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築不思議──都市偵探李清志的另類建築觀察
內容簡介
讓我們欣賞現有台灣的建築創意 期待台灣空間再提昇
◆都市偵探首次全面偵察台灣空間
◆這是屬於台灣的建築旅行!!
◆從國外大師建築到台灣創意無限
看過這麼多美好專業的國外大師建築,李清志以其專業視角,獨獨鍾愛台灣秀異空間,見識台灣人的創意無限!
◆從專業出發的趣味
看遍世界大師建築,李清志拿起都市偵探的放大鏡,回到台灣本島尋找驚豔的空間裝置與建築;台灣空間是趣味的,有最厲害的素人發明、最頑固的六十公分建築、被日本人譽為「最台」的龍虎口;台灣建築是創意的,最勤奮的公路機械人、最低調的廟宇、最詭異的樣品屋正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台灣建築是令人驕傲的,王功生態景觀橋、安平樹屋、宜蘭鐵森林正創造著台灣最美麗的風景……。
透過幽默的文字與圖像,都市偵探首次繪製台灣第一的創意空間地圖,要引發你對台灣建築的期待與驕傲!
漫遊台灣異類空間,台灣空間與裝置總是讓人很「意外」,擁有不可思議的創意:有狗頭外觀的咖啡屋、阿媽背在身上的驅蚊裝置、飛機形狀的教堂大門、前往天國的航站大廈;也有專業建築師劉國滄設計的安平樹屋、黃聲遠的宜蘭鐵森林;當然,台灣還能複製伊東豐雄的樣品屋!
都市偵探李清志此回從都市出發,拓展他的足跡地圖,利用南來北往、東奔西馳的機會,走遍台灣城鄉各地,以敏銳、精準的眼光,將隱身都市叢林、遁入廣袤鄉野的奇特建築空間,予以揭開其藏跡的面紗,解構剖析其中的結構精妙與獨具創意,讓人們原本視而不見的冷漠眼光,再次閃現會心一笑的幽默體會;也激發人們鈍化的低度觀察能力,得以重新藉機磨練,再展鑑貌辨色的技能。
都市偵探李清志將他的「另類建築觀察」之旅,分輯為三:輯一〈城市異象〉,從常民生活的鐵窗文化到前衛藝術的設計企業,書寫水泥都會的怪異建築現象;輯二〈公路驚嘆〉,從已消失地球表面的飛碟屋到人樹共存的樹屋互生哲學,抒發汽車馳騁之際的驚嘆之詠;輯三〈鄉野傳奇〉,從地域主義的公部門建築到高科技的私領域神廟,高朗閭巷草野的傳奇之歌。
全書呈現不同領域的建築空間,各自展開源頭迥異的建築元素與創意動力。
編輯推薦
天啊!台灣建築真是不思議!
喜歡旅行的小編,每次出國除了看風景、吃美食之外,最喜歡看的就是建築,小編雖然不是學建築的,但由於建築對視覺的衝擊是非常直接的,所以每每遇到有美麗建築的城市(如巴塞隆納),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而對於某些建築師所構築出來的生活美學巧思,也總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可是當小編在閱讀《台灣建築不思議》時,才發現小編真是太忽略自己的家鄉了,原來台灣有這麼多有趣的建築!它讓小編重新找到看台灣的新視角。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說:「我的建築,是從旅行中得來,我深深為透過建築描繪出的人們的夢想感動,思考這些,能讓我回到原點,回到建築為何的命題……」或許,建築師都有著一顆好思考的腦袋吧。同樣喜歡旅行、喜歡四處遊走的實踐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李清志,時常在旅行中偵察都市中的異型建築與怪胎空間,或許就是因著喜歡用外星人的眼光看世界以及好思考的細膩,而讓其都市觀察總有獨特的見解。
在《建築異型》及《東京建築酷斯拉》二書中,讀者想必已經在作者李清志的引領下,見識到其豐富的想像力並領略到建築探險的妙趣了吧?而其在《台灣建築不思議》中介紹的建物或城市異象,全部是在我們生長的土地上,這樣的閱讀趣味更是加倍!像「飛機村的碉堡怪胎」一文,提到一個位於新竹的奇特碉堡建築,這個建築離小編成長的老家不算太遠,那個文中提到的「防空碉堡與民宅的怪異合體」,小編小時候也曾親眼目睹咧,因而感覺閱讀起來特別親切。
其實書中介紹的許多「城市異象」「公路驚嘆」「鄉野傳奇」,讀者應該都不陌生,例如:台灣的「籠民現象」(指台灣的鐵窗景觀);台灣的天空之城──鴿子籠處處;台灣的廟宇奇觀,有移動式的、地下式的、貨櫃式的、普普式的,甚至還有為防淹水而建的金屬廟宇,目的是可讓整座廟建築沿著鋼軌升降;神明的住屋奇特,庶民的住屋也有不遑多讓的,位在台北羅斯福路、林森南路地下道出口的樹屋,又是另一番異象。這個樹屋可不是指利用樹枝的支撐而建築在其上的樹屋,這個樹屋是指大樹穿頂而出,與屋主共同成長的樹屋。人與樹木互信共存數十年,真是都市叢林中的有趣景觀!
此外,書中介紹的某休閒渡假花園的「便利罐頭屋」;日本神戶大地震後在災區建築的撫慰人心的「紙教堂」(功成身退後來到同受震災的南投埔里);北二高上最炫的清水休息站,可在橋樑建築上喝咖啡、欣賞車流的的西湖休息站,以及頗具原住民特色、景觀佳的南投休息站……都掀起讓小編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看來小編得排個週休二日的假期,循著「都市偵探」李清志的腳步,來一趟台灣建築不思議之旅了。
目錄
【城市異象】
1.台北籠民現象──鐵窗建築下的心理分析學
2.地下道進化論──台灣最前衛的地下道建築
3.六十公分建築──台灣最頑固的建築
4.三重橋下的商店──都市夾縫中的幸福生活哲學
5.複製伊東豐雄──模仿貓的夢幻建築假象
6.城市的垃圾文化──城市文化表象下的破綻
7.台灣紫禁城(Forbidden City)──一座充滿敵意與限制的城市
8.精神錯亂的電腦飯店──建築符號大拼貼
9.環保教大殿堂──芝山社區資源回收站建築
10.騎牆派建築──台北夢幻居住空間
11.前往天國的航站大廈──宮殿式殯儀館疑雲
12.流動皮鞋醫院──台灣最令人驚嘆的創意攤車
13.賞機廣場──城市中一處另類的抒壓空間
14.模範女子監獄──戒備森嚴的大學宿舍建築
15.捷運呼吸器──偽裝的捷運地鐵通風塔
16.捷運當頭──華麗校門上的捷運電聯車
17.晴耕雨讀──台灣最詭異的樣品屋
18.台灣最有表情的建築──大稻埕李春生紀念教堂
19.台灣建築師的惡夢──毀容的招牌
20.幽浮樣品屋──住宅夢幻製造所
21.台灣最綠的公共建築──樹屋圖書館
22.解構主義修鞋攤──修鞋老伯的廢棄物巢穴
23.飛揚的公廁──城市文化進步指標
24.吶喊鬼屋──台灣最另類的鬼屋
25.屋頂俠女──台灣城市天際線的武俠傳奇
26.台灣最牛的廢墟建築──華山奔牛節與汗牛充棟
27.EGG秘密基地──台灣最低調的企業總部建築
28.投石問路──台灣最難入門的餐廳設計
29.台灣最美的捷運車站──南港車站公共藝術
【公路驚嘆】
1.三芝飛碟屋──台灣最有名的廢墟建築
2.台灣高速公路上最炫的公廁──清水休息站公廁
3.台灣最神祕的廢墟──東北角禮樂煉銅廠
4.台灣西海岸最環保的建築──風車森林
5.地下廟──台灣最低調的廟宇
6.恐龍墳場──台灣公路旁的神奇屍骸
7.公狗咖啡店──熱狗或狗肉的公路符號學
8.機械綠蚱蜢──台灣的變形金剛
9.公路機械人──台灣最勤奮的勞工族群
10.人字形教堂──道成肉身的教堂建築
11.鳥巢休息站──台灣最有特色的休息站
12.路障超人──台灣最富創意的路障
13.土地公鐵金剛──台灣的公路普普建築
14.素女建築──女性空間與建築夢想
15.飛往天堂的建築──屏東飛機教堂
16.樹屋的共生哲學──人與樹木的互信共存關係
【鄉野傳奇】
1 地域主義的建築山丘──台灣最特殊的公家機關建築
2.台灣最炫的小吃攤──螃蟹小吃攤
3.超現實蔣公園──台灣銅像密度最高的地方
4.小廟易開罐──簡易開店妙招
5.雌雄同體的建築──南方澳港邊燈塔建築
6.移動的廟宇──親民便民的機動性神廟
7.山城的信箱──巷弄的居住狀態觀察表
8.台灣最有創意的橋樑──王功生態景觀橋
9.方舟教堂──大肚山上的挪亞方舟
10.虎口餘生的建築──左營龍虎塔
11.河邊的現代主義戰艦──八里十三行博物館
12.台灣週休二日建築──便利罐頭屋
13.宜蘭鐵森林──蘭陽平原上的姑婆芋葉子
14.埔里紙教堂──台灣最有氣質的教堂建築
15.台灣最厲害的素人發明──阿嬤隨身驅蚊裝置
16.台灣奇怪外國人的銅像──淡水小鎮的洋人銅像
17.台灣一棟被樹木佔領的建築──安平樹屋與尋河棧道
18.天空之城之疊床架屋鴿子窩──台灣最具飛行夢想的建築
19.台灣廟宇重工業──重金屬金爐
20.科技升降廟──高科技與「數學不好的神」
21.飛機村的碉堡怪胎──防空碉堡與民宅的怪異合體
序/導讀
多年來我一直以「都市偵探」自居,到處悠遊旅行,探尋建築及城市空間裡,隱含的空間文化符碼;我相信只要是有人居住存在的地方,一定有其特殊的空間文化現象,而從這些文化現象線索中,可以解讀出屬於這個城市居民的文化特質以及心理狀態。
這種「都市偵探」的活動是很有趣的,同時也充滿了新鮮感,因為每個地方的人生活方式都不同,思想方式也不同,自然會產生出許多令人驚異的空間使用方式,所以我研究建築與都市文化多年,到處旅行拍照、著書演講,卻永遠不會有倦怠的感覺。
曾經有人問我:「你總是到國外旅行,寫國外的建築與城市,難道國內的建築不值得你研究書寫嗎?」這個問題的確刺痛我內心最敏感的神經,因為多年前我也寫過一本名為「《鳥國狂」》(創興出版社)的著作,紀記錄並省思九○年代台灣空間的種種變化的種種,當時的心情比較激動,批判性格比較強烈;事實上,當年台灣的整體空間環境也正處於一種混亂複雜的狀態,許多人抱怨台灣,甚至大舉移民美加、紐澳地區,剛從美國進修回國的我,充滿了對自己生活城市空間的殷切期待,《「鳥國狂》」一書的書寫其實是一種對自己的心理治療。
後來我的建築寫作方向偏向國外的建築設計與城市觀察,主要是希望他山之石可以對國內的建築空間環境改善有所助益,而日本地區的城市與建築狀態,與國內環境較為相近,因此也成為我觀察寫作的重點。當年雖然也有書寫台灣建築空間文化的企圖心,但是一方面因為當時的整體環境並未有太多優質的建築空間設計作品出現;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因為太多的批判聲音,造成建築設計從業人員的沮喪失志。因此內心矛盾的我,一直不敢真正書寫對於台灣空間環境的觀察體驗。
這幾年來,台灣整體生活空間環境,比起十多年前的狀況,可說是大有進展!不僅是優秀的建築設計人才輩出,更重要的是一般市民對於空間美感的品味也大大為提升;因此國內旅行過程中,不再是接連不斷、令人無法忍受的地獄咒怨,而是充滿驚奇的天堂讚美!
這幾年我也開始喜歡在國內旅行,並且在沿途搜尋奇異的建築空間現象。
依照官方或旅遊雜誌資訊所推薦的國內旅行景點去旅行,會發現所謂的景點總是千篇一律,毫無特色與驚奇,常常叫人失望怨嘆!因此我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旅行哲學與觀察標的,將我所攝影並書寫的文字,陸續張貼在網路部落格上,試圖逐漸建構出自己的台灣另類旅行地圖,提供在台灣旅行的國內外人士,另一種觀看台灣的新穎路線選擇。
本書的內容依據觀察的地區,分為「城市異象」、「公路驚嘆」、「鄉野傳奇」等三大部分。台灣城市部分,可以發現許多光怪陸離的空間現象,基本上也反映出台灣城市居民內心的不滿足與不安全感,因此這些城市空間出現了許多「異象」,證明這裡的居民實在需要心靈的醫治與安慰。
在台灣公路上駕車旅行,則可以發現許多令人驚嘆的建築空間,讓乏味無趣的駕駛過程,注入新的振奮與刺激,。我認為這些奇特的建築空間,比起檳榔西施賣的檳榔或蠻牛飲料,更能叫讓駕駛人精神為之一振!
台灣鄉野地區的建築空間則隱藏了許多創意與奇想,值得我們去發掘與探險,有一天我們或會發現這些由鄉野居民素人的奇特設計發想,將會成為我們未來發展中,重要的創意來源之一呢。
雖然本書並不是一本台灣建築史的教科書,但是閱讀本書將會讓你更認識這個時代住在台灣的人,他們的生存態度、居住哲學,以及他們的生活現實與心理情態;
閱讀這本書會也將讓你對台灣旅行的看法完全改觀。
本書的出版要感謝鍥而不捨的文編巫維珍、創意十足的美術設計游筆文,以及當初鼓勵我撰寫遠流部落格的黃秀慧。我衷心期待這本書的出版可以帶給讀者不思議的感覺,讓我們一起重新發現台灣建築的趣味與奧妙。
試閱
文、攝影\李清志
假日天氣晴朗,到天母後山走走,身心十分愉快,位於山上步道中途,有幾棟近乎廢墟的磚瓦民家,每次經過這裡總是令人害怕,因為民家總會放養許多野狗,只要有人接近民家,野狗們就會吠聲四起,甚至衝出來在你身邊狂吠,似乎要把你撕碎吃掉一樣。
在野狗的狂吠聲中,不久就出現老阿嬤嚇止的聲音,所有的野狗救乖乖地退回廢墟裡;我們跟阿嬤打招呼問候,她也和善地與我們應對,然後又轉身去做她的辛勤勞動。我才發現阿嬤的背後有一種裝置,圓盤狀有如一種開關或電源裝置,我一時驚訝地以為這個老阿嬤可能是類似魔鬼終結者電影裡的機械生化人,或是根本就是聊齋故事裡的鬼怪變種異型。
細看那個奇怪的機械裝置,竟然冒著一縷青煙,原來當中居然有一片蚊香,就是那種我們常用的迴紋式蚊香,圓形盤狀鐵製物品,其實就是平常我們使用的放蚊香的鐵盤,只是平常蚊香必須水平放置,阿嬤居然可以垂直使用,必且隨身攜帶,原來她在圓盤中央裝上了一個螺絲釘,藉此卡住蚊香,形成一個可以隨身攜帶使用的驅蚊裝置。
山上廢墟旁蚊蟲叢生,在戶外工作的阿嬤,沒有什麼超音波趕蚊子的高科技設備,卻自行研發非常本土的驅蚊裝置,實用卻又充滿科幻感的裝置,真的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待續)
晴耕雨讀\台灣最詭異的樣品屋
文、攝影\李清志
台灣的房屋市場一直是個夢工廠,這些廣告公司的文案與企畫加上設計師們,精心製作策劃一個美好的誘局,用來誆詐台灣民眾對於一個安身立命的家,所存有的幻想與辛苦的積蓄。而樣品屋正是這樣一個造夢誘局中,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從台灣的樣品屋歷史來看,樣品屋從來就與真實的成屋不一樣,在八十年代後現代主義盛行之際,許多樣品屋打著古典主義的皇宮殿堂招牌,讓消費者幻想自己買了這棟房子,就等於自己加入了上流階層,成為皇家貴族。九十年代之後,極簡風潮興起,再加上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禪意空間手法的風行,樣品屋也逐漸走向極簡、人文的風格品味,設計師們在樣品屋中打造一座寂靜、素簡的空間,讓每天在煩亂、混雜城市中討生活的小市民們,心生嚮往,同時也心甘情願地討出錢購買這個極簡美景。
新世紀開始後,世界上許多建築師設計了創意十足的建築物,前所未見的造型,加上新穎的結構方式,讓世人嘆為觀止;國內設計師們雖然無緣建造這些驚世建築,卻可以在樣品屋上暫時滿足一下自己的建築夢,以致於許多類似伊東豐雄、法蘭克‧蓋瑞,扎哈‧哈迪等名師的建築作品,都夢幻般地出現在我們的城市街頭。消費者在情報充足的網路時代,接觸到世界上第一線的前衛建築風潮,如今看見這些樣品屋,總覺得有些似曾相識,因此以為自己買的房屋是走在時代的最前端,促進了購買的慾望夢想。
但是最近台北地區竟然出現了一座另類的樣品屋,這座樣品屋最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它不像其他樣品屋極盡誇張之能事,反倒以反商業市場建築的極端方式,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城內,用一千坪的土地來種植稻米,重現台北多年不見的稻田景觀。這個詭異的樣品屋,其實是一項由藝術家林詮居所創作的行為、地景藝術,藝術家一方面創作,一方面也充當農夫,他似乎想告訴大家,所謂的「土地」除了炒作、販賣之外,其實也可以耕作,讓人們感受綠色自然的美好。
這棟樣品屋不賣房子,卻在建地上種田;不吹噓設計的優越性,只告訴人們土地的本質與意義,這是一棟台灣最詭異的樣品屋。(待續)
台灣高速公路上最炫的公廁\清水休息站公廁
文、攝影\李清志
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最近在北京的作品\中央電視台大樓即將完工,其造型及構造方式令人十分驚訝,也讓這位荷蘭建築師聲名大躁,在讚嘆北京建築之餘,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建築師庫哈斯在台灣也曾設計過一座建築\北二高清水休息站。
清水休息站的設計突破過去休息站呆板無趣的制式規格,建築師強調「空間流動性」與「去地域化」等想法,讓清水休息站充滿魅力,開始啟用至今,天天都吸引公路駕駛,來到休息站休憩、飲食,甚至逛街購物,週末假日有時還會因為來客太多,流連逗留過久,導致後來者無法進站休息,站方只好限制停留時間,以控管來客人數。
清水休息站猶如沙漠中的「綠洲」,騎著駱駝的旅人,總會想要停下來,在棕櫚樹下歇息一下,喝喝清涼的泉水,同時也解放繃緊的膀胱。清水休息站的公共廁所在所有高速公路休息站中,可以算是最炫的一座公廁,這座公廁設計原理與休息站建築十分類似,同樣頂著一座寬大的屋頂,屋頂與牆面間留著一段空白,空間流動型十分強烈。
這樣的一座公廁,在風大的清水休息站中,通風極其良好,平日完全聞不到廁所的臭味,夏天不用冷氣也很涼爽,可謂是節能又環保的建築設計;廁所中的照明也很簡單,建築師庫哈斯利用日光燈管平行排列,塑造出一種流動的速度感,十分適合高速公路的情境。
春節返鄉團圓,許多人會經過台中清水休息站,不妨好好欣賞一下世界級建築大師的作品。(待續)
台灣最炫的小吃攤/螃蟹小吃攤
文、攝影/李清志
台灣地區的小吃攤很多,但是有心去經營攤販外觀的並不多,大多數的攤販都是以大大的文字招牌取勝。事實上,美國公路邊經常有令人驚豔的「普普建築」,他們運用圖像招牌,吸引高速通過的公路車流注意,例如巨大的熱狗,代表熱狗攤到了,巨大的漢堡就是漢堡店,而巨大的輪胎是修輪胎的車行。
圖像文化下的商業招牌,對於旅人而言,是十分方便的,因為外地人並不見得瞭解當地文字及其所代表的意義,但是只要看見圖像,連小朋友都可以知道商店販賣的內容。
旗津是個吃海產的好地方,當地的海產既便宜又新鮮好吃;我在旗津發現了一個頗具創意的攤販,鐵製的大螃蟹,鮮紅色的塗裝,非常顯眼奪目!讓遊客一看就知道是賣海鮮的。
螃蟹底下還是有一個大招牌,招牌內容有生魚片、海產粥、爌肉販、擔仔麵,以及米粉湯等等,就是找不到與螃蟹有關的食物,真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不過大型螃蟹造型攤販,在所有流動攤商中,還算是個極富創意的設計,或許有一天,台灣的攤販都懂得作些創意設計,到時候台灣的夜市攤販,一定更精彩可期!(待續)
台灣最有創意的橋樑/王功生態景觀橋
文、攝影/李清志
在寒風中開車到台西地區,荒蕪的大地被無情的海風吹襲著,公路上久久看不見一個人影,只有路旁牆壁上塗寫著「離婚、離婚」的廣告,以及遠方的風力發電風車呼呼呼地旋轉著,整個景象淒涼地令人心酸。
不過這幾年王功漁港卻十分出名,一方面是因為王功當地的社區營造令人驚豔,蚵民們利用養蚵產業創造出獨特的在地文化,吸引觀光客前來,連Discovery頻道都來採訪報導;另一方面,由台灣本土建築師廖偉立所設計的王功景觀橋,前衛奇特的造型,也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甚至被譽為是「台灣最具設計感的橋樑」。
廖偉立建築師是我大學時的學長,他的設計十分浪漫有創意,記得我還是淡江建築系新生時,就被廖偉立學長的設計圖所吸引,他具有優越的素描功力,畫出的圖面充滿新意;我還記得當時他的畢業設計與淡水鎮老街與河岸有關,圖面上繪著淡水的古典建築、水岸空間,以及浪漫的夕陽、觀音山遠景等等,長長的圖面從中正路老街延伸至紅毛城,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廖偉立建築師運用摺紙的特性,以及拱形結構,在荒涼的王功水岸,創造出一座生態景觀橋,這座橋造型顛覆傳統橋樑的對稱美學,以一種對生態環境對應的思維,去塑造出其特有的形體。走上河堤,立刻感受到海風的威力,大塊頭的我也很難抵擋台西強風的吹襲,趕忙躲到王功景觀橋上,原來建築師早就針對當地的強風,在橋上設計了供人們躲風的構造物,躲在這個空間裡,卻還可以藉由透明的強化玻璃,欣賞王功夕照的美景。
站在這座兼具避風、賞景的雕塑景觀橋上,心中為台灣本土的建築師喝采;我相信唯有懂得珍惜本土自然美感的建築師,才可能設計出一座令在地人感動的橋樑。(待續)
宜蘭鐵森林/蘭陽平原上的姑婆芋葉子
文、攝影/李清志
冬日溫暖的午后,驅車穿越雪山隧道,不多時就看見海上的龜山島,宜蘭平原緩緩地在車窗外延伸,內心中那些屬於城市的鬱卒及緊張壓力,頓時煙消雲散,原來宜蘭這塊後山福地果然是片人間樂土。
我記得以前宜蘭建築師黃聲遠到台北演講或評圖,總是搭乘台鐵的火車,千辛萬苦才能到台北城,若是時間延誤,還必須在台北旅館寄住一宿,有一次黃聲遠帶妻兒到台北,因為鐵路班次不合適,必須住在台北,全家竟然就到內湖有名的汽車旅館住宿,順便考察一下台北精緻的汽車旅館文化。
我這次到宜蘭,就想到要去看看建築師黃聲遠,在宜蘭火車站前所設計的作品,那是一座「用鋼鐵所建構出的森林」。過去黃聲遠在宜蘭地區因為建造設計許多地域性強烈的特色建築,因此聲名遠播,幾乎成了「宜蘭建築」的代表人物,不論是公家建築、橋樑、學校、農舍,黃聲遠都可以創造出一種屬於鄉土本身性格的新建築,令人十分讚賞!
宜蘭火車站前的鋼鐵森林,可說是他最近完工的建築作品中,最引人入勝的建築設計,同時也成為宜蘭市的醒目地標建築。以鋼鐵仿造自然界事物的設計作法並不新鮮,西班牙就出現過鋼鐵樹林般的遮陽設施,但是宜蘭的鋼鐵森林卻顯得更龐大,型態也更具地方性與獨特性。
黃聲遠所設計的鋼鐵森林,不只是一座遮陽的涼亭,它比較像是一座風雨操場,可給一群人共同聚會使用,適合台灣夏日豔陽高照,卻又時常雷雨傾盆的氣候狀況;另外這座建築雖然仿自於自然界的森林,但是其枝葉的型態卻比較接近台灣鄉間常見的姑婆芋枝葉,那是許多人兒時回憶的重要元素;我記得小時候在田野嬉遊,遇到變天下大雨,小孩們就常常割下田裡寬大的姑婆芋葉子,當作是雨傘來遮雨。
溫暖的午后走進這座綠色的鋼鐵森林,出乎我意料之外地,並沒有我想像中的充滿鋼鐵冷酷壓力,高聳的空間反倒讓我有如進入巨人花園的奇幻感覺;青春無慮的學生們,在期中考空檔悠遊來到鋼鐵森林中,開心地談心閒聊;吃過中飯、肚皮飽飽的民眾,在徐徐的微風吹拂下,不支沈睡於鋼鐵森林下的板凳上,整個場地呈現出一種慵懶愉悅的氛圍,那是一種太舒服,以致於令人不敢相信其真實性的感覺。
這座鋼鐵森林被取了一個有趣的名字\「丟丟噹森林」,似乎暗示著宜蘭與鐵道的深厚情感關係。如今這座鋼鐵森林成為宜蘭火車站前重要的地標建築,每一個坐火車到宜蘭的遊客,都可以看見這座有趣富特色的建築物,感受到宜蘭愉悅輕鬆的綠色鄉野情緒。(2009/04/14出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