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by wangzhihong.com:A Selection of Book Designs, 2001-2016
書中的一個標記,台灣現代主義設計先行者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Design by wangzhihong
書中的一個標記,台灣現代主義設計先行者
開創平面美術新風格,記錄知識流動的輝煌時代
十六年來不斷地潛入作者的世界
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拆解、連結及演繹
用秩序的詩意、極致的距離感
築造閱讀者的朝聖路徑,記錄知識流動的輝煌時光
創造出的純粹性徹底改變一個時代的設計風格
為近代台灣出版留下獨特景致
「我在書籍設計中磨練技巧、尋找到方向,更重要的是建立起ㄧ個屬於自己的設計觀,展示在大眾面前。
設計師時常會將名字標註在折口,我同樣也在折口的ㄧ角留下屬於自己的記號: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Design by wangzhihong是圖錄的部分,收錄2001年至2016年中的部分作品,
Text by wangzhihong則是針對其中100本書,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下當時的一些想法,
兩者完全依照年份安排,讀者可以從中完整瀏覽ㄧ位設計師的發展歷程,以及在出版設計上的各種試探與衝撞的成果。」--王志弘
身為台灣的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IG)會員
王志弘在出道成立工作室十六年、人生最佳停頓點的時刻
以中英日三語版本,交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創作_________
為什麼想出這本書?
一個創作者大概要到40歲,
作品的質量才會達到穩定的水平,
2015年,我40歲,算是一個停頓點,
一個舊階段的結束跟新階段的開始,
此刻出書可作為這段時間成長與改變的一個紀錄。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一本紀錄:圖像的紀錄與文字的紀錄
我從2000年開始成立工作室,以平面設計為主,
書籍的封面裝幀設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我挑選了這十六年間的200本作品,
用圖錄方式記錄台灣封面設計的發展,
再從中挑選100本書,
以中、英、日三種語言,述說設計當下的靈感與構想。
書的樣貌如何?內容結構又如何?
全書504頁,方背硬殼精裝,
特別向日本最大紙商竹尾紙業特超訂製原研哉的愛用紙,
VENT NOUVEAU是最頂級的塗佈紙系列,
從設計到印製是國內設計書規格最高的一本。
作品選分成兩個部分:
第ㄧ部是圖錄: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360頁,十六年創作作品的圖像演出。
第二部是隨筆:text by wangzhihong.com
106頁,記錄100本作品的設計構想。
以上兩部分都依年份呈現,可以看出作者的創作軌跡,
也可以盡攬台灣小說、人文、設計書的發展歷程。
這本書想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感受?讀者又該如何觀看這本書?
全書無論圖錄或隨筆皆以時間軸的方式安排,
希望讀者在閱讀時能將「時間感」放進去。
2001~2016年台灣的平面設計起了不小的變化,
出版內容在不同時期也有些特徵,
讀者可以透過時間軸的安排,感受書籍的各種變化,
瀏覽出版業與設計者的成長過程,與彼此間互相影響的結果。
2002年起就開始推動出版社提升紙張品質,
捨棄上P讓紙張能夠呼吸,讓手能直接觸摸到紙張,
中間曾鼓勵使用歐洲美術紙,近年則力薦日本竹尾美術紙,
本書近乎使用日本高品質紙廠竹尾的產品,
期望帶給讀者最好的印刷品質與觸感。
從台灣或其他國家藝術設計書看,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書中蒐藏的作品來自台灣各出版社的邀約,
這十六年台灣出版社百花齊放,
從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來到穩健的成熟期,
這些作品可說是作者、出版社與設計者三方的想像,
可以當作設計史料來看,從我的書與作品,
可以看見我自己的設計過程變化,或是對他人的設計影響,
也可以當作觀察台灣或亞洲設計變化的資料來看,
當然它更是出版產業的一頁縮影。
本書特色
◆平面設計史上第一:全書504頁,蒐錄200本書、542個圖像、32000字,是台灣最具分量的平面設計師作品選,探見一個現代主義平設計師風格的誕生與成長軌跡。
◆出版史上第一:全書以時間軸方式呈現台灣2000~2016的出版及閱讀風貌,用設計記錄下知識流動的輝煌年代,一覽台灣近代書籍設計風格的演變脈絡。
◆製作規格第一:全書製作堪稱出版史上最高規格,內文使用的 VENT NOUVEAU,是日本最大紙商竹尾最頂級的塗佈紙系列,由設計師暨建築師矢荻喜从郎監制,顯色佳,隨著油墨不同程度的重疊,產生出微妙的光澤差異,同時具備豐富的手感,是原研哉的愛用紙。
◆現身說法第一:從不公開演說的王志弘,第一次親筆寫下100本書的發想原點與構思過程,他想說的話、想做的事大都藏在這本書裡。
◎國內外作家、設計師、建築師、評論家、出版人一致推薦,傅月庵專文導讀
小林章 Monotype GmbH字體總監
室賀清德《IDEA雜誌》編輯長
阮慶岳 小說家、建築師、策展人
黃俊隆 自轉星球社長
黃家賢 洋蔥設計負責人
張世倫 藝文評論家
詹偉雄 《數位時代》與《短篇小說》創辦人
劉 開 設計人
聶永真 設計師
羅申駿 JL Design創辦人
王志弘的現身與姿態,確實徹底改變了台灣平面設計的面貌與地位。在過往大量依賴視覺影像的感性渲染表達方式,色調近乎媚俗的豐饒雜亂,被他以理性簡潔、甚至經常只有文字的抽象風格,立即地直接做出衝擊震撼。對我而言,王志弘是一個傳奇,這傳奇半是因他自身資質而來,半是因他的堅持與態度所果。而且,這本書也必將是一個經典,因為它扎實地見證台灣平面設計的一次輝煌與榮耀。--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策展人
王志弘極為沉默寡言,那些他平常鮮少開口說的話,大概都藏進這本書裡了。在你閱讀本書時,若能回到當時的時空環境背景,更能精確解讀出每部作品其所存在的不同面向的意義。同時藉由穿透時間,十六年一百部作品的閱讀之旅,或許你也會點頭同意,那每一次不輕易妥協的龜毛、挑剔、堅持,不僅堆疊出一個設計師完整的風格個性樣貌,更代表了台灣出版多年來,從設計師的不同視角所觀看到的風景演變。--黃鎮隆,自轉星球社長
若說誰曾改變台灣一整個時代的設計風景,那就是王志弘。--黃家賢(Andrew Wong),洋蔥設計(Onion Design Associates)負責人
在無數次的通信裡,他曾有一回不經意提到,之所以引介Source書系的最初動機之一,其實也就是「自己想要看」這些書,如此而已。「自己想要看」,一個簡單無比,卻時常被遺忘的,關於「書」與「閱讀」的初衷。或許就跟他作品裡的「留白」一樣,像是某種關於平面設計之「零度」的最極微元素。有時候這種最狀似無奇、低調普遍的,才是一切事物的真正原點。--張世倫,藝文評論家
「讓作品說話就好。」我所知道的王志弘,對於這本書,所持必然一貫低調態度。不說卻不代表沒得說,他不說遂由我試著說說,至於準確與否,實非所逆睹。畢竟,關於「閱讀」的一切,無非主觀,均屬個人意見耳。但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實應為王志弘近二十年來為台灣讀者所帶來的某種幸福,向他深深致謝,一如向那些傑出優秀的作家一般。--傅月庵,書話作家,掃葉工房編輯人
把話這麼說,應該不會是太過分的事:在王志弘出現了之後,台灣書籍的封面與裝幀設計,有了分水嶺式的變化。陸陸續續地設計了幾百本書的封面,你可以知道,這個抵抗不再是勢單力孤,而是具備群眾基礎。他讓每本書產生獨一無二的人性,而且有時精密到這樣的人格像是一組軍隊,沒有破綻。王志弘是一個對很多人來說都格格不入的人,但也因為有他這麼地頑固,我們才比較容易撞破時代的玻璃天花板。--詹偉雄,《數位時代》與《短篇小說》創辦人
人,不多話,幾乎是安靜。
十多年來喜愛他的作品,每每超過我自己的作品。
--劉開(Liu Kai),設計人
王志弘的每一件作品都能讓我停看許久,它們
目錄
前言(中英日對照)
目次(純英文)
圖錄(純英文)
隨筆(中英日對照)
索引(書中收錄作品的名稱、年份、出版社、開本、頁碼。中英對照)
版權頁(中英對照)
序/導讀
推薦序
匠人之心。自己的路。/傅月庵(書話作家,掃葉工房編輯人)
裝幀設計起於何時?很難說,估計應是書籍「機械複製」時代之後的事,換言之,當出版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商業行為,競爭轉趨激烈,為了「展示」,自然而然講究起書籍封面、開本、版型……等等,於是而有了設計這件事——這與未除魅之前,為了「膜拜」而一筆一畫,沾金點銀去描繪裝幀一部《聖經》或佛經,意義自然大不相同。
中國傳統版刻,囿於印刷工序,不曾發展到得以「大量機械複製」地步。「坊刻本」始終成不了氣候,評價遠遠落後於向來無意於開展商業模式的「家刻本」、「官刻本」。在此脈絡之下,線裝書的開本、格式、封面絕少變化,趨於一致,毋寧可以理解。反倒是較少人研究,幾乎書書不同,特色各具的字體,當是電腦時代一大寶庫,亟待有心人去破解應用。
今日我們所談,作為商業設計之一環的書籍裝幀設計乃源自西洋,純然舶來,這樣說,想必很少人會否認吧。
種因於歷史命運,台灣「現代化」始自日治時期。1900年代之後,伴隨政治相對穩定,明治維新以來種種文明開化政策與成果,逐漸由日本內地延續到殖民地台灣。商業出版自也穩定發展起來。初期全靠輸入,來自東京與上海的出版品,源源不斷供應全島,台北「新高堂」與嘉義「蘭記書局」恰可為此種「文化貿易」的代表。而後,從模仿出發,在地出版漸漸有了自己的生命,無論官方或民間。今日吾人所津津樂道,投身書籍裝幀設計的立石鐵臣、西川滿等人,即是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之下出現,其作品慣常以台灣本土元素為表現手法,但其濃厚的東洋風格,缺乏獨立性,亦是不辯自明的。
1949年,台灣歷史命運再經劇轉,國府流亡來台。戒嚴體制之下,言論自由完全凍結,日治方才萌芽的本土出版,至此成了「發育遲緩兒」。外來的黨國資本佔據多數出版社,書籍出版審查,格外嚴厲,不時便會發布所謂「禁書」名單。在此前提之下,一本書能出版即屬幸運,遑論「裝幀設計」。一如當時人們稱嗜讀類型小說者為「讀武俠的」、「讀偵探的」,當時出版行業裡,對於從事封面設計者的常見稱呼亦為「畫封面的」,其中實不無輕視之意。
當然,1950、60年代,台灣不乏特別突出的封面設計者,譬如廖未林、楊英風、陳其寬等,卻多半視「畫封面」為行有餘力偶一客串者,正途猶是藝術創作。這種「業餘打工」心理,自與日本畫家如竹久夢二、恩地孝四郎、橋口五葉等傾全力為一書「效勞」,顯有不同;將「裝幀設計」簡化成「封面設計」這一傾向,更是深遠影響了日後台灣出版的發展。
1970年代,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進入社會,經濟蓬勃發展讓主政者有了信心,出版政策略為開放,因此出現了「戰後第一代出版人」,這股新血的注入,讓台灣出版產業迅速擴張,不斷推陳激盪,封面設計逐漸受到重視。其中又以黃華成最受矚目,開拓也最鉅。出身師大美術系的他,多才多藝,狂放不羈。「不以善小而不為」,格外熱中於書籍裝幀設計。從同人雜誌《劇場》起,從封面設計,圖文整合,乃至字體設計,即顯露出過人才華。日後以遠景出版社為主要基地,以莊靈為主要攝影夥伴,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要視覺,設計出了一本又一本帶有「普普藝術」風格的書籍封面,讓人耳目一新,引發讀者購買慾望,進而觸發台灣平面設計史上一大革命。至於粉墨登場,親自「角色扮演」(cosplay)封面主視覺人物的大膽狂熱,更是走在時代前端,直到今天,猶無人敢於再次嘗試。
可以說,由於這位一輩子強調「不可著意,不可絕緣」的天才設計者橫空出世,台灣書籍裝幀,無論質或量,都邁入一個新的階段。自此,字不僅是字,圖不再是圖,書籍也不只是書籍。新一代的平面設計者如劉開、霍榮齡、李男⋯⋯等,紛紛出現,且多以「書籍裝幀設計」為主要表現舞台,揚名立萬。
文化不停積累自然成為基因,人不能斷絕歷史的影響。經由前述脈絡敘述,我們或許更能理解,2000年之後嶄露頭角,曾獲六屆「金蝶獎」(放在昔日美術大展,當屬「永久免審查」)的王志弘,其根脈所繫,鍾靈毓秀之所由來。
王的作品,既有「批判的繼承」,亦有「創造的發展」,乾淨俐落、簡潔有力,幻化抽象,風格自成。許多人以「現代感」稱之,想在東西洋作品找到傳承線索,最後卻發現,其根柢誠然「灣生」摶成。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不同文字、字體變化運用(堪稱黃華成以來第一人),恰恰說明了這一點:正是生逢其時其地,無形承接日本、歐美、中國文化因子,加上自身琢磨思索,不斷學習,方始有此成就。——暗自「以王志弘風格為師」的設計者眾,畫虎畫皮難畫骨,最難辦到,大約也是這一點精髓了。
個人很主觀看法,王志弘其人,至少有兩點不可不說:
先是他出生於1975年,成長於相對寬容的80、90年代,服完兵役出社會時,電腦時代已然降臨,因緣際會,他等於是台灣第一代可輕易運用數位工具的設計者,電腦讓他在工作時輕易跨越前輩所難以解決的問題,相對快、穩、準,而能達到某種深度;網路則讓他無遠弗屆,國內外相關作品,搜尋即得,用心觀摩學習,視野寬闊,則有前輩所無從擁有的廣度。
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某種已逐漸失落「匠人之心」。這一匠心,一方面表現在他的低調,無論名氣有多大,他始終謹守專業本份,「公私不分」,日以繼夜,汲汲深耕自己的設計天地,進而策畫主持「Insight」跟「Source」書系,引介提倡平面設計藝術,創前人所未有,餘者均不與。這種「離大眾遠一點,離專業近一點」的姿態,在眾聲喧嘩,人人求「讚」的時代裡,毋寧是種異數,格外光亮耀眼。
另者,與他合作過的的編輯人都知道,王的完稿不容置喙,他完全不接受諸如「這邊高一點,書名太小,留白太多」這樣的瑣碎意見。積漸以還,遂有「難搞」、「大牌」之說。事實上,這一堅決態度,從他甫出道,還很「小牌」即如此。設計過程中,他也絕非不能「對話」,更時時以「市場性」為設計重點。然而,某種「信任」與「尊重」卻是他所堅持的。這種「不作調人,不容妥協」的態度,自然曾讓他喫了不少苦頭,但也因其「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而獲得業界接受,某種程度上,竟無形提高了台灣裝幀設計者的地位。
「讓作品說話就好。」我所知道的王志弘,對於這本書,所持必然一貫低調態度。不說卻不代表沒得說,他不說遂由我試著說說,至於準確與否,實非所逆睹。畢竟,關於「閱讀」的一切,無非主觀,均屬個人意見耳。但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實應為王志弘近二十年來為台灣讀者所帶來的某種幸福,向他深深致謝,一如向那些傑出優秀的作家一般。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