史、社會史等等。論文目錄次序結合新聞史中時間、空間、政權、制度(化)與人物等約定俗成又直覺的安排。斷裂與綿延的軸線、切面分布在民國時期、日治台灣以及戰後台灣。空間上側重了北京、上海、台北。權力的來源包含政治、經濟、市場、消費、大眾、意識形態、軍事緊急狀態。制度(化)除了官方之外,亦及公共領域、宣傳部門、編輯部、黨派、集體意識與道德教訓。人物除了社交名流、明星、報人、知識份子之外,還有壓迫者的回歸,如政治受難者、白色恐怖受害者、女性、農民工。換個角度思考,本書作為新聞史研究論文集,除了研究支配與被壓迫文化的歷史之外,還有沒有尚未被發現或被排除的殘餘範疇或者正在萌發的新興文化?泛黃紙張、出土檔案、緊急狀態國家、口語文化、過時的電報勞動可以補充殘餘範疇。而新興文化?抱歉,沒有新新聞。五十年前的舊聞老矣,難道就不足以語新。

或許這本論文集的意義除了集合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近幾年的研究發展之外,所謂的新意在於可以讓讀者繼續思考新聞史如何以多重組成的媒介史向度,繼續往前走。

例如,許多研究者把「晚清民初」的中文政論報刊,視為華文語境中首度確立「報刊」媒介的關鍵時期。然而,陳建華的「大報不敢、不便、不屑登的文字」展現出「小報公共性」的意義,而「小型報」更靈活地經營出大眾化的閱讀群體;馬曉月認為「宣傳」不僅只是翻譯了propaganda,不同階段的正面/負面指涉有哪些?蔡博方爬疏「好公民」意象如何從「旁觀者」、「貢獻者」轉為「知識者」?黃順星回顧1930年代的北平,跑跑跳跳的運動新聞又如何成為國家榮辱與民族興衰的媒介事件?
關於日治、殖民、現代性、媒介、社會生活、傳播等等重要問題,近年的臺灣研究中走向文化史、社會史的潮流。傳播史研究對我們展現了一個繽紛多樣的一九三〇年代的女性樣貌,王淑美幫我們描繪摩登女孩代表著因應社會變遷而產生的新類別、新的都市風景、街頭速寫的樣板人物。陳淑容筆下低吟口語傳統的形式上的文字與聲音所寄託的勞動者群像與處境,如何透過話語實踐抵抗資本主義,以及蕭旭智透過請願、怠工、身體、心理等指出早期資訊技術中鑲嵌的身體與勞動如何不滿足。

白色恐怖時期的新聞工作者,究竟是加害者或被害者?在責任歸屬上,又該如何判定區分?陳百齡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模糊與兩難。楊秀菁回到更早的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新聞界造成人才的嚴重損失與斷層,而倖存的從業者,除了自我審查的精神壓力外,更必須面對新聞機構內部的政治與人事鬥爭。1950年後政府當局為因應兩次台海危機的戰爭狀況,所採行戰時新聞管制政策的起源、考量與影響,成為了國民黨在1950年代中期之後,林果顯認為,這是言論管制更趨集權的原因。邱家宜的論文,則是對徐復觀的《民主評論》這份刊物的內容、組成份子、人際網路作細緻的分析。

本論文集緣起於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於2015年舉辦的「傳媒與台灣現代性」研討會。會中許多研究者發表精彩的研究,並於會後進行學術論文的雙匿名審查、修改等。經過一年的努力,本論文集收錄12篇新聞史相關的精彩文章。傳媒與台灣現代性學術研討會,獲得科技部國內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補助(104-2916-I-128-001-A1)。文末向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科技部、五南圖書、館長周成蔭、副館長溫洽溢以及羅曉南、翁秀琪、黃鈴媚、夏曉鵑等館務委員,蘭琪、純楨及協助匿名審查的委員們一併致謝。沒有各位師長幫忙,我們三人也無法稍息,就地解散。
 

蕭旭智、蔡博方、黃順星

試閱

四、雲裳公司與小報檔次

1927年8月7日雲裳公司開幕,傳為滬上盛事。《申報》頭版刊出其開張廣告曰:

要穿最漂亮的衣服
到雲裳去
要想最有意識的衣服
到雲裳去
要想最精美的打扮
到雲裳去
要個性最分明的式樣
到雲裳去

雲裳是上海唯一的婦女服裝公司,特聘藝術圖案刷染縫靭名師,承辦社交喜事跳舞家常旅行劇藝電影種種新異服裝、鞋帽等件及一切裝飾品,定價公道,出品快捷,特設試衣室、化粧室,美麗舒適,得未曾有。定於今日開幕,敬請參觀。

此廣告措辭具精英色彩,一派開創時尚潮流的氣概,用徐志摩式的白話,「到雲裳去」套用了田漢的「到民間去」的口號。「雲裳」兩字採用篆書字體,為名畫家吳湖帆所題,文字下方似logo的圖案,一朵祥雲托起一朵蓮花,整個設計極富創意,非同凡響。公司座落在卡德路南京路口(今上海電視臺附近),與邵洵美的「金屋書店」遙遙相對。雲裳公司由留法畫家江小鶼擔任美術設計,和徐志摩、陸小曼、張禹九、宋春舫等都屬發起人,資金方面以集股方式,如周瘦鵑被推為董事,胡適擔任藝術顧問,應當說都是認了股的。

北伐前後的上海,隨著國共政黨政治的分合起落,知識界空前躁動,激遽分化重組,魯迅等左傾,具有國際主義背景,試圖從外面牽制國民黨,或顛覆現存秩序;徐志摩、胡適等創辦《新月》雜誌則從建制立場批評國民黨黨治,結果被明令停刊。在北伐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鼓舞下,歐美、日本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與蘇聯式的無產階級文學一時並起,爭勝鬥強。此時上海的消費文化也呈現一派繁華景象。1926年第三大百貨店新新公司、專售婦女用品的綺華公司相繼開業,就婦女時裝而言新潮迭出。在這樣的脈絡中來看雲裳公司及徐、陸所扮演的角色,對於新舊文人的合流意味深長。7月12日《上海畫報》對雲裳的開幕作整版報導,稱徐陸為「雲裳公司發起人」,除兩人合影外,還有多幅照片。由<楊貴妃來滬記>一文介紹,雲裳洋名為「阿透利挨楊貴妃」(Atelier Yangkweifei)。阿透利挨指公司的藝術製作室。該文說明雲裳公司「以後進行的方法:(一)採取世界最流行的裝束,參以中國習慣;(二)材料儘量採用國貨,以外貨為輔助品;(三)定價力求低廉,以期普及。」比方說,展示品有一件藍士布的西式衣,頸項中圍了白網,在下面一只秋葉式小袋,袋裏放著一方小絹巾。而這件衣服,標價十元(行雲、成言,1927)。另在周瘦鵑<雲裳碎錦錄>一文中也說到「雲裳之新計畫:雲裳所制衣,不止舞衣與參與一切宴會音樂會等之裝束,今後更將致力於家常服用之衣,旗衫短衫與長短半臂等,無不俱備」。這些是今後的計畫,要刻意表明「雲裳的宗旨在‘新’,不在‘費’」(瘦鵑,1927a),已慮及一般市民消費能力的問題,實際上這一點――下文要講到,正成為小報爭論的焦點。然而從開幕幾天的顧客來看,都有頭有臉,包括電影明星、名妓、張嘯林夫人、杜月笙夫人等闊太太,三天裏做了兩千多塊錢的生意,不包括訂製在內,因此雲裳畢竟是個高檔時裝店。有趣的是,同時《北洋畫報》也報導了公司的開幕及刊出兩人合照,並說上海各報刊登的照片「皆不真切,徐夫人尤不酷肖」(北洋畫報,1927),彷彿在自詡其印刷的精良。《上海畫報》對雲裳公司的推轂不遺餘力,不時刊出由雲裳設計的服裝的明星照片,陸小曼、唐瑛自不消說,如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名妓雅秋五娘等。張丹翁盡其捧角之能事,如<捧雲裳>一詩:「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中心,是曰申江。/第一美術,卻在誰方? 到雲裳去,去到雲裳。/第一美人,又在誰行?不曰唐陸,即曰陸唐。/載吾畫報,炯炯有光,清真絕調,衣染鶯『黃』」(丹翁,1927a)。所謂「載吾畫報,炯炯有光」,雲裳為畫報提供了絕佳的素材,也意味著品味/位的提升,儘管張丹翁心心在念的不外乎吸引讀者眼球的「美人」,又如<審美>:「天下之美人,見說江南萃,江南之美人,獨數雲裳最。」(丹翁,1927b)從都市文化的視角看,自民初以來鴛蝴派「消閒」文學便在努力打造中產階級的都市夢,而雲裳公司的出現,如徐志摩、陸小曼等人的新文化的介入,使這一中產階級消費文化走向成熟的形態。把楊貴妃作為雲裳的洋名不僅蘊含著上海亦中亦西的洋涇浜文化特徵,尤其在二十年代末更是大眾文化的消費指符,如梅蘭芳的《太真外傳》、但杜宇的電影《楊貴妃》等,皆風靡一時,或如楊貴妃「出浴」之類的圖像早已流播於各種印刷傳媒,更具情色想像。的確雲裳給都市文化帶來新的契機,將創意、審美與商機融於一爐,如《上海畫報》上「汽車展覽會中之雲裳公司之新裝表演」的照片所示(梅生,1927b),或可視作今日大陸「車模」的原型,卻不失優雅範兒。或如《上海漫畫》創刊於1928年初,主編葉淺予顯然受到雲裳的啟發,為之作了許多具廣告性質的服裝設計圖,在該畫報上刊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18916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24
    • 商品規格
    • 23*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