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思談片:漢寶德三談博物館
內容簡介
【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談片——輕薄短小之評論。
關於博物館,所謂繆思的殿堂,
在台灣的起步、發展及建言,
透過漢寶德的前瞻視野、執行與推動,
語重心長將厚重理論化為精巧易讀的談片,
與前作《邁向繆思》、《繆思意境》,
構成完善有緒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博物館不一定要規模龐大才有價值。學校有大學與小學之分,小學的重要性不亞於大學。同理,博物館因其功能,也有大小之分,即使小到社區博物館,其價值也是很顯著的。要認真地把博物館與觀眾結合在一起,小的比大的好,分散的比集中的好,內容屬於地方性的比屬於全國性或世界性的好。在我國,博物館正朝龐大型發展,要大家了解『小的就是好的』,實在很不容易。」——漢寶德
博物館發展已有幾百年歷史,在二次大戰後,博物館最大的改變就是繼「收藏」之後增強了教育功能。而台灣博物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因地制宜展現了哪些風貌?又有哪些值得玩味深思改進的地方?本書《繆思談片》分為上下篇,上篇「博物館談片」是漢寶德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任內,在《博物館學季刊》所撰寫之「論評」結集而成;下篇「宗教建築」則收錄「世界十大宗教建築」三篇相關專文,綜合回顧台灣博物館的發展歷程,並且對於全球博物館的所見所聞也有獨特觀點。
目錄
上篇——博物館談片
01《博物館談片》再版序∣ 02《博物館談片》初版序
03《博物館談片》作者序
《一卷》
04發刊辭∣ 05探索精神的發揚
06博物館是開放的學校∣ 07收藏是人性
《二卷》
08只有一幅畫的美術館∣ 09評量就是工作檢討
10文化觀光的時代∣ 11是學生也是顧客
《三卷》
12迎接博物館的世紀∣ 13是一個玩票的行業嗎
14對博物館建築的幾點建議∣ 15展示設計家的條件
《四卷》
16博物館是現代的寺廟∣ 17多元的展示觀
18教育人員是博物館的靈魂∣ 19倫理就是做人的道理
《五卷》
20永恆的角色衝突∣ 21登陸員的角色瞻望
22需要更廣闊的運作空間∣ 23「教」「化」之間
《六卷》
24未來的教育主流∣ 25博物館觀眾之謎
26環境保育的尖兵∣ 27雜牌成軍之道
《七卷》
28收藏何以需要政策?∣ 29生活化的博物館
30為什麼「展示」?∣ 31自助助人的專業協會
《八卷》
32博物館學的研討會∣ 33世界是一座大博物館
34土著文化所需要的是尊重∣ 35明日的挑戰
《九卷》
36營運要自觀念開始∣ 37展示評量的科學
下篇——宗教建築
38虛擬聖境——世界十大宗教建築賞析∣
39世界宗教博物館十大宗教建築導覽解說∣ 40探訪宗教空間
編後記——擘畫科博+打造宗博
序/導讀
編後記
擘畫科博+打造宗博
黃健敏
1977年漢先生離開任教十年的東海大學建築系,赴中興大學擔任理工學院院長,1981年以院長身分兼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主任,1986年自然科學博物館開館,1993年8月自然科學博物館全程四期建設完成。在建設過程中面臨諸多的困頓與努力,在漢先生的回憶錄《築人間》的第九章與第十章有所記述。有鑑於當年台灣博物館界缺乏相關的學術研究與交流,乃創辦《博物館學季刊》,每期有專題,卷首語悉出自漢館長。迄至1995年辭自然科學博物館長,館方同仁將歷年的卷首文章輯為《博物館談片》,於1995年9月出版,於1999年4月再版,時隔二十餘年該書早已絕版。《博物館談片》有許多議題至今仍值得關切,而漢先生早年所提出的見地仍然甚有意義,為了不讓這些論評絕響,特重新整理並加配圖片,作為藝術札記漢寶德系列之一的出版品。
2002年3月漢先生受聘為世界宗教博物館首任館長,在此之前宗博館曾請哈佛大學前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蘇利文博士(Dr. Lawrence E. Sullivan, 1947-)主導軟體研究,紐約博物館設計公司RAA負責硬體建設。蘇利文博士在宗教儀式的研究領域有多本專書問世,其中《Icanchu's Drum》一書獲得美國出版商協會和美國學術協會頒發的最佳圖書獎,他是《宗教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Religion)十六卷的副主編。RAA(Ralph Appelbaum Associates之簡稱)於1978年成立於紐約,其業務廣及全球,在歐洲的倫敦、柏林,在亞洲的北京,在中東的杜拜都有分公司。RAA在美國較知名的項目包括華府猶太浩劫博物館(The United Stated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華府非洲裔美國人歷史暨文化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紐約市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羅斯中心(Rose Center,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City)、洛杉磯日裔美國人紀念館等。
對於蘇利文博士與RAA合作的成果,漢先生很讚許,但是從推廣生命教育的立場,精彩的展示內容有些深奧曲高,漢先生認為建築是無聲的語言,是精神的象徵,為了體現宗教精神的靈魂所在,因此構思藉由宗教建築模型讓觀眾認識宗教,進一步對宗教產生興趣,從而學習瞭解宗教的文物與內涵,這就是「虛擬聖境——世界宗教建築縮影」誕生的背景。繼十座世界宗教建築縮影之後,其實漢先生還另規劃了二十世紀現代宗教建築與台灣宗教建築兩個系列。二十世紀現代宗教建築只完成了萊特(Frank L. Wright, 1867-1959)的唯一教派教堂(First Unitarian Society of Madison, Shorewood Hills, Wisconsin, 1949-1951),柯比意(Le Corbusier, 1887-1965)的廊香教堂(The Chapel of Notre-Dame-du-Haut in Ronchamp, 1950-1955)與在麻省理工學院由沙利寧(Eero Sarrinen, 1901-1961)所設計的教堂(MIT Chapel, 1955-1956)。台灣宗教建築是漢先生離開之後執行的,計有台北艋舺龍山寺,鄒族男子會所「庫巴」與屏東萬金聖母聖殿等三件。這六件建築模型起自2006年,以每年一件的方式收藏,迄至2011年終止。
除了「虛擬聖境——世界宗教建築縮影」常設展之外,漢先生曾規畫多項特展,其中他個人特別記述值得一提的兩個特展:「山西彩塑造像展」與「一幅畫的展覽」。前者在《保存生活:漢寶德談鄉土與藝術》書中〈淺談玩泥巴文化的保存〉一文可供參閱(藝術札記28漢寶德系列之七,2019年11月典藏藝術出版),後者在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博物館談片》有相關的文章論及。2008年3月漢先生離開世界宗教博物館,引為遺憾的是沒有在任內完成敦煌石窟第61窟「文殊堂」的複製,該窟的西壁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壁畫。在世界宗教博物館六樓電梯廳入口右側,漢先生特規畫設立以孩童為對象的「奇幻獸」展區,這涉及他對美感教育的目標。漢先生曾呼籲我們需要一座兒童美術館,在世界宗教博物館他邁出了一小步,其所涉及的課題值得爾後有機緣予以更進一步地探討記述。
「本館的使命與經營方向是要使社會大眾逐漸理解宗博的建館理念,接受愛與和平的召喚,使現世的人間社會,在崇高精神的引導下,充滿了和樂與幸福。
在現代社會中,這是重責大任。宗博立足於本土,要勇敢的對在地民眾負起這個責任。今天是一個心靈動盪,未來不明確的時代。要重建人間的和諧秩序,重獲心境的平安,正是教育家努力的目標。宗博力量微小,所能貢獻者有限,但我們願意做一個揮動大旗的先導者。
新時代博物館的共同趨向:為孩子們服務。我們希望在學的孩子們能夠自宗博的展示中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即使是一絲輕微的珍惜生命的感覺也是有價值的,對他們的一生會造就重大的影響。
宗博不是宗教組織,不是神殿,不是廟宇,而是認識生命價值的殿堂。我們鍥而不捨的發出呼喊,希望喚醒沉溺在憂鬱不安中的眾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做一個有尊嚴,有愛心,富於人性的人。」這是漢先生對打造宗教博物館所揭櫫的理念。
無論是自然科學博物館,或是世界宗教博物館,作為兩館的館長,以身為博物館長兼建築師的雙重身分,漢先生的所言所為,透過《繆斯談片:漢寶德三談博物館》一書的內容,闡釋呈現了對博物館的宏志鴻圖!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