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小猴子,你要去哪裡?

  • 9 252
    280
  • 分類:
    中文書童書/青少年繪本生活自理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崔永嬿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崔永嬿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親子天下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10/04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有注音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活動期間購買童書類別滿額199元,即贈《傲嬌公主的奇幻冒險》早優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內容簡介

因為同理,所以我們看見——
關懷系繪本作家崔永嬿2016暖心創作


用理解、同理、關懷三鑰匙,打開特殊兒隱形大門,
共創多元、美好的社群

小猴子在樹下拾到一個小東西,
抱在懷裡,小心翼翼的護著,
慢慢且專注的往前走。

「小猴子,你要去哪裡?」
小猴子沒有抬頭,也沒有說話。
他到底要去哪裡呢?

本書重點

★榮獲多項獎項之關懷系繪本作家崔永嬿,2016最新關懷系作品。

★以孩子喜愛的動物為主角,軟化特殊兒的艱深議題,藉由故事讓孩子了解、親近身邊與自己不同的夥伴,激發同理心,建立美好的社群。

★運用不同的媒材拼貼,將圖像立體化,色彩繽紛,將主題襯托出明亮、正向的特質。

★特殊議題,提供教師、家長和孩子共同討論的素材。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心理治療師王意中、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袁巧玲、台師大特殊教育教授姜義村專文導讀推薦。

啟動包容與關懷,請陪孩子走一段路。閱讀《小猴子,你要去哪裡?》會是一個美好的起點。-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敞開心對孩子多一些認識、同理與關懷,會察覺他們也有能讓我們學習的地方。-袁巧玲(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充滿同理心的社群,正是我們積極教育孩子學習多元包容、同理他人的美好典範。-姜義村(台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不管是慢飛天使或外太空的小星星,因為有著支持的情感流動,更能將生命的溫暖傳遞你我。-陳建榮(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作者

崔永嬿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創所,持續以繪畫、雕塑、兒童繪本等形式創作。

希望能透過說故事的形式,呈現孩子的內心世界。

出版過《奶奶的記憶森林》、《亂七八糟》、《看我!看我!》、《小罐頭》、《好耶!胖石頭》等書。

作品曾入選 2002 年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
2002、2004 年日本亞洲插畫雙年展優等獎(BAIJ’02,04)、
1999 年國語日報牧笛獎圖畫故事書優等獎。

2006 年受邀為國立故宮博物院【Old Is New】活動設計公仔,
作品曾參與【女性插畫家歐洲巡迴聯展(The Fabulous Coloured Pencils in the World)】
及【第三屆伊朗國際插畫展(The 3rd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Dictionary Illusrtation ”Zebra”)】

序/導讀

推薦序

關懷的力量,無聲勝有聲

我們總是期待孩子的成長能夠順著一套SOP(標準作業程序)發展。這份想望很是自然,但有些孩子卻無法如你所願。當孩子無法有問必答,太過於專注眼前事物,甚至於對你視而不見。這時,你的內心小劇場可能浮現了許多的疑問。只是,我們很容易急於對孩子的語言溝通、認知能力、社會情緒或行為表現等,直接以自己的主觀經驗來下註解:「怪」、「慢」、「煩」,或「他是什麼病」等刻板印象。

反正,孩子就是這樣?!以偏概全常常讓我們低估了孩子的表現,扭曲了他所傳達的訊息,錯過認識孩子的契機,也限制住自己進一步了解他的動力。你很容易因此關上了一道厚重的鐵門,擋住了同理、接納、包容與關懷。

然而,在《小猴子,你要去哪裡?》繪本裡,卻讓我們看見了充滿溫度的包容與關懷風情。當面對小猴子沒有出現預期的反應,這時,伴有關懷的好奇心,引發了自己想要了解對方、包容對方、感受對方的一種行動力。同理心充分的展現在繪本裡的動物們,跟在小猴子後面走一段路、協力過河,走進小猴子的內心世界裡一探究竟,感同身受小猴子與受傷小鳥之間的溫馨關係。

期待說話很自然,但卻不能理所當然。說話,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的事。請接納每個孩子對於情感不同的表達方式,這需要你的敏感與細膩體會。無聲勝有聲,這是部分孩子在這個世界的生存模式。

啟動包容與關懷,請陪孩子走一段路。閱讀《小猴子,你要去哪裡?》會是一個美好的起點。


文/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推薦序

他,值得我們去了解

很多時候,我們努力的想跟別人做到一樣,以達到社會定義下的「正常」。好比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跟別人打招呼,這樣才算是有禮貌;要能分享,才不小氣;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才是專心的表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數不盡的規範與框架,好像必須好好的站在這些框架裡,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然而有一些孩子因為不理解我們所定下的遊戲規則,常常被人誤會,說是不夠懂事,甚至沒有家教。

就如同《小猴子,你要去哪裡?》中的小猴子,手裡捧個東西專注的往前走,一路上遇到好幾隻動物向他問候,然而不管是誰,小猴子一律一視同仁,頭也不抬的往前走。這個景象如果發生在真實世界裡,一般人第一個反應通常會是: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別人問問題都不回答!在還沒搞清楚狀況之前,就先幫他貼上了標籤。然而,當我們跟著情節一路走到最後便恍然大悟,原來小猴子拼命自顧自的往前走,只是為了尋找醫生,幫忙醫治手中的小鳥。看到這個溫馨的結局,不禁讓我們反思,在尚未完全了解情況之前,是不是該避免立下斷言,以免因誤解而造成傷害。

在我服務特殊兒童的這十幾年當中發現,我們的孩子經常被誤解,只因為大家的不覺察與不理解,而對他們有錯誤的期待。即便他們和一般發展正常的孩子一樣擁有相同的外表,卻因為一些隱形的障礙,讓他們在學習規範上有所困難。面對這些社會的眼光,孩子以及他們的家庭,經常處於充滿壓力的生活之中。

《小猴子,你要去哪裡?》以特殊兒童為樣本出發,經由作者細膩的鋪陳,最終賦予一個溫馨的節尾,讓讀者能夠學著從這些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發現原來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如果我們能夠敞開心,對這些孩子有多一些的認識、同理與關懷,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有很多可愛之處,甚至也有能讓我們學習的地方!


文∕袁巧玲(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推薦序

多元包容的美好典範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單手開車,一手拿著飲料杯、一邊聽著車上播放的音樂,同時跟車上同行者談天說地的經驗。但如果遇到了超級大雷雨,你會怎麼做呢?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會選擇「把飲料放下、雙手握著方向盤、關掉音樂、同時請身旁的人停止聊天」,好好專心的開車吧!如果用這樣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故事,有著好心腸願意幫助他人的小猴子,一心急著想要送鳥兒去看獅子醫生,為了避免分心,他專心的注視著鳥兒的傷勢(怕不小心的動作造成傷勢惡化),儘快前往醫生的家(確保不會走錯路或繞遠路),因而不一一回應路人的關心或問題,看起來是非常合理而正確的行動策略。

多年來從事自閉症研究的我,對於故事中的大熊、兔子、長頸鹿等動物們的表現,一定要大大的給予讚賞(起立鼓掌)!他們雖然一開始無法理解小猴子的行為,但卻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如長頸鹿協助過河),並且很有耐心的陪伴,等到最後一刻了解小猴子的行為初衷,這就是一個高同理心的社群表現!過去一般人對於自閉症者的刻板印象多是:「自己封閉而不願意與人互動的人」,但許多研究發現,不願意與他人互動的「孤獨型」或「被動型」自閉症族群的比例相對低,大多數的自閉症者是「主動但怪異型」,通常他們很喜歡與人互動、交友意願高,但因為社會技巧不足或怪異、不善於理解社會線索(如面部表情或肢體語言)、無法理解複雜的社交狀況,或是無法吸收過多的社交互動資而進行回應,經常遭遇人際互動挫折或人際關係差的窘況。本書故事裡的小猴子在我看起來雖有些自閉兒的特質,但令人羨慕的是他生活在一個充滿同理心的社群中,這不正是我們積極教育孩子們學習多元包容、同理他人的美好典範嗎?
 

文∕姜義村(台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推薦序

傳遞生命的溫暖

《小猴子你要去哪裡》看似簡單明瞭的情節卻有極為豐富暗喻的意含,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是否也遇過像小猴子這樣害羞內向,把話放在內心深處的朋友或親人呢?

也許他們的行為讓你我不甚明白,但是只要我們默默在一旁關心與陪伴,便發現原來他們是如此良善的小天使!不管是慢飛天使或外太空的小星星,因為有著支持的情感流動,更能將生命的溫暖傳遞你我……繪本的故事很短,卻讓我們有著滿滿的能量,使更多小猴子的成長歷程更豐盈更深遠。
 

文/陳建榮(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試閱

關懷的力量,無聲勝有聲

我們總是期待孩子的成長能夠順著一套SOP(標準作業程序)發展。這份想望很是自然,但有些孩子卻無法如你所願。當孩子無法有問必答,太過於專注眼前事物,甚至於對你視而不見。這時,你的內心小劇場可能浮現了許多的疑問。只是,我們很容易急於對孩子的語言溝通、認知能力、社會情緒或行為表現等,直接以自己的主觀經驗來下註解:「怪」、「慢」、「煩」,或「他是什麼病」等刻板印象。

反正,孩子就是這樣?!以偏概全常常讓我們低估了孩子的表現,扭曲了他所傳達的訊息,錯過認識孩子的契機,也限制住自己進一步了解他的動力。你很容易因此關上了一道厚重的鐵門,擋住了同理、接納、包容與關懷。

然而,在《小猴子,你要去哪裡?》繪本裡,卻讓我們看見了充滿溫度的包容與關懷風情。當面對小猴子沒有出現預期的反應,這時,伴有關懷的好奇心,引發了自己想要了解對方、包容對方、感受對方的一種行動力。同理心充分的展現在繪本裡的動物們,跟在小猴子後面走一段路、協力過河,走進小猴子的內心世界裡一探究竟,感同身受小猴子與受傷小鳥之間的溫馨關係。

期待說話很自然,但卻不能理所當然。說話,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的事。請接納每個孩子對於情感不同的表達方式,這需要你的敏感與細膩體會。無聲勝有聲,這是部分孩子在這個世界的生存模式。

啟動包容與關懷,請陪孩子走一段路。閱讀《小猴子,你要去哪裡?》會是一個美好的起點。

文/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推薦序

他,值得我們去了解

很多時候,我們努力的想跟別人做到一樣,以達到社會定義下的「正常」。好比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跟別人打招呼,這樣才算是有禮貌;要能分享,才不小氣;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才是專心的表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數不盡的規範與框架,好像必須好好的站在這些框架裡,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然而有一些孩子因為不理解我們所定下的遊戲規則,常常被人誤會,說是不夠懂事,甚至沒有家教。

就如同《小猴子,你要去哪裡?》中的小猴子,手裡捧個東西專注的往前走,一路上遇到好幾隻動物向他問候,然而不管是誰,小猴子一律一視同仁,頭也不抬的往前走。這個景象如果發生在真實世界裡,一般人第一個反應通常會是: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別人問問題都不回答!在還沒搞清楚狀況之前,就先幫他貼上了標籤。然而,當我們跟著情節一路走到最後便恍然大悟,原來小猴子拼命自顧自的往前走,只是為了尋找醫生,幫忙醫治手中的小鳥。看到這個溫馨的結局,不禁讓我們反思,在尚未完全了解情況之前,是不是該避免立下斷言,以免因誤解而造成傷害。

在我服務特殊兒童的這十幾年當中發現,我們的孩子經常被誤解,只因為大家的不覺察與不理解,而對他們有錯誤的期待。即便他們和一般發展正常的孩子一樣擁有相同的外表,卻因為一些隱形的障礙,讓他們在學習規範上有所困難。面對這些社會的眼光,孩子以及他們的家庭,經常處於充滿壓力的生活之中。

《小猴子,你要去哪裡?》以特殊兒童為樣本出發,經由作者細膩的鋪陳,最終賦予一個溫馨的節尾,讓讀者能夠學著從這些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發現原來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如果我們能夠敞開心,對這些孩子有多一些的認識、同理與關懷,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有很多可愛之處,甚至也有能讓我們學習的地方!

文∕袁巧玲(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推薦序

多元包容的美好典範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單手開車,一手拿著飲料杯、一邊聽著車上播放的音樂,同時跟車上同行者談天說地的經驗。但如果遇到了超級大雷雨,你會怎麼做呢?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會選擇「把飲料放下、雙手握著方向盤、關掉音樂、同時請身旁的人停止聊天」,好好專心的開車吧!如果用這樣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故事,有著好心腸願意幫助他人的小猴子,一心急著想要送鳥兒去看獅子醫生,為了避免分心,他專心的注視著鳥兒的傷勢(怕不小心的動作造成傷勢惡化),儘快前往醫生的家(確保不會走錯路或繞遠路),因而不一一回應路人的關心或問題,看起來是非常合理而正確的行動策略。

多年來從事自閉症研究的我,對於故事中的大熊、兔子、長頸鹿等動物們的表現,一定要大大的給予讚賞(起立鼓掌)!他們雖然一開始無法理解小猴子的行為,但卻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如長頸鹿協助過河),並且很有耐心的陪伴,等到最後一刻了解小猴子的行為初衷,這就是一個高同理心的社群表現!過去一般人對於自閉症者的刻板印象多是:「自己封閉而不願意與人互動的人」,但許多研究發現,不願意與他人互動的「孤獨型」或「被動型」自閉症族群的比例相對低,大多數的自閉症者是「主動但怪異型」,通常他們很喜歡與人互動、交友意願高,但因為社會技巧不足或怪異、不善於理解社會線索(如面部表情或肢體語言)、無法理解複雜的社交狀況,或是無法吸收過多的社交互動資而進行回應,經常遭遇人際互動挫折或人際關係差的窘況。本書故事裡的小猴子在我看起來雖有些自閉兒的特質,但令人羨慕的是他生活在一個充滿同理心的社群中,這不正是我們積極教育孩子們學習多元包容、同理他人的美好典範嗎?

文∕姜義村(台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推薦序

傳遞生命的溫暖

《小猴子你要去哪裡》看似簡單明瞭的情節卻有極為豐富暗喻的意含,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是否也遇過像小猴子這樣害羞內向,把話放在內心深處的朋友或親人呢?

也許他們的行為讓你我不甚明白,但是只要我們默默在一旁關心與陪伴,便發現原來他們是如此良善的小天使!不管是慢飛天使或外太空的小星星,因為有著支持的情感流動,更能將生命的溫暖傳遞你我……繪本的故事很短,卻讓我們有著滿滿的能量,使更多小猴子的成長歷程更豐盈更深遠。

文/陳建榮(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37191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
    • 商品規格
    • 23*23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有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