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演點亮生命的光:何歡劇團愛的小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目錄
試閱
〈團長序〉從痛苦中孕育希望:何歡劇團的故事
在生命的旅程中,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步會面臨什麼挑戰。對於我這個做父親的
人而言,當孩子因罕見疾病失去健康時,那種痛苦尤為深刻。然而,在困境中激發出的愛與勇氣,卻有可能開啟一條意想不到的道路。這正是何歡劇團的起源,我想將悲痛化為希望的動人故事。
☀失去與重生的起點
這一切始於何歡在三歲時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疾病(視網膜母細胞瘤)。為了挽救她的生命,我不得不忍痛同意摘除她的一隻眼睛。從此,化療、手術以及病痛成為她成長中的日常,但何歡的微笑和堅強卻成為家人最大的動力。
我在菲律賓經商多年,在女兒患病之前,我對「成功」的理解停留在名利與事
業的追求。然而,面對女兒的病痛,我對人生的看法徹底改變。我逐漸明白,真正的成功並不僅僅是個人事業上的輝煌,而在於陪伴家人、守護摯愛的能力。當孩子罹病時,我決心將這段經歷轉化為幫助更多人的力量,所以我以她的名字創立了「何歡劇團」。
☀將痛苦化為力量
「或許我無力做偉大的事,但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些小事。」這句話成為我的核心信念。何歡劇團不僅是一個表演藝術的載體,更是一個傳遞希望與關懷的平台。
劇團的第一場演出始於北榮93 病房。我們以幽默的表演和動人的故事,為病患與家屬帶來片刻歡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在舞台上,病童的堅強、家庭的支持以及醫護人員的無私付出,成為劇團作品的重要元素。每一次演出,何歡劇團都希望觀眾不僅能感動於故事,更能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面對逆境的勇氣。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何歡劇團已經完成了八百四十八場公益演出,影響超過十九萬名觀眾。我們的足跡遍布台灣五百多家醫院及養護機構,並將愛與希望帶到澳門、南寧以及菲律賓等地。每場演出背後,既是觀眾的笑聲,也是對生命的深刻反思。
- 教育與傳承:下一代的希望
- 專業與品質的提升
在追求傳遞愛的同時,何歡劇團始終致力於提升演出的專業水平。我們邀請專業藝人參與演出,並安排技術團隊做進階培訓,確保每場演出都能提供高品質的視覺與聽覺體驗。此外,近年來劇團也嘗試製作售票型節目,希望將演出收入的盈餘持續用於支持未來的公益表演。
我對藝術的理解是:「藝術的價值不在於它多麼晦澀難懂,而在於它能否與人心產生共鳴。」我們選擇以高度互動的綜藝表演形式,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這樣的演出不僅充滿創造力,也讓觀眾感到劇場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改變了他們對藝術的刻板印象。
☀愛與希望的未來
「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在於武力的多寡,而在於文化的深度。」這是我對何歡劇團的期許。我相信,表演藝術的使命不僅在於創造美,更在於將美與希望傳遞給每個需要它的人。
透過劇團的努力,許多曾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重新被看見。他們的生活因這些充滿愛的演出多了一份快樂與溫暖。何歡劇團的故事證明,當痛苦的經歷轉化為愛的行動,當我們願意關注每一個人的精神需求,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 用愛化解生命的挑戰
何歡劇團的故事源於一位父親對生命的感恩與對命運的抗爭。在何歡小小的眼睛裡,世界並不完美,但每一份笑聲都是戰勝痛苦的見證;每一場演出都是希望的種子。
在人生的逆境中,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命運,但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它。何歡劇團用藝術將痛苦化為力量,將愛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這份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何歡的話〉以我為名,傳遞愛與希望
我是何歡,就是何歡劇團的何歡,我是團長何懷安的女兒,那個當年罹癌的小女孩。
不知不覺劇團已經成立超過二十年,我認為這個社會一直都不缺乏有愛心的人,但一件事情要持續做二十年是很不容易的,何歡劇團做到了。
這二十年來,其實我參與義演的次數不多,慢慢長大之後,更是少之又少。一方面因為要上學,後來開始打工,出社會工作之後時間更難碰上。加上我也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以前跟劇團一起義演,我總會默默站在旁邊欣賞表演,然後被觀眾們的笑容感染,雖然說他們的笑容並非因我而有,但在旁邊也能一起感受到那些無價的快樂,這也是我每一次參與演出時最珍貴的回憶。
小時候總覺得爸爸很忙,雖然每次他只要有空總會帶著我們出去走走,可能因為爸爸是男生,小時候能跟他說的聊的很有限。但漸漸長大後,跟爸爸的相處越來越像朋友,也發現他對我們三個孩子的教養方式跟多數的爸爸不一樣,疼愛但不溺愛,信任但不放任。
從前我對於用我的名字創立劇團非常排斥,尤其是青少女時期,開始在意形象,因為劇團的知名度,只要有人在網路上搜尋我的名字,就會跳出劇團的資訊, 當然也包含背後的故事。
說真的,生病沒什麼大不了的,多數同學、朋友都還是和我正常相處,但難免還是會遇到用生病的事當武器攻擊我的人。
生病會不會自卑呢? 我會! 儘管我知道愛我的人佔多數,但難免會想,為什麼自己會有不一樣的地方?
不過,長大之後心境改變很多,覺得和別人不一樣又如何? 比我辛苦的人太多了,況且,也算是因為我而改變了爸爸很多! 我用一隻眼睛去換到更多人被關懷, 用一隻眼睛讓更多人得到歡笑,這樣想,其實也很幸福。
也許有的人不能理解劇團的意義,甚至認為這些事有什麼價值? 但只要參與過,看到觀眾的笑容,就會明白劇團存在的意義,以及這二十年走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作者序〉一堂人生的必修課
二○二○年受邀至何歡劇團分享是我們結緣的起點,認識何懷安團長(我都稱他為團長),認識團內的工作夥伴和表演工作者們。不知道為什麼,對這一群人總是有股親切感。何歡劇團是一個擁有超過八百場公益演出,超過十九萬人次的觀眾人數,投入超過一千兩百位的表演工作者,成立超過二十年的劇團。
絕大多數的人很難想像,是什麼樣的動力讓這個公益劇團能運作超過二十年?又是什麼樣的魅力能讓這些不同領域的專業表演工作者持續不斷的參與?
這是我無償接下這本書的書寫工作希望探尋的答案,就像那天團長主動詢問,希望有機會能合作寫一本關於何歡劇團的書,我立刻就承諾可以幫忙,奇妙,或許是磁場對了,這個人、這件事就有著這樣的魔力,讓人願意投入共襄盛舉。
☀表演的奇妙力量
從媒體報導可以知道,何歡劇團成立的初衷是團長因女兒罹癌治療期間發願,女兒的名字何歡也就成為劇團團名。在團長陪伴女兒於臺北榮總治療期間,他看見許多病友面對病痛的掙扎,深刻理解除了專業醫療介入外,治療過程中的陪伴與心理支持更是關鍵,這樣的關懷不僅病人需要,家人甚至醫護人員也都有需求。也因此,團長想到可以用自己會的表演來滋養這樣的環境,給予這些人力量,喚起他們對於生命的熱情和希望,持續保有治療的動力,於是何歡劇團在二○○三年誕生了!
本身學習表演藝術的團長認為,藝術表演能吸引觀眾目光,讓他們有機會暫時抽離,忘卻生活中的種種痛苦。不僅如此,透過這樣形式的接觸與交流,也希望傳遞給這些觀眾的是:我是被重視的,我是被看見的,我是和這個社會有連結的! 雖然很多時候表演只有短短的一、兩個小時,但從觀眾臉上的笑容和反應可知,這也會為他們的生命注入新的能量,讓他們更能面對身體的病痛與現實生活的壓力。
對我來說,何歡劇團在透過表演與觀眾互動的歷程本身就一種療癒。因為藝術蘊含著治療的力量,藉由參與表演藝術可以探索自我、與外界互動,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場自我探索、賦能的旅程。美國藝術治療先驅之一艾迪絲.克拉瑪(Edith Kramer)認為,藝術不僅能夠美化我們的生活,還能夠平復情緒上的動盪,提升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從而達到淨化情緒和增強自我認知。團員與觀眾們在參與何歡劇團的表演過程中,內在的力量自然產生,在這生命交會的片刻,觀眾的笑容、表演者的觸動,意味著這個歷程已達到了某種療癒的目的。想到這裡,就更清楚知道為什麼團長可以一直堅持到現在了。
本書希望記錄這些年來因何歡劇團而來的生命故事,認識這些劇團的工作人員
與表演工作者,透過文字的書寫呈現不同服務場域中人事物的真實樣貌,團長因為女兒癌症的觸發,改變了他的後半生,透過實際行動關懷社會上需要理解與陪伴的生命,藉由表演藝術帶來療癒的力量。
劇團經過這二十年來的努力,走訪了大大小小的安養與照護機構,因而有機會重新省思高齡化社會人類生命的重要議題,生命的盡頭應該怎麼活? 希望自己在什麼樣的環境終老? 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怎麼樣的環境讓人得以善終? 這些都是團長近年來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會是何歡劇團的下一步。也希望本書付梓能幫助「善」的傳遞,就像團長常說的,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些小事! 我想,這些一件一件的小事就能造就無盡善的循環。
☀我跟你們同一國
劇團剛成立的前幾年,有一次到了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癌症病房演出,團員們把舞台搭在護理站前面,讓家長推著病童在走道間坐著觀賞。
當一切佈置就緒,主持人開場時,先向小朋友問候說:「小朋友們好! 爸爸媽媽大家好! 我們是何歡劇團,今天要帶來一系列的表演,希望能夠逗你們開心。我們知道爸爸媽媽照顧小朋友很辛苦,了解你們的心情感受,所以要帶來一系列歡樂的演出。」這時台下一位媽媽突然說:「你能了解我們什麼感受?」
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讓台上的兩位美女主持人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團長見狀, 為了化解尷尬,於是上台拿起了麥克風。
團長說:「我先和大家說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三歲的時候罹患了眼癌,她的爸爸就忍痛讓醫生摘除了她的右眼,接著又做了兩年的化療。這個小女孩跟在場的很多小朋友一樣,都是癌症,只是發生的部位不同,一樣都要接受化療,就像現場的小朋友也都有做化療,對嗎? 過程很辛苦的,對不對?」
他接著說:「在兩年的化療結束後,這個小女孩的爸爸想說自己能為還在醫院治療的其他小朋友們做些什麼?於是他就用女兒的名字成立了一個劇團,到不同的地方演出,去鼓勵其他還在醫院治療的小朋友,希望帶給他們歡樂,也帶給他們希望。這個小女孩的名字叫作何歡。現場的小朋友跟爸爸媽媽您們看,看看這個舞台上的布條,上面寫的就是何歡劇團。對! 我就是何歡的爸爸,所以我想要跟媽媽說:『媽媽,如果我跟您說我「感同身受」』,您相信我嗎?」
那位提出疑問的媽媽睜大眼睛看著團長,忍不住留下了眼淚說:「對不起,團長!」
團長回應說:「沒關係! 我們都是同一國的, 我們要互相鼓勵, 彼此加油! 來,讓大家先鼓掌,給彼此加油。」
這些年來,何歡劇團和這些生病的小朋友及爸爸媽媽們在一起,希望這樣的陪伴能為他們帶來鼓勵和希望,這是團長想做的。
☀無敵鐵金剛:用愛迎聖誕
二○一一年的聖誕節,何歡劇團發起用愛迎聖誕的活動。他們總共兵分三路: 一組人去臺北榮總癌症病房,由藝人娃娃(金智娟)、張本渝、周辰達、兵家綺帶領華藝的校友至93 病房發送聖誕禮物;團長則穿上無敵鐵金剛的服裝,去臺大癌症兒童病房發禮物;一組團員去林口長庚醫院。
團長扮成無敵鐵金剛的樣子走進臺大兒童病房,孩子們都不認識無敵鐵金剛, 但是陪病的爸爸媽媽看到後都眼睛發亮,醫師、護理師也都紛紛跑來跟扮裝成無敵鐵金剛的團長合影。
團長的任務是去送禮物給每一個病房的孩子,有一個小男孩拿到禮物後問團長說:「你有沒有去送給那一房的哪一床?」
團長回答他說:「還沒有。」
這個小男孩就牽著團長的手要帶他繼續去送禮物。這個舉動讓團長印象深刻, 他覺得小男孩拿到禮物後不是想要立刻把禮物拆開,而是顧及還有哪些人沒收到禮物,這個關懷與分享的能力讓人感動!
拯救地球的無敵鐵金剛竟然會這樣被孩子帶著走。這個小男孩就帶著無敵鐵金剛一間一間地去巡視和送禮物,每到一個病房就會幫忙介紹,這個人叫做什麼名字,他們就這樣一間一間送禮物。後來,送到一間很大的病房,有一個小妹妹坐在輪椅上,妹妹的爸爸向她介紹這是無敵鐵金剛,他能保護人類、保衛地球。
妹妹對無敵鐵金剛說:「你那麼厲害,那能不能讓我站起來?」
團長被問傻了,當下不知道該如何回覆。但他靈機一動,握住這個妹妹的手,跟她說:「妳只要相信自己可以,就一定做得到! 我會幫助妳,妳來,扶著我的手!」
結果,這個女孩竟然從輪椅上站起來了。團長牽著她在病房走,爸爸和護理師都看呆了! 當時,團長也不知道這個女孩原本腳的問題有多嚴重,因為在服務的時候,並不會特別詢問病情。據說那個女孩的腳是沒辦法站立的,但是她當時真的站了起來,還走了三圈。
帶路的小弟弟又催團長繼續去其他病房送禮物。團長把女孩送回輪椅上後,又繼續跟著小弟弟去送禮物。過了一會兒,護理師來找團長並告訴他,女孩還希望再多走一點路,團長再度回去牽著她,走到走廊外。
當時團長就相信有一種力量,也就是那個信念:當你想信你可以,你就做得到!團長認為,表演者不是醫療人員, 也沒有什麼神蹟,但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帶給人相信的力量!
多年之後,當年那個小弟弟癌症治癒了,因為看到了照片,主動與何歡劇團聯繫。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的媽媽也與團長一直保持聯繫。在他青春叛逆期時,媽媽覺得很難管教,也曾主動求助團長,希望聽聽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團長當時就告訴媽媽,小時候就心存善念、關懷他人的那個小男孩是不會變壞的! 他要媽媽放心,給孩子多一些時間。
這些年有許多這樣的緣分,在這樣的互動歷程中慢慢連結。
- 腦瘤壓迫神經全身癱瘓的小妹妹
用愛迎聖誕的活動結束後,團長分別致電關心不同地方活動的情況。臺北榮總這一組和團長分享:有一個妹妹,送禮物給她的時候,她在睡覺,媽媽就跟她講: 「妹妹,小熊維尼、Hello Kitty 來送禮物給你啊,祝你早日康復喔!」
當下妹妹並沒有反應。大家想說不要打擾她,於是把禮物放在她的床頭,同時仍不斷地跟她說話。接下來媽媽也持續跟這個妹妹對話,讓她知道有一群人來關心她,送禮物給她。從媽媽的言語間得知,這個妹妹因為腦瘤壓迫到神經,已經癱瘓好幾個月了。但是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她竟然身體動了,大家都嚇了一跳!
團長得知之後,就立刻表達希望能去幫她加油打氣。劇團隨即聯繫了榮總的護理師,請他們幫忙詢問家屬意願。隔天,團長穿著無敵鐵金剛的衣服,驅車前往探視,旁邊還有兩個人提著音響,放著無敵鐵金剛的主題曲,陪他一起走進醫院。下車後,當然引起醫院內一陣騷動與注目。
一進入病房,團長馬上牽起妹妹的手,她的媽媽也很開心。團長和妹妹說話,幫她加油打氣。這時,他聽到媽媽說:「這首歌我唱過。」團長起初不以為意,過沒多久,媽媽又再說了一次,這次她說得更仔細了:「這是三十年前華視兒童合唱團唱的,我是主唱。」
團長一聽,全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因為這是他讀小學時的記憶,那時為了要看電視,回到家會立刻把功課寫完,因為不寫完,等到開演時就不能看。團長說他沒想到小時候陪伴自己長大、鼓勵自己的節目,現在長大了,自己能化身成無敵鐵金剛去鼓勵這個主唱的女兒。團長繼續給妹妹加油打氣,看到妹妹的眼淚流了下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