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互動學【出版50週年紀念版】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耶魯大學出版社珍藏經典
20世紀最具啟發性的色彩認知理論
《色彩互動學》出版50週年・紀念版
「我沒教過藝術,我教的是哲學;我沒教過繪畫,我教的是觀看。」──包浩斯巨匠、色彩學之父 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
遵循花招百出的藝術家亞伯斯所訂下的高標準,耶魯大學出版社在1963年大膽地出版了《色彩互動學》。書一出版,幾乎隨即開始改變全世界讀者對於觀看這 件事的認知。亞伯斯用革命性的手法強調實驗的重要,質疑強調品味的傳統觀念;他要觀者主動參與其中,而非只是被動接收訊息。
《色彩互動學》出版至今已逾半世紀,它不僅帶給讀者無窮的樂趣,在藝術、建築、織品、室內設計以及各個科技領域的視覺設計中,它也不斷地擴展色彩被使用 以及被閱讀的方式。新增的圖解與細節的微調,讓這本如今成為「經典」的紀念版更為理想,讓亞伯斯提出的進行實驗、開放心胸、擴展個人智識的主張得以生生不 息。
好評推薦
「亞伯斯作品最好的引介,就是他自己的《色彩互動學》,也是我極力推薦的。」──紐約雜誌
「世上最美麗的書之一⋯⋯《色彩互動學》不只寫給藝術家⋯⋯而是給任何想了解我們為何以及如何用現在的方式觀看世界的人⋯⋯一本有遠見的著作。」──新聞週刊 馬爾康・瓊斯 Malcolm Jones
「為了這個充斥色彩的年代所亟需的歷史見解,包浩斯出身的藝術家兼教師約瑟夫・亞伯斯所著的《色彩互動學》五十週年紀念版,特別值得細細研究。」──藝評家 賽巴斯欽・司密 Sebastian Smee
目錄
序/尼可拉斯 ‧ 法克斯‧ 韋伯
前言
1 回想色彩──視覺記憶
2 閱讀色彩與結構
3 為什麼用色紙而不是乾、濕性顏料
4 一種顏色多種面貌──色彩的相對性
5 較淺和(或)較深──光強度,明度
漸層研究──新的呈現方式
彩度──鮮豔度
6 一種顏色看似兩種顏色──看起來像相反的底色
7 兩種顏色看起來一樣──減色
8 色彩如何偽裝?──視覺殘像,同時對比
9 紙上的混色──透明的錯覺
10 真實的混合──加法與減法混色
11 透明感與空間錯覺
色彩的邊界與造型術
12 視覺混色──殘像校正
13 貝哲德視覺假象
14 色彩間距與轉換
15 再看中間混合色──交錯顏色
16 色彩並置─調和──量體
17 迷濛色與空間色──兩種自然效果
18 自由研習──想像力的挑戰
條紋──限制性的並置
落葉研究──一個美國的發現
19 大師──色彩編排
20 韋伯 - 費希納定律──混合色的測量
21 從色溫到色彩中的溼度
22 振動的邊界──強化的輪廓
23 相同光強度──消失的邊界
24 色彩理論──色彩系統
25 關於色彩教學──色彩專有名詞
色彩專有名詞釋義
變形與多樣化
26 代替參考書目──我的首要合作夥伴
圖例與評註
序/導讀
《色彩互動學》出版至今已五十年,幾乎書一出版,隨即開始改變全世界讀者對於觀看這件事的認知。這本書問世後不久很快榮登暢銷榜,數十年如一日。它的成功之道不難理解,它不僅帶給讀者無窮的樂趣,在藝術、建築、織品、室內設計以及在各個科技領域的視覺設計中,它也使色彩被使用以及被閱讀的方式更加廣泛。然而我們不該忘記,當年本書的出版,就如同作者約瑟夫‧ 亞伯斯的一舉一動,是個勇敢的實驗;亦如所有對未知領域的突襲行動,它曾是備受爭議的對象。
雖然《色彩互動學》書中絕大部分的內容獲得極高評價,但也偶有惡評。作家們對於負面的書評反應不一──有些人覺得不打緊,因為著作能獲得廣泛的報導才是最重要的,然而有些人會覺得受傷。自視為獻身現代主義烈士的約瑟夫‧ 亞伯斯對於這些負評一方面感到遺憾,另方面又激起他的好奇。遭受抨擊卻仍覺得饒富趣味的部分原因是,這證明他確實讓人們大吃一驚,突破平日的舒適圈。自從他離開了那個藝術創作必須照本宣科的世界─即柏林與慕尼黑的學術機構,以及他在家鄉威斯特伐利亞(Westphalia)任教的公立學教體制─接著去到包浩斯(Bauhaus)之後,他就很清楚激起這番爭議所代表的意義。
如今,包浩斯的現代主義或許已經獲得認證,晉升萬神殿,不過在當時對它感到咋舌與不滿的可是多數人,同樣的情況也在黑山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上演。包浩斯關閉之後,亞伯斯在一九三三年到了黑山,爾後在那裡執教長達十六年;今天這個先驅機構備受推崇,然而當時它的諸多創見皆被視作異端邪說。之後到了一九五○年,開始創作《向方形致敬》(Homage to the Square)的亞伯斯遭人嘲諷。二十年後,他成為第一位仍在世就在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舉辦個人回顧展的藝術家。過去遭到克萊門特‧ 葛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等人痛批的作品,終於以其原創性、純粹與內蘊之美獲得肯定。半個世紀過去,無論受到怎樣質疑,他的作品已經蛻變成投資標的的績優股,然而一開始,它就像彌賽亞的宣言一樣受到高聲抨擊。
遵循花招百出的藝術家亞伯斯所訂下的高標準,耶魯大學出版社在一九六三年大膽地出版了《色彩互動學》,相較於這位藝術家的大部分作品而言,攻擊這本書的炮火大體而言相對輕微。一九七一年出版的平裝版境遇相仿,不過仍不免偶遇詆毀。書本的熱銷,坊間的熱議,還有全球的廣泛讚譽除了讓亞伯斯感到自豪之餘,也頗為陶醉於成為爭議性的人物。除了數十篇溢美的書評之外,這位年過八旬的藝術家特別收集了負面的評論,並試圖了解這些作者的背景。這些不以為然的聲音大多發表在不知名的出版品上,不過仍有其價值。讓藝術家本人這麼感興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評論者對於該書批判最力之處,正好是他最感振奮的地方─因為它提出了一種全然揚棄傳統與守舊的觀看方式!
亞瑟‧ 卡普(Arthur Carp)在《李奧納多》(Leonardo)雜誌上對該書發動攻勢,直指書中的缺失說,亞伯斯認為「好的教學方式⋯⋯『關鍵在於提出好的問題,而非⋯⋯好的答案』。他把『自我表達』貶抑為站在『循序漸進的基礎學習』的對立面⋯⋯他鼓勵學生使用他們不喜歡的顏色,希望他們終究會克服偏見。」卡普用這些觀點來論證「人們懷疑亞伯斯是不是在幫倒忙」,並主張「他搞不好比一個業餘愛好者(輕蔑之意)還不如!」
卡普攻擊的箭靶,自然都是亞伯斯所深信並受眾人讚賞的觀點。如霍華‧ 塞爾‧ 韋弗(Howard Sayre Weaver)在該書出版後於一九六三年所寫的一篇評論,認為《色彩互動學》「是認識感知(perception)的重要通行證」。它「基本上就是一個過程:一種學習、教學與體驗的獨特方法,使它足以擔任這樣輝煌的角色」。
韋弗提及亞伯斯很喜歡約翰‧ 魯斯金的說法(John Ruskin):「幾百個會說話的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會思考。幾千個能思考的人當中,只有一個能看得透澈。」大部分的人,或早或晚,都見識到《色彩互動學》如何促成如此驚奇的觀看方式。在一九六三年出版的《建築論壇》(Architectural FoQQQQQ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