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es 音樂老師曾說過(2版)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你是否常感到實際的演練與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有距離?
你是否認為正式的音樂教育似乎與達到音樂上的目的沒有直接的關係?
將腦海中的旋律哼唱出來是不是很困難?
如果你同意以上任一敘述,那艾斯克林博士(Gerald Eskelin)將是你的良師益友。
艾斯克林博士以他四十多年的音樂教學及從事音樂工作的經驗,歸納出了為數不少的模糊或錯誤的觀念,這些觀念不斷困惑著追求真理的音樂人。他以輕鬆幽默的筆吻,將心得在這本書中與讀者分享。
你是否認為正式的音樂教育似乎與達到音樂上的目的沒有直接的關係?
將腦海中的旋律哼唱出來是不是很困難?
如果你同意以上任一敘述,那艾斯克林博士(Gerald Eskelin)將是你的良師益友。
艾斯克林博士以他四十多年的音樂教學及從事音樂工作的經驗,歸納出了為數不少的模糊或錯誤的觀念,這些觀念不斷困惑著追求真理的音樂人。他以輕鬆幽默的筆吻,將心得在這本書中與讀者分享。
目錄
關於作者/1
序曲/3
致謝詞/5
譯序/7
暖身/9
音樂老師的謊言/13
第一部分/17
謊言1 音階/19
謊言2 和鋼琴一起唱/37
謊言3 唱音階與旋律/48
謊言4 Do Re Mi/58
謊言5 音程/68
謊言6 音階是固定的音/74
謊言7 音階第一個音/89
謊言8 小調/99
謊言9 三個小調的音階/110
謊言10 小調調號/117
謊言11 我的邦尼/122
謊言12 第一部終章/137
第二部分/143
謊言13 四分音符為一拍/144
謊言14 上面的數字/150
謊言15 重音/159
謊言16 有許多種節拍/168
謊言17 感覺/185
關於節拍的摘要/197
結語/201
序曲/3
致謝詞/5
譯序/7
暖身/9
音樂老師的謊言/13
第一部分/17
謊言1 音階/19
謊言2 和鋼琴一起唱/37
謊言3 唱音階與旋律/48
謊言4 Do Re Mi/58
謊言5 音程/68
謊言6 音階是固定的音/74
謊言7 音階第一個音/89
謊言8 小調/99
謊言9 三個小調的音階/110
謊言10 小調調號/117
謊言11 我的邦尼/122
謊言12 第一部終章/137
第二部分/143
謊言13 四分音符為一拍/144
謊言14 上面的數字/150
謊言15 重音/159
謊言16 有許多種節拍/168
謊言17 感覺/185
關於節拍的摘要/197
結語/201
序/導讀
序曲
我們小時候,都天真且深信不疑地接受父母及老師教導有關生活與這個世界的事情。大部分他們所灌輸的觀念都是正確的:絕大多人都有很堅定的「私有財產」概念以及尊重「他人權利」。通常我們被鼓勵去對某些事情建立起堅定的信仰——上帝、真理、友情、自我——或者這些事物的混合體。
但我們也被教導一些「暫時的」觀念,當我們年幼時,這些「暫時的」觀念是有用的,而當我們長大後,這些觀念會被捨棄或被修改。例如「不要跑到馬路上」會被修改為「穿過馬路之前先看看兩邊」;還有拿到駕照時人家會告訴我們「不可超速」,後來我們會加上「除非其他人都這樣做」。事實上,我們的父母與老師們並沒有真的告訴我們去修改這些觀念,我們是看著他們的行為而學到的。
我們帶著辨別的能力長大,當面臨需要改變一些規則的環境時,我們可以學會如何、何時、為何要修改這些規則。我們珍惜那些基本價值觀,對於聖誕老人與復活節兔子有適當的、知性的認同,而持續創造自己的「生活風格」。但是當偏離那些「基本價值觀」時,我們盡可能地去協調與社會、家庭、朋友之間因此而產生的衝突。
但是,當那些與真理相去甚遠的荒謬觀念,經由那些被認為是較具知識的人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時,我感到很困擾。我們可以理解並原諒中世紀的學者們告訴大家地球是平的,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事實。但是,我發現有人將一些不應該被納入人類知識中的觀念傳遞給我,那人便是我的音樂老師。
平心而論,也許「可能」是我誤會了他。但是當我看了很多現今音樂教育界的權威人士所寫的教科書之後,我發現他們的音樂老師也對他們說了謊。
你將會在本書中了解我為何要做出這無禮的指控。我知道如此挑戰音樂學術界中淵博的學者以及德高望重的音樂教育者的傳統,是有點不客氣,但是,管他的,總得有人去做。
我們小時候,都天真且深信不疑地接受父母及老師教導有關生活與這個世界的事情。大部分他們所灌輸的觀念都是正確的:絕大多人都有很堅定的「私有財產」概念以及尊重「他人權利」。通常我們被鼓勵去對某些事情建立起堅定的信仰——上帝、真理、友情、自我——或者這些事物的混合體。
但我們也被教導一些「暫時的」觀念,當我們年幼時,這些「暫時的」觀念是有用的,而當我們長大後,這些觀念會被捨棄或被修改。例如「不要跑到馬路上」會被修改為「穿過馬路之前先看看兩邊」;還有拿到駕照時人家會告訴我們「不可超速」,後來我們會加上「除非其他人都這樣做」。事實上,我們的父母與老師們並沒有真的告訴我們去修改這些觀念,我們是看著他們的行為而學到的。
我們帶著辨別的能力長大,當面臨需要改變一些規則的環境時,我們可以學會如何、何時、為何要修改這些規則。我們珍惜那些基本價值觀,對於聖誕老人與復活節兔子有適當的、知性的認同,而持續創造自己的「生活風格」。但是當偏離那些「基本價值觀」時,我們盡可能地去協調與社會、家庭、朋友之間因此而產生的衝突。
但是,當那些與真理相去甚遠的荒謬觀念,經由那些被認為是較具知識的人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時,我感到很困擾。我們可以理解並原諒中世紀的學者們告訴大家地球是平的,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事實。但是,我發現有人將一些不應該被納入人類知識中的觀念傳遞給我,那人便是我的音樂老師。
平心而論,也許「可能」是我誤會了他。但是當我看了很多現今音樂教育界的權威人士所寫的教科書之後,我發現他們的音樂老師也對他們說了謊。
你將會在本書中了解我為何要做出這無禮的指控。我知道如此挑戰音樂學術界中淵博的學者以及德高望重的音樂教育者的傳統,是有點不客氣,但是,管他的,總得有人去做。
試閱
暖身
在開始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先捨棄一些既有的觀念,並且釐清一些名詞。
首先,是關於「音準」與「調音」的觀念。
有些人認為,五線譜上的每個音,都各自對應某個特定頻率;演奏這些音時,如果能夠以正確的頻率演奏,則是「準」的,否則便是「不準」的。
而曾經待過樂團的人,或許聽過這樣一句話:「當所有人的音都不準,只有你的音準時,那麼是你的音不準。」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樂團中所有人的音都偏離了「正確」的頻率,但是只要大家的音頻一致,仍然可以製造和諧的音響;此時如果只有你一人堅持「正確」的音頻,那麼製造不和諧的人反而是你了。
後者的觀念雖然不盡完整,但是它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第一,就是它揭示了「音準無絕對」的概念;第二,就是它提出了我們之所以追求音準的出發點——為了製造和諧的音響。
本書中關於音頻的討論,便是根據這兩點為基礎而展開的。你所演奏的音到底準不準,並不是由調音器告訴你是否演奏出了某個特定的頻率;音準並不是絕對的,重要的是,在合奏或合唱時是否能夠製造出和諧美妙的音響,以及在演奏(唱)旋律時表現出音符間的和聲關係。1
而關於「調音」的概念,在很多人的想法裡,調音就是在開始演奏之前,將樂器的音調準——弦樂器需調整每根弦的張力達到某個特定頻率、管樂器則調整管長使A的頻率等於440或442、鋼琴則需要將每個音都調至特定的音頻。
這些動作確實稱為「調音」(tuning)沒錯,但是調音的內涵不只如此。在音樂演奏中,我們仍須視情況調整我們的音高,以求得最佳的音響效果,故調音乃是一個彈性的、不斷變動的過程。至於詳細的討論,則請各位讀者耐心地讀下去,作者已精心安排了循序漸進的討論,帶各位慢慢深入關於音高、音準、調音等方面的概念。
此外,我想在此區分英文中的tuning、intonation、temperament三個容易被混淆的詞彙。前兩者,中文翻譯皆譯作「調音」,而後者則譯為「調律」。調律指的是根據某個特定的律(例:平均律、純律……等)來決定鍵盤樂器上每個音的音高;而調音則是單純地指「調整音高」,至於根據什麼來調整音高,則視情況而定。
然而在英文中,tuning與intonation的意義略有不同。tuning即使單純的指調整音高的動作,可以廣泛的使用,因此有時雖然說的是「調律」,也會使用tuning,例如pure tuning(純音程調律)。而intonation的原意是指說話的語調。我們說話時,隨著情緒與情境的不同,某些音會拉高,某些會降低,藉此我們可以表達比文字本身更多的內涵。而在音樂上,我們有時也需要將某個音演奏得稍微高一點或低一點,以製造更好的聽覺效果。因此,intonation一字比起tuning一字更多一點「為表達音樂而調整音高」的內涵。此外,就intonation的字根「in-tone」來看,具有「融在聲音裡」的意思,因此intonation所指的調音,也就更具有「製造和諧音響」的意義。
不過,有時作者在使用上,並沒有十分嚴格地區分這兩個字,有時也會交互使用或混用。而我在此提出這幾個字的解釋,用意只在提醒讀者,調音並不只是將樂器的音「調準」而已,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必須調整音高,而且並不是調整樂器的音高,而是在演奏中,必須靠著我們自己的判斷去將音符演奏得高一點或低一點。
此外,我想在此預先將一些名詞提出說明。
純音程調音(just intonation):根據純音程調整音高。所謂純音程,指的是兩個音之間呈現簡單整數比(1:2、2:3、3:4……),稱之為純音程。給予某個特定的音,而後再將第二個音調整至與第一個音呈現簡單整數比,便是純音程調音。而如前面所說的,有時作者並沒有嚴格區分intonation與tuning,故有時作者也使用just tuning,兩者所指是同一件事。
音響調音(acoustic tuning):根據實際的音響效果調整音高。這是指不根據任何理論,直接訴諸聽覺上的感受,在與他人合奏或合唱時,將音高調整至能夠製造出最佳的音響效果為準。
而本書中的第二部則是關於節拍(meter)與節奏(rhythm)的一些概念,大部分的人對於節拍與節奏的認識,就如同書中所說,被一些「謊言」給欺騙了。本書中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先釐清節拍的概念,進而帶領大家認識各種節奏與不同型式的重音(accent)。
建議讀者慢慢地閱讀,不用急著將這本書讀完。一邊讀,一邊思考書中的概念,同時試著應用書中所說的一些論點做一些實驗,將這些論點與實際的體驗相結合,你會有更徹底的理解與感受。
在開始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先捨棄一些既有的觀念,並且釐清一些名詞。
首先,是關於「音準」與「調音」的觀念。
有些人認為,五線譜上的每個音,都各自對應某個特定頻率;演奏這些音時,如果能夠以正確的頻率演奏,則是「準」的,否則便是「不準」的。
而曾經待過樂團的人,或許聽過這樣一句話:「當所有人的音都不準,只有你的音準時,那麼是你的音不準。」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樂團中所有人的音都偏離了「正確」的頻率,但是只要大家的音頻一致,仍然可以製造和諧的音響;此時如果只有你一人堅持「正確」的音頻,那麼製造不和諧的人反而是你了。
後者的觀念雖然不盡完整,但是它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第一,就是它揭示了「音準無絕對」的概念;第二,就是它提出了我們之所以追求音準的出發點——為了製造和諧的音響。
本書中關於音頻的討論,便是根據這兩點為基礎而展開的。你所演奏的音到底準不準,並不是由調音器告訴你是否演奏出了某個特定的頻率;音準並不是絕對的,重要的是,在合奏或合唱時是否能夠製造出和諧美妙的音響,以及在演奏(唱)旋律時表現出音符間的和聲關係。1
而關於「調音」的概念,在很多人的想法裡,調音就是在開始演奏之前,將樂器的音調準——弦樂器需調整每根弦的張力達到某個特定頻率、管樂器則調整管長使A的頻率等於440或442、鋼琴則需要將每個音都調至特定的音頻。
這些動作確實稱為「調音」(tuning)沒錯,但是調音的內涵不只如此。在音樂演奏中,我們仍須視情況調整我們的音高,以求得最佳的音響效果,故調音乃是一個彈性的、不斷變動的過程。至於詳細的討論,則請各位讀者耐心地讀下去,作者已精心安排了循序漸進的討論,帶各位慢慢深入關於音高、音準、調音等方面的概念。
此外,我想在此區分英文中的tuning、intonation、temperament三個容易被混淆的詞彙。前兩者,中文翻譯皆譯作「調音」,而後者則譯為「調律」。調律指的是根據某個特定的律(例:平均律、純律……等)來決定鍵盤樂器上每個音的音高;而調音則是單純地指「調整音高」,至於根據什麼來調整音高,則視情況而定。
然而在英文中,tuning與intonation的意義略有不同。tuning即使單純的指調整音高的動作,可以廣泛的使用,因此有時雖然說的是「調律」,也會使用tuning,例如pure tuning(純音程調律)。而intonation的原意是指說話的語調。我們說話時,隨著情緒與情境的不同,某些音會拉高,某些會降低,藉此我們可以表達比文字本身更多的內涵。而在音樂上,我們有時也需要將某個音演奏得稍微高一點或低一點,以製造更好的聽覺效果。因此,intonation一字比起tuning一字更多一點「為表達音樂而調整音高」的內涵。此外,就intonation的字根「in-tone」來看,具有「融在聲音裡」的意思,因此intonation所指的調音,也就更具有「製造和諧音響」的意義。
不過,有時作者在使用上,並沒有十分嚴格地區分這兩個字,有時也會交互使用或混用。而我在此提出這幾個字的解釋,用意只在提醒讀者,調音並不只是將樂器的音「調準」而已,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必須調整音高,而且並不是調整樂器的音高,而是在演奏中,必須靠著我們自己的判斷去將音符演奏得高一點或低一點。
此外,我想在此預先將一些名詞提出說明。
純音程調音(just intonation):根據純音程調整音高。所謂純音程,指的是兩個音之間呈現簡單整數比(1:2、2:3、3:4……),稱之為純音程。給予某個特定的音,而後再將第二個音調整至與第一個音呈現簡單整數比,便是純音程調音。而如前面所說的,有時作者並沒有嚴格區分intonation與tuning,故有時作者也使用just tuning,兩者所指是同一件事。
音響調音(acoustic tuning):根據實際的音響效果調整音高。這是指不根據任何理論,直接訴諸聽覺上的感受,在與他人合奏或合唱時,將音高調整至能夠製造出最佳的音響效果為準。
而本書中的第二部則是關於節拍(meter)與節奏(rhythm)的一些概念,大部分的人對於節拍與節奏的認識,就如同書中所說,被一些「謊言」給欺騙了。本書中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先釐清節拍的概念,進而帶領大家認識各種節奏與不同型式的重音(accent)。
建議讀者慢慢地閱讀,不用急著將這本書讀完。一邊讀,一邊思考書中的概念,同時試著應用書中所說的一些論點做一些實驗,將這些論點與實際的體驗相結合,你會有更徹底的理解與感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