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影像的本質是什麼?其構成元素為何?影像內在的精神性,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是否依然重要?本書作者紀國章,透過與歐美新銳攝影家的珍貴訪談,捕捉當代攝影藝術發展的最新潮流,深入探討攝影藝術的各種形式、本質、創作理念等問題,同時反芻台灣攝影界當下的種種現象。
書中共收錄了32位當代歐美深具代表性的攝影藝術家,廣泛涵涉:狂放、優雅、虛幻、自省、未來、紀實、宗教、懷舊、情色、唯美……等各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創作,提供一向較缺乏攝影資訊的台灣前所未有的視野與養分。同時從各個攝影家的創作觀與作品中,也引發「色情與藝術」、「攝影作品與社會責任」、「科技合成之藝術爭論」等討論,作者嘗試以人文關懷的角度省思,展開一場場精彩絕倫的對話。
作者本身為專業的攝影創作者,多年來勤於促成台灣與歐洲攝影界的交流,以其充滿創作的關懷、多元的面向以及真實情感交流的親身訪談,為台灣當下的藝術生態做熱切的提醒與建議。只要是熱愛攝影藝術欣賞與創作、關心歐美前衛藝術發展、或好奇於數位科技下藝術潮流演變的讀者,本書提供多元廣泛的素材,拋引各種論述與創作上的課題,絕對值得收藏、品味。
				書中共收錄了32位當代歐美深具代表性的攝影藝術家,廣泛涵涉:狂放、優雅、虛幻、自省、未來、紀實、宗教、懷舊、情色、唯美……等各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創作,提供一向較缺乏攝影資訊的台灣前所未有的視野與養分。同時從各個攝影家的創作觀與作品中,也引發「色情與藝術」、「攝影作品與社會責任」、「科技合成之藝術爭論」等討論,作者嘗試以人文關懷的角度省思,展開一場場精彩絕倫的對話。
作者本身為專業的攝影創作者,多年來勤於促成台灣與歐洲攝影界的交流,以其充滿創作的關懷、多元的面向以及真實情感交流的親身訪談,為台灣當下的藝術生態做熱切的提醒與建議。只要是熱愛攝影藝術欣賞與創作、關心歐美前衛藝術發展、或好奇於數位科技下藝術潮流演變的讀者,本書提供多元廣泛的素材,拋引各種論述與創作上的課題,絕對值得收藏、品味。
目錄
						推薦序  誠懇的思考  有助於提昇攝影層次       黃才郎
推薦序 影像藝術新世紀 陸蓉之
推薦序 充滿生氣的當代藝術趨勢概論 白川鴻
自序 挑戰影像創意內涵 紀國章
1.從 克勞德‧賈寇(Claude Jacquot)的作品,探討攝影創作的原創精神與社會責任
2.從 布莉姬‧塔斯特(Brigitte TAST)的作品,探討影像藝術創作的自省能力
3.洛內‧巴悠-泰銘(Loinel Bayol-Themines)以情色呈現內心影像
4.康妮‧伊寶丹(Connie Imboden)再造人體風景
5.寶莎克‧薇若妮克(Boissacq VERONIQUE)的女人故事影像
6.從 貝納‧布利斯汀(Bernard BLISTIN)的作品看攝影與美學
7.伊瓦娜‧薇凡柯娃Ivana VAVAKOVA的彩色塗鴉世界
8.阿拉‧亞斯堤(Allard ASTRID)的唯美影像世界
9.從 奧立弗葉‧克利斯堤納(Olivier Christinat)的影像,探討未來影像創作的思考模式
10. 克勞德‧弗維葉(Claude Fauville)幻化身體影像
11.尚-保羅‧摩洛(Jean-Paul MORRO)的宗教攝影世界
12.珍妮絲‧美曼〈Janice MEHLMAN〉的幾何影像美學
13.伏普‧羅曼(Volpe Romain)的跨世紀影像氛圍
14.歐博塔‧貝契凡尼(Ombretta Bencivenni)再造情境風景
15.羅貝托‧巴斯堤亞諾尼(Roberto Bastianoni)的優柔身體影像
16.雷蒙‧加諾羅(Raymond GARNERO)的人體夢幻影像
17.從攝影與繪畫之間的互動,看侯隆‧卡斯拓(Roland Castro)的影像美學
18.克勞迪歐‧馬柯茲(Claudio Marcozzi)的自然風景之光
19.從 德瑞根‧塔斯希(Dragan Tasic)的故事影像,省思影像創作的內在本質
20. 弝堤斯‧泰瑞茲(Patrice Terraz)的木乃尹影像
21. 漢尼‧艾麗絲與郝洛休‧索曼里(Henny Allis & Horacio Sormani)的人文紀實關懷影像
22.從吉歐弗赫‧傑哈第(Geoffrey Gerardy)的冥想影像,談影像藝術創作的想像空間
23.從法蘭柯‧多納吉歐(Franco Donaggio)的作品,探討藝術創作的想像力
24. 露西亞娜‧吉拉多尼(Luciana Gilardoni)的色彩與造型哲學
25.赫曼‧凡‧丹‧布(Herman Van Den Boom)的拼貼影像藝術
26. 皮耶-路易‧馬汀(Pierre-Louis Martin)融合繪畫形式的視覺影像
27.沃夫岡‧律彭(Wolfgang Zurborn)的錯綜複雜影像符號
28.從琵拉‧阿芭嘉與安托尼歐‧阿塔利巴(Pilar Albajar & Antonio Altarriba)的影像,探討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想像創作
29.從 薩弗葉‧貝諾尼(Xavier BENONY)的另類內心風景影像,探討台灣攝影創作所衍生的種種問題
30.尚-米歇爾‧蘇柏(Jean-Michel SORBES)尋找傳統攝影外的創作空間
31.從 伊凡‧馬帝佴(Ivan Mathieu)的影像世界,探討紀實攝影的重要性
32.荷內‧巴爾索(RENE BARSOT)的人體再造風景
				推薦序 影像藝術新世紀 陸蓉之
推薦序 充滿生氣的當代藝術趨勢概論 白川鴻
自序 挑戰影像創意內涵 紀國章
1.從 克勞德‧賈寇(Claude Jacquot)的作品,探討攝影創作的原創精神與社會責任
2.從 布莉姬‧塔斯特(Brigitte TAST)的作品,探討影像藝術創作的自省能力
3.洛內‧巴悠-泰銘(Loinel Bayol-Themines)以情色呈現內心影像
4.康妮‧伊寶丹(Connie Imboden)再造人體風景
5.寶莎克‧薇若妮克(Boissacq VERONIQUE)的女人故事影像
6.從 貝納‧布利斯汀(Bernard BLISTIN)的作品看攝影與美學
7.伊瓦娜‧薇凡柯娃Ivana VAVAKOVA的彩色塗鴉世界
8.阿拉‧亞斯堤(Allard ASTRID)的唯美影像世界
9.從 奧立弗葉‧克利斯堤納(Olivier Christinat)的影像,探討未來影像創作的思考模式
10. 克勞德‧弗維葉(Claude Fauville)幻化身體影像
11.尚-保羅‧摩洛(Jean-Paul MORRO)的宗教攝影世界
12.珍妮絲‧美曼〈Janice MEHLMAN〉的幾何影像美學
13.伏普‧羅曼(Volpe Romain)的跨世紀影像氛圍
14.歐博塔‧貝契凡尼(Ombretta Bencivenni)再造情境風景
15.羅貝托‧巴斯堤亞諾尼(Roberto Bastianoni)的優柔身體影像
16.雷蒙‧加諾羅(Raymond GARNERO)的人體夢幻影像
17.從攝影與繪畫之間的互動,看侯隆‧卡斯拓(Roland Castro)的影像美學
18.克勞迪歐‧馬柯茲(Claudio Marcozzi)的自然風景之光
19.從 德瑞根‧塔斯希(Dragan Tasic)的故事影像,省思影像創作的內在本質
20. 弝堤斯‧泰瑞茲(Patrice Terraz)的木乃尹影像
21. 漢尼‧艾麗絲與郝洛休‧索曼里(Henny Allis & Horacio Sormani)的人文紀實關懷影像
22.從吉歐弗赫‧傑哈第(Geoffrey Gerardy)的冥想影像,談影像藝術創作的想像空間
23.從法蘭柯‧多納吉歐(Franco Donaggio)的作品,探討藝術創作的想像力
24. 露西亞娜‧吉拉多尼(Luciana Gilardoni)的色彩與造型哲學
25.赫曼‧凡‧丹‧布(Herman Van Den Boom)的拼貼影像藝術
26. 皮耶-路易‧馬汀(Pierre-Louis Martin)融合繪畫形式的視覺影像
27.沃夫岡‧律彭(Wolfgang Zurborn)的錯綜複雜影像符號
28.從琵拉‧阿芭嘉與安托尼歐‧阿塔利巴(Pilar Albajar & Antonio Altarriba)的影像,探討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想像創作
29.從 薩弗葉‧貝諾尼(Xavier BENONY)的另類內心風景影像,探討台灣攝影創作所衍生的種種問題
30.尚-米歇爾‧蘇柏(Jean-Michel SORBES)尋找傳統攝影外的創作空間
31.從 伊凡‧馬帝佴(Ivan Mathieu)的影像世界,探討紀實攝影的重要性
32.荷內‧巴爾索(RENE BARSOT)的人體再造風景
序/導讀
						  推薦序 影像藝術新世紀  陸蓉之
人類和圖象,圖象和影像之間錯綜複雜的互動,從原始時代的洞穴壁畫和巖畫開始,就處於糾纏不清的關係裡。人類的情感、宗教信仰、生活美學的文明進展,和人類所處環境四周的圖象是息息相關而且密不可分。而從1830年代攝影術精進普及以來,圖象的逼真與否,更進一步和影像的記錄難以分家。
西方藝術家自古到今便是玩弄這層三角關係的魔術師,或者扮演著撫慰這種曖昧情感需求的心理分析師。圖象,對一位藝術家而言,就像是大廚烹調美食時,不可或缺變化多端的食材,食材的選擇性愈豐富,大廚就愈有表現的機會。昔日的西方藝術家以油彩、畫布為表現各種圖象的工具,而在今日,藝術家改以各種攝影器材,表現出無窮盡美的影像美學。
從19世紀發展到20世紀的百年,影像藝術憑藉1970年代觀念藝術的崛起,起先是記錄觀念藝術創作的工具身份,隨著時光長河的流轉,影像搖身一變成為觀念藝術借屍還魂的軀殼,在歷史中更進一步僭位為本尊,終於爭得和繪畫、雕塑等其他媒材型式平起平坐的地位。進入21世紀,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與推進,網際網路上大量傳輸的影像,不但已經成為藝術創作相當普遍的媒材形式,同時,影像的功能也因為數位化的應用,而呈現多元化的發展。
近年來活躍於台灣影像創作和評論界的紀國章,集結他七年來的專欄文稿,出版了他採訪歐洲32位中青輩攝影家的專書:《影像探索──歐洲新銳攝影家作品賞析》。從媒材特性、表現技巧、創作形式、美學理論,到藝術家個人內在的心理狀態,這些圖文並茂的討論,雙方一來一往精闢深入的對話,廣泛搜羅了從過去到當下的影像藝術發展的各種面向。雖然本書的邀訪對象,拘限於歐陸地區,其中有一些藝術家也並不是台灣觀眾所熟悉者,但是其中所涵蓋的內容,卻是放諸四海皆準,對台灣的影像藝術創作工作者,也有相當程度的啟發和助益。
影像藝術在21世紀,不僅僅是化學反應的視覺暫留;影像藝術,不只是視覺訊息的載體,也不只是藝術家在創作時所使用的各類種媒材的選項之一,在數位科技的領域中,更是所費不貲的實驗耗材。影像藝術的複製與傳輸,在網際網絡時代的媒體萬花筒裡,當然已是不可或缺的視覺傳達基本元素。在《影像探索──歐洲新銳攝影家作品賞析》這本書裡,也包括了一些「複合式(multiplicity)」與「萬象式(myriad)」的影像奇觀,不但說明了影像藝術在本世紀已經成為創作者選用的重要媒材,同時也預言了影像藝術在這個新世紀,將是一股任誰也擋不住的流行趨勢。
				人類和圖象,圖象和影像之間錯綜複雜的互動,從原始時代的洞穴壁畫和巖畫開始,就處於糾纏不清的關係裡。人類的情感、宗教信仰、生活美學的文明進展,和人類所處環境四周的圖象是息息相關而且密不可分。而從1830年代攝影術精進普及以來,圖象的逼真與否,更進一步和影像的記錄難以分家。
西方藝術家自古到今便是玩弄這層三角關係的魔術師,或者扮演著撫慰這種曖昧情感需求的心理分析師。圖象,對一位藝術家而言,就像是大廚烹調美食時,不可或缺變化多端的食材,食材的選擇性愈豐富,大廚就愈有表現的機會。昔日的西方藝術家以油彩、畫布為表現各種圖象的工具,而在今日,藝術家改以各種攝影器材,表現出無窮盡美的影像美學。
從19世紀發展到20世紀的百年,影像藝術憑藉1970年代觀念藝術的崛起,起先是記錄觀念藝術創作的工具身份,隨著時光長河的流轉,影像搖身一變成為觀念藝術借屍還魂的軀殼,在歷史中更進一步僭位為本尊,終於爭得和繪畫、雕塑等其他媒材型式平起平坐的地位。進入21世紀,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與推進,網際網路上大量傳輸的影像,不但已經成為藝術創作相當普遍的媒材形式,同時,影像的功能也因為數位化的應用,而呈現多元化的發展。
近年來活躍於台灣影像創作和評論界的紀國章,集結他七年來的專欄文稿,出版了他採訪歐洲32位中青輩攝影家的專書:《影像探索──歐洲新銳攝影家作品賞析》。從媒材特性、表現技巧、創作形式、美學理論,到藝術家個人內在的心理狀態,這些圖文並茂的討論,雙方一來一往精闢深入的對話,廣泛搜羅了從過去到當下的影像藝術發展的各種面向。雖然本書的邀訪對象,拘限於歐陸地區,其中有一些藝術家也並不是台灣觀眾所熟悉者,但是其中所涵蓋的內容,卻是放諸四海皆準,對台灣的影像藝術創作工作者,也有相當程度的啟發和助益。
影像藝術在21世紀,不僅僅是化學反應的視覺暫留;影像藝術,不只是視覺訊息的載體,也不只是藝術家在創作時所使用的各類種媒材的選項之一,在數位科技的領域中,更是所費不貲的實驗耗材。影像藝術的複製與傳輸,在網際網絡時代的媒體萬花筒裡,當然已是不可或缺的視覺傳達基本元素。在《影像探索──歐洲新銳攝影家作品賞析》這本書裡,也包括了一些「複合式(multiplicity)」與「萬象式(myriad)」的影像奇觀,不但說明了影像藝術在本世紀已經成為創作者選用的重要媒材,同時也預言了影像藝術在這個新世紀,將是一股任誰也擋不住的流行趨勢。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