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_李珠珢的主場日記

黑色的故事:徹底改變人類文明史的顏色

  • 79 300
    38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黑不是顏色!」──達文西
「黑是種力量。」──馬蒂斯
「黑色是色彩之后」──雷諾瓦
「所有顏色中最美的就是黑。」──丁托列托


徹底改變人類文明史的顏色,藝術家和時尚設計師最愛的首選

黑色,並不在色彩光譜中,
然而它為什麼能同時代表著黑暗、邪惡以及時尚、魅力?
橫跨文學、科學、藝術、時尚,種種有關黑色的祕辛、神奇的故事!

古代埃及人以黑色代表死亡;
受到非洲黑人奴隸影響,歐洲白人把黑色當作負面、邪惡的顏色;
二十世紀初期可可香奈爾發表「黑色小洋裝」;
現代,黑色成為藝術家及時尚設計師最鍾愛的顏色,經典的代表!

一種顏色為什麼能同時代表著黑暗、邪惡以及時尚、魅力?對無數的藝術家和設計師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黑色」在歷史上甚至曾被認為根本不是一種顏色,卻對視覺文化有了鋪天蓋地的影響!

這本書不只是關於一種顏色的歷史,不僅是一本視覺文化的專書,也是對整個西方藝術文化發展史的速寫。本書上溯聖經時代、希臘羅馬古典時期,從宗教文本、神話、文哲作品、藝術品等各角度切入,去探索在世界古今各文化中和「黑色」撲朔迷離的曖昧關係,探觸領域橫跨:文學、語言學、種族、藝術、時尚、文化等多元主題。

本書特色

★本書附有一百多幀世界名畫彩頁插圖。

國際媒體推薦

豐富的知識饗宴,廣泛蒐羅奇聞妙事,並以含蓄優美的筆觸寫就……在書中作者約翰.哈維廣灑寫作之網,遠至史前時代,旁及各類領域:藝術史、宗教(尤其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人類學、文學、時尚、紋章學、地理以及政治鎔鑄於一書,實在少見……這是一本有學問又有意思的書。──《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約翰.哈維的研究廣博、令人大開眼界,呈現「黑的」多種層面……本書文筆生動,寫作用心,主題迷人。強力推薦。──《選擇》雜誌(Choice)

對於沒有或少有色彩、時尚、教育、人類學或藝術方面先備知識的讀者而言,本書是節奏緊湊的扛鼎之作……作者的文風優美凝鍊……以本書題材之廣、之密,加之資訊豐富,卻能如此好讀,實在難能可貴……針對如此複雜的主題,《黑色的故事》是本易讀好看的入門通識佳作。──《視覺研究》(Visual Studies)

本書圖文皆美,要論書的主題,沒有人比達文西更專精,說得更明白。這位義大利光影大師曾說:「黑不是顏色」,此話非關藝術見解(他的調色盤上可是有黑色顏料的,而且還經常使用),而是準確道出了事實:以科學的角度而言,黑即是全然無光,或可說是光被完全吸收。許多藝術家都認為「黑很美」:丁托列托說它「所有顏色中最美」,雷諾瓦說它是「色彩之后」,貝多芬則談過他所愛用的「黑和弦」。本書有一百幀插圖,是一本「照亮」知識之光的書。──《外交家雜誌》(Diplomat Magazine)

文筆極為引人入勝,字斟句酌、構句優美,知識雖淵博,文風卻可親,字裡行間滿懷熱情,讓讀者忍不住大啖書中文字。──「Tredynas Days」

若喜歡咀嚼能刺激思考的材料,讀讀約翰.哈維的新作《黑色的故事》。本書探索黑色(不過,黑是顏色嗎?)思慮周詳,包羅萬象,從黑與憂鬱、神祕經驗及死亡之間的關聯,到藝術家及設計師對於黑色的癡迷,無所不包。──《劍橋新聞》(Cambridge News)

譯者

謝忍翾

師大翻譯所口譯組畢,譯有《聖堂的獻祭》、《我從死人那裡學來的把戲》、《從一杯可樂開始的帝國》、《背離親緣》。喜歡舌尖上的文字,口齒生香。懇請賜教:funnyworldeh@gmail.com

目錄

前言:黑色如何成為黑色?
第一章  最古老的顏色
第二章  古典時代的黑
第三章  神聖的黑色
第四章  阿拉伯和歐洲世界的黑色
第五章  兩位在黑暗之中的藝術家:卡拉瓦喬、林布蘭特
第六章  黑色的膽汁
第七章  奴隸文化與黑人文化傳統
第八章  啟蒙時代的黑
第九章  英國人的黑色世紀
第十章  我們的顏色?
後記:棋盤、死亡、白
謝辭

序/導讀

前言

黑色如何成為黑色?

對於黑,達文西的立場很清楚,他說:「黑不是顏色。」話雖如此,黑仍是他調色盤上的一抹顏料,而且他還很常使用──用來畫背景。他有一幅《抱銀鼠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1489-90),除了女子鮮紅的袖子外,皆以朦朧帶銀光的色彩畫成,然而她身後卻是扎扎實實、不透明的黑。她還帶了一串黑項鍊。而在達文西的畫作《救世主》(Salvator Mundi)中,耶穌幽幽於我們眼前浮現,似乎是從死者的世界望了過來,一雙棕色的眼睛如蒙薄翳、彷彿目不視物,身後則是煤炭或煙灰的純黑(圖1)。這麼說來,在達文西認為,即便黑不是顏色,仍十分適合作為背景,烘托出其他色彩。

其他藝術家的反應熱烈多了。馬蒂斯曾說:「黑是種力量。」而雷諾瓦則把黑稱為「色彩之后」,並引用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丁托列托的話:「所有顏色中最美的就是黑。」自古以來一直有一個問題:「從顏色的角度來說,黑色究竟是什麼?」黑色不是光譜上的顏色,不可能是,因為光譜色由光所組成。另一方面,亞里斯多德則認為混合黑白二色可獲得鮮豔的色彩,後世的歌德也持同樣看法。究竟黑是濃重的有,還是空乏的無?是一種色彩,還是晦暗無光?這種模稜兩可的特性也使黑兼具許多對立的性質:是沃土還是焦炭?是時髦的衣裝或是寡婦的喪服?是夜的神祕性感,抑或代表死亡、憂鬱及哀傷?貝多芬就曾談過音樂裡的「黑和弦」。從來沒有其他顏色像黑一樣,集如此相對、如此絕對的極端於一身。

而以上這些意義,也並非亙古如常。這個顏色的歷史彷彿記錄了一段侵略史。以前黑主要代表人類生活以外各種嚇人的領域,但隨著時間過去,人類拉近了黑與自己的距離,在自己的身體甚至靈魂當中找出了黑。這個代表死亡、恐懼、否定的顏色一步步在信仰、藝術以及社會生活的基本層面占有一席之地。由此觀之,黑的歷史就是漸漸與可怕的事物和平相處的歷史。在種族的權力角力中,黑的角色也極為吃重。但在探討上述主題之前,也許該先從幾個基本的問題開始,比如黑與光的關係為何?我們怎麼看到黑?還有黑到底是不是顏色?

顏色史學家巴斯德(Michel Pastoureau)討論過黑,討論最後他不禁好奇,不知道黑是否終於變成了「一般的顏色……就像其他顏色一樣。」之所以說黑和其他顏色一樣,是因為我們有黑墨水,一如有藍墨水及紅墨水;有黑顏料,一如有赤土色的顏料。可是黑又與其他顏色不同,人沒辦法打開黑燈,卻能打開紅燈或白燈。哲學家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曾說,燈裡無法有灰光或棕光。但灰或棕仍是由光構成,而黑據說是沒有光的。就這點而言,黑和其他顏色都不一樣。不管光還是顏料都可說有淡紅、淺藍,卻無法說有淺黑或淡黑。黑就只有「飽和的」黑。

於是,黑既是顏色又同時不是顏色,兩種說法都時有所聞。其實,如果真要說黑是什麼顏色,應該要說是白色。因為沒有任何黑色的物品是全黑的,即便最黑的天鵝絨,壟罩在最深的陰影之中,仍會反射回少許光子。1807年英國科學家楊格(Thomas Young)就曾說過:「黑體……反射白光,唯是比例極微。」黑板上的黑漆仍然會反射近乎於零的白光到人眼之中。「近乎於零」是誇張的說法,其實不論是一塊黑板或黑布,所反射出的光約莫是一張白紙的百分之十。若反射的光不是白的,而是偏向紅光或藍光,這時我們就不會說那塊黑板是黑的,而會說是藍黑或棕黑。這是因為黑從未真正置身光譜之外,也不像紅光或綠光一樣波段較窄。黑其實是白光的小兄弟。實驗室裡有一個領域叫「超材料」(metalmateiral),這種材料由比光波更小的奈米碳管製成,所反射出來的光不到百分之0.01,應用範圍從太陽能板到隱形戰機包羅萬象,但即便是超材料也並非全黑。

不過,由黑的事物發出的白光含量太低,幾乎不能說人眼看得到。這不免令人想問:看到黑的時候,我們究竟看到了什麼?剛才我們問黑究竟是光還是沒有光?另一個類似的問題則是黑究竟是種感知,還是缺少感知?怪就怪在,我們都知道視覺仰賴光,若沒有光子撞擊視網膜,就不應有訊號傳遞,但同時我們又感覺自己「看見」了黑色的事物,而非感覺眼前所見破了一個洞。偉大的光學家亥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曾於1856年主張:「即便是因為完全無光才有黑,黑仍是千真萬確的感知。對於黑的感知,和毫無感知有清楚差異。」對於這點,他恐怕無法完全解釋,畢竟他也說過黑色的物體並沒有送出對視網膜的刺激。

近年來的研究則讓他的直覺有了根據,甚至還顛覆了原本我們以為看到的是光而非黑暗的想法,英國生理學暨生物物理學教授霍奇金爵士(Sir Alan Hodgkin)發現,視網膜細胞是因為「黑暗而非光線使光接收器的內部帶正電,並導致化學傳導物質釋放,刺激下一層的細胞。」彷彿是說,眼睛需要光,主要是因為需要看見哪裡是暗處。有位傑出的神經科學家曾經推測,在演化的遠古時代,微生物可能需要從亮處向暗處游動,後來可能也需要留心是否有黑暗的孔洞。孔洞可能代表安全,也可能有蟄伏的獵食者藏於其中。

視覺神經傳導還有其他階段。視桿細胞(rod cell)能看見明暗色調(tone),而視錐細胞(cone cell)則能看見色彩,並釋放出霍奇金所說的化學傳導物質(也就是麩胺酸)到構成第二層視網膜的雙極細胞(biploar cell)上。有一種雙極細胞會在光或顏色抵達時送出訊號,另一種則會在光(或者該說是顏色)移開時送出正訊號。視網膜送出的訊號總數大致維持穩定,並經由神經節細胞(ganglion cell)送往大腦。這些訊號顯示「這裡有光」或「這裡有顏色」,或者「暗而無光」或「這裡沒有顏色」,讓黑、暗相對於光、色有了可以比較的權重。

我們之所以會直覺認為,看到黑的時候的確是有所見,正是因為以上這番複雜的原因,而且從光學的角度來說,黑給人的存在感甚至可能要比白更強烈。要試驗這點,方法很簡單:在一張紙上交錯畫上同寬的黑白條紋,這時你看到的是黑夜中的白色欄杆?還是白色空間中醒目的黑線?雖然白條紋中充滿各種波長的光,也很可能因此看起來比黑條紋要寬,但黑條紋仍可說是較有存在感。或許正因如此,人類喜歡用木炭在淺色石頭上書寫,更勝於用粉筆在石板上寫字;喜歡用黑墨水多過白墨水;更因此在1980年代把世上的電腦從黑底亮字改成了白底黑字。

還有一個根本問題:「黑」這個字,還有其他語言裡會被翻譯為「黑」的字,到底代表什麼意思?不論就色相(hue)還是色調的而言,都不難確定法語「noir」、德語「schwarz」、義語「nero」、希臘語「mavro」的意思都和英語中的「black」一樣代表「黑」。至於譬喻用法,則可能因語言而有所不同,法語「dans le noir」和英語的「in the dark」一「黑」一「暗」,都指「被蒙在鼓裡」,但是英語「in the black」的意思卻是「有獲利」,不過「黑市」在英語是「black market」,法語則是「marché noir」,都用了「黑」字。形容顏色時,有時用詞似乎並不那麼嚴謹。英語用黑(black)來形容瘀青的眼睛;在希臘,紅酒和裸麥麵包是黑的(mavro)。不過上述用法可說是方向性用法,表示相較於一般的顏色,這裡所指的顏色更往黑的方向偏。而黑的核心意義,從字面意涵來說是碳黑、墨黑,從譬喻意涵來說則是不幸、敗壞或糟糕。

顏色詞的意思一般而言都很模糊,而且時空離現代越遠,就越難掌握其義。古代文化並沒有現在我們用的這一套曼塞爾(Munsell)表色體系,也沒有許許多多飽和的顏色。此外,時代越早,「色彩詞」就越不單純只是指色相而已。英國首相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曾好奇希臘人不知是否都是色盲,否則詩人荷馬的顏色詞怎會用得如此之少、之含糊。拉丁文形容詞「flauus」能形容蜂蜜、玉米、金髮及黃金,似乎帶有黃色的意味,但又可用於描繪羞赧的臉色、泛著波光的水,還有橄欖葉的背面。有些詞,今天我們用以指顏色,但究其詞源,還能用來形容事物外觀的其他層面。英語中綠色「green」一詞就有這一層意思。這個詞源自印歐語言中的「ghreroot」,有生長、繁茂之義,英語片語「grow green」(變得綠意盎然)當中的兩個詞都來自於此,另外「ghreroot」也演變為「grass」(草)一詞。現在「green」是顏料的一種顏色,也是光學中的「原色」,但年代更早、語義範圍更廣的意思則是青澀未熟、缺乏經驗、天真。其他的詞以前也並非單指某一色相,而是用來形容明暗。英語「black」來自印歐語言中的「bhleg」,意思是「照耀、閃耀或是燃燒」,另一個詞源則是日耳曼語「blakaz」,意思是「燒焦的」。而古英語中「blaec」一詞主要意思為「暗的」,但也有「灼燒的」之義。一直到了中世紀英語「blak」,色相才變為主要意涵,指的是煙灰、煤炭、瀝青還有烏鴉的顏色。

也不是所有與顏色有關的詞在演變的過程中都只朝單一色相前進。古英語中,「salu」指的是一種灰撲撲的暗色,更偏向棕色,但演變為現代「sallow」一詞後,形容的則是人蠟黃的膚色──要想在曼塞爾表色系中挑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6492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1/1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