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的演奏準則
內容簡介
                        
《長笛的演奏準則》譯自 Versuch einer Anweisung die Flöte traversiere zu spielen,是巴洛克大師匡茲(Johann Joachim Quantz, 1697-1773)為後世長笛演奏家與古典音樂學者留下的珍貴資產!至今歷經273年的歲月洗禮,本書以多種語言的譯本,持續不斷地滋養著世界各地的音樂家。
作者傾注畢生心血,鉅細靡遺地涵蓋了孕育傑出長笛演奏家所需的每一個面向。從巴洛克長笛的製作與研究,到音樂風格、演奏詮釋、獨奏技巧、公開演出與個人練習方法,良好音準的觀念,以及華彩樂段的撰寫、裝飾音的運用,本書都提供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與指導。本書更深入探討伴奏與室內樂演奏技巧,細緻闡述不同音樂風格(義、法、德等)的特點及合奏技巧,以及樂團合奏者的職責等重要議題。
無論您是長笛演奏家、愛好者,還是古典音樂愛好者或研究者,這部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必將為您帶來豐富的啟發與裨益。
				作者傾注畢生心血,鉅細靡遺地涵蓋了孕育傑出長笛演奏家所需的每一個面向。從巴洛克長笛的製作與研究,到音樂風格、演奏詮釋、獨奏技巧、公開演出與個人練習方法,良好音準的觀念,以及華彩樂段的撰寫、裝飾音的運用,本書都提供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與指導。本書更深入探討伴奏與室內樂演奏技巧,細緻闡述不同音樂風格(義、法、德等)的特點及合奏技巧,以及樂團合奏者的職責等重要議題。
無論您是長笛演奏家、愛好者,還是古典音樂愛好者或研究者,這部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必將為您帶來豐富的啟發與裨益。
目錄
						賀函 樊曼儂/VII
推薦序 黃貞瑛/IX
譯者序 陳姹奼/XI
引言 匡茲/XX
前言 音樂家應具備的素質/3
第一章 長笛的簡史和介紹/23
第二章 關於持笛及運指/35
第三章 關於長笛的指法和音階/39
第四章 關於口型/53
第五章 關於音符、音符時值、拍子、休止符及其他音樂符號/69
第六章 關於吹奏長笛的運舌法/87
第一段 關於用「ti」或「di」發音的運舌方式/89
第二段 關於用「tiri」發音的運舌方式/97
第三段 關於用「did’ll」雙吐發音的運舌方式/103
補充 關於雙簧管和巴松管演奏技巧的幾點說明/113
第七章 關於長笛演奏中的呼吸技巧/117
第八章 關於倚音及其相關的小裝飾音/123
第九章 關於震音/139
第十章 初學者在獨立練習中必須注意的事項/151
第十一章 關於唱歌及演奏良好詮釋的通則/165
第十二章 關於演奏快板的方式/179
第十三章 關於簡單音程的即興變奏/191
第十四章 關於慢板的演奏方式/231
第十五章 關於華彩樂段/261
第十六章 長笛演奏者在公開演出中必須注意的事項/287
第十七章 關於伴奏或樂團中齊奏樂手之職責/301
第一段 關於樂團領導者的特質/304
第二段 關於樂團小提琴手的注意事項/315
第三段 關於樂團中提琴手的注意事項/348
第四段 關於樂團大提琴手的注意事項/355
第五段 關於樂團低音大提琴手的注意事項/364
第六段 關於鍵盤樂手的注意事項/369
第七段 關於伴奏樂器演奏者必須遵守的職責/391
第十八章 如何評價音樂家與音樂作品/435
General Bibliography/509
				推薦序 黃貞瑛/IX
譯者序 陳姹奼/XI
引言 匡茲/XX
前言 音樂家應具備的素質/3
第一章 長笛的簡史和介紹/23
第二章 關於持笛及運指/35
第三章 關於長笛的指法和音階/39
第四章 關於口型/53
第五章 關於音符、音符時值、拍子、休止符及其他音樂符號/69
第六章 關於吹奏長笛的運舌法/87
第一段 關於用「ti」或「di」發音的運舌方式/89
第二段 關於用「tiri」發音的運舌方式/97
第三段 關於用「did’ll」雙吐發音的運舌方式/103
補充 關於雙簧管和巴松管演奏技巧的幾點說明/113
第七章 關於長笛演奏中的呼吸技巧/117
第八章 關於倚音及其相關的小裝飾音/123
第九章 關於震音/139
第十章 初學者在獨立練習中必須注意的事項/151
第十一章 關於唱歌及演奏良好詮釋的通則/165
第十二章 關於演奏快板的方式/179
第十三章 關於簡單音程的即興變奏/191
第十四章 關於慢板的演奏方式/231
第十五章 關於華彩樂段/261
第十六章 長笛演奏者在公開演出中必須注意的事項/287
第十七章 關於伴奏或樂團中齊奏樂手之職責/301
第一段 關於樂團領導者的特質/304
第二段 關於樂團小提琴手的注意事項/315
第三段 關於樂團中提琴手的注意事項/348
第四段 關於樂團大提琴手的注意事項/355
第五段 關於樂團低音大提琴手的注意事項/364
第六段 關於鍵盤樂手的注意事項/369
第七段 關於伴奏樂器演奏者必須遵守的職責/391
第十八章 如何評價音樂家與音樂作品/435
General Bibliography/509
序/導讀
						  譯者序
在台灣長笛教母樊曼儂老師及新象藝術的積極推動下,台灣長笛教學風氣於近二十年來蓬勃發展,譯者有幸躬逢其盛,參與了諸多國際長笛大師來台演出及教學的活動,並於多次聆聽中聽聞大師們提及本書,心中便埋下了濃厚的興趣。在黃貞瑛老師的鼓勵之下,譯者遂於2024年暑假投入本書的翻譯工作。
約翰·姚阿幸·匡茲(Johann Joachim Quantz,1697年1月30日-1773年7月12日)是著名的巴洛克晚期長笛家及作曲家,其著作《長笛的演奏準則》(Versuch einer Anweisung die Flöte traversière zu spielen, 1752年)(英譯本On playing the Flute)內容嚴謹精深,不僅是巴洛克晚期長笛演奏的權威指南,更是研究18世紀音樂演奏技法與美學理念的重要基石。此書以德文與法文同步出版,相較於其他同時代的長笛教材,匡茲的著作以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脫穎而出,被音樂家和學者們廣泛引用,並視為重現早期音樂不可或缺的文獻。它超越了單純的長笛指導,更為演奏者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學習藍圖,充分彰顯了其在音樂史上的重要地位。
如同每位卓越的音樂教育家,匡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機械化的演奏者,更是要孕育出技藝精湛、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匡茲在前言中精闢地闡述了音樂家應具備的素養,生動點出了音樂活動中某些恆久不變的價值,並為有志成為專業音樂家的讀者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無論從整體結構或前言來看,本書對每位音樂人都極具參考價值。
全書分為三個相互關聯、又能獨立閱讀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16章)由兩大部分組成:前十章首先介紹長笛的歷史、構造與演奏技巧(包含吹奏方式、音色控制、指法、吐音等),繼而說明倚音、震音等裝飾音技巧,尤其第10章尤其針對初學者提供了詳盡的注意事項與個人練習建議,堪稱長笛基本功的精華總結。後6章則深入探討進階演奏技巧,匡茲強調培養學生辨識與詮釋作品獨特風格的能力,並深入探討不同速度的樂曲及其演奏方法、力度、裝飾音與華彩樂段的運用,最後一章更提供了公開演出的寶貴建議。
第二部分(第17章,約佔全書三分之一)包含多個獨立章節,分別探討樂團領導者、弦樂器演奏家、鍵盤演奏家及一般伴奏者的職責,並深入討論速度、音準、音量平衡及合奏編制等重要課題。
第三部分(第18章)深入探討當時的音樂風格與形式。前半部詳細描述了當時流行的作曲類型,尤其著重中北部德國宮廷的音樂風格;後半部則比較並分析了義大利、法國與德國的音樂風格與演奏傳統。
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譯者深感其內容精闢實用,獲益良多,並由衷讚嘆匡茲的嚴謹邏輯思維與深刻洞察力。為求忠實呈現原著精神,譯文力求貼近原文,並於必要時輔以補充說明,使讀者易於理解。註釋文中若有「意即」等詞彙,則代表譯者個人的詮釋與理解。期間,特別感謝蔡佳璇教授和馬鈺老師兩位古樂專家以及黃貞瑛老師的指導與協助,針對譜例的解釋與疑問提供寶貴指點。
匡茲所著的《長笛的演奏準則》不僅涵蓋長笛演奏家養成過程中必備的全面性音樂素養,更是研究巴洛克音樂史、演奏技法以及音樂美學的重要文獻。書中所蘊含的豐富知識與深刻見解,至今仍能啟迪我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詮釋。無論是為長笛學子解惑、啟發對古典音樂的詮釋,抑或是為音樂教學者提供一套實用且系統化的教學內容及樂譜範例,本書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學術價值,期盼本中譯本的出版,能為中文世界的音樂家們在探尋巴洛克音樂的精髓上,貢獻所能,略盡綿薄之力。
陳姹奼
				在台灣長笛教母樊曼儂老師及新象藝術的積極推動下,台灣長笛教學風氣於近二十年來蓬勃發展,譯者有幸躬逢其盛,參與了諸多國際長笛大師來台演出及教學的活動,並於多次聆聽中聽聞大師們提及本書,心中便埋下了濃厚的興趣。在黃貞瑛老師的鼓勵之下,譯者遂於2024年暑假投入本書的翻譯工作。
約翰·姚阿幸·匡茲(Johann Joachim Quantz,1697年1月30日-1773年7月12日)是著名的巴洛克晚期長笛家及作曲家,其著作《長笛的演奏準則》(Versuch einer Anweisung die Flöte traversière zu spielen, 1752年)(英譯本On playing the Flute)內容嚴謹精深,不僅是巴洛克晚期長笛演奏的權威指南,更是研究18世紀音樂演奏技法與美學理念的重要基石。此書以德文與法文同步出版,相較於其他同時代的長笛教材,匡茲的著作以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脫穎而出,被音樂家和學者們廣泛引用,並視為重現早期音樂不可或缺的文獻。它超越了單純的長笛指導,更為演奏者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學習藍圖,充分彰顯了其在音樂史上的重要地位。
如同每位卓越的音樂教育家,匡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機械化的演奏者,更是要孕育出技藝精湛、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匡茲在前言中精闢地闡述了音樂家應具備的素養,生動點出了音樂活動中某些恆久不變的價值,並為有志成為專業音樂家的讀者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無論從整體結構或前言來看,本書對每位音樂人都極具參考價值。
全書分為三個相互關聯、又能獨立閱讀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16章)由兩大部分組成:前十章首先介紹長笛的歷史、構造與演奏技巧(包含吹奏方式、音色控制、指法、吐音等),繼而說明倚音、震音等裝飾音技巧,尤其第10章尤其針對初學者提供了詳盡的注意事項與個人練習建議,堪稱長笛基本功的精華總結。後6章則深入探討進階演奏技巧,匡茲強調培養學生辨識與詮釋作品獨特風格的能力,並深入探討不同速度的樂曲及其演奏方法、力度、裝飾音與華彩樂段的運用,最後一章更提供了公開演出的寶貴建議。
第二部分(第17章,約佔全書三分之一)包含多個獨立章節,分別探討樂團領導者、弦樂器演奏家、鍵盤演奏家及一般伴奏者的職責,並深入討論速度、音準、音量平衡及合奏編制等重要課題。
第三部分(第18章)深入探討當時的音樂風格與形式。前半部詳細描述了當時流行的作曲類型,尤其著重中北部德國宮廷的音樂風格;後半部則比較並分析了義大利、法國與德國的音樂風格與演奏傳統。
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譯者深感其內容精闢實用,獲益良多,並由衷讚嘆匡茲的嚴謹邏輯思維與深刻洞察力。為求忠實呈現原著精神,譯文力求貼近原文,並於必要時輔以補充說明,使讀者易於理解。註釋文中若有「意即」等詞彙,則代表譯者個人的詮釋與理解。期間,特別感謝蔡佳璇教授和馬鈺老師兩位古樂專家以及黃貞瑛老師的指導與協助,針對譜例的解釋與疑問提供寶貴指點。
匡茲所著的《長笛的演奏準則》不僅涵蓋長笛演奏家養成過程中必備的全面性音樂素養,更是研究巴洛克音樂史、演奏技法以及音樂美學的重要文獻。書中所蘊含的豐富知識與深刻見解,至今仍能啟迪我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詮釋。無論是為長笛學子解惑、啟發對古典音樂的詮釋,抑或是為音樂教學者提供一套實用且系統化的教學內容及樂譜範例,本書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學術價值,期盼本中譯本的出版,能為中文世界的音樂家們在探尋巴洛克音樂的精髓上,貢獻所能,略盡綿薄之力。
陳姹奼
試閱
						  引言
本書旨在為音樂愛好者提供一套完整的長笛演奏指南,力求由淺入深,清晰闡述學習此樂器所需的全部知識。因此,本書廣泛討論了實用音樂中良好品味的準則。這些準則雖然主要針對長笛演奏,但對於追求精湛技巧的歌唱家或其他樂器演奏家同樣具有參考價值。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聲音條件或樂器類型選擇並應用相關內容。
音樂作品的成功不僅依賴於主奏或獨奏樂手的表現,伴奏樂手的演奏同樣至關重要。因此,本書特別設置了一章,講解如何有效地伴奏主奏聲部。這與主題並不偏離,因為我的目標是培養技藝精湛且具備音樂素養的音樂家,而不僅僅是機械地演奏長笛的樂手。除了訓練學生的唇、舌、手指技巧外,還需培養他們的音樂品味和判斷能力。良好的伴奏技巧至關重要,不僅因為演奏者常需擔任伴奏,還因為在獨奏時,有權要求伴奏者提供充分的配合與支援。
基於同樣的理念,最後一章討論如何評價音樂家及其作品。前半部分為音樂初學者提供自我反思的機會,使他們預見專業且公允的樂評會如何評價他們;後半部分則指導樂手選擇曲目,避免演奏欠佳的作品。這些內容的加入,旨在使本書對主奏樂器的音樂家和伴奏樂手都有實用價值,並為作曲初學者提供創作樂曲的參考框架。
我無意為已有成就的作曲家或演奏家訂立規則。相反,本書通過分析這些大師作品的特點,展示他們的成就,並指導年輕音樂家應如何學習與效仿。如果內容偶有離題之處,敬請讀者見諒。我的目的在於糾正音樂界的一些缺失,並分享一些提升實用音樂品味的觀點。
我的某些論點可能聽起來較為武斷,有時只使用「必須」而未詳細解釋。這是因為許多關於音樂品味的判斷主觀且難以論證,冗長的解釋也未必令人信服。若讀者對我的觀點有疑惑,不妨嘗試不同的方法,根據自身判斷選擇最佳的方式。
我不自認完美無缺,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更好的見解,我會欣然接受。對於文中內容,我將持續研究,若有必要,會另行出版補充材料。屆時,我會採納或回應讀者的寶貴意見,但不會理會無意義的瑣碎批評或單純的惡意攻擊,也不會糾纏於文字之爭。
雖然我相信本書已涵蓋學習長笛所需的一切知識,但我並不認為僅憑本書就能自學成才,學生仍需專業教師指導。本書略去了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只在需要重點說明特殊技巧時才詳細闡述。有些讀者可能覺得本書某些部分過於冗長甚至多餘,而另一些讀者可能認為不夠詳盡。因此,我在不影響篇幅的情況下,在不同章節中重複說明相關內容,以避免讀者因交叉查閱而耗費時間和精力。
本書偶爾使用外來詞彙,旨在增進理解。由於德語音樂術語尚未完全普及,有的音樂家可能不熟悉,因此在這些術語廣泛應用之前,仍需使用常見的外來詞彙。為便於理解,書中附錄的音樂譜例建議單獨裝訂,便於隨時參考,並與書中內容對照。為使本書惠及更多國家的讀者,我已將德文原著翻譯成法文,同時採用兩種記譜法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最後,我相信我的努力會得到好評。
柏林,作於1752年9月
匡茲
				本書旨在為音樂愛好者提供一套完整的長笛演奏指南,力求由淺入深,清晰闡述學習此樂器所需的全部知識。因此,本書廣泛討論了實用音樂中良好品味的準則。這些準則雖然主要針對長笛演奏,但對於追求精湛技巧的歌唱家或其他樂器演奏家同樣具有參考價值。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聲音條件或樂器類型選擇並應用相關內容。
音樂作品的成功不僅依賴於主奏或獨奏樂手的表現,伴奏樂手的演奏同樣至關重要。因此,本書特別設置了一章,講解如何有效地伴奏主奏聲部。這與主題並不偏離,因為我的目標是培養技藝精湛且具備音樂素養的音樂家,而不僅僅是機械地演奏長笛的樂手。除了訓練學生的唇、舌、手指技巧外,還需培養他們的音樂品味和判斷能力。良好的伴奏技巧至關重要,不僅因為演奏者常需擔任伴奏,還因為在獨奏時,有權要求伴奏者提供充分的配合與支援。
基於同樣的理念,最後一章討論如何評價音樂家及其作品。前半部分為音樂初學者提供自我反思的機會,使他們預見專業且公允的樂評會如何評價他們;後半部分則指導樂手選擇曲目,避免演奏欠佳的作品。這些內容的加入,旨在使本書對主奏樂器的音樂家和伴奏樂手都有實用價值,並為作曲初學者提供創作樂曲的參考框架。
我無意為已有成就的作曲家或演奏家訂立規則。相反,本書通過分析這些大師作品的特點,展示他們的成就,並指導年輕音樂家應如何學習與效仿。如果內容偶有離題之處,敬請讀者見諒。我的目的在於糾正音樂界的一些缺失,並分享一些提升實用音樂品味的觀點。
我的某些論點可能聽起來較為武斷,有時只使用「必須」而未詳細解釋。這是因為許多關於音樂品味的判斷主觀且難以論證,冗長的解釋也未必令人信服。若讀者對我的觀點有疑惑,不妨嘗試不同的方法,根據自身判斷選擇最佳的方式。
我不自認完美無缺,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更好的見解,我會欣然接受。對於文中內容,我將持續研究,若有必要,會另行出版補充材料。屆時,我會採納或回應讀者的寶貴意見,但不會理會無意義的瑣碎批評或單純的惡意攻擊,也不會糾纏於文字之爭。
雖然我相信本書已涵蓋學習長笛所需的一切知識,但我並不認為僅憑本書就能自學成才,學生仍需專業教師指導。本書略去了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只在需要重點說明特殊技巧時才詳細闡述。有些讀者可能覺得本書某些部分過於冗長甚至多餘,而另一些讀者可能認為不夠詳盡。因此,我在不影響篇幅的情況下,在不同章節中重複說明相關內容,以避免讀者因交叉查閱而耗費時間和精力。
本書偶爾使用外來詞彙,旨在增進理解。由於德語音樂術語尚未完全普及,有的音樂家可能不熟悉,因此在這些術語廣泛應用之前,仍需使用常見的外來詞彙。為便於理解,書中附錄的音樂譜例建議單獨裝訂,便於隨時參考,並與書中內容對照。為使本書惠及更多國家的讀者,我已將德文原著翻譯成法文,同時採用兩種記譜法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最後,我相信我的努力會得到好評。
柏林,作於1752年9月
匡茲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