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台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家雜誌40年版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720
    80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藝術家》雜誌四十周年
 

《藝術家》雜誌誕生於1975年,至2015年創刊四十年。作為世界華人圈歷史最悠久的中文藝術雜誌,在四十而不惑的生日時刻,出版這套《台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家雜誌40年版》以期作為一種經歷台灣美術由傳統走向創新、從本土邁向世界的時代跨越,並見證台灣美術發展重要的世代過渡。

 

這套書的內容是由美術學者倪再沁所精心策劃,1975-2004年亦由他獨立撰稿,2005-2014年則加上李思賢、徐婉禎、范峻銘、安懷冰合著。《台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家雜誌40年版》含括之前30年版,經重新編排為十年1冊,40年共4冊、編修、裝禎、付梓,合裝成一套書;每一年度要目有:年度回顧、焦點作品、重要展覽、精采論述、關鍵人物、新聞焦點、《藝術家》導讀、年表大事記,以及各項配圖。是觀察與探索現代台灣美術的具體重要著作,更是認識台灣當代美術史的參考讀物。

目錄

序/何政廣

編者序/藝術家出版部

序Ⅰ/倪再沁

序Ⅱ/倪再沁

序Ⅲ/李思賢


第1冊
1 9 7 5 年度回顧:立足台灣、放眼天下

焦點作品:卓有瑞的「香蕉連作」

重要展覽:中西名家畫展

精采論述:謝里法的〈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

關鍵人物:魏斯

新聞焦點:《藝術家》創刊

《藝術家》導讀:初露光芒

 

1 9 7 6 

年度回顧:鄉土美術圖騰的出現

焦點作品:朱銘的〈同心協力〉

重要展覽:洪通畫展

精采論述:有關鹽月桃甫的爭論

關鍵人物:廖繼春

新聞焦點:洪通旋風

《藝術家》導讀:意氣風發的年代

 

1 9 7 7

年度回顧:在平靜中埋首創作

焦點作品:席德進〈山下的農家〉 

重要展覽:「台陽」四十屆紀念美展

精采論述:孫嘉陽的「風土與造形」

關鍵人物:張文卿

新聞焦點:《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完稿、結集 《藝術家》導讀:由傳統、本土向外開展

 

1 9 7 8

年度回顧:嘈雜紛亂的美術界

焦點作品:烏爾古洛的〈裸女〉及陳昭宏的〈海灘〉

重要展覽:西班牙20世紀名家畫展

精采論述:席德進的「台灣古建築探索」

關鍵人物:林惺嶽

新聞焦點:蕭勤、劉國松回台

《藝術家》導讀:緊隨時代的脈動 

 

1 9 7 9

年度回顧:回顧中前進

焦點作品:劉其偉的〈薄暮的呼聲〉

重要展覽1:光復前台灣美術回顧展

重要展覽2:全國青年畫展

精采論述:澎湖群島考古專輯

關鍵人物:藍蔭鼎

新聞焦點:畫廊業快速成長

《藝術家》導讀:活潑而多元  

 

1 9 8 0 年度回顧:百花齊放

焦點作品:楊文霓的〈天籟〉

重要展覽:畢卡索347展

精采論述:筏灣的婚禮

關鍵人物:楊文霓

新聞焦點:「現代畫」的復甦

《藝術家》導讀:廣告時代來臨

 

1 9 8 1

年度回顧:奠基的時代

焦點作品1:何懷碩的〈獨立蒼茫〉

焦點作品2:楊元太的〈同舟共濟〉

重要展覽:中日現代陶藝展

精采論述:陳英德的〈20世紀美術史上被遺忘的一段寫實運動〉

關鍵人物:席德進

新聞焦點:趙無極來台

《藝術家》導讀:資訊與史料

 

1 9 8 2

年度回顧:陶藝年代

焦點作品:馮盛光的〈箱〉

重要展覽:李梅樹八十回顧展

精采論述:陳英德的大陸美術報導

關鍵人物:宋龍飛

新聞焦點:陶藝時代來臨

《藝術家》導讀:陶藝熱潮

 

1 9 8 3

年度回顧:迎接美術館

焦點作品:董振平的〈奧祕〉

重要展覽1:明清時代台灣書畫展

重要展覽2: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展

精采論述1:陳英德的〈80年代的新自由形象繪畫〉

精采論述2:陳英德的「海外看大陸藝術」

關鍵人物1:李梅樹

關鍵人物2:張大千

新聞焦點:台北市立美術館開館

《藝術家》導讀:美意一○○

 

1 9 8 4

年度回顧:美術館時代

焦點作品:陳其寬的〈返〉

重要展覽:韓國現代美術展

精采論述:放眼世界看曲德義的〈巴黎藝術導遊〉

關鍵人物:李仲生

新聞焦點:北美館開館後的諸多問題

《藝術家》導讀:美術館風雲


第2冊
1 9 8 5

年度回顧:後現代現象

焦點作品:李再鈐〈低限的無限〉

重要展覽1:台灣地區美術發展回顧展

重要展覽2:前衛、裝置、空間展

精采論述:威尼斯國際雙年展

關鍵人物:陳德旺

新聞焦點:藝術上街

《藝術家》導讀:琳琅滿目


1 9 8 6 

年度回顧:北美館與蘇南成

焦點作品:李義弘的〈自然與畫意〉

重要展覽:中國現代繪畫回顧展

精采論述1:陳奇相的〈相片視覺影像的 靈魂〉

精采論述2:吳瑪悧的「達達」

關鍵人物:余承堯

新聞焦點:美術中國,當代美展

《藝術家》導讀:西方資訊,台灣報導

 

1 9 8 7 

年度回顧:狂飆中的平靜

焦點作品:李銘盛的〈藝術的哀悼〉

重要展覽:眼鏡蛇

精采論述:陳英德的〈什麼是現代雕刻〉

關鍵人物:查理.摩爾

新聞焦點:大陸藝術熱

《藝術家》:在西洋與中國的夾縫中

 

1 9 8 8 

年度回顧:美術館的病象

焦點作品:蕭如松的〈靜物〉

重要展覽:「達達的世界」藝術展

精采論述:陸蓉之的「後現代的藝術現象」

關鍵人物:謝里法

新聞焦點:省美館開館

《藝術家》導讀:彼岸、北方、美術館

 

1 9 8 9 

年度回顧:藝術與政治

焦點作品:吳天章的〈史學圖像〉

重要展覽:林風眠九十回顧展

精采論述:顏娟英的〈台灣早期西洋美術的發展〉

關鍵人物:李澤藩

新聞焦點:裸體畫的盛行

《藝術家》導讀:大陸美術熱

 

1 9 9 0

年度回顧:多元化的世紀末

焦點作品:楊茂林的「MADE IN TAIWAN」

重要展覽:台灣早期西洋美術回顧展

精采論述:王秀雄〈台灣第一代西畫家的保守與 權威主義暨其對台灣戰後西畫的影響〉風波

關鍵人物:梵谷

新聞焦點:台灣美術之「邊緣戰鬥」

《藝術家》導讀:成長快速,難以負荷

 

1 9 9 1

年度回顧:難以回顧的年代

焦點作品:黃銘昌「稻田」系列

重要展覽:「台北────紐約、現代藝術的遇合」展

精采論述:黃海鳴的〈福魯克薩斯〉

關鍵人物:廖德政

新聞焦點:繪畫市場狂飆

《藝術家》導讀:廣告泛濫、反客為主

 

1 9 9 2

年度回顧:希望與失望

焦點作品:連德誠的〈新聞(四)〉

重要展覽:中華民國畫廊博覽會

精采論述:吳瑪悧的「第九屆文件大展」

關鍵人物:陳澄波

新聞焦點1: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成立

新聞焦點2:《台灣美術全集》出版

《藝術家》導讀:台灣美術的豐收

 

1 9 9 3

年度回顧:一個「大」時代

焦點作品:林正仁的〈源〉

重要展覽:台灣美術新風貌展

精采論述:陸蓉之的〈中國女性藝術

序/導讀

序(何政廣撰文)
《台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家雜誌40年版》是一本透過《藝術家》見證台灣美術成長的著作。

 

作者倪再沁閱讀了從1975年6月號至2004年12月號《藝術家》,以他的觀點寫出有關台灣美術的閱讀心得報告,而從2005年1月號至2014年12月號《藝術家》的部分,則由倪再沁、李思賢、徐婉禎、范峻銘、安懷冰等合作撰寫。

 

四十年來,台灣政經社會、文化環境有很大的變遷,《藝術家》創刊在70年代,從本土出發的領域發展成世界性的內涵,四十年持續推廣藝術的普及化,堅持藝術書寫也能簡潔瀟灑,對於重要藝術新聞的專輯報導、穩健的專欄,以及簡明扼要的藝評等多元化的內容編排,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十足地反應了藝術界的現況,以及藝術世界的日漸國際化。回顧當時的《藝術家》,宛如一棵幼苗,歷經四十年海內外的敲錘、冶鍊,如今成為台灣當今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穩重大樹。

 

讓《藝術家》成為了解本土和世界藝術動向的重要雜誌,以誠懇優雅和感性的理性報導藝術,並持續對所有藝術形式的熱情和關心,一直是我們秉持的編輯理念。和讀者的互動也是支持我們走更遠路的主要力量。唯有透過讀者的眼睛,獲得大家的參與和支持,才能使《藝術家》的視野更寬廣,腳步更穩健,真正能夠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從《台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家雜誌40年版》一書,可以體驗到時光的流逝帶走的昨天,許多不同時代的畫面和圖像,給我們的感覺是鮮活的,充滿了親切感,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的變遷,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藝術文化發展的脈絡與趨勢。

 

這本書是作者倪再沁、李思賢、徐婉禎、范峻銘、安懷冰閱讀了四十年《藝術家》的筆記,觀點偏重在有關台灣當代美術的部分。其實,《藝術家》內容是相當多元而寬廣的,如果從另一種角度,也可以寫出另一本不同觀點的筆記,透過《藝術家》,共同見證四十年來台灣美術的發展與成長。

 

超現實主義大藝術家米羅(Joan Miró)曾說:「比藝術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現出來的、傳播出去的東西,它在大地播下的種子。」期許《藝術家》在每一顆心靈裡,散播藝術的種子,結出更多美好的藝術果實。在《藝術家》發刊四十週年之際,我們誠摯感謝海內外無數讀者、作者的支持與關懷,全球化的時代,藝術的面貌如百花盛放地多元紛呈,《藝術家》由關懷本土藝術文化出發,進而開拓觀照全球的視野,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訊息和分析報導,豐富了我們的視野與生活。我們回顧台灣美術美好的過往,也展望亮麗璀璨的未來。

 

編者序(藝術家出版部)
2015年6月,《藝術家》雜誌歡度四十歲生日了!

 

《藝術家》是當今台灣篇幅最厚、歷史最久、擁有最廣讀者群的專業性藝術雜誌。在二十年前(1995)過二十歲生日之時,曾經邀請藝評家倪再沁撰寫了《藝術家←→台灣美術:細說從頭二十年》一書。倪再沁當時從《藝術家》雜誌1975年的創刊號為始,整整閱讀了二十年來的二百四十本雜誌之後,再從中耙梳、分析了所有的美術境況與發展。他以每一年度的十二期雜誌中,設定的七個關鍵要點來闡述他個人對這本雜誌,以及對台灣藝壇的看法,勾勒出台灣藝壇的史實記錄與生態發展。這七個選項內容分別是:(1)評論每一年度的《藝術家》雜誌內容(2)挑選現身在雜誌中的一位重要人物(3)介紹一位藝術家的一件代表性作品(4)介紹該年度最具代表的一個展覽(5)評選一位《藝術家》作者的重要論述(6)推選出該年度熱門藝術新聞焦點(7)回顧這整年度台灣藝壇整體環境。

 

二十年前,作者倪再沁還是四十歲年紀的青壯派,在美術圈子內涉獵已深,寫過多篇嚴謹的論述和重量級的著作,他的見解在藝術界早已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加上《藝術家》編輯部配合內容由資料庫中挑選配圖,讓藝術家的作畫記錄照片、藝術畫作圖片、歷史事件記錄文件照片等佐證倪再沁文中的觀點,交織成一本點線面相環相扣、縱橫時空細細囊括的《藝術家》二十年回顧,而這一回顧卻也如實地見證了台灣美術的發展經過。

 

匆匆時光飛躍,《藝術家》雜誌邁入第四十年了。在台灣,這個越來越傾向短線操作的社會裡,要花四十年的歲月,立足在一個非大眾流行取向的藝術領域努力耕耘,其實是相當辛苦的工作,在四十年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點,再度出版一本書來紀念走過的痕跡,意義是非常特別的。尤其這許多年來的台灣藝術文化的處境,伴隨台灣的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的脈動與變遷,一路經歷了蓬勃、躍進、奔騰、墜落、反撲、凝練、等待、觀望、期盼……的各種階段,所蛻變而成的藝術生態已又是另一番氣象了。因此,再次細說這四十年,更是責無旁貸。

 

這本定名為《台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家雜誌40年版》的著作,除了新增的近十年新稿,也收入原先三十年的文字(文字部分修過,並從原先七項重點調整順序,包括:年度回顧、焦點作品、重要展覽、精采論述、關鍵人物、新聞焦點、《藝術家》導讀、年表大事記;藝術家編輯部並重新整理、設計裝幀,期以更緊密的結合方式,呈現出「台灣當代美術通鑑」的內涵),所以成書中以十年為一單位結集成一冊,四十年共為四冊,合裝成為套書,便於閱讀及保存。

 

新增的十年文稿中,是由倪再沁一手策畫,增加李思賢、徐婉禎、范峻銘、安懷冰等執筆的論述,關懷台灣整體面向的敘述更寬廣,部分內容也衍生到網路及數位藝術現象,對台灣藝術界的生態有更深入的見解與論述。宏觀與微觀兼容並進,這本書見微知著,縮影台灣美術史四十年來的歷史與價值。《藝術家》雜誌四十年來推廣台灣美術的努力,已與台灣美術史緊緊地融合於一體。

 

時光冉冉,四十年說長又短。《藝術家》雜誌將開朗地邁向嶄新的未來,繼續一步一腳印努力前進。四十年,對台灣甚至世界的藝術雜誌而言,已經是一個隆重的里程碑了,《藝術家》將持續與時代共進,堅持理念,步步為營,見證台灣美術未來的發展。

 

序1(倪再沁寫於1995年)
  在1994年5月,初次和何政廣正式會面,談《藝術家》二十周年的計畫,當時並未做成決定。回高雄後,我把1975年所有的《藝術家》看了一遍,也不過幾天而已。算算還有一年的時間,於是就爽快地對何先生說:「沒問題。」

 

問題很大,看一遍和整理一遍大不相同,寫什麼?怎麼寫?把1975年的《藝術家》反反覆覆看了不下十次才決定寫什麼,一下筆洋洋灑灑萬餘言還停不了筆。但不能這麼寫,否則會沒完沒了,於是從頭再來,簡明扼要地寫,1975年的「細說從頭」不到一萬字,前前後後卻耗了一個月。

 

剛開始寫還滿懷信心,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閱讀和思索,許多以往沒興趣或懶得看的部分都仔細讀了幾遍,收穫很多,但寫作進度卻很慢。才寫不到幾年就開始著急了,看著書架上一排排《藝術家》,哪一年才寫得完?於是,我只好逃離書房,逃離兩百多本《藝術家》,每天早晨,把要看的《藝術家》裝進書包,到「麥當勞」去。

 

剛開始,我可以把一整年的《藝術家》裝進書包,叫杯咖啡,在最吵雜的聲音裡,最能陷入沉思或振筆疾書;之後,我可以帶走七、八本《藝術家》,從早上八點「德州炸雞」開始營業一直坐到回家吃晚飯;之後,只能帶五、六本《藝術家》,帶三、四本(愈來愈重),雜誌是愈帶愈少,而地盤也愈來愈吵,肯德基、溫蒂、儂特利……這些都是我「上班」的據點。

 

我最常去的是大立百貨對面的「德州炸雞」,裡面的服務生都知道我這個只點咖啡不吃炸雞的老學生。一個人、一疊稿紙、一堆書,還有一顆早已疲憊的心,每天看《藝術家》,讀了後寫、寫了後改,重複不停地做同樣的事,你累不累?寫到80年代中期,我就後悔接下這個工作了。

 

由於規格所限,人物、作品、展覽、論述……要百中選一何其難也,是《藝術家》的重點又要是「台灣美術」的一段,而前提是在《藝術家》的分量夠不夠?我很想寫羅青的〈柏油路〉、于彭的〈後花園〉、許自貴的〈天地海人〉、李俊賢的〈飛蛇在天〉……,但這畢竟是《藝術家》的回顧。

 

就算在《藝術家》夠分量,也得要一枝獨秀的局面才行,我也想寫黃海雲、楊識宏、郭振昌、莊普、盧怡仲……,但總是有特別突顯的人物出現,只好擱下某些重量級人物了。《藝術家》和台灣美術往來密切、互動頻繁,但雜誌所能顧及者是十之八九,總有一、二難以周全之處,有遺珠之憾實在所難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282151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6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