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日帝殖民下臺灣美術教科書歷史(1895-1945)(第1版)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5 333
    350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藝術/美學藝術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楊孟哲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五南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2/25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紀念
----------------------------
作者收錄相當多的美術教科書內容與圖片,敘述當時日治時期的學制、公學校教育、種族分離政策,以及對臺灣原住民的政策,與享有優越待遇的大和民族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的美術教科書,雖然設計精美、包裝華麗,但仔細推敲殖民地的教育過程與學制,揭示了臺灣美術教育史背後深沉的歷史。

-------------------------------------------------
清朝學者龔自珍曾說「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日本佔領臺灣後,為更有效的殖民臺灣,如何運用文化教育來同化臺灣人民,讓台臺灣人民認同日本為宗主國,成為其重要的政策。知名的皇民化運動就是讓臺灣人在歷史、宗教、姓氏及心靈上成為日本人。皇民化運動的研究及專書甚多。然而,研究日本藉由美術教育的規劃,來深化皇民化運動的文化改造,這方面的學者專家,實是鳳毛麟角。而楊孟哲教授無疑是其中少數的佼佼者。
------------- --------------莊淇銘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前校長

楊教授所彙整的《日帝統治時期臺灣美術教科書歷史》,正可以清晰的見證近代臺灣美術教育中的歐洲與日本理念。讀者若進一步探索,向外可銜接國際當代美術的契機,向內則可省思台灣近代美術的緣由與發展。
-----------------------------------蘇振明/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所退休教授

名人推薦

讓殖民時期的美術教材再見光,能更了解臺灣的美術發展
/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林永利

深深佩服楊孟哲教授堅持35年研究臺灣殖民史的意志,對1895年日本帝國殖民臺灣開始,經歷過各種高壓統治的手段,壓制地方反抗逐漸平息後,同時規劃殖民地教育,這些規劃做法還擴及其他殖民地,如琉球、朝鮮、中國東北滿州國、庫頁島等地,以及往後南亞新掠奪的地區都是預備推行的範圍。
我在1990年初進入日本東京學藝大學研究所時,在校圖已翻閱過楊教授的碩士論文,他已將臺灣殖民時期的美術教育與教材撰寫成畢業碩論,文中遍查東京國會圖書館殖民歷史的檔案資料,及東京度神田町中古書店街挖掘歷史文件,恐怕至今很少人學者做如此深入探究。返國後進入大專院校斷續間偶聞楊教授活躍於各種人權活動,或原住民教育事件的研討會,三十餘年匆匆而過,他在學術界逐漸擴展日本帝制時期的相關議題,今年就拜讀他的二本大作《有一天我會回家》談一位二戰期日本臺籍充員兵在西伯利亞被勞改三年的故事;《跨世紀臺灣映像之旅》談一位蘇聯准尉軍人保羅‧伊比斯在1887年因牡丹社事件後,到臺灣島蒐集各地原住民族生活資料紀錄,這些需耗費體力與經費,他卻樂此不疲,實令我讚賞其依舊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近代學界研究臺灣教科書的論文此起彼落,都在各種學科上,鮮少針對美術教育,然而臺灣在明治時代晚期至大正時代,日本還在消化歐洲西式教育的同時,日本將影響它千年的中國化教育澈底轉型,日本國內全面西化下,殖民地教育也快速規劃設計成教材,在臺灣殖民力行下成果可能較其他殖民地為普及,據統計到二戰前臺灣的識字教育已達70%,原住民(番童教育)更超過這個比率。數年以來楊教授回朔到各殖民地收集美術教科書,甚至到莫斯科、海參崴去田野踏查蒐集,因得到國科會補助挹注才將教材完成數位化紀錄登載上去,有幸上網閱讀過後深深覺得重要資料的珍貴。
當然在楊教授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寂靜許久的藝術家與作品,其作品深刻刻連結臺灣,也在他規劃下一一揭露,有他的細心挖掘,不易被發掘的軼事,才能合成這小塊拼圖,再出現帝制殖民期臺灣的另一面貌。
而研究臺灣美術教育發展過程,若依據現行日本十年一期的課綱更新,這些再發現的教材裡,可說重新認識學校制度教材變革,探討日本帝制殖民地學校教育的內容,可作為分析臺灣不同制度下美術教育發展歷程,補遺了臺灣美術教育的脈絡,對臺灣美術教育的整體認知有重要的意義。
衷心期待楊教授這本《日帝殖民下臺灣美術教科書歷史》的資料,讓它重新見光,有機會再檢視臺灣百年的美術教育的歷程。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林永利 燈下成文
113.12.1

作者

楊孟哲
大阪藝術大學藝術學部写真學科畢業、國立東京學藝大學美術教育學科研究所造形藝術學碩士、國立山口大學東亞比較文化研究所博士

現任臺北教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
歷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專任教授。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數位典藏計劃主持人。日本沖繩大學東亞地域研究特別研究員。中國大連近代史研究特別研究員。日本東亞歷史文化學會執行長。韓國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所外國招聘學術委員。

著作:
《GOLDEN BOY PHOTOGRAPHS攝影作品集》台灣柯達
《台灣歷史影像》藝術家出版
《日治時代台灣美術教育》前衞出版社
《日本統治時代的臺灣美術教育》日文版 同時代社
《太陽旗下的美術課--台灣日治時代美術教科書的歷程》南天出版
《日帝殖民下台灣近代美術之發展》五南出版
《真野蠻與假文明的對決》一八七四年那一役 牡丹社事件(共著)五南出版社
《大侵略時代--日帝太陽旗下脫亞之役》五南出版
《追究日本帝國對慰安婦的責任》(韓日文版.共著)韓國Somyungbooks出版/日本社會評論社出版
《有一天我會回家--賴興焬西伯利亞勞改故事》(共著)五南出版

《有一天我會回家--賴興焬西伯利亞勞改故事》拍成紀錄片;榮獲2023年俄羅斯第21屆Y.N.奧澤洛夫國際軍事電影節入圍:
The 21st Yu.N. Ozerov International Military Film Festival (Russia)榮獲大會特別頒發「人道關懷及保存歷史記憶奬」等,另獲國際多項殊榮。

目錄

推薦序一/蕭瓊瑞
推薦序二  讓殖民時期的美術教材再見光,能更了解臺灣的美術發展/林永利
自序

第一章 殖民美術的起源
第一節 殖民統治緣起
第二節 殖民美術的支配

第二章 殖民美術課學制的沿革
第一節 烽火下的殖民學制
第二節 首創的師範學校美術課
第三節 殖民手工教育的變遷

第三章 殖民美術與手工教科書的沿革
第一節 大和人的美術教育課
第二節 土人(本島人)美術課的源起
第三節 蕃人(原住民族)美術課教育

第四章 日帝美術教育的沿革
第一節 日帝美術教科書的歷史
第二節 模仿西洋美術的鉛筆畫與臨畫
第三節 美術教科書國粹主義保存論
第四節 西洋鉛筆畫與中國毛筆畫優劣論爭
第五節 大正民主時期與自由畫教育運動
第六節 軍國主義下的美術教科書

第五章 殖民美術與文學的啟示

附 錄
一、殖民下公學校美術課
二、其他科目教科書
三、戰爭美展相關書籍
四、美術教育史圖表
◎小學繪畫內容
◎殖民下臺灣小、公、中學校及蕃人(原住民)美術工藝教科書出版年表
◎解放兒童素描
◎藝能科圖畫

參考文獻

序/導讀

自 序

本人於1981年前往日本東京學習,因此開啟「日帝殖民下臺灣美術教科書歷史之研究」的契機。
在日帝殖民末期,臺灣處於日帝軍國主義的高壓統治,正值步入皇民化階段,當時臺灣民生物資缺乏,日軍在臺實施配給制度,將大部分的資源奉獻給天皇與皇軍,據統計,臺灣所生產的米糧約70%須運往日本本土及戰場前線。另一方面實施種族階級制度,要求臺灣人民改名換姓加入皇民,以換取較優渥的薪水以及糧食的配給。當時的臺灣陷入貧窮與物資短缺的困境,再加上遭受日本人種族的歧視與各種不平等的待遇,造成部分臺灣人民被迫加入了皇民家庭,希冀藉此改善家庭生活,少數既得利益者於此同時,早已臣服於日帝的太陽旗下,改名換姓融入軍國體制效忠日皇,甚至參與對中華民國作戰,隨著日帝戰敗這些人為躲避刑責選擇歸化日本籍。
慶幸的是本家並沒有在日帝利誘與強迫下加入皇民的家庭,雖然如此,在日本殖民統治結束後,我的母親跟祖父母的對話皆使用日語,而父母之間的生活閒聊亦用日語,當時的我年幼無知,誤認日語是我們的母語之一,因此對日語產生了好奇,但隨著年齡漸長,這段成長經歷讓我深陷迷惘與文化認同的矛盾中。
1982年進入大阪藝術大學攝影科學習,在共同課程時因故與日本同學發生肢體衝突,事後,學科長岩宮武二,下令同學以後稱呼本人,以羅馬拼音YANG稱呼(ヤン君)而不是日語發音的(ヨウ君),此舉顯示種族差異造成的隔閡。畢業後拿到學科長獎,順利考上國立東京學藝大學造形藝術學美術教育學科大學院,在恩師赤沢英二教授指導下,我全心投入殖民地教育和臺灣美術研究的領域,並於1986年以《臺灣近代美術之研究》為碩士論文,確立了未來研究臺灣美術教育的方向。2003年再次遠赴日本留學,進入國立山囗大學東亞比較研究所,在指導教授纐纈厚先生許可下,每週搭乘班機往返桃園與福岡,三天在日本上博士班課程,四天在臺灣南部私立大學教學,多年後完成學業。
留日期間最大的興趣,是穿梭在神田區東京中古書店,找尋早期臺灣相關的教科書、寫真帖、東亞各殖民地文獻史料等,我對於日本戰後留下的龐大文化資產與古書文物深感佩服。這些文物深深吸引著我,從此投入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走遍東京、大阪、九州、北海道舊書店,瘋狂蒐集和臺灣相關的各類書籍。歷經二十多年,我共蒐集了明治、大正、昭和時期的美術教科書兩百餘本,以及日帝東亞影像原版照片五百餘張,戰爭寫真帖、畫冊近百本,1894甲午戰爭手繪本一套,以及畫家古城江觀旅臺寫生作品數
十件。
在孜孜矻矻不斷的努力研究下,前後出版《臺灣歷史影像》、《大侵略時代》、《太陽旗下美術課》、《有一天我會回家》紀錄片及同名專書,這些作品大多取材自我多年來蒐集的史料。期間,我曾成功申請了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日治時代臺灣小公學校美術教課書數位典藏收集計畫,預計將費心蒐集,堪稱臺灣獨一無二的日帝殖民美術教科書收藏,公開給予臺灣學界研究,無奈遇到人生道路上最大的「學敵」(學術敵人)!前中央研究院某研究員,不明事理的阻擋了我第三年的國科會研究計畫,諷刺的是,本人的計畫曾獲得國科會公開的讚賞以及在臺史館展覽的肯定,官方的國立臺灣圖書館也曾多次與本人接觸,邀約合作出版相關研究,無奈因第三年計畫受到學敵不理性的批判而胎死腹中,雖然本人向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提出抗議,對方卻以「國家型計畫不得申覆」為由回絕,嗚呼哀哉。
本人研究臺灣美術教育發展過程,從日帝學校制度變革著手,探討殖民地學制的比較與公學校的沿革,深入分析日帝美術教育發展歷程,以及殖民地臺灣美術發展的脈絡,我並非僅關注畫家的個人特色,而是著重於殖民
教育制度對臺灣美術的整體影響。
日帝無心插柳卻促成了臺灣美術的萌芽。透過對每一頁美術教科書內容的比較,可以看出臺灣人在崎嶇不平的殖民地教育體制下奮力求生的歷史。不公平的學制、充滿歧視的公學校教育、種族分離政策,以及對臺灣原住民的排斥,與享有優越待遇的大和民族形成了鮮明對比。「臺灣人是天皇的赤子(兒女)」這種說法,無疑是一片謊言!
日帝時期臺灣美術教育在文化啟蒙與殖民統治間的矛盾,反映出殖民教育的本質並非單純促進藝術發展,而是服務於軍國主義和同化政策。臺灣人在殖民教育體制下的奮鬥,既揭示了壓迫,也展現了求生存的韌性。
日帝時期的美術教科書雖然設計精美、包裝華麗,看似充滿啟蒙意圖,但仔細推敲殖民地的教育過程與學制,不難看出其潛藏的殖民心機與剝削本質。這段歷史,也揭示了臺灣美術教育史背後深刻的悲戚與無奈。

試閱

第五節  大正民主時期與自由畫教育運動
大正6年(1917)∼昭和11年(1936)

自明治末期,手工教育獲得振興與重視,「圖畫教育」與「手工教育」雙軌並行,美術教育達到空前興盛之際,世界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日帝因禍得福遠離戰場,難得沒爆發侵略戰端,卻成了物資與資源的供應商,國內景氣一片情勢大好,資本與儲蓄力大增,帶動了物資高漲,民間面臨米價波動,窮苦百姓民不聊生。大正12年(1923)不幸爆發自然界毀滅性的關東大地震,死傷慘重哀鴻遍野,日帝政府陰謀轉移焦點,以治安問題怪罪他人,以「井水下毒為由」在東京都內大量掠殺朝鮮人及中國人,一場泯滅人性的政治殺人事件,受到世界各國輿論譴責,除了經濟恐慌之外,也造成國內社會民族對立。
大正時期以來,日本國內動盪不安,對外發動戰爭,占領中國滿洲,開啟昭和年代的侵略戰爭及高壓統治,朝鮮半島在一次大戰後受到美國政府影響,與「反殖民思想」、「民主自決大原則」之下,大正8年(1919)朝鮮半島發生「三一運動」之後,朝鮮人民於昭和7年(1932)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引發國際各國的矚目。除了加強愛國心之外,歐洲德國的新興哲學思想「唯心主義」及美國體驗性與自由感官創作之觀點,深獲日本知識分子的喜歡,加上大地震之後,士農工商面臨危機及貧富差距擴大,貴族與貧民對抗的危機,突顯社會階級問題,此時「社會主義」思想,悄悄地在日帝落地生根,國內社會產生更多樣性的多元聲音,表面上容忍各種學說,其實是「特務當道」!警察橫行的時代,嚴格控制言論自由,誕生所謂大正時期的民主主義,是一種侵略、災難、恐慌、革新論、社會主義混亂混雜期,此時「臺灣文化協會」誕生。
此刻美術教育界沸騰而滾燙,以人文主義為優先導向,以兒童至上為美的意志中心點,大正7年(1918)鈴木三重吉出版《赤鳥》雜誌創刊,展開新一輪的兒童文學新潮流藝術運動,美術教育毛筆畫與鉛筆畫抗爭時代終於結束。至明治42年(1909)以來,使用多年的舊式教科書《新定畫帖》,重新改訂為《小學畫帖》,至大正年間開始使用,直到昭和7年(1932年)左右,將近二十年不斷被文部省所用的教科書,是一部日帝最為成功穩定的美術教科書。主要參考來自美國的美術教科書,1904-1905出版的「Text Books of Art Education」(圖204-圖214),由美國作者Hugo B. Froehlich、Bonnie E. Snow兩位合著,萃取經典內容,以低學年為主要教授對象,應用色鉛筆及水彩、蠟筆等,提供教學參考使用。
直到大正7年(1918),留法歸國學人山本鼎提倡「自由畫運動」,強烈批判國定教科書專利專權,主張廢除臨畫教學,採取自由無教科書的教學法,一時間新美術風暴再度君臨天下。自由的風潮風靡國內外。就在此時,手工教育先趨岡山秀吉自美國留學歸國,引述法國及美國手工教育方法,針對美術教育的「自由趣味教學法」養成正確手工教學法及應用材料技術,包含手工機器操作等,甚至其教學法,影響了在臺灣殖民地的課程,相繼出版《公學校教育の第一步》(圖215)、《公學校手工教科書理論與實際》、《新手工科教材及教授法》等著作,靈活使用應用在臺灣殖民地中學校手工科目教學,自由畫運動除要求廢除圖畫教科書外,山本鼎跟岡山秀吉部分上的理念契合,自由創作的觀點下運用得體,產生了「自由手工、藝術手工、創作手工」,著重學童的原創性,心意而成、而生的原味造形獲得重視,經由手工樂趣所啟發,靈感及創意來源生生不息。大正8年(1919)山本鼎大力鼓吹兒童自由畫教育運動、新思潮兒童自由發揮主義,以及無教科書主張,造就當時一陣旋風展翼飛翔,深遠影響臺灣殖民地。「臺灣自由畫運動」因應而生,《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教育會》相繼響應,主辦兒童自由畫美展。臺灣子供世界社甚至出版《圖畫教育新思潮の批判と最新圖畫教授法》(臺北師範學校教諭江間常吉著),針對自由畫運動、臺灣美術教育的觀點,提出新思維新方向,互相呼應。依據筆者研究,收錄在《太陽旗下的美術課》(2011)。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23017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