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的祕密:提琴的歷史、美學與相關的實用知識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針對台灣讀者所撰之提琴百科書籍,具工藝性、知識性、實用性及欣賞性。書中附有200幅精美的照片與圖片,圖解說明提琴的結構、製作與保養。
針對台灣讀者所撰之提琴百科書籍,具工藝性、知識性、實用性及欣賞性。書中附有200幅精美的照片與圖片,圖解說明提琴的結構、製作與保養。
目錄
序
第1章提琴的歷史
世界弓絃樂器的起源與流傳
直立式弓絃琴
臂上式弓絃琴
現代小提琴的出現
提琴在台灣與中國的發展
第2章提琴的結構
提琴的結構與木料的選擇
面板、背板與側板的構造與機制
琴頭、旋栓箱、琴頸、指板
音柱與低音樑的功能
琴橋的構造與功能
琴絃的規格
其他零件
第3章弓的歷史、構造、選購與製造
弓的歷史
琴弓的質料與結構
良弓的特性與選購
弓的製造與修護
弓毛的機制與更換弓毛
松香塊的特性與選用
第4章提琴的評鑑與美學
如何評鑑一支提琴
提琴的音響美學
提琴是藝術品或工藝品?
第5章古董提琴的價值
古提琴之美
古提琴的音質與價值
義大利提琴學派
德奧、法、英的製琴家
第6章提琴製作
提琴製作的前置準備
提琴製作
製琴學校
第7章提琴油漆的祕密
遺失的油漆祕密
底漆的特殊效果
漆料的配方與處理程序
第8章提琴的維護保養
提琴的維護
提琴各零件的保養
修琴觀念與修琴師
第9章提琴的市場與選購
提琴的市場分類
提琴的購買途徑
提琴的市場陷阱
第10章提琴的音響原理
聲音的原理與要素
提琴發音的肇源
史特拉底瓦裡提琴聲音的秘密
提琴音質的追求
保養。
第1章提琴的歷史
世界弓絃樂器的起源與流傳
直立式弓絃琴
臂上式弓絃琴
現代小提琴的出現
提琴在台灣與中國的發展
第2章提琴的結構
提琴的結構與木料的選擇
面板、背板與側板的構造與機制
琴頭、旋栓箱、琴頸、指板
音柱與低音樑的功能
琴橋的構造與功能
琴絃的規格
其他零件
第3章弓的歷史、構造、選購與製造
弓的歷史
琴弓的質料與結構
良弓的特性與選購
弓的製造與修護
弓毛的機制與更換弓毛
松香塊的特性與選用
第4章提琴的評鑑與美學
如何評鑑一支提琴
提琴的音響美學
提琴是藝術品或工藝品?
第5章古董提琴的價值
古提琴之美
古提琴的音質與價值
義大利提琴學派
德奧、法、英的製琴家
第6章提琴製作
提琴製作的前置準備
提琴製作
製琴學校
第7章提琴油漆的祕密
遺失的油漆祕密
底漆的特殊效果
漆料的配方與處理程序
第8章提琴的維護保養
提琴的維護
提琴各零件的保養
修琴觀念與修琴師
第9章提琴的市場與選購
提琴的市場分類
提琴的購買途徑
提琴的市場陷阱
第10章提琴的音響原理
聲音的原理與要素
提琴發音的肇源
史特拉底瓦裡提琴聲音的秘密
提琴音質的追求
保養。
序/導讀
近年來,台灣學習提琴的風氣大盛,中小學校陸續成立絃樂團,市面上出現不少提琴專門店;許多鋼琴業者紛紛兼營提琴業,平價提琴從大陸以貨櫃大量進口。同時,高價位數十萬元以上的提琴,亦絡繹不絕地從歐美攜回,數百萬元的古董名琴在台灣也不乏市場,連世界頂級的史特拉底瓦裡等名琴亦在台上櫃待售。提琴在台灣的發展,是遠超乎人們所想像的。
然而,大眾對於提琴的樂器概念卻甚為缺乏。音樂學院的教育宗旨是培養音樂藝術家,教學課程以演奏技術、音樂史、音樂教育及作曲等為主,至於樂器本身,則被視為一項工具,是藝術家表達藝術理念所使用的媒介,所以對於提琴樂器的知識,如提琴結構、評鑑、製造、修理、保養及購買等,則較為忽略。而非音樂學院體系的愛樂人士則更為無助,常常只能道聽途說,以訛傳訛,所以提琴老師、學生及家長們對提琴樂器的購買、修理與保養,常甚為困擾。知識無從探尋,疑問無法解答,以致於無知受騙與荒謬事件層出不窮,損壞與意外屢屢發生。在這種資訊匱乏,而需求廣泛的情況之下,一本完整的提琴工藝書籍,實有所必要。
在管絃樂團裡,絃樂不僅在數量上佔整個樂團的2/3,在演奏份量上,也是其他樂器所難以比擬的,絃樂幾乎可決定一個管絃樂團的特質,其重要性不言可喻。一支好提琴雖昂貴且脆弱,不過仔細保養還是可以享有數百年的壽命,作妥善的預防保養是不可或缺的。通常一位演奏者在學琴過程中,總是逐步升級更好的提琴,因此幾乎都收藏有數支心愛的提琴。因此,認識提琴的構造與機制,具備基本的評鑑知識,實在是必要的。
對於提琴工藝的研究,歐美先進國家早有深入的探討,甚至有些專家學者窮極一生從事提琴樂器的研究,他們使用儀器作面板的振動分析;以電腦作聲音的傳遞分析,對油漆作化學分析,對木材作材料分析,用很科學的方法作物理與工程的研究。而在台灣,這方面的探討尚稱闕如,鮮有人做這方面的研究,有關這方面的書籍更是極為稀少,僅有翻譯的《小提琴指南》,以及林肇富教授的著作《大提琴的藝術》,更早則有洪啟忠教授的《小提琴樂器及其調整法》。
一般人總以為提琴工藝是音樂藝術的領域,事實上提琴樂器也是綜合多種工程跨學科的一種科學,例如:提琴結構是力學工程、面漆是化學工程、音響是音波物理學、提琴響板是材料學,至於製造及修護則是一種精緻工藝。所以,提琴工藝的研究有待更多具理工背景的人士投入,以期多元化的研究成果。
提琴是一種手工藝,每把琴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提琴的評鑑與選購,需要相當的眼光與經驗,一般大眾很難輕易入門。本書以科學的方法逐一分析提琴細部的美學與機制,協助讀者對提琴做綜合研判,此外對於提琴的市場面與陷阱,也提供實際經驗,俾有助於讀者選擇正確的購買途徑,避免誤導陷阱。
本書希望透過提琴製造的程序解說,使讀者對提琴有進一步的認識,這種深入的認識,對於提琴的鑑賞、購買、保養及損壞送修等,都有很好的助益。但提琴製作的學派眾多,型態各異,本書所列的尺寸與製程也只能僅供參考。並且必須再三強調的是,提琴修理是很精細的手藝,損壞應由有經驗的師傅來處理,但在提琴送修時,顧客對提琴構造需有基本的認識,能瞭解並判斷適宜的修理方式,才方便與師傅互動。甚至具備基礎樂器知識的使用者,就可以不用為著一點點的小毛病,動輒送修,浪費許多金錢與時間。
對大部分人來說,提琴的發音原理是相當無聊的物理現象,但若要深入瞭解提琴的音響,則不能不對此物理現象有基本的認識。本文所作的,也只是基礎而必要的介紹,沒有艱深的公式與計算。
另外,關於提琴的歷史,各家學者的認知與解釋不同,本書為此作了廣泛而深入的考證,旁徵博引,花費不少精力與時間,才作的結論,以臂上式與直立式持琴法來分類,方便提綱挈領,合理地解釋歷史演進。
筆者自小就愛好古典音樂,但直到十八歲,才第一次親眼目睹小提琴這種樂器,當時,有位同學劉子聖兄帶了一把小提琴來教室,小提琴精美及優雅的外形、如寶石般的紅豔,小巧卻能發出優美亮麗的聲音,種種特質深深地感動了我。從此我便開始學琴,小提琴也給了我極大的精神安慰。
基於對提琴的愛好,又學過機械工程,也對手工藝有興趣,因此我尋覓機會拜師學習提琴與琴弓的製造,從此,展開了提琴探討的新途徑。後來又致力於提琴研究,主要是對提琴結構、提琴歷史、木材、漆料、修理、音響、古琴鑑賞,甚至商業市場的認識。與其說這些是我對提琴的執迷,不如說是學道不成的心理移轉,就是因為當不成演奏家,所以才來學製琴的。提琴製造學成之後,筆者曾在一家提琴專賣店兼職提琴修理,從實務與學習中摸索,並得以接觸顧客,修護古琴,並瞭解提琴市場狀況。
為因應社會的需求、個人的研究興趣及學經歷背景、提琴的製造修理實務經驗,在此多方面的因緣下,促成了本書的撰寫。在寫作上,本書完全以學術論文的嚴謹態度來進行,力求資料的齊全與正確,為此還特地遠赴歐洲的製琴古鎮克雷蒙納、米騰瓦、密爾古及佈雷西亞等地參訪,參觀其博物館,拜訪製琴工作室及購買最新書籍。爾後我又前往英國收集資料,在約克大學的圖書館查閱有關提琴的書籍,該圖書館最早的提琴圖書可追溯到二百年前,再到全世界最大的舊書小鎮「上威河鎮」(Hay-on-Wye),收購了不少舊版提琴書刊,又拜訪中國的製琴重鎮泰興及製弓城鎮蘇州,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寫出一本內容紮實的提琴工藝好書。
《提琴的祕密——提琴的歷史、美學與相關的實用知識》這本書,首印出版已售罄多時,然在音樂界需求者眾,又蒙多所院校指定為教科書,因此筆者重新修訂部分內容,增加圖版,並由「藝術家出版社」重新編輯改版出書,為此特別感謝藝術家出版社的支持。
最後,要特別感謝奇美博物館前館長潘元石先生提供名琴照片,使本書增色不少。也要感謝歐德樂器公司、皇家樂器公司、琴寶樂器公司、維音提琴廠、張文智、陳大村、張朝宗、鄭亞拿、何維民等的熱心協助。
然而,大眾對於提琴的樂器概念卻甚為缺乏。音樂學院的教育宗旨是培養音樂藝術家,教學課程以演奏技術、音樂史、音樂教育及作曲等為主,至於樂器本身,則被視為一項工具,是藝術家表達藝術理念所使用的媒介,所以對於提琴樂器的知識,如提琴結構、評鑑、製造、修理、保養及購買等,則較為忽略。而非音樂學院體系的愛樂人士則更為無助,常常只能道聽途說,以訛傳訛,所以提琴老師、學生及家長們對提琴樂器的購買、修理與保養,常甚為困擾。知識無從探尋,疑問無法解答,以致於無知受騙與荒謬事件層出不窮,損壞與意外屢屢發生。在這種資訊匱乏,而需求廣泛的情況之下,一本完整的提琴工藝書籍,實有所必要。
在管絃樂團裡,絃樂不僅在數量上佔整個樂團的2/3,在演奏份量上,也是其他樂器所難以比擬的,絃樂幾乎可決定一個管絃樂團的特質,其重要性不言可喻。一支好提琴雖昂貴且脆弱,不過仔細保養還是可以享有數百年的壽命,作妥善的預防保養是不可或缺的。通常一位演奏者在學琴過程中,總是逐步升級更好的提琴,因此幾乎都收藏有數支心愛的提琴。因此,認識提琴的構造與機制,具備基本的評鑑知識,實在是必要的。
對於提琴工藝的研究,歐美先進國家早有深入的探討,甚至有些專家學者窮極一生從事提琴樂器的研究,他們使用儀器作面板的振動分析;以電腦作聲音的傳遞分析,對油漆作化學分析,對木材作材料分析,用很科學的方法作物理與工程的研究。而在台灣,這方面的探討尚稱闕如,鮮有人做這方面的研究,有關這方面的書籍更是極為稀少,僅有翻譯的《小提琴指南》,以及林肇富教授的著作《大提琴的藝術》,更早則有洪啟忠教授的《小提琴樂器及其調整法》。
一般人總以為提琴工藝是音樂藝術的領域,事實上提琴樂器也是綜合多種工程跨學科的一種科學,例如:提琴結構是力學工程、面漆是化學工程、音響是音波物理學、提琴響板是材料學,至於製造及修護則是一種精緻工藝。所以,提琴工藝的研究有待更多具理工背景的人士投入,以期多元化的研究成果。
提琴是一種手工藝,每把琴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提琴的評鑑與選購,需要相當的眼光與經驗,一般大眾很難輕易入門。本書以科學的方法逐一分析提琴細部的美學與機制,協助讀者對提琴做綜合研判,此外對於提琴的市場面與陷阱,也提供實際經驗,俾有助於讀者選擇正確的購買途徑,避免誤導陷阱。
本書希望透過提琴製造的程序解說,使讀者對提琴有進一步的認識,這種深入的認識,對於提琴的鑑賞、購買、保養及損壞送修等,都有很好的助益。但提琴製作的學派眾多,型態各異,本書所列的尺寸與製程也只能僅供參考。並且必須再三強調的是,提琴修理是很精細的手藝,損壞應由有經驗的師傅來處理,但在提琴送修時,顧客對提琴構造需有基本的認識,能瞭解並判斷適宜的修理方式,才方便與師傅互動。甚至具備基礎樂器知識的使用者,就可以不用為著一點點的小毛病,動輒送修,浪費許多金錢與時間。
對大部分人來說,提琴的發音原理是相當無聊的物理現象,但若要深入瞭解提琴的音響,則不能不對此物理現象有基本的認識。本文所作的,也只是基礎而必要的介紹,沒有艱深的公式與計算。
另外,關於提琴的歷史,各家學者的認知與解釋不同,本書為此作了廣泛而深入的考證,旁徵博引,花費不少精力與時間,才作的結論,以臂上式與直立式持琴法來分類,方便提綱挈領,合理地解釋歷史演進。
筆者自小就愛好古典音樂,但直到十八歲,才第一次親眼目睹小提琴這種樂器,當時,有位同學劉子聖兄帶了一把小提琴來教室,小提琴精美及優雅的外形、如寶石般的紅豔,小巧卻能發出優美亮麗的聲音,種種特質深深地感動了我。從此我便開始學琴,小提琴也給了我極大的精神安慰。
基於對提琴的愛好,又學過機械工程,也對手工藝有興趣,因此我尋覓機會拜師學習提琴與琴弓的製造,從此,展開了提琴探討的新途徑。後來又致力於提琴研究,主要是對提琴結構、提琴歷史、木材、漆料、修理、音響、古琴鑑賞,甚至商業市場的認識。與其說這些是我對提琴的執迷,不如說是學道不成的心理移轉,就是因為當不成演奏家,所以才來學製琴的。提琴製造學成之後,筆者曾在一家提琴專賣店兼職提琴修理,從實務與學習中摸索,並得以接觸顧客,修護古琴,並瞭解提琴市場狀況。
為因應社會的需求、個人的研究興趣及學經歷背景、提琴的製造修理實務經驗,在此多方面的因緣下,促成了本書的撰寫。在寫作上,本書完全以學術論文的嚴謹態度來進行,力求資料的齊全與正確,為此還特地遠赴歐洲的製琴古鎮克雷蒙納、米騰瓦、密爾古及佈雷西亞等地參訪,參觀其博物館,拜訪製琴工作室及購買最新書籍。爾後我又前往英國收集資料,在約克大學的圖書館查閱有關提琴的書籍,該圖書館最早的提琴圖書可追溯到二百年前,再到全世界最大的舊書小鎮「上威河鎮」(Hay-on-Wye),收購了不少舊版提琴書刊,又拜訪中國的製琴重鎮泰興及製弓城鎮蘇州,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寫出一本內容紮實的提琴工藝好書。
《提琴的祕密——提琴的歷史、美學與相關的實用知識》這本書,首印出版已售罄多時,然在音樂界需求者眾,又蒙多所院校指定為教科書,因此筆者重新修訂部分內容,增加圖版,並由「藝術家出版社」重新編輯改版出書,為此特別感謝藝術家出版社的支持。
最後,要特別感謝奇美博物館前館長潘元石先生提供名琴照片,使本書增色不少。也要感謝歐德樂器公司、皇家樂器公司、琴寶樂器公司、維音提琴廠、張文智、陳大村、張朝宗、鄭亞拿、何維民等的熱心協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