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福音:保羅書信中的宣教釋經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結合保羅研究X釋經學X宣教學三大領域,
新約學者戈爾曼帶你重新感受保羅書信的威力!
★使命聯盟2015年十大最佳書籍獎(Missio Alliance Top 10 Books of 2015)
該怎麼傳福音呢?
最重要的是,
傳福音的人,親自成為福音!
基督徒都知道,傳福音是耶穌升天前交託的大使命——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我們也盡力去做:無論是街頭佈道、發單張,還是資助宣教師進行跨文化宣教,都看到許多教會投身其中。但時而熱心、時而倦怠的我們,好像很少從初代教會的角度去思考,究竟該怎麼實踐主的吩咐?具體去做,又會發生什麼事呢?也許,重回第一世紀,觀察保羅對他牧養的群體有何激勵,可以帶給21世紀的教會嶄新活力!
美國知名新約學者戈爾曼,帶我們從宣教釋經學的角度,深入閱讀帖撒羅尼迦前書、腓立比書、以弗所書、哥林多前後書、羅馬書,探索福音多元而深刻的面貌:保羅邀請當時與現今的基督徒,不只相信福音,不只傳揚福音,更要成為福音!有別於羅馬帝國追求富裕、宏偉、榮耀的「福音」,耶穌的福音帶給這世界完全另類的選擇,要求祂的跟隨者活出共享、微小、向下移動的生命:不是恩主制度製造的從屬關係,而是不求回報的單向給予;不是強力威懾帶來的屈辱臣服,而是平等的人因著彼此神的形像而相互尊重;情感依附帶來的不是勒索和操縱,而是甘心樂意付出的安全之愛。這樣去做,傳福音的教會得以參與在神的生命與使命中——敘述基督的故事、接續基督故事、帶來平安與正義/公義,流露出信實、盼望、仁愛的生命。作者也列舉了具有保羅精神的當代宣教案例作為典範,邀請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各自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參與在神的宣教使命裡。
你有準備好,讓生命被神的使命徹底翻轉嗎?你也願意像初代教會一樣,即使面對艱難與抉擇,也要走上耶穌的道路嗎?不要害怕,跟著保羅所牧養的群體,一路挖坑、踩坑、填坑!你會發現,成為福音的呼召,不僅不會把我們所有人都刻成同一個模子,而是會創造出我們不能被任何人事物磨滅的個人特質,並且在獨具當地特色的群體中成長、茁壯、品嘗喜樂豐盛——這就是成為福音的模樣,活成基督在這世上獨一無二的見證!
目錄
推薦序一 用宣教的濾鏡,打開保羅書信新視界 周學信/ i
推薦序二 當教會成為福音——從保羅神學出發的宣教再思 邱顯正/ v
推薦序三 福音給教會的批判——成為福音,成為世界的見證 謝木水/ vii
致謝
邀請:成為福音
一、保羅與神的宣教工作
二、從宣教使命理解保羅書信
三、成為信(實)、愛、望的福音:帖撒羅尼迦前書
四、成為並敘述基督的故事:腓立比書
五、成為平安的福音(Ⅰ):總覽
六、成為平安的福音(Ⅱ):以弗所書
七、成為神的正義:哥林多前後書
八、成為神正義/公義與榮耀的福音:羅馬書中宣教使命的成神論
最後的省思:再述成為福音
參考書目
主題與人名索引
經文及其他古代資料索引
序/導讀
推薦序一
用宣教的濾鏡,打開保羅書信新視界
—讀戈爾曼《成為福音》
書籍有很多種,有些車載斗量,有些振聾發聵。但很少有書籍,蘊含的力量大到足以使我們重新建構對教會意義的理解。戈爾曼(Michael J. Gorman)的《成為福音:保羅書信中的宣教釋經學》(Becoming the Gospel: Paul, Participation, and Mission)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彷彿一張神學地圖,給那些在這不斷變化的後基督教世界中迷失之人,一條走上使命的路徑;又像一枚牧養指南針,給每一顆渴望在這世代恢復基督徒見證的心,一個不再分心、走出幻滅、離開衰退的新方向。
在神學研究的學術領域中,戈爾曼早已聲譽卓著。他以《十架化》(暫譯,Cruciformity)和《住在十架形狀的神裡面》(暫譯,Inhabiting the Cruciform God)兩本書奠定了保羅神學的根基,以捨己的愛、參與性的救贖,與十架化的生命為中心。但《成為福音》卻將以上這些要點,整合成一把打開保羅神學的關鍵鑰匙—宣教使命工作。用戈爾曼自己的話來說,這三本書簡直就是「意外三部曲」,超乎他自己預期的寫作。然而,儘管帶著他前兩本書的延續性,我們手中這第三部曲仍吹響了它獨特的號召:教會不僅要傳揚福音,或實踐福音—教會更要成為福音!
這並非神學誇飾。這是戈爾曼對保羅書信長年且嚴謹研究所獲得的成果。他既細膩又具有說服力地論證,使徒保羅並不是將宣教使命視為信仰基督之後一個可供選修的活動,而是基督徒生命的自然流露。保羅所牧養的群體就是福音活生生的體現—帶來和平、擁抱正義、由愛形塑,他們的群體生活本身就是宣教的行動。戈爾曼認為,從宣教的角度閱讀保羅書信,並不是拿一個陌生的濾鏡來強行審視經文,而是一種真正能夠喚回經文本身脈動的方式。教會並不只是一個帶有使命的群體—她本身就是使命。
在戈爾曼筆下,保羅書信不是古老的通訊文件,被保存來做學術反思用的;它們是活生生的信息,被寫出來傳送給當代教會。當代教會所面對的問題是很迫切的:在一個支離破碎的後基督教世界,什麼能讓教會再次被人們信任?
戈爾曼的回答不是一個策略,而是一個人—一份參與。那就是基督,和我們在他裡面被形塑的生命。《成為福音》的主要呼籲是,救恩並不僅僅是關乎法律或個人的,而是參與性且群體的。戈爾曼從基督教「成神論」(theosis)—信徒在神生命裡的轉變性參與—的豐富傳統汲取資源,探索了與基督合一的生命,是如何必然包含了宣教使命。靈性與行動、默觀和參與,兩者之間並非二元對立。正如戈爾曼大師級手法所展示的,在保羅書信中,參與神的生命,是使命的基石。
對牧者來說,這也不是一個能帶來幫助的神學而已,這是一條牧養的生命線。在這個被事工模式、增長技巧、制度指標充斥的時代,《成為福音》帶來了更深層的提醒:從神學視角來看待教會,會發現她是一個被十架所形塑的群體,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份有力的宣講。在戈爾曼的敘述中,信、望、愛這三個字(透過帖撒羅尼迦前書的探討)不僅成為值得敬佩的美德,更是那不可見的福音成了肉身,在受逼迫的背景下所做出的見證;腓立比書第二章中莊嚴的基督讚美詩不僅成為一份教義文本,更是一部教會的「核心敘事」,重塑了群體的身分;羅馬書與以弗所書中的平安,不是指一種被動湧現的內在感受,而是一份主動、積極的群體呼召;透過給哥林多與羅馬群體的書信,我們看到正義成為了一份公共的表達,展現上帝恢復萬事萬物秩序的意圖,一個新創造闖入當下的記號。
每個章節,就像一扇扇彩繪玻璃窗,錯綜複雜、以聖經為根基,從中流曳出充滿神學洞見的光輝。然而,本書真正的亮光不僅在於它精彩的釋經,更在其應用。戈爾曼在每章結尾,都反思了當代基督群體能如何以實際的方式來體現福音的真實。這些例子並不是要被拿來做為模仿的藍圖,而是邀請我們去想像,究竟在我們自身所處的本地環境中,何謂信實的參與。對於身負事工「成功」重任而感到疲憊的牧者們來說,戈爾曼也帶來了使人得釋放的觀點:信實地成為福音,才是教會真正的使命,無關成果是否可以量化。
的確,本書最有力量之處,在於它雙管齊下的信息,既給出恢宏大度的神學視野,又提供腳踏實地的教牧洞見。戈爾曼挑戰我們,去想像一間不把正義當成配件,而是當成正字標記的教會;一個不僅僅是宣講平安,而是去實踐平安的群體;一群不再只是把福音當成倫理教導,而是自然活出倫理的會眾。戈爾曼以發人深省的清晰方式,道出當代西方教會所面臨的信任裂痕—基督教信息與基督徒生活經常是多麼不相襯—但他這麼說並不是要譴責,而是懷抱希望。因為若教會可以再次將信息與使命、教育與門訓合一,她就能再一次為那釘十架並復活的基督,做出令人信服的有力見證。
教會牧長們尤其會對戈爾曼的堅持產生共鳴,他提到參與神的使命,並不保證會帶來世俗的成功。去「成為福音」也許不能讓教會的長凳上坐滿會眾或滿足預算,但能讓有上帝的生命在這世間彰顯。並且當我們這樣做,吸引人的方式不是使用行銷手法或華麗舞台,而是透過安靜的力量,從真實體現十架之愛的群體流露出來。這就是我們的世界一直渴望看到的教會—脆弱卻堅強,破碎卻美麗的教會。
《成為福音》行文清晰,有知性強度,需要用心閱讀。它不是一本速速翻閱就一蹴可幾的讀物,我們也不該如此。它是一本需要細細推敲、慢慢消化、反覆閱讀的書。最好可以與他人一起閱讀—在牧師小組中、在神學課堂上、在苦苦掙扎於身分認同和教會使命的教會領袖團隊裡。它不僅該出現在學術圖書館中,更應該出現在講道者、牧者、教會職堂者的案頭上。
如果你是一位牧師,苦惱於教會外展工作的空洞,或無法燃起對傳福音的熱忱,這本書或許能戳中你的痛點,甚至指引你前進的方向。如果你是一位領袖,正被不斷變動的事工期望與增長模式搞得筋疲力竭,戈爾曼提出的「被福音形塑的教會」這一願景,也許正是一劑良藥。如果你身處台灣,在這個基督徒仍是少數的社會裡,時常掙扎於社會文化的邊緣,那麼「教會即使命」這一理念也許既能鼓舞你,又能挑戰你。如果你是一位台灣教會領袖,又或者是位平信徒領袖,渴望有更豐富的資源來幫助你融合聖經、靈性與使命,那這本書將能提供滋養與啟發。
歸根結柢,本書不僅是一項學術成就。它是一篇神學禱告—根植聖經,忠於教會傳統,並面向當代教會:「主啊,願我們不僅是宣揚祢的福音,更要成為祢的福音。」對有耳當聽的我們來說,這本書不僅能啟迪思維,更能喚醒心靈。閱讀它,與它摔角,用它講道。最重要的是,容讓它更新我們對當代教會的想像。
周學信博士/中華福音神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