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南方─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建實錄
首部結合劇場、建築設計、區域歷史、文化產業等議題的劇場藝術文化專書!內容簡介
                        
《藝起南方──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建實錄》Re-Staging the South: A Documentation of Founding Wei Wu Ying Center for the Arts以時間軸為隱性座標,從籌建構想、競圖過程、設計概念與特色,軟硬體準備工作與各方觀點討論,彙編成台灣劇場史上第一本普及版劇場專書,期能讓讀者能全方位進入這座南部兩廳院籌建架構與完工後的想像;一來作為文件保存之需,二來向台灣民眾介紹這座游動於南台灣城市森林裡的劇場.夢。 
本書特色
1.為國內首部結合劇場、建築設計、區域歷史、文化產業等議題的劇場藝術文化專書;也是台灣南方藝術文化新重鎮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首部出版作品,既是珍貴的設計理念與文化事件始末的記錄,也是匯集各方觀點、期待的備忘錄。
2.由資深藝文媒體人紀慧玲主編,並邀請林懷民、許博允、漢寶德、朱宗慶、盛治仁、林朝號、阮慶岳、王孟超、林克華,以及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新建工程荷蘭設計師法蘭馨.侯班等文化人與專家撰述專文,從不同專業角度關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成長茁壯之路。
3.書中附豐富的競標過程中各建築設計團隊提案作品,以及得標團隊完整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完成預想圖像,帶領讀者提前進入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新/心願景。
* 關於: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 Preparatory Office of the Wei Wu Ying Center for the Arts
位於高雄縣、市交界,原為國防部衛武營區,2003年政府宣布啟建,為國家「新十二大建設」項下「國際藝術與流行音樂中心」計畫之一。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以「南部兩廳院」定位,不僅是南部首見國家級表演藝術場館,也是近二十年來政府最大的藝文投資建設項目;面對21世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際趨勢,極具指標意義。
 
她不僅有國際級的建築創意設計,展演設施功能也超越目前國內劇場水準。完工啟用後,將帶動南台灣豐沛的表演能量,擴大藝文產業市場,與台北兩廳院形成南北連貫的文化軸線,深刻影響本世紀台灣表演藝術的創新發展,揭示著台灣下一波表演藝術產業的到來。
◎高雄縣鳳山市南京路449-1號
◎ www.wac.gov.tw
				本書特色
1.為國內首部結合劇場、建築設計、區域歷史、文化產業等議題的劇場藝術文化專書;也是台灣南方藝術文化新重鎮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首部出版作品,既是珍貴的設計理念與文化事件始末的記錄,也是匯集各方觀點、期待的備忘錄。
2.由資深藝文媒體人紀慧玲主編,並邀請林懷民、許博允、漢寶德、朱宗慶、盛治仁、林朝號、阮慶岳、王孟超、林克華,以及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新建工程荷蘭設計師法蘭馨.侯班等文化人與專家撰述專文,從不同專業角度關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成長茁壯之路。
3.書中附豐富的競標過程中各建築設計團隊提案作品,以及得標團隊完整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完成預想圖像,帶領讀者提前進入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新/心願景。
* 關於: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 Preparatory Office of the Wei Wu Ying Center for the Arts
位於高雄縣、市交界,原為國防部衛武營區,2003年政府宣布啟建,為國家「新十二大建設」項下「國際藝術與流行音樂中心」計畫之一。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以「南部兩廳院」定位,不僅是南部首見國家級表演藝術場館,也是近二十年來政府最大的藝文投資建設項目;面對21世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際趨勢,極具指標意義。
她不僅有國際級的建築創意設計,展演設施功能也超越目前國內劇場水準。完工啟用後,將帶動南台灣豐沛的表演能量,擴大藝文產業市場,與台北兩廳院形成南北連貫的文化軸線,深刻影響本世紀台灣表演藝術的創新發展,揭示著台灣下一波表演藝術產業的到來。
◎高雄縣鳳山市南京路449-1號
◎ www.wac.gov.tw
名人推薦
						◎夢想是創意的啟動力,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銜負國人夢想,為劇場造夢者提供一座徜徉都市與森林之中的具體舞台,其過程不僅是市民意識與城市再造的覺醒,也將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佳例證。 
──盛治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社會需要劇場,因為民主在此潛移默化。社會需要劇場,因為對生活的想像在此培養。我們希望看見的是,更多的劇場帶來更多的創意、參與、交流,社會各階層更多對話,台灣社會更好的未來。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編舞家
◎從一片荒榛到平地矗起,衛武營寫下了南台灣一頁傳奇。她從來不是孤寂的,在全台灣,乃至全世界的注視目光下,她將翩然現身,以二十一世紀台灣藝文超星之姿,改寫自身的命運。十年磨一劍,雖然有點漫長,或許還會更長,但值得等待。
──林朝號.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主任
◎侯班的設計作品,不但切合實際功能,而且成功反應了台灣南部的地方風土特質與氣候條件,以波浪式的自由形式,擺脫了機構建築的英雄主義色彩,將文化建築謙卑的回歸民間。
──漢寶德,建築、文化評論學者,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國際競圖評審團主席
◎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能夠設計與優美的衛武營園區有密切連結的文化地標。我們「有機」的設計來自抽象化的榕樹形象,也就是在衛武營園區內蒼鬱茂密地生長數十年的的榕樹林。由實虛交織與有機造型中,塑造出穿透流動的文化空間、觀賞的位置、與被觀賞的場景,藉此提供高雄藝文活動自發的契機。
──法蘭馨.侯班(Francine M.J. Houben)荷蘭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Mecanoo Architecten B.V.,Holland)創辦人、創意總監,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建築設計者
				──盛治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社會需要劇場,因為民主在此潛移默化。社會需要劇場,因為對生活的想像在此培養。我們希望看見的是,更多的劇場帶來更多的創意、參與、交流,社會各階層更多對話,台灣社會更好的未來。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編舞家
◎從一片荒榛到平地矗起,衛武營寫下了南台灣一頁傳奇。她從來不是孤寂的,在全台灣,乃至全世界的注視目光下,她將翩然現身,以二十一世紀台灣藝文超星之姿,改寫自身的命運。十年磨一劍,雖然有點漫長,或許還會更長,但值得等待。
──林朝號.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主任
◎侯班的設計作品,不但切合實際功能,而且成功反應了台灣南部的地方風土特質與氣候條件,以波浪式的自由形式,擺脫了機構建築的英雄主義色彩,將文化建築謙卑的回歸民間。
──漢寶德,建築、文化評論學者,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國際競圖評審團主席
◎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能夠設計與優美的衛武營園區有密切連結的文化地標。我們「有機」的設計來自抽象化的榕樹形象,也就是在衛武營園區內蒼鬱茂密地生長數十年的的榕樹林。由實虛交織與有機造型中,塑造出穿透流動的文化空間、觀賞的位置、與被觀賞的場景,藉此提供高雄藝文活動自發的契機。
──法蘭馨.侯班(Francine M.J. Houben)荷蘭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Mecanoo Architecten B.V.,Holland)創辦人、創意總監,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建築設計者
目錄
						迎接表演藝術創意產業新舞台 
城市甦醒
我們為什麼需要劇場?
衛武崛起
衛武營迢迢路
解放軍事符號的綠色傳奇
衛武營影像速讀
競圖桌上
本土觀點下的衛武營國際競圖
從國際劇場潮流看衛武營
高雄大魟魚,可以三贏
入圍作品速寫
作品登場
我與衛武營藝術中心的相遇
台灣劇場2.0
建築,也是一種表演的藝術
主體建築內容速寫
南方啟動
非關「南部」觀點的表演藝術中心的功能與內涵
是誰在衛武營唱歌?
觀眾、表演、空間共塑的感動
展演設施介紹
展望未來
國家劇院的經營
荷蘭能,我們為何不能?
「附屬」、「駐館」?誰來駐衛武營?
黑盒子的創意試煉
民眾vs.藝術需求的連結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大事紀
					
				城市甦醒
我們為什麼需要劇場?
衛武崛起
衛武營迢迢路
解放軍事符號的綠色傳奇
衛武營影像速讀
競圖桌上
本土觀點下的衛武營國際競圖
從國際劇場潮流看衛武營
高雄大魟魚,可以三贏
入圍作品速寫
作品登場
我與衛武營藝術中心的相遇
台灣劇場2.0
建築,也是一種表演的藝術
主體建築內容速寫
南方啟動
非關「南部」觀點的表演藝術中心的功能與內涵
是誰在衛武營唱歌?
觀眾、表演、空間共塑的感動
展演設施介紹
展望未來
國家劇院的經營
荷蘭能,我們為何不能?
「附屬」、「駐館」?誰來駐衛武營?
黑盒子的創意試煉
民眾vs.藝術需求的連結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大事紀
序/導讀
						  我們為什麼需要劇場? /林懷民
 
社會需要劇場,因為民主在此潛移默化。社會需要劇場,因為對生活的想像在此培養。劇場在文化上扮演的角色因此是重要的,它是可以討論、引起爭議、學習溝通。如果我們對劇場的定義只在於要賺錢,這部分可能就消失了。
   
2008年是台北兩廳院20歲生日,這20年來,我們走過上個世紀,看著高速公路從田裡撐起,家園有了不一樣風貌。20年後,在南部,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即將動工,在台北城內,台北藝術中心也將啟建,突然間我們有了很多劇場。但是,經過20年,為什麼我們需要另一個劇場?金融風暴來襲,一場莫拉克颱風就可以把我們辛苦建立的家園旦夕毀滅,硬體是如此脆弱,我們的根基在哪裡?
表演藝術是難以複製的經驗產品
劇場建築昂貴,機器設備也貴,80億、100億,或甚至更多,都是一筆龐大費用。還要養一批人,更貴。台灣有許多場館,有錢蓋房子,卻沒錢花人事費,100億花下去有人覺得已經夠多了,但表演藝術並不是不斷演出、客滿就表示賺很多錢。表演藝術的特質是,從排練開始,到最後一場,都是人力密集。每一次搭台需要多少燈、多少人力,到了第1,500場還是一樣。表演藝術無法像唱片工業,花1,000萬元灌一次唱片,工廠複製再複製即可;她是人力密集的手工業,是難以複製的經驗產品。
有人認為,百老匯的歌舞音樂劇很受歡迎,但是百老匯的賠錢貨也很多,賺錢的部分也不是從演出而來的,大部分是從與演出相關的衍生商品和世界巡迴的收入而來。「劇場活動」的確是個賠錢貨,多數都不賺錢,但劇場的優點是,人與人面對面,交換議題,也交換感動,這種精神面的收穫是電視、網路無法取代的。使用或經營者有必要認清這個意義與價值,我們占用這個空間,呈現給觀眾,它是有責任,也有意義的;但當維持經費不足,這些花下去的錢都成了浪費。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渡船來來去去,船身是老的,每年定期上漆,30年前坐過的船,可能現在都還在行駛,如果有人說,劇院已經這麼昂貴了,還要花更多的錢來營運,因此一定要設定目標,不賺錢怎麼行。以致,就只有商業化一途了──是嗎?難道沒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嗎?我們到底要這個劇場做什麼?
沒有劇場的社會就沒有靈魂
閉著眼睛可以開幕,每天演《貓》也是營運,但頭腦清楚的時候,我們會知道,如果我們沒有劇場,我們要怎麼說祖先的故事,怎麼說給我們的後代聽。有些精神上的永恆價值,不是《貓》或者《歌劇魅影》能取代的。中國傳統戲曲的舞台是相當實際的,簡單是最大特色,所有的服裝以顏色分類,一條帶子現在是頭巾,下一刻變成腰帶,一桌二椅隨時可以移動,中國戲劇原不需太多劇場條件的。突然,我們有了更多劇場,但傳統戲曲仍然繼續流失。我們邀請許多外國團體來,卻守不住傳統。
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跟我對談時這樣說,他說,「如果這裡不需要劇場,你們應該思考,你們想要怎樣的生活。劇場是社會的一層內涵,就像教育一樣,如果我們上學只為了找得到更好的工作,對於所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言,歷史或者政治又有什麼重要呢?藝術是滋養社會內涵這個有機體的重要成分,劇場很昂貴,但醫療不也如此?如果沒了醫院,我們生病了該去哪呢?劇場不是個投資多少就獲益多少的產業,但如果因此而不投資,社會又會有什麼不同呢?舞台是個說故事的地方,我個人對劇場的闡釋是一個能讓人在舞台上『活出生活』的場所,以經濟角度來看,這是很難評估利益的一件事。沒有劇場的社會就缺乏靈魂,而沒有靈魂的社會,很容易產出像希特勒這樣的人格。當我們欣賞Romeo and Juliet,我們同時在回憶自己的青春,並想起種種青澀時期的困境。另外,Romeo and Juliet也反映了現況,一份被命運背叛的愛,不就是今天非洲、中歐,基督與穆斯林最佳寫照嗎?」
李名覺這番話說得極好。在歐美,國家在劇院營運上扮演不同角色,不同的做法得到不同的結果。台灣要做什麼,有什麼遠景呢?劇院在社會扮演什麼角色?你願意花多少錢,多少力氣支持國家做這件事?台灣要劇院做什麼?或者我們只是覺得,別人有漂亮的劇場,我們也要!如果我們一直只在撿拾別人二、三十年前的東西,文化面沒有建立的話,我們的劇場難保不會成為國外劇團的商展。
劇場之所以民主,因為創作者來自社會,他的作品反映社會,跟觀眾做一種對談。觀眾以此投票,在各個角落討論,表面上我們談戲,實際上是在自我主張。Romeo and Juliet搬到台灣,會不會變成藍綠對抗?有可能,完全符合,社會就是需要這樣的東西。社會需要劇場,因為民主在此潛移默化。社會需要劇場,因為對生活的想像在此培養。在傳統戲曲裡,一個人拿一根竹竿,我們就知道他在騎馬,想像力受到刺激,我們才能接受揣摩、暗示,才能在不同層面對事情做討論,建立自己的看法。如果沒有這種思維,我們就永遠在寒風中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只會彼此對立。劇場在文化上扮演的角色因此是重要的,它是可以討論、引起爭議、學習溝通。如果我們對劇場的定義只在於要賺錢,這部分可能就消失了。
建劇場時就要同時思考配套
兩廳院已經20年了,有多少人沒進去過,有人甚至不知那間長得像廟的就是劇院。劇院花的錢,是我們納稅人的錢。談到衛武營,現在高雄有多少新移民,多少混血的小孩呢?這些小孩十年後就開始投票,我們有沒有把他當作社會一份子?國家的表演中心有沒有想到他們呢?如果劇場沒有想到這些,會不會又成了強化彼此裂痕的工具?如果劇場不能直接服務所有少數弱勢團體,籌碼會變得更不平等。政府建一個劇場,是社會的事情,開門比較簡單,後面跟著而來的問題更複雜。在開始之前,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建築破土之前,我們還有點時間來思考。希望經營團隊要就位,否則我們可能只是在製造一個粗糙且勢必出問題的東西。
劇場生息如人間,老舊的凋零,新的藝術也在同時誕生,它反映著最當下的社會脈動。在劇場裡,人與人面對面,人與表演面對面,人與重要議題面對面,那種散戲後的感動總能持續到天明。當年蓋兩廳院時,有人問要找誰來演呢?長官回答是,我們不是有很多藝工隊?顯然當年的政府沒搞清楚。因此,第一個問題是,表演團隊在哪裡,國家劇院能夠賣票回本的節目幾乎是沒有。第二個問題是,觀眾在哪裡?另外是社會功效,我們有什麼配套,讓劇院帶動社會各層面的參與。即使是台北,也須很努力地培植更多團體進大劇院,在高雄,我們還要面對台北的表演團隊。蓋房子並不太困難,但一邊蓋房子,一邊要思考並著手相關配套,我們不會樂見最後只能演《貓》,我們希望看見的是,更多的劇場帶來更多的創意、參與、交流,社會各階層更多對話,台灣社會更好的未來。
──本文摘自2007年3月24日「衛武營國際競圖評審講座與大師班系列」講座記錄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編舞家
				社會需要劇場,因為民主在此潛移默化。社會需要劇場,因為對生活的想像在此培養。劇場在文化上扮演的角色因此是重要的,它是可以討論、引起爭議、學習溝通。如果我們對劇場的定義只在於要賺錢,這部分可能就消失了。
2008年是台北兩廳院20歲生日,這20年來,我們走過上個世紀,看著高速公路從田裡撐起,家園有了不一樣風貌。20年後,在南部,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即將動工,在台北城內,台北藝術中心也將啟建,突然間我們有了很多劇場。但是,經過20年,為什麼我們需要另一個劇場?金融風暴來襲,一場莫拉克颱風就可以把我們辛苦建立的家園旦夕毀滅,硬體是如此脆弱,我們的根基在哪裡?
表演藝術是難以複製的經驗產品
劇場建築昂貴,機器設備也貴,80億、100億,或甚至更多,都是一筆龐大費用。還要養一批人,更貴。台灣有許多場館,有錢蓋房子,卻沒錢花人事費,100億花下去有人覺得已經夠多了,但表演藝術並不是不斷演出、客滿就表示賺很多錢。表演藝術的特質是,從排練開始,到最後一場,都是人力密集。每一次搭台需要多少燈、多少人力,到了第1,500場還是一樣。表演藝術無法像唱片工業,花1,000萬元灌一次唱片,工廠複製再複製即可;她是人力密集的手工業,是難以複製的經驗產品。
有人認為,百老匯的歌舞音樂劇很受歡迎,但是百老匯的賠錢貨也很多,賺錢的部分也不是從演出而來的,大部分是從與演出相關的衍生商品和世界巡迴的收入而來。「劇場活動」的確是個賠錢貨,多數都不賺錢,但劇場的優點是,人與人面對面,交換議題,也交換感動,這種精神面的收穫是電視、網路無法取代的。使用或經營者有必要認清這個意義與價值,我們占用這個空間,呈現給觀眾,它是有責任,也有意義的;但當維持經費不足,這些花下去的錢都成了浪費。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渡船來來去去,船身是老的,每年定期上漆,30年前坐過的船,可能現在都還在行駛,如果有人說,劇院已經這麼昂貴了,還要花更多的錢來營運,因此一定要設定目標,不賺錢怎麼行。以致,就只有商業化一途了──是嗎?難道沒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嗎?我們到底要這個劇場做什麼?
沒有劇場的社會就沒有靈魂
閉著眼睛可以開幕,每天演《貓》也是營運,但頭腦清楚的時候,我們會知道,如果我們沒有劇場,我們要怎麼說祖先的故事,怎麼說給我們的後代聽。有些精神上的永恆價值,不是《貓》或者《歌劇魅影》能取代的。中國傳統戲曲的舞台是相當實際的,簡單是最大特色,所有的服裝以顏色分類,一條帶子現在是頭巾,下一刻變成腰帶,一桌二椅隨時可以移動,中國戲劇原不需太多劇場條件的。突然,我們有了更多劇場,但傳統戲曲仍然繼續流失。我們邀請許多外國團體來,卻守不住傳統。
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跟我對談時這樣說,他說,「如果這裡不需要劇場,你們應該思考,你們想要怎樣的生活。劇場是社會的一層內涵,就像教育一樣,如果我們上學只為了找得到更好的工作,對於所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言,歷史或者政治又有什麼重要呢?藝術是滋養社會內涵這個有機體的重要成分,劇場很昂貴,但醫療不也如此?如果沒了醫院,我們生病了該去哪呢?劇場不是個投資多少就獲益多少的產業,但如果因此而不投資,社會又會有什麼不同呢?舞台是個說故事的地方,我個人對劇場的闡釋是一個能讓人在舞台上『活出生活』的場所,以經濟角度來看,這是很難評估利益的一件事。沒有劇場的社會就缺乏靈魂,而沒有靈魂的社會,很容易產出像希特勒這樣的人格。當我們欣賞Romeo and Juliet,我們同時在回憶自己的青春,並想起種種青澀時期的困境。另外,Romeo and Juliet也反映了現況,一份被命運背叛的愛,不就是今天非洲、中歐,基督與穆斯林最佳寫照嗎?」
李名覺這番話說得極好。在歐美,國家在劇院營運上扮演不同角色,不同的做法得到不同的結果。台灣要做什麼,有什麼遠景呢?劇院在社會扮演什麼角色?你願意花多少錢,多少力氣支持國家做這件事?台灣要劇院做什麼?或者我們只是覺得,別人有漂亮的劇場,我們也要!如果我們一直只在撿拾別人二、三十年前的東西,文化面沒有建立的話,我們的劇場難保不會成為國外劇團的商展。
劇場之所以民主,因為創作者來自社會,他的作品反映社會,跟觀眾做一種對談。觀眾以此投票,在各個角落討論,表面上我們談戲,實際上是在自我主張。Romeo and Juliet搬到台灣,會不會變成藍綠對抗?有可能,完全符合,社會就是需要這樣的東西。社會需要劇場,因為民主在此潛移默化。社會需要劇場,因為對生活的想像在此培養。在傳統戲曲裡,一個人拿一根竹竿,我們就知道他在騎馬,想像力受到刺激,我們才能接受揣摩、暗示,才能在不同層面對事情做討論,建立自己的看法。如果沒有這種思維,我們就永遠在寒風中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只會彼此對立。劇場在文化上扮演的角色因此是重要的,它是可以討論、引起爭議、學習溝通。如果我們對劇場的定義只在於要賺錢,這部分可能就消失了。
建劇場時就要同時思考配套
兩廳院已經20年了,有多少人沒進去過,有人甚至不知那間長得像廟的就是劇院。劇院花的錢,是我們納稅人的錢。談到衛武營,現在高雄有多少新移民,多少混血的小孩呢?這些小孩十年後就開始投票,我們有沒有把他當作社會一份子?國家的表演中心有沒有想到他們呢?如果劇場沒有想到這些,會不會又成了強化彼此裂痕的工具?如果劇場不能直接服務所有少數弱勢團體,籌碼會變得更不平等。政府建一個劇場,是社會的事情,開門比較簡單,後面跟著而來的問題更複雜。在開始之前,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建築破土之前,我們還有點時間來思考。希望經營團隊要就位,否則我們可能只是在製造一個粗糙且勢必出問題的東西。
劇場生息如人間,老舊的凋零,新的藝術也在同時誕生,它反映著最當下的社會脈動。在劇場裡,人與人面對面,人與表演面對面,人與重要議題面對面,那種散戲後的感動總能持續到天明。當年蓋兩廳院時,有人問要找誰來演呢?長官回答是,我們不是有很多藝工隊?顯然當年的政府沒搞清楚。因此,第一個問題是,表演團隊在哪裡,國家劇院能夠賣票回本的節目幾乎是沒有。第二個問題是,觀眾在哪裡?另外是社會功效,我們有什麼配套,讓劇院帶動社會各層面的參與。即使是台北,也須很努力地培植更多團體進大劇院,在高雄,我們還要面對台北的表演團隊。蓋房子並不太困難,但一邊蓋房子,一邊要思考並著手相關配套,我們不會樂見最後只能演《貓》,我們希望看見的是,更多的劇場帶來更多的創意、參與、交流,社會各階層更多對話,台灣社會更好的未來。
──本文摘自2007年3月24日「衛武營國際競圖評審講座與大師班系列」講座記錄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編舞家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