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全方位實力派演員李立群的第一本書!
《PAR表演藝術》雜誌人氣專欄結集
從「它抓得住我」這句廣告經典台詞,
到《神雕俠侶》中的西毒歐陽峰;
從相聲藝術讓人笑中帶淚的表演,
到多齣舞台劇精湛深刻的演出,
這就是全方位的李立群!
多年來奔走兩岸的表演生涯,
讓李立群有說不完的庫藏記憶。
本書是他在《PAR表演藝術》雜誌上的專欄結集,
書中揭露了李立群多年來的戲劇生涯與感受,
還有對週遭家人及師長朋友的深刻情感,
以及自己對於生命的點滴體悟。
《PAR表演藝術》雜誌人氣專欄結集
從「它抓得住我」這句廣告經典台詞,
到《神雕俠侶》中的西毒歐陽峰;
從相聲藝術讓人笑中帶淚的表演,
到多齣舞台劇精湛深刻的演出,
這就是全方位的李立群!
多年來奔走兩岸的表演生涯,
讓李立群有說不完的庫藏記憶。
本書是他在《PAR表演藝術》雜誌上的專欄結集,
書中揭露了李立群多年來的戲劇生涯與感受,
還有對週遭家人及師長朋友的深刻情感,
以及自己對於生命的點滴體悟。
編輯推薦
這是電影、電視、舞台劇、廣告全方位演員李立群的第一本著作,出自《PAR表演藝術》雜誌人氣專欄結集。書中完整呈現這些年來他的表演生涯與感受,還有對週遭家人及師長朋友的深刻情感,以及自己對於生命的點滴體悟。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說他是個「很有感覺」的演員,可以盡情融入千百種不同的人生;此外,他的情感記憶力也超強,閱讀本書讀者將發現,即使是許多年前的事情在他筆下寫來,都有如歷歷在目,最遠的還有四歲時的記憶,彌足珍貴。
目錄
Chapter 1 演員的庫藏記憶
1. 回憶《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2. 賴聲川的「廿年一覺飄花夢」夢得好
3. 他心通
4. 感官的記憶
5. 武俠世界
6. 一朵山花,還會開
7. 沒有規矩,才天真
8. 演員與相撲選手
9. 相聲與喜劇
10. 新聞變成連續劇
11. 戲夢人生
12. 無錫隨想
13. 說謊的藝術
14. 演員要怎麼幹一輩子
15. 演員,老了
16. 上海一九七六
17. 姚老就像一盞燈
18. 難忘老演員
19. 春去春又回
20. 莎士比亞來了
Chapter 2 幕後人生
1. 有意思的老師
2. 練拳,是一輩子的事
3. 另一種黃昏
4. 說話像相聲的媽媽
5. 大姊的蘋果
6. 登陸艇中的海軍回憶
7. 愈活愈回去
8. 上一代的眼神
9. 颱風算什麼
Chapter 3 單口相聲
1. 喜馬拉亞之旅
2. 賀蘭山下
3. 回味,人生啊
4. 不瞭解的人生
5. 春暖花自開
6. 「瘋」與「半瘋」
7. 楓樹的春天
8. 原來我是一個「塔利班」
9. 立志
10. 喝好酒,如沐春風
1. 回憶《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2. 賴聲川的「廿年一覺飄花夢」夢得好
3. 他心通
4. 感官的記憶
5. 武俠世界
6. 一朵山花,還會開
7. 沒有規矩,才天真
8. 演員與相撲選手
9. 相聲與喜劇
10. 新聞變成連續劇
11. 戲夢人生
12. 無錫隨想
13. 說謊的藝術
14. 演員要怎麼幹一輩子
15. 演員,老了
16. 上海一九七六
17. 姚老就像一盞燈
18. 難忘老演員
19. 春去春又回
20. 莎士比亞來了
Chapter 2 幕後人生
1. 有意思的老師
2. 練拳,是一輩子的事
3. 另一種黃昏
4. 說話像相聲的媽媽
5. 大姊的蘋果
6. 登陸艇中的海軍回憶
7. 愈活愈回去
8. 上一代的眼神
9. 颱風算什麼
Chapter 3 單口相聲
1. 喜馬拉亞之旅
2. 賀蘭山下
3. 回味,人生啊
4. 不瞭解的人生
5. 春暖花自開
6. 「瘋」與「半瘋」
7. 楓樹的春天
8. 原來我是一個「塔利班」
9. 立志
10. 喝好酒,如沐春風
序/導讀
自序
這本書,說起來是一本「演員的庫藏記憶」,其實就是一本「閒書」,如果被你閒來翻翻,也就順便知道點「閒事」,天下的閒書,不勝枚舉,太多了,能翻著的,就算「有緣」,算「神交」了,謝謝。
有學問的人寫書,像安安靜靜的聊天,卻……「擲地有聲」,我寫的書,不用人告訴我,我早就知道,是屬於沒學問這一邊的,屬於「囫圇吞棗」型,翻完了,就翻不出什麼來了。那我還出書幹嘛?到今天我也沒明白,人家建議我出罷,我就出了,就像演戲,經常是人家要我演,我就演了,不挑戲,不等戲,「戲」來「戲」去,百味雜陳,等一切都過去了,才知道那些是「陳芝麻,爛谷子」,那些是「挑戰」還是「混戰」。 大多是粗具腹稿的即興表演,收放太自如,自由得……自由得,都被拘束了。
有的時候我真覺得,「堅強」,只不過是心裡頭飄過的一個詞,或者是,由人的手寫出來的文字而已。包括「浪漫」,何嘗又不是如此:「虛無縹緲」,但是「白紙黑字」。走進?還是待在外頭?自己明白,在很多領域裡,真的在瞎逛,瞎溜達的人,其實也不多。
這本閒書裡,如果還能感受到什麼高明的詞兒,跟「思想」又沾邊兒的,都不是我寫的,是我多年來深愛的兩本書,叫《靜思手札》,叫《省思雜記》,聽這名字,好像比我這本書還閒,其實不然!它們是有學問的人,多年來慢慢存出來的、長出來的「話」,被我直接,或者引申、延伸地用了,它們的作者叫「黑野」,其實他又白又胖,這是筆名,真名應該是台大中文系資深教授柯慶明,他寫了一堆書,多半我看不懂,就這兩本,深得我心,深受影響,像老朋友,老師,老哥們兒,特別謝謝他。
李立群2007年7月10日
於溫哥華
這本書,說起來是一本「演員的庫藏記憶」,其實就是一本「閒書」,如果被你閒來翻翻,也就順便知道點「閒事」,天下的閒書,不勝枚舉,太多了,能翻著的,就算「有緣」,算「神交」了,謝謝。
有學問的人寫書,像安安靜靜的聊天,卻……「擲地有聲」,我寫的書,不用人告訴我,我早就知道,是屬於沒學問這一邊的,屬於「囫圇吞棗」型,翻完了,就翻不出什麼來了。那我還出書幹嘛?到今天我也沒明白,人家建議我出罷,我就出了,就像演戲,經常是人家要我演,我就演了,不挑戲,不等戲,「戲」來「戲」去,百味雜陳,等一切都過去了,才知道那些是「陳芝麻,爛谷子」,那些是「挑戰」還是「混戰」。 大多是粗具腹稿的即興表演,收放太自如,自由得……自由得,都被拘束了。
有的時候我真覺得,「堅強」,只不過是心裡頭飄過的一個詞,或者是,由人的手寫出來的文字而已。包括「浪漫」,何嘗又不是如此:「虛無縹緲」,但是「白紙黑字」。走進?還是待在外頭?自己明白,在很多領域裡,真的在瞎逛,瞎溜達的人,其實也不多。
這本閒書裡,如果還能感受到什麼高明的詞兒,跟「思想」又沾邊兒的,都不是我寫的,是我多年來深愛的兩本書,叫《靜思手札》,叫《省思雜記》,聽這名字,好像比我這本書還閒,其實不然!它們是有學問的人,多年來慢慢存出來的、長出來的「話」,被我直接,或者引申、延伸地用了,它們的作者叫「黑野」,其實他又白又胖,這是筆名,真名應該是台大中文系資深教授柯慶明,他寫了一堆書,多半我看不懂,就這兩本,深得我心,深受影響,像老朋友,老師,老哥們兒,特別謝謝他。
李立群2007年7月10日
於溫哥華
試閱
回憶「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1984年吧!我還在靠全省走透透的到處作西餐廳秀為生。同一年認識了從美國學戲劇回來的賴聲川,大家一見投緣。
本來,賴聲川曾經和蘭陵劇坊的金士傑,李國修討論過一個想法,他覺得「相聲」這個文化在台灣好像消失了,或者說「死了」,當時那十年左右確實在媒體裡已經極少得到相聲的表演,上一輩精彩的相聲演員去演電影的演電影,開集郵社的開集郵社,到美國移民的移民,其他的相聲演員也多半因為生活所迫,為了糊口,能改行也就自然的改行了,所以各種北方相聲,南方滑稽。說說唱唱等節目漸漸的真聽不到了。而且有近十幾年的光景。我在剛出道的那幾年中,28歲那年吧!去參加一部國片的演出,巧遇了小時候的相聲偶像演員,魏龍豪先生,我去跟魏叔打招呼,表示敬愛之意,魏叔也知道我這個新演員,不見外的聊起天來,我當然也像現在有許多人問我一樣的問法,我也很關心,很期盼地問魏先生為什麼這些年在收音機裡都聽不到您們精采的相聲表演了?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魏先生百感交集的表情,重點就是說,環境不行了,新段子難產,老段子聽多了,收入過於微薄,社會地位偏低云云,同時也很感慨的說許多好友也勸過,鼓勵過他們繼續堅持下去,包括葛小寶先生也曾三番五次的激勵過他,但是,他還是不後悔不再講相聲了,所以他們那幾位,也就各奔西東,各自生活去了。話說當年賴聲川與李國修,金士傑在蘭陵劇坊相識,相合作過,彼此對對方都頗能信任,本來是他們三個要作一個相聲劇,主題是「文化」這個東西會因為一個時代的需要應運而生,但是不再被需要的時候,「文化」這個東西會自然的,悄悄的就跟我們說再見了,文建會也好、文化部也好,花再多錢想去復興它,也未必有用,這個主題不錯,換句話說,他們想用一次相聲劇的演出,來表示對相聲在台灣消失了,作一個哀悼,就是替相聲寫一個祭文吧!這就更好玩兒了。
可是金士傑當年剛好得到一個基金會的贊助去美國遊學去了,聲川,和國修就找上了我,一聊,我說好哇!相聲我從小就愛聽啊!可是愛聽不表示就能講啊!更別提怎麼編寫怎麼創作啦!於是,三個人把當時海峽兩岸所有出名的相聲演員的錄音帶,收集了個差不多,開始聽!聽、又聽,記下筆記,討論,我和聲川又去聽過一次魏龍豪先生的演講,談相聲的結構法,最最主要的還是三個人聽了很多的錄音帶,而且還有心,有意的去裡面找方法,找為什麼,找了一段時間以後,我們也不管是否有三年拜師,五年出師,或者什麼「說」、「學」、「逗」、「唱」、「捧」等相聲的基本動作一定要純熟啦等等條件,我們就憑著賴聲川,一個讓我們倆信得過的一位舞台創作導演,還有國修編、寫、演過電視短劇,我也演過不少短劇和二千場左右的西餐廳秀的經驗。再加上我們對相聲的熱愛,就不論成敗,也沒什麼壓力的,便開始替相聲寫起「祭」文來了,說起祭文這個意思,讓人覺得生命這個東西「生與死」的關係,往往透過某一種儀式性的東西,或者說,一篇有感情的祭文,或者說,重新演義出死與生的關係,或者說,就當他還沒死,還在活著。這種虛中帶實,實裡又帶著幾分詭異,然後手法上又是寓傳統於現代的,以相聲的方式,說出來的語言戲劇,在我們三人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態下,該做歷史調查的去作歷史調查,有感而發就別憋著,每天嘻嘻哈哈的工作到深夜,有的時候愁眉深鎖地去設想一個包袱到天明。
由於沒人逼著我們硬要作什麼,由於票房的壓力不存在,(那年月舞台劇能演出就不錯了,沒人去想票房)由於三個人的創作理念接近,也由於三個人都還年輕,我最老,才33歲,都還很有闖勁兒,經歷裡也都有足夠的熱情,不急不忙,也不浪費時間的,用了半年的時間,刪掉了大約四倍的長度,最後變成了我和國修在台上演出的長度,國修的思想夠現代,表演語言非常精準,有我完全沒有的一種情緒組合的方法,他在〈台北之戀〉的段子裡述說了一段只有一個鐘頭的戀愛故事,語氣特準、節奏特準,(不是一般人的節奏)。在電視與我裡替我幫腔的表演,更是渾然入裡與說者完全合一,我在幫他的「台北之戀」文中,便顯得爆燥過多,啼聽較少。在那兩個段子裡,我對國修無形的表現,百聽不膩,每每讚賞。
當然,如果沒有28歲就得到柏克萊戲劇博士的賴聲川的旁觀、監督、規劃,我和國修的表演經驗,自創的能力,就不太可能長成如此的形狀,我們三個人的幽默感,也未必就能發酵起來,以致於讓久違的台灣相聲,得以復甦吧!!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1984年吧!我還在靠全省走透透的到處作西餐廳秀為生。同一年認識了從美國學戲劇回來的賴聲川,大家一見投緣。
本來,賴聲川曾經和蘭陵劇坊的金士傑,李國修討論過一個想法,他覺得「相聲」這個文化在台灣好像消失了,或者說「死了」,當時那十年左右確實在媒體裡已經極少得到相聲的表演,上一輩精彩的相聲演員去演電影的演電影,開集郵社的開集郵社,到美國移民的移民,其他的相聲演員也多半因為生活所迫,為了糊口,能改行也就自然的改行了,所以各種北方相聲,南方滑稽。說說唱唱等節目漸漸的真聽不到了。而且有近十幾年的光景。我在剛出道的那幾年中,28歲那年吧!去參加一部國片的演出,巧遇了小時候的相聲偶像演員,魏龍豪先生,我去跟魏叔打招呼,表示敬愛之意,魏叔也知道我這個新演員,不見外的聊起天來,我當然也像現在有許多人問我一樣的問法,我也很關心,很期盼地問魏先生為什麼這些年在收音機裡都聽不到您們精采的相聲表演了?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魏先生百感交集的表情,重點就是說,環境不行了,新段子難產,老段子聽多了,收入過於微薄,社會地位偏低云云,同時也很感慨的說許多好友也勸過,鼓勵過他們繼續堅持下去,包括葛小寶先生也曾三番五次的激勵過他,但是,他還是不後悔不再講相聲了,所以他們那幾位,也就各奔西東,各自生活去了。話說當年賴聲川與李國修,金士傑在蘭陵劇坊相識,相合作過,彼此對對方都頗能信任,本來是他們三個要作一個相聲劇,主題是「文化」這個東西會因為一個時代的需要應運而生,但是不再被需要的時候,「文化」這個東西會自然的,悄悄的就跟我們說再見了,文建會也好、文化部也好,花再多錢想去復興它,也未必有用,這個主題不錯,換句話說,他們想用一次相聲劇的演出,來表示對相聲在台灣消失了,作一個哀悼,就是替相聲寫一個祭文吧!這就更好玩兒了。
可是金士傑當年剛好得到一個基金會的贊助去美國遊學去了,聲川,和國修就找上了我,一聊,我說好哇!相聲我從小就愛聽啊!可是愛聽不表示就能講啊!更別提怎麼編寫怎麼創作啦!於是,三個人把當時海峽兩岸所有出名的相聲演員的錄音帶,收集了個差不多,開始聽!聽、又聽,記下筆記,討論,我和聲川又去聽過一次魏龍豪先生的演講,談相聲的結構法,最最主要的還是三個人聽了很多的錄音帶,而且還有心,有意的去裡面找方法,找為什麼,找了一段時間以後,我們也不管是否有三年拜師,五年出師,或者什麼「說」、「學」、「逗」、「唱」、「捧」等相聲的基本動作一定要純熟啦等等條件,我們就憑著賴聲川,一個讓我們倆信得過的一位舞台創作導演,還有國修編、寫、演過電視短劇,我也演過不少短劇和二千場左右的西餐廳秀的經驗。再加上我們對相聲的熱愛,就不論成敗,也沒什麼壓力的,便開始替相聲寫起「祭」文來了,說起祭文這個意思,讓人覺得生命這個東西「生與死」的關係,往往透過某一種儀式性的東西,或者說,一篇有感情的祭文,或者說,重新演義出死與生的關係,或者說,就當他還沒死,還在活著。這種虛中帶實,實裡又帶著幾分詭異,然後手法上又是寓傳統於現代的,以相聲的方式,說出來的語言戲劇,在我們三人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態下,該做歷史調查的去作歷史調查,有感而發就別憋著,每天嘻嘻哈哈的工作到深夜,有的時候愁眉深鎖地去設想一個包袱到天明。
由於沒人逼著我們硬要作什麼,由於票房的壓力不存在,(那年月舞台劇能演出就不錯了,沒人去想票房)由於三個人的創作理念接近,也由於三個人都還年輕,我最老,才33歲,都還很有闖勁兒,經歷裡也都有足夠的熱情,不急不忙,也不浪費時間的,用了半年的時間,刪掉了大約四倍的長度,最後變成了我和國修在台上演出的長度,國修的思想夠現代,表演語言非常精準,有我完全沒有的一種情緒組合的方法,他在〈台北之戀〉的段子裡述說了一段只有一個鐘頭的戀愛故事,語氣特準、節奏特準,(不是一般人的節奏)。在電視與我裡替我幫腔的表演,更是渾然入裡與說者完全合一,我在幫他的「台北之戀」文中,便顯得爆燥過多,啼聽較少。在那兩個段子裡,我對國修無形的表現,百聽不膩,每每讚賞。
當然,如果沒有28歲就得到柏克萊戲劇博士的賴聲川的旁觀、監督、規劃,我和國修的表演經驗,自創的能力,就不太可能長成如此的形狀,我們三個人的幽默感,也未必就能發酵起來,以致於讓久違的台灣相聲,得以復甦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